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중산대학학보(의학과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3554
  • 国内刊号: 44-157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141
  • 曾用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关永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Bmi-1基因沉默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谢满云;钟秀风;李永平;郑健樑;林健贤;张文忻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Bmi-1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法合成的靶向Bmi-1基因的siRNA双链转染培养的人SO-RB50瘤细胞.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Bmi-1 siRNA后的人SO-RB50瘤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测定Bmi-1基因干扰后SO-RB50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mi-1 siRNA对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显示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表达.人SO-RB50瘤细胞经Bmi-1沉默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mi-1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83.9 ± 3.2)%和(82.8±1.1)%.MT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在第3天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达(52.5±1.9)%.干扰组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率为(20.7±1.1)%,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9±0.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i-1特异性siRNA能显著抑制人SO-RB50瘤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可能通过促进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Bmi-1基因可能为RB治疗的新靶点.

  • 四川邛崃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作者:郑连斌;张兴华;胡莹;武亚文;王志博;龚忱;闫春燕

    [目的]研究随年龄增长,成人头面部指标、指数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四川邛崃市城市和乡村调查了汉族748例(男为368例,女为380例)成人的38项头面部体质指标,计算了13项头面部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对邛崃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①头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形态面高、唇高、红唇厚度、头水平围这7项指标与年龄呈负相关.②鼻宽、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这6项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③随年龄增长,有内眦褶率、眼外角高率下降,颧部愈显突出.眼色褐色率上升而黑褐色率下降,红唇薄型率明显增加而中等型率、厚型率下降,鼻翼中等率呈下降趋势而宽阔率呈上升趋势.④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口指数均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头面宽指数、鼻指数则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头面部一些测量指标值、指数值以及观察指标分型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 miR-143和miR-14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董文;林天歆;黄健;廖蓓;许可慰;江春;张彩霞;刘皓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miR-143、miR-145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Northen blot、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3、miR-14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分析miR-143、miR-145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Northen blot、Real-time PCR法均提示miR-143、miR-145在膀胱癌中较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143、miR-145的低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与分级的膀胱癌中差异不明显.[结论]miR-143、miR-145在膀胱癌中明显低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miR-143 MiR-145 膀胱癌
  • 硫化氢通过抑制iNOS-NO通路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作者:郑东诞;兰爱平;莫利求;杨战利;杨春涛;王秀玉;郭润民;陈培熹;冯鉴强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抑制iNOS-NO通路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Griess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亚硝酸盐(NO的代谢物)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600 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可使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明显增多;在应用600 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前30 min,应用400 μmol/L NaHS(H2S的供体)预处理细胞不仅可明显地抑制CoCl2诱导的iNOS表达及NO生成的增多,还能保护PC12细胞对抗600 μmol/L CoCl2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细胞数目减少;在CoCl2损伤PC12细胞前60 min应用iNOS抑制剂L-Canavanine( 10 μmol/L)预处理也能产生类似NaHS的作用.SB20358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60 min也可以下调CoCl2引起的iNOS高表达.[结论]iNOS-NO通路介导CoCl2引起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H2S通过抑制iNOS-NO通路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 曲古抑菌素A下调人肺腺癌细胞A549内IDO表达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玲玲;江冠民;杜军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 (TSA)抑制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人A549细胞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TSA在IFN-γ诱导的A549细胞中IDO的表达、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 (STAT1)的磷酸化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激活等过程中的作用,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TSA对STAT1核转位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SA对γ-干扰素激活位点(GAS)、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和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的影响.[结果]TSA以浓度依赖方式下调A549细胞中IFN-γ诱导的IDO表达,并能明显抑制STAT1第701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和STAT1的核转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SA能显著抑制GAS、ISRE和IRF-1的激活却不能抑制NF-κB的激活.[结论]TSA能下调IFN-γ诱导的A549细胞中IDO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STAT1的磷酸化和核转位,以及抑制STAT1与GAS的结合有关.

  •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含量的影响

    作者:谭国胜;杨建勇;张冰;庄文权;陈伟;郭文波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及UAE组(n=36);UAE组内再随机分为A1、A2及A3三个亚组(每组n=12).UAE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Embosphere,40 ~ 120 μm及100 ~ 300 μm)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A1、A2、A3组动物分别于UAE后16~30 d、31~45 d及46~60 d内获取子宫标本.各组动物均于排卵日后3d获取子宫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标本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含量;以平均光密度值(MOD)代表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染色强度,作为反映内膜β3含量的指标.同时在取标本时检测各组动物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各组动物标本内膜整合素αvβ3的MOD值分别为0.399±0.038(对照组);0.268±0.035(A1组);0.321±0.038(A2组);0.366±0.043(A3组).对照组整合素β3的MOD值均明显高于A1、A2及A3组(P1<0.01;P2< 0.01;P2< 0.05);而A1组与A2组、A2组与A3组之间的MOD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A2组高于A1组(P<0.01),A3组则高于A2组(P<0.01).各组动物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AE后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含量在一定时期内有所下降,从而可能对内膜容受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栓塞后时间推延,β3含量有逐渐恢复趋势.

  • PTEN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

    作者:许成芳;李小毛;李田;王小韵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PI3K/AKT通路中的作用,评估PTEN基因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PTEN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和PTEN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PTEN野生型的HEC-1A细胞和PTEN突变型的Ishikawa细胞,建立PTEN基因敲减及过表达的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EN基因敲减或过表达前后PTEN蛋白的表达和AKT通路的活化情况,MTT法检测慢病毒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①HEC-1A细胞转染PTEN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后,细胞的增殖曲线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但Ishikawa细胞转染PTEN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后,增殖曲线和细胞凋亡率显示其生长呈明显抑制状态.②当HEC-1A细胞转染了RNA干扰病毒后(HEC-1A-RNAi),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EN蛋白表达下调,其EGFR,p-EGFR,mTOR,p-mTOR,AKT,p-AKT蛋白表达增强,当Ishikawa细胞转染了过表达载体病毒后(Ishikawa-PTEN),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PTEN蛋白表达上调,p-EGFR,p-mTOR,AKT,p-AKT蛋白表达减弱.③HEC-1A-RNAi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Ishikawa-PTEN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PTEN基因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过程,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基因治疗的选择之一.

  • 姜黄素减轻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

    作者:李慧婷;林文前;谭红鹰;操隆辉;李靖;曾维安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组Ⅰ)和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Ⅱ),每组6只.于实验前7d开始灌胃给药,组Ⅰ给予对照剂,组Ⅱ给予姜黄素40 mg/kg,每天早晚各1次.两组动物均气管切开插入单腔气管导管(ID:3.5 mm)建立右侧单肺通气模型,采用容量通气模式(潮气量12 mL/kg,呼吸频率40 min-1,I∶E=1∶2)并模拟左侧开胸手术.先双肺通气30 min,再单肺通气3h,恢复双肺通气30 min.监测两组兔血气及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评分,测定左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1)、双侧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中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力升高(P<0.05).同组内左侧肺损伤评分、NO、MDA水平高于右肺(P<0.05),SOD活力低于右肺(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兔肺氧化应激损伤,且非通气侧肺损伤程度较通气侧肺严重;姜黄素预先给药可减轻单肺通气所致的双侧肺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的示踪归巢实验

    作者:洪冬玲;吴燕峰;许吕宏;方建培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体内(每组10只),在6h、24h和48 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方法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迅速和持久在脾、肝脏聚集,而非致敏动物却没有明显聚集到肝脾等脏器,而是终归巢到了骨髓.其中流式细胞仪定量结果表明:6h时致敏小鼠脾脏荧光阳性细胞为(3.78±0.66)%,与同期正常小鼠脾脏结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时致敏小鼠骨髓荧光阳性细胞为(0.43±0.35)%,同期正常小鼠骨髓为(5.40±1.58)%,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致敏的小鼠体内肝脾等免疫脏器明显受到致敏影响,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的定位具有很高的趋化吸附作用,中止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状态下向骨髓的归巢.

  • 肝癌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谭潇琼;周燕斌;黎银焕;黄琬玲;蔡兴东;曾庆理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14例)、良性肺病组(14例)、肺癌组(56例)血清中HDGF和VEGF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患者肺癌组织及肺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DGF和VEGF的表达.[结果]肺鳞癌患者与肺腺癌患者相比,肺鳞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与中分化+高分化肺癌患者相比,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Ⅱ~Ⅳ期NSCLC患者血清HDGF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HDGF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5,P<0.01);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 P< 0.05).[结论]HDGF和VEGF可能与肺癌的生长、转移有关,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滕奔琦;侯红瑛;李萍;朱娟;范建辉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儿及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未加任何镇痛干预的自然分娩初产妇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及母儿结局,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比较其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是其母儿并发症无增加;脐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为7.27±0.06、(58.40±9.12)mmHg、( 17.07±6.41 )mmHg,对照组为7.29±0.06、(55.11±8.64)mmHg (16.89±5.08)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 PCEA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和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 以蓝鼓膜为特征的中耳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永奇;李鹏;曾祥丽;张革化

    [目的]探讨以蓝鼓膜为主要体征的常见几种中耳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0年2月诊治的以蓝鼓膜为主要临床体征的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结果]21例(22耳)蓝鼓膜病例中,诊断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8例,外伤性血鼓室3例,鼓室型颈静脉球瘤1例,颈静脉球体瘤2例,高位颈静脉球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例,鼓室毛细血管瘤1例.除4例颈静脉球高位病例外,其余17例(18耳)均手术治疗,16例(16耳)术中彻底清除了病变组织,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以蓝鼓膜为临床特殊体征的患者中,以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见,其次为外伤性血鼓室、颈静脉球瘤、高位颈静脉球、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特发性血鼓室、鼓室毛细血管瘤等.鉴别诊断需要综合病史、听力学结果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薄层螺旋CT及MR).确诊则需要手术探查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 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不良反应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关系

    作者:陈冬莹;王晓东;詹钟平;连帆;梁柳琴;杨岫岩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分析TPMT活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常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21例,8.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19例,7.6%),肝功能异常(8例,3.2%),脱发(5例,2.0%),急性胰腺炎1例.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0例,8.0%),血小板减少(9例,3.6%).所有患者的TPMT活性(按RBC,U/mL)均值为12.4±7.1(1.7~30.0),呈正偏态连续分布.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脱发的患者TPMT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P< 0.001).而有无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的2组患者之间的TPMT活性无差异(P>0.05).在使用小剂量AZA(50 mg/d)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TPMT活性均值低于使用常规剂量(100 ~ 150 mg/d)者(分别为3.4±1.5和7.3±2.6,P<0.001).[结论]AZA在SLE的维持治疗中主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与TPMT活性低有关,且酶活性低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AZA时即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损害.通过用药前检测TPMT活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变态反应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影响及初步调查

    作者:洪海裕;樊韵平;杨钦泰;史剑波;林志斌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中IgE介导变态反应的情况,探讨变态反应在CR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8月收集的687例CRS患者血清总IgE、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等资料,分析变态反应与CRS的关系.[结果]在687例患者中,血清总IgE的平均值为(93 ±7)ku/L.血清高特异性IgE的出现率为32.89%到41.34%.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9.01%,主要为呼吸道变应原(33.04%)过敏,主要变应原为尘螨(24.75%).在鼻息肉和单纯鼻窦炎患者之间;单侧和双侧CRS之间;单发与多发(及全组)鼻窦炎之间;小于与大于14岁的患者之间;变应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ECP的平均值为(21.2±1.6)μg/L,血清高ECP的发生率为50.78%.在血清总IgE、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ECP之间有相关性.在所有研究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是2.62%.[结论]变态反应在CRS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与单纯鼻窦炎患者相比,鼻息肉的患者并不表现更高的变应性.但变态反应是否与CRS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尚等进一步的研究.

  •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妇女中的分布

    作者:彭永排;张莘;陆晓楣;张丙忠;林仲秋

    [目的]了解本地的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的妇女宫颈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细胞的HPV DNA并进行基因型分型.以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参加宫颈癌普查人群中的液基细胞学(LCT)正常的妇女为宫颈细胞学正常组,经病理诊断确定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 1)为宫颈低度病变(LSIL)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 2)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 3)为高度病变(HSIL)组;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为宫颈癌(ICC)组.比较各组的HPV感染率及其21种基因型的检出率.[结果]971例宫颈细胞学正常、86例LSIL、286例HSIL和97例浸润性宫颈癌(ICC)妇女符合研究条件,各组总HPV检出率分别为9.6%、62.1%、82.3%和90.2%,13种高危型HPV(HR-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及68型)检出率分别为7.2%、50.2% 、80.6%和87.4%,5种低危型HPV(LR-HPV)(包括HPV-6、11、42、43和44型)分别为2.1%、6.0%、9.2%和5.4%,其他类型HPV(包括HPV-53、66和cp8304型)分别为1.4%、4.7%、8.0%和8.5%.前5位检出率的HPV基因型,在宫颈细胞学正常组妇女分别为52(2.7%)、16(1.3%)、31(1.2%)、58(1.1%)、cp8304(0.9%);在LSIL组妇女分别为52 (23.3%)、16(11.6%)、68(9.3%)、33(7.0%)、53(7.0%);在HSIL组的分别为16 (39.9%)、58(7.7%)、33(6.3%)、18(5.6%)、52(4.9%);在ICC组分别为16(52.6%)、18(21.6%)、58(9.3%)、52(6.2%)、cp8304(4.1%).[结论]本研究的细胞学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总HPV检出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检出率增加.细胞学正常和LSIL者,HPV-52型是常见的HPV亚型;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16/18型成为优势亚型.HPV-16/18型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密切.

  • 肝脏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剑;纳宁;汪国营;姜楠;李华;汪根树;杨扬;陈规划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完成的772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肝脏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772例肝脏移植术后5例病人发生GVHD,发病率为0.65%(5/772),5例患者均在肝脏移植后2~5周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均接近正常,经皮肤活检和骨髓穿刺检查证实,并排除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感染.经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加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积极抗感染和支持对症治疗,2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脏移植术后GVHD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 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腺样体切除术儿童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朱琼芳;房洁渝;陈旭素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腺样体切除术小儿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法,将80例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0.5 μg·kg-1)稀释到20 mL,于麻醉诱导前开始微量泵注,20 min注射完毕,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患儿均入复苏室,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麻恢复期循环、苏醒情况,躁动评分与发生率,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均稳定(P>0.05);在麻醉恢复期,D组患儿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儿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可减轻恢复期工作量.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与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作者:莫小庆;王子莲;曹筱佩;肖海鹏;李延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传统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及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3 017名孕妇以高危因素或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进行GDM筛查,阳性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GDM,GDM孕妇分为高危因素组(G1组,n=143)与非高危因素组(G2组,n=175),并于产后6~8周及产后6~ 12月复查OGTT.[结果]3 017名孕妇中318例确诊GDM,存在高因危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41.81% VS 6.54%,P< 0.01),且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以及胎儿体质量更高,产后6~ 12个月持续糖代谢异常率亦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尿糖阳性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相关.[结论]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升高,产后持续糖代谢异常的概率亦显著升高,其中尿糖阳性与糖尿病家族史有较高的相关性.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临床特征

    作者:陈小良;李建忠;杨逸冬;柯比伦;詹雅诗;陶金;吴斌

    [目的]总结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科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4年间收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住院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NSAID组的69例患者在年龄构成,合并使用抗凝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腹痛症状,溃疡发生部位与数量,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非NSAI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并出血引起腹痛症状较少,胃溃疡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溃疡发生率较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导致60岁以上病例贫血程度更严重.

  •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40例的CT表现

    作者:田丽;谢传淼;崔春艳;刘立志;樊卫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轮廓,边缘,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对于临近结构的侵犯,有无远处转移.[结果]40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肿瘤的大径为5~ 16 cm;24例畸胎瘤边界清楚,呈类圆形,CT平扫20例可见脂肪密度影和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4例呈均匀水样密度,肿瘤壁薄均匀,见弧线状钙化,增强扫描未见强化.16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分别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11/16例)或类圆形,边界清楚(5/16例),13例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稍高于水密度的低密度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呈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分别有6例、6例、10例和3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侵犯心包、胸膜、临近大血管和出现肺转移.[结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CT征象为好发于前纵隔,肿瘤体积较大,畸胎瘤多数含有脂肪成分和钙化,CT容易诊断.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精原细胞瘤可表现为均匀密度和均匀强化.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可侵犯心包、胸膜和临近大血管,并出现其他器官转移;诊断应当与胸腺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畸形合并不孕

    作者:高军;徐艳文;王琼;苗本郁;李洁;邓明芬;王子莲;周灿权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结局.妊娠的患者追踪至分娩,比较自然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新生儿体质量和分娩孕周以及有无合并畸形.[结果]因子宫畸形行ART治疗患者共64人,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分为4组,鞍形子宫13人,不完全纵隔子宫14人,单角子宫19人,双子宫18人.4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方面都没有差异,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4组相似,平均每病人妊娠率在不完全纵隔子宫组(78.57%)显著高于鞍形子宫组(38.46%)和双子宫组(38.89%),与单角子宫组(47.37%)无统计学差异.4组均未出现宫外孕情况,在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多胎妊娠率、分娩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出生婴儿均未发现有畸形.[结论]子宫畸形患者行IVF或ICSI有比普通不孕患者更差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不完全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相对鞍形子宫和双子宫更高.

  • 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比较

    作者:廖绪强;赵新建;张奎渤;杨林;吴锐辉;关宏业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skyphoplasty(SKY)椎体成形术两种方法治疗椎体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其临床特点与差异.[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方法治疗65例椎体肿瘤患者共87个椎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VP组29例,平均年龄55.2岁,共42个椎体;SKY组36例,平均年龄52.6岁,共45个椎体.PVP组穿刺后直接注射骨水泥,SKY组经膨胀扩张后再注射骨水泥.记录并评价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PVP组VAS评分由术前(7.79 ± 1.25)分降为术后48 h的(1.86±0.33)分;SKY组VAS评分由术前(8.03±1.12)分降为术后48 h的(1.72±0.41)分,两组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组总体优良率为86.2%,SKY组优良率为9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Y组的骨水泥分布主要位于正位片椎体中央,侧位片椎体前2/3处;而P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律,正位片偏穿刺侧分布为主.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SKY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24.4%,低于PVP组的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方法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椎体肿瘤患者的疼痛,其中SKY椎体成形术在保证手术效果同时能明显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

  • 慢速冷冻胚胎TET周期当天与解冻后培养1d移植结果分析

    作者:李瑞岐;王文军;麦美琪;欧阳能勇;马芸;陈静华;张宁锋

    [目的]探讨第3天(D3)慢速冷冻胚胎解冻后当天行胚胎移植(ET)和体外培养1d后ET在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解冻胚胎数≥1,且≤3的552个卵裂期冷冻胚胎TET周期的临床结果,根据解冻后体外培养时间分为A组(当天ET)和B组(培养1d后ET),这两个组再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人工周期组.[结果]D3冷冻胚胎在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A、B两组女方年龄、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评分以及妊娠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中B组种植率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17.9 vs 12.3,P< 0.05;17.3%vs 8.7%,P< 0.05).[结论]体外培养时间对D2冷冻胚胎临床结局没有影响,而D3冷冻胚胎TET时,解冻后培养1d再进行ET有利于胚胎种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方法的优化

    作者:杨卿;杨扬;刘剑戎;潘国政;张英才;陈规划;张琪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分离和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方法.[方法]取脐带20条,获得Wharton's Jelly组织,分别用酶联合消化法(12例)和酶序贯消化法(8例)来分离、提取hUC-MSC,比较两种方法分离hUC -MSC的成功率、原代培养时间及获得的细胞数量;利用低糖DMEM (LG-DMEM)完全培养基和LD-Mesen培养基(MesenPro RSTM与LG-DMEM的混合培养基)分别培养hUC-MSC,比较两种培养体系的扩增效率.对所获取细胞的免疫表型以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酶联合消化法和酶序贯消化法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12.5%(1/8),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03×10-4),前者原代培养平均时间为(14.17±1.14)d,获得细胞(1.30±0.14)× 106个.2×105个hUC-MSC用LD-Mesen和LG-DMEM两种体系培养12d后,扩增所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4.86±0.08)×106和(5.08±0.08)×106,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38×10-8).hUC-MSC高表达CD73、CD105、CD90、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HLA-DR;并可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结论]酶联合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并以LD-Mesen体系进行扩增可高效获取hUC-MSC,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 不孕病史与腹腔镜下盆腔病变诊断关联性分析

    作者:李宇彬;吴艳欣;麦庆云;周灿权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术前病史和腹腔镜诊断盆腔病变不孕因素之间关联性,为临床不孕症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因不孕症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诊治术的病例379例,按入选标准收集其既往病史资料包括患者的不孕时限、不孕类型、既往手术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等.按照标准有361例纳入研究,将其不同临床特点按腹腔镜下诊断为盆腔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双因素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从入选361例患者腹腔镜下盆腔诊断结果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限组间比较,盆腔疾病构成比是不一样,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输卵管因素在不孕年限≥10年组高(76.5%),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占比例低(5.9%).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盆腔疾病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既往不同手术史情况分组,盆腔输卵管因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所占病因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盆腔手术史患者,盆腔输卵管因素有增高趋势.HSG诊断右、左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与对应通畅组比较,腹腔镜下诊断正常、堵塞与盆腔粘连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右、左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与堵塞组比较,腹腔镜下诊断正常、堵塞与盆腔粘连的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当HSG诊断双侧输卵管通畅时,腹腔镜诊断与HSG结果一致性达100%;诊断双侧输卵管堵塞时,一致性只有72.0%.[结论]不孕患者既往病史对于判断其病因很有意义,相对价廉的HSG对盆腔输卵管炎性不孕病因有着良好预测作用.

  •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估

    作者:谢仕斌;吴元凯;朱建芸;张英;陈淑如;凌莉;柯伟民;高志良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方法]55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9:1分成训练样本(499例)和测试样本(59例).首先进行单变量分析,选择对预后有影响且临床易于评估的一些因素并按其程度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计算患者综合评分.利用这些指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求得判别方程和判别界值.运用判别方程在训练样本中做回代判别和交互验证,在测试样本中进行组外考核,利用判别符合率评估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起病前有无肝硬化基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多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选择临床上易于评估且对预后有影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腹水程度、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情况等6项指标,分别按其程度赋予一定分值,建立了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6项指标综合评分为6、7、8、9、10分的患者其死亡率分别为34.9%、66.7%、76.7%、85.7%、91.7%;综合评分≥11分者死亡率为100%.判别方程的回代判别符合率75.9%~88.9%,交互验证符合率为75.1%~88.9%,组外判别符合率74.3%~88.0%.[结论]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且简单、方便计算.动态评估能很好地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后.

  • DNA修复基因和EB病毒的交互作用与鼻咽癌易感性初步研究

    作者:苏伟扬;黄珂;左晓宇;郝元涛;贾卫华;饶绍奇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群体中DNA修复基因与EB病毒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广东地区以广东话为主要语言的人群建立匹配的鼻咽癌病例和健康对照(病例/对照=755/755),收集其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外周血样并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和SNP基因型分型.利用决策森林方法,分析DNA修复通路104个基因中768个SNP位点和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交互作用.[结果]MDC1、ATM、GTF2H4、MLH1、RAD51L1、XPC、GTF2H1与EB病毒的交互作用达到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的显著性水准(0.05),P值皆< 0.001;其鼻咽癌患病风险比OR (95%CI)分别为15.97(4.17~61.11)、11.32(7.22~25.45)、15.94(4.17~64.01)、5.38(4.88~6.74)、151.47(53.79~380.39)、40.92(15.09~112.67)和142.38(53.38~377.5).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基因网络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EB病毒DNA复制过程等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广东人群鼻咽癌的易感性.[结论]EB病毒与修复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是鼻咽癌的另一重要的易感性机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