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중산대학학보(의학과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3554
  • 国内刊号: 44-157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141
  • 曾用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关永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神经干细胞的单层培养及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菲菲;徐丽萍;龙大宏;陈艳;张君度;龙静怡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体外培养方案,使NSC的体外可以得到增殖和分化,并检测NSC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胚胎端脑,无血清悬浮培养,形成P2代神经球后,将神经球消化成单细胞,分为神经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并对两种不同培养方式下的NSC进行干性鉴定和分化能力鉴定.用不同浓度(20、40、80 μg/L)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诱导NSC分化,选出合适的浓度.用BDNF佳诱导浓度诱导NSC分化,Q-PCR检测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结果]神经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均可得到的NSC;分化3d后,在不加入任何诱导因素的情况下,单层贴壁培养的NSC能更高比例[(19.55±1.09)%]地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细胞;BDNF 40 μg/L能诱导出更多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34.17±0.60)%];在分化1、3和7d时,Q-OCR结果表明MASH1在BDNF诱导下组较NSC和对照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单层贴壁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更利于分化为神经元,BDNF为40μg/L时能诱导出更高比例的神经元,BDNF可以诱导MASH1在NSC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上升.

  • NANOG基因在侧群表型干细胞样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嘉嘉;陈汝福;邓小耿;周雨;周泉波;张杰;伍耀豪;曾乐祥;邱荣林

    [目的]基于侧群(SP)细胞分选方法,从肝癌细胞Huh7和Hep3B中分选SP表型干细胞样肝癌细胞,观察干细胞标记物NANOG基因在该SP表型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选肝癌细胞Huh7和Hep3B中的SP细胞和非侧群(NSP)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法检测SP和NSP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P和NSP细胞的侵袭能力,MTT法检测SP和NSP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DOX)的药物敏感性;Real-time PCR和WB检测SP与NSP细胞中NANOG基因的表达.[结果]肝癌细胞Huh7和Hep3B中分选的SP细胞比例分别为(5.3±0.8)%和(13.49±1.0)%.生长曲线表明Huh7和Hep3B的SP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NSP细胞(P<0.05),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Huh7和Hep3B的SP细胞体外侵袭能力高于NSP细胞(P<0.05),MTT结果显示Huh7和Hep3B SP细胞对5-FU和DOX有耐药性,高于NSP细胞(P<0.05).Huh7和Hep3B SP细胞NANOG 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是NSP细胞的4.17和5.51倍(P<0.05),NANOG蛋白平均表达水平分别是NSP细胞的3.78和5.01倍(P<0.05).[结论]肝癌细胞Huh7和Hep3B中分选的SP细胞符合肿瘤干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征,NANOG基因在SP表型干细胞样肝癌细胞中高表达.

  • 药物作用下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表皮纹理变化的数字化特征研究

    作者:许源;曾炘;吴忠道;刘燕

    [目的]通过采集药物作用下广州管圆线虫3/4期幼虫表面纹理变化的超微结构图像,进行数据化特征的研究,探讨可能的药物作用规律.[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对体内用药、体外用药和不用药3组共21条的广州管园线虫幼虫表皮电镜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在不同的扫描方向下提取对比度、能量、相关性、同质性和熵5个特征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样本图像在4个方向上的几乎所有特征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能量和熵在各方向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度和同质性特征值在不同方向角度上存在差异,并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结论]虫体纹理的数字特征可用于识别和评估广州管圆线虫的用药状态.

  • 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损伤及其NO和H2S的影响

    作者:罗晨芳;高婉菱;黎尚荣;王艳玲;黑子清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对大鼠内毒素休克肾损伤的影响,并观察肾皮质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根据复苏所用液体种类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组)、内毒素休克组(LPS,E组)、75 g/L高渗氯化钠组(LPS+HSS,HSS组)、羟乙基淀粉液130/0.4(万汶)组(LPS+HES,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组(LPS+HSH,HSH组).各组在静注LPS(1 mg/kg) 30 min后予小容量复苏(4 mL/kg),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复苏60min后处死大鼠,取肾标本行病理学及干湿质量比检测,肾皮质匀浆测定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水平.[结果]①内毒素休克大鼠右颈总动脉收缩压进行性下降,予不同液体复苏后血压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HSH效果为明显;②内毒素休克大鼠肾切片病理观察发现肾小管局部坏死、肾小球足突融合、基底膜有沉积物,复苏组病理改变减轻,HSH组病变轻;③各组大鼠肾干湿质量比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④内毒素休克组肾皮质H2S浓度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容量复苏后,HES和HSH复苏组肾皮质H2S浓度明显升高,HSH组NO水平明显回落(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肾损伤明显,应用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小容量复苏后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皮质H2S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慢性输卵管炎

    作者:李田;李小毛;张琪;何丹;潘藜捷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从脐带中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通过阴道内接种沙眼衣原体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MSC移植组及对照组.hUC-MSC移植组小鼠阴道内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小鼠阴道内注射等体积PBS.感染后8周,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感染后8周,对照组小鼠均出现输卵管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而hUC-MSC移植组仅2例出现输卵管阻塞及积水,对照组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C-MSC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UC-MSC移植组输卵管病理切片显示,输卵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hUC-MSC移植可明显减少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和减轻其炎症程度,有可能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双权;成名翔;龚建平;涂兵

    [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 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 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 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GDF9和BMP15在未刺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作者:魏莉娜;李俐琳;方丛;黄睿;梁晓燕

    [目的]检测未经过促排卵刺激的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巢组织中GDF9和BMP1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未经过卵巢刺激的PCOS患者(PCOS组)和正常排卵妇女(对照组)的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DF9和BMP15蛋白在未刺激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呈现阶段依赖性.GDF9蛋白在PCOS早期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表达滞后(P<0.05),BMP15蛋白在PCOS早期卵泡的颗粒细胞中也存在表达水平降低和滞后现象(P< 0.05),但是在PCOS卵母细胞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GDF9和BMP15蛋白在未刺激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呈现阶段依赖性表达;两种因子在PCOS早期卵泡阶段存在表达水平降低并且滞后现象,提示可能与PCOS卵泡发育紊乱有关.

  • 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作者:潘家浩;陈东泰;邢蔚;黄洋;温丽丽;朱翠贞;元云飞;曾维安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冠心病发病分析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意义

    作者:何鹏程;罗建方;杨帆;黄文晖;刘媛;谭宁;范瑞新;陈纪言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50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发病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诊断意义.[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对200例因Stanford B型AD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且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常规行CAG以明确CAD诊断(CAG组),CAG组的手术并发症与同期135例仅行TEVAR而未行CAG患者(非CAG组)的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以评估CAG的安全性.[结果]CAG提示53例患者(26.5%)患有CA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42,95% CI:1.13-17.24,P=0.033)和年龄(OR=1.06,95% CI:1.02-1.11,P=0.006)是Stanford B型AD共患CAD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还是多支血管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0,95% CI:1.01-1.20,P=0.023).CAG组与非CAG组间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9.5% vs 6.7%,P=0.358),两组间术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68±26 vs 63±26 ml/min· 1.73 m2,P=0.10).[结论]年龄大于50岁的Stanford B型AD患者CAD患病率较高,TEVAR术前常规CAG是筛查CAD安全有效的方法.

  • 机体乏氧与肾癌肿瘤微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庄伟;李毅宁;陈家璧;何清柳

    [目的]探讨机体乏氧状态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微血管生成、术后生存期同一般患者的差异,借以评价机体乏氧在肾癌预后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方法]56例肾透明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分为机体乏氧状态组(OH组,14例)和机体常氧状态组(NS组,42例),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测量CD105标志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随访术后生存时间,对比二组临床病理资料差别,Kaplan-Meier法分析二组生存率,建立COX模型分析各变量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OH组表达HIF-1α的阳性率为92.9%(13/14),MVD值为53.1±19.9,中位生存时间为(42.0±10.2)月,NS组表达HIF-1α的阳性率为64.3%(27/42),MVD值为42.8±14.4,中位生存时间为(84.0±6.1)月,二组Hb水平、HIF-1α表达、MVD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分析提示肿瘤高分期、机体乏氧状态、肿瘤HIF-1α高表达和MVD值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RR依次为2.0、4.1、1.1和4.0).[结论]机体乏氧状态可加剧肿瘤内部的缺氧,上调HIF-1α表达,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终恶化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 不同滴定终点在无痛取卵术滴定麻醉中的比较

    作者:冯红斌;白虹;文依;李冬雪;李子嘉;陈丽红;靳三庆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麻醉中不同滴定终点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探索无痛取卵术麻醉时的佳滴定麻醉方案.[方法]150例拟行无痛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组(M组)、Ramsay镇静评分组(R组)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组(B组),每组50例.3组病人于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1 min后开始诱导,采用丙泊酚滴定给药方式,以1 mg· kg-1· min-1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分别以MOAA/S评分达1分、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以及BIS值达40 ~ 50为诱导终点.麻醉维持阶段3组均在丙泊酚4 mg· kg1·h-1持续静脉泵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记录患者各时间点时平均动脉压(M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不良反应例数并记录操作者和患者术后对麻醉的满意度情况.记录丙泊酚诱导用药量、维持用药量及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MAP的变化在诱导完毕时、进针后3 min R组较B组平稳(P<0.05),SBP的变化诱导完毕时R组较B组平稳(P<0.05).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氧血症、低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B组操作者及患者术后满意度均高于M组(P<0.05),而R组和B组间操作者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药量、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用药总量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3种滴定麻醉的给药方案在无痛取卵术中均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相对地,以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作为滴定诱导终点应用于无痛取卵术滴定麻醉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获得患者及操作者更高满意度.

  •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对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的影响

    作者:王忠浩;梁轩伟;曾阳发;杨晓;蔡小于;刘杏

    [目的]比较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TCL)前后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测量的差异,分析治疗性角膜接触对Tono-pen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就诊的33例(33眼)角膜病变患者,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11眼、眼化学伤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眼、继发性青光眼4眼、前部角膜营养不良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眼、复发性胬肉l眼.应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患者未配戴TCL和配戴TCL两种状态下的眼压,每种测量方式各重复测2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每一种测量方法的重复性,计算重复测量间差异的95%可信限;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眼压测量方法的差异,计算差异的可信限95%LoA,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结果]Tono-pen眼压计直接重复测量的ICC为0.986,两次测量的平均差值为(0.42± 1.98) mmHg,95%可信限为-4.30 ~ 3.46 mmHg,其中90.9%的测量差值≤3 mmHg;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重复测量的ICC为0.983,两次测量的平均差值为(0.12±2.19)mmHg,95%可信限为-4.46 ~ 4.22 mmHg,90.9%的测量差值≤3 mmHg.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Tono-pen眼压测量值平均减小(0.68±3.3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两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系数ICC为0.959,差值的95%可信限为-7.32~5.96 mmHg,其中70%测量的差值≤3 mmHg;在平均眼压<21 mmHg的患者中,82.4%的测量差值≤3 mmHg,在平均眼压≥21 mmHg的患者中,56.3%的测量差值≤3 mmHg.[结论]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的眼压有较好的重复性,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对测量的重复性和总体的测量均值无影响.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眼压测量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高眼压者比正常眼压者的差异大,临床应用时应对测量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 短程地塞米松不能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率

    作者:张绍全;雷姿颖;陈俊峰;曹会娟;梅咏予;林炳亮

    [目的]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 mg地塞米松,共3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腹水6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上,MELD积分28以上以及肝性脑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不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 个体化口腔支架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的剂量分析

    作者:叶玲;刘晓清;周琦超;秦文娟;康德华;罗伟

    [目的]在调强放疗(IMRT)中运用个体化口腔支架并通过剂量学分析,探索个体化口腔支架是否能有效减少鼻咽癌患者舌及口腔黏膜的照射体积及剂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方法]将按入组条件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共收治初治鼻咽癌患者40例,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IMRT技术,试验组佩戴口腔支架,对照组不佩戴.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并酌情使用放射增敏剂.在保证处方剂量和优化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剂量学分析,比较两组舌和口腔黏膜等所受的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调强剂量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度无明显差异,而试验组舌、口腔黏膜及腮腺、脊髓等其他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佩戴个体化口腔支架在不影响靶区剂量的前提下可减少口腔黏膜和舌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及保护腮腺、下颌骨、中耳、脊髓等正常组织.

  • 丁苯酞治疗放射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旎;李艺;黎祥喷;何蕾;唐亚梅;彭英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确诊放射性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丁苯酞+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各40例.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1月分别使用LENT/SOMA放射性损伤分级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头痛症状(总有效率76.74%)、神经功能障碍(总有效率80%)、认知功能(总有效率79.41%)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灶变化(总有效率76.47%)4项指标评定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人格改变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丁苯酞对于放射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放射性脑病 丁苯酞
  • 两种方法联合评估新疆维吾尔族OSAHS患者的听觉功能

    作者:吴梅;亚力坤·牙生

    [目的]为了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新疆维吾尔族听觉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损害部位及特点.[方法]70例维吾尔族成人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检查分为轻、中、重组OSAHS患者,选取35例维吾尔族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及分析,通过比较DPOAE的反应幅值及ABR的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变化评估听觉功能损害情况.[结果]OSAHS患者DPOAE各频率(750~8 000 Hz)的反应幅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ABR检测,轻中度OSAHS组与对照相比,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的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均较对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OSAHS相比波Ⅰ、Ⅲ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的病情程度与BMI、阻塞部位、鼾声指数、低血氧饱和度关系密切(P<0.05),并且不同病情程度的OSAHS患者的DPOAE检出率、ABR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对维吾尔族听觉功能有损害,其中耳蜗主动听觉功能降低,尤以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可能合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中枢段及听觉中枢的损害,需联合DPOAE和ABR综合评估筛查听觉损害,尽早发现,及时干预.

  • HLA-A*0201转基因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作者:赵作涛;孙铮;李丽丽;万喆;朱平;李若瑜

    [目的]建立HLA-A* 0201转基因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方法]在真菌孢子感染前,给予HLA-A*0201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乙醚麻醉后,小鼠经鼻腔吸入3组不同浓度的(3×106、3×107、3×108mL-1)烟曲霉孢子悬液.阴性对照组小鼠吸入PBS.感染后36 h,处死各组小鼠,取肺组织病理行HE、PAS以及GMS染色分析,以验证感染是否成功并计算肺侵袭性肺烟曲霉感染小鼠模型成模率.肺组织研磨涂皿后行菌落计数,分析小鼠肺烟曲霉负载量.[结果]小鼠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正常肺组织结构遭到显著破坏,大量菌丝生长并可见菌丝侵犯血管现象,证实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造模成功.在免疫抑制的方法和条件恒定时,3种孢子浓度由低到高成模率分别为36.7%、76.7%、96.7%.各实验组成模小鼠肺组织研磨液在PDA培养基上均有大量烟曲霉菌落生长,未感染小鼠组未见烟曲霉菌落生长.[结论]成功建立HLA-A* 0201转基因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在免疫抑制的方法和条件恒定时,模型成模率与接种孢子悬液的浓度成正比,采用高浓度的孢子悬液(3×108 mL-1)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成模率.

  • 纳米TiO2∶C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观察

    作者:麦理想;张晟;谢永建;谢彬;王大为;张志光

    [目的]考察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性能,为其在种植体周围炎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TiO2及TiO2∶C薄膜涂层,根据贴膜法,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样,每个样品重复3次实验,检测其对不同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通过X射线能谱仪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胞膜的离子种类并计算离子含量,从而分析探讨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机理.[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TiO2∶C薄膜涂层厚度均匀,对口腔常见细菌20 min可见光催化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X射线能谱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Na离子、Ca离子含量随着光催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P元素变化趋势无规律.[结论]纳米TiO2∶C薄膜涂层对口腔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改善了基体材料的抗菌性能.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机理之一可能为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 运用三色FISH技术确定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微小区域倒位

    作者:何姝婧;曾艳红;宋新明;师蕊婷;陈争

    [目的]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C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 CD45单抗介导的淋巴瘤荷瘤裸鼠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

    作者:李贵平;汪兵;黄宝丹;杜丽;池晓华;黄凯;张辉;郑文莉

    [目的]评价生物素化CD45单抗介导的99mTc-生物素在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中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价值.[方法]CD45单抗及DTPA-生物素的99mTc标记采用直接标记法.取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1 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实验组为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组,静注生物素化CD45单抗100 μg,48 h后静注亲和素200 μg,再过48 h静注99mTc-生物素7.4 MBq(20 μg);对照组为99mTc-CD45单抗放免显像组,静注99mTc-CD45单抗100 μg.上述两组裸鼠分别于注药后3、6、12h分别进行SPECT显像,每个时间点各取3只裸鼠断颈处死后,取脏器组织及肿瘤,称重后在γ计数仪中测量放射性计数,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各脏器的%ID/g及肿瘤/非肿瘤(T/NT)比值.[结果]平均每分子CD45单抗约结合12分子生物素,CD45单抗及DTPA-生物素的99mTc标记率分别>70%和>80%.三步法给药后荷瘤裸鼠SPECT显像及生物分布示:整个显像期间血池内放射性均较低,肝脾见较多放射性浓聚;注射标记物后3-6 h,肿瘤显影清晰,并持续到12h;注药后3、6和12h肿瘤的%ID/g分别为1.73±0.22、1.24±0.03和0.94±0.07;肿瘤/血液比值分别为3.5、4.9和7.8;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为8.2、8.9和10.4.而静注99mTc-CD45单抗后则可见肝脾及肾脏明显放射性聚集,12h血池内见较多放射性分布,肿瘤部位见有少量放射性集聚,12 h肿瘤的%ID/g为0.89±0.13,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1.6和2.5.[结论]与99mTc-CD45单抗相比较,99mTc-生物素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明显改善肿瘤T/NT比值,标记物注射后3h即可使肿瘤显影.

  • 血清胱抑素C和尿NGAL联合检测在急性肾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吴家玉;熊冠泽;丁福全;雷军;卢松;徐珊玲;熊中华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病情评估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的90例AKI患者(AKI组)的血液标本,均符合AKI诊断标准.根据AKI分期标准分为AKI 1期组(30例)、AKI 2期组(30例)和AKI 3期组(30例),记录其血清Cys C、尿NGAL的变化,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Cys C及NGAL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评价两者联合检测在AKI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与其它3组相比,AKI3期患者血清Cys C及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KI患者血清Cys C、尿NGAL与APACHEⅡ成明显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877、0.717,P<0.05);AKI患者死亡率为28.89% (26/90),血清Cys C及尿NGAL水平随APACHEⅡ评分增多而升高,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ysC+ NGAL组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高Cys C及高NG 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AKI患者血清Cys C和尿NGAL均升高,血清Cys C及尿NGAL是反映AKI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评价AKI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 影响乳腺导管癌进展后生存时间的Cox多因素分析

    作者:何妮;彭康强;周露茜;吕宁;黄职妹;吴沛宏;伍尧泮

    [目的]评估通过不同预后因子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990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在过去20余年随访中证实发生转移者入组回顾性研究.按不同的临床预测因子分组,记录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进展后生存时间(PO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OS),评估通过初诊信息、PFS及转移位点3方面信息推测一个乳腺导管癌患者的POS的可能性.[结果]1 050个入组患者,中位PFS为39个月,中位POS为29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肿瘤初诊情况包括病人特征(年龄、月经)、肿瘤特点(大小、核分级、分子亚型、激素受体、Her2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初诊肿瘤治疗方案可导致中位PFS/POS/OS不同.2000-2005年就诊的患者其中位POS长于其他时间(P=0.000),但中位PFS与OS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S亚组和进展情况亚组(局部复发及转移位点)的患者的中位POS明显不同(P< 0.000),故我们认为可通过患者的PFS及进展情况推测患者的进展后生存时间,进而推断总生存时间.[结论]POS与PFS及转移位点密相关.结合初诊信息(肿瘤大小、核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初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断患者准确POS区间,选择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 外周血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对IVF-ET中卵巢低反应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静;张清学;李予;黄佳;王文军;黄丽丽;赵晓苗;杨冬梓

    [目的]评估月经早期外周血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对IVF-ET助孕中卵巢低反应(POR)和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208例行第一周期IVF/ICSI助孕的病人,年龄20~ 44岁,排除PCOS患者.采用低剂量长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主要指标为①IVF治疗周期前3个月内月经周期第1~3天外周血FSH、LH、雌二醇(E2)、总睾酮(T)和DHEAS水平;经阴道B超检测AFC和平均卵巢容积(MOV);②IVF-ET中的卵巢刺激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不孕女性中DHEAS水平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各年龄层间无显著差异.年龄<35岁的女性中,DHEAS水平与基础FSH、基础FSH/LH、基础E2、AFC、MOV、COH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均无关.35≤年龄<40岁的女性中,DHEAS水平与基础FSH显著负相关(r=-0.28;P=0.011);POR组DHEAS水平显著低于非POR组;妊娠组DHEAS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对于35≤年龄≤44岁的女性,DHEAS是预测其卵巢低反应较可靠的指标(ROC-AUC:0.838),界值2.58 μmol/L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5% (OR 0.998; 95%CI 0.996-0.999; p=0.023);但不能可靠预测妊娠结局(ROC-AUC:0.662,P=0.04).[结论]本研究认为外周血DHEAS水平是35≤年龄≤44岁病人中卵巢反应的保护因素,作为单一指标时对该人群卵巢低反应发生有适中的预测价值,但是对不妊娠结局的预测不可靠.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确认这组病人中伴随低水平DHEAS的低反应患者进行DHEA预处理后是否能够获益.

  • 婴儿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GAA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陈素琴;陈路明;田秋红;蒋玮莹

    [目的]鉴定一个婴儿肥厚型心肌病家系GAA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分析一例患病女婴的临床及家系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的外周血DNA,PCR扩增GAA基因的全部20个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家系分析表明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心脏彩超提示患儿有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GAA基因有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遗传自母亲的外显子13的c.1843G>A(p.G615R)错义突变和遗传自父亲的外显子18的c.2608C>T(p.R870X)无义突变.先证者未患病的姐姐只携带了c.2608C>T杂合性突变.该两种突变均尚未在大陆地区患者中发现.该两个突变已被证实可引起突变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残存的GAA酶活性严重减少.[结论]GAA基因的c.1843G>A和c.2608C>T复合杂合性突变导致了该患儿出现以肥厚型心肌病为特征的经典婴儿型Pompe病(或糖原贮积症Ⅱ型).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1843G>A突变与婴儿型Pompe病相关;同时也表明了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婴儿肥厚型心肌病进行GAA基因检测或GAA酶活性检测的必要性.

  • New Hope in Promoting Central Neural Regeneration

    作者:Zhong-PingFeng

  • Research Highlight in Stroke

    作者:Hong-Shuo Su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