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药品评价杂志

药品评价

药品评价杂志

Drug Evaluation 약품평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809
  • 国内刊号: 36-125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4-5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品评价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母义明 赵志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我院门诊2006~2007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万子杨;魏筱华;肖飞;邹德琴

    抗菌药物的应用使许多致死性疾病得到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如二重感染、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等,既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又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必须加快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步伐.1资料与方法

  • 197例手术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调查分析

    作者:尹成芳

    为了解目前我院手术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情况,我们调查了手术病例的抗感染药物应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抽取2006年第一季度984份出院手术病例中的197份,这些病例分布在普外科(58份)、泌尿外科(38)、骨科(23)、神经外科(22)、心胸外科(17)、耳鼻喉科(12)、妇产科(10)、眼科(9)、小儿外科(8).

  • 696例药物性肝损害药物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世明;贾杰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多和药物治疗的增加,非处方药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及患者自行服药的机率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多[1].我们研究了我院1994年至2006年住院的69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损肝药物、药物变迁及年发病率,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

  • 健脾消痞汤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熊野娟

    健脾消痞汤系根据李东垣的曲蘖枳术丸加减而成,由枳实、炒白术、木香、肉豆蔻、神曲、麦芽、山楂组成,功能健脾胃、消食积,主治脾胃运化乏力,食积脾胃,气机郁滞而心腹满闷,痞胀不快.为了更好地阐明健脾消痞汤作用机理,我们对其药效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杨晓燕;刘军;承解静

    多年来,常常首选Ⅰ类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胺碘酮(amiodarone,商品名,可达龙)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钾离子外流,及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同时兼具有钠通道阻断,抗肾上腺素能,冠脉扩张,是目前无明显副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为进一步探讨临床对胺碘酮的应用和了解,对照观察静脉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 不同剂量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及血脂影响的研究

    作者:余立群;沈孝萍;廖玎玲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 63例绝经后妇女,分为两组:A组利维爱1.25mg/d,B组利维爱0.625mg/d,连续用药1年.用药前、后进行Kupperman评分、超声检查乳腺及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A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但服药1年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后乳腺腺体层厚度较用药前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导管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TC、TG、LDL-C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无明显变化;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小剂量利维爱均可以缓解绝经后症状,达到HRT的治疗作用.利维爱0.625mg/d对乳腺刺激小,利维爱1.25mg/d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可降低绝经期妇女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 药物性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毕春山;展玉涛

    目的 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2003年4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4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结果 女性22例,男性18例.潜伏期多为1~8w.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4例(60.0%),胆汁淤积型5例(12.5%),混合型11例(27.5%),肝细胞型是常见的临床类型.由西药引发肝损害27例(67.5%),中药9例(22.5%),多种药物(如中药+西药,成分不详的减肥药)4例(10.0%).临床治愈34例(85.0%),好转4例(10.0%),死亡2例(5.0%).结论 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予以重视,临床上以肝细胞型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 血浆置换对药物性肝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陈立宇;王文雅;卢家桀;刘焱斌;王颖;陈木英;余萍;藤芳菊;冯萍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8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好转率为82.1%(23/28)),平均住院为28d,对照组好转率为53.3%(16/30),平均住院日为41d.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别为(586±188)μmo1/L和(212±96)μmo1/L,血氨分别为(57±12)μmo1/L和(39±19)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2±4)%和(72±18)%,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不如治疗组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

  •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作者:姚蕾;顾立素;胡昌勤

    目的 建立对头孢唑肟钠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凝胶色谱法,色谱柱为Sephadex G10,流动相A为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流动相B为水;流速为每分钟0.8ml;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0μl,自身对照外标法定量.结果 验证了头孢唑肟钠高分子聚合物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批样品中高聚物含量的进行检测的结果均小于0.1%.结论 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分离头孢唑肟钠和高聚物,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检验.

  • 2002-2007年药物性肝损害国内文献特点分析

    作者:吴晓宁;尤红;贾继东

    目的 了解2002-2007年国内药物性肝损害文献期刊分布和文献类型特点.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2-2007年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及其题录,对照2000版、2004版中国核心期刊目录和2002-2007各年统计源期刊目录统计文献期刊分布情况;按文献内容将各年文献归为病例分析、个案报道、疗效观察、综述、专家经验、科普通报六种类型,统计文献类型情况.结果 2002-2007至今文献总数依次为102、128、142、161、174和100,核心期刊文献构成比为8.7%~19%,统计源期刊文献构成比为23.6%~36.7%.病例分析类的文献构成比在总文献、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分别为34.0%~41.2%、35.7%~47.6%、35.5%~45.8%.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国内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病例分析是目前国内文献的主要类型.

  • 药物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性研究

    作者:李明慧;郑俊福;陈利军;谢尧;蓝梦东;郎振为

    目的 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人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 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宣红萍;孙保木;陶艳艳;胡义扬;刘成海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以CCl4皮下注射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造模3~6w,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给与10 m1/kg大鼠体重的扶正化瘀方提取液,相当于含生药扶正化瘀方1.5g/kg,每日1次,分别灌胃3w和6w.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变化、胶原沉积;测定血清肝功能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肝组织匀浆测定TG、T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印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部位与水平.结果 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可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血清TBil含量,模型大鼠为(33.8±14.5)μmol/L,药物组为(24.1±12.5)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模型大鼠为(25.9±0.7)g/L,药物组为(28.3±1.5)g/LL(P<0.05).降低模型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6w可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和GGT活性(P<0.05),提高SOD活性.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与6w均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高表达(P<0.05),且6w作用较3w更为明显.结论 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大鼠脂肪性肝炎、抑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抗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 罗格列酮与ATRA联合诱导MCF-7细胞加速性细胞衰老的研究

    作者:季宇彬;蔡林;陈晓光

    目的 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Z)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作用于p53野生型人乳腺癌MCF-7细胞能否增强衰老诱导作用,并进一步研究p53、p21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ROZ、ATR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测定药物对p53、p21基因水平的影响.结果 ATRA显著能增强ROZ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且两者呈协同作用.两者在低于诱导细胞凋亡的剂量下可诱导MCF-7细胞呈衰老样表型,维持细胞衰老状态.ATRA能增强ROZ诱导MCF-7细胞衰老的作用.ROZ与ATRA联合诱导的MCF-7衰老过程中,p53、p21mRNA表达升高. 结论 ATRA能增强ROZ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衰老诱导作用,p53、p21基因参与了ROZ与ATRA联合诱导细胞衰老的调控.

  • 药物性肝病70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虹;陆忠华;黄利华;陈卫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治疗预后作综合判断. 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30.0%),中药或中草药(25.7%),抗风湿药及解热镇痛药(5.7%),药物发生的时间大多在1~8w,同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发生时间长短不一,与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异常和特异性体质有关.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损害型,其次是胆汁淤积和混合型.结论 重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时积极的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静脉补液对人工肝血浆置换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英;陈凯红;徐微;邓俊;陈菊娣;张喜珍;石萍霞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109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260例次,观察血浆置换前10min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组,与对照组(不补液)在血浆置换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 26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有12例次(4.62%),其中对照组9例次(10%)、生理盐水200ml组2例次(2.27%)、血浆200ml组1例次(1.22%)发生了低血压,均出现于血浆置换开始5-30 min内.与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200ml组(X2=4.582,P<0.05)、血浆200ml组(x2=4.544,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能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 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与肝功能变化相关性的评价

    作者:郭伯棋;吴智宏;林玉英;林国贤

    肝穿活检被公认为是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金指标,也是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分类、分型、分度以及进一步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观察、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但因有创伤性而难以重复、广泛开展.肝功能检查是临床上普遍开展且具有反复检测方便的优点,其结果的变化也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判断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指标变化能否准确反映出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为此,笔者将我院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病理结果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紫花地丁有效成分的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继红;麦曦;薛哲;杨志彬

    紫花地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微苦,其临床应用价值很高,主要用于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现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临床应用作简要的综述,为紫花地丁的深入研究及二次开发提供参考.1有效成分的作用研究

  • 胸腺蛋白口服溶液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玉涛;李殿会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生的局部机理是胃粘膜的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失衡所致.近年来其患病率未见明显改变,但由于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不断增加,在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0年Schwarz教授提出,无酸无溃疡(No acid,no ulcer)概念后,使我们对溃疡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

  • 药物性肝损害与肝纤维化

    作者:蔡卫民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T升高或黄疸时,才诊断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可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或更高.

  • 肝脏异常者如何合理用药

    作者:缪晓辉

    肝脏具有强大的代谢、解毒和免疫功能.在代谢功能方面,无论是合成或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正常工作之需,还是处理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和体外摄人的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各种药物,肝脏所起的作用都是其他组织器官无法替代的.然而,肝脏又是特别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肝脏一旦受到严重损害,其储备功能将会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其他系统或器官疾病,或者肝脏本身的疾病需要药物治疗时,就需要十分谨慎.

  • 重视中药的致肝毒性与抗肝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刘成海

    近年来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慢性肝病等疾病治疗中日益增多,随之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有增多,甚至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时有报道.据不完全资料分析[1],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4.8%~32.6%.说明中药可导致明显的肝毒性,盲目认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无不良反应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应积极研究中药的致肝毒性机理与预防措施,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同时,事物也总是一分为二、辨证统一的,正如肝脏既可"解毒"、也可"增毒"一样,中药同时也具备拮抗肝毒性的作用,可用于中毒性肝损伤的治疗,因而积极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肝毒性作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作者:茅益民;曾民德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在发挥临床疗效治疗疾病的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同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伤害.随着新药的大量研发并上市应用于临床,人类暴露于各类药物的程度大大增加,因此,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属药物不良反应范畴,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肝脏损害.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非肝移植治疗进展

    作者:冯萍;马丽华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现就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进行复习,为临床非手术治疗提供参考.1 AIH的治疗

  • 必须重视药物性肝病

    作者:陈成伟

    当前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达3万种以上,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通常他们生物转化的第1相代谢在肝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作用下进行,将非极性药物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生成极性基团.第2相反应为上述生成物与内因性高极性化物质结合,生成水溶性高的物质以利排泄.第3相反应系通过肝细胞毛细胆管膜的转运体将药物代谢产物排泄到胆汁.肝脏是人体大主要的药物处理脏器,因而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种种机制造成药物或其中间代谢产物积蓄就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

    关键词: 肝疾病 药物毒性
药品评价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