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중산대학학보(의학과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3554
  • 国内刊号: 44-157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141
  • 曾用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关永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Ⅰ型登革病毒感染前后血管内皮细胞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

    作者:郑宝嘉;江振友;司露露;郭前方;江丽芳;周俊梅;王辉

    [目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Ⅰ型登革病毒(DENV-1)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分析以探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或受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DENV-1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后,分别提取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的RNA样本进行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共表达网络图.[结果]共筛查到262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441个为表达上调,1182个为表达下调.发现表达差异lncRNA及其预测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影响抗原提呈、干扰素合成、细胞凋亡、细胞粘附等生物过程.[结论]DENV-1感染HUVEC后,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与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CFTR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晋晨晨;杜洁仪;黄雪莲;王冠蕾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对内脏脂肪组织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FTR基因敲除小鼠(CFTR KO)4、8周龄及同周龄野生型对照鼠,分离内脏脂肪组织前脂肪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表达变化.采用地塞米松-异丁基甲基黄嘌呤-胰岛素(DMI)诱导3T3-L1细胞建立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FTR及分化因子蛋白表达变化;并进一步转染CFTR沉默及过表达病毒,采用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MTT检测和油红O染色,观察基因干预CFTR后对DMI诱导3T3-L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采用高脂饮食肥胖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内脏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和CFTR基因水平表达.[结果]CFTR基因敲除鼠内脏前脂肪细胞指标Pref-1,增殖因子CyclinD1,分化转录因子PPARγ,C/EBPα表达明显降低(P<0.05).DMI诱导3T3-L1细胞分化早期,CFTR的表达增加(P<0.05);转染CFTR沉默病毒后,抑制DMI诱导的3T3-L1细胞增殖(C/EBPβ,C/EBPδ,CREB,KLF4)及末端分化指标(SREBP-1,PPARγ,C/EBPα)表达,而转染CFTR过表达病毒后,促进DMI诱导的3T3-L1细胞增殖及末端分化.高脂饮食喂养小鼠2,4周,高脂饮食组内脏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C/EBPδ,SREBP-1,FABP4)表达升高,CFTR基因表达升高(P<0.05).[结论]CFTR可能通过调控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脂肪组织功能.

  • 三七花醇提物PNFM对健康人血小板功能的体外作用

    作者:覃楠;李卿;左晓;邹培斧;马丽娟;万建波;杨燕;嘉红云

    [目的]探讨三七花醇提物(PNFM)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活化、释放、黏附、聚集等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0、300和500μg/mL)的PNFM与健康人的血小板PRP孵育后,在血小板激活剂ADP诱导后,用CD62P及ATP释放以检测血小板颗粒物释放,比浊法检测聚集率,免疫荧光检测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上的铺展,用Fluo 3-AM钙离子载体标记检测胞浆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激动剂ADP诱导下,500μg/mL的PNFM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从对照组的(72.00±6.08)降到了35.67±3.78(P<0.01),300μg/mL干预组同样有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30.05±6.48),PNFM干预组明显降低健康人血小板表面CD62P,其中500μg/mL组降至(2.66±0.90,P<0.001);且均降低了PAC-1的表达,500μg/mL组(11.89±6.12)较对照组(33.37±8.12)差异显著(P<0.01);PNFM干预组均可抑制ATP释放,500μg/mL组由对照的1.93±0.47降至0.19±0.10(P<0.001);在血小板于纤维蛋白原上的铺展作用中,PNFM各剂量组也均显示有显著抑制作用,500μg/mL组由对照的89.57±17.34降至25.12±3.52(P<0.001);PNFM同样抑制血小板胞浆钙离子动员,其中500μg/mL组(71.25±5.33)较对照组差异显著(183.87±11.59,P<0.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PNFM可在体外有效抑制健康人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等功能,为三七花通过调控血小板功能,从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基础.

  • 吡非尼酮药物缓释载体PTMAc-PEG-PTMAc水凝胶制备与体外实验

    作者:彭蔚;杨扬帆;林羡钗;王涛;全大萍;吴开力;余敏斌

    [目的]以PTMAc-PEG-PTMAc三嵌段(PPP)水凝胶为吡非尼酮(PFD)药物缓释载体,评价其药物缓释性能.观察PFD载药水凝胶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TF)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制备PPP水凝胶;研究其溶胀率及其影响因素;光学显微镜观察水凝胶(载药与空载)中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TF)的形态学改变;直接接触法进行PPP载药水凝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通过测定浓度、计算累积药物释放量,绘制出两种水凝胶体外药物释放曲线.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水凝胶材料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及载药水凝胶体外抑制HTF增殖.[结果]PPP水凝胶成胶稳定.扫描电镜显示水凝胶呈现三维立体网孔状结构.水凝胶具有溶胀特性.溶胀率随水凝胶材料浓度增加而减少.在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在前4d有明显的药物突释,此后缓慢释药直至第14天达到平衡.增加载药浓度,减少凝胶体积将明显增加药物累积缓释量;显微镜观察PPP水凝胶有抑制HTF细胞黏附作用;PPP水凝胶与HTF相互作用24、48、72、96 h观察细胞活力分别为85.7%、93.0%、82.0%、81.6%,水凝胶不同方位HTF细胞形态不尽相同;水凝胶对细胞有抑制细胞黏附作用.两组不同载药浓度(1 mg/mL和2 mg/mL)载药水凝胶在24、48、72、96 h这4个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8%、21.8%、55.4%、25.6%;44.6%、35.9%、55.5%、31.4%.而1 mg/mL PFD溶液在24、48、72、96 h这4个时间点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9%、29.7%,7.8%、7.7%.[结论]PPP水凝胶具备良好药物缓释性能,载吡非尼酮水凝胶能明显抑制HTF增殖且较含等量药物溶液长效.

  • 重组蛋白PTD-HSP27进入细胞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抗氧化损伤

    作者:吴怡凝;陈梦婷;沙霄媛;刘莲;钟敬祥

    [目的]观察重组蛋白PTD-HSP27穿透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5的能力及其效率,测定重组蛋白PTD-HSP27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FITC标记重组蛋白PTD-HSP27,荧光显微镜观察PTD-HSP27-FITC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TD-HSP27-FITC的穿膜效率,随后建立RGC-5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Cl2损伤组、PTD-HSP27+CoCl2处理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和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蛋白PTD-HSP27-FITC能够有效通过细胞膜进入RGC-5细胞内,其进入细胞的效率为(47.29±2.33)%.CoCl2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GC-5细胞存活率.比较正常对照组、CoCl2损伤组和PTD-HSP27+CoCl2处理组的检测结果示:PTD-HSP27能有效抑制CoCl2诱导的RGC-5细胞早期凋亡(P<0.01);PTD-HSP27能有效提高Bcl-2/Bax的表达比例,并抑制Caspase-3的激活(P<0.01).[结论]重组蛋白PTD-HSP27能有效地穿过细胞膜进入RGC-5细胞内,且对CoCl2诱导的RGC-5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的蛋白比例抑制细胞的早期凋亡.

  • 去分化联合IDO基因修饰增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应激存活及Treg细胞诱导能力

    作者:匡梅娜;黄思瑞;鲁欣;周畅;胡耀华;唐震林;袁茵

    [目的]研究去分化处理联合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修饰,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及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hMSC的短暂成脂分化诱导和恢复培养,获得去分化hMSC(De-hMSC).实验组De-hMSC感染携带IDO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对照组为感染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1)基因的De-hMSC以及正常培养的未感染De-hMSC和hMS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被感染细胞的IDO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DO基因修饰型De-hMSC(IDO/De-hMSC)的免疫表型,同时鉴定其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细胞在300μmol/L t-BHP作用下的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采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含各组细胞培养上清的条件培养基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g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IDO/De-hMSC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和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在300μmol/L t-BHP作用下,De-hMSC的细胞存活率较hMSC明显增加(P<0.05),经IDO基因修饰后De-hMSC的细胞存活优势无明显改变(P>0.05).与未修饰的各对照组相比,含IDO/De-hMSC上清的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上调PBMC中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含量(P<0.05).[结论]成脂去分化联合IDO基因修饰不影响hMSC的干细胞特性,并能同时增强hMSC的抗氧化应激生存能力及其对Treg细胞的诱导能力,是一种有望在免疫抑制治疗中发挥作用的间充质干细胞修饰策略.

  • 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

    作者:祝保艳;李婧婧;李丹丹;文习之;黄复雪;刘巍;张晓实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溶剂对照组、PD-L1单抗组、卡博替尼组和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组(联合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每2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肿瘤体积达到2000 mm3或是组间差距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时定义为研究终点.达到研究终点后处死小鼠取材,流式细胞学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情况,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另将体外培养的B16-F10细胞分别经不同药物处理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16-F10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显示,PD-L1单抗组没有明显抑瘤作用,卡博替尼组与联合组均有明显抑瘤效应,联合组抑瘤效果较卡博替尼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在体外实验中,药物处理24及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16-F10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卡博替尼组相比,B16-F10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P=0.0035;48 h:P=0.002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组及卡博替尼组对AKT和mTOR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均可下调p-AKT和p-mTOR蛋白水平,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这种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16-F10细胞凋亡及抑制AKT/mTOR通路所致.

  • 间充质干细胞对B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秋莉;肖崇珺;黄牡丹;黄里;陈小湧;郑海清

    [目的]研究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体系对B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捐献者来源的骨髓30 mL.用含100 mmol/L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分离出的MSC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第6代时,进行多向分化和细胞表型鉴定.获取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9+B细胞,进行荧光染料CFSE标记,然后分成单独培养组(CD19+B细胞)和共培养组(按CD19+B:MSC:=5:1的比例共培养),两组均采用CpG+CD40L刺激,96 h后检测B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ACS)检测CD19+CD5+B细胞的百分比及其分泌的IL-10水平;进一步观察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的CD19+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后加入IL-10中和抗体,再次验证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健康捐献者来源的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不表达CD45和CD34.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19+B细胞与MSC在体外共培养3 d后,CD19+B细胞增殖比例明显提高,并显著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进一步分析CD19+B细胞的亚群,发现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5+B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由(21.31±1.22)%增加至(31.27±0.92)%(P=0.014);而且其IL-10的分泌水平由(1.09±0.08)%增加至(2.44±0.06)%(P<0.001).当在共培养组中加入IL-10中和抗体后,发现与MSC共培养的B细胞抑制CD4+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的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MSC能促进CD19+B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增强CD19+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这可能与分泌IL-10的CD19+CD5+B细胞的表达增加相关.

  • 过氧化物还原酶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作者:郑丹琴;刘志磊;朱松杰;吕锦晶;章文韵;邓海腾;周韧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3(PRDX3)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在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验证了PRDX3的表达.根据表达量构建了786-O的PRDX3过表达细胞系及敲低表达细胞系,考察了PRDX3过表达和敲低表达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通过pull-down试验联合LC-MS/MS技术寻找PRDX3的相互作用蛋白.初步探究了PRDX3与过氧化物酶1(PRDX1)的相互作用关系及PRDX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样本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14例样本PRDX3下调表达,下调均值1.78倍左右.成功筛选到PRDX3过表达的786-O单克隆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786O-PRDX3(+)和786O-PRDX3(-)]和PRDX3敲低表达的786-O单克隆细胞系和无意义序列对照细胞系(786O-PRDX3 KN和786O-PRDX3 NCi).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比786O-PRDX3(-)组,786O-PRDX3(+)组在mRNA水平过表达约2.1倍,在蛋白水平过表达约1.8倍;相比786O-PRDX3 NCi组,786O-PRDX3 KN组在mRNA水平低表达约0.48倍,在蛋白水平低表达约0.51倍.CCK-8试验表明,相比786O-PRDX3(-),786O-PRDX3(+)细胞生长速率明显降低.但敲低PRDX3的表达后,敲低组和其对照组细胞的生长速率却无显著性差异.Pull-down试验发现PRDX3可能与PRDX1存在相互作用.结合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发现PRDX3通过二硫键与PRDX1结合并发挥作用,分别通过plink软件鉴定到二者可信的结合位点,初步探讨了PRDX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结论]PRDX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下调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提高PRDX3的表达水平,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基于PRDX3蛋白,可能开发针对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药物.

  • 顺铂耳毒性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永奇;曾祥丽;丁大连;蒋海燕;Richard SALVI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重复性好的顺铂耳毒性小鼠模型,为进一步从分子学和基因方面研究顺铂的耳毒性机制提供可能.[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小鼠,随机平分为2组,A组小鼠先行200 mg/kg呋塞米腹腔注射,1 h后腹腔注射1.0 mg/kg顺铂;B组小鼠先行200 mg/kg呋塞米腹腔注射,1 h后腹腔注射0.5 mg/kg顺铂.6只同年龄小鼠做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第10天所有小鼠行听觉脑干电反应(ABR)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之后取双侧耳蜗,分别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环氧树脂包埋半薄切片,观察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的病变.[结果]2组小鼠治疗后各频率ABR平均听阈都提高,DPOAE值都降低,其中A组的ABR平均听阈显著提高,各频率振幅明显降低,高频区DPOAE消失;B组的ABR平均听阈稍提高,高频(16、20、32 kHz)振幅轻度降低,低频(4、8、12 kHz)振幅无变化,高频DPOAE稍下降,低频DPOAE无变化.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结果A组蜗底外毛细胞全部破坏,蜗尖大部分外毛细胞破坏;B组仅蜗底外毛细胞大部分被破坏,蜗尖外毛细胞形态和数目接近正常,两组内毛细胞均无明显减少.半薄切片结果显示A、B两组小鼠的耳蜗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和数目都接近正常.[结论]1.0 mg/kg顺铂联合200 mg/kg呋塞米单次腹腔注射法可引起小鼠内耳组织显著损伤,主要表现为耳蜗外毛细胞损失.

  • 3.0T多模态肠道MRI在溃疡性结肠炎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庄晓曌;李建军;符莉莉;李长清;邢增宝;蔡亲磊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容积插入屏气检查(3D-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研究,评价多模态肠道MRI在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内镜活检证实为UC的患者25例,根据Truelove-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级,观察缓解组与活动组及活动组内轻、中、重度亚组的肠壁水肿、梳齿征、肠旁淋巴结增大及肠壁强化程度,并且测量病变肠段的大肠壁厚度及肠壁的ADC值,评价各组患者之间MRI表现差异性.并收集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评价血清学指标诊断病变活动性的价值.[结果]以CRP、ESR为标准诊断UC活动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UC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4组间肠壁水肿分层改变、梳齿征、肠壁厚度、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旁淋巴结肿大在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DC值对鉴别活动组与缓解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当选取(1.52±0.16)×10-3 mm2/s为佳阈值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8%和79.8%.[结论]多模态MRI对UC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扫描.通过对病变肠段不同MRI征象的剖析及定量分析,可对UC病变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刁珠;孙侃;黎锋;冯琬婷;张小云;黄楚霖;任萌;严励

    [目的]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近年来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GGT水平与十年心脏病危险评分——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更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中高危患者.[方法]本研究入组了9544名40岁及以上的广州社区居民,均来自于一项基于广州社区居民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GGT根据四分位数分组:Q1<15 U/L(n=2407例)、Q215~19.9 U/L(n=2302例)、Q320~28.9 U/L(n=2442例)、Q4≥29 U/L(n=2393例).GGT与十年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FRS≥10%)进行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GGT低四分位数组,随着GGT水平升高,FRS≥10%的比例增高(P<0.01),这种相关关系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高四分位数组的风险是低四分位数组的1.72倍(95%置信区间1.28-2.29).[结论]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十年心脏病危险评分FRS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常规体检早期重视GGT,有利于早期评估及干预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

  • 广州市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顺应性及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

    作者:吴亚南;梁颖茹;冯志强;钟舒怡;林国桢;刘华章;李燕;顾菁

    [目的]探究广州市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15年50~74岁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随访1年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其肠镜响应时间并绘制肠镜顺应性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肠镜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效应量HR报告影响因素的效应强弱.[结果]共18604例大肠癌初筛阳性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14人在1年内完成肠镜检查,肠镜顺应性为21.6%.发现各类肠道病变2012例(50.1%),其中大肠癌96例(2.4%).观察1、3、6个月的肠镜顺应性分别是9.7%、15.8%、18.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较大年龄、未婚/丧偶/离婚、无医保、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是肠镜顺应性的不利因素;初筛结果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享受肠镜优惠政策、职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慢性腹泻史、便秘史、黏液和/或血便史和不良生活事件史是肠镜顺应性的有利因素.[结论]广州市大肠癌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不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及时追踪其肠镜检查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肠镜检查.

  • 11例儿童RAS通路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江转南;刘祖霖;张丽娜;侯乐乐;孟哲;黄思琪;宋青芳;梁立阳

    [目的]总结5种亚型儿童RAS通路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类型,分析Ⅰ型神经纤维腺瘤病(NF1)、努南综合征(NS)、多色素痣型努南综合征(NSML)、科斯特洛综合征(CS)和心-面-皮肤综合征(CFC)的临床共性和特性,提高临床医生对RAS通路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确诊的11例RAS通路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1例RAS通路病患儿的发病年龄为6月~12岁,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身材矮小、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牛奶咖啡斑、运动发育落后、血小板减少、癫痫、肌张力异常、隐睾等,共检测出5种基因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PTPN11基因、RAF1基因、BRAF基因和HRAS基因.[结论]RAS通路病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异常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生长发育异常综合征.因此,RAS通路病常伴有特殊面容、运动发育落后、心血管、皮肤、骨骼、神经等多系统异常以及肿瘤易感性等共同表现.但因基因突变位点的差异,各类型间亦存在相对特异的表现.另外,因肿瘤易感性是RAS通路病的共性之一,肿瘤监测是随访过程的重要项目.

  • 中国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黄复雪;李丹丹;文习之;李婧婧;祝保艳;张晓实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NGS)检测黏膜黑色素瘤中的295个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突变特点,探索潜在治疗靶点.[方法]组织标本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科就诊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于我院分子诊断科行NGS检测295个基因变异.[结果]黑色素瘤主要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BRAF 20%(5/25),KIT 20%(5/25),NRAS 12%(3/25),NF18%(2/25).常见的基因突变为MYC拷贝数增加(36%,9/25),其次为KDR拷贝数增加,突变率为24%(6/25).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PI3K-mTOR,生长因子受体,MAPK,免疫应答和WNT/NOTCH相关通路广泛存在突变,突变率分别为76%(19/25),72%(18/25),56%(14/25),60%(15/25),36%(9/25),28%(7/25),24%(6/25).可见多个靶向治疗靶点,如ATM,ATRX,EMSY,FANCI,RAD52,MET,PDGFRA,KDR,FLT4,ALK,ERBB3及ROS1等.[结论]中国黏膜黑色素瘤基因突变谱与皮肤型存在差异,且与西方人群不同,NGS测序可为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Varian NovalisTX直线加速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分布预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丘敏敏;钟嘉健;欧阳斌;肖振华;邓永锦

    [目的]构建Varian NovalisTX直线加速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分布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加速器治疗30例盆腔肿瘤患者先验IGRT摆位误差数据,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误差分布预测模型,并求解分析模型参数.[结果]由模型参数可知摆位误差主要往μ1~μ4四个中心点方向集中;中心点坐标表明误差在Vrt方向(-3.88~4.28)mm和Lng方向(-2.41~1.54)mm较大,Lat方向(-1.85~0.72)mm较小;误差可能性往μ2和μ4中心(0.301、0.310)较μ1和μ3中心(0.190、0.196)大;摆位误差标准差可达5.2 mm.[结论]高斯混合模型对盆腔摆位误差分布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分析,为缺少IGRT的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控制及肿瘤计划靶区外扩提供参考.

  •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在脂肪肝筛查中的成功率及可靠性分析

    作者:邓婉萍;陈虹燕;寻南;黄知敏

    [目的]瞬时弹性记录仪已被各大肝病学会指南推荐为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硬度首选的无创检测工具,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其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职工体检自愿接受检查且资料完整者共788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操作者经验等对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结果]对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B超(55.9%vs.39.9%,P<0.001),总体检测失败及结果不可靠率仅为1.4%,检测成功率与性别无关,而随年龄、体质指数及腰围的增加而降低,LSM IQR/Median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结果可靠性下降.随着操作次数增加,检测成功率及结果可靠性上升并趋于稳定,同一操作者进行超过300次检测可认为具备熟练操作经验.[结论]瞬时弹性记录仪的有效测量受增龄、体质指数、腰围等因素影响,固定操作者经短期培训后也能够获得很高的检测成功率及可靠的结果.

  •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

    作者:林美芳;郑菊;雷婷;杜柳;谢红宁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 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特点及与肥胖的关系

    作者:张宇;成娟;叶青剑;李小毛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及其与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等因素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日间手术室因AUB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并子宫内膜活检的206名病人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子宫内膜病理等,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子宫内膜病理类型有增殖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NE),子宫内膜部分增殖、部分分泌改变(DPE),子宫内膜息肉(EP),子宫内膜增生改变和(或)增生过长(EH without atypia),子宫内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EH with atypia),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C).各类型占比分别为32.52%,8.25%,6.31%,40.77%,9.22%和2.91%.②EC组的年龄为50.0(S=7.3)岁,大于NE组的年龄42.0(S=1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腰围:EC组(89.0±4.9)cm大于NE组(81.4±5.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臀比:EH with atypia组及EC组的WHR分别为(0.877±0.035)和(0.912±0.042),大于NE组的(0.847±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约一半存在子宫内膜增生,约3%为子宫内膜癌,与中心性肥胖(如腰围和/或腰臀比增加)相关.

  • 冠心病患者消化道出血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评分系统的评价

    作者:石林;黎昀;卢放根;张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消化道出血后远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AIMS65、Glasgow-Blatchford(GBS)评分系统预测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于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时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评估两种评分预测效能.[结果]219例病人中,70人(31.9%)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AIMS65及GBS评分系统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分别为0.59(P=0.035)及0.51(P=0.039),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糖尿病、既往心梗、血红蛋白浓度、住院期间是否使用PPI、输血有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血红蛋白浓度、糖尿病病史、心梗病史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GBS评分系统及AIMS评分系统对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的预测功能一般,并且贫血、高血压、糖尿病是这部分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门诊高血压患者容量负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罗艳婷;李苏华;彭隆;黄卓山;刘金来

    [目的]评估门诊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控制水平间容量负荷的差异,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因素对容量负荷的影响,分析门诊高血压患者临床基线特点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在2017年7月至11月期间,纳入门诊高血压患者共514例.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高血压年限、血压水平、高血压治疗方案及合并症情况.采用生物阻抗分析仪,检测细胞外液与身体总水比值(ECW/TBW),对人体容量负荷进行评估,全身ECW/TBW≥0.39定义为高容量负荷.分析各种临床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容量负荷的影响,以及降压方案之间容量负荷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仍很低,为15.37%.男性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比女性低.年龄越大、BMI越高、腰臀比越高、高血压病程越长的患者,血压越难控制.血压分级越高,联合用药的比例越高.利尿剂仍是使用为广泛的降压药.年龄、性别和不同高血压分级为高血压患者容量负荷主要影响因素,女性、高龄、收缩压越高,容量负荷越高.其中年龄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容量负荷重要的因素.[结论]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仍低,有效降低容量负荷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女性、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更为重要.

  • 新生儿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黄洁蕾;陈翔熙;钟毅敏;徐晓宇;任丽蓉;刘杏

    [目的]探讨出生即发病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NPCG)患儿早期行滤过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3岁以内接受小梁切开术或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NPCG患儿39例70眼,比较术前和术后眼压、眼前段情况,角膜横径,杯/盘比,并记录随访视力.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手术成功率,Log-Rank检验法比较出生1月内手术(22眼)与1月后手术(48眼)的手术成功率.[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眼压(mmHg;16.9±5.2)比术前(28.7±5.8)明显降低(P<0.001),术后角膜变透明或混浊减轻、角膜横径无变化、C/D值(杯盘比)减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得出手术成功率在术后第1、2、3、6、9年分别为94.3%(63眼)、90.6%(52眼)、85.9%(40眼)、85.9%(23眼)、85.9%(15眼).出生后1月内手术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高于出生1月后手术者(P=0.033;P=0.01).未出现滤过泡渗漏、滤过泡炎、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NPCG患儿早期行小梁切开或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