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

    作者:聂良明;肖锡俊;梁茂植;刘关键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与术前比较,体外循环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中以部分生糖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应为这些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 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

    目的研究大黄、槟榔、白芷、川芎和儿茶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用天然药物处理S-HA和变形链球菌,观察变形链球菌在S-HA粘附的情况.结果大黄、槟榔和川芎可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对S-HA的粘附,且槟榔的抑制作用为显著,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儿茶仅在处理变形链球菌时对其粘附有抑制作用.结论大黄、槟榔、川芎和儿茶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的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作者:王慧;程德云;关键;陈小菊;张永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M)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 结果 COPD组ML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MA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模型组BALF中MCP-1、TNF-α水平、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中MCP-1[(32.75±10.91) pg/ml]与对照组[(24.13±6.92) p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BALF中MCP-1水平与AM数目和TNF-α水平(r=0.861,P<0.01;r=0.868,P<0.01),以及TNF-α水平与AM数目(r=0.84,P<0.01)均呈密切正相关,但血清中MCP-1水平、TNF-α水平与BALF中的AM数目均无相关性(r=0.488,P>0.05;r=0.132,P>0.05).结论 MCP-1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李启富;汤保德;李秀钧

    目的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的测量,并计算VA与SA的比值(VSR),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体质量(W)、身高(H),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无论男女,其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VFO)的年龄、TG及LDL-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在男性,VFO的TC、UA高于SFO.②以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发现男性U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③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和BMI后,无论男女,VSR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呈负相关;在男性,VA与SBP呈正相关,SA与TG呈负相关;在女性,VA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负相关,与HDL-c、UA呈正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SA、VA和VSR分别是TG和LDL-c、SBP以及T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受试者,BMI和SA是影响SBP、UA和HDL-c的重要因素,VSR是TG、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全身性肥胖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 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周光萱;代礼;朱军;缪蕾;王艳萍;梁娟;吴艳乔

    目的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于1996~2000年在全国31省(市、区)监测医院内对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在2218616例围产儿中,共检出多指(趾)2097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9.45/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0/万和9.05/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99/万和7.4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趾)畸形患儿单发者占88.4%,11.6%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 34.96%,右侧占45.62%,双侧同时发生占19.41%.多指(趾)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8.17%,其中单发为2.72%,多发为49.38%.结论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差异明显;多指(趾)以单发形式为主,多发畸形患儿病死率高.

  • 腺病毒介导的DPC4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冯燮林;张肇达;田聆;魏于全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Ad5)为载体转染DPC4基因在胰腺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构建的DPC4-Ad5进行体内体外转染,分别观察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HS766T,Pc-3)及裸鼠皮下种植胰腺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DPC4-Ad5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30%.Pc-3-DPC4-Ad5(PD)组细胞生长慢, HS766T(H)和HS766T-Ad5(HA)组生长快,与Pc-3(P)、Pc-3-Ad5(PA)、HS766T(H)、HS766T-DPC4-Ad5(HD)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D组和HD组细胞增殖受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后,细胞周期出现阻滞,G1期细胞明显增加,Pc-3由58%(P组)增至80%(PD组),S期细胞则由26%降至11.7%;HS766TG1期细胞则由58%(H组)左右增至68%(HD组),S期细胞则由31%减少至2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凋亡未见明显增加.目的基因表达检测也表明,转染DPC4-Ad5后,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未转染者.两种细胞株的裸鼠种植瘤经DPC4-Ad5治疗后,HS766T空载体(对照,HA)组体积为(1363.90±487.65) mm3,HS766T治疗(HD)组为(425.90±324.68) mm3,Pc-3空载体(对照,PA)组为(64.69±24.85) mm3, Pc-3治疗(PD)组为(43.93±16.91) mm3,对照组肿瘤平均肿瘤体积大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裸鼠种植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注射区细胞排列较紊乱,并有细胞核的改变.结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能够将DPC4基因有效地导入胰腺癌细胞.DPC4腺病毒载体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导致胰腺癌细胞增殖受抑.体外培养细胞,细胞周期出现阻滞,并显著抑制裸鼠皮下胰腺种植瘤的生长.

  • α-干扰素联合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及其功能的测定

    作者:洪冬玲;李强;贾苍松

    目的探讨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加入rhIFN-α及rhGM-CSF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培养的DCs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经rhIFN-α联合rhGM-CSF共同培养后,第7 d镜下可见有表面呈树状突起的DCs;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有成熟DCs特异性标记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rhIFN-α为600 U/ml、rhGM-CSF为2000 U/ml时为脐血DCs诱导培养的合适浓度(培养细胞CD83+CD86+细胞比率高);以诱导培养7 d的脐血细胞(含DCs)作为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DCs均可刺激其增殖,其中以反应细胞∶刺激细胞为20∶1时明显.结论 rhIFN-α联合rhGM-CSF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可生成具有典型形态及功能的成熟DCs.

  • PPAR-γ配体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

    作者:潘光栋;程南生;熊先泽;刘江文;李胜富;张国福;严律南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配体--噻格列酮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对照组和噻格列酮组培养液中IL-6、TNF-α值及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并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细胞长可存活25 d.炎症对照组细胞肿胀、胞膜不清,胞浆混浊,添加噻格列酮后,细胞炎性水肿有不同程度减轻,以50 μmol/ml组明显.噻格列酮组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别大达179.85 pg/ml,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噻格列酮能抑制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选择.

  • 龈沟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

    作者:吴亚菲;谭春;张静仪;孟姝;郭永华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4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IL-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记录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①临床牙周健康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为(61.891±20.719) pg/ml, 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224.402±87.416) pg/ml;健康牙组IL-1ra 的水平为(739.410±249.121) ng/ml,明显高于患牙组(366.722±104.188) ng/ml;健康牙组104IL-1β/IL-1ra的值为0.857±0.375,明显低于患牙组6.813±0.375,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经相关性分析,GCF中IL-1β的水平与IL-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1β的水平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 IL-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104IL-1β/IL-1ra的值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③探诊出血(BOP)阳性患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和104IL-1β/IL-1ra的值明显高于BOP阴性组(P<0.0001),而BOP阳性组IL-1ra的水平明显低于BOP阴性组(P<0.01).结论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104IL-1β/IL-1ra的值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牙周组织局部IL-1β的产生增加和IL-1ra的生成不足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对IL-1β存在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 新生鼠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ER-α、IGF-1R的表达及双重表达

    作者:夏斌;姚裕家;陈娟;程开健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的分布和共表达,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的变化.方法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的7日龄SD雌性大鼠,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IGF-1R、ER-α在新生雌性大鼠大脑的表达及共表达.结果①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有广泛的ER-α和IGF-1R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分布;②大鼠HIBD急性期大脑皮层IGF-1R、ER-α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的表达无变化,在恢复期表达均增加.结论 IGF-1R、ER-α可能共同参与了HIBD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 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

    作者:张虎;欧阳钦;温忠慧;刘卫平;陈代云;李俸媛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GRα、GRβ)表达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以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粘膜细胞中GRα、GRβ表达强度.比较激素抵抗、激素敏感及正常对照3组间以及炎症程度各组间GRα、GRβ表达差异.结果肠粘膜组织切片中GRα、GRβ的表达强度在抵抗与敏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激素敏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且与炎症程度无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GRβ在决定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GRβ可能对GRα起优势负性抑制作用,检测患者肠粘膜细胞中GRα、GRβ的表达可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但不能判断其炎症程度.

  • 血红蛋白变性试验替代眼刺激试验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艳;王雪;张立实;李冠民;张宝旭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变性试验(HD test)是否可作为体内眼刺激试验(Draize test)的一种替代方法.方法用HD test对14种化学物质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得到血红蛋白变性率为50%的受试物浓度值(RDC50)和1%受试物的大可吸收波长变化值(1%λmax),与Draize test两种评分标准,即大平均值(MAS)和24 h作用值(S24)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RDC50与Draize test的MAS和S2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和0.921;1%λmax与MAS和S24分别为0.881和0.791,即RDC50与Draize test的相关性优于1%λmax.但使用RDC50评价时常有数据信息的损失,而1%λmax可用于评价不溶性物质,且与角膜评分的相关性较好.结论 HD test可用于替代Draize test.

  • 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作用的研究

    作者:闫琳;金少举;王锐;蒋袁絮;刘利军

    目的了解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观察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戊四氮、烟碱和印防己毒素诱导惊厥作用的影响. 结果 12.5、25.0、50.0、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腹腔注射后,小鼠外观行为表现为兴奋,但自主活动被抑制;以上4个剂量的伪麻黄碱水杨酸可显著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对戊四氮、烟碱及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 深圳市宝安区膳食等因素与肾结石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作者:黎松林;陈树培;杨北兵;吴礼康;邰昌松;刘益民;朱元芳;张朝武;栾荣生;袁萍

    目的验证影响深圳市宝安区肾结石发病的膳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病因假设.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临床和腹部B超检查等进行肾结石的基线调查和随访研究.对基线调查的暴露资料进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从饮食和生活习惯、结石家族史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2名随访人群中,肾结石患者为305人,两年累计发病率为6.92%.肾结石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绝经,RR为2.433;②结石家族史,RR为1.544;③海产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相对于≤1~2次/月)为9.032;④新鲜水果,RR(食用频率≤1~2次/月相对于≥1~2次/周)为2.249;⑤高糖食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相对于1~2次/周)为2.568;⑥豆类及豆制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及≤1~2次/月相对于1~2次/周)分别为2.184及1.689.结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均衡饮食,应是预防肾结石的主要措施.

  • 125IUdR治疗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波;游潮;刘晓东;蔡博文

    目的探讨125IUdR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体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125IUdR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体内运用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肿瘤增殖高峰期局部缓慢三次注射药物,每天每次7.4×103 kBq.结果 125IUdR可显著抑制C6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MTT法显示150 kBq/ml 125IUdR作用5 d后抑制率高达93.06%.而对照组Na125I和127IUdR对C6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125IUdR治疗胶质瘤C6大鼠5 d后,肿瘤重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生存分析显示:空白组、127IUdR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 d、12 d和27 d(P<0.01).结论根据肿瘤细胞增殖特征给药,125IUdR可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延长脑胶质瘤C6大鼠生存期.

  • 神经激肽A在大鼠食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力燕;郭建辉;王廷华;李娟娟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食管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象分析术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 d至成年食管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21 d食管粘膜肌层和环肌层内可观察到NKA免疫反应(NKA-IR)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粘膜下层,纵肌层、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出现NKA-IR表达,30 d时已和成年鼠相似;定量分析的结果与NKA-IR在食管各层的变化一致.结论 NKA在食管中的发生发育主要在临出生前至生后4周内;NKA对大鼠食管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耀敏;田浩明;刘瑞;陈香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79例T2DM患者与87例正常对照者,所有T2DM患者按其IMT分成三个亚组:IMT≤0.65 mm,0.65 mm1.1 mm;测量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AIP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T2DM组呈现出高TG、低HDL-c及AIP值明显升高.② ANOVA分析结果示在T2DM三亚组间,不同IMT水平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A1C(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TG/HDL-c、AIP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示IMT与HDL-c呈负相关,与其它各指标呈正相关,其中以AIP的相关系数值为大(r=0.597, P=0.000).③以IMT与AIP及其它各因素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被选进方程的变量有WHR(P<0.01),糖尿病病程(P<0.05), LDL-c(P<0.05), AIP(P<0.01). 结论 AIP与T2DM患者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一个判断指标.

  •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敏;张谊之;汪盛;王琳;李俸媛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a、CD16、CD5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 结果银屑病进行期和静止期皮损区HLA-DR、CD1a、CD16、CD57、TNF-α及ICAM-1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消退期皮损组织病理改善,各标记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经Wilcoxon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L5178Y与TK6细胞的TK基因突变实验比较

    作者:帅培强;张立实;王怡净

    目的比较L5178Y与TK6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系统中的异同和优劣.方法采用L5178Y和TK6细胞做TK基因突变试验微孔平板法,对四种受试物(MMS、EMS、MMC、KCl)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两种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耐受性均低于L5178Y细胞,且相对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结论两种细胞应用于本试验各有其优越性,但由于TK6细胞来自于人类,实际应用意义大于L5178Y细胞,建议推广TK6细胞的应用.

  • 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作者:陈卉娇;张红英;李响;郭立新;魏兵;郭华;步宏;杨可;刘柏龄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肿瘤大体及镜下观察、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对23例标本的石蜡切片行CD34、 vimentin、 CD99、 bcl-2、S-100、SMA、 HBME-1、EMA和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15到66岁,平均44岁;17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发生部位包括鼻腔及鼻咽部、颅内、躯体软组织、纵隔及胸膜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学改变包括:无构像的生长模式(patternlessness),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疏松区,圆钝的梭形细胞混杂于瘢痕样的胶原中及典型的"血管外皮瘤样"区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阳性率100%(23/23),CD34 82%(19/23),bcl-2 87%(20/23),CD99 100%(23/23),SMA 30%(7/23),S-100、HBME-1及EMA均为阴性.随访:回访共13例,10例无瘤生存,3例于肿瘤复发后死亡.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需与其他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帮助鉴别.约10%~2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 Snap-25 mRNA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组织的表达

    作者:黄培军;徐培渝;陶涛;李雷波;何桂琼;幸宇;廖志钢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与脑组织表达Snap-25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nap-25 mRNA量的改变.结果大鼠毒鼠强中毒后1 h,其脑内不同部位的组织中Snap-25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中毒1 d后,大鼠脑内Snap-25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观察部位均有明显升高(P<0.05);在中毒后第3 d,Snap-25 mRNA表达继续上升,第5 d表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论大鼠急性毒鼠强中毒早期, Snap-25 mRNA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毒鼠强导致大鼠中毒不是通过改变Snap-25含量的机制实现的.大鼠毒鼠强中毒后,Snap-25 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由于负反馈的机制,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以缓解抽搐症状.

  • 异丙酚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

    作者:罗东;王泉云;黄蔚;吕胜;孔古娅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将20例已建立自发性规律收缩的离体子宫肌肉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离体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剂量为0.5、2 μg/ml时,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无影响,当剂量为5、10 μg/ml时可抑制子宫肌的收缩;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抑制收缩作用加强,(140±50) μU/ml的催产素可拮抗其抑制作用.结论异丙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性规律收缩,催产素可拮抗其作用.

  • 人AFP全长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邓小玲;蔡美英;魏大鹏;胡丽娟;毕建虹;袁暾

    目的构建人AFP全长基因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HO及小鼠肌肉组织中表达.方法从人胎肝组织中提取AFP基因,以全长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为载体,构建AFP重组质粒phAFP,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phAFP进行鉴定.重组质粒phAFP经脂质体转染真核细胞CHO以及直接注射小鼠胫前肌,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获取的AFP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确认为人AFP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 构建的重组质粒phAFP能在体外真核细胞CHO、体内肌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质粒phAFP,为AFP DNA疫苗治疗肝癌的研究打下基础.

  • 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

    作者:李贵星;李萍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病健康人群的空腹血清.进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脂质、血液抗氧化状态及常规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B100、脂蛋白a)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100无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过氧化脂质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一氧化氮含量和对照组无差异,谷胱甘肽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传统的血脂分析比较,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好的帮助,有望成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更灵敏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

  • TH基因修饰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建立

    作者:谢轩贵;刘俊;游潮;杨辉;张可成

    目的体外构建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修饰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为进行帕金森病(PD)的转基因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将鼠TH基因转入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通过G418抗性筛选,获取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株,以其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7~9 d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TH表达.结果获得了高滴度产毒PA317/pN2ATH细胞,并且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成功表达TH.结论转染pN2ATH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有效表达TH,为将其应用于PD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 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强;赵志河;王军;赵美英

    目的探讨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与上颌腭部位移和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测量受不同方向的后牵引力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牵引角度为+30°、0°、-30°时,在腭中缝前、中、后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逐渐增大.在腭横缝正中部和侧方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也逐渐增大; 在腭部正中,前方和中央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后方的应力几乎为零,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在腭部侧方,前方的拉、压应力均等,中央和后方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结论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影响明显;而对应力分布影响较小.

  • 商陆皂甙甲治疗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克非;张亮;吴雄飞;张祥贵;于泓;易杨华;赵士启

    目的观察商陆皂甙甲(EsA)对Wistar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随机分为EsA治疗组、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EsA、DXM治疗7 d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所有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蛋白定量升高、有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系膜区面积扩张均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5);EsA、DXM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尿蛋白定量降低、有核细胞计数减少及系膜区面积减小具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EsA对大鼠抗-Thy1.1肾炎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改善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ST-1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高举;袁粒星;孙蕾;李馨筱;廖清奎

    目的研究MOS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免疫分型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17例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ALL-L3 3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果 MOST-1基因仅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而L1和L2均无表达;3例ALL-L3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72%、67%和1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98%、94%和67%,前两例L3患者MOS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另一例L3患者的3倍和2倍.2例L3患者经正规诱导完全缓解后无MOST-1基因表达.结论 MOST-1基因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有关.

  • 肥大细胞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的分布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邓文斌;李萍;李贵星;赵莹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以肥大细胞特异的类胰蛋白酶作为标记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与合并有炎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前列腺癌旁间质(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前列腺癌旁间质的肥大细胞数量不同(P<0.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

  • 环氧合酶-2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全军;毛伯镛;张尚福;唐健;王恩任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在52例人髓母细胞瘤和10例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与COX-2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COX-2在52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除l例为阴性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发现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 同时在一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也发现了COX-2的阳性表达.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未发现COX-2的表达.② 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显示COX-2高表达(超过50%的细胞阳性染色)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01).结论 COX-2在大多数髓母细胞瘤中都有表达,并且COX-2在髓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袁玉如;曾继军;何太灵;梁斌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COPD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COB)、25例慢喘支、30例单纯哮喘和36例哮喘伴COPD进行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气道阻力(Raw)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必可酮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①缓解期COPD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明显下降,与单纯哮喘的差异显著(t=7.053,P<0.001).当哮喘伴COPD时则同时显示MMEF降低及哮喘气道高反应性(BHR)特征.②慢喘支组MEFV曲线及Raw改变与哮喘伴COPD相似(P>0. 10),但慢喘支组仅24%存在BHR,而哮喘伴COPD组100%存在BHR,且前者中有BHR者的PC35sGaw为后者的6.7倍.③COPD合并BHR者必可酮治疗效果显著,肺功能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不合并BHR者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激发试验,对COPD中BHR者尽早给予抗炎药吸入治疗.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赵家伟;李秀钧;贺勇

    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早,进展快,病变广泛、严重,我们对2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30例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电切电灼术加米托蒽醌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8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波勇;李世文;郑航;郑新民;胡礼泉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粘膜良性增生性病变.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衍生物米托蒽醌,采取分组治疗的临床试验,对5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术后防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

    作者:关泉林;李玉民;谭继英;汪晓伟;高明太;袁文臻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建立检测外周血早期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取65例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其有核细胞后进行细胞总RNA的抽提,运用巢式RT-PCR技术进行CK-19 mRNA的检测.结果以巢式RT-PCR终产物出现460 bp带定为阳性.65例乳腺癌患者CK-19 mRNA有24例表达,总阳性率为36.92%.37例乳腺良性疾病者CK-19 mRNA无一例表达.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P<0.001).结论 RT-PCR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 双氢青蒿素治疗鼠内脏利什曼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马莹;陆小军;陈静先;胡孝素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治疗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的疗效.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腹腔感染金地鼠,两周后分为小剂量治疗组(n=5)、大剂量治疗组(n=5)及对照组(n=5)3组开始治疗.小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给予双氢青蒿素25 mg/kg,大剂量治疗组每天每只50 mg/kg,对照组给予植物油,口服途径给药,每天一次,3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7 d剖杀3组金地鼠,通过有限稀释法及LDU计数法计算各鼠肝、脾内寄生的虫数.结果双氢青蒿素小剂量治疗组及大剂量治疗组治疗鼠内脏利什曼病的有效率均为80%;有限稀释法显示,小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79.11%,肝脏抑虫率为86.21%;大剂量治疗组的脾脏抑虫率为83.77%,肝脏抑虫率为87.13%.LDU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有限稀释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脾脏和肝脏的抑虫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次报道双氢青蒿素对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鼠内脏利什曼病有较好的疗效.

  • 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的改进

    作者:李秀玲;余蓉;杨继虞;曾蓉

    目的探讨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方法以猪血为原料,分离红细胞,粗分血球蛋白后用酸性丙酮抽提制备血红素.结果用该法制备的血红素纯度可达99%以上,每升红细胞可得血红素5 g以上.结论用此法制备血红素纯度高,收率高,简便快速,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丹参提取液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凌;贺英菊;罗巍伟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在中药纯化研究中应用吸附纯化法、优化吸附纯化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水提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研究树脂种类、提取液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的种类、提取液的浓度、外环境的温度及吸附时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吸附纯化的过程和结果.结论丹参水提液在中等极性的D613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室温条件下,吸附5 h,可达到比较好的纯化效果.

  • 老年非瓣膜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葛宁;姜建;王海;彭先镜

    目的探讨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以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测定20例单纯持续性心房纤颤、20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以及20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上p-selectin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20例对照作对比.结果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组的血小板p-selectin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脑梗塞组及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又高于单纯的房颤组(P<0.05),前二者血浆中p-selectin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心房纤颤和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以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更为突出.提示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小板活性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有关.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与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

    作者:张莉;李廷谦;庄杰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Th1/Th2优势状态.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用IFN-γ/IL-4比值代表其外周血中的Th1/Th2优势状态.同时检测28例健康同龄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IFN-γ水平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IFN-γ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4水平高于对照组,疗后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FN-γ/IL-4比值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IFN-γ/IL-4比值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Th2优势状态存在变化,治疗前表现为Th2优势状态趋势,治疗后为Th1优势状态.

  • HCVC蛋白调控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NF-κB活性的研究

    作者:陈孝安;陈汝福;孔宪和;陈积圣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稳定表达HCV C蛋白的QBC939细胞株(QBC939HCV C+),通过NF-κB报道基因分析法、凝胶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HCV C蛋白增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反式激活活性.RT-PCR、Western blot检测HCV C蛋白对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及P50、P65、IκBα蛋白表达及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① EMSA结果显示QBC939HCV C+细胞系中NF-κB相对信号密度明显比QBC939细胞高.②将pNF-κB-lun表达质粒转染稳定表达HCV C蛋白胆管癌细胞系中,通过单光子检测仪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QBC939HCV C+细胞中活化NF-κB为12.8倍,而QBC939细胞中NF-κB为2.6倍.③RT-PCR显示IκB mRNA在QBC939HCV C+细胞和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稳定表达HCV C蛋白的QBC939HCV C+细胞株的胞核中的P50、P65蛋白高水平表达,而未转染HCV C蛋白的QBC939细胞仅检测出极低水平的P50、P65蛋白.在QBC939HCV C+细胞胞浆中IκBα蛋白低水平表达,QBC939细胞高水平表达,但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则相反.结论 HCV C蛋白通过增加IкB降解激活的NF-кB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涛;李洪;李蓉晖;段承刚;甘淋;李娟;宋杰

    目的建立一种对神经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方法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加入32P-NaH2PO4 2.78×106 Bq/ml,37 ℃孵育1.5 h.刺激组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20 ng/ml或胰岛素100 n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作用不同时间后液氮终止反应.裂解细胞,用Bio-Rad DC Protein Assay kit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蛋白.放射自显影.结果①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近数十个蛋白质斑点,绝大部分集中于pH偏酸性和中性区域,pH 4.6~6.5,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介于20×103~130×103之间.②EGF、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虽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的增加或消失,但更多表现为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灰度的增强或减弱.③对比分析发现,放射自显影图谱中只有少数斑点出现在双向电泳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染色图谱中,提示神经细胞中的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为低丰度蛋白.结论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对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状态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方法灵敏、特异性强,可为细胞信息传递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大组织切片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

    作者:王存;周总光;王昭;李立;陈岱云;郑阳春;赵高平;刘卫平

    目的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转移规律,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对62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标本制作直肠及全层系膜大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Ⅲ期病例中,直肠系膜外带(左、后、右三区)癌灶占43.24%.直肠侧壁肿瘤,系膜同侧癌灶多于对侧(P<0.05).远端直肠系膜内癌播散距原发灶1~3.5 cm,均为TNM Ⅲ、Ⅳ期患者,发生率为12.9%(8/62).肿瘤环周切缘癌浸润(CMI)与肿瘤分化及TNM分期相关,直肠不同部位CMI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能够全面观察直肠、直肠系膜及其癌灶分布.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癌灶分布较多.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远端4 cm直肠及其周围系膜.TME减少了癌残留及环周切缘癌浸润可能,应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基本原则.

  • 哌嗪雌酚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钱广生;韩海;李章万;翁玲玲;郑虎

    目的采用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建立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方法分别采用无水冰醋酸为溶剂, 0.1 mol/L高氯酸为滴定液,结晶紫指示液指示终点的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以FMOC-CL为衍生化试剂,采用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结果非水滴定法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28%、0.21%;HPLC-UV法中哌嗪雌酚酮在1.001~5.00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方法的检测限为4 ng(S/N=3);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中线性范围为8.4~420 ng/mL,净化回收率为77.24%~83.10%,方法回收率为98.33%~103.3%,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7.7%和7.3%,方法的检测限为1 ng(S/N=3).结论以上三种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分别为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及狗血浆中的哌嗪雌酚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

  • 伊文思兰对兔左室心肌灌注范围显示效果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

    作者:姚青海;崔长琮;王军奎;姚晓伟;陈少伯

    目的探讨伊文思兰对于经冠脉灌注的兔左室心肌组织块灌注范围显示效果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制做兔左心室游离壁楔形组织块,经回旋支持续灌注台式液.采用浮置的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内、中、外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并记录跨壁心电图.分析伊文思兰灌注前、灌注30 min后组织块显色情况及不同频率刺激下内、中、外层跨膜动作电位时程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伊文思兰可清晰显示灌注范围,且30 min后颜色仍保持不变;在500~4000 ms刺激作用下,伊文思兰灌注前与灌注30 min后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度无显著变化(P>0.05),灌注过程中组织块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伊文思兰可以作为组织块灌注范围的显示剂.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