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IL-18-PE38重组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及其鉴定

    作者:李虹;李明远;蒋忠华;吕梅励;张林

    目的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鼠IL-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表达.方法首先采用RT-PCR获得小鼠IL-18基因,再通过适当的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小鼠IL-18与PE38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RKL-IL18-PE38,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等证实连接片段的正确性后,再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特异性.结果酶切分析、PCR鉴定和DNA测序等证实,IL-18-PE38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被成功构建,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且所表达蛋白可被抗IL-18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IL-18-PE38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对Th1细胞的靶向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超高分子聚乳酸植入对大鼠的慢性毒性研究

    作者:刘磊;李声伟;田卫东;郑谦;魏世成;熊成东;彭喆

    目的观察超高分子聚乳酸在生物体内降解时,对动物是否有毒性及其他不良作用.方法将超高分子聚乳酸植入到SD大鼠体内,术后分批采取血液标本,对其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脂类含量及重要的酶及电解质的情况进行检测,并采取植入区组织行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超高分子聚乳酸植入到SD大鼠体内后,在术后3月、6月、9月和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甘油三酯、血糖、钾、钠、氯、钙、碱性磷酸酶、谷丙脱氢酶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较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乳酸脱氢酶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光镜下各时段植入区组织未见不可逆的排斥反应.结论超高分子聚乳酸长期植入到动物体内后,对动物无毒性及不良作用.

  • 大鼠弥散性脑损伤hsp70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晔;潘洪富;张夔鸣;陈晓刚;彭其毅;王文东;刘敏

    目的寻找脑损伤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复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的大鼠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部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hsp70 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不同损伤时间,hsp70 mRNA表达的强弱不同;在损伤5 min后即可在脑干、丘脑、皮质等部位检测到hsp70 mRNA,6 h达高峰,12 h后减弱.结论hsp70 mRNA可以作为早期脑弥散性损伤的指标,并可用于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判定.

  • TK6和WTK1细胞对H2O2诱导的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比较

    作者:张建清;张立实;王瑞淑

    目的探讨人的近二倍体类淋巴母细胞TK6和WTK1细胞的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差异和机制. 方法采用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的H2O2分别处理TK6和WTK1细胞,对两种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TK6和WTK1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以及p5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TK6细胞对H2O2诱导的DNA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更为快速有效的损伤后修复能力.在孵育0.5 h至1 h内两种细胞达大有效修复.TK6细胞P53蛋白本底水平明显低于WTK1细胞,在H2O2处理后,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强. 结论TK6细胞对H2O2诱导的DNA损伤更为敏感,损伤后的修复更为快速、有效.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是两种细胞DNA损伤和修复能力差异的重要机制.

  • 洛沙坦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和AT1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关键;程德云;陈小菊;张永;王慧;苏巧莉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和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洛沙坦组,以常压低氧3周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经洛沙坦治疗两周,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和AT1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低氧组肺小动脉管壁的Ⅰ型胶原染色强度(1.5202±0.069)与对照组(1.1324±0.07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Ⅰ型胶原染色强度(1.1637±0.062)与低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Ⅲ型胶原和AT1受体染色强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洛沙坦可减少肺小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表达,可能为其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之一.

  • 成都汉族D2S2944和D1S2134的遗传多态性和种属特异性研究

    作者:周雪平;李英碧;张伟娟;贾政军;侯一平;吴谨

    目的获得中国成都地区汉族群体中短串连重复序列(STR)D2S2944与D1S2134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资料和评价它们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方法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120个成都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个体进行分析,并选择猴、猪、狗、牛、羊、鸡、鸭、鱼、猫、兔、豚鼠、家鼠、鳝鱼、蛙14种常见的动物作为种属特异性评价的对照样本,对这两个位点进行种属特异性评价. 结果发现D2S2944有8个等位基因,22种基因型,观察杂合度(h)为0.824;个体识别率(DP)为0.92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非父排除率(EP)为0.644; D1S2134有10个等位基因,26种基因型;h为0.769;DP值为0.920;PIC 为0.79,EP值为0.543;基因型分布经过相关软件分析,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通过种属特异性的评价发现D2S2944与D1S2134具有较好的人类种属特异性. 结论D1S2134和D2S2944位点多态性好,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率高,种属特异性好,可作为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的候选标记,且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向兵;李胜富;周静;毛咏秋;羊裔明;刘霆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树突状细胞(DC)诱导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分离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在含有GM-CSF、 IL-4、TNF-α等刺激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 7~14 d,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鉴定DC.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获取白血病抗原肽,分别以白血病抗原肽及白血病抗原肽-HSP90 复合物方式脉冲DC,再将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以乳酸脱氢酶的方法检测经不同抗原方式激活的自体T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MNC中培养出DC为(6~11)×104/106MNC,经两种抗原方式激活的自体T淋巴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62.07±8.29)%和(35.33±9.04)%;体外培养的AML患者外周血MNC可诱导分化出大量DC. 结论单纯白血病抗原肽与白血病抗原肽-HSP90 复合物方式脉冲的DC均能够激活自体白血病特异性T淋巴细胞,但后者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 多西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协同作用

    作者:孙明;李虹;杨宇如;魏强;卢一平;李响;李杜渐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体内协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光镜形态学,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10-6、10-7、10-8 mol/L多西紫杉醇和10-5、 10-6、10-7 mol/L维甲酸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生长抑制作用、诱导凋亡、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观察PC-3细胞荷瘤裸鼠单独及协同使用多西紫杉醇和维甲酸前后的体质量、肿瘤重量、血清PSA和肿瘤PSA免疫组化表达的变化. 结果10-6 mol/L和10-5 mol/L维甲酸协同10-7 mol/L以上多西紫杉醇作用48 h,可增强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69.2%,P<0.01),增强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率≥23.8%,P<0.05),下调Cyclin D1的表达(表达率≤14.2%),与阳性对照组Cyclin D1表达率25.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维甲酸使多西紫杉醇所致的G2/M期细胞比例由74.3%变为57.8%,部分地逆转了其G2/M期细胞周期阻滞(P<0.05).协同治疗前后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质量[(2.8±0.4) g]、血清PSA[(43±11) ng/ml]和肿瘤PSA免疫组化的表达率[(26±3.2)%]在协同治疗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或0.01). 结论协同作用可增强多西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中国成都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醛固酮合酶遗传多态性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关系研究

    作者:饶莉;周斌;王斌;王宇平;李英碧;张林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 C/T遗传多态性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89例中国成都地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 检测基因型并分为TT、TC、CC和TT+CC四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回顾性的对分组后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内径、心肌质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在各基因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样本研究表明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无明显相关.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肠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爱平;欧阳钦;甘华田;王春晖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时肠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对肠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TNF-α(10 ng/ml)加入培养的结肠癌上皮细胞系H29细胞中,3 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IL-8;分别提取细胞核蛋白、mRNA,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NF-κB P65的活化,PT-PCR检测IL-8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的HT29细胞低表达IL-8 mRNA,细胞核中很难检测出NF-κB P65,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质量浓度为172 ng/L.经TNF-α刺激后,HT29细胞高表达IL-8 mRNA.核蛋白NF-κB P65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质量浓度为639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炎症状态时,核因子κB的活化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调节肠上皮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 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

    作者:罗锋;毛咏秋;阚兵;何秋明;姜愚;彭枫;杨莉;田聆

    目的研究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的机理. 方法制备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抗肿瘤抗体滴度及抗体亚型,纯化免疫球蛋白及进行体外抗肿瘤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交叉抗原蛋白质.接种恶性黑色素瘤,观察肿瘤生长,采用免疫细胞去除法分析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对疫苗抑瘤效应的影响. 结果异种疫苗免疫后2周小鼠体内出现抗自身肿瘤抗体,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抗体认别的猪眼黑色素细胞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交叉抗原为相对分子质量达180×103的蛋白质,纯化的免疫球蛋白在体外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异种疫苗诱导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反应使9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受到抑制,去除NK细胞不影响疫苗抑瘤效应,去除CD4+ T细胞使疫苗抑瘤效应消失,去除CD8+ T细胞7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仍受到抑制. 结论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CD4+ T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程多肽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黄艳;张杰;戴萍;丘小庆

    目的评价我室制备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程多肽(Ph-SA)对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Ph-SA对69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腹腔感染后经尾静脉注射药物方法测定Ph-SA及对照药物对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Ph-S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强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IC50分别为8 mg/L和0.5 mg/L,按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换算,强于万古霉素12倍和48倍;体内抗菌试验结果显示:Ph-SA对MRSA菌株ATCC BAA-42抗菌效力极强,按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换算,至少强于万古霉素59倍.结论 Ph-SA对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外均呈现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巯基敌枯双干扰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王津涛;孙丁;张浩;程薇波;吴德生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干扰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时间进程,为完善甲状腺素干扰物甄别方法体系的体内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二巯基敌枯双(50 mg/kg)灌胃染毒,分别设1、3、5 d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每组16只大鼠,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FT4和TSH,同时观察甲状腺组织学改变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3 d组出现显著的FT4降低并伴TSH升高(P<0.05);5 d组血清TS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到3 d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复层化,5 d组出现增生斑块;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 d和5 d组甲状腺组织内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二巯基敌枯双对大鼠血清FT4和TSH水平的影响发生在第2或第3 d,组织病理学和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也证实甲状腺组织增生在染毒3 d开始进入原发增殖期.

  • 重组人β-防御素-2 基因在昆虫细胞的转染表达

    作者:蔡绍晖;杜军;黄宁;王伯瑶

    目的探索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高效表达人β-防御素-2 (hBD-2)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路线.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经 PCR 扩增,从重组质粒 rpcDNA3.1/ hBD-2/ myc-His中扩增出完整重组 hBD-2/His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转移质粒pAcGHLT-A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成重组转移载体rpAcGHLT-A/hBD-2/His.用该重组转移载体和多角体病毒AcNPV DNA共转染草地夜蛾细胞(Sf21),二者在细胞内经过同源重组形成重组病毒rAcNPV/hBD-2/His.用终点稀释分析法检测感染上清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采用Western 印迹法通过特异性抗-His抗体检测细胞及上清hBD-2/His的表达.结果目的基因hBD-2/His正确地插入BEVS系统的转移载体.经rpAcGHLT-A/hBD-2/His和AcNPV DNA共转染的Sf21细胞有较高滴度的重组病毒rAcNPVhBD-2/his存在.被共转染的Sf21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7.5×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其大小与根据测序结果所推测的hBD-2融合肽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培养上清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和30×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结论可利用BEVS系统作为高效表达重组hBD-2的生物反应器.

  • 瘦素对小鼠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骞;李尚为;唐海峰;张金虎;尹海林

    目的探讨瘦素在体外对小鼠着床前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①收集小鼠2-细胞胚胎,在不同剂量瘦素的CZB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胚胎移植,观察着床率;②收集小鼠2-细胞胚胎在空白CZB培养液中体外培养至桑葚胚期,再分别置入不同剂量瘦素的CZB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进一步发育情况.结果瘦素能提高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质量、发育率和胚胎着床率.当瘦素剂量为10 ng/ml时平均胚胎形态学评分(AES)为16.08±0.37,剂量为50 ng/ml时AES为17.57±0.42,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剂量进一步增加,促进作用不再递增.瘦素对桑葚胚体外进一步发育无显著影响.结论瘦素参与了小鼠着床前胚胎的发育,能提高胚胎发育质量、发育率,有利于胚胎的进一步着床.

  • 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抑制HDL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

    作者:孟芳;刘瑞;白怀;刘秉文;刘宇

    目的研究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等抑制HDL氧化修饰的作用.方法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HDL,分别加5 μmol/L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与HDL温育3 h,然后利用Cu2+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察HDL氧化修饰不同时间,其A234、REM、TBARS及蛋白质羰基的动力学改变,并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比较. 结果Cu2+介导氧化HDL修饰时,在2、4、6、8、12及24 h后,其A234、REM、TBARS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逐步增加;加入5.0 μmol/L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的实验组,Cu2+介导HDL的氧化修饰分别延迟2~4 h、4 h和2~4 h,其A234、REM、TNAR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槲皮素实验组分别降低24.2%~49.0%、 3.0%~25.0%、7.9%~34.1%及28.3%~50.4%;芦丁实验组降低9.4%~42.0%、4.0%~20.7%、1.2%~26.8%及18.6%~64.6%;葛根素实验组载脂蛋白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14.1%~52.1%,而其A234、REM,TBARS虽有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结论槲皮素及芦丁可显著抑制HDL的氧化修饰,而葛根素的抑制作用较小.

  • 猪与人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匹配研究

    作者:张璘;李幼平;程惊秋;彭志英;李胜富;曾养志

    目的分析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与人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匹配程度,从肝脏合成蛋白水平方面探讨猪到人异种肝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BMI和健康志愿者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含量,测定其血清各种类球蛋白含量.结果BMI与人肝脏合成白蛋白及α、β球蛋白总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淋巴和浆细胞合成的γ球蛋白含量,BMI约为人的2.4倍,BMI与人之间不同球蛋白含量存在差异.结论BMI肝脏合成白、球蛋白总体水平与人相当,提示BMI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与人基本匹配.

  •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初步研究

    作者:廖经武;宋跃明

    目的研究大剂量Vitamin 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疗效并与甲基强的松龙(MP)相比较.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A组(SCI+MP),B组(SCI+Vitamin C),C组[SCI+生理盐水(NS)],Allen's模型(7 g×4 cm)致大鼠T11急性SCI;伤后0.5 h A组、B组分别腹腔注射MP 30 mg/kg、Vitamin C 200 mg/kg,C 组腹腔注射等量NS.观察伤后48 h脊髓HE染色+尼氏染色、含水量及伤后2周斜板实验+Gale 评分.结果A、B组伤后48 h脊髓出血坏死程度及含水量明显轻于创伤组,神经元残存Olsiwski氏小体数量及伤后2周斜板实验+Gale 评分也明显高于C 组(P<0.05),而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Vitamin C早期使用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效果不优于大剂量MP.

  • 大鼠β神经生长因子前体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GF的构建

    作者:丁鹏;冯忠堂;王廷华;董坚;杨志敏;路华;路钢

    目的克隆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β亚基前体的全长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GF.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NGFβ亚基前体的全长序列,克隆入载体pMD 18-T,转化大肠杆菌JM109,挑选白色菌落行酶切鉴定、PCR鉴定及序列分析;利用高保真Taq酶自重组质粒pMD 18-T/NGF中扩增目的基因NGF,将目的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行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白色菌落行酶切鉴定.结果pMD 18-T/NGF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pEGFP-NGF行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amHⅠ酶切,可见酶切片断与插入基因长度相符.结论成功从大鼠脑组织中克隆神经生长因子(NGF)β亚基前体的全长序列,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GF,为从分子水平开展NGF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槲皮素对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信号的影响

    作者:毛咏秋;刘小菁;姜愚;吴红兵

    目的了解槲皮素对肝脏星状细胞(HSCs)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素(F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胶原酶与链霉蛋白酶原位灌注、Nycondenz一步法梯度离心分离雄性Wistar大鼠HSCs.培养活化的HSCs无血清饥饿后与10-9~10-5mol/L浓度的槲皮素孵育24,48或72 h.以流式细胞术测定TGFβ1的表达与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GF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N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荧光强度显示10-8~10-5 mol/L 浓度槲皮素可抑制HSCs TGFβ1表达;10-7 mol/L 浓度槲皮素孵育48 h可显著抑制HSCs TGFβ1表达(特异性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3.33±2.44和18.08±2.54,t=16.52, P<0.01).TGFβ1可明显促进活化HSCs CTGF mRNA表达,但10-7 mol/L 浓度槲皮素在72 h内几乎可完全拮抗此效应.与对照相比,10-7 mol/L 浓度槲皮素孵育48 h可显著抑制HSCs FN表达.结论槲皮素可抑制TGFβ1信号通路,包括抑制TGFβ1、FN表达及CTGF的基因表达,具有潜在的抗肝纤维化治疗作用.

  • 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病理诊断重复性研究

    作者:魏兵;步宏;朱采蓉;郭立新;陈卉娇;赵春;章培;陈代云;唐颖;姜勇

    目的探讨病理医师之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参照Page标准收集43例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病例,每例选取一张切片并随机排序.十位非乳腺专科病理医师独立盲法读片后从以下六种诊断中选取一种:轻度普通型增生、中-重度普通型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并将观察者按从事病理诊断的年限均分为高年资组和中低年资组.对十位病理医师和不同年资组间的诊断重复性进行Kappa分析.同时将两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按照Page标准共同确认的诊断作为参照,对十位病理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过度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十位病理医师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较低,特别是非典型增生.高年资医师组的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略高于中低年资医师组.部分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高或过低诊断.随着诊断类别的简化,诊断重复性会提高.结论统一运用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是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莎莎;康林;吴滨;何竟

    目的观察电针是否能够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探讨电针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苯甲二氮卓结合抑制因子(DBI)mRNA表达有关.方法24只SD大鼠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予以电针干预,干预后第5 d和第10 d,检测条件性位置偏爱,并处死大鼠,提取脑内RNA,进行RT-PCR.结果第5 d和第10 d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组偏爱时间明显减少,与吗啡依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干预组DBI mRNA表达明显少于吗啡依赖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电针干预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能消除吗啡依赖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其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与电针影响DBI mRNA表达相关.

  • CDP抑制乳腺癌细胞T47D生长及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作者:徐丹;覃扬;孙芝琳;孙泽芳

    目的研究CDP(一种中药成分)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株生长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 5-aza-CR)或CDP与T47D细胞培养数天,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对T47D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峰和细胞周期改变;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用药前后 p16基因甲基化、非甲基化状态及程度的改变.结果5-aza-CR 和CDP均对细胞生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 在试验药物浓度5-aza-CR 2 μmol/L,CDP 50 μmol/L的作用下,对细胞生长周期有影响:G0/G1期细胞数由65.1%增加到71.3%和84.3%,S期细胞数由19.4%减少到14.3%和7.2%; 药物作用细胞6 d后对 p16基因有完全去甲基化作用.结论CDP可以逆转p16基因高甲基化,并可能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秋玲;黄承钰;黄英;王俊芳;刘静

    目的建立大剂量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并探讨TNF-α和ICAM-1对该模型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给胰腺炎组小鼠腹腔注射L-精氨酸(2 g/kg), 间隔1 h后同量再注射1次,末次注射后12 h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TNF-α的含量;24 h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CAM-1的蛋白表达. 结果胰腺炎组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肺组织TNF-α的含量、ICAM-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腺组织和肺组织HE染色可见典型的炎性改变.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可成功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TNF-α和ICAM-1可能参与了L-精氨酸诱导的AP小鼠的肺损伤机制.

  • 丹参酮ⅡA与全反式维甲酸协同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分化和凋亡

    作者:刘志刚;羊裔明;孟文彤;黄纯兰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Ⅱ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0.5 μg/ml TanⅡA分别联合0.5 μg/ml、0.25 μg/ml和0.125 μg/ml ATRA作用NB4细胞5 d,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TanⅡA联合ATRA可协同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联合作用组第5 d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0%;90%左右的NB4细胞分化,其中杆状和分叶核细胞比例超过65%;NBT还原能力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D11b表达升高,CD33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增加,有明显的细胞凋亡,与TanⅡA或ATRA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anⅡA与ATRA(0.125 μg/ml~0.5 μg/ml)联合对NB4细胞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倾向.结论TanⅡA联合ATRA对NB4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有协同作用;在ATRA一定浓度范围内,这种协同作用无ATRA剂量依赖性.

  • 大川芎丸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俐;张志坚

    目的研究大川芎丸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术后每天予以大川芎丸提取物4.13 g/kg或相应剂量生理盐水,72 h后参照Longa法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组织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计算脑体梗死积比.结果大川芎丸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5±0.71)低于对照组(2.3±0.82),差异有显著性(P=0.032).大川芎丸治疗组梗死体积比(10.81±1.60)与对照组(17.82±1.48)相比较,脑梗塞体积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中药大川芎丸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 3~4岁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检出及其与母亲的关系

    作者:李颂;刘天佳;肖晓蓉;叶卫伟

    目的调查3~4岁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定植情况及其和母亲的关系.方法选择50名3~4岁儿童和他们的母亲,依据儿童口腔龋齿情况分成三组.分离牙菌斑和唾液样本中的变链菌,计算检出率.同时以AP-PCR检测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50名儿童有37人(74%)检出变链菌,其中24名无龋儿童中11名(45.8%)检出变链菌,26名有龋儿童中,全部检出变链菌,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母亲唾液和菌斑变链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和56%,差别显著(P<0.01).AP-PCR指纹显示43.2%的儿童变链菌基因型和其母亲一致.结论儿童龋齿与变链菌的早期获得密切相关.母亲依然是3~4岁儿童口腔中变链菌的主要来源.

  • 雌激素受体亚型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家文;彭芝兰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 mRNA和ERβ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双重RT-PCR测定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 mRNA和ERβ mRNA的表达,分析ERα/ERβ mRNA比值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 mRNA阳性率为95%(39/41),ERβ mRNA阳性率为90.2%(37/41).ERα/ERβ>1 者21例、占51.2%,ERα/ERβ<1者14例、占34.1%.ERα/ERβ mRNA比值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相关.结论ERα mRNA相对高表达(ERα/ERβ>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良好的指标.ERβ mRNA相对高表达(ERα/ERβ<1)可能与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有关.

  • FHIT蛋白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刘辉;彭芝兰;杨开选;刘珊玲;王和;张崇淑;范余娟;郑艾

    目的探讨FHIT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2例正常宫颈、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s)及6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组织分别进行FHIT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宫颈组织鳞状上皮、低级别CINs、高级别CINs、宫颈癌FHIT蛋白降低或缺乏表达率分别为0%(0/22)、20%(4/20)、53.3%(8/15)、81.7%(49/60), P<0.05;在高、中、低分化的浸润性宫颈癌中,FHIT蛋白降低或缺乏表达率分别为60.0%(6/10)、70.0%(14/20)、96.7%(29/30), P<0.05;有淋巴转移者FHIT蛋白表达异常率为90.9%(10/11),高于非淋巴转移者的79.6%(39/49).结论在高级别CINs中FHIT蛋白的丢失可作为一个判定其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的有用指标,FHIT蛋白表达状况可反应宫颈癌细胞的临床特性和该疾病的预后.

  • 心理社会因素及血小板5-HT水平与胃溃疡的关系

    作者:孙学礼;王一平;刘涛生;吴俊超;罗秋华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情绪因素与溃疡的关系.方法对89例胃溃疡患者和5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人格、述情、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量表评定以及血小板5-HT检查.结果①溃疡组的人格特征中疑病、抑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癔症五个因子均分高于正常组;②溃疡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A、HAMD)以及述情量表(TAS)得分高于正常组;③溃疡组的血小板5-HT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阴性的溃疡患者其溃疡面积与HAMA得分及TAS得分呈正相关.结论①个性和述情方式与胃溃疡的发生存在着某种联系;②可能存在着分别与Hp感染和与负性情绪以及述情方式密切相关的两种胃溃疡类型.对于后者值得考虑将抗焦虑治疗作为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 血清CA-199、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代小松;孙琦;韩盛玺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123例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患者(急性胰腺炎2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胆总管结石22例、胰腺癌32例、胆管癌13例)血清CA-199、CEA水平,并检测所有病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SB).结果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血清CA-199平均水平都高于正常参考值(35 U/ml),恶性疾病血清CA-199平均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但良性疾病病例亦有血清CA-199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如4例患者CA-199水平>1000 U/ml.良性疾病血清CEA水平都低于正常参考值(5 ng/ml),恶性疾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对恶性疾病的诊断,CA-199敏感性高于CEA(胰腺癌:78.13%与50%,胆管癌:84.62%与53.87%),而特异性低于CEA(56.41%与96.16%).各类上述良性胰腺、胆道疾病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成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水平,可提高CA-199 对胰腺癌、胆管癌等恶性胰腺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 1996~2000年全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分析

    作者:朱军;周光萱;代礼;王艳萍;梁娟;缪蕾

    目的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出生儿,大观察期限为生后7 d.结果1996~2000年全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χ2=84.627,P<0.01);城市发生率和农村发生率均出现上升趋势,但城市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发生率无性别差异;全国南北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发生率明显高于北方,其中南方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发生率高,位居全国发生率前列;且东部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χ2=391.1491,P<0.01).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比例逐年增高(χ2=4.543,P<0.05).结论我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与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生后早期诊断水平有密切关系.

  •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敏;蒋欣;杜新萍;罗启成;韦福康

    目的探讨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1990~2002年收治习惯性髌骨脱位13例,年龄3~14岁;单侧脱位10例,双侧脱位3例.病程2个月至5年.手术方法采用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及肌腱移位术、胫骨结节内移术;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结果10例行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及肌腱移位,随访8例,优良7例(87.5%),差1例;3例行胫骨结节内移术,均为优良(100%).结论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及肌腱移位术、胫骨结节内移术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式的选择与患儿年龄有关.

  • 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作者:明蓉;杨小芸;郑艾;张崇淑

    目的探讨Ⅳ期上皮性卵巢癌(EOC)及复发病例综合治疗措施与预后.方法采集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Ⅳ期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28例随访资料,分析其初次治疗方案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2年生存率为31.4%,5年生存率为0;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残留肿瘤直径>2 cm者,初次手术后化疗≥6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术后化疗<6次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复发时间间隔>12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 个月和8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癌灶直径≤2 cm和>2 cm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9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成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以铂类为主的正规足疗程的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 高脂血症非药物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陈进;李宁秀;王家良;章茂顺;符宗胤;张兰;尹国玲;吴泰相

    目的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常规与强化非药物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从卫生经济学方面探讨经济有效的降脂方法.方法采用学校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常规组160人,强化组162人.强化组给予根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的系统的非药物干预;常规组不给予主动干预.两组的成本均采用直接费用代替.干预效果采用血脂下降程度评价.结果强化组各血脂指标成本效果比均优于常规组;组内比较:强化组甘油三酯成本效果比低(170), 常规组同样为甘油三酯成本效果比低(525);增量分析:总胆固醇增量成本效果比低为63.以失访率和血脂下降为不确定因素作敏感性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效果和成本效果比对经济学评价无明显影响.结论6个月系统非药物干预的经济效果优于常规非药物干预.

  • 西洛他唑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许小红;李铜铃;李莉;鄢琳;张蓉琴;冯亮;郑鹏程;程强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片和培达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2例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给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体内西洛他唑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AUC、Cmax进行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片和培达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n(12222.6±3981.2) ng/ (h·ml)和(12039.9±4181.0) ng/(h·ml),AUC0→∞(13121.0±4615.8) ng/(h·ml)和(12882.1±4702.6) ng/ (h·ml),tmax(3.77±0.69) h和(3.82±0.66) h,Cmax(700.8±179.7) ng/ml和(681.8±189.3) ng/ml,t1/2α分别为(3.97±1.82) h和(3.70±1.20) h,t1/2β分别为(20.01±8.80) h和(19.18±7.45) h.以培达片为参比,西洛他唑片生物利用度F0-Tn为102.6%±10.4%, F0→∞为102.7%±11.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不同材料套筒冠的理论受载分析

    作者:林映荷;满毅;梁星;屈依丽;陆轩

    目的研究使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游离缺失时,用四种不同材料制作套筒冠金属部分的套筒冠义齿在受载情况下缺牙区牙槽嵴的表面应力和位移.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建立起精确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其上进行加载,分析无牙区牙槽嵴的受力和位移情况. 结果不同材料制作其金属部分的套筒冠义齿在受力情况下无牙区牙槽嵴的位移和应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从力学的角度发现,使用不同规格的金属制作套筒冠的金属部分均是可行的.

  • 应用竞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作者:王玲;杨朋;李双庆;许淑惠;曹桂群;张发强;张美霞;陈清英;夏庆杰;刘凯;唐方;张远征

    目的探讨竞争聚合酶链反应(C-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国人群常见的HBV病毒adr亚型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HBV特异的引物,并制备内对照DNA,将适量的内对照DNA加入到常规HBV DNA PCR检测反应体系中,使其与HBV 靶序列共扩增.结果在20 μl C-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约100~500拷贝内对照DNA能够有效的获得共扩增信号;在120个临床血清标本的C-PCR扩增中识别出5个不能有效扩增的标本. 结论C-PCR能够有效地指示临床标本HBV DNA体外扩增的假阴性.

  • 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作者:唐勇;张肇达;魏江涛;侯明勇;李建水;蒋俊明

    目的对猪胰腺移植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更符合解剖、生理且技术更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原位低温灌注的方法获取供体猪全胰十二指肠,切除受体胰腺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采取端侧吻合的方式,分别将供体含肠系膜前动脉(相当于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的腹主动脉段远端与受体肾动脉以远之腹主动脉段吻合;门静脉与肠系膜前静脉(相当于人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十二指肠远端与空肠吻合,术毕将移植物置于右前腹腔. 结果受体动物中有2例术中死于麻醉意外,另2例因超急排反应分别于术后2 h、19 h死亡.余10例猪手术成功,存活时间为5~21 d,测得其术后第1 d血糖值为(11.33±1.66) mmol/L; 第3 d为(5.65±0.89) mmol/L .结论本实验对传统胰腺移植模型进行了合理改进,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更简单易行,为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方法.

  • 门静脉海绵样变左侧门脉高压症1例

    作者:陈永兵;张淑彬;贺萍;余少鸿;严律南

    患者,女,18岁,因"左上腹胀痛不适13年,伴间歇性呕血1年"入院.查体:神清,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蜘蛛痣等,心肺(-),腹膨隆,未见浅表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扪及,脾肿大,平脐,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门静脉变细,呈海绵样变,胃网膜左静脉曲张,脾脏长大.血常规:RBC 3.61×1012/L,Hb 82 g/L,PLT 29×109/L,WBC 1.10×109/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乙肝、丙肝标志物(-).

    关键词: 海绵样变 门脉高压
  • 急性胸腹主动脉夹层(B型)致双下肢严重缺血救治成功1例

    作者:赵纪春;汪静;代越盟;马玉奎

    患者男,47岁.因高血压10年,突发胸前及腰背疼痛,双下肢疼痛麻木不能活动10+h入院.查体:T 37 ℃, R 28 次/分,P 110 次/分,BP 21/13 kPa.急性病容,神清合作,心律齐,未闻及确切杂音,左下胸背闻及少许湿鸣;腹部(-),双肾区无明显叩痛.

  •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合并耳前瘘管及先天性中耳胆脂瘤1例

    作者:杨慧;郑虹;周晓英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出生后双耳对声音无反应及不会说话入院.小儿系正常分娩,无耳流脓史及脑膜炎等全身性感染史,无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无家族史.查体:患儿发育良好,智力正常,全身各器官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双耳耳轮脚前一耳前瘘管,无充血、肿胀,外耳及中耳发育正常,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听力评估:双中耳功能正常,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耳助听听阈差.CT检查:乳突气化良好,中耳发育基本正常,听骨链完整,内耳迷路发育良好.经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后鼓室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进入鼓室后,于砧骨长脚窦状突处发现一绿豆大胆脂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