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磷脂酶Cε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晓冉;杨昆;黄晓丽

    目的 通过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磷酸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ε1 (PI-PLCe1)的表达情况,探讨PI-PLCε1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I-PLCε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对于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基因的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基因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其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肿瘤部位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PLCε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 HIF-1信号通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作者:钟航;曹参;杨静;黄强

    目的 初步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组(B组)、溶剂对照组(C组)和HIF-1α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治疗组(D组),每组15只.造模后3月处死小鼠,采用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小鼠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及小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1)等骨代谢指标,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骨结构及破骨细胞变化,免疫组化检测HIF-1α、HIF-1B、脯氨酰羟化酶结构域蛋白(PHD)、Hipple-Lindau肿瘤抑制蛋白(VHL)及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FIH)等HIF-1信号通路的调节产物.取A、B组小鼠骨髓诱导培养破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抑制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后破骨细胞内HIF-1α变化.结果 B组小鼠骨代谢指标较A组升高(P<0.001),破骨细胞HIF-1α蛋白阳性表达,骨髓区HIF-1α蛋白表达量较A组升高(P<0.001),HIF-1β、PHD、VHL、FIH水平无明显变化.HIF-1α抑制剂抑制HIF-1后,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指标降低(P<0.001),骨质疏松程度明显改善.予以Akt、ERK、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后,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破骨细胞内HIF-1α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HIF-1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PMOP的病理演变过程,抑制HIF-1信号通路可改善PMOP的严重程度;PMOP破骨细胞内HIF-1信号通路的上调可能与Akt、ERK、NF-κB这3条信号通路有关.

  • HPA、HPT轴在焦虑障碍合并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璨璨;董再全;周亚玲;廖宗炳;阿茹晗;明秀;郭菁;孙学礼

    目的 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在焦虑障碍合并糖尿病中的可能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562例住院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PTC)等神经内分泌指标,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结果 焦虑障碍共病糖尿病患者83例(14.8%).在<40岁人群中,FT4、HPT轴异常与焦虑障碍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关(P<0.05).年龄(OR=1.067,95%CI:1.041~1.094,P=0.000)、FT4 (OR=1.104,95% CI:1.022~1.193,P=0.012)、PTC(OR=1.001,95%CI:1.000~1.003,P=0.025)是焦虑障碍伴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当PTC、HPA轴异常时,HOMA IR增高、WBISI降低(P<0.05);当ACTH、HPT轴、FT4、TT3异常时WBISI降低(P<0.05).结论 HPA或HPT轴的异常可能是焦虑障碍伴发糖尿病的中介机制,早期关注并干预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能有助于防范焦虑障碍患者糖尿病的发生.

  • 阿司匹林降低肺癌脑转移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作者:唐明科;孙月明;秦丽娟;贾永森;张田;张伟

    目的 明确前列腺素E2 (PGE2)在肺癌脑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阿司匹林(PGE2抑制剂)降低肺癌脑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放射免疫法测定给予阿司匹林(8 mmol/L)后不同时间点肺癌细胞培养液中PGE2质量浓度的变化;将肺癌细胞和阿司匹林(8 mmol/L)加入Transwell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上室后,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检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通透性改变,Hemocytometer法计数通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肺癌细胞数.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对裸小鼠肺癌脑转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发现,给予阿司匹林后,肺癌细胞培养液内PGE2质量浓度降低,于阿司匹林作用120 min时降至低.模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蛋白的表达于阿司匹林作用后增加,且于阿司匹林作用120 min时增加程度大.与此同时,模型中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肺癌细胞透过血脑屏障的数量亦于给予阿司匹林120 min时降至低值.动物模型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阿司匹林抑制肺癌细胞释放PGE2,进而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从而降低了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 miR-155/BACH1信号通路在三氧化二砷诱导肺腺癌细胞死亡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谷仕艳;陈虹宇;代黄梅;李欣洋;张遵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 155(miR-155)、BTB和CNC同源蛋白1(BACH1)、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miR-155和BACH1可能的调控关系,为增敏ATO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以不同浓度ATO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或死亡率,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Westom blot检测BACH1、NQO1和HO-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的表达水平.miR-155类似物(mimic)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对数期A549细胞,并设未转染组为对照,qRT-PCR检测miR-155表达水平后,以20 μmol/L ATO处理24 h,再进行MTT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10~ 100 μmol/L的ATO可降低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20 μmol/L的ATO可减弱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激活BACH1蛋白的表达,抑制miR 155以及NQO1和HO 1蛋白的表达;在转染miR-155 mimic后,20 μmol/L ATO处理后的A549细胞死亡率低于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对照组,且ATO对BACH1蛋白的激活作用减弱,NQO1和HO-1蛋白表达则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 ATO可通过抑制miR-155的表达,激活BACH1蛋白,抑制NQO1和HO-1蛋白的表达,从而削弱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终诱导细胞死亡,提示miR-155和BACH1可作为ATO治疗肺癌过程中的增敏靶点.

  • 腌泡菜摄入及其与其他饮食习惯的交互作用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作者:杨婷;李玥伶;陈莉玲;冯斐;李晓玲;刘文辉;燕锦;杨艳芳

    目的 探讨摄入腌泡菜及其与其他饮食习惯的交互作用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原发、新发病例和40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结直肠癌相关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相加交互作用采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表示.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用腌泡菜≥3次/周[OR=2.703,95%可信区间(CI):1.866~3.916]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腌泡菜与其他饮食习惯的相乘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腌泡菜与腌腊肉、饮茶、豆类制品之间均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其RERI分别为3.172(95%CI:0.834~5.518)、2.131(95%CI:0.115~4.417)和2.503(95%CI:0.760~4.246);AP分别为0.472(95%CI:0.245~0.699)、0.386(95%CI:0.122~0.650)和0.493(95%CI:0.253~0.732);S分别为2.244(95%CI:1.266~3.978)、1.893(95%CI:1.050~3.416)和2.586(95%CI:1.168~5.723).结论 过多摄入腌泡菜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它可能与腌腊肉存在协同作用,两者同时摄入可能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腌泡菜与饮茶、豆类制品摄入可能存在拮抗作用,经常饮茶或食用豆类制品可能减少腌泡菜对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 长链非编码RNA-Paupar在局麻药致神经毒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利亮;祁莉娜;姚泽宇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Paupar(lnc-Paupar)在布比卡因诱导的神经毒性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并构建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观察lnc-Paupar表达,构建lnc-Paupar特异的siRNA-P及随机对照组siRNA-C,200 nmol/L的siRNA-P、siRNA-c转染神经节细胞成功后,通过TUNEL法观察两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观察JNK及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 lnc-Paupar在布比卡因诱导的神经毒性过程表达增高(P<0.05),与siRNA-C组相比,siRNA-P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同时,siRNA-P组抑制细胞JNK及p-JNK蛋白表达(P<0.05).结论 Lnc-Paupar通过JNK通路产生致神经毒性作用.

  • 乌司他丁减轻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肺损伤程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小丹;刘浩;李涛;龚全;张闻力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减轻髋部骨折后肺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24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干预组,每组8只,后2组制成左侧髋部骨折,其中干预组在造模前给予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 000 U/kg.造模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血清中线粒体DNA(mtDNA)水平,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肺组织干湿质量比(W/D)、病理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清中mtDNA水平,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TLR9、NF-κB表达水平,肺组织W/D、病理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血清中mtDNA水平,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TLR9、NF-κB表达水平,肺组织W/D、病理评分情况均较实验组下降(P<0.05),但均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髋部骨折释放的mtDNA,进而降低肺组织中TLR9、NF-κB表达及下游的炎症因子水平,终达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 核转运抑制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作者:吴周环;颜瑞巧;刘建云;车向新;熊建军

    目的 构建核转运抑制肽与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探讨该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别合成编码两种核转运抑制肽Bimax1和Bimax2的多核苷酸,退火后插入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Ds-Red-C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菌进行DNA测序;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pDs-Red-Bimax1、pDs-Red-Bimax2及空白载体转入HeLa细胞中,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的表达与定位;MTT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融合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 DNA测序显示,两种核转运抑制肽Bimax1和Bimax2成功插入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后Bimax1和Bimax2引导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核表达;同时,融合蛋白RFP-Bimax1和RFP-Bimax2对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有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核转运特异性抑制肽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载体,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局限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

  • miRNA成熟相关基因DICER、DROSHA、RAN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符梅;许文明;覃太周;徐克惠

    目的 探讨miRNA成熟关键基因DICER、DROSHA和RAN的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复发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流产(URSA)患者共217例,至少有1次生育史的育龄妇女为正常对照组390例,对照组为同期进行体检和孕前检查育龄妇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iRNA成熟过程中关键基因DICERrs3742330、DROSHA rs10719和RAN rs1403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DICER rs3742330,DROSHA rs10719和RAN rs14035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发现,DICER rs3742330/DROSHA rs10719 GG/TT+TC协同会增加复发流产的风险(OR=1.657,95%CI=1.006~2.731,P=0.047).虽然DICER rs3742330/RANrs14035 GG/TT+TC在URSA组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77,95%CI=0.956~4.087,P=0.066),而DROSHA10719/RAN14035 TT+TC/TT+ TC与复发流产无相关性(OR=0.958,95%CI=0.679~1.353,P=0.808).结论 DICER rs3742330联合DROSHArs10719可能与URSA相关.

  • 成都地区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副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分析

    作者:李兴桥;刘雪薇;周涛;裴晓方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感染状况,探索其流行特点并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从1 039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者痰液标本中提取的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IV病毒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 DNA,并从检出样本中随机选取12例阳性标本进行HA基因测序,通过序列的比对分析同源性及变异情况.结果 在1 039份痰液标本中,HPIV阳性有110例,检出率为10.6%.其中8例HPIV-1型、22例HPIV-2型、46例HPIV-3型,34例HPIV-4型;不同基因型的检出率在季节和年龄上有一定波动.随机选取的12例阳性标本中,亚型阳性标本之间HA基因核苷酸序列均没有明显差异,与参考序列相比差异小,与不同地域参考株序列相比,本次测定的毒拌与中国其他省市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遗传距离小.结论 成都地区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者痰液标本中HPIV检出率较高,不同基因型均有检出并且以HPIV-3型为主.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铁蛋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娅娜;王强;王婵;赵巍

    目的 探索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铁蛋白(rEg.ferritin)免疫小鼠产生抵抗原头蚴感染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rEg.ferritin和囊液(HF)两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进行体外培养,共分6组:HF组(加入HF 30 μg/mL)、rEg.ferritin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均为单独刺激组,rEg.ferritin+LPS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和LPS 100 ng/mL)和HF+ LPS组(加入HF 30 μg/mL和LPS 100 ng/mL)为联合刺激组,LPS阳性对照组(加入LPS 100 ng/m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抗原).通过电镜检测各组BMDC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表达、吞噬能力及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BMDC培养上清液中所含Th1型[白介素(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IL-6和IL-10)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rEg.ferritin组和rEg.ferritin+ LPS组BMDC具有成熟的形态,表面突起数目高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 LPS组(P<0.05);高表达MHC Ⅱ、CD80、CD86及CD40分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 LPS组(P<0.05),吞噬能力弱于HF组;高表达IL-6、IL-12p70、TNF-α及IL-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g.ferritin可以刺激BMDC细胞成熟,促进T增殖,释放高含量的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激活Th1型或Th2型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 CLDN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布异常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大伟;吴剑;任德莲;李俊;胡智;戴天阳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CLDN1对食管鳞癌TE-1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含3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30例食管远端组织)中CLDN1的表达,比较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LDN1的表达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5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组织和食管癌细胞株CLDN1的表达,分析CLDN1在肿瘤细胞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内的分布;构建包含CLDN1 shRNA序列的慢病毒并转染TE-1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LDN1干扰效果及细胞内分布.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Rhodamine phalloidin染色TE-11细胞骨架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肌丝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DN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高分化和中分化的食管鳞癌组织CLDN1呈强阳性表达,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CLDN1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CLDN1在TE-11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干扰CLDN1表达后,TE-11细胞增殖明显减慢,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下调CLDN1表达后,TE-11细胞骨架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表面肌丝减少.结论 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在TE-11中具有促癌作用,其表达及分布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食管鳞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长链非编码RNA H19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的研究

    作者:霍小蕾;裴振;李永芝;韩玲娜;田向阳;张毅强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家族分子母源性印迹基因19转录因子(H19)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SW620和正常结直肠上皮NCM460细胞中H19的表达.结直肠癌SW620细胞分别转染H19 siRNA(si-H19组)和阴性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上皮NCM460细胞相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H19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si-H19组细胞H19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si-NC组,si-H19组CyclinD1和CDK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H19呈高表达,沉默H19表达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策略.

  • 当归红芪超滤物联合重离子12C6+对肝癌H22细胞辐射增敏的实验研究

    作者:窦春江;寇炜;李应东;刘凯;张红

    目的 观察当归红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d Radix Hedysari,RAS-RH)增强人肝癌H22细胞对重离子12C6+辐射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给予RAS-RH)、辐射组(一次性给予12 C6辐射)及联合组(给予RAS-RH+辐射),用CCK-8法检测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筛选合适的RAS-RH工作浓度;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AS-RH对人肝癌H22的辐射增敏作用,筛选合适的辐射剂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Caspase 9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RAS-RH对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时间(0~72 h)和浓度范围(0~200 mg/L)内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细胞抑制率为20%(IC20)时RAS-RH的质量浓度为(117.60±2.15) mg/L,以此选定100 mg/L为工作浓度;利用Prism5.0软件拟合的H22细胞生存曲线均向右下呈弧度的曲线,两条曲线明显分开呈一定的距离,联合组与辐射组相比,曲线低剂量区“肩区”缩小变窄,且各剂量点(1~10 Gy)的存活率降低,2 Gy时,其辐射增敏比(SER)为1.39±0.07,以此选定2 Gy为辐射总剂量.联合组(100 mg/L RAS-RH+2 Gy)凋亡率高于其余3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其余3组(P<0.01),而联合组的Caspase-9蛋白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1).结论 RAS-RH联合重离子12C6+束对人肝癌H22细胞有辐射增敏作用,其辐射增敏机制可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促凋亡因子Caspase-9蛋白表达以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焦虑抑郁与临床特点相关性研究

    作者:苗晓慧;石紫燕;陈虹西;周红雨;杨蓉

    目的 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NMO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R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HDRS-21)和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进行评分,并分析焦虑、抑郁障碍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65例NMO患者(5例男性,60例女性),平均年龄(39.85±10.36)岁,EDSS评分中位数为2.5分,躯体疼痛平均得分为(37.37±20.44)分,血清NMO-IgG阳性比例76.9%.焦虑评分结果平均值为(11.03±6.95)分,抑郁评分结果平均值为(11.74±7.78)分.65例患者中,有焦虑患者占27.69%(18/65),有抑郁患者占24.62(16/65).单因素分析显示,EDSS评分与焦虑评分(r=0.285,P=0.004)、抑郁评分(r=0.328,P=0.008)呈低度正相关,躯体疼痛与焦虑评分(r=-0.561,P<0.001)、抑郁评分(r=-0.496,P<0.001)呈中度负相关,复发次数与焦虑评分(r=0.285,P=0.022)呈低度正相关.年龄、性别、病程、NMO-IgG对患者焦虑、抑郁均无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疼痛是NMO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2、1.046,P<0.05).结论 NMO患者残疾状态与焦虑、抑郁均相关,发作次数与焦虑相关,躯体疼痛是NMO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

  • 绵羊李斯特菌载体结核疫苗株inlB1基因缺失减毒株的构建及评价

    作者:黄嘉玲;刘思静;苏琳;汪川

    目的 对以绵羊李斯特菌(Listeriaivano1vii,LI)为载体的结核疫苗候选株LI-Ag85C进行基因减毒,初步评价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构建含有inlB1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打靶质粒,电转原始菌LI-Ag85C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敲除inlB1基因;测定减毒株LI△inlB1-Ag85C和原始株LI-Ag85C的体外生长曲线;测定两株菌对于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比较两株菌溶血能力的差异,两株菌对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差异.结果 敲除inlB1基因的重组结核疫苗候选株LI△inlB1-Ag85C的基因序列符合预期结果.减毒株与原始株的体外生长情况基本一致;对于HepG2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6.66%和7.46%,侵袭率分别为0.031%和0.042%,减毒株的黏附、侵袭能力均低于原始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毒株的溶血活性较原始株无明显变化;对小鼠的LD50值分别为3.2×108 CFU/只和6.7×107 CFU/只,减毒株LD50相较于原始株明显提高.结论 成功构建inlB1基因缺失的新型结核疫苗候选株LI△inlB1-Ag85C,其毒力较原始株降低.

  • 甲基化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作者:胡开锋;杨秋韵;董婧颖;杨晓龙;彭恒;陈利弘;孙艺;马兰枝;刘戟

    目的 研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胰腺癌相关microRNA(miR34a、miR34b、miR148a、miR203a)表达水平的调控,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胰腺癌细胞MIAPaca-2,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60 μmol/L5-Aza-CdR处理组及0μmol/L对照组MIAPaca-2细胞目标microR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处理组及对照组目标microRNA表达水平的改变;CCK-8法、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法检测胰腺癌细胞去甲基化处理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SP法结果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目标microRNA甲基化M条带灰度值减弱,非甲基化U条带灰度值增强,处理组目标microRNA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较对照组减弱.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目标micro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处理组microRNA的表达水平随去甲基化处理而升高.CCK-8法显示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处理组细胞抑制率增高,去甲基化处理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细胞伤口愈合率降低(P<0.01),去甲基化处理降低了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结果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1),去甲基化处理降低了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肿瘤细胞去甲基化处理,导致4种目标microRNA高表达,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绵羊李斯特菌的构建及荧光分析

    作者:张祥;苏琳;刘思静;李泳榆;蒋明娟;黄欢;汪川

    目的 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绵羊李斯特菌,为绵羊李斯特菌的研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 利用SOEing PCR的方法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溶血素的启动子(phly)与GFP基因融合,连接到pCW质粒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W-phly-GFP.将重组质粒电转化绵羊李斯特菌,利用荧光显微镜分析荧光表达情况.分别在含红霉素和不含红霉素的BHI肉汤中连续传代培养携带重组质粒的绵羊李斯特菌,通过提取质粒和观察荧光的方法研究重组质粒pCW-phly-GFP及GFP在绵羊李斯特菌中的稳定性.结果 重组质粒pCW-phly-GFP酶切验证和测序均正确.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携带重组质粒的绵羊李斯特菌发绿色荧光.在红霉素抗性压力选择下重组质粒pCW-phly-GFP能稳定存在于绵羊李斯特菌中,并高效表达GFP.结论 成功构建了GFP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CW-phly-GFP,能在绵羊李斯特菌中高效表达GFP,为进一步研究绵羊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本刊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低谷浓度他克莫司对活体肝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作者:仲妍;宋九林;李明;严律南;杨家印;唐怀蓉

    目的 探究低谷浓度他克莫司(cTAC)降低活体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病风险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9月,我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158例活体肝移植患者资料.定义平均cTAC为诊断PTDM当年的cTAC平均值,或未诊断PTDM患者近一年的cTAC平均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平均cTAC临界值.结果 34例(21.5%)患者诊断PTDM. PTDM组1、5、10年移植物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低于非PT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PTDM的平均cTAC临界值为5.9 ng/mL.低cTAC组(≤5.9 ng/mL)术后血脂异常、PTDM、心脑血管疾病与中重度感染发生率低于高cTAC组(>5.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间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体肝移植术后6个月后,维持cTAC≤5.9 ng/mL是安全有益的.

  • 我国孕产妇产后出血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殊颖;陈锰;何国琳;何镭;卫蔷;李涛;刘兴会

    目的 分析我国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在我国37家医院分娩的112 441例产妇的住院病历资料,获取4 131例产后出血产妇基本信息、医院级别、妊娠相关并发症、产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详情、输血情况、母胎结局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输血治疗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 441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61 339例,占54.6%,4 13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中有637例进行了输血治疗,输血率为15.4%,多数产妇输注1~4单位红细胞.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医院级别为非三甲医院、多胎、合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早剥、合并先兆子痫或子痫、分娩前贫血、早产、剖宫产是增加产后出血输血概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合并症、剖宫产等产后出血孕产妇是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其分娩方式谨慎选用剖宫产,并做好输血准备.

  • 抑制胃酸分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马骁;唐承薇;黄志寅;张铭光;刘芳;王春晖;王瑞;童欢;刘苓

    目的 探讨抑制胃酸分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45例SA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21例)与常规治疗+40 mg/d艾司奥美拉唑组(C+E组,24例),疗程7d.前瞻性比较1d(基线)、7d血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1d(基线)、3d、7d的临床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7d的胃酸水平、大便便血及溃疡的发生(胃镜下).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抑酸治疗7d,C+E组胃内pH值高于C组(5.02±1.61 vs.2.83±1.08,P<0.001);两组患者在血炎症介质水平、各项临床评分、应激溃疡发生及大便隐血诸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胃酸不能改善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及临床各项评分,亦无益于预防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

  • 30例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王飞飞;罗利;敖雪;陈宝红;谭世桥

    目的 探讨宫内外复合妊娠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治疗术后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且诊断为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共3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腹腔镜治疗后妊娠结局.结果 30例患者中,停经后下腹痛11例(36.67%);腹痛伴不规则阴道流血9例(30.00%);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咖啡色分泌物2例(6.67%);无临床症状,仅通过B超发现8例(26.67%);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22例)中移植后14 d血β-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大于300 mIU/mL 17例(77.27%).腹腔镜手术取出宫外妊娠的胚胎组织后继续宫内妊娠26例,后宫内胚胎停育4例(4/26,15.38%),足月产22例(22/26,84.62%).结论 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IVF-ET术后14 d血β-HCG高于300 mIU/mL时需警惕宫内外复合妊娠,腹腔镜手术对宫内外复合妊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0%以上的患者均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 社交焦虑障碍与认知团体行为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雨辰;孟雅静;袁敏兰;朱鸿儒;任正伽;邱昌建;张伟

    目的 研究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的症状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团体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的作用机制和长期效果.方法 对50例SAD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问卷评估,包括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自动思维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惧怕否定量表(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FNE)、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评价患者的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外界的心理社会支持等因素,并与50例健康对照对比;30例SAD患者进行GCBT治疗(采取以改善自我为主、合并部分认知行为治疗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案,每周1次,每次2h,共8周),在治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量表、问卷调查,评价症状改善和认知改变程度.并对40例SAD患者(其中22例进行了GCBT治疗,18例未治疗)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结果 SAD患者在思维方式、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T治疗后社交焦虑(t=4.06,P=0.000)、负性思维(t=4.58,P=0.000)和惧怕否定(t=3.85,P=0.000)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随访发现SAD患者社交焦虑症状的减轻程度与患者的主观支持呈正相关(r=0.361,P=0.022),与父亲拒绝与否认的教育方式呈负相关(r=-0.431,P=0.005),参加治疗和未参加治疗的社交焦虑症状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GCBT治疗可通过改善SAD患者的负面认知缓解其症状,主观社会支持和父亲拒绝否定的教育方式会影响SAD患者的预后.

  • 四川省绵阳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刘婷婷;周晓婷;李文龙;彭友悦;刘小锦;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成人超重、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共抽取262 434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超重人数共79 981人,超重率为30.48%,男性的超重率(32.28%)高于女性(29.10%,P<0.01);肥胖人数共23 010人,肥胖率为8.77%,男性的肥胖率(8.53%)低于女性(8.95%,P<0.01).在不同年龄段组中,50~59岁年龄组人群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39.26%和12.07%).在不同文化程度组中,初中及以下人群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35.02%和10.57%);在不同职业组中,无业人群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36.87%和12.65%).涪城的超重、肥胖检出率(30.01%和10.14%)高于江油(29.97%和7.46%,P均<0.01).吸烟人群的超重、肥胖检出率(32.88%和9.46%)高于不吸烟人群(30.02%和8.64%,P均<0.01).饮酒人群的超重、肥胖检出率(33.43%和9.72%)高于不饮酒人群(29.78%和8.54%,P均<0.01).结论 绵阳市成人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50~5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吸烟和饮酒人群的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

  •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茗丹;魏薪;唐红;蔡宇燕;刘古月;朱达;郭应强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31例中-重度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或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患者行经心尖TAVI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ghy,TTE)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相关指标、左室收缩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再次准确评估,瓣膜植入过程中TEE联合X光造影指导人工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有无瓣周反流及程度;术后1周、1月TTE随访人工瓣膜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相关并发症、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成功完成经心尖TAVI术.术后微量或无瓣周反流23例,轻度瓣周反流6例.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1月进一步减小(P均<0.05),左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经心尖TAVI术对于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超声心动图在TAVI术前筛查及测量、术中监测、引导和术后随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的影响

    作者:刘先;寇瑛琍

    目的 探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结扎组和未结扎组.结扎组62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膈上低位结扎胸导管(男性49例,女性13例);未结扎组58例患者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男性44例,女性14例).住院期间观察有无乳糜胸的发生及记录胸腔引流量的情况,收集患者的胸腔引流液并分析,对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之间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食管癌肿块位置、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枚数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术后胸腔引流量.

  • 小儿淋巴管瘤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刘菊仙;邱逦;文晓蓉;周琛云;杨裕佳;向波

    目的 探讨小儿淋巴管瘤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纳入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管瘤,具有完整超声检查及临床病理资料,年龄≤18岁的患儿,分析并总结小儿淋巴管瘤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符合条件患儿179例,其中男97例,女82例(男∶女=1.18),年龄(3.98±4.19)岁.≤3岁患儿约65.9%;病灶大径1.5~21.0(6.8±4.4) cm.病灶分布:颈部37.4%(67/179),躯干31.8%(57/179),四肢14.0%(25/179),腹内16.8%(30/179).就诊原因:肿块81.6%(146/179),肿块突然肿大或突然出现的肿块12.8%(23/179),腹胀2.2%(4/179),呼吸困难2.2%(4/179),腹痛1.1%(2/179).病理结果:病灶伴出血17.9%(32/179),伴固醇性肉芽肿12.3%(22/179),伴感染5.0%(9/179),伴钙化1.1%(2/179).超声显示病灶边界清楚(172例,96.1%)、呈囊性(171例,95.5%)、形态不规则(167例,93.3%)、伴分隔(165例,92.2%)、低张力(152例,84.9%)、分隔上有点线状血流信号(113例,63.1%)为常见表现.单房囊性(9例,5.0%)及实性(5例,2.8%)少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病灶内出血敏感性88.9%,特异性89.5%,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68.1%及97.0%.结论 小儿淋巴管瘤临床及超声表现形式多变,具有一定年龄及部位分布特点,超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此病.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模型分析

    作者:李娜;邹立群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预后不良因素,并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集的134例初治ENKTCL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ROC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期36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74.6%.ROC曲线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比值(ALC/AM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644.Cox回归分析表明,不良预后因素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 PS)≥2分[相对危险度(RR),2.334;95%置信区间(CD,1.666~3.270,P<0.001];ALC/AMC比值≤2.85(RR,2.149;95% CI,1.159~3.986,P=0.015);高密度脂蛋白(HDL)<0.9 mmol/L(RR,1.959;95%CI,1.051~3.652,P=0.034)和局部肿瘤浸润(LTI) (RR,4.047;95% CI,1.421~11.529,P=0.009).在以上4个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预后模型:1组:无危险因素(12%);2组:1个危险因素(50.7%);3组:2个危险因素(20.1%);4组:3~4个危险因素(17.2%).这4组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100%、79.9%、58.5%和21.7%.国际预后指数(IPI)、韩国预后指数(KPI)这两种预后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各组间生存差异性的比较.结论 新的预后模型按危险因素分层将患者分为4组,相比较于IPI和KPI,该预后模型能更好地进行不同危险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性比较.

  •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

    作者:吴思颖;刘雅;肖玉玲;戴仲秋;邓劲;邓杰伦;马莹;陈知行;谢轶;康梅

    目的 分析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期为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6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败血症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收集26例其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26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中,14例为败血症,12例为脑膜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占46.2%.22例住院患者中18例(81.8%)患有基础疾病,9例(40.9%00)患者曾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20例确诊后经治疗的患者中,17例好转出院,3例预后不佳,30.0%(共6例,好转患者4例,预后不佳2例)的患者接受了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质升高,葡萄糖降低,58.3%以多个核细胞增多为主.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质和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葡萄糖水平更高(P=0.001).结论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低下和老年人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能缺乏典型的细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液葡萄糖水平较正常水平降低不明显.

  • 去氧肾上腺素与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等效剂量的比较

    作者:廖志敏;唐昱英;倪娟;吴兰;祝卿

    目的 研究去氧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在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并计算二者等效比.方法 103例单胎足月孕拟行择期剖宫产术患者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41例)和间羟胺组(62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完成后即刻开始泵注试验用药,去氧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100mL和2.0 mg/100 mL,固定输注速率为100 mL/h,试验采用序贯法决定下一病例药物剂量,两种药物剂量梯度为0.05 mg.观察术中血压、不良反应及胎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以术中观察期间患者收缩压低于基础值80%或<90 mmHg(1 mmHg=0.133 kPa),定为该试验剂量无效,患者收缩压≥基础值,则视为该试验剂量有效.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测量试验药物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在试验条件下,维持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于基础值水平所需去氧肾上腺素和间羟胺ED50分别为1.221 7 mg(95%CI为1.099 1~1.593 7)和2.824 0 mg(95%CI为2.658 9~3.433 6),两种药物等效比值为1∶2.3.术中两种药物副作用及两组胎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00 mL/h持续泵注,维持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于基础水平所需的去氧肾上腺素和间羟胺ED50分别为1.221 7 mg/100 mL和2.824 0 mg/100 mL,二者等效比值为1∶2.3.

  • 心脏增强断层扫描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耳大小及形态

    作者:陈忠秀;白文娟;唐红;程巍;饶莉

    目的 通过心脏增强断层扫描(CT)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大小及形态,并探讨CT在NVAF患者血栓栓塞预防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189例,同时纳入无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对正常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术前行CT心脏增强扫描检查.对纳入患者进行包括基本资料、并发疾病、抗凝治疗和心房颤动(AF)持续情况在内的全面的临床评估.采用CHA2DS2-VASc评分标准评价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并根据CT显像LAA有无血栓形成将NVAF患者分为血栓组(13例)和非血栓组(176例).比较对照组和不同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亚组以及有无LAA血栓形成亚组之间LAA大小、形态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LAA参数对NVAF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径,对照组风向标及仙人掌型LAA居多,而NVAF患者4种LAA形态大致相等.LAA开口及容积随着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中低危血栓栓塞风险组鸡中翼型LAA居多,而栓塞高风险组菜花型LAA居多.与非血栓组比较,LAA血栓组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容积和较多的菜花型LAA.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CHA2DS2-VASc评分外,菜花型及大的LAA开口径可独立预测NVAF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结论 心脏CT增强扫描能很好地分析LAA大小及形态,且相关参数对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四川地区高敏肌钙蛋白T参考值的建立及其在胸痛患者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作者:郭英;都向阳;黄华兰;王伟青;聂鑫;李贵星

    目的 基于四川地区大样本健康人群,根据不同年龄及性别,建立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第99百分位参考值,并通过回顾性研究验证建立的参考值在胸痛患者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随机挑选成都市8个独立社区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记录志愿者基本资料并进行体格、心电图、超声检查等确定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液分析hs-cTnT水平,按性别和年龄建立hs-cTnT第99百分位参考值.同时回顾性纳入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2 249例,比较本次研究建立的参考值(14 ng/L)与厂商所提供的参考值诊断急诊胸痛患者发生A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纳入1 305例符合标准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hs-cTnT水平为4.3(3.2~5.9)ng/L,高于女性3.0(3.0~3.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年龄与hs-cTn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29(P<0.01),呈正相关.<45岁、45~<60岁和≥60岁年龄段男性hs-cTnT第99百分位值分别为10.8 ng/L、15.4 ng/L和19.7 ng/L,女性分别为4.6 ng/L、8.9 ng/L、18,8 ng/L.回顾性纳入急诊胸痛患者2 249例采用新确立的第99百分位值与14.0 ng/L分别进行验证,60岁以下人群,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值和14.0 ng/L比较其诊断价值无差异,60岁及以上人群,其诊断AMI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男性:0.67 vs.0.56,0.83 vs.0.79,P<0.05;女性:0.75 vs.0.68,0.74 vs.0.69,P<0.05).结论 60岁以下中国四川地区人群hs-cTnT第99百分位参考值为14.0 ng/L,60岁及以上人群为20.0 ng/L.

  • 点阵激光治疗纤维毛囊瘤1例报告

    作者:王婷婷;李咏

    患者,女,36岁,因面部丘疹20年就诊.20年前患者双侧鼻翼出现肤色丘疹,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增大,自觉瘙痒.家族史:患者父母及亲缘中无近亲婚配史,婚后育一子一女,子女无类似疾病.家系调查3代16人,发现患者弟弟24岁,自10岁始面部出现类似皮疹,但症状较患者轻,且不同意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故未明确诊断.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鼻翼、颊部及眶周多发肤色至淡红色、表面光滑、坚实的毛囊性丘疹,直径0.1~0.6 cm,部分融合.皮肤组织病理HE染色(图1)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多个毛囊,漏斗部毛囊上皮条索状向外突出或延伸,毛囊周围绕以增生的胶原纤维.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纤维毛囊瘤.

  • HBV/HCV合并感染患者使用DAAs类抗HCV药物后HBV复制激活2例报告

    作者:章青波;严丽波;唐红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乙肝标志物阳性20+年,肝功异常3+年”9月前于我院门诊就诊,未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ALT) 291 IU/L、总胆红素(TB) 28.2μmol/L,HBV DNA< 100 IU/mL(阴性),anti-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HCV RNA 8.93×105 IU/mL,HCV基因型1b,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随后,患者服用针对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类药物Harvoni(ledipasvir和sofosbuvir),治疗第2周HCV RNA下降至63 IU/mL,HBV DNA阴性;第4周HCV RNA扩增阴性,HBV DNA阴性;第12周时来我院复查,HCV RNA扩增阴性,但此时HBV DNA 453 IU/mL;第24周HCV RNA扩增阴性,HBV DNA 5 280 IU/mL,此时加用恩替卡韦(entecavir)0.5 mg po qd抗HBV治疗,同时抗HCV治疗结束.DAAs停药12周时(第36周)复查,HBV DNA<500 IU/mL,HCV RNA扩增阴性,恩替卡韦一直继续使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