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SIRT1增强青光眼小梁网细胞DSBs修复能力及抗细胞衰老的研究

    作者:任朋亮;范雪娇;杨晓龙;刘明佳;刘戟;黄晶晶

    目的 研究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与青光眼小梁网细胞(GTM)DNA双链损伤(DSBs)修复能力及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先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小梁网细胞(HTM)与GTM之间SIRT1表达的差异;然后将HTM、GTM细胞分别分为4组,白藜芦醇组(0.5μmol/L Res干预24 h)、SIRT1-ShRNA组(构建成功的SIRT1干扰质粒转染细胞)、microRNA34a组(构建成功的microRNA34a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以及Control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的差异;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连续生长10 h、32 h、3d、6d后各组细胞的衰老变化;中性彗星电泳检测经1.33 mol/L H2O2液处理0h、2h时各组细胞中DNA双链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1.33 mol/L H2O2液处理0h、1h、2h后,各组细胞中DH2AX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HTM及GTM细胞中均存在SIRT1的表达,且HTM中的表达要高于GTM;HTM、GTM细胞各组内比较发现,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Res组>Control组>microRNA34a组>SIR T1-ShR NA组趋势;SA-β-Gal衰老染色则发现在相同时间点,GTM细胞的衰老程度均高于HTM细胞,而在同一类细胞中,SIRT1-ShRNA组细胞先表现出衰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衰老程度也为严重,Res干预细胞24 h后,能明显延缓细胞衰老.中性彗星电泳检测表明经氧化剂处理后,GTM组双链DNA的损伤情况比HTM组严重,并呈现出SIRT1-ShRNA组>microRNA34a组>Control组>Res组的趋势,γ-H2AX表达量的检测结果与中性彗星电泳的结果一致.结论 SIRT1表达活性的下调可能是诱发青光眼的因素之一;Res能显著增强HTM细胞中SIRT1的表达活性,上调的SIRT1能促进HTM细胞DNA双链损伤修复的能力,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减缓细胞的衰老.

  • CLIC1、IGFBP7在完全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肖萍;尹如铁;谢丹;童龙霞;李克敏

    目的 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1(CLIC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完全性葡萄胎(CH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本院收治的77例葡萄胎(HM)患者的石蜡组织中P57KIP2的表达,筛选出CHM患者.采用IHC法检测CHM患者的石蜡组织中CLIC1和IGFBP7的表达.结果 ①77例HM中CHM 66例(85.71%),其中14例(21.21%)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②CHM恶变组中CLIC1的表达高于良性转归组(P=0.014),恶变组中IGFBP7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转归组(P=0.002).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LIC1与IGFBP7的表达无相关性(P=0.76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BP7低表达是CHM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OR=8.493[95%置信区间(CI):1.878~8.401];血清hCG>5×105 mIU/mL是CHM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OR=11.251(95% CI:1.731~73.151).④CLIC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佳截断点为10.5分,灵敏度为42.90%,特异度为94.20%.IGFBP7的AUC=0.764,佳截断点为7.0分,灵敏度为64.30%,特异度为78.80%.将两个指标串联结合,预测CHM恶变的灵敏度21.42%,特异度100%;将两个指标并联结合,灵敏度85.71%,特异度71.15%.结论 CLIC1的表达上调、IGFBP7的表达下调在CHM的恶变中起重要作用,但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并联结合两指标的IHC结果预测CHM的恶变的准确性较单一指标有所提高.结合临床高危因素,有望成为早期预测葡萄胎恶变的辅助指标.

  • 炎症因子刺激IGF-I基因沉默后的hCASMC细胞PAPP-A、IGF-I的表达及细胞学功能改变的意义

    作者:刘红升;赵晓东;苏琴;王琼;姚咏明

    目的 观察炎症因子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沉默后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IGF-I-shRNA-hCASMC)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IGF-I的表达及其细胞学功能改变,为进一步明确IGF轴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刺激IGF-I-shRNA-hCASMC,用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细胞中PAPP-A、IGF-I的表达.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NF-α、IL-1β、IGFBP4对IGF-I-shRNA-hCASMC细胞功能学改变.结果 用TNF-α+ IL-1β或TNF-α+ IL-1β+ IGFBP4刺激空白对照(CON)组细胞、阴性对照(NC)组细胞、RNA干扰(RNAi)组细胞时hCASMCs中PAPP-A均有较强表达,RNAi组的hCASMCs中PAPP-A的表达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未行刺激的三组细胞则无PAPP-A的表达.在TNF-α+ IL-1β+ IGFBP4刺激RNAi组细胞中IGF-I表达量高于仅用TNF-α+ IL-1β刺激和未行刺激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NAi组TNF-α+ IL-1β+ IGFBP4刺激细胞所测的A570值低于TNF-α+ IL-1β刺激细胞(P<0.01).RNAi组细胞经过TNF-α+ IL-1β或TNF-α+ IL-1β+ IGFBP4刺激后表现为显著性凋亡,与CON组及NC组细胞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NAi组细胞经TNF-α+ IL-1β+IGFBP4刺激后与经TNF-α+ IL-1β刺激后相比细胞更易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因子刺激IGF-I-RNAi的hCASMCs可导致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在局部细胞环境中活性IGF-I增加情况,加剧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

  • 影响芦山地震伤员住院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何亚荣;胡海;蒋耀文;胡俊飞;李晓辉;姚园场;朱丹;刘伯夫;彭丽媛

    目的 研究影响或预测芦山地震伤员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为地震后一线医院床位资源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且记录完整的263例地震伤员的临床信息.统计可能影响或可能预测伤员住院时间的10个指标[性别、年龄、院前时间、多发伤、并发感染、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TS评分)、CRAMS评分、院前伤情评分(PHI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查可能导致或预测住院时间延长的指标.结果 合并感染的地震创伤员,ISS评分越高住院时间越延长,而院前时间越长,其住院时间反而缩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住院时间(h)=498.36+671.41×感染+43.87×ISS评分-5.12×院前时间.结论 地震后一线医院可根据伤员并发感染、ISS评分以及院前时间等情况,早期评估伤员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住院时间和床位资源使用情况,根据需要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后方医院.

  • 缺氧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激活及表达内脂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易智慧;门若庭;袁聪;朱永军;文茂瑶;杨丽

    目的 通过观察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缺氧对HSCs激活及表达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对原代大鼠HSCs进行缺氧(37℃、5%CO2+1%O2+94%N2)处理,检测不同缺氧时间(3、6、12及24 h)和常氧条件(5%CO2 +21%O2+ 74% N2)下HSCs中HIF-1α、α-SMA和内脂素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基因表达用RT-PCR检测,蛋白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缺氧3h即能诱导大鼠HSCs表达HIF-1αmRNA(P<0.05); HSCs缺氧6h后m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表达上调(P<0.05);HSCs缺氧12 h上调内脂素mRNA的表达(P<0.05),6h上调内脂素蛋白表达(P<0.05);缺氧诱导α-SMA和内脂素表达呈正相关(基因r=0.991,蛋白r=0.968,P<0.05).结论 缺氧可上调HSCs表达α-SMA和内脂素,且二者具有相关性,提示缺氧微环境可能通过内脂素介导HSCs的激活,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分析

    作者:杨晨;张捷;林圯昕;周荣幸;熊先泽;程南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ICC)的危险因素及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等血清学指标检测HI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我校华西医院确诊为HICC 58例患者(HICC组)及按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单纯肝内胆管结石(IHDS) 189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HICC发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CA199、CEA、r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对HICC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HICC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仅体质量下降一项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胆肠吻合手术(P<0.001)、家族肿瘤病史(P=0.001)、以及发病早期行取石(P=0.003).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3.621,95%CI:1.333~9.834,P=0.012),肿瘤家族史(OR=16.830,95%CI:1.937~146.21,P=0.010),胆肠吻合史(OR=5.115,95%CI:1.733~15.098,P=0.003),CA199> 100 IU/mL(OR=5.478,95%CI:2.539~11.820,P<0.001)为HICC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早期取石(OR=0.315,95%CI:0.128~0.771,P=0.011)是其保护因素.诊断性分析表明CA199及CEA升高鉴别HICC与IHDS组诊断价值偏低,以CA199及CEA联合诊断(满足CA199>100 IU/mL或CEA>5 ng/mL即可),联合诊断检测HI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性达71.05%、特异性为82.05%,准确性较高.结论 胆肠吻合手术史、糖尿病、是否早期取石及结石取尽否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及CE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HICC的准确性.

  • 小白菊内酯诱导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性死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战培;李艳艳;高波;黎军;高俊萍;林苹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MTT测定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的表达以及自噬流检测分析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用抗氧化剂NAC去除细胞中RO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确定ROS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小白菊内酯可抑制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自噬的标志物及自噬流的检测显示小白菊内酯可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用NAC去除ROS后,小白菊内酯引起的自噬明显下降,说明其诱导的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依赖于ROS.结论 小白菊内酯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ROS诱导SMMC 7721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 单次静滴注射用头孢他美钠Ⅰ期临床试验

    作者:李才正;孙家钰;王颖;秦永平;苗佳

    目的 通过Ⅰ期临床试验,考察中国健康志愿者接受单次静滴注射用头孢他美钠的安全性,确定大耐受剂量,并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择60名健康志愿者参加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按剂量递增原则从100~5 000 mg共设8个剂量组,逐组完成单次用药的安全性观察.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拉丁方三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先后单次恒速静滴500 mg、1 000 mg、2 000 mg注射用头孢他美钠,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样中头孢他美的浓度,经DAS2.0程序处理得到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59例健康受试者完成了Ⅰ期耐受性试验,给药组和安慰剂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3%和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常见临床不良反应有输注部位疼痛、头晕,少见临床不良反应有心悸、腹泻及皮疹,均为轻度.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3.18%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常见实验室检查异常为大便菌群比例异常、大便常规异常、尿常规异常、血钾升高等.药代动力学试验发现,单次静滴本品0.5h后即刻达峰浓度(Cmax),500mg、1 000 mg、2 000 mg的Cmax分别为(37.92±7.43)、(74.90±10.67)、(148.54±31.63)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2.08±14.98)、(144.28±24.57)、(286.66±54.25) (mg·h)/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03±0.38)、(2.04±0.26)、(2.12±0.26)h.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并呈线性动力学特征.0~24 h尿药累积排泄率为76.6%~67.5%.结论 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单次给药大耐受剂量为5 000 mg,500~2 000mg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并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

  • 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效果的研究

    作者:邵京京;杨靖;戴军;孟俊杰;裴德翠;李虹;潘兴;李婉宜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分泌型抗原85A(Ag85A)与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中HA2 (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融合蛋白,研究其抗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构建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g85A-HA2;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Ag85A-HA2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并使用吸附多聚组氨酸标签(His-Tag)的蛋白纯化柱分离纯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攻击重组蛋白免疫后的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通过观察小鼠肺病理切片、测定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死亡保护率等指标分析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g85A-HA2;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的重组融合蛋白;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Ag85A-HA2对IAV攻击后的小鼠肺指数抑制率达到39.30%,死亡保护率达到80%,效果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肺部病理切片也证实融合蛋白Ag85A-HA2对小鼠肺部的保护效果显著.结论 成功构建了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出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 NKG2A、NKG2C受体及其配体HLA-E在子痫前期患者蜕膜中的表达

    作者:罗方媛;刘兴会;杨悦;何国琳;陈锰

    目的 研究杀伤细胞C型凝集素样受体-1(KLC1或NKG2A)和受体-2(KLC2或NKG2C)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在子痫前期患者蜕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46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和4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蜕膜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蜕膜中NKG2A、NKG2C mRNA和受体蛋白的表达,以及HLA-E mRNA的表达.结果 HLA-E mRNA的表达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蜕膜中降低(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NKG2A、NKG2C mRNA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增加(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NKG2A和NKG2C表达水平之比较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低(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中NKG2C mRNA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较NKG2A高(P<0.05). HLA-E和NKG2A、NKG2C mRNA表达水平均与孕晚期血压、24 h尿蛋白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相关.结论 HLA-E表达降低和NKG2 A、NKG2C不均衡地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机制.

  • 胰岛β细胞瘤患者72h血糖谱分析

    作者:何华;王椿;陈大伟;肖洁;杨晓洁;吕丽芳;何利平;袁丽;冉兴无

    目的 分析胰岛β细胞瘤患者72 h血糖谱的特点,讨论持续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鉴别低血糖(尤其是胰岛β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胰岛β细胞瘤患者6例(A组,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另纳入71例糖耐量正常者(NGT)为对照组(B组)、3例反应性低血糖患者为C组.3组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合EasyGV分析CGM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低血糖指数(LBGI)、糖尿病血糖风险评估值(GRADE)、M-值(M-valu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低血糖事件及时间分布.结果 ①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OGTT后2h血糖较B组降低(P均<0.05).②通过CGM发现,A组72 h MBG低于B组(P<0.001),A组GRADE值、LBGI、M-value、SD及MODD均较B组高(P均<0.05).③A组患者佩戴CGMS期间,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血糖<2.8 mmol/L)共27次,多在凌晨及早餐空腹,B组仅2例共发生了2次低血糖事件,C组1例发生2次低血糖事件.结论 胰岛β细胞瘤日内血糖波动更大,低血糖发作频繁,以深夜、空腹及餐前低血糖居多.CGMS结合EasyGV关于低血糖风险方面的参数有助于诊断胰岛β细胞瘤.

  • 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秦文;邓存良;陈文;淦宇

    目的 观察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作用,并观察其对凋亡基因Bcl-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首先制备含药血清: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A组,10 mL/kg),复方鳖甲软肝片药液(B组,1.5g/kg),灵芪蠲肝胶囊药液(C组,4.25 g/kg)灌胃7d,每日1次.经腹主动脉采血,静置、离心、灭活、过滤,取得含药血清.以PDGF 10 ng/mL刺激活化HSC-T6.将各组含药血清按200 mL/L分别作用于HSC-T6.0、12、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HSC-T6凋亡情况以及Bcl-2、Bax的表达.结果 B、C组含药血清作用于HSC-T6细胞12、24、48 h,细胞凋亡率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除A组外,B、C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率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上升(P<0.05).含药血清作用于HSC-T6细胞12、24、48 h,B组、C组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下降,Bax的表达出现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外,B组和C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的表达在0h高,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下降趋势(P<0.05),Bax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整体表现为上调趋势(P<0.05).结论 灵芪蠲肝胶囊可以诱导活化的HSC-T6凋亡,其机制可能为影响Bcl-2/Bax表达失衡,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 低氧致大鼠凝血功能异常对肺组织结构的改变及灯盏花素对其的拮抗作用

    作者:黄建戈;谢敏;张旭;何秋颖;何高燕

    目的 研究不同低氧时间作用下大鼠肺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化蛋白酶C(APC)表达量及肺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灯盏花素对上述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A(常氧对照)组、B(单纯低氧)组、C(低氧+低剂量灯盏花素)组、D(低氧+高剂量灯盏花素)组.各低氧组每天置于常压性低氧(101 kPa、10%O2)环境中处理8h,低剂量及高剂量灯盏花素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0 mg/kg体质量、40 mg/kg体质量的灯盏花素.于实验第3、7、14、21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AI-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AI-1蛋白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AP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①HE染色提示3~21 d低氧环境下肺泡间隔有不同程度增厚.3~21 d,B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PAI-1的mRNA表达量及PAI-1蛋白表达量均较A组增高(P<0.05),BALF中APC蛋白的表达量较A组降低(P<0.05),且随着低氧时间延长,上述变化越显著.PAI-1mRNA与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13,P<0.05).②与B组比较,C、D组21 d时肺泡间隔增厚程度减轻,TGF-β1、PAI-1的mRNA表达量及PAI-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BALF中APC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且D组变化较C组明显(P<0.05).结论 低氧可能造成凝血功能异常,使凝血活性增高,纤溶活性及抗凝活性降低,上调PAI-1水平及下调APC水平致肺泡间隔增厚,其机制可能与TGF-β1信号通路有关.而灯盏花素可以改善低氧所致的高凝状态,减轻肺泡间隔增厚.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耐受失衡中的变化

    作者:林辉;张国栋;唐鸿鹄;王英;刘毅;赵毅

    目的 检测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7.56%±2.89%)高于外周血(1.84%±0.97%)和健康对照外周血(2.1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ACPA)阴性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水平(2.85%±0.87%)高于ACPA阳性组(1.40%±0.63%,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更能反映RA炎症部位免疫耐受失衡机制.

  •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闵婕;毛兵;蒋红丽;樊涛;周维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治疗组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2粒tid.)和复方丹参片(3片tid.)治疗,共治疗3月,观察12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治疗3月和随访3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对气短和自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后的CD4+水平较疗前升高(P<0.05),其疗后CD8+水平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治疗组疗后NO水平升高(P<0.05)、内皮素(ET)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疗后E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年感冒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够较好的改善COPD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并提高疗效,调节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管的舒缩功能.

  • DAB2I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建宁;吴开杰;管振锋;刘丽霞;宁忠运;周建成;王新阳;范晋海

    目的 探讨DAB2I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AB2IP的表达,分析染色结果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DAB2IP表达量低于正常膀胱上皮,而在高级别、浸润性或转移性癌组织中DAB2IP的阳性表达率及评分低于低级别、浅表性、非转移性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DAB2IP表达高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结论 DAB2IP可能是TCCB发生、发展中一种重要的抑制分子,有望成为TCCB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热疗联合三代铂类药物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影响

    作者:谢丹;尹如铁;李克敏;肖萍;童龙霞

    目的 探讨热疗分别联合三代铂类药物即顺铂(DDP)、卡铂(CBP)、奥沙利铂(OX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KOV3细胞采用热疗(42℃)或常温(37℃)联合不同浓度的DDP(终浓度分别为0、1.25、2.5、5.0、10.0、20.0μg/mL)、CBP及OXA(终浓度均为0、2.5、5.0、10.0、20.0、40.0 μg/mL)处理,MTT法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SKOV3细胞经相应处理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 DDP、CBP、OX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呈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42℃热疗能增强铂类药物对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DDP、CBP、OXA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271±0.096) μg/mL、(37.609±0.779)μg/mL、(28.328±0.698) μg/mL,42℃热疗联合上述铂类药物后IC50分别为(2.075±0.244) μg/mL、(19.591±0.453)μg/mL、(19.089±0.424) μg/mL,增敏倍数分别为2.075±0.244、1.92±0.044、1.484±0.039(P<0.05),其中对DDP的增敏效果显著;在三代铂类药物中,热疗均能下调ERCC1 mRNA的表达(P<0.05),且CBP下调显著;热疗联合CBP、OXA作用于SKOV3时均能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P<0.05),其中OXA组更显著,但DDP联合热疗对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三代铂类药物能增强铂类药物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其增敏机制可能与下调ERCC1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有关.

  • γ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卢余莉;谢程

    目的 观察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人宫颈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DAPT对SKOV3细胞作用后,采用CCK-8法检测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Notc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μmol/L、10 μmol/L、20 μmol/L浓度的DAPT对SKOV3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耐性增加(P<0.05),24 h抑制率分别为19.87%、28.38%、46.6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DAPT作用SKOV3细胞24 h后凋亡率增加(P<0.05),且随DAPT浓度增加,凋亡细胞逐渐从早期凋亡过渡至晚期凋亡;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10.23%、20.50%、38.83%)和(12.89%、27.47%、49.84%).结论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能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表达有关.

  • 瘦素对STAT3信号的调节在小鼠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王雅楠;杨觅;余丽华;郭建;陈宁;何俐

    目的 研究瘦素(Leptin)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与Leptin共培养,设立Leptin浓度梯度(0、0.05、0.2、0.5、1、2 mg/L),分析Leptin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10 μmol/L)处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下游蛋白分子非磷酸化STAT3、磷酸化STAT3、非磷酸化Akt、磷酸化Akt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荧光免疫显示2 mg/LLeptin组80%表达GFAP,Western blot分析发现0.5、1、2 mg/LLeptin组GFAP的表达较0 mg/LLeptin组增加(P<0.05).与0h相比,2 mg/L Leptin共培养后24 h后GFAP表达开始随时间增长而增加,7d达高峰(P<0.05).加入STAT3抑制剂的神经干细胞磷酸化STAT3表达减少,GFAP表达减少;加入Akt抑制剂的神经干细胞,磷酸化Akt表达量减少,但GFAP表达量未减少.结论 Leptin或可通过激活STAT3而非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 104例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世玲;黄延风

    目的 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预后,构建FUO标准化诊断流程.方法 收集2005~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并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3岁组(47例),3~7岁组(24例)和>7岁组(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确诊89例,确诊率为85.58%.位于前3位的病因在<3岁组中为:感染性疾病(23例,48.93%),结缔组织疾病(5例,10.64%),肿瘤性疾病(1例,2.13%);3~7岁组中为:感染性疾病(11例,45.83%),恶性肿瘤性疾病(5例,20.83%),结缔组织疾病(4例,16.67%);>7岁为:结缔组织疾病(19例,57.58%),感染性疾病(6例,18.18%),恶性肿瘤性疾病(2例,6.06%).出院时痊愈24例(23.08%),好转60例(57.69%),未愈13例(12.50%),病情危重放弃治疗7例(6.73%).随访61例,随访率58.65%,痊愈27例(44.26%),好转26例(42.62%),有严重并发症2例(3.28%),死亡6例(9.84%).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FUO的主要病因,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的主要病因.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预后较好,恶性肿瘤性疾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但若能早期诊断,经规范治疗也可长期存活.

  • 66例宫颈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岑;王红静;贾西彪;杨凌云;李宁蔚;徐盼

    目的 分析宫颈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6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情况.结果 宫颈腺鳞癌患者平均年龄(42.71±9.10)岁,病理分级以低分化居多(77.3%).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者较不伴有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死亡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浸润间质深度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OR=3.215,P<0.05).结论 应重视腺鳞癌的诊治和随访.伴有高危病理因素者予以辅助放、化疗.

  • 管状胃吻合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沈朝勇;陈海宁;张波;杨宏鑫;陈佳平

    目的 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经腹近端胃切除后行管状胃吻合和传统胃吻合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对112例(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我院确诊为AEG(SiewertⅡ/Ⅲ型)、并行根治性手术患者(均行近端胃切除术),按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传统食管胃吻合组(52例)和管状胃吻合组(60例).采用中文版EORTC QLQ-C30及EORTC QLQ-STO22联合评价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管状胃吻合组患者反流症状、身体形象和恶心呕吐量表评分低于传统食管胃吻合组(P<0.05).2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倦、疼痛等方面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管状胃吻合,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21羟化酶缺乏症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报道

    作者:曾菁;刘洋;黄慧

    目的 探讨伴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其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3例有男性化表现并证实为21羟化酶缺乏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地塞米松的疗效.结果 3例21羟化酶缺乏患者均伴有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升高,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醛固酮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21羟化酶缺乏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同经典21羟化酶缺乏症.而醛固酮增多的原因考虑与血钠丢失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高龄BHP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玲;雷钧皓;何其英;李响;杨璐

    目的 对比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与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RP)治疗高危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H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预防控制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将53例年龄≥75岁且合并内科性疾病又需要手术治疗的BHP患者随机分入PVP组(25例)及PRP组(28例),记录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膀胱出口梗阻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出血量PVP组少于P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VP组均短于PRP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数据,其中PVP组21例,PRP组23例.术后3月两组组间在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IPSS、Qmax、残余尿、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发生2例并发症,PRP组发生4例并发症.结论 PVP和PRP治疗高危高龄患者BPH,在良好控制内科合并症的情况下都安全有效.对于前列腺体积大的重度BPH患者,建议首选PRP.而手术风险高者,可选择PVP.

  • 29例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夷恬进;王平;江炜;林琳;王琪琳;油迪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简称“外阴恶黑”、“阴道恶黑”)的诊治、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外阴、阴道恶黑共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外阴恶黑12例,阴道恶黑17例.根据AJCC 2009年黑色素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术前活检25例及术中冰冻快速病检4例,经HE常规染色,27例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2例分别误诊为恶性外围神经鞘瘤.术后切除组织免疫组化钙结合蛋白(S-100)、抗黑色素瘤特异抗体(HMB45)、黑色素瘤抗体(Melan-A)、波状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染色,100、HMB45、Melan-A均100%阳性表达,Vimentin、NSE、CK蛋白表达均阴性.2例误诊病例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4例联合辅助治疗.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7.4%、27.8%,1年、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71.5%、37.5%.多因素分析示,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手术边缘有无肿瘤累及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免疫组化S-100、HMB45染色可以提高确诊率,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INSS和INRGSS分期评估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金男;王威亚;梁冬妮;张文燕;赵莎;李甘地;徐畅

    目的 探讨和比较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和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研究组分期系统(INRGSS)评估神经母细胞瘤生存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4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NSS和INRGSS分期对预后的评估.结果 本组84例患者中有83例可进行INSS分期,INSS 1期30例(36.1%),2a期12例(14.5%),2b期15例(18.1%),3期10例(12.0%),4期16例(19.3%).84例患者中有77例可进行INRGSS分期,L1期32例(41.5%),L2期31例(40.3%),M期14例(18.2%).本组患者在INRGSS分期与INSS分期中各期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64例患者有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时间17.5月,平均生存时间25.4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43.0%和31.0%.在有随访资料的患者中,63例患者可进行INSS分期,1期25例(39.7%),2期20例(31.7%),3期8例(12.7%),4期10例(15.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0月、14.0月、10.5月、7.5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0%、35.0%、12.5%、0.0%.59例患者可进行INRGSS分期,L1期28例(47.5%),L2期22例(37.3%),M期9例(15.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0月、15.0月、8.0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0.0%、36.4%、0.0%.INRGSS L1期的患者中,不同INSS分期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生存分析显示年龄、INRGSS分期、手术方式、INSS分期与预后相关,INSS分期是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INRGSS分期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不能/未进行手术切除而无法进行INSS分期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指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和预测预后的方法.

  • 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文传兵;李永忠;孙琳;肖红;杨邦祥;宋莉;刘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0例,分别用超声引导和盲穿的方法进行小关节阻滞,观察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证实),观察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30 min、1d、2d、6周时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穿刺前VAS评分—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VAS评分]、VAS评分减少≥3分及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结果 盲穿组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3.3±0.4)分,超声组为(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及盲穿组穿刺时间分别为(206±27)s和(397±31)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进行了37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32个,成功率达86.5%.盲穿组共进行了35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11个,成功率为31.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VAS评分减少≥3分的患者数分别为8、9、9、9例,而盲穿组分别为5、6、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分别为7、8、8、8例,而盲穿组分别为4、5、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随访,超声组总体缓解率为(72.3±14.0)%,而盲穿组为(56.7±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进行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准确性高,疼痛更轻微,耐受性更佳,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且在穿刺后30 min的疗效优于盲穿.

  • 480名产科ICU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李明;吴晶;邢爱耘;姚强

    目的 分析本院进入产科ICU中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进入产科ICU的主要病因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ICU的480例产科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孕产妇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主要治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4年间共480例患者进入产科ICU,占同期产科病房患者的1.58%,平均年龄为(28.88±6.14)岁(17~48岁),平均孕周为(35.24±4.2)周.471例(98.12%)为终止妊娠后转入产科ICU.②进入产科ICU的前三位病因是妊娠合并心脏病(38.7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38%)及产后出血(10.00%).③有43例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占8.96%),60例使用呼吸机(占12.50%),146例输血液制品(占30.42%),353例行多科会诊(占73.54%).④480例患者在产科的平均住院天数为(8.78±5.05)d,在产科ICU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53±1.79)d,有82.29%的患者出院时明显好转或已治愈,有5例患者死亡(1.04%),均为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进入产科ICU的前三位原因.多科会诊与协作、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专业的产科ICU重症监护是改善产科危重患者结局的重要措施.

  • 高氧促进不成熟肺组织HO-1表达的研究

    作者:江晓琴;倪娟;马玉姗;吴兰;黄蔚

    目的 研究持续高氧暴露时,新生大鼠不成熟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推测其在高氧肺损伤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足月SD新生大鼠80只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40只.高氧组出生后立即置入氧体积分数>95%的持续高氧环境中饲养,空气组则持续空气中饲养.两组分别于暴露于高氧或空气中4、7、10 d时随机抽取8只,麻醉后取肺组织,比较两组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O-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两组肺组织面积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显示,高氧7d,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壁大量炎细胞侵润,肺间隔增宽,可见明显肺水肿改变.高氧10d,肺体积缩小,正常肺泡数目减少.肺泡结构破坏,局部纤维增生,肺纤维化明显.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高氧4、7、10d组IOD值表明各时间点肺组织的HO-1表达均高于空气组(P<0.05).结论 持续高浓度氧可促进不成熟肺组织HO-1表达增加,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不成熟肺组织高氧肺损伤病理生理有关.

  • 老年门诊冠心病患者降脂药物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杨玲;吴锦晖;张绍敏;海珊;刘洋;方荣华

    目的 评估老年病心血管门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心血管门诊就诊的240例65岁以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人群、以及服药情况和停药原因.结果 随年龄增加,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增加(P<0.05);男性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较女性高(P<0.05);随年龄增加,坚持服药时间缩短.停药的主要原因为血脂水平正常自行停药.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用药情况尚不十分理想,其规范化用药有待加强.

  • 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关系的随访研究

    作者:陈娟;申文武;邓红;张倬秋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康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个案管理及小组训练等方式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并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PANSS)量表、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WHO-DAS)量表对其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不同时间点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 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访3个月时PSP总分高于基线时的评定、DAS总分低于基线时的评定,6个月时PSP总分高于3个月时的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NSS总分、阴性量表得分及一般病理总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3个月、6个月时阳性量表得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ANSS总分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在社区精神康复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其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社会功能恢复越慢.

  • 消退素RvD1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丹;刘勇;肖桂荣;吴逢波;鄢荣

    目的 探讨消退素RvD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炎性效应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将AR42J细胞分为6组:RvD1(100 nmol/L)组,LPS组,RvD1(1、10、100 nmol/L)+ 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LPS组和RvD1+LPS组以100 mg/L LPS刺激AR42J细胞,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体外模型,RvD1+LPS组在建模前先用不同浓度(1、10、100 nmol/L) RvD1对AR42J细胞预处理30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R42J细胞TNF-α、IL-6、及NF-κB活性亚基p65的mRNA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蛋白浓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的NF-κB激活率.结果 RvD1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R42J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方式.RvD1同样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AR42J细胞p65 mRNA表达及NF-κB激活率.结论 RvD1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腺泡细胞NF-κB激活,进一步抑制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胰腺腺泡细胞的炎性反应.

  •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造模法中大鼠死亡原因探讨

    作者:王彦江;谢席胜;冯胜刚;龙琼先;艾娜;王宝福

    目的 通过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分析并探讨建立DM大鼠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造模率.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90).实验组采用STZ 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根据是否达到成模标准,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和未成模组.监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尿糖(UG)、尿蛋白(UP)、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以及肾脏肥大指数(KHI);死亡大鼠解剖并留取病变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结果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式建立DM模型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与未成模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尿量、FBG、肌酐、尿素氮、KHI以及大鼠的死亡率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增高,而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解剖及HE染色均证实有9只大鼠死于肺水肿,19只大鼠死于肾脓肿.另外,有11只大鼠死亡原因不明确.结论 65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以诱导DM大鼠模型的建立,但是死亡率高,可能与感染、营养不良、淋巴循环受阻、STZ本身的毒性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 不同肾小球滤过率方程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作者:谢莹莹;周利平;余叶蓉

    目的 评价C-G方程、简化MDRD方程、中国方程、瑞金方程、CKD-EPI方程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值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eGFR预测公式.方法 纳入年龄≥18岁的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99mTc-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作为GFR的参考值(rGFR),分别采用以上5个方程估算GFR(eGFR)并与rGFR进行比较.并根据rGFR、受试者血清肌酐和空腹血糖水平,进一步将受试者分成不同组别,比较不同rGFR、不同血清肌酐水平以及不同的血糖水平是否会影响上述各方程所估算的GFR值准确性、精确性和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39例,女性78例.与rGFR比较,C-G方程略低估了GFR,而简化MDRD方程、中国方程、瑞金方程和CKD-EPI方程均略高估了GFR,采用瑞金方程估算的e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高,其次为CKD-EPI方程.当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正常(≤133 μmol/L)时,采用瑞金方程计算e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高;当血清肌酐水平在133~177μmol/L时,用CKD-EPI方程计算的e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高;当血清肌酐水平大于177 μmol/L时,采用各公式计算的e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之间无明显差异.无论空腹血糖水平在何范围,均以瑞金方程所得e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高.结论 采用各方程估算中国糖尿病人群的GFR时,以瑞金方程评价GFR适用性好,其次为CKD-EPI方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各方程式估算GFR值准确性和精确性的影响不大.

  • 泛发性皮肤蔓状血管瘤1例报告

    作者:杨婷;蒋献

    患者,女,21岁,因“左上肢广泛青紫、紫红色斑片伴包块21年”于2014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皮疹出生即有,为手掌青紫色、紫红色混合斑,压之褪色,后皮疹随生长发育渐累及整个左上肢及左胸壁、左肩背部,并可于皮肤表面触及数个鸽蛋大小活动性包块,质软,自觉疼痛,青春期后皮疹趋于稳定,未再见扩散趋势.病程中患者否认有偏瘫、癫痫等症状出现.曾于2013年4月在外院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治疗后包块消退,疼痛减轻,约半年后复发.

  • 中国西南地区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叶云霞;张文燕;李甘地;刘卫平;刘艳梅;林莉;廖殿英;郭嘉;谢春燕

    目的 探讨中国西南地区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结合组织芯片技术,对42例老年人EB病毒阳性的DLBCL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特点总结、病理形态学复习、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从586例DLBCL中筛选出42例(7.17%)EB病毒阳性DLBCL.患者发病年龄51~87岁,中位年龄62.5岁,男女之比为2.23∶1.其中69.05%(29/42)为淋巴结病变;30.95%(13/42)为结外病变,包括脾脏、胃、扁桃体、鼻腔和鼻咽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发热、乏力、体质量减轻.组织学亚型中绝大多数(90.48%,38/42)为多形性亚型,少数(9.52%,4/42)为单形性亚型,“星空”现象、血管浸润和肿瘤性坏死分别占21.43%(9/42)、47.62%(20/42)和45.24%(19/42).其免疫表型分析示CD30、CD5、BCL-2、P53、NF-κB/P65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22/42)、54.76%(23/42)、54.76%(23/42)、87.5%(35/40)和0%(0/40);35例(83.33%)为Hans分型的non-GCB型.获得随访的23名患者中有14例(60.87%)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为16.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LDH升高、具有“星空”现象、肿瘤性坏死、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 中国西南地区老年人EB病毒阳性DLBCL的发生率不低,常见于淋巴结,以多形性组织学亚型多见,LDH升高、具有“星空”现象和BCL-2阳性者预后更差.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向龙;朱焕玲;刘红英;吕素娟;郑素萍;吴俣;牛挺;刘霆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655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51例患者为慢性期,62例为加速期,42例为急变期.83例患者仅接受了干扰素治疗,572例接受了伊马替尼(慢性期400 mg/d,加速/急变期600 mg/d).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血液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反应,参照2011年版CML指南评价治疗反应及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结束时总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92.1%、75.8%、73.1%和47.9%.所有患者总体1年、3年、5年和10年总生存(OS)率为(96.3±0.8)%、(86.3±1.8)%、(79.0±2.4)%和(66.5±4.8)%,1年、3年、5年和10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2.2±1.1)%、(77.9±2.1)%、(67.9±6.8)%和(35.8±6.0)%,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CHR、MCyR、CCyR和MMR的比例分别达到98.7%、82.5%、79.4%和52.4%.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其疗效显著降低.早慢性期疗效好于晚慢性期,尽早开始TKI治疗能使患者明显获益,早期分子学反应预示更好的远期疗效,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换用二代TKI后,随访结束时MCyR率为43.5%,MMR率为25.5%.结论 慢性期CML患者接受TKI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较好,且越早用药,疗效和预后也越好.

  • GATA-2基因高表达在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惠敏;高丽;王楠;徐媛媛;李永辉;于力;王莉莉

    目的 探讨GATA-2基因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aturation,AML/M2)患者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对23例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初诊骨髓标本中GATA-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不同表达水平患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患者GATA-2基因表达水平(GATA-2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初诊时为2.17%~1 260.65%.将GATA-2基因表达水平≥82%者归为高表达组(10例),表达水平<82%者归为低表达组(13例).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初始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及化疗完全缓解(CR)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71.43% vs.15.38%)及死亡率(70.00% vs.7.6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表达组的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亦低于低表达组(P<0.01).在高表达组中,选择移植(2/10)者均无复发存活,选择单纯化疗(8/10)的患者7例死亡.结论 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合并GATA-2基因高表达提示患者易复发且预后不良,此类患者应尽早采取常规化疗以外的其他有效治疗措施.

  •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FA/BuCyA两种预处理方案的比较

    作者:唐韫;李建军;陈心传;刘志刚;卢忠平;黄晓鸥;刘霆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替换环磷酰胺整合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的白消安、氟达拉滨、阿糖胞苷(bulsufan,fludarabine,cytarabine,BFA)与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bulsufan,cyclophosphamide,cytarabine, BuCyA)两种预处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BFA组53例,移植时间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截止2012年8月为16.0月;BuCyA组30例,移植时间1999年4月至2009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截止2012年8月为35.8月.预处理方案:BFA[白消安3.2 mg/(kg·d),4d,氟达拉滨30 mg/(m2·d),5d,阿糖胞苷1 g/(m2·d),共5 d];BuCyA[白消安3.2 mg/(kg·d),共4d,环磷酰胺60 mg/(kg·d),共2d,阿糖胞苷3 g/(m2·d),共2 d].比较观察两种预处理方案对3年无病生存率、3年复发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与程度、治疗相关并发症(重症感染率、严重出血率)及死亡等的影响.结果 以BFA组随访时点为参照,与BuCyA组相应的时点比较,3年无病生存率BuCyA组40.0%,BFA组61.9%(P=0.039 9).移植前疾病缓解者3年无病生存率在BuCyA组为44.0%,BFA组为71.6%(P=0.0310),而移植前疾病未缓解者预期3年无病生存率BuCyA组为20.0%,BFA组为51.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BuCyA组为46.7%,BFA组为50.9%,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BuCyA组为23.3 %,BFA组为9.4%.重症感染率BuCyA组为23.3%,BFA组为22.9%;严重出血率BuCyA组为26.7%,BFA为11.4%;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BuCyA组为16.7%,BFA组为5.7%.结论 BFA预处理方案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改善了患者无病生存率、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和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 HyperCVAD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胡原;赵夏;吴丽莉;蔡昌枰;赵维莅;王黎

    目的 比较HyperCVAD方案和CHOP方案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5例采用HyperCVAD方案(HyperCVAD组,n=44)和CHOP方案(CHOP组,n=31)治疗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完全缓解(CR)的因素.随访终点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因素.结果 8个疗程之后,HyperCVAD组CR率(73%)和治疗总有效率(91%)高于CHOP组的23%和46%(P<0.000 1).中位随访时间为9.9个月(1.3~41个月).HyperCVAD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1.5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PFS)时间为16个月,长于CHOP组的11个月和5个月(P均<0.05).Logistic回归发现HyperCVAD组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标准偏回归系数(β)=-0.479]和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分(β=-0.691)是CR的负性影响因素.COX回归发现患者经过治疗后获得CR是唯一与长期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相对危险度=0.146,95%可信区间0.044~0.488).两组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肺部感染和肝功能异常等.HyperCVAD组中,100%的患者出现Ⅲ~Ⅳ级的血液学毒性,并有27%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明显高于CHOP治疗组的84%和3%(P均<0.05).两组均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 HyperCVAD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疗效和预后均得到改善,肺部感染率较高但可耐受,是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

  •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晓曦;袁粒星;张鸽;万朝敏;霍婉莹;唐雪;艾媛;万智;朱易萍

    目的 探讨CD20表达与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71例初诊儿童BCP-ALL,统一按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 2008方案规范化分型治疗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CD20阳性(CD20+ BCP)和CD20阴性(CD20-BCP) ALL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 CD20+ BCP占本组BCP-ALL的45.76%(124例).CD20+ BCP与CD20-BCP在性别构成比、初诊中位年龄、初诊外周血白细胞中位计数、泼尼松不敏感比例和临床危险度病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20+ BCP和CD20-BCP组中≥10岁的病例分别占25.81%和14.29%(P=0.017),pro-B和pre-B病例比例分别为43.55%、59.86%和56.45%、40.14%(P=0.007),BCR-ABL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12.20%和4.86%(P=0.03),TEL-AML1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6.50%和18.06%(P=0.005).两组患儿诱导化疗第15d和第33 d骨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7.50%(93/120)和74.13%(106/143),95.04%(115/121)和95.83%(138/144)(P均>0.05),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00%±4.96%和79.05%±5.40%,4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3.01%±6.13%和93.64%±2.46%(P均>0.05).结论 CD20阳性表达与儿童BCP-ALL预后无明确相关性,尚不能作为判断儿童BCP-ALL不良预后的指标.CD20靶向免疫治疗在儿童BCP-ALL的应用尚需深入研究.

  • 血液肿瘤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牛挺;刘霆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对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血液肿瘤的诊断逐渐进入精细化分层诊断,治疗趋势逐渐演化为将新型靶向药物整合到传统的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血液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进展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D20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CD20阳性白血病,FLT3抑制剂靶向治疗FLT3阳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本期专题从上述进展反映了血液肿瘤研究的新成果,以及未来血液肿瘤精细化分层诊断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趋势.

  • FLT3基因突变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髓外复发

    作者:李军;邹兴立;刘婷婷;蒋孟;牛挺

    目的 探讨FLT3基因突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髓外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检测2例典型APL髓外复发患者骨髓及血液标本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分析FL T3突变与APL髓外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1例APL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患者发生较罕见的FL T3-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Asn841Gly(A841G)及一种新的WT1基因突变(c.1209_1210insT/p.K404X);1例APL睾丸复发的患者发生较罕见的FLT3-TKD点突变Asp839Gly (D839G)和一种新的WT1基因突变Arg458Pro(c.1373G>C).结论 本研究病例中发现的罕见FL T3突变与新的WT1基因突变可能与APL髓外复发相关,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临床中需重视APL患者基因突变检测,以便更好分层治疗,改善预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