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抗人AFP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张平;蔡美英;赵宗蓉;魏大鹏;黎光;毕建虹

    目的构建抗人AFP 单链抗体(ScFv)的基因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分离纯化ScFv并鉴定其生物活性.方法用RT-PCR方法从能分泌特异性抗人AF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分离纯化抗体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VH和VL拼接在一起,构建抗人AFP单链抗体的基因.将ScFv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构建,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将ScFv基因连接到pET32 (a+)质粒,转化BL-21(DE3)细菌.抗性生长的克隆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4 h.溶解细菌并纯化ScFv,通过SDS-PAGE电泳及竞争抑制ELISA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获得的VH含339 bp,来自小鼠IgG γ链,VL含312 bp,来自小鼠κ链. VH和VL通过编码(G4S)3连接肽的45 bp序列连接在一起构成含696 bp的ScFv基因.BL-21(DE3)中表达的ScFv抗体与融合蛋白(TrxA)融合在一起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TrxA-ScFv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ScFv相对分子质量约24×103.竞争ELISA实验显示:TrxA-ScFv可抑制41%的McAb与抗原结合,而ScFv抗体则可抑制53%的McAb与抗原结合.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由696个碱基组成的抗人AFP单链抗体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获得了高效表达.该单链抗体具有较高的抗原结合活性.

  •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萎缩与ApoEε4等位基因间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进;况伟宏;李静;王雪;黄明生;伍定平

    目的探讨ApoEε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海马萎缩的关系.方法利用核磁共振(MRI)和PCR-FRLP方法对34例AD病人的海马体积和ApoE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17例含ApoEε4基因型和17例不含ApoEε4基因型AD病人之间海马体积的差异性,分析AD病人海马萎缩与ApoEε4等位基因数目间的关系.结果含ApoEε4基因AD病人组海马体积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明显低于不含ApoEε4基因AD病人组(P<0.05);ApoEε4基因数目与AD病人海马体积呈负性相关关系(rs=-0.210,P=0.0024), 即含ApoEε4等位基因数目愈多,AD病人海马萎缩愈明显.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与AD病人海马萎缩有关,它可能在AD的病理机理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盖髓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苏勤;叶玲;周学东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PA66)用作直接盖髓材料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采用犬作为动物实验模型,观察nHA-PA66直接盖髓7 d、30 d、60 d后穿髓孔处牙髓创面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炎症反应等组织病理学改变.氢氧化钙(Dycal)盖髓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nHA-PA66盖髓后部分犬齿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其形成速度及形成样本数较氢氧化钙组少,但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样本其下方牙髓组织中的炎症反应较氢氧化钙组轻微,表明nHA-PA66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一定的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能力.结论 nHA-PA66用于犬齿盖髓具有较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但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能力较氢氧化钙差,是一种还有待改进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型盖髓材料.

  • 呼吸链酶活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作者:肖兵;熊庆

    目的探讨呼吸链酶活性改变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1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9例正常妊娠孕妇的胎盘绒毛组织中呼吸链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的活性比正常妊娠孕妇低(P<0.05),辅酶Ⅰ黄递酶、葡萄糖6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之一.

  • 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况伟宏;李进;马渝根;廖菁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四川省HIV感染率和AIDS患病率较高的两个县(资中县和凉山州昭觉县)作为目标社区,在目标社区内共计调查了71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和97名健康者,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t=5.343, t=5.272,P值均<0.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GQOLI-74总分、各维度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F=36.512, F=2.386,F=11.046,F=31.616,F=34.235,P值均<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疾病状况、物质滥用、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状况、社会支持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这些负性情绪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和物质滥用、较少的社会支持及较低的生活质量等因素有关;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这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较少的社会支持有关.

  • 1株诱变的枯草杆菌溶栓酶体内外溶栓性质初探

    作者:余蓉;祁晖;张涛;吴梧桐

    目的从一株诱变的枯草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新型溶栓酶FSC2-13,并对它的体内外溶栓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加热纤维蛋白平板法和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别对FSC2-13体外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进行研究,并且采用大鼠血栓形成抑制模型对其经肠道给药后的体内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FSC2-13在体外能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并且在纤维蛋白原三条肽链上均有水解位点.FSC2-13在经肠道给药后能够明显的抑制大鼠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抑制率为68%,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51%,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49%,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但纤维蛋白溶酶原的含量并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FSC2-13具有体内外溶纤活性,而且方式特殊,有望开发成新一代的口服溶栓药物.

  • 低氧对新生猪G1/S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特点

    作者:姚裕家;沈青;熊英

    目的探讨窒息早期所致低氧对围生期G1/S界面肾小管上皮细胞(RTEs)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二次过量胸苷同步化法获取G1/S界面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将RTEs分为三组:采用氰化钠(NaCN)进行G1/S界面RTEs缺氧细胞模型(缺氧组),同时设立预防组(氰化钠+斑蟊素)和未处理对照组.反相高效液相检测缺氧前后及恢复60 min、120 min、180 min各组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二次胸苷同步化法可获取约(99.52±0.83)%的G1/S界面细胞;缺氧组在缺氧后0 min和恢复60 min及120 min时RTEs ATP含量均高于预防组和对照组(P<0.05),而在恢复180 min时细胞内ATP的含量均低于预防组和对照组(P<0.05). 结论体外化学缺氧对G1/S界面RTEs能量代谢的影响具有先上调后抑制的特点.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IL-1α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作者:刘欣颖;罗海;王宓;陈辉珍;苏白海;李孜;许国章;樊均明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IL-1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TEMT)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加入IL-1α 20 ng/ml诱导,并加入大(1600 ng/ml)、中(1200 ng/ml)、小(800 ng/ml)剂量HGF阻断,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分泌的粘连蛋白(FN)含量.结果 IL-1α刺激后细胞转变为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α-SMA阳性细胞百分数及α-SMA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液中FN含量增加(P<0.05).HGF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1α诱导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及α-SMA的表达(P<0.05),不同程度地抑制IL-1α的促FN分泌作用(P<0.05).单独加入不同剂量HGF对肾小管细胞无影响.结论 HGF可抑制IL-1α诱导的TEMT作用,减少FN的分泌,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儿童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改变

    作者:周同甫;乔莉娜;安琪;朱琦;董丽群;郭翼红;王文冬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血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AT2R)的表达.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活检,5例儿童尸解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T1R、AT2R表达,测定管径为15~100 μm肺小血管壁AT1R、AT2R染色的IOD值.结果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壁AT1R、AT2R染色的IO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AT1R、AT2R的表达高于正常,为ACEI和AT1拮抗剂用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儿童以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作者:兰全学;刘衡川;方梅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致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采用Mi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100株致感染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产ESBLs判定.结果所测抗生素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占14种,耐药率高的为氨苄青霉素,亚胺硫霉素为敏感,耐药菌株耐受抗生素种类从1到19种,多重耐药菌株占93%,产ESBLs菌株为49%,产ESBLs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 结论致感染大肠埃希菌普遍耐药,尤其多重耐药广泛流行,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本医院和本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模式与流行分布,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以减缓细菌耐药对其的筛选压力,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IGF-Ⅰ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伟民;关宇光;刘芬;王廷华;徐新运;柯青;卢永超;袁源

    目的探讨IGF-Ⅰ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双侧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L3、L5、L6)与背核(L3)表达及变化, 以了解IGF-Ⅰ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每组5只.用兔抗IGF-Ⅰ(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IGF-Ⅰ的分布、含量.结果①IGF-Ⅰ在去部分背根后7 d,术侧背根节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与非术侧比无差异(P>0.05);术后14 d,术侧背根节IGF-Ⅰ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亦显著减少(P<0.05),与术后7 d组比无差异(P>0.05),较非术侧者明显减少(P<0.01).②各组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内IGF-Ⅰ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L3背核IGF-Ⅰ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两时相则先减少后增加(P<0.05),且在术后14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双侧背根节IGF-Ⅰ表达改变和脊髓背核IGF-Ⅰ表达改变,提示IGF-Ⅰ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 高氧水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机制初探

    作者:刘衡川;张弘;李灶平;王波

    目的观察高氧水耐缺氧、抗疲劳的功能,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体质量值、血清尿素氮、肝糖原、乳酸含量、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生存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的测定,了解小鼠体能变化情况.结果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P<0.05);肝糖原储备量增加(P<0.05);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生存时间均延长(P<0.05).游泳时间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延长的趋势.结论高氧水能增加能量储备,提高小鼠的应激生存能力,具有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庄姮;刘天佳;刘建国;杨德琴;何奎芳;李颂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 方法实验菌株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分别扩增表面蛋白V区、P区编码基因spaP-pv(2060~3157 bp)、C末端编码基因spaP-c(4003~4851 bp)后,用限制性内切酶Alu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结果两组不同粘附力的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全菌DNA扩增产物spaP-pv经AluⅠ酶切后,出现了两种基因型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粘附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a型在低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高粘附力菌株,而b型在高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低粘附力菌株. spaP-c经AluⅠ酶切后,共呈现两种基因型c、d.d型在高、低粘附力的菌株中各占1例, 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paP-pv基因出现变异可能是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粘附功能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 血清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HDL亚类组成的关系

    作者:勾蓝图;傅明德;徐燕华;颜丙玉;杨雨叶;刘宇

    目的探讨血清HDL-C、LDL-C水平对HDL亚类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292例受试者血清HDL亚类的组成及含量. 结果随血清HDL-C水平逐渐降低,preβ1-HDL、HDL3b含量呈增加趋势,与高HDL-C组比较,低HDL-C组preβ1-HDL(P<0.01)、HDL3b(P<0.05)含量显著增加;相反,HDL2b、HDL2a含量呈减少趋势,与高HDL-C组比较,中HDL-C组及低HDL-C组HDL2b、HDL2a含量显著减少(P<0.01).随血清LDL-C水平逐渐升高,preβ1-HDL、HDL3C、HDL3b含量呈增加趋势,与正常LDL-C组比较,高LDL-C组(P<0.05)和极高LDL-C组(P<0.01)preβ1-HDL、HDL3b含量显著增加,极高LDL-C组HDL3C含量也显著增加(P<0.01);相反,HDL2b含量呈减少趋势,与正常LDL-C组比较,高LDL-C组(P<0.05)和极高LDL-C组(P<0.01)HDL2b含量显著减少. 结论随血清HDL-C水平降低或LDL-C水平升高,均有小颗粒HDL含量增加及大颗粒HDL含量减少趋势,且血清HDL-C水平与大颗粒HDL2a、HDL2b含量的变化关系更为明显.

  • 益生注射液对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研究

    作者:冯莉;程峰;李胜富;熊鹰;程惊秋;陆燕蓉;李幼平

    目的观察益生注射液(YM)能否减轻小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 C57BL/6小鼠肾脏热缺血50 min,再灌注24 h取血和组织.术前12 h和30 min分别腹腔给予不同剂量的YM.观察YM对I/R引起的氧化应激、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 I/R导致小鼠肾脏严重损伤.给予YM (5、15、25 mg/kg),肾脏丙二醛(MDA)水平分别降低16.6%、25.0%和3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约38.7%、48.3%和76.1%.YM (25 mg/kg)可明显抑制ICAM-1的表达上调.结论 YM至少部分通过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减少粘附分子的表达来减轻小鼠肾脏I/R损伤.

  • 运动所致血浆K+和血pH值的变化对肌肉疲劳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何伟;王绵珍;王治明

    目的探讨血K+、H+与肌肉疲劳和肌电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批受试者在200 W和120 W蹬功率车之前和运动至疲劳后即刻、5 min、10 min、20 min时,测定血浆K+、血pH值以及活动肌和非活动肌定量负荷等长收缩10 s的肌电图(EMG).结果两次运动后血浆K+和活动肌平均功率频率(AM-MPF)均明显改变(P<0.01),二者高度负相关,并在20 min时基本恢复.200 W运动后20 min内血pH值一直明显低于安静值(P<0.01),但在120 W运动后无变化,并与肌电无相关关系.120 W运动后20 min内的非活动肌积分肌电图值(IM-IEMG)明显低于安静值(P<0.05).结论细胞外高K+是肌肉疲劳和AM-MPF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也是IM-IEMG下降的原因之一.H+不是疲劳形成的主因,并对肌电无直接影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初步观察

    作者:邹文蓉;刘霆;孟文彤;余江;牛挺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染色骨髓活检标本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预后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MDS患者的 S-VEGF 和 MVD 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以MDS/骨髓增生症MPD和RAEB-t亚型为明显;S-VEGF 和MVD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密切相关.结论 MDS患者骨髓基质存在显著的血管新生,其S-VEGF 和MVD较正常对照组高,S-VEGF和MVD增高反应疾病处于进展状态.

  • 利用重新设计的引物对三个Y-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

    作者:贾怡;刘宽林;周斌;吕梅励;梁伟波;张林

    目的改良一种同步检测Y-STR基因座的方法.方法采用重新设计的Y-STR基因座引物,用优化的复合扩增技术同时扩增3个Y-STR基因座(DYS390、DYS391、DYS393).结果成功地同步扩增出3个Y-STR基因座,将其中DYS391基因座的片段大小由279~287 bp缩短至142~150 bp,同时还提高了DYS393基因座的男性特异性.结论利用重新设计的Y-STR基因座引物进行复合扩增,为快速检测多个基因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是法科学领域中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 贫困地区育龄妇女滴虫性阴道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彤;杨文方;倪宗瓒;李芬;孙长田;金辉;于学文;王凤琴;韩蓁;任永惠;王懿;李学成;胡长江;高治民

    目的了解西北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确定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抽取已婚育龄妇女480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滴虫性阴道炎及相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为12.9%,其中64.5%并发慢性宫颈炎,17.7%并发附件炎.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育龄妇女患滴虫性阴道炎及并发慢性宫颈炎或附件炎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不洁水洗澡、本人或其丈夫同房前用不洁水洗外阴、经期性生活、既往滴虫病史、本人无经济来源、生病时丈夫态度消极;且随着生殖健康知识积分的逐渐减少,患滴虫性阴道炎并发慢性宫颈炎的危险性相对增大. 结论在西北贫困地区,对滴虫性阴道炎应采取综合性、连续性防治措施进行控制,重点应放在改善夫妇不洁卫生习惯、规范治疗、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动员男性参与四个方面.

  • 人脐带来源的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作者:杨立业;郑佳坤;汪朝阳;许曼丹

    目的探索人脐带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脐带基质细胞,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脐带组织成功培养出基质细胞,这种细胞可以随机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丹参注射液诱导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细胞的形态,早期表达巢蛋白、β-管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后期表达神经微丝200;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在90%左右,分化的细胞中星型胶质细胞的比例在1%左右,无髓鞘基础蛋白的表达,说明无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结论脐带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可以表达神经细胞的标志物,在体外能够分化为形态复杂的神经元样细胞,这种细胞有可能成为神经移植的种子细胞.

  • 兔防御素对耐药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作者:赵伟业;董碧蓉;周焱

    目的探讨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绿脓杆菌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柠檬酸抽提法,从家兔中性粒细胞溶酶体中提出防御素粗制品,经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U-PAGE)分离纯化.体外采用微量琼脂糖扩散实验,观察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2对绿脓杆菌ATCC27853及其多重耐药株的抗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防御素作用后绿脓杆菌各株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采用柠檬酸抽提法和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功地分离纯化出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2.NP2对绿脓杆菌ATCC27853及其多重耐药株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随防御素浓度升高而增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防御素作用后的菌株细胞膜不连续,胞内成分固缩,伴空泡形成,胞间有大量漏出物.结论家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2对绿脓杆菌多重耐药株具有杀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提示了防御素对靶细胞膜损伤的杀菌机理.

  • 大肠杆菌体内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方治平;徐炜;刘小康;宋晓红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菌株体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积聚情况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测定法测定亲水性和疏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及多重耐药株菌体内的蓄积量及葡萄糖与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菌体内蓄积量的影响.结果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菌株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蓄积浓度呈能量依赖性降低,以多重耐药株菌内的蓄积浓度下降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多重耐药株菌内的亲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蓄积浓度上升近3倍;而疏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妥舒沙星的稳态蓄积浓度明显低于亲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蓄积量的上升幅度.结论能量依赖的主动泵出可能是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机制之一,蓄积量减少导致的耐药在亲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更为重要.

  •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NT-4表达的影响

    作者:龙双涟;刘芬;王廷华;徐新运;关宇光;王特为;柯青;袁源

    目的探讨NT-4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Ⅱ板层与背核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 d组和14 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计数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①去部分背根后7 d,备用背根节(术侧)中NT-4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但较非术侧明显增多(P<0.05);至术后14 d,术侧备用背根节 NT-4阳性神经元比正常组、7 d组和非术侧均减少(P<0.05).②正常组、术后两时相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和L3背核内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部分背根主要导致备用背根节 NT-4的表达发生变化.

  • 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

    作者:蔡善君;严密;张军军;毛咏秋

    目的探讨蓝光导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明确在此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是否发生变化. 方法用蓝光照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罗丹明 123 荧光染料孵育人RPE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 ).分为3组,A组:不同光照强度;B组:同一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C组:同一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不同细胞培养终止时间.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yt C 的活性;比色测定Caspase-3的活性.分为两组:(2000±500) lx,光照6 h为Ⅰ组,光照12 h为Ⅱ组.结果 A组线粒体膜电位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B组在光照3 h,RPE细胞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当光照6 h,荧光强度明显下降;C组光照后6 h,荧光强度开始明显下降,一直持续到光照后48 h.Ⅰ组和Ⅱ组光照后24及36 h,Cyt C的浓度明显升高,光照后24 h,后者Cyt C浓度的升高值明显高于前者.未检测到Caspase-3活性变化. 结论蓝光照射导致培养的人RPE细胞损伤过程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 去势对雌性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乔林;徐克惠;刘宏伟;刘洪倩

    目的了解去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雌性SD大鼠,试验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势(OVX)组,OVX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8周后行右股骨中段骨折建立骨折模型,两组均在骨折后第2、4、6、8周处死动物,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骨痂HE染色,光镜观察骨痂的组织学变化并计算骨小梁面积,骨折后第8周右股骨的三点弯曲实验以检测骨折后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①放射学:OVX组骨痂密度影低,第8周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而SHAM组骨折线模糊.②组织学:OVX组软骨骨痂较多,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小,破骨细胞明显增多,第8周明显出现骨小梁变细、中断;SHAM组软骨骨痂形成稍落后,但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排列紧密,随骨折的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并逐步成熟,小梁骨粗大,紧密排列.SHAM组骨小梁面积在第6、8周明显高于OVX组.③生物力学实验:SHAM组弯曲弹性模量高于OVX组,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去势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疏松化表现,骨折的愈合质量差.

  • 环孢素A对正常人早孕滋养层细胞IL-10和IFN-γ分泌的影响

    作者:胡寒;李尚为;孙燕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早孕期滋养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绒毛滋养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CsA进行体外培养.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滋养细胞上 IL-10 和IFN-γ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CsA在0.1 μmol/L、1 μmol/L时较对照组对滋养细胞的IL-10的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不同浓度的CsA对IFN-γ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均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CsA在合适浓度范围内对滋养细胞的IL-10 、IFN-γ分泌有良性调控作用.

  • 环境接触青石棉肿瘤发生危险的15年随访调查

    作者:罗素琼;穆世惠;王津涛;张翼;温启帮;蔡善璞

    目的探讨环境接触青石棉队列人群患肿瘤的危险.方法采用回顾队列调查方法对大姚县6254人进行15年(1987~2001)的追踪研究,调查石棉相关肿瘤的死亡率及相对危险度(RR).结果观察组中有186例死于癌症,死亡率为2160.5/106人年(RR=1.293; 95%CI:1.032~1.618).其中20例间皮瘤,死亡率为232.3/106人年(RR=17.929;95%CI: 2.406~133.592),男女分别为267.5/106人年和186.7/106人年;56例死于肺癌,死亡率(650.5/106人年)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34;95%CI:0.968~2.486);胃肠道肿瘤的死亡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观察组男性中患肠癌的危险显著增加(RR=3.781;95%CI:1.077~13.270). 结论环境接触青石棉后人群患间皮瘤的危险明显增加,男性患肠癌危险度的增加需进一步证实.

  • PDGF-B在闭合性脑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雷波;陈晓刚;刘敏;张林;王世春;廖志钢;何桂琼

    目的了解闭合性脑损伤后PDGF-B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PDGF-B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脑损伤后1 h PDGF-B表达上调, 4~7 d达高峰,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液压冲击脑损伤后PDGF-B表达上调,且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成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新的指标.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拮抗剂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陈友岱;周总光;严文伟;王昭;高宏凯;郑雪莲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受体拮抗剂PACAP6-27和(4-Cl-D-Phe6, Leu17)VIP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和PACA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等;使用蛙皮缩胆囊肽和牛磺胆酸钠诱发AP,4 h后观察胰腺改变并测定血清淀粉酶、胰腺干湿比和PACAP含量等.结果静脉输注PACAP6-27(10, 100 μg/kg)可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64.33±265.6)IU/L和(1692.17±312.18) IU/L vs 正常对照组(520.8±163.27) IU/L,P<0.05];PACAP6-27和(4-Cl-D-Phe6, Leu17)VIP促使蛙皮缩胆囊肽诱发AP胰腺腺泡细胞空泡化加剧,胰腺组织有出血、脂肪和实质坏死,病变严重程度与牛磺胆酸钠诱发AP相似;PACAP6-27加剧牛磺胆酸钠诱发AP胰腺出血、腺泡细胞空泡化和实质坏死.ELISA检测显示,蛙皮缩胆囊肽和牛磺胆酸钠诱发AP胰腺和十二指肠组织的PACAP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结论 PACAP6-27和(4-Cl-D-Phe6, Leu17)可诱发轻型胰腺炎,加重实验性AP;PACAP可能参与了实验性AP的发生发展.

  • VEGF-C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作者:华成舸;潘剑;温玉明;李珉;王刚;张义正

    目的研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功能片段的表达功能及表达活性.方法以前期从人舌癌克隆得到的VEGF-C功能片段cDNA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舌鳞癌细胞Tca8113,并检测其表达、分泌功能及体外激活能力.结果通过将长度约为1100 bp的VEGF-C功能片段插入pcDNA3.1(+)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之间,成功构建出pcDNA3.1(+)-VEGF-C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Tca8113细胞后得到VEGF-C高表达的舌癌细胞VcTca,转染后的细胞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和29×103的VEGF-C分子,在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9×103的VEGF-C片断.结论构建的VEGF-C重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实现表达,并能被分泌和激活.

  • 福赛斯拟杆菌在感染根管内定植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作者:黄定明;付春华;周学东

    目的了解福赛斯拟杆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定植情况,探讨该菌与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标本,采用16S rDNA PCR方法检测福赛斯拟杆菌在根管内分布情况,单因素相关分析福赛斯拟杆菌在根管内定植与慢性根尖周炎疼痛、叩痛、瘘道和肿胀间关系.结果福赛斯拟杆菌在38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6.3%,与慢性根尖周炎的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疼痛、叩痛、肿胀呈正相关关系(OR分别为∞、9.0、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瘘道不存在相关关系(OR=1.33).结论福赛斯拟杆菌能定植于根管内,是慢性根尖周炎的可疑致病菌.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哮喘气道重构的影响

    作者:龙怀聪;王曾礼;肖邦榕;王刚;王彰晖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评价三种TKIs(Genistein、金转停及Tyrphostin AG1478)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选用金转停作为哮喘大鼠模型的干预因素,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气道上皮磷酸化酪氨酸(P-tyr)进行染色,了解气道上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活化情况,天狼猩红染色了解气道上皮下Ⅰ、Ⅲ型胶原沉积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三种抑制剂均对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且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哮喘各组气道上皮下Ⅰ、Ⅲ型胶原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金转停可一定程度减少胶原沉积;哮喘各组气道上皮磷酸化酪氨酸(EGFR的激活)较对照各组明显增高,而金转停干预组磷酸化酪氨酸染色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气道上皮下Ⅰ、Ⅲ型胶原的沉积与EGFR的激活程度明显正相关.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哮喘气道重构具有一定的防治意义.

  • 21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作者:刘春玲;夏瑞南;罗清礼

    目的了解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80~2000年我院病检证实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进行病例回顾及随访,随访11个月至4年,平均27个月.结果 21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多为中老年人,以农民居多.多数病人首次就诊时间晚、肿瘤大、多中心、累及范围广,部分伴发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且首次治疗欠彻底,因此,预后相对较差.局部复发6例(46.2%),眼球内扩散1例(7.5%),侵犯眼眶3例(23.1%),远处转移2例(15.4%).结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厚度、解剖部位、累及范围、单中心或多中心、有无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首次就诊时间和首次治疗是否彻底等有关.早期诊断和选择佳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 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作者:刘蔚;李利;蒋献;邓次冰;李咏

    目的评价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中药逗特可丽(R),外用白色洗剂.试验组用高强度窄谱蓝光照射 (405~420 nm,ClearLightTM Luminus).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分别提高18.8% (95%CI 10.7%~27.0%)和27.0%(95%CI 19.3%~34.8%),试验组炎症性皮损清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5.2%(95%CI 4.8%~25.5%)和13.3%(95%CI 3.1%~23.4%),粉刺清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0%(95%CI 10.3%~25.8%) 和32.8%(95%CI 22.9%~42.8%).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高强度窄谱蓝光联合中药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高、显效快、副作用低.

    关键词: 痤疮 蓝光 中药
  • 运用心肌运动指数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

    作者:黄鹤;贺勇;张嬿

    目的探讨心肌运动指数(MPI)评估不同狭窄范围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1组:无冠脉狭窄;2组:1支冠脉狭窄;3组:2支冠脉狭窄;4组:3支冠脉狭窄.测量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等容收缩时间(ICT), 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及心肌运动指数.结果 2、3组及4组的IRT长于1组,3、4组的MPI高于1组.结论在EF正常范围内,MPI有效地反映不同狭窄范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能更好地反映心功能,预示预后.

  • 肾移植患者皮肤脓肿分离出糠秕马拉色菌1例报道

    作者:赵红梅;冉玉平;蒋献;曾蔚;熊琳;代亚林;杜小平;杨果

    报道1例从肾移植患者腹股沟脓肿中分离出糠秕马拉色菌,并通过实验研究其致病性.患者男性,33岁,因发热伴右侧腹股沟炎性结节1周入院.3年前曾接受肾移植,术后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入院后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结节破溃形成脓肿及深溃疡.脓液及坏死组织培养有酵母样菌落生长, 菌落涂片镜下见卵形出芽孢子,转种后仅在含菜子油的培养基生长,各分离株均鉴定为糠秕马拉色菌.将菌悬液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小鼠3 d后可引起内脏器官的微脓肿和炎性反应,病灶中可见出芽孢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其细胞壁内侧有马拉色菌属特有的锯齿状结构.抗真菌治疗采用氟康唑内服和两性霉素B外敷,分离株在治疗前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抗真菌治疗后的分离株仅对两性霉素B敏感.本例报道提示糠秕马拉色菌可引起深部感染.肾移植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是诱发该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老年人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作者:高晓枫;蓝胜文;易仁合;林子波;罗德兴;傅汉雄

    目的观察手术麻醉对老年人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临床状况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分为老年组(A组),青年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诱导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1 h、2 h、气管拔管后即刻抽取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中ET和CGRP含量,记录各抽血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A组麻醉后ET水平明显升高,CGRP则显著降低(P<0.01);A组麻醉中ET及CGRP变化较B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T和CGRP变化与术中HR、MAP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人手术麻醉中ET及CGRP变化较年青人显著,说明老年人手术麻醉应激反应较年青人强烈,可能增加老年人围手术期潜在危险性.

  • 穿透性心脏损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建旸;梁贵友;刘司寰;张尔永;杨建;石应康

    目的探讨影响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24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生理评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修订创伤记分(RTS);解剖评分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胸部穿透性创伤指数(PTTI)、腹部穿透性创伤指数(PATI)和穿透性创伤指数(PTI).结果伤后时间、入院和手术麻醉时生理状态和生理评分、病理解剖损伤和评分,以及输血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预后与手术麻醉时心率、入院时GCS、手术麻醉时脉压和GCS高度相关(P<0.05). 结论应加强院前转运,缩短院前时间和院内术前时间,尽早开胸手术治疗.入院和手术麻醉时的生理状态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成都地区3073例急性胰腺炎致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丽彬;唐承薇;谢咏梅;黄茂涛;李良平;赵聪;史维;岳光平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的致病危险因素现状及其与性别、年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地区5家大中型医院收治的AP病例3073例,为了避免复合致病危险因素的相互干扰,选择非复合致病危险因素的AP病例共2492例,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结果①3073例AP患者中,胆道疾病为常见致病危险因素(占34.01%),其次为过度进食及酒精(分别占30.91%、12.07%);② 2492例单一致病因素的AP患者中,酒精性AP患者男女之比为21.7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胆道疾病及致病因素不明组则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分别为0.61、0.76;③ 40~64岁为AP高发年龄段(占49.36%,P<0.05);④与酒精相关的AP发生SAP的比率为33.96%,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首要致病危险因素,饮食不当(包括过度进食和酒精)是AP的另一重要致病危险因素;与酒精相关的AP可能更易发展为SAP.

  • 善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艳蕾;贾玉杰;王立娜;姜妙娜;赵景霞

    目的探讨善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5 g/L去氧胆酸钠逆行胆胰管内注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治疗组背部皮下注射善宁(1.35 μg/100 g体质量)给予治疗.观察血中NO、ET、过氧化脂质(LPO)以及胰腺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释放率、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中NO、ET、LPO以及溶酶体ACP释放率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SDH活性以及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则显著降低(P<0.05);善宁治疗后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NO、ET、LPO与溶酶体ACP释放率呈正相关,而与线粒体SDH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NO、ET在SAP的病损中起重要作用,善宁能缓解三者的损伤作用,保护胰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

  • 双氢青蒿素对阴道毛滴虫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作者:廖琳;刘佩娜;陈静科;陈静先;马莹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方法将阴道毛滴虫与不同质量浓度的双氢青蒿素共同孵育24 h、48 h、72 h后,观察双氢青蒿素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结果低杀灭剂量为2.5 mg/ml,低抑制剂量为1.25 mg/ml.结论双氢青蒿素体外对阴道毛滴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药物.

  •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杨小明;熊海;周翔平;刘静;潘小平;尚家云;雷梅;吕先慧;赵清华;杨定焯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与QCT测量5具猪腰段脊柱中20个椎骨,将各自得到的骨密度与对应灰重密度比较(DXA骨密度对应椎骨灰重密度,QCT骨密度对应椎体灰重密度).结果 QCT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线性相关性较好(松质r=0.80,皮质r=0.79,P<0.01),DXA骨密度较差(r=0.41,P>0.05).结论 QCT测量骨密度较DXA准确.

  • 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

    作者:段友容;张志荣;唐永刚

    目的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PEG-PLGA-PEG,简称PELGE).采用超声乳化-溶剂蒸发法(O/W)制备PELGE纳米粒.方法对可能影响纳米粒粒径大小的因素,如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聚合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做了较详细的考察.结果其优选方案为:高分子载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有机溶剂为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3)的混合溶剂,F68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 g/L,油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8.结论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呈规整球形,粒径分布范围为60~100 nm.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清中的依维菌素

    作者:赵剑虹;孙成均;毛丽莎;尹宗宁;江波;李永新

    目的建立猪血清中依维菌素(ivermectin)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0.05%偏磷酸-甲醇(7∶3)沉淀猪血清蛋白后用乙酸乙酯提取依维菌素,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旋转真空蒸发器挥干溶剂,用甲醇溶解残渣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反相C18柱(5 μm, 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方法检出下限为0.010 mg/L,线性范围为0.010~20 mg/L,相对标准差为0.78%~3.82%,加标回收率为94.0%~100.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猪血清中微量依维菌素的测定.

  • 经食道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昭琼;魏蔚;杨宗斌;刘爱杰;刘进

    目的评价经食道监测主动脉血氧饱和度(SeO2)方法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方法 9只健康犬麻醉诱导后将Nellcor(D-20) 探头置入食道下段,开胸后直视下将探头发光点透过食道壁正对降主动脉,连接监护仪,连续监测SeO2和犬舌粘膜血氧饱和度(SmO2).改变吸入气中氧浓度(FiO2),SmO2从100%降到60%恢复供氧,记录相同的时间点时SeO2、Sm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T、FiO2各参数,比较SmO2在90%、80%、70%和60%时SeO2的变化.以股动脉血气SaO2为"金标准",计算SeO2、SmO2的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结果①100%纯氧吸入时,SeO2、SmO2和SaO2均为100%;在低氧发生时SeO2100%下降到90%比SmO2平均提前(91.03±20.23) s,P<0.001.恢复供纯氧后,SeO2上升早于SmO2,平均提前(25.9±6.0) s,P<0.05.②SeO2与SaO2、SeO2与SmO2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884和0.9296.SmO2与SaO2相对偏差与绝对偏差是7.6%和6.1%;SeO2与SaO2相对偏差与绝对偏差:1.6%和1.3%.③MAP、HR、ECG、PetCO2、T变化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低氧发生和恢复供氧时,SeO2敏感性和精确性高于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经食道监测主动脉血氧饱和度还可作为外周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困难时的另一监测点.

  • 用幽门括约肌替代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抗返流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刘江文;潘光栋;严茂林

    目的探讨能否利用幽门括约肌来替代Oddi括约肌.方法将15只草原犬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行开关腹术.实验组手术方式为:保留胃窦神经支配,胃窦与胃体离断后,行胃窦胆囊吻合、空肠胃体吻合术.并分别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置造影用塑料管.在透视下经十二指肠造瘘管、胃窦造瘘管分别注入泛影葡胺(含碘300 mg/ml),观察有无返流及胃窦内容通过幽门情况.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肝、胆囊、胆管、胃窦、胃组织学变化.结果造影结果显示:无造影剂返流入胃窦,造影剂可从胃窦进入十二指肠.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前与术后4周肝、胃窦、胆管组织学无明显改变,胆囊壁有轻度炎性浸润,胃体粘膜有轻度萎缩.结论本实验初步观察结果提示,用幽门括约肌代替Oddi氏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具有防止肠液向胆道返流的作用.

  • 双重PCR-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大豆中转基因成分

    作者:周颖;黎源倩;苏宁;裴晓芳;雍莉

    目的建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转基因大豆基因组中被导入的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CP4-EPSPS抗草甘膦基因等外源基因,自行设计了两对引物,采用双重PCR同时扩增上述基因,用8 g/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在50 cm×100 μm i.d.涂壁毛细管中,于-10 kV电压下用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转基因大豆的 PCR扩增产物.结果在优化的PCR反应和毛细管电泳条件下,本法可以同时检测出转基因大豆样品中三种外源基因,双重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与原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合理,扩增结果可靠.毛细管电泳进样量仅需5 nl,分析时间为24 min,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3.2%.结论本方法较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特异性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检测灵敏,适合于大豆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

  • 92岁妇女腹膜包涵囊肿切除术1例

    作者:邱芳;高雪梅

    患者女,92岁,20+ d前开始出现右下腹疼痛伴尿频、尿痛、血尿,至外院就诊,B超及CT示右侧盆腔10+cm囊性占位,经抗炎治疗一周后腹痛、尿频、尿痛、血尿有所缓解,因要求进一步治疗转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既往有糖尿病及乙肝病史;5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有时检测血压高,不规则服"心血康".查体:T 36.7 ℃,P 72次/min,R 20次/min,BP 130/69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增强、心界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腹软无压痛,下腹部可扪及5+月孕大小包块.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水平位、萎缩,右附件区可扪及直径15 cm左右大小的囊性占位,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与子宫分界不清,左附件区(-).胸片示主动脉弓钙化.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T波改变.请内分泌科会诊,糖尿病诊断尚不成立.术前肺功能测验诊断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下降.术前经讨论诊断为盆腔包块(右附件囊肿?),于入院后3 d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附件区有一直径约15 cm大小的囊肿,大网膜部分与囊壁粘连,囊液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遂行右附件囊肿切除术.手术顺利,持续75 min,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心电活动、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平稳,术后予法洛西预防感染,补液1500 ml.术后病检证实为腹膜包涵囊肿(即多囊性间皮瘤).

    关键词: 妇科手术 高龄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