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段云;徐蓉生;武鸿文;何文果;舒斌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与25例健康成人进行比较.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患者89SrCl2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治疗前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11.3%±5.5%,高于健康对照组(5.6%±1.5%,P<0.01);89SrCl2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为10.4%±5.2%,低于89SrCl2治疗前(P<0.05); 89SrCl2治疗后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296±0.029,低于89SrCl2治疗前0.348±0.028(P<0.05);治疗有效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为9.3%±4.2%,低于无效组(12.9%±5.3%,P<0.01);有效组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254±0.025,低于无效组(0.397±0.029,P<0.01).结论 Foxp3基因对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有重要的调节功能,骨转移瘤患者接受89SrCl2治疗后抑制了外周血中Foxp3mRNA水平和减少了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阻遏人巨细胞病毒感染MD-DC细胞的研究

    作者:潘开宇;尚世强;陈英虎;吴蔚;乔会菊;陶然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不同浓度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阻遏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出的DC细胞(MD-DC)的作用.方法 通过载体构建得到重组MBL(rMBL),通过血浆分离得到天然MBL(hMBL),先以不同浓度的hMBL/rMBL预处理MD-DC 0.5h,再以HCMV感染MD-DC 2 h,比较不同浓度的hMBL/rMBL阻遏MD-DC捕获HCMV的作用差异.经HCMV感染后的MD-DC和MBL共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hMBL/rMBL阻遏HCMV在MD-DC间扩散的作用差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DC内HCMV-DNA的拷贝数,流式细胞仪检测MD-DC内HCMV-PP65的阳性率,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MD-DC对HCMV的捕获.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μg/mL hMBL/rMBL组MD-DC内HCMV-DN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5μg/mL和10 μg/mL hMBL/rMBL组MD-DC内HCMV-DNA含量均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证实10μg/mL hMBL/rMBL能明显阻遏MD-DC捕获HCMV.经HCMV感染后的MD-DC与MBL共培养,在第72 h,5μg/mL和10 μg/mL hMBL/rMBL组开始显现阻遏作用.结论 生理浓度范围(5~10μg/mL)内的hMBL/rMBL能显著阻遏HCMV感染.

  • 胰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苏安平;李振军;田伯乐;曹双双;张懿;王振亮;胡韬;Shan Ram Babu;王维国

    目的 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胰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之间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胰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胰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6对,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差异蛋白质点经过切取、酶解后进行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ESI-Q-TOF MS/MS)鉴定.质谱数据使用MASCOT搜索引擎对ExPASy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即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鉴定出的部分蛋白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经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共有97个点被确定为差异表达,其中31个点已被成功鉴定,23个蛋白上调,8个蛋白下调.这些蛋白质涉及体内不同的功能过程和蛋白家族,主要包括:糖酵解相关酶,透明质酸酶,Ⅰ、Ⅱ相代谢酶,金属蛋白酶,细胞骨架,Ca2+代谢相关酶等.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证实了HYAL1表达上调,CYP2C8和GSTM2表达下调.结论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可筛选出胰腺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间存在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的蛋白将为进一步阐述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很好的线索和帮助.

    关键词: 胰腺癌 蛋白质组学
  • TAO眼眶成纤维细胞上CCR1的表达

    作者:刘春玲;张学进;郭波;杨俊峰;罗清礼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s)上的表达,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TAO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眼眶组织中OFs上CCR1的表达情况,并将CCR1表达水平与TAO患者的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s,GA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AO患者的OFs明显表达CCR1,CCR1的表达阳性率为72%,正常人的OFs表达CCR1不明显或呈弱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患者OFs上CCR1的表达与GAS无明显相关关系(r=0.048,P>0.05).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1可表达于TAO的OFs上,其在TAO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过敏毒素C3a与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组织炎症的关系

    作者:谢亮;程树林;李一竹;柳良仁;韩平;陈妮;魏强;周桥

    目的 研究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EPS)中过敏毒素C3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增生前列腺组织炎症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40例患者,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尿常规、血常规,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下尿路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指数(NIH-CPSI)评估患者前列腺炎症症状;经直肠B超测前列腺体积.术前采集所有患者的EPS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3a浓度.术中无菌操作取前列腺组织标本作病理炎症分级.另取10例正常年轻人EPS作为对照组.结果 增生前列腺组织重度炎症组EPS中C3a浓度较轻度炎症组升高(P<0.01),两组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EPS中C3a可用于判断是否合并增生前列腺组织炎症,其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70.EPS中C3a浓度与血清PSA、fPSA含量,患者年龄及体重指数(BMI)没有相关性;但与NIH-CPSI评分有相关性(r=0.495,P<0.01).前列腺小体积组与大体积组、尿常规WBC异常组与正常组EPS中C3a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留尿管组与未置尿管组EPS中C3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3a用于判断BPH是否合并增生前列腺组织炎症有一定价值.EPS中C3a浓度与NIH-CPSI评分、留置尿管有关,未发现与患者年龄,BMI,血清PSA、fPSA浓度,前列腺体积和尿常规WBC数有关.

  • RhoE对cd44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大肠癌细胞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周海俊;李立兰;岳彩霞;魏雯;李楠静;唐秋琳;毕锋

    目的 研究RhoE对cd44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并探讨RhoE对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胚肾HEK293细胞中扩增出cd44启动子,并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经测序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并将其转染入SW480及LoVo细胞中监测其活性.将pcDNA3.1-RhoE和pcDNA3.1分别与pGL3-CD44 promoter共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和SW480细胞,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活性.另外将pcDNA3.1-RhoE和对照组分别稳定转染LoVo细胞和SW480细胞,并将筛选的稳定表达的细胞分别接种裸鼠,观察肿瘤的生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hoE对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及CD44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cd44启动子序列正确,双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力表明构建的报告基因具有启动子活性.含cd44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在pcDNA3.1-RhoE阳性的LoVo细胞中表达受到抑制;HE染色显示pcDNA3.1-RhoE转染组较对照组肿瘤细胞明显变小,且大小和形态呈现一致性,已没有瘤巨细胞,相应的肿瘤细胞核的体积也变小.结论 RhoE通过抑制cd44基因启动子的活性部分逆转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研究RhoE表达与cd44基因的关系及CD4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两个早发糖尿病家系线粒体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筛查

    作者:王雯;刘宋芳;宋洁;龚媛;王曦;龙洋;张祥迅;喻红玲;田浩明;任艳

    目的 对两个疑似线粒体糖尿病(MDM)的家系行线粒体基因组扫描,以期发现与MDM发病有关的新致病位点.方法 对疑似MDM家系所有成员行除D-环区外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并对发现的新突变位点在200例正常对照及100例早发糖尿病患者中的突变频率进行筛查.结果 家系1未发现有意义突变,家系2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兄弟发现14319T→C突变.该突变位于ND6区,编码氨基酸由天冬酰胺(N)变为天冬氨酸(D),目前尚未见报道.该位点突变在100例早发糖尿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中突变频率分别为6%和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系1未发现致病性突变,可能与线粒体基因的异质性有关.家系2中3例糖尿病患者均发现14319T→C突变,推测该突变可能是该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因素.

  • 多层螺旋CT—站式检查在胸腹部复合地震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真林;陈宪;帅桃;袁元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站式检查在胸腹部地震复合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和MSCT检查的胸腹部地震复合伤患者共162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辐射剂量和诊断价值,以优化检查流程并优选检查方法.结果 胸腹部地震复合伤影像学检查,MSCT耗时(5±2)min,DR耗时(10±3)min(P<0.001).胸腹部DR投照总吸收剂量约为(2.4±1.3) mSv,而MSCT的吸收剂量约为(6.4±1.7)mSv,高于DR投照(P<0.001).对明显的锁骨、肋骨、胸骨、胸椎、腰椎以及骨盆骨折,MSCT和DR均可较好显示;对于肝、胰、脾等软组织脏器的创伤,DR不能显示.MSCT对胸腹部地震复合伤骨折检出的敏感性(98%)和特异性(97%)高于DR(74%,67%).结论 MSCT一站式检查节约检查时间并且诊断可靠,因此可作为群体应急事件中复合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TWIST转录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洲;李小军;罗婷;伍晓汀

    目的 研究TWIST转录因子在人胃癌组织及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TWIS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和12例正常胃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未分化(MKN45)和高分化(MKN28)细胞株中TWIST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TWIST在4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58.14%)高于TWIST在12例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00%)(P<0.05).TWIST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有关(P=0.006).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MKN45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TWIST的表达,且主要以核周胞质表达为主.提取胞浆蛋白以及核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亦证实了上述发现.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WIST在胃癌MKN45细胞中呈高表达,在MKN28细胞内表达水平则较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核转录因子TWIST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 预存糖原对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皓;汤礼军;汪涛;石力;田伏洲

    目的 探讨预存糖原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由饮食)、低糖原组(L组,禁食24 h)、正常糖原组(N组,标准实验室饮食)、高糖原组(H组,标准实验室饮食,每6h经尾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1 mL,共4次),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麻醉下行肝门阻断30 min(肝门阻断前各处死10只大鼠,切取肝组织行糖原含量测定)后复灌,并分别于再灌注后1、4、12及24 h每组各处死大鼠10只;假手术组仅开腹骚扰腹腔.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取肝组织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e index,AI);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肝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转录水平;观察各组大鼠1周内存活时间(每组10只).结果 肝组织中糖原含量H组较高,H组>N组>L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较L、N组在缺血再灌注期各时相点肝组织结构受损减轻,血清ALT、AST含量及凋亡指数均较低(P均<0.05),Bcl-2 mRNA升高,动物1周内存活时间延长(P均<0.05).结论 预存糖原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肝脏Bcl-2 mRNA转录,抑制肝细胞凋亡,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 高糖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补体途径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TGF-β1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

    作者:邱红渝;樊文星;左川;黄颂敏;刘芳;唐万欣

    目的 观察高糖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LCP)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RGECs,根据不同体外干预条件,随机分为5组:正常糖对照组,正常糖+ MBL组,高糖组,高糖+MBL组以及抗MBL组.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HRGECs表面LCP相关信号通路蛋白MBL和C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HRGECs中TGF-β1mRNA表达及其上清液中蛋白浓度,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MSA)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活性.结果 ①高糖+MBL组HRGECs表面MBL、C3及MBL+ C3蛋白沉积高于正常糖+MBL组、高糖组(P<0.05);而对高糖+ MBL组进行抗MBL干预后,HRGECs表面MBL、C3及MBL+ C3蛋白沉积明显减少(P<0.05).②高糖+ MBL组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糖+MBL组和高糖组(P均<0.05);进行抗MBL干预后,其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③高糖+MBL组可见NF-κB活性明显增强,且高于正常糖+ MBL组和高糖组(P<0.05);抗MBL干预后,其NF-κB活性明显减弱(P<0.05).结论 高糖和MBL可能通过激活LCP使人肾小球内皮细胞TGF-β1核酸表达及蛋白释放增加,并导致细胞内NF-κB活性明显增强;抗MBL干预可阻断LCP激活,下调TGF-β1核酸及蛋白表达,抑制NF-κB激活.

  •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熊华蓉;谭群友;刘碧林;罗文;张景勍

    目的 研究溴新斯的明普通片与缓释片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进行双交叉自身对照试验.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与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分别为(3.67±1.51)h和(1.58±0.38)h;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分别为(5.04±1.19) mg/L和(4.56±1.70)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分别为(32.82±9.88)mg/L×h和(29.84±14.27) mg/L×h.溴新斯的明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4%%.结论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在兔体内的代谢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能够缓慢较平稳的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

  • T3调控氟他胺诱导大鼠隐睾生殖母细胞发育障碍及NCAM表达

    作者:马超;何大维;姜勇超;赵丹;何文飞;魏光辉

    目的 观察三碘甲腺原氨酸(T3)对氟他胺( Flu)诱导的SD大鼠隐睾生殖母细胞(Go)发育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15μg/(kg·d)T3皮下注射Flu诱导出生后第1 d(PD1)仔鼠、PD20隐睾仔鼠,观察干预后隐睾发生率、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CAM表达.结果 Flu诱导仔鼠PD1给予T3干预,成年后隐睾发生率为25% (8/32),较未干预组的隐睾发生率40.9% (9/22)降低,且隐睾曲细精管内无残留生殖母细胞(Go),NCAM阴性表达.Flu诱导的PD13仔鼠睾丸组织、PD20仔鼠隐睾组织NCAM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P<0.05),T3干预后,NCAM mRNA表达均低于非T3干预组(P<0.01),并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3可以降低Flu诱导暴露后隐睾发生率,下调NCAM表达,降低或消除隐睾曲细精管Go残存.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表型与femB基因表达水平关系研究

    作者:刘真真;熊亚莉;范昕建;高燕渝;俞汝佳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71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的低抑菌浓度,产色头孢菌素纸片法测定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将28株非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按对苯唑西林的低抑菌浓度分为敏感组、低耐组、高耐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emB基因表达量,分析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表型的femB表达水平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6.20%,产β-内酰胺酶率为60.56%.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产β-内酰胺酶率为58.33%,高耐组产β-内酰胺酶率为63.15%,低耐组为55.56%.10株苯唑西林敏感株的femB的表达量为1.0245(0.4830,3.3636),4株苯唑西林低耐株的femB的表达量为1.3648(0.4204,3.3636),14株苯唑西林高耐株的femB的表达量为2.6888(0.0718,16.0000).苯唑西林敏感株与低水平耐药株、高水平耐药株之间fem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苯唑西林耐药性与femB的表达水平无关.

  • 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正常和早老细胞中DNA损伤及其修复研究

    作者:所起凤;杜文婷;杨鸣鸣;范雪娇;刘戟

    目的 研究人早老细胞和正常衰老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DNA损伤和修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彗星电泳技术,分别检测3组不同群体倍增数(PD)的人正常二倍体成纤维细胞BJ(青年组第14代,成年组第30代,衰老组第45代)和2组不同PD的人赫-吉二氏综合征(HGPS)细胞(青年组第8代,衰老组第17代)的DNA基础损伤程度.研究过氧化氢诱导造成以上细胞组DNA损伤及去除致损因素正常培养后的修复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彗星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在沉默DNA损伤修复蛋白着色性干皮病蛋白A(XPA)表达前后的修复能力.结果 BJ细胞衰老组DNA损伤程度较高,与成年组相比,对DNA损伤诱导因子更加敏感(P<0.05);成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对损伤诱导因子也更敏感(P<0.05).HGPS细胞青年组的DNA基础损伤程度即已达到衰老BJ细胞类似或更高水平,且与BJ细胞具有一致的DNA损伤年龄变化趋势.经siRNA沉默XPA表达后可部分恢复HGPS细胞的修复能力,对BJ细胞则没有影响.随年龄增长无论正常还是早老细胞,DNA损伤程度增加,修复效率降低.结论 XPA功能异常抑制了HGPS细胞的损伤修复.

  • 联合应用脑钠素、肌酸磷酸肌酶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多发性肌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作者:尹耕;毛蕾;岑筱敏;杨闵;谢其冰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脑钠素(BNP)、肌酸磷酸肌酶(CPK)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多发性肌炎(PM)患者心肌病变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价值.方法 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评级,酶联免疫法检测25例PM伴CHF患者(NYHAⅡ~Ⅳ级)和30例PM不伴C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CPK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伴CHF患者血浆BNP、CPK浓度高于不伴CHF的PM患者(P<0.01);治疗后14 d PM伴CHF组BNP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M不伴CHF组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CPK浓度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NYHAⅡ、Ⅲ、Ⅳ级的PM患者BNP浓度有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Ⅳ级比Ⅱ级的PM患者CPK浓度高(P<0.05),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2000 IU/L但不伴CHF的PM患者血浆BNP浓度与NYHAⅡ级的PM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组患者中有2例在病程中出现CHF;LVEF≤40%的患者BNP浓度高于LVEF>40%的患者(P<0.05),而CPK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是反映PM心肌病变所致CHF的良好指标;CPK明显增高(>2000 IU/L)的PM患者更易出现CHF,BNP具有早期提示作用.

  • 拉米夫定对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耐药性研究

    作者:卢利霞;王颖;陆小军;李大江;徐孔文;唐红;刘丽;刘聪;王丽春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研究其耐药性.方法 纳入由于其它疾病需要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分为乙肝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组(n=20)和HB3eAg阴性组(n=11),预防性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评价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血清学应答,分析其耐药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48周时,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41.94%,HBVDNA较基线下降2.35个对数值(lg),生化学应答率为92.31%,HBeAg转阴率为25%,HBeAg抗原-抗体血清转换率为20%,且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患者在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下降幅度、生化学应答率及耐药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其中3例检测到耐药位点的变异,突变位点均为rtM204I,耐药率为9.6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HBeAg状态、基线HBV DNA及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与耐药发生无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好,但需注意耐药的发生.

  • 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血管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逄路明;赵成建;赵玉伟;李知勉;杨寒朔;魏于全

    目的 研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早期肿瘤细胞出血管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I6-RED,并鉴定其增殖和转移能力与B16细胞的异同.构建肺转移模型后48 h和72 h,用荧光标记血管,确定B16-RED细胞出血管的时间.建模后48 h取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肺组织进行32K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分析.结果 B16-RED与B16在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和肺转移能力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建模后48 h内有52.7%的B16-RED细胞完成出血管过程.B16-RED细胞在肺组织出血管过程中肺组织变化的信号通路包括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B16-RED细胞的肺转移出血管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肺组织内有多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

  • 抗EGFR单链抗体融合gelonin毒素的原核表达体的构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邱吉;李倩;李小磊;周西坤;黄浓郁;李炯

    目的 构建表达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链抗体融合gelonin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验证其功能.方法 以抗EGFR单链抗体基因为模板,通过PCR及酶切连接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人含gelonin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将该质粒转入BL21( DE3)中经异丙基疏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得到包涵体,通过变性、复性并进行阳离子交换层析得到较纯的目的蛋白(重组免疫毒素rEG蛋白).对纯化的rEG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学特性,用细胞免疫组化实验及MTT实验测定其靶向性及生物学活性.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ET32a-rEG构建成功.诱导得到的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而纯化得到rEG蛋白.纯化的rEG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可以与兔抗gelonin血清特异性结合.经细胞免疫组化实验鉴定,rEG蛋白可以有效靶向EGFR阳性细胞,MTT实验也证实纯化的rEG蛋白能特异性抑制EGFR阳性表达的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结论 成功制备了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EG免疫毒素,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条件及基础.

  •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联合顺铂对小鼠结肠癌肺转移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王炼;杨莉;吴扬;敬新蓉;王莉;刘焕义;李秋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Ad-hE)联合顺铂(Cis)对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探索抗血管基因治疗联合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6~8周龄BALB/c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接种1×105 CT26细胞,建立小鼠CT26结肠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成5组,分别予Ad-hE和Cis单独及联合注射,以生理盐水及空腺病毒注射为对照,观察肿瘤抑制效应、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hE和Cis单药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瘤数量明显减少,且联合治疗组生存期延长.各治疗组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凋亡增多,均以Ad-hE联合Cis组明显.各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和顺铂联合应用可增强对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槐耳颗粒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莫斌;杨家印;严律南;徐明清;王文涛

    目的 研究槐耳颗粒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的206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150例,比较两组的急性排斥率、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急性排斥率分别为12.5%和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月及1、3年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发现治疗组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符合milan、UCSF和成都标准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出milan、UCSF和成都标准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颗粒用于肝癌肝移植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尤其是针对晚期肝癌肝移植,能够明显改善生存状况.

  • 游离移植物背腹侧联合镶嵌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理海;李虹;金涛;王坤杰

    目的 探讨游离移植物背腹侧联合镶嵌成形术对前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为提高前尿道狭窄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2010年77例因前尿道狭窄行游离移植物镶嵌成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移植物成形部位分为单侧镶嵌组(背侧或腹侧)和联合镶嵌组(背侧+腹侧),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77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单侧组51例,联合组26例.联合组治疗总成功率高于单侧镶嵌组,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88.5% vs.72.5%,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阴茎阴囊交界部狭窄患者,联合镶嵌组成功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 vs.60.9%,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和尿瘘,但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移植物背腹侧联合镶嵌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于阴茎阴囊交界部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侧镶嵌成形.

  • 肝脏嗜酸性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向东;侯彩芳;刘自明;贾乾斌

    目的 探讨肝脏嗜酸性脓肿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10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嗜酸性脓肿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病因、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以腹痛(5/10)、血常规检查发现嗜酸细胞升高(7/10)、血清寄生虫抗体阳性(6/10)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块位于肝右叶6例,肝左叶1例,同时累及左右叶3例,单发5例,多发5例,大小0.8~8 cm不等.术中冰冻活检8例均未见肿瘤,其中3例为炎性病变,3例为坏死结节,2例为嗜酸性脓肿.9例接受肝切除手术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例,胃癌根治术中同时切除右肝病变1例,另1例行“肝脓肿”引流术.8例获得随访5年(2~7年),恢复良好,其中1例“肺吸虫抗体阳性”患者,肝脓肿引流术后行吡喹酮治疗,发热症状逐渐好转,5年之中多次B超检查肝脏肿块从10.0 cm缩小至3.0 cm,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多种因素如寄生虫感染、肿瘤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脏嗜酸性脓肿;结合病史、影像学(如MRI、超声波检查、CT)、实验室检查,特别是术中冰冻活检对判断肿块性质、决定手术方式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疑有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或肝脏恶性肿瘤时价值更大;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良好.

  • 妊娠期糖尿病餐后血糖水平与妊娠结局

    作者:何镭;刘兴会;陈瑜;张力;王晓东;游泳;邢爱耘;周容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单胎孕妇834例按不同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血糖正常单胎孕妇1357例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GDM孕妇按血糖水平分为4组,A组:空腹血糖(FBG)<5.6 mmol/L,且餐后2h血糖<6.7 mmol/L(305例),B组:FBG<5.6 mmol/L,且6.7 mmol/L≤餐后2h血糖<8 mmol/L(354例),C组:FBG<5.6 mmol/L,且8 mmol/L≤餐后2h血糖<10 mmol/L(136例),D组:FBG<5.6 mmol/L,且餐后2h血糖≥10 mmol/L(39例),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①尽管GDM孕妇孕期血糖控制理想,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孕期感染、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仍高于对照组.②随着孕妇产前血糖增高,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明显增加.结论 GDM孕妇产前血糖与妊娠结局有关,血糖水平越高,妊娠结局越差,应严格控制产前血糖至理想水平.

  • 后颅凹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陈茂君;吴孟航;周良学;段丽娟;李鹏程;徐建国;游潮

    目的 探讨主体位于后颅凹的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后凹型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 9例肿瘤均为起源于鞍区而主体位于后颅凹的巨大型肿瘤,囊性2例,囊实性7例;肿瘤伸入桥小脑角8例,位于中线达下斜坡1例.头痛是常见症状(6/9),颅神经损害较常见(4/9),内分泌功能障碍少见(3/9).经幕上下联合入路全切除6例(7次手术),经扩大翼点入路全切和次全切各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部分切除1例.无围术期死亡患者,8例患者恢复好.结论 后凹型颅咽管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并发症与鞍区肿瘤有明显不同,可以考虑为分类中的一个新的亚型.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分析

    作者:滕晓;董力;袁宏声;付博;赵树林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16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同期接受瓣膜置换及BRFA,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3例;年龄20~66岁,平均(46.0±9.1)岁,术前AF病程6~120月,平均(48.7±15.4)月.风湿性心脏病145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6例.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1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DVR) 47例,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MVR+TVR)2例.采用AtricureTM术中同期行BRFA.术后随访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等指标,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 本组转机时间57~219 min,平均(125.4±31.1)min,阻断主动脉时间35~155 min,平均(84.0±25.5)min,其中BRFA增加阻断主动脉时间15~30 min,平均(20.9±2.7)min,无因BRFA导致的异常出血.1例患者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于术后2日死亡,死亡率0.62%.因切口感染行二次清创手术1例,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57例,随访率98.74%,平均随访(37.4±25.4)周.81.53% (128/15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随访期间无死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BRFA治疗AF安全、简便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肌电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恒;方媛;雷町;王伟;李鹏;陈建斌;刘雪松

    目的 研究术中面肌电图的监测是否能够提高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7~2008年在我院接受“术中肌电图监测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的45例病例作为监测组,该组病例术中应用肌电监测观察颏肌侧扩散效应;选取2007年3月以前接受无肌电图监测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45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监测组痉挛缓解率93.3%,对照组痉挛缓解率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的手术耗时(92±9)min,低于对照组的(126±13)min(P<0.05).监测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13.3% (P<0.05).结论 术中肌电监测可有效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整体疗效.

  • CT脑池造影动态扫描在蛛网膜囊肿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翔;姜曙;刘艳辉;毛庆

    目的 应用CT脑池造影(CTC)动态扫描的方法对蛛网膜囊肿进行分类和治疗.方法 共纳入74例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其中38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C检查.腰穿碘海醇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的1、3、6、12、24及48 h分别行CT扫描,测量蛛网膜囊肿内及囊外蛛网膜下腔的CT值,评估囊内外脑脊液交通情况.另外36例对照组患者未行CTC,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CTC及动态扫描的结果,蛛网膜囊肿被分为3种类型:完全交通性,不完全交通性及非交通性囊肿.其中诊断为不完全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的28例患者进行手术囊肿切除,其他10例完全交通性蛛网膜囊肿进行观察随访.在CTC组中,所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10例观察患者中,9例患者症状有缓解或者未加重.在对照的未行CTC直接手术的36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症状并未有改善.结论 基于CTC动态扫描确定的3种蛛网膜囊肿类型,有助于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在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中,完全交通性型可以不需要手术干预.

  • 抗hMO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孙厚良;魏大鹏;张小洪;刘彦君;章崇杰

    目的 制备抗hMOF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重组GST-hMOF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以稳定分泌抗hMO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对此抗体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hMO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4C1C8,亚类鉴定单抗为IgG1.ELISA法测定饱和硫酸铵盐析抗体效价为1∶409600,抗体相对亲和力为7.65×106 L/mol; Western blot显示抗体能特异识别免疫原;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此单抗可以特异的识别正常细胞株HL7702表达的hMOF.结论 成功制备抗hMOF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MOF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 急性胰腺炎的分类与严重程度评价进展

    作者:黄子星;宋彬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疾病,其临床表现从轻度自限性到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高并发症发病率,高死亡率.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做出准确的严重程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各种临床和影像学的评分标准已经运用在急性胰腺炎的评价上.本文将介绍急性胰腺炎的分类以及严重程度评价的进展.

  • CT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峥艳;张凌;金涛;黄子星;宋彬;吴苾;张薇薇;钟欢欢;刘曦娇;刘丹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总结分析其CT特征,探讨多种CT评分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SAP患者119例,并进行相关CT评分[包括Balthazar CT分级、CT严重指数(CTSI)评分及腹部CT胰腺外炎症(EPIC)评分];同时总结SA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尿量、血肌酐及预后,总结CT评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SAP合并AKI患者常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88.1%),死亡率高(47.6%),SAP合并AKI患者的CT评分分值均高于未合并AKI的SAP患者.在CT评分中,EPIC评分预测AKI的准确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优于传统的CTSI评分(AUC为0.721)及Balthazar CT分级(AUC为0.571).结论 各项CT评分中,EPIC评分预测SAP合并AKI的准确性优于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并与AKI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出院随访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龚姝;申文武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及对照组,对随访组患者于出院后1周、1月、3月、6月实施电话随访,对照组仅予常规出院指导.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6个月后随访组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造瘘管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出院随访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腹内高压的作用

    作者:万美华;李娟;唐文富;龚翰林;陈光远;薛平;赵先林;夏庆

    目的 通过研究大承气汤(Dachengqi tang,DCQT)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治疗腹内高压以缓解急性肺损伤的机理,初步阐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科学研究依据及科学内涵.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模型组(sham operation,SO组),坏死性胰腺炎组(acute necrosis pancreatitis,ANP组)和大承气汤组(DCQT组),每组10只.术前检测大鼠腹内压,麻醉大鼠后胆胰管内逆行泵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2h前二组灌喂生理盐水,DCQT组灌喂大承气汤1次;造模后24 h采集动脉血、胰腺组织,肺组织,计算肠推进率;取胰腺、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并分别按病理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计算干湿重比,ELISA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DCQT组治疗后腹内压力、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胰腺与肺组织MPO、胰腺与肺组织含水量均较ANP组降低(P<0.05).DCQT组肠推进率、氧分压高于ANP组(P<0.05).DCQT组存活率高于AN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能通过降低腹内压以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程度.

  • 柴芩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血清胆囊收缩素-8水平及胰腺腺泡钙超载的影响

    作者:郭佳;张海燕;金涛;赵龙;文礼;黄蕾;薛平;程征宇;杨晓楠;夏庆

    目的 探讨柴芩承气汤(CQCQD)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CK)-8及胰腺腺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P组、CQCQD组及siRNA组(n=6).后3组采用腹腔内注射8%左旋精氨酸溶液(4 g/kg)制作AP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CQCQD组予以管喂0.4 mL/100 g体质量的CQCQD,1次/2 h,共3次;siRNA组予以腹腔注射0.88 mg/kg CCK-siRNA,AP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干预后6h各组血清CCK-8及胰腺腺泡细胞钙离子浓度及胰腺病理改变.结果 AP组血清CCK-8浓度[(3764.3±369.2) ng/mL]、胰腺腺泡细胞钙离子荧光强度(34.8±27.1)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6.2±1.1)与对照组[(1253.5±39.5) ng/mL,5.2±2.3,2.8±0.4]、CQCQD组[(1230.5±46.1)ng/mL,9.6±1.6,3.8±0.8]及siRNA组[(1702.3±598.3)ng/mL,7.6±2.0,4.1±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K-8与胰腺腺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r=0.793,P=0.021)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r=0.847,P=0.000)呈正相关.结论 精氨酸诱导AP小鼠模型与血清CCK-8浓度升高、诱发胰腺腺泡细胞钙超载有关,CQCQD可以降低AP小鼠血清CCK-8水平,缓解胰腺腺泡细胞钙超载,减轻胰腺病理改变.

  • 重症急性胰腺炎CT胰外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薇薇;李峥艳;黄子星;钟欢欢;宋彬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CT胰外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四川大学西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 (MDCT)(包括双源CT)胸腹部增强扫描.观察记录每例SAP患者的CT表现,观察内容包括胰腺、胰外炎症蔓延、胰外器官改变、局部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相关CT评分;同时总结SA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预后.比较、分析、总结CT评分与临床表现、临床评分及预后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SAP局部并发症发生患者组其CT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及胰外炎症蔓延评分]分值较治愈患者组高(P<0.01).各项CT评分均可以有效评估S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胰外炎症蔓延评分的准确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600),优于传统的CTSI评分及Bahhazar CT分级.各CT评分均与临床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T征象中,胰腺实质受损及胰外炎症蔓延情况越重,提示SAP并发局部并发症的机率越高.CT评分中,胰外炎症蔓延评分预测SAP并发局部并发症的准确性优于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并与临床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 暴发性胰腺炎早晚期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杨晓楠;郭佳;林子琦;黄蕾;金涛;吴伟;文礼;张肇达;夏庆;胡伟明

    目的 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P)早晚期死亡原因.方法 将本中心2000~2010年收治的92例FP中死亡的55例患者,按死亡时间分成早期组(7d内死亡)和晚期组(7d后死亡),对其24 h急慢性生理评分Ⅱ(APACHEⅡ),并发症及其发生时间,以及感染部位和菌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P的病死率为59.8%(55/92例),其中,20.6%(19例)3d内死亡,29.3%(27例)14d后死亡.早期组24 h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衰竭休克、急性肝损伤、脑病、消化道出血及感染的发生时间早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脑病、消化道出血及胰腺坏死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早期组(P<0.05),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 FP主要死于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后期感染引起的多器官衰竭,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袁元;黄子星;李真林;宋彬;邓莉萍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图像,测量、计算并评估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kV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结果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中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分别为(67.22±21.11)HU、(42.91±15.12)HU、(48.78±16.13)HU;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35±3.63、5.89±2.67、7.72±3.58;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分别为3.87±0.34、3.28±0.81、3.56±0.67.3组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0 kV图像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和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均高于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扫描,80 kV图像对坏死灶的显示优于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

  • 外阴经典型Kaposi肉瘤1例报告

    作者:黄丽萍;朱红梅;刘辉

    患者,女,34岁,因“发现外阴包块8+月,明显长大2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发现外阴一包块,大小约5 cm×3 cm,无明显不适.近2月自感包块长大,伴瘙痒,外阴活检病理报告示: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倾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低度恶性).患者月经规律,无痛经、白带异常等,G6 P1+5(2000年顺产1名活男婴,人工流产史5次).近2月偶感腹痛、肛门坠胀、腰胀不适,无腹泻、发热等不适.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3月15日入住我院.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否认非婚性接触史,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无吸毒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

    关键词: Kaposi肉瘤 外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