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异丁司特缓释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李铜铃;庞怡诺;王志霄;贾玉蓉;程强;孙健

    目的研究异丁司特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9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0 mg异丁司特缓释片或20 mg异丁司特缓释胶囊后,血浆中异丁司特浓度的变化.结果经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 以异丁司特计其AUC0→∞分别为(740.12 ng*h)/ml和(724.04 ng*h)/ml,tmax分别为5.37 h和5.11 h,Cmax分别为46.98 ng/ml和46.29 ng/ml,T1/2分别为7.4 h和7.0 h,MRT0→∞分别为14.78 h和14.39 h.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异丁司特制剂的AUC、 tmax、Cmax、T1/2及MRT0→∞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单侧t检验AUC、 tmax、Cmax及T1/2的90%置信区间位于有效置信区间范围内.以异丁司特缓释胶囊为标准参比制剂, 异丁司特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6%. 结论异丁司特缓释片和异丁司特缓释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 多种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作者:唐瑟;李运星;王嵋景;杨崇礼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液中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以及扩增后的CD34+细胞的造血功能.方法用FL、SCF、TPO、IL-3、TL-6组合成不同的实验组,对脐血中分离纯化的CD34+细胞经6 d的短期体外扩增,扩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析,LTC-IC、祖细胞集落群计数,从而求得较好的细胞因子组合组.结果 CD34+细胞扩增倍数为3.1~8.6倍,16份脐血CD34+细胞数达到10×106以上的细胞总数;扩增的CD34+细胞再造血功能与原始CD34+细胞无显著差异.FL是扩增组合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同时还证实TPO与其他细胞因子组合有扩增CD34+细胞的作用,但单独使用TPO稍长时间会使CD34+细胞过多向巨核细胞分化.结论 FST36细胞因子组合能使部份单位体积的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达一定数量,为干细胞移植于成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与方法.

  • 川西平原中小学生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晓平;章茂顺;黄德嘉;黄明慧;熊运文;解曼蓉;寿裕蓉;李明龙;吴诚;曾焕琼;李秀蓉;郑明霞

    目的了解川西地区风湿热及风心病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对5~18岁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风心病患病率调查.结果川西平原地区风湿热发病率为12.87/10万.城市与农村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74/10万及12.94/10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该病以9~15岁多发,主要见于秋冬季,且全部病例均患有关节炎,其中83.3%合并心脏损害.风心病患病率为11‰.结论对川西地区中小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社区控制是必要和有效的.

  •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作者:郝玉曼;罗祖明;周东;高励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PC、PC+MCAO及SS+MCAO三组,分别给予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PC)、PC+2 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假手术(SS)+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PC与MCAO间隔不同分为1 d,3 d,7 d,14 d,21 d,28 d 6个亚组, MCAO后24 h处死,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单纯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1~28 d给予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SS组(P<0.01),其中3 d组明显; MCAO前1~14 d给予PC者较SS组梗死体积缩小(P<0.05),尤以3 d及7 d组明显,分别减小53.7%和49.9%(P<0.01); MCAO前3 d给予PC组脑含水量低于SS组(P<0.05).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PC后1 d,其后14 d内给予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至少可达4周.

  • 丹参酮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时Caspase3活性变化

    作者:梁效功;羊裔明;邓承祺;孟文彤;刘霆;贾永前;程韵枫;李力

    目的研究Caspase3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形态学、DNA含量分析及DNA片段比率,证实TanⅡA是否可诱导NB4细胞凋亡,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Caspase3活性及N-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颉氨酸-天冬氨酸-7氨基-4甲基-香豆素(AC-DEVD-AMC)行Caspase3抑制试验探讨细胞凋亡与Caspase3间的关系.结果 TanⅡA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并伴有Caspase3活性增高.AC-DEVD-乙醛(AC-DEVD-CHO)可抑制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结论 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可通过激活Caspase3而实现.

  •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立体视觉

    作者:刘春玲;刘谊;侯川;严密;罗清礼

    目的了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名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0.5患者进行立体视锐度、抑制暗点、双眼屈光度差和视像不等的检查.结果该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锐度为407.67″±390.19″,双眼屈光度差为1.53 D±1.96 D, 视像不等为3.93%±3.51%,抑制暗点为3.17°±1.98°.立体视锐度与双眼屈光度差或视像不等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立体视锐度与抑制暗点呈正相关.结论人工晶体植入可较大程度减小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双眼屈光度差、视像不等,从而减轻对立体视觉的损害.

  • 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凌云;周祖玉;陶大昌;蓝庭剑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于缺氧24 h复氧1 h造成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细胞损伤情况;并将黄连素以1.5×10-6 mol/L、1.5×10-5 mol/L、1.5×10-4 mol/L三种浓度分别加入培养基中,预处理24 h后,再置于上述缺氧复氧环境中培养,检测以上不同条件下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及再灌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 (P<0.01) ,缺血组和再灌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 (P<0.01) .而用黄连素预处理后缺血及再灌组的LDH、MDA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1),SOD则高于单纯缺血和再灌组(P<0.01),上述作用在本实验黄连素浓度为1.5×10-6 mol/L~1.5×10-4 mol/L范围内,随浓度升高而更加明显.特别是用黄连素1.5×10-5 mol/L浓度预处理后,缺血组和再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4.4%和20%,分别与用药前(17.4%和4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连素对缺血再灌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A103和Inhibin 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

    作者:张红英;刘卫平;王晓洁;李甘地;郭嘉;李俸媛;廖殿英

    目的研究A103及Inhibin 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潜在诊断价值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79例样本,其中正常肾上腺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66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嗜铬细胞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103及Inhibin α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103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肾上腺皮质100%(3/3),肾上腺皮质腺瘤90.2%(55/61),肾上腺转移癌0%(0/4),嗜铬细胞瘤0%(0/4); Inhibin α在正常肾上腺皮质中100%表达,阳性部位主要在网状带与束状带内层,肾上腺皮质腺瘤阳性率83.6%(51/61),肾上腺转移癌0%(0/4),嗜铬细胞瘤0%(0/4).结论 A103及Inhibin α的联合应用对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其与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 孟鲁司特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效应

    作者:陈小菊;程德云;关键;夏秀琼;樊莉莉;苏巧俐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效应.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孟鲁司特预防组,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酶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白三烯C4(LTC4)含量,对大鼠肺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经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低氧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V/(LV+S):30.85%±1.44% vs 20.75%±1.97%; WT%: 23.54%±4.43% vs 13.17%±3.67%; WA%: 72.76%±9.28% vs 50.41%±6.37%, P均<0.01],血浆中LTC4浓度(2395.40±193.86 pg/ml)也高于正常对照组(1006.50±193.17 pg/ml,P<0.01);经孟鲁司特处理的低氧大鼠其RV/(LV+S)为24.09%±1.09%、WT%为15.44%±4.72%和WA%为51.98%±12.18%均低于低氧组(P<0.01),而血浆中LTC4浓度(2706.25±350.49 pg/ml)与低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低氧刺激血浆LTC4的合成和释放,CysLT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刘瑞;白怀;刘宇;李献;黄明慧;邓珏琳;刘秉文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冠心病有关联.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成都地区汉族113例冠心病患者及194例正常对照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血脂用酶法测定.结果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均以GG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960和0.985.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5和0.0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具有G/R基因型者血清TC水平较具有G/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P<0.05),具有G/G基因型者血糖水平较具有G/R基因型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有一定关联.冠心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R基因型对血清胆固醇的升高有一定影响,而G/G基因型对血糖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 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作者:杨立业;郑佳坤;刘相名;惠国桢;费俭;郭礼和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诱导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成年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基质细胞,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体外扩增可超过10多代.β-巯基乙醇可诱导这种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巢蛋白,后期则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微丝,在适合的诱导条件下约60%~85%的细胞表达这两种神经元的标志物.结论脂肪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干细胞.

  • 脂质体介导的99mTc标记c-myc mRNA反义寡核苷酸的反义作用效果的研究

    作者:郑建国;谭天秩;潘卫民;张春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99mTc标记癌基因c-myc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否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癌蛋白的表达.方法合成15 bp的癌基因c-myc mRNA的反义、正义及无义寡核苷酸,用99mTc标记后(简称99mTc-DNA),一部分用脂质体包裹,以不同放射性强度的99mTc-DNA及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转染细胞,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测定细胞摄取率,在转染后18 h测定细胞返流比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反义抑制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5 h内,细胞的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的细胞摄取率明显高于未用脂质体包裹的99mTc-DNA.四唑盐比色实验,随着脂质体介导的99mTc-反义DNA剂量的增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正义、无义寡聚核苷酸组,细胞数量则没有减少的趋势.细胞的返流比率,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分别为39.51%、44.12%、63.92%.测定癌蛋白的荧光强度,反义寡核苷酸组2.9860±0.3733、正义寡核苷酸组4.2600±0.2218、无义寡核苷酸组5.2620±0.8562,反义寡聚核苷酸组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义和无义寡聚核苷酸组.结论脂质体介导的99mTc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癌蛋白的表达.

  • 急性白血病患儿hTERT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熙鸿;王晓阳;李馨筱;刘柏林;张燕;廖清奎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K562白血病细胞株、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和10例正常对照的hTERT基因表达.结果 K562白血病细胞株、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23例、1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7例有hTERT基因表达.hTERT基因表达见于AL所有亚型,其相对表达水平与AL的完全缓解(CR)率有相关性,相对表达水平≥1.0的患儿CR率低及生存期短.结论 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有关,hTERT基因高表达的患者CR率低、无病生存期短,hTERT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儿童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一项指标.

  • 丁酸盐与非甾体抗炎药对大肠腺瘤和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作者:张志宏;欧阳钦;甘华田

    目的观察丁酸盐和两种非甾体药物(NSAIDs)阿斯匹林和高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原代培养的大肠腺瘤细胞和HT-29腺癌细胞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各药物对两种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三种药物均可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丁酸盐和两种NSAIDs的联用可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作用.结论单用丁酸盐和两种NSAIDs均有抗增殖的作用,两者联用可使其疗效增强.

  •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甄别实验初探

    作者:程薇波;孙丁;李群英;王文东;肖邦良;吴德生

    目的研究二巯基敌枯双对甲状腺的生物作用,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液,剂量为50 mg/kg.于给药第5 d、第10 d和第20 d,动物称重后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T4和TSH的浓度;取动物甲状腺称重测定甲状腺脏器系数;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用免疫酶法测定核增殖抗原(PCNA)在甲状腺中的阳性表达;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甲状腺琥珀酸脱氢酶(SD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期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实验组各期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内SDH和TPO酶活性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初步确定二巯基敌枯双是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 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者:陈恬;陈品全;贾文祥;刘瑛;蒋仁举;彭维;史冬惠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培养条件的优化组合.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制订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制备对策,按照对策以可控制因素的优化组合制备5批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并分别用于试生产. 结果 5批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比随机选择的5批近期凭经验制备的传统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病毒滴度明显提高 (≥0.69±0.35 LgCCID50/1.0 ml, P<0.05),用该毒种试生产的冻干成品疫苗滴度合格,并通过疫苗稳定性试验.结论经正交试验优化的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培养条件,能提高麻疹疫苗工作种子批病毒滴度和稳定性.

  • 人参皂甙Rg3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大富;赵扬冰;白绍槐;史宗道;张杰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Rg3)抑制裸鼠原位种植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移植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雌性裸鼠15只,随机分为Rg3组、环磷酰胺(CTX)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g3、CTX及对照剂连续灌胃56 d,处死后病理标本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Rg3组瘤重(0.84±0.26 g)低于对照组(1.20±0.24 g,P=0.05),CTX组瘤重(0.75±0.23 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Rg3组的微血管密度(16.68±8.0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g3抑制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移植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 阿司匹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王春晖;唐承薇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H-Td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及EMSA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 c-fos表达及AP-1活化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后,其3H-TdR掺入值明显降低,且与阿司匹林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9, 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主要作用于胃癌细胞S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阿司匹林能下调胃癌细胞COX-2表达,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阿司匹林能降低胃癌细胞c-fos蛋白的表达.EMS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血清刺激的AP-1的DNA结合活性.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作用可能是其通过抑制胃癌细胞c-fos表达以及AP-1活化,进而抑制COX-2表达所致.

  • 成都市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作者:黄薇;彭伟;吴艳乔;黄秀玲;李才富;孙志君;张讯;熊庆;马黔红;韩字研

    目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1828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成都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1岁.有60%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一半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调查妇女中有460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绝经 妇女 生殖健康
  • 纯钛表面吸附硫酸软骨素A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樊洪;陈治清;魏大鹏

    目的在体外研究纯钛表面吸附硫酸软骨素A(CS-A)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吸附不同浓度的CS-A钙处理钛片表面培养成骨细胞,检测其生长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层钙含量.结果钙处理钛片在吸附CS-A后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了成骨细胞层钙聚集,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同时还增高了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细胞的分化.结论钛吸附CS-A后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

  • 维生素A酸、锌等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唐云安;王瑞淑;张成;刘玉清;徐培渝;黄慧

    目的探讨维生素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并传至第4代,诱导前24 h加10 ng/ml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入培养液中以促分裂,再以含维生素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的有血清培养液作诱导剂,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第12 d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检测.结果诱导后第12 d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而且呈NSE及NF阳性表达,GFAP阴性.结论经维生素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的联合作用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婴儿双歧杆菌对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肿瘤组织的靶向性

    作者:吴瑜;易成;王树人;张敏;张静

    目的探讨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组织是否具有靶向特性. 方法采用荷瘤鼠尾静脉推注3H-TdR标记婴儿双歧杆菌示踪分析、组织培养和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瘤组织靶向性. 结果瘤组织内放射性强度持续增强,正常组织放射性强度则持续减弱.组织培养显示婴儿双歧杆菌在瘤组织内富集增殖.组织切片显示瘤组织内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条杆状紫蓝色深染区,而正常组织中却无.结论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 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胡仁伟;欧阳钦;王皓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大鼠结肠炎灌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予丁酸钠、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生理盐水每日灌肠.在第19日处死,评价大体、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比较丁酸钠和SASP组的核分裂指数.结果用丁酸钠和SASP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腹泻明显好转,体重恢复无明显差异,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计分明显改善,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丁酸钠和SASP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丁酸钠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SASP组(P<0.05).结论丁酸钠灌肠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结肠炎的愈合,其疗效可与SASP媲美.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axillin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左万里;李海刚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9例非小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axillin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axillin的阳性率分别为60.8%和34.1%.CD44v6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2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均<0.05).Paxilli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44v6和Paxillin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 自体带软骨肋骨移植颞颌关节区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徐保华;史宗道;曾祖龙;郭春岚

    目的研究自体带软骨肋骨游离移植颞颌关节成形术后的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月龄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分成4组:A、B、C组各6只,均去除左侧颞颌关节盘,髁状突并下颌支,A、B组切除长度1.0 cm, C组2.0 cm. 游离移植的植入体均长2 cm, A、B组模拟自体带软骨肋骨移植关节成形术,A组肋软骨长4 mm,B组1 mm.C组肋软骨长4 mm,但移植体固定于下颌升支部分切除后的深面软组织上.D组4只为健康对照.术后4、6周分批处死,行双颞颌关节区X线头影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显示A组患侧下颌骨高度小于健侧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B、C两组患侧下颌骨高度明显小于健侧(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A、B两组肋骨与升支骨有骨小梁联接,软骨增殖细胞接近软骨末端关节面,关节面有平行排列的致密胶原纤维覆盖,C组移植体软骨部肥大,在软骨头表面也有新生的软骨,但生长中心保留了骨-软骨结合部固有的组织学特点.结论虽然自体带软骨肋骨移植颞颌关节区后均发生了改建性生长.但只有良好骨间固定者肋软骨才发生适应性改建,肋软骨长度较短者软骨增殖能力较差.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刘纯伦;唐承薇;万学红;王春晖;周旭春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的影响以及罗非昔布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了解细胞的增殖;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细胞COX-2的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给予罗非昔布8周,观察肿瘤大小、COX-2及PCNA表达情况.结果三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较阿司匹林更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3H-TdR掺入,3H-胸腺嘧啶掺入值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对胃癌细胞3H-胸腺嘧啶掺入的IC50分别为1.18×10-7mol/L、1.68×10-8mol/L、4.39×10-9 mol/L.经1×10-5 mol/L的上述三种药物作用24 h,SGC7901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9.8%±1.8%、24.6%±1.2% 31.2%±2.2%.COX-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凋亡指数也显著升高(P<0.01).罗非昔布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的抑瘤率为93.9%;肿瘤组织的COX-2、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COX-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对胃癌生长抑制作用越强.罗非昔布可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 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中国肥胖人群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作者: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李启富;汤保德;李秀钧

    目的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男88例,女221例)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腹围(A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受试者(25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81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年龄、W、H、BMI、WC、AC、H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5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0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预测SA和VA 的回归方程中均包含了WC和年龄;在女性,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AC和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HR、W和年龄.在回代验证中,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7.83%和-6.94%;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8.01%和0.69%,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 SA及VA可以通过年龄与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

  • 对氨基苯甲酸对粘性放线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作者:李继遥;李艳红;周学东;肖晓蓉;柳茜

    目的研究血链球菌合成的生态调节因子--对氨基苯甲酸(PABA)对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PABA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在含不同浓度PABA(10-9g/L、10-7g/L、10-4g/L)的改良Carlsson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粘性放线菌,并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随着培养基中PABA浓度的增高,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随之逐渐降低,其疏水率分别为0.38900±0.00026,0.25462±0.00168,0.16360±0.00026(P均<0.05).结论 PABA可能通过降低细菌非特异性疏水作用而抑制粘性放线菌的粘附.

  • 喇叭口状残根根管重塑对牙根-桩核联合体抗折性能的影响

    作者:侯睿;陈新民;吴珺华;常慧君

    目的研究喇叭口状残根根管重塑对牙根-桩核联合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标准尺寸的有机玻璃模拟牙根32个分为正常根管组和3组喇叭口状根管共4组.喇叭口状根管组分别为光固化复合树脂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银汞合金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和对照组(即未做处理的喇叭口状根管).常规铸造桩核修复,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于根管内,软衬材料模拟牙周膜,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待测.试件用特殊夹具固定在电子式万能实验机平台上并垂直加载,加载速度为1 mm/min,直至桩核脱出、牙根折裂,记录此时载荷大小(N).结果正常根管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银汞合金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对照组的抗折载荷均数分别为202.92 N、194.60 N、146.89 N、142.09 N.显示正常根管组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正常根管组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汞合金根管重塑的喇叭口状根管组抗折载荷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适当的材料对喇叭口状根管进行重塑后,不但改变了根管的形态,还对根管壁进行加厚和加强,增加了其抗折力,改善了铸造桩核的抗折性能.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雌二醇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庆一;杨桂艳;杨嫦玉;湛冰;杨如春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二醇(E2)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及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51例高危患者分为OHSS组(n=11)和非OHSS组(n=40),测定高危患者hCG注射日、取卵日血清VEGF和E2水平以及取卵日卵泡液VEGF水平,并与同期30例非高危对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OHSS组在注射hCG前,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注射后OHSS组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取卵日卵泡液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显著高于血清各组VEGF水平(P<0.001).OHSS组患者注射hCG后E2水平较注射前明显升高 ( P<0.01 ),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OHSS者E2水平在注射hCG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取卵日OHSS组血清和卵泡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VEGF可能在OHS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hCG注射日对OHSS无预测作用,但在hCG注射后可作为预测OHSS的标记物,如结合连续测定E2浓度,则有助于预测.

  • 实验性室间隔缺损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周同甫;董丽群;张敏;李谧;华益民;刘翰旻;陶大昌;李强

    目的探讨实验性室间隔缺损(VSD)动物左右心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改变.方法建立猪实验性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术后1月取左右心室组织,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每106个细胞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AT2R)的大结合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动物受体的Bmax和KD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动物左室AT1R、右室AT1R和AT2R的Bmax值分别为188.42±133.97 fmol/106、272.14±232.74 fmol/106、40.42±34.76 fmol/106,对照组AT1R和AT2R的Bmax值左室为29.20±19.50 fmol/L和2.90±0.64 fmol/L, 右室为76.72±51.21 fmol/L和9.63±1.27 fmol/L,增高明显(P<0.05).结论心内左向右所引起的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AT1R的表达增高,是VSD心室肥厚及重构的重要机制;AT2R在右心室表达增高,可能是中等程度容量负荷的VSD容易出现左室肥厚而非右室肥厚的原因.

  • 五倍子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作者:刘昭慧;刘天佳;李继遥;周学东;张静仪

    目的了解五倍子提取物及与氟联合应用对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五倍子或与1 mg/ml氟联合处理牙面后进行脱矿,紫外/荧光/可见光高效分析仪测量脱矿液中钙离子浓度及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去离子水或氟)相比,除1 mg/ml五倍子组外,其余组脱矿液中钙离子浓度均下降(P<0.05).CLSM结果显示总荧光量和平均荧光量均下降(P<0.05),荧光面积只有不含氟组和4 mg/ml含氟组降低(P<0.01),共聚焦图像亦显示实验组荧光带比对照组窄.结论单独使用五倍子或与1 mg/ml氟联合作用均能抑制牙釉质脱矿.

  • 整合素VLA-5介导人精子激活作用的研究

    作者:谢怡敏;岳利民;何亚平;张金虎;毛咏秋;雷松;郑煜

    目的探讨人精子膜上的整合素VLA-5是否参与了人精子的激活.方法采用整合素VLA-5的特异性配体纤连蛋白(Fn)作用于生育组和不育组人精子,以三色法染色观察Fn作用前后顶体反应(AR)率的变化;预先用Fluo-3/AM负载人精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n作用前后精子[Ca2+]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生育组100 nmol/L的Fn作用于人精子后AR率由8.64%±2.56%增高到16.09%±3.18%(P<0.01),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值由静息状态的5.73±2.45升高到6.61±2.40(P<0.01).不育组Fn作用前后AR率由7.09%±0.94%增高到10.44%±2.30%(P<0.05),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值无显著改变.结论人精子膜上的整合素VLA-5参与了人精子的激活过程.

  • 环孢素A对正常及自发性糖尿病仓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短期影响

    作者:王煜;李秀钧;赵桂芝;邓尚平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对胰岛α、β细胞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Kanatsuna及knudsen柱细胞表面灌注系统,动态观察低浓度(25~100 ng/ml)CsA对正常及自发性糖尿病(DM)中国短尾黑线仓鼠离体胰岛α、β细胞分泌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 DM仓鼠胰岛β细胞无论在静态时或16.7 mmol/L D-葡萄糖(G)刺激下胰岛素(Ins)的分泌量均较正常仓鼠明显降低(P<0.05),而静态胰高糖素(Glc)分泌量则较正常仓鼠明显增高(P<0.05).将小剂量(25~100 ng/ml)CsA加入胰岛细胞中培养24 h后,培养液Ins和Glc含量与对照组(未加Cs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sA处理24 h后的正常仓鼠胰岛β细胞对16.7 mmol/L D-葡萄糖刺激的反应减弱.结论 DM仓鼠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小剂量(25~100 ng/ml)CsA对正常及DM仓鼠离体胰岛α、β细胞分泌功能无明显直接影响.胰岛细胞与CsA作用24 h后β细胞储备功能降低.CsA在体外对Ins释放的影响,除剂量因素外,还与作用时间有关.

  • 益生注射液抗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机理探讨

    作者:李萍;张璘;彭志英;余霆;黄亨健;程惊秋

    目的探讨益生注射液抗器官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机理.方法按组织配型结果将动物分成自体肾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肾移植组,自体和同种异体肾移植组动物又再分为益生液组(给予益生注射液)和对照组(不给予益生注射液),检测益生液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移植前后,自体和同种异体肾移植组受体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内,益生液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益生液组术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SOD反应性增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益生注射液可能有增强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发挥其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作用.②初步认为益生注射液无明显肝脏毒性,可望作为抗IRI的有效药物.

  •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与血脂、载脂蛋白的相关分析

    作者:沈涛;白怀;刘秉文;刘宇;张祖辉;邓祖跃

    目的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测定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活性(t-PA) 以及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1活性 (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和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含量. 结果 HTG患者PT和APTT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 P<0.05), Fg含量及PAI-1活性显著增强(P<0.01), t-PA活性无明显差异.PT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45, P< 0.01), 与TG、apoCⅢ、BG含量及BMI呈负相关(r=-0.294,-0.320,-0.282, -0.272, P< 0.05),APTT与TG及 apoCⅢ含量呈负相关(r=-0.345,-0.320, P<0.05).t-PA活性与B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336, P<0.01).PAI-1活性及Fg含量与TG、apoCⅡ、CⅢ及E含量呈正相关(r=0.400,0.408, 0.497,0.454,P<0.01 及r=0.642,0.581,0.673,0.304,P< 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66,-0.524,P< 0.01). 结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凝血活性增加及纤溶活性降低与血脂异常有关.

  • 流感病毒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虹;李华林;李婉宜;肖丽英;蒋中华;李明远;汪晓东;张林

    目的观察流感病毒对肿瘤细胞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并进一步研究FasL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感病毒以20 m.o.i.感染Hela、Raji、SMMC-7721和SPC-A-1等肿瘤细胞,于诱导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梯状条带,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Annexin-V FITC/PI 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定量分析,并用生物素-亲和素ELISA 测定流感病毒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中sFasL浓度的变化. 结果经流感病毒诱导后,四种肿瘤细胞均显示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DNA电泳出现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细胞凋亡率增高,且显示一定的时间效应;在上述过程中,细胞培养上清中sFasL浓度有明显增高. 结论流感病毒可诱导上述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FasL表达增加有关.

  • 切除精索上神经诱发大鼠生殖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龚永光;杨宇如;李虹;卢一平;魏强;刘东亮

    目的探讨精索上神经对精子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分离并切除睾丸精索上神经,假手术组分离但不切除该神经,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结果切除精索上神经导致生精上皮萎缩、生精功能退化,电镜下生殖细胞内染色质出现浓缩、断裂等改变,TUNEL进一步显示切除精索上神经诱发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量凋亡.结论精索上神经参与对精子发生的调控,其对于生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是不可缺少的.

  • 人抗菌肽FALL-39基因定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杨云霞;冯云;王伯瑶

    目的构建人抗菌肽FALL-39定点突变子及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SDM),设计两对引物,引入一个突变点,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使FALL-39第32位密码子由AAT突变为AAG,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GEXλ1T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用IPTG诱导,表达的FALL-39-lys32经纯化后与FALL-39进行抗菌活性比较.结果 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发生突变,突变后的FALL-39-lys32蛋白对大肠杆菌ML-35p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其低抑菌浓度 (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分别由FALL-39蛋白的18.75和37.50 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0.94和21.88 μg/ml,对绿脓杆菌ATCC27853的MIC和MBC值分别为FALL-39蛋白的31.25和37.50 μg/ml降低为FALL-39-Lys-32的18.75和31.25 μg/ml.两种蛋白均在含Medium E的LB培养基中表现出较高活性,在LB培养基中抗菌活性低,但在同一种培养基中FALL-39-Lys-32蛋白抗菌活性要高于FALL-39蛋白.结论用两步PCR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一个FALL-39-Lys32 突变子,其表达分子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提示在FALL-39分子中增加碱性氨基酸可以增强其抗菌活性.

  • 大鼠脑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美洛宁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者:赵景霞;刘清军;崔建忠;洪军;宋朝彦

    目的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的机制,并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的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再分为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 h等8个时相组,每时相组各12只,剩余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美洛宁治疗组经致伤后,给予腹腔注射美洛宁[30mg/(kg*d)],直至各时相点处死;脑创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另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损伤严重性评分(NSS)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NSS测试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顶叶皮质的组织病理改变,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脑创伤后顶叶皮质出现P53蛋白表达增加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障碍.美洛宁治疗组伤后皮质神经细胞P53蛋白表达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凋亡阳性细胞密度亦较创伤组有所下调,运动功能改善.结论脑创伤后P53蛋白表达增加可造成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伤后运动功能障碍是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必然结果,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P53蛋白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运动功能.

  • 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形态影响的体外实验

    作者:谭红;汤亚玲;周学东;肖晓蓉;李继遥

    目的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 mg/ml;黄芩使菌体体积增大,终菌体溶解. 结论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模型的建立

    作者:韩方海;张肇达;董高宏;高宏凯;胡伟明;曹鸿峰;王俊锋;李建水;唐勇

    目的建立猪的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内引流,门静脉回流模型.方法 40头杂种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对供体组(n=20)进行UW液低温灌注,切取全胰十二指肠以及部分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修剪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UW液保存移植物的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和腹腔动脉开口分别与供体的髂内外动脉端-端吻合呈"Y"形.切除受体组胰腺建成Ⅰ型糖尿病模型,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物"Y"形的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结果本实验完成全胰十二指肠移植20例,胰腺移植手术中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死亡1例,2例手术后移植胰腺形成血栓、梗死.17例手术后24 h外周血检测血糖正常,移植胰腺存活时间平均18.6±2.6 d.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的模型.

    关键词: 器官移植 手术 胰腺
  •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建立

    作者:蔡绍晖;余懋群;杨晓鹃;杜军;黄宁;王伯瑶

    目的运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探索构建表达人类β-防御素-2 (hBD-2) 的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方法将C端带myc和6xHis双标记的重组hBD-2 基因插入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4中, 构建C端带myc和6xHis双标记的重组hBD-2植物真核表达载体rpCAMBIA1304/hBD-2/His.利用此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经卡那霉素进行抗性基因筛选和PCR检测,确定根癌农杆菌的阳性克隆.重组hBD-2通过转化阳性的根癌农杆菌被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经潮霉素进行抗性基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结果酶切分析、PCR验证和DNA测序等证据表明: C端带myc和6xHis双标记的重组hBD-2已被正确地插入pCAMBIA1304载体中, 并位于CaMV 35S与Nos终止子之间,提示重组hBD-2/Hi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rpCAMBIA1304/hBD-2/His已被成功构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筛选和PCR检测显示:rpCAMBIA1304/hBD-2/His已成功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阳性克隆菌株已获得. 潮霉素抗性筛选结果提示:hBD-2基因被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培育hBD-2遗传表达植株奠定了基础.

  •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行为学及脊髓NO、Fos的影响

    作者:林雪梅;王泉云;朱琳;杨邦祥;刘斌

    目的探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对照组)和实验组(LaF组、Ln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 LaF组、LnF组在同福尔马林对照组处理前分别给予L-精氨酸(L-Arg),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鞘内注射,在福尔马林处理后1/2 h、0~1 h分别检测大鼠脊髓NOS及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福尔马林对照组的缩腿舔爪时间长于NS组、脊髓的NOS及Fos表达显著强于NS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 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诱导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 槲皮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钟晓刚;吴凯南;何生;马双慰;孔令泉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CF-7细胞复制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鼠随机分组用药:对照组、槲皮素组、5-Fu组、槲皮素+5-Fu组.用药15 d收集肿瘤标本,采用光镜、电镜观察,Tunel法行原位凋亡检测,免疫组化分析Ki67、Bcl-2的表达.结果①槲皮素组、5-Fu组、槲皮素+5-Fu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② Ki67免疫组化显示:槲皮素组、5-Fu组、槲皮素+5-Fu组Ki67指数(Ki67-L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免疫组化显示:槲皮素组、5-Fu组、槲皮素+5-Fu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原位凋亡检测显示:槲皮素组、5-Fu组、槲皮素+5-Fu组凋亡指数(AI)高于对照组(P<0.01),槲皮素+5-Fu组高于槲皮素组、5-Fu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移植瘤生长.

  • 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产生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赵鲁平;汪成孝;王莉;李虹;杨宇如;卢一平

    目的探讨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的可行性及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行多异体脐血输注,分别于输血前及输血后1月、2月、3月,检测受者和供者特异性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肾移植术后早期脐血组与对照组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脐血输注后受者对供脐血的特异的MLR显著降低(P<0.01),对无关成人的MLR亦有明显下降(P<0.05).移植后三月脐血组无一例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多异体脐血输注能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性.这种低反应性可能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抑制作用.肾移植前多异体脐血输注有望成为临床实用的耐受诱导途径.

  • 成都地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家庭HLA-DPA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张力;刘淑芸;陈强;杨雪梅;陈宪辉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区域(HLA-DPA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 法研究成都地区25个ICP家庭(包括孕妇、配偶及胎儿,ICP组)和25个正常家庭(对照组)的HLA-DPA1基因座的多态性. 结果 ICP组孕妇、夫妇及母儿的HLA-DPA1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夫妇及母儿HLA-DPA1等位基因共享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ICP患者与正常孕妇HLA-DPA1位点纯、杂合型基因型频率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LA-DPA1各等位基因在确定成都地区ICP易感性或抵抗性方面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 石棉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灵奕;胡渝华;庞定国;彭文珍;刘玉清

    目的进一步探讨石棉理化特性在致突变/致癌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液对V79细胞的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石棉悬液和石棉浸泡过滤液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平均灰度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53蛋白异常表达.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胞核有明显的P53蛋白异常表达.结论 P53蛋白异常累积与石棉暴露有关,且对分裂期细胞P53表达的影响更大.

  • 整合素β1在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陈娟;姚裕家;熊英;陈大鹏;陈永秀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所致肾脏损害机制.方法运用抗霉素(antimycin) A无糖血清的培养基,建立30、60、90和120 min肾小管上皮(RTE)细胞缺氧模型,检测RTE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RTE细胞整合素β1数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30、60、90、120 min低ATP管上皮细胞模型.各时段(30、60、90和120 min)组AT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整合素β1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30、60、90和120 min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均<0.001),各组间比较,P均<0.001.结论整合素β1在缺氧新生猪RTE细胞的减少,可能直接参与了新生动物缺氧缺血肾脏损害的发病.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作者:高春生;夏福臻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用TC199培养基,对28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测.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率分别为8.68%、10.89%、8.65%和1.83%,均较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

  • 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

    作者:刘戟;敬慧娥;茹钦华;邓应平;罗国安;黄倩

    目的探讨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作SSCP分析,检测20例结肠癌肿瘤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PCR扩增产物, 并与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后用DNA序列测定判断其准确性. 结果 20例结肠癌标本中, 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出5例标本(Ca4, Ca6, Ca7, Ca8, Ca14)有突变, 而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仅检出4例标本(Ca4, Ca6, Ca7, Ca14)有突变, 测序证实经毛细管电泳所检出的5例标本均存在点突变. 结论对于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更加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 可应用于临床筛查基因点突变.

  • 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白斑病中的增龄性变化

    作者:杨娅;周红梅;周敏;刘英;何志秀;李秉琦

    目的研究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探讨上述变化在老年人口腔癌前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不同年龄人的正常口腔粘膜及口腔白斑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用半定量法对染色结果进行判定. 结果①随年龄增长,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及口腔白斑病变中P53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②老年口腔白斑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口腔粘膜(P<0.01). 结论随年龄增长,P53蛋白功能可能出现障碍,难以有效修复老年人体内累积增多的DNA损伤,使老年人口腔粘膜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对唾液变形链球菌和牙菌斑的影响

    作者:杨德琴;刘天佳;曹福娴;杨锦波;刘建国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唾液变链菌和牙面菌斑的影响.方法 28 d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pcDNA3-pac组、pcDNA3-gtfB组、pcDNA3-pac联合pcDNA3-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pcDNA3空载体组和PBS液组,进行三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作诱龋实验3个月.唾液变链菌计数和菌斑计分.结果唾液变链菌菌落计数和牙面菌斑计分在pcDNA3与PBS组高,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联合基因疫苗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DNA3-gtfB和pcDNA3-pac具有明显的免疫抑菌作用,联合基因疫苗免疫优于单基因疫苗.

  •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鳞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李为民;陈文彬

    目的研究鳞癌组织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FGF-BP)mRNA的表达及与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35S标记的FGF-BP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35例原发性鳞癌、8例转移性鳞癌及7例正常鳞状上皮组织FGF-BP mRNA的表达.样本组织中微血管采用特异性识别血管内皮细胞的抗von Willebrand Factor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结果正常肌肉、喉、舌及淋巴结组织中未发现FGF-BP mRNA的表达,而鳞癌组织中FGF-BP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鳞癌组织浸润边缘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FGF-BP表达阳性的鳞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计数较FGF-BP阴性的鳞癌显著增高(P<0.01).结论 FGF-BP的表达与鳞癌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提示FGF-BP可能是鳞癌组织微血管形成的重要分子.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新生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丝蛋白的影响

    作者:余波;姚裕家;袁粒星;李炜如;杨凡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细丝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变化,探讨细丝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不同时段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丝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分布及其表达量.结果细丝蛋白在正常时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附近,缺血0.5 h时其分布变化不明显,再灌注0.5 h后,细丝蛋白开始向胞浆转移,并出现在细胞顶部和肾小管腔内,再灌注2 h这种改变明显并伴肾小管结构的破坏;从再灌注24 h起开始进入恢复阶段,细丝蛋白逐渐重新回到基底部,再灌注120 h后恢复阶段基本结束,肾小管结构正常.结论细丝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时分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出现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整合素的改变之前.

  • 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高血凝相关基因的筛选

    作者:赵玉华;刘秉文;白怀

    目的筛选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大鼠高血凝的相关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并用半定量RT-PCR初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20个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表明这些克隆代表了19 个基因,其中8个为已知基因但首次发现与高血凝相关,11个为新的ESTs,已被GenBank收录.半定量RT-PCR证明3个ESTs(HC002、HC057和HC067)为表达上调基因.结论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消减效率高,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大鼠高血凝相关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HC002、HC057和HC067可能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的高血凝相关.

  • 老年人和青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苏巧俐;程德云;关键;陈小菊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人和青年人自发性气胸在临床诊疗方面的特点,探讨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2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1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与35例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青年自发气胸多为原发性,胸痛发生率高,症状体征明显,以闭合性气胸为多,内科治疗效果好,肺复张时间短.老年自发气胸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并发症多见,呼吸困难、发绀发生率高,气胸体征不易识别,以开放性、张力性和局限性气胸居多,肺压缩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肺复张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老年气胸多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导致诊治困难,预后较差,临床上需及早发现和积极引流治疗.

    关键词: 青年人 老年人 气胸
  • 确保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的要点

    作者:袁玉如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支气管平滑肌对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收缩反应的方法,即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HR)存在与否及严重程度.由于AHR是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因此,激发试验可作为哮喘诊断及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的有力依据.然而,由于近几年来曾数次发生因激发试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致使一些医院,不敢开展此项检查,影响了该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
  • 9例原发性急性妊娠脂肪肝报告

    作者:傅明健;杨正兵;向丹沙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是妊娠末3月出现的、病因不明、以严重肝功能障碍为主的急性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病死率极高,现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9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观察

    作者:鲁跃华;陈爱武;周传堃;李珂;葛正庆;陈琴;霍垚;杨建南;钱少平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 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20mg/d持续12周,n=56, 继以40 mg/d至24周, n=47)及辛伐他汀组(10 mg/d持续12周, n=25).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 C-反应蛋白(CRP)平均变化幅度. 结果氟伐他汀治疗12周及24周后、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ET-1及FINS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00~0.032),ISI及NO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01~0.042).前述各指标变化幅度组间对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氟伐他汀治疗12周及24周后,CRP水平轻度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CRP水平轻度上升(P>0.05). 结论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均能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内皮功能.这些调脂外作用与调脂治疗强度无关.

  • 耳内窥镜下冲洗治疗外耳道炎及中耳炎

    作者:魏雪梅;秦学玲;郑艳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的疗效.方法 107例外耳道或(和)中耳腔积脓患者分为:弥漫性外耳道炎组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组2组,两组采用半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又分别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密闭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法治疗.结果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疗效明显优于盲视下密闭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治疗法.结论耳内窥镜直视下能准确、全面、彻底地观察和清洗外耳道及中耳鼓室内分泌物,为治疗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辅助工具.

  • 新型义齿稳固剂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

    作者:陈新民;张晓南;吴曼西

    目的评价新型义齿稳固剂对全口义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期戴用全口义齿的无牙患者12例,制作全口义齿,3月后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花生米作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花生米悬浊液的吸光度,观察新型义齿稳固剂使用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新型义齿稳固剂使用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型义齿稳固剂能明显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

  • 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410例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蒋献;李利;李咏;邓次冰

    目的观察可调脉宽(VPW)532 nm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用VPW 532激光治疗410例血管增生性皮肤病,观察、分析其疗效和美容效果.结果 VPW 532激光对血管增生性皮肤病均有效,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均达50%以上,痊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蜘蛛痣、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鲜红斑痣.治愈次数1~8次.结论 VPW 532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皮肤病疗效及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甲苯磺酸托氟沙星与司帕沙星随机双盲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评价

    作者:宗志勇;吕晓菊;冯萍;王文雅;俞汝佳;张谊之

    目的用甲苯磺酸托氟沙星与司帕沙星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感染,对前者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方法甲苯磺酸托氟沙星与司帕沙星采取双模拟包装;甲苯磺酸托氟沙星150 mg,tid,疗程7~14 d;司帕沙星300 mg,qd,疗程7~14 d. 结果共完成74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病种包括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病种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86.8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49%与88.00%;细菌阴转率分别为85.71%与88.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与26.32%;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株临床致病菌对甲苯磺酸托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均为83.33%. 结论甲苯磺酸托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较强,有较满意的临床和微生物疗效,是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红;刘麦仙;张帆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方法选择脑出血48例,脑梗死34例,正常对照组24例.患者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3周时采集血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标准进行. 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24 h内及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出血组较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血清、脑脊液中NSE高于轻、中度者(P<0.01). 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脑脊液NSE明显升高,病情严重者血清、脑脊液NSE增高更为显著.

  • 抗病毒片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伶俐;谢华;赵应华;刘仲义;许群芬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片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甲醇-乙腈-水(20∶1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连翘苷在0.2672~0.9619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4%,方法精密度RSD=1.9%(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 五肽胃泌素对胃食管反流者食管运动的影响

    作者:刘玉成;张正;杨丽;李玉

    目的观察五肽胃泌素(G5)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运动的影响.方法 6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7组, 每组9例,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生理盐水组(Ⅱ组)和G5干预组(Ⅲ~Ⅶ组),G5干预组又按G5剂量的不同再细分为0.25 μg/kg(Ⅲ组)、 0.5 μg/kg(Ⅳ组)、1.0 μg/kg(Ⅴ组)、2.0 μg/kg(Ⅵ组)和6.0 μg/kg(Ⅶ组).各组在给予G5或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前后均行食道测压,观察G5对其影响. 结果 G5注射后明显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由16.5±4.3 mmHg增加到21.4±3.6 mmHg(P<0.05),而对下食管括约肌(LES)松驰率无明显影响; 0.5 μg/kg (Ⅳ组)LESP增加高(8.71±2.6 mmHg), 同Ⅲ、 V、Ⅵ、Ⅶ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G5注射后明显增加GERD患者LESP, 而对LES松驰率无明显影响.剂量为0.5 μg/kg时,G5增加LESP明显.

  • 原因不明男性不育精子超微结构与顶体酶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晓勤;王杰;刘鲜林;郭光红

    目的研究原因不明不育男性精子超微结构与顶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明胶底物膜技术对12例原因不明男性不育患者和10例有生育力男性精子超微结构和顶体酶活性关系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正常生育组顶体酶活性阳性反应率高于男性不育组(P<0.05),并且前者顶体酶活性反应较后者强,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不育组精子顶体膜受损程度、脱落的生精细胞以及胞质残体均高于正常生育组.结论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与其顶体酶活性阳性反应率低下及顶体膜结构受损等相关.

  • 示波极谱法测定罐头食品中的锡

    作者:邹晓莉;李敏;蒲永红

    目的建立测定罐头食品中锡的示波极谱测定法.方法利用锡在硫酸(H2SO4)-碘化钾(KI)-抗坏血酸(Vit C)-偏钒酸铵(NH4VO3)体系中有一灵敏的极谱波,对几种罐头食品中的锡进行测定.结果锡浓度在0~2.0 μg/ml时线性良好, 方法检出限为0.12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2%~8.33%之间;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4.7%~112.0%.将本法与食品国家卫生标准方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测定干扰少,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 STR-PCR定量分析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嵌合体

    作者:汪宇春;刘霆;张霁

    目的建立对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嵌合体的STR-PCR定量检测技术,初步探讨该技术在监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状态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序列血样,在可区分供受者基因的STR位点上,应用凝胶图像分析技术进行供受者特异性等位基因的定量分析.结果定量分析结果与DNA电泳条带法的定性分析结果,以及临床移植效果一致.在电泳条带已表现为供者源造血时,通过定量分析仍可检测出受者特异性等位基因.结论 STR-PCR定量分析技术较单纯电泳鉴定植入可观察到更为细微的变化,该法是检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更为有效的方法.

  • 应用胰蛋白酶分离豚鼠耳蜗内毛细胞

    作者:唐玥玓;袁淑兰;刘世喜

    目的采用胰蛋白酶孵育后机械分离法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内毛细胞.方法豚鼠被迅速断头处死,暴露耳蜗,在解剖显微镜下去除耳蜗侧壁,经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 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内毛细胞.静置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本法每侧耳分离出活性好的内毛细胞约5~20个,多数分离的内毛细胞能存活5 h左右.结论此技术能提供足量的单离内毛细胞,用于内毛细胞的电生理性质等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马多

    作者:屈凌波;冯书惠;吴拥军;吴予明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检测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预处理采用两次液-液反萃法.采用ODS色谱柱(150×4.6 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pH 3.7)=17∶83(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λ=216 nm.结果血浆中盐酸曲马多的低检测浓度为10.2 ng/ml,在25~8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 柱切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

    作者:秦永平;邹远高;梁茂植;余勤;黄英;李铜铃;许小红

    目的采用柱切换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采用Ultrasphere CN色谱柱(250×4.6 mm,5 μm)和Kromasil C18(20×4 mm, 5 μm)预处理柱,分析和预处理柱均以pH 2.8、0.025 mol/L 磷酸盐缓冲液∶乙腈∶甲醇(95∶4∶1)为流动相, 吗啡作内标.血浆样品加入含二苯基硼酸-2-氨基乙脂的缓冲液(pH 9.0)后,用含四辛基溴化铵的氯仿萃取, 再用0.08 mol/L醋酸300 μl反萃, 取酸液100 μl进样, 预处理柱0.7~1.5 min流出组份进入分析柱分析,224 nm波长下检测, 按内标法定量.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32 μg/L,低定量限为0.5 μg/L,沙丁胺醇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7 min和7.6 min,日内RSD小于5%,日间RSD小于8%,萃取回收率大于80%,方法回收率在96%~107%.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沙丁胺醇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研究用.

  • 环孢霉素A合成抗原的单抗制备技术探讨

    作者:陈米娜;范昕建;魏大鹏;吴琼英;冯萍;吕晓菊

    目的研究利用自制的合成抗原制备环孢霉素A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环孢霉素A与聚-L-赖氨酸偶联为合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经反复筛选亚克隆获得抗Cs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间接ELISA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获得4株分泌抗Cs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株分泌的抗体效价高,有一定特异性.结论该抗原合成和免疫的方法切实可行,但单克隆抗体制备及保存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肺高分化胎儿型腺癌1例

    作者:寇瑛琍;周桥;蒋光亮

    患者,男,6岁.入院前1年受凉后出现发热、哮喘伴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胸部平片发现"纵隔包块".给予青霉素等抗炎治疗两周后症状缓解,复查胸片包块无变化,疑为"肺门淋巴结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抗痨治疗8月后复查胸片,纵隔包块呈长大趋势,即来我院检查.胸部CT示:左上肺前段心缘有一约4 cm×3 cm×2.3 cm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肿块下份内缘与纵隔内血管分界不清,向上分成数个边界清晰的小结节影.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例

    作者:张劲;萧锡俊;赵峰;田子朴

    例1 男,23岁.反复晕厥3+年.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左室后壁增厚,二者比例2.7.左心造影示左室肌肥厚,心腔狭窄,尤其主动脉瓣下明显.于1988年7月手术,术中见左室、右房增大,右室前壁心外膜有直径约1 cm增厚斑块,术前测左室平均压 9.6 kPa (72mmHg),主动脉平均压10.4 kPa(78mmHg).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切口探查见室间隔增厚,向左室腔凸出,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狭窄.直视下切除部分增厚室间隔,长约2 cm,宽约1 cm,厚约0.5 cm.停机拔管后测左室压5.1 kPa(38mmHg),术后恢复顺利.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