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大鼠DA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活性鉴定

    作者:王巍;张立;张朋

    目的 构建大鼠促衰变因子(DAF)的酵母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表达并对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扩增出DAF基因并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质粒中.经酶切鉴定后,将pPIC9K-DAF转化至毕赤酵母菌GS115,通过G418-YPD平板筛选高拷贝转化子.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对表达的DAF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 成功克隆大鼠DAF基因,并筛选出pPIC9K载体中的DAF阳性克隆,证实所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103大小的重组蛋白具有大鼠DAF蛋白的抗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 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成功构建大鼠DAF蛋白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能为补体及免疫研究提供高效的大鼠DAF蛋白来源.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作者:何馥倩;邹雨珮;黄晓丽;高凤娇;彭兰;甘华田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溃疡性结肠炎(UC)以及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 ①7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SS结肠炎组、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结肠炎组小鼠每日饮用5%DSS溶液,干预组小鼠则在饮用5%DSS溶液72 h后,加用SB203580[1 mg/(kg·d)]进行腹腔注射.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7 d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②收集36例活动性UC患者的肠黏膜组织标本,并以18例结肠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作对照,通过体外组织培养,观察SB203580对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DSS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经SB203580干预后,其DAI评分、TNF-α、IL-1β的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②体外组织培养结果显示,与未用SB203580处理的UC组比较,SB203580处理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B203580能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从而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

  • MPTP诱导猴帕金森病模型全脑糖代谢变化研究

    作者:李鹏;张祝均;李杨;任海波;张时真;王伟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猴行为学和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猕猴4只,经适应性饲养后采用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DG-PET-CT)进行全脑糖代谢检测.采用经外周静脉连续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溶液,建立全身性猴帕金森病模型.对模型猴进行行为学评分.建模成功3个月后,再次对模型猴进行脑18FDG-PET-CT扫描.对比分析建模前后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并行脑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4只猕猴均建模成功.模型猴表现出典型的运动迟缓、肌僵直、运动减少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行为学评分均超过20分,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样症状显著缓解.模型猴还表现出淡漠、攻击性减退等高级神经活动改变.18FDG-PET-CT显示,帕金森病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且并不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区域.结论 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猴神经代谢变化范围广泛,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 30%脂肪乳加快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苏醒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思思;周诚;刘进;康仪;张璞;张文胜

    目的 探讨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麻醉催醒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静注依托咪酯(2.85 mg/kg,i.v.)将大鼠麻醉,前爪翻正反射消失3 min后,按随机分组分别注射2 mL30%脂肪乳、2 mL生理盐水、0.5 mL 30%脂肪乳、0.5 mL生理盐水,记录大鼠的苏醒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和苏醒至正常活动的间隔时间.体外实验:按比例配制依托咪酯-脂肪乳-血浆混合液(依托咪酯终浓度为0.066 mg/mL,30%脂肪乳终浓度分别为3.03%、1.52%、0.76%、0.37%、0.0%),37℃水浴条件下振荡此混合液30 min,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的浓度.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2 mL生理盐水相比,2 mL 30%脂肪乳缩短了大鼠的自然苏醒时间[(493±27) svs.(755±64)s,P=0.0014]、正常活动时间[(643±36)s vs.(1104±114)s,P=0.0011]和苏醒至活动的间隔时间[(150±16) svs.(349±67)s,P=0.0097].0.5 mL生理盐水组和0.5 mL 30%脂肪乳组在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苏醒的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浓度显著减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30%脂肪乳浓度越高,依托咪酯浓度越低.结论 30%脂肪乳能够加快依托咪酯的苏醒,其可能机制为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的萃取作用.

  • 体外诱导羊膜上皮细胞转分化为雌性生殖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王飞;刘小菁;王慧;吴文超;郑艾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方法,研究其向雌性生殖细胞转分化的潜能.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AECs后,采用添加5%人卵泡液的培养基作为诱导剂,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E2)含量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雌性生殖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hAECs呈多角形,具有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并表达其特异性细胞角蛋白19(CK19),同时能表达胚胎干细胞(ESC)特异的转录因子POU5f1转录因子4(Oct-4).采用添加5%人卵泡液的培养基诱导14d后,对照组大部分细胞仍保持上皮细胞的多角形态,而诱导组细胞融合呈集落样生长.E2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无E2生成,而诱导组E2水平从第8d开始增加,至第10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RT-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诱导组生殖细胞特异性基因生长分化因子9(GDF9)、无精症缺失基因(DAZL)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联会复合体蛋白3(SCP3)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DAZL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人卵泡液可在体外诱导hAECs向雌性生殖细胞方向转分化.

  •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廖欣;冯敏;王洪;刘娟;杨开选

    目的 分析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AGCT)与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相关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病例,总结AGCT及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AGCT 34例(85%),JGCT 6例(15%).AGCT平均发病年龄50.1岁,JGCT平均发病年龄35.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病理组织学特征方面,AGCT多以滤泡状、岛状及梁索状结构为主,Call-Exner小体较多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则不明显;JGCT细胞多呈弥漫状排列,Call-Exner小体少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明显.术后复发、肿瘤盆腔内蔓延和肿瘤自发破裂为预后不良指标,预后不良的病例较预后良好病例肿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多为混合型(P=0.045);Call-Exner小体少见(P=0.034);核分裂相多≥3/10个高倍视野(HPF)(P=0.003);PTEN表达率降低(P=0.034),Ki-67表达率升高(P=0.021).结论 肿瘤细胞排列结构、核分裂数、PTEN及Ki-67的表达率对判断卵巢GCT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二甲双胍联合MCT1抑制剂α-氰基-4-羟基苯乙烯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研究

    作者:郭福春;王力强;张静;王永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单羧酸转运蛋白1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抑制剂α氰基-4-羟基苯乙烯(CHC)干扰乳酸代谢是否有抗肿瘤作用.方法 体外检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1 mmol/L、5 mmol/L)、CHC组(5 mmol/L)及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5 mmol/L和CHC 5 mmol/L)24、48 h LL/2细胞的增殖、乳酸代谢的改变及24 h细胞凋亡变化.C57BL/6小鼠于右背侧皮下接种LL/2肿瘤细胞(5×105/只),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将28只荷瘤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0.1mL生理盐水灌胃,同时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灌胃,200mg/kg,0.1 mL/只,同时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HC治疗组(CHC腹腔注射,100 mg/kg,0.1 mL/只,同时给予0.1mL生理盐水灌胃)和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上述剂量二甲双胍灌胃和CHC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测量体积大小并进行肿瘤组织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在体外,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CHC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细胞的乳酸生成,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和CH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动物模型证实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CHC可以早期减缓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和CH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CHC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乳酸代谢,诱导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脂肪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颗粒移植的影响

    作者:李昆;李锋;郭丽娟;李杰;黄科;郭维华;田卫东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脂肪对颗粒脂肪移植的影响.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获取脂肪干细胞(ASCs),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根据移植物的组成不同分为ASCs+PRP+脂肪颗粒、PRP+脂肪颗粒、ASCs+脂肪颗粒及对照组(PBS+脂肪颗粒),分别移植入裸鼠皮下,并于移植后10 d、30 d、60 d及90 d取出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及体积测量,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90d后ASCs+PRP+脂肪颗粒组移植物质地柔软、颜色淡黄,较其它组别更接近于正常的脂肪组织,且具有更多的存活体积(P<0.05)及更好的组织学形态.结论 运用ASCs与PRP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修复颌面部及全身软组织缺损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 超声造影成像在卵巢肿物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帆;杨太珠;罗红;宋彬

    目的 了解卵巢肿物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探讨CEUS成像在卵巢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患者共计10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物,分别进行了常规超声(CUS)检查和CEUS检查.CUS检查检出病变,观察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情况,并对血流进行分级.经静脉团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观察病变部位的造影增强类型和增强强度.比较CUS检查和CEUS检查在卵巢肿物的血流显示和定性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个卵巢肿物中,CUS检出血流91个,血流敏感性85.8%;拟诊良性27个,恶性79个.CEUS检出血流106个,血流敏感性100%;拟诊良性33个,恶性73个.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CUS检查诊断准确性84.9%,灵敏度92.0%,特异度67.7%,阳性预测值87.3%,阴性预测值77.8%;CEUS检查诊断准确性92.5%,灵敏度93.3%,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5.9%,阴性预测值84.8%.结论 利用CEUS成像可以更好地了解卵巢肿物血流情况,利于肿物血流的检出;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特点;CEUS成像有助于卵巢肿物的良恶性判定.

  •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促进自噬的研究

    作者:佟明明;姜长安

    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在自噬过程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扩增基因片段,构建Pink1、自噬抑制蛋白Bcl-XL和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等重组质粒,并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Pink1-Flag的HEK293细胞株,通过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过表达相关蛋白,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Pink1和Bcl-XL的相互作用,Pink1对Bcl-XL和Beclin1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Pink1对自噬的影响.结果 自噬抑制蛋白Bcl-XL与Pink1有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可以抑制Bcl-XL与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的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提高自噬下游蛋白LC3Ⅱ/LC3 Ⅰ.结论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通过与自噬抑制蛋白Bcl-XL相互作用释放自噬促进因子Beclin1来激活自噬.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参与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永军;胡晓琳;门若庭;杨丽

    目的 探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变化,以及MIF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MIF-ASONs)对活化的原代HSC表达MI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离培养不同时间(1、3、5、7和10 d)的HSC,以及转染MIF-ASONs后的HSC中MIF和α-SMA的表达.基因表达用RT-PCR,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免疫荧光(IF)或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原代HSC形态逐渐改变,脂滴减少消失,自行激活;MIF基因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5),且MIF与α-SMA mRNA表达正相关(r=0.944,P<0.01);活化的原代HSC转染MIF-ASONs后MIF与α-SMA基因表达和MIF蛋白表达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HSC活化过程中,MIF表达逐渐增加并与α-SMA正相关;MIF-ASONs可抑制HSC活化,提示MIF是HSC活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 rhEPO预处理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玉姗;周俊;柳慧;杜宇;林雪梅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孕19 dSD大鼠分为rhEPO治疗组(Treat组)、生理盐水缺血对照组(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Treat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入rhEPO(5000 U/kg),I/R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注入1 mL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0 min、3h、6h、24 h和48 h取胎鼠脑组织.假手术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后只进行开关腹手术,于术后24 h取胎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I/R组与Treat组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海马区均观察到凋亡的脑神经细胞存在,且凋亡神经元的数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reat组与I/R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在再灌注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强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再灌注48h时高.与I/R组相比较,Treat组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Caspase-3表达的面积积分光密度值减小,除24 h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rhEPO预处理可抑制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后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与涂片培养技术对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邓建军;肖国光;万朝敏;曾崇亮;曹玲;舒敏;母得志;周伟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用于诊断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住院儿童的70份临床诊断结核病及50份非结核病患儿的标本,每份标本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以及结核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检测,比较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镜检和分枝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核病患儿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24.3%(17/70),涂片抗酸染色敏感性为17.1%(12/70),分枝杆菌培养敏感性为20.0%(14/70),3种方法特异性均为100.0%(50/50).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或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诊断儿童结核病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 反义ATM核苷酸转染对放射线照射后喉鳞癌细胞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丽;冯俊;王朝莉;李祖茂

    目的 设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反义多核苷酸作用于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以减少ATM表达,进而分析在体外其对放射线照射后喉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反义ATM核苷酸(AS-Lipo)、正义ATM核苷酸(Sen-Lipo)、错配ATM核苷酸(Mis-Lipo)、Lipo与Hep-2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Hep-2细胞的ATM mRNA进行分析.转染后18h,各组细胞分别接受0、2、4、6、8 Gy照射,24 h后计算细胞存活分数(SF)检测Hep-2细胞放射线照射后的生存能力.选择4 Gy的照射剂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Hep-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S-Lipo、Sen-Lipo、Mis-Lipo、Lipo与Hep-2组的ATM mRNA相对表达量以AS-Lipo组低,为(11.03±2.51)%(P<0.05).在同等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下,AS-Lipo组的SF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S-Lipo组的凋亡率为(30.7±1.31)%,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在体外,ATM反义多核苷酸降低了喉鳞癌细胞中ATM mRNA的表达,同时增加了放射线照射后喉鳞癌细胞的凋亡.

  • 慢病毒载体介导人sTRAIL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李莉;曹江;刘玲;朱祖安;吴克俭;费素娟

    目的 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基因的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观察sTRAIL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基因治疗功效.方法 构建含人sTRAIL基因及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顺反子慢病毒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出的携带人sTRAIL的重组慢病毒,在体外感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评价sTRA IL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质粒pXZ208-sTRAIL,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可达106 IU/mL,可有效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含sTRAIL的重组慢病毒感染SGC-7901细胞,细胞凋亡率随病毒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在MOI为6.0、作用24 h时,细胞凋亡率高,可达(29.12±2.87)%,细胞上清中sTRAIL表达量为(34.08±3.43) ng/mL;而在HL-7702、HLF-1等人正常细胞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 含有sTRAIL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并使其分泌有生物活性的sTRAIL蛋白,可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显著影响.

  • 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作者:孙玉晓;朱延河;朱建宏;牛小麟;阎超;杨光;林琳

    目的 分析克山病(KD)患者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以慢型KD和正常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KD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银染显色,PowerLook2100XL扫描仪(Umax)透射扫描获取图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图像.并通过与ExPASy-SWISS-2DPAGE数据库关联,推测KD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 建立了稳定的慢型KD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2-DE图谱,分别检测到808和814个蛋白质点,匹配率96.5475%.软件分析显示2组样本共有44个差异蛋白质点,11个仅在KD组血清中表达,12个仅在正常血清组出现,21个为共有蛋白但在表达量上存在差异(KD组14个上调、7个下调,差异倍数≥3倍,P<0.01).将差异蛋白与ExPASy-SWISS-2DPAGE数据库关联,在匹配值范围内出现的353个蛋白中,仅比对出KD2-DE图谱胶内编号为1177的蛋白点在属性上与数据库中的P02774 2-D0004T6名为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匹配度高,推测编号为1177的差异蛋白是VDBP.结论 K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推测VDBP可能通过炎症免疫反应途径参与了KD的心肌损伤.

  • PPARα、β在高血压房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邓小明;罗晓佳;陈晓平;何森;李龙心;万里艳;彭勇

    目的 通过研究高血压房颤(h-A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β(PPARα、PPAR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房颤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103例h-AF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55例,阵发性房颤48例),以及按照年龄配对选取的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采外周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α、PPAR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 PPARα mRNA水平在单纯高血压患者、阵发性h-AF及持续性h-AF中逐渐降低(1.34±0.17、1.09±0.23、0.8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NF-α mRNA、IL-6 mRNA、CRP及IL-1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PPARβ mRNA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提示左心房直径与CRP、IL-1、IL-6 mRNA及TNF-αmRNA呈正相关(P均<0.05);而偏相关分析提示PPARα mRNA与CRP、IL-1、IL-6 mRNA及TNF-α mRN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0.532、-0.491和-0.528(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房颤患者中,炎症相关指标表达的升高可能与心房重塑有密切的关系,并进而导致房颤的发生发展;而PPARα与上述炎症指标呈负相关,可能在调节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益作用.

  • 联合多种CT征象鉴别肺部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威;Subhash Yogi;程德云;Nikunj Yogi;余建群;李学明;李婷;陈代云;苏雪英

    目的 拟定一种联合多种CT征象对肺部病变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的标准,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3~4月入住我科胸部CT检查有异常征象者,根据患者影像学改变,按制定的判断标准进行初步判定,并行纤支镜等检查,将判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共纳入患者105例,其中病理明确诊断85例,以本研究制定的标准判断为恶性肿瘤者27例,良性者58例;判断为恶性者的27例中,病理诊断为恶性者22例,良性者5例;判断为良性者的58例中,病理诊断为恶性者3例,良性者55例;判断的准确率为90.59%,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1.67%.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联合多种CT征象标准对于判断肺部病变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携带blaoXA-58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克隆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晓辉;宗志勇;吕晓菊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菌株克隆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制定恰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鉴定通过recA基因测序鉴定.PCR检测菌株的固有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1/66和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ERIC-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对blaOXA-58阳性的菌株进行克隆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recA和blaOXA51/66检测证实有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9株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下降[小抑菌浓度(MIC)≥2 mg/L]的菌株携带有blaOXA-58,占7.8%.其ERIC-PCR指纹图谱相似.MLST分型结果显示有8株菌属于ST-95型,1株菌属于ST-75型.8株ST-95型鲍曼不动杆菌的PFGE图谱显示为同一个克隆,分属于两个差异很小的亚型.结论 我院部分对碳青霉烯敏感性下降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有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blaoXA-58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主要以克隆性播散为主.

  • 彝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眼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作者:张悦;刘治容;陈辉;樊映川;多吉;郑红;王光进;李玉婵;嘉初丹巴

    目的 比较彝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眼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 筛查出九龙县两个彝族聚居点的老年人群中干眼症70人140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66人132眼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干眼症组结膜囊细菌阳性率72.1%(101/140),正常组阳性率67.4%(89/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两组间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95.2%(98/103)为革兰阳性菌,正常人群91.1%(82/90)为革兰阳性菌;优势菌种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组与正常组中单菌与多菌共存构成比、菌种平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彝族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差别不明显;两组结膜囊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优势细菌种属及其构成比相似,均为结膜囊正常菌群.

  • 稀释曲线法评价TgAb对Tg测定的干扰

    作者:吴瑕;胥劲;倪建;俞英;张文杰;潘明志;黄蕤;唐恭顺

    目的 探讨稀释曲线法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内源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的干扰.方法 用血清稀释液、6例DTC患者可测浓度的TgAb血清(TgAb 20~25 IU/mL、Tg<0.1 μg/L)、5例DTC患者不可测浓度TgAb血清(TgAb< 10 IU/mL、Tg<0.1 μg/L)分别稀释另外6例DTC患者的Tg血清(TgAb<10 IU/mL、Tg>10μg/L),三明治夹心法(IMA)测定各稀释管Tg值.以各稀释管Tg理论值为横坐标、实测值为纵坐标,绘制稀释曲线图.结果 血清稀释液稀释DTC患者Tg血清,稀释曲线呈直线.6例可测浓度TgAb血清分别稀释6例DTC患者Tg血清,获得36条稀释曲线,其中12条呈直线,24条不呈直线;同一可测浓度TgAb血清稀释不同患者Tg血清,仅部分呈直线;不同患者TgAb血清稀释同一患者Tg血清,仅部分呈直线.5例不可测浓度TgAb血清稀释3例患者Tg血清,只完成稀释曲线11条,仅4条呈直线,7条不呈直线.结论 同一患者的TgAb稀释多例患者的Tg血清,部分有干扰.不可测浓度TgAb也可能干扰其他患者的Tg测定.稀释曲线法仅可间接评价DTC患者自身TgAb是否干扰Tg测定.

  • 抗ICAM-1液态氟碳纳米微球靶向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及其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韦馨;唐红;尚艳文;李国华;李奥;王炼;宋海波;方华

    目的 制备一种耦联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的液态氟碳(PFOB)纳米微球,检测其基本理化特性与细胞毒性作用并实现其与体外培养损伤心肌细胞的靶向结合.方法 将生物素化ICAM-1单抗与普通(对照组)及生物素化(实验组)PFOB纳米微球耦联,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体与微球的耦联情况;MTT法检测微球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两组微球分别加入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和TNF-α损伤后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中,观察并半定量计算各组微球与心肌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 ICAM-1单抗与实验组微球成功耦联,耦联率95%,共聚焦显微镜下微球呈绿色荧光,其粒径、电位、浓度分别为(385.3±88.9)nm,-(60.3±6.11) mV,7.0×108/mL,而对照组微球不见或仅见微弱荧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实验组微球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无论心肌细胞是否暴露于TNF-α,对照组微球均未见附着在心肌细胞膜周,而TNF-α损伤下实验组微球与心肌细胞的附着量是非损伤下的10倍(P<0.01).结论 成功制备出耦联ICAM-1单抗的PFOB纳米微球,该靶向微球无细胞毒性作用且与体外高表达ICAM-1心肌细胞有较强的结合力.

  • 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马健娟;何志旭;舒莉萍;姚冬静;李莉;李燕

    目的 探讨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造血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斑马鱼总RNA,利用RT-PCR克隆得到HOXC4基因片段,将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和载体pCS2+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把基因片段插入pCS2+中,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采用T3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体系制备地高辛标记的HOXC4基因反义mRNA探针,然后行全胚胎原位杂交.结果 构建HOXC4-pCS2+重组质粒,获得地高辛标记的反义mRNA探针并且完成其在野生型斑马鱼中的全胚胎原位杂交,显示HOXC4基因在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神经系统高表达.结论 得到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造血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阴囊壁肉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文晓蓉;黄景;陈扬;王坤杰;李永忠

    目的 探讨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9例阴囊壁肉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阴囊壁横纹肌肉瘤5例,其中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3例(包括2例阴囊壁肉膜下横纹肌肉瘤),肿块为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呈弱回声,血供丰富.阴囊壁脂肪肉瘤4例,2例为稍强回声,2例为强回声及弱回声相间的不均质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血供较丰富.结论 阴囊壁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有助于其与睾丸肿块的鉴别,根据肿块回声及血供特点还可初步推断肿块性质.

  • 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应用

    作者:张力;刘兴会;卫蔷;边策;彭冰;姚强

    目的 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应用指征、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技巧.方法 搜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586例应用双球囊导管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置球囊前的宫颈Bishop评分分为试验1组(Bishop评分≤3分,155例)、试验2组(Bishop评分4~5分,223例)和试验3组(Bishop评分≥6分,208例),并与同期宫颈Bishop评分≥6分而直接应用缩宫素静滴引产的112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试验1、2、3组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阴道分娩率逐渐递增,缩宫素使用率和使用时间逐渐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母婴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效果与宫颈Bishop评分密切相关,适合于宫颈Bishop评分较高孕妇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分娩.

  • 成都市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晋蓉;范营营;冯玲;刘晓欢;杨凡

    目的 了解成都市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家长喂养知识及行为以及儿童进食行为.结果 在成都地区,1~6岁儿童中存在至少一项饮食行为问题的达38.63%.儿童的饮食行为与生活的环境及家长的认知和态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家长关于饮食行为问题的知识有限,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需要.结论 成都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比较常见,应及早指导家长进行干预.

  • 30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作者:刘志彬;文菁菁;徐娟;徐才刚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7~81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5岁,男女比例1.5∶1.其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者占70.0%(21/30)、有B症状者23.3%(7/30)、淋巴结肿大者20.0%(6/30);IPI评分<2分者93.3%(28/30)、Ki-67值<20%者72.7%(16/22).受累器官包括:骨髓、脾脏、韦氏环、腮腺、甲状腺、肺部、胃部、肠道、眼部、鼻咽部和肺.化疗组、手术联合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81.8%、87.5%和77.8%,P>0,05),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疗效(P<0.05).3年及5年OS分别为96.7%和90.6%、PFS分别为86.5%和79.9%,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浅表淋巴结受累、骨髓受累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CD5阳性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对生存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论 MALT淋巴瘤多为中老年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伴器官受累,手术联合化疗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该病总体生存及预后好.

  • 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切除成人脑干胶质瘤(附19例报道)

    作者:刘俐;惠旭辉;张思;方媛;张跃康;谢徐萍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显像(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成人型脑干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作用,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我科在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手术治疗的19例成人型脑干胶质瘤的病例资料.探讨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结果 本组病例中,近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4例(73.7%),神经功能恶化者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26.3%).随访期间,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7例(89.5%).结论 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为手术人路及肿瘤切除程度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型脑干胶质瘤可以更好的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咏;周成霞;王曦;鲜艳;薛丽;闫薇;陈小玫;孟慧敏;蒋献

    目的 评价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痤疮患者,依次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4~6次,部分中重度患者联合外用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口服二甲胺四环素,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痊愈率27%,显效率45%,总有效率82%.治疗前后皮损数量及痤疮瘢痕、痤疮印记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丘疹和粉刺明显减少,尤其是瘢痕变浅,痤疮印记颜色减淡.结论 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疗效好、副作用低,联合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羟基乙酸 痤疮 疗效
  • 尿白蛋白肌酐比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玲;梁利波;张亭;张明峰;杨惠岚;李双庆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试验设计,纳入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留取晨尿标本测定UACR,c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测量.依据UACR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者220例、微量白蛋白尿者64例和大量白蛋白尿者32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IMT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cIMT[(0.94±0.25) mm]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0.78±0.17) mm](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IMT[(0.89±0.18) mm]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c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UACR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程和UACR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UACR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应进行早期防治.

  • 慢性束缚应激造模及观测高血糖相关指标的方法探索

    作者:梁冰;郑翔;夏卫维;丁艳;章为;周雪

    目的 从束缚强度、高脂饮食、血糖测定等方面探索慢性束缚应激模型用于观测高血糖相关指标的方法.方法 实验SD大鼠施加为期4个周期、每周期10 d、每天12 h的慢性束缚应激,喂饲普通或高脂饲料,并设高脂+链脲佐菌素(STZ)组、单纯高脂组和正常大鼠为对照.每个束缚周期结束后第3d用针刺大鼠尾静脉取血,血糖仪监测各组大鼠血糖;后一个束缚周期结束后第3d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胰腺行HE染色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成功制备高血糖动物模型,成模率为32.5%;慢性束缚应激成模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3个对照组(P<0.05),而高脂+STZ组及单纯高脂饮食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HE染色及免疫组化显示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胰腺体积增大,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高脂因素可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下降(P<0.05);高脂+ STZ大鼠胰岛严重破坏,未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表达.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酮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造模条件下可成功制备慢性束缚应激高血糖大鼠模型,相关指标检测方法具有可靠性.

  • 红茶作为口服阴性对比剂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唐鹤菡;宋彬;黄子星;姚辉

    目的 探讨利用红茶降低胃肠道液体对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RCP)干扰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分为3个部分:①体外试管试验:MRCP、T2-map及T1-map分别扫描15种不同饮料,得到适合用于降低胃肠道对MRCP成像影响的饮料.②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在口服饮料前及口服后5 min、10 min、15 min进行MRCP扫描,得到佳延迟时相.③纳入20例患者,在饮茶前及饮茶后5 min进行MRCP扫描,测得胃、十二指肠、肝脏、胆总管、胰管、胆囊的信号值(SI)、信噪比(SNR)及喝茶前后胃、十二指肠的信号丢失,肝内胆管、肝管、胆总管、胰管、胆囊、胆胰壶腹部的图像质量改变.结果 ①体外试管试验显示适用的饮料为立顿红茶.②健康志愿者试验发现,胃、十二指肠信号丢失的评价及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评价在饮茶后5 min、10 min、15 mi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患者的研究显示,饮茶前后胃、十二指肠的SI、SNR及信号的丢失,胆总管、胰管、胆囊及胆胰壶腹部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饮茶前后肝内胆管、肝管的图像质量,肝脏、胆总管、胰管、胆囊的SI及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一种简便、廉价、安全的饮料,立顿红茶能降低胃肠道液体对MRCP成像的干扰,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HPLC-MS/MS分析盐酸头孢替安酯中未知杂质的结构

    作者:唐群星;刘明东;颜有仪;叶懿;王智慧;詹兰芬;廖林川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对盐酸头孢替安酯原料药中的杂质进行结构解析.方法 盐酸头孢替安酯原料药经去离子水溶解,采用HPLC-MS/MS技术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SB-C18柱(150 mm×2.1 mm,3.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乙腈(B)(97∶3),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t(min)/B(%)]:0/3、5/3、15/20、20/40、30/60、40/80,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MRM模式扫描,电离电压4 kV,锥孔电压100 V,质量扫描范围(m/z)为50~1000,雾化气为氮气,雾化气压力40 psi,干燥气温度350℃,干燥气流速10 L/min.结果 通过对盐酸头孢替安酯和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图以及液相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分析归纳,推测盐酸头孢替安酯样品中有关物质1为△3-异构体,并解析了有关物质2中的3个杂质的结构.结论 本法可灵敏、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盐酸头孢替安酯中的有关物质,对盐酸头孢替安酯的质量控制有指导意义.

  • 肝脏癌肉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例报告)

    作者:杨蕗璐;罗燕;凌文武

    患者,女,49岁,乙肝病史20年,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腹胀1月,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甲胎蛋白(AFP) 61.47 ng/mL(正常值<25 ng/mL),余血清指标无明显异常.我院彩超示:肝脏形态稍失常,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左外叶查见大小约4.5 cm×3.5 cm弱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局部包膜呈"驼峰样"改变,团块内见斑片状强回声.为进一步明确团块性质,肘静脉内团注SonoVue 1.2 mL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示:动脉期团块呈欠均匀稍高增强回声;门脉期及实质期不均匀稍低增强回声(附图).结果示:肝硬化伴左肝实性占位,考虑多为肝癌.MRI增强扫描示:肝左外叶占位性病灶,性质:肿瘤?术中见:肝脏质地硬;左外叶见大小约4 cm×3 cm×4 cm灰白色质硬包块;切开包块后可见淡黄色内容物,局部可见坏死.术后诊断:左肝外叶肿瘤.术后病理:肝脏癌肉瘤,含低分化肝细胞癌及肉瘤样癌成分,以及骨肉瘤成分,周围呈结节性肝硬化改变.

  • 肺结核疑诊肺曲菌球1例报告

    作者:徐志强;王茂筠;梁宗安

    患者,男,21岁,因"发热咳嗽咯痰1周"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发热,颜面潮红,未测体温.后逐渐出现咽痛,咳嗽,咯黄色粘痰,量较多.院外服中药(具体不详)及青霉素V钾、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咳嗽、痰量多.1d前患者至我院急诊,体温39.1℃;胸部CT(图1)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空洞伴洞内结节",怀疑肺结核,或肺曲菌球伴感染,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明显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既往史无特殊,无放射线、重金属毒物、粉尘接触史.否认吸烟史.入院查体:T 37.2℃,P 96次/min,R 20次/min,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 伴面神经麻痹的Tolosa-Hunt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程兰;李利娟;周红雨

    患者,男,78岁,因"左侧头痛5d,视物成双1d"于2012年1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颞顶部持续针刺样疼痛,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入院1d前出现视物成双,后转入我院.否认糖尿病、偏头痛病史.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形圆,左侧上睑下垂,左眼向内、上、下活动均受限.头部增强MRI、胸部CT正常,血糖、免疫、肿瘤标志物等未见异常,脑脊液微量蛋白0.57 g/L(正常值范围0.15~0.45 g/L).患者入院后第2d出现左侧面神经麻痹症状.给予抗病毒等治疗1周无效,自觉复视及面瘫症状加重,头面部检查未见疱疹,故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地塞米松静滴,患者第2d头痛完全缓解,第3d复视消失,查体双侧眼球各向活动到位,左侧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出院诊断:Tolosa-Hunt综合征伴左侧周围性面瘫.出院后针灸治疗,1个月后面瘫完全恢复,随访8个月无复发.

  • 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高垂体腺瘤诊治水平

    作者:姜曙;王伟

    垂体腺瘤是一种可影响全身多系统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高且多为中青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治疗目标不仅为切除肿瘤和控制异常增高的激素,还需要处理好各种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等,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式,仍处于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在尽可能全切肿瘤的同时保护正常垂体组织已成为共识.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在功能性腺瘤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规避了手术风险,这种趋势也逐步扩展到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治疗中.以伽玛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主的辅助治疗手段,疗效也显著提高.我们应加强多学科合作,联合开展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寻找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

  •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可疑组织的鉴别和处理

    作者:刘俊峰;柯昌庶;陈曦;徐钰;张华楸;陈娟;淦超;李朝曦;雷霆

    目的 探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可疑组织的分辨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因难以确定性质而单独送检可疑组织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垂体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分辨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20例可疑组织术后单独病检示:肿瘤组织与正常垂体混杂并存9例,正常垂体组织5例,肿瘤组织2例,其他性质组织4例.结论 分辨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主要依据术中外观、质地、血供以及可能存在的边界,若术中难以判断,则可取少量可疑组织单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组织性质,指导下一步治疗.

  • 伽玛刀对垂体瘤肿瘤控制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鹏;任海波;张祝均;李杨;王伟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对垂体腺瘤肿瘤控制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91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1~33 Gy,平均周边剂量26.3 Gy,以45%~7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术后定期复查鞍区MRI和血液激素水平,对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病例肿瘤控制有效率为95.2%,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肿瘤控制有效率为100%,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1.4个月,功能性垂体腺瘤肿瘤控制有效率平均为93.8%,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8.6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1.5%,伽玛刀治疗后无患者加重视力视野障碍.结论 伽玛刀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是安全有效的垂体腺瘤治疗手段.

  • 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变化及激素替代

    作者:付晓红;薛鑫诚;周培志;尹森林;姜曙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d激素水平低(P<0.05),与术后3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结论 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 垂体腺瘤中干细胞样细胞的培养及初步鉴定

    作者:周培志;马卫朝;王修杰;程书文;姜曙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培养并初步鉴定垂体瘤干细胞.方法 提取42例液氮冻存的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总RNA,通过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垂体瘤细胞球中于细胞标志物(Nestin、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肿瘤组织标本中,Nestin mRMA阳性表达37例;无血清培养条件富集培养的悬浮细胞球中均可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出Nestin、Sox2的表达.结论 垂体腺瘤组织中存在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通过无血清培养亦可培养出垂体瘤干细胞.

  • 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彭里磊;董伟;周培志;马卫朝;李有平;吴谦;姜曙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6例患者(A组)根据血电解质水平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47例患者(B组)以尿量和尿电解质为主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电解质和24 h尿量,以及两组患者分层后的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前3d血电解质正常,但有大量的电解质从尿中排出.术后第4~7 d两组患者均有水电解质紊乱发生,B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7.02%,8/47)低于A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两组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的紊乱率无影响.A组颅咽管瘤患者、经颅手术患者术后血电解质紊乱率高于垂体瘤患者、经蝶手术患者(P均<0.05),而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单纯根据血电解质进行管理难于控制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而根据尿量及尿电解质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管理难度.

  • 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蒋小兵;胡斌;范翔;何东升;毛志钢;陈沐;朱永红;王海军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关键词: 垂体腺瘤 MGMT 侵袭性
  • 溴隐亭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及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评价

    作者:薛鑫诚;姜曙;尹森林;钟传洪;周培志;程书文

    目的 探讨溴隐亭对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及随访29例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采用溴隐亭治疗后不同时间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测的变化,并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性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性功能障碍、头痛、视力障碍多见.溴隐亭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睾酮(T)水平有所升高(P<0.05),总体PRL水平正常化率为82.8%;疗效评价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达100%;按照IIEF 5评估,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溴隐亭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内分泌功能趋于正常,更重要的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状况.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