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FK506和CSA对异体造血干细胞在粒单白血病小鼠存活及其血清IL-2和IL-4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静;李春富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 (CSA)和FK506对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及其对IL-2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WEHI23细胞从尾静脉注入建立小鼠粒单白血病模型.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骨髓,体外扩增纯化培养造血干细胞 (HSC), 移植入粒单白血病小鼠,观察FK506和CSA对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其对IL-2和IL-4水平的影响.结果 植入的HSC在正常小鼠和粒单白血病模型小鼠仅存活1周,而在经CSA和FK506处理的粒单白血病鼠,HSC可存活至2周, 且后者的存活数较前者增多.此外,IL-2、IL-4水平在FK506和CSA处理组亦较正常和模型小鼠组下调(P<0.05).结论 FK506能有效抑制宿主对植入HSC的排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2、IL-4水平有关.

  • BDN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

    作者:严琪;余化霖;李劲涛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人脑胶质瘤内的分布与表达,并探讨它们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5例正常人脑组织和20例胶质瘤样本中BDNF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人脑和胶质瘤组织内均有BDNF表达,阳性反应物主要位于胞浆.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DNF在胶质瘤中的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且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BDNF水平逐渐增高 (P<0.05).结论 胶质瘤内的BDNF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内的表达, 且随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提示BDNF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

  • 孕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尚为;李蕾;马谊;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孕激素及IGF-Ⅰ、IGF-Ⅱ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5~7周蜕膜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孕激素、IGF-Ⅰ、IGF-Ⅱ对人早孕5~7周蜕膜基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可增加细胞增殖1.6~3.4倍(P均<0.01),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均<0.01).结论 孕激素及IGF-Ⅰ、IGF-Ⅱ可能通过调节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蜕膜化,对胚胎着床及早期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 天然植物银杏酸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陈晨;杜玮;文宗;李继遥;张平

    目的 研究天然植物银杏酸对喉癌Hep-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银杏酸对喉癌Hep-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银杏酸对喉癌Hep-2 细胞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生长抑制作用; DNA经琼脂糖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银杏酸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银杏酸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内皮素-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志刚;王红静;周羽;杨琴;于雪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R、ETB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妇女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EMs患者(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照组)在位内膜中ET-1、ETAR、ETBR的表达.结果 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P均<0.01);ET-1和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68,P均<0.05).ETBR在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内膜三者间的表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的不同的组织学周期,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在EMs组不同临床期别(r-AFS分期)内膜,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ET-1和ETAR在EMs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 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侵犯胆管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阳宁静;宋彬;吴苾;徐隽;赵黎明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ICC)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犯胆管的CT及磁共振显像(MRI)特征的差别,提高对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侵犯胆管的18例ICC和32例HCC病例进行CT或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 ICC侵犯胆管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明显、扩张胆管粗细不均、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中;其肿块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或无强化.HCC侵犯胆管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轻、扩张胆管受推压,管壁增厚或强化少见,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旁;其肿块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两者在以上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C和HCC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表现有显著差异,CT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房室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向波;唐红;周文霞;魏东明;荣昊;袁宏声;肖锡俊

    目的 观察二尖瓣置换(MVR)加或不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及房室环的变化情况. 方法纳入112例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施行MVR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大三尖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标准,112例患者被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n=56)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n=56).TAPG在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两年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04±5.04)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表面积、心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G中伴有房颤的患者多于NTAPG(P<0.05).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大及小三尖瓣环径均缩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三尖瓣返流(TR)程度构成比减轻(P<0.05).而N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变化不明显(P>0.05),大及小三尖瓣环径增加(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亦不明显(P>0.05),TR程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出现5例(8.94%)中度及中度以上TR. 结论在术前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径明显扩张的患者,MVR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将有利术后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的明显缩小、TR程度构成比的显著改善.对于术前没有明显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扩张的MVR手术患者也应仔细评估三尖瓣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TR.

  • 人参皂甙Rg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NF-α、MCP-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丽娜;谢席胜;左川;樊均明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厄贝沙坦(ARB)治疗组.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动物处死前1 d测血糖,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记录尿量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MCP-1、血及肾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MCP-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肾脏组织中MCP-1、TNF-α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镜下见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物质增多,足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两治疗组与模型组分别比较,肾小球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宽,足细胞数增加(P<0.05).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CP-1、TNF-α的表达增加(P<0.05),两治疗组MCP-1、TNF-α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提示MCP-1、TNF-α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r=0.7802,0.6963)、肾小球硬化指数(r=0.8296,0.7413)、足细胞基底膜厚度(r=0.7678,0.6701)成正相关(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1能降低TNF-α、MCP-1的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及肾脏的病理损害,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 罗格列酮钠保护STZ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及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光宇;安振梅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钠对链脉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对照组(OM组,14只),罗格列酮钠组(RSG组,14只),后两组予STZ(50 mg/kg)腹腔内注射诱导成模后,RSG组予罗格列酮钠干预治疗[4 mg/(kg·d)].治疗10周后,各组大鼠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岛功能,之后处死动物,取胰岛组织,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INS、P-JNK、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β-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与DM组相比,RSG组血糖降低.两组0 h INS(FINS)和2 h INS分别为(17.49±4.59) μU/L vs (23.59±4.59) μU/L和(20.24±3.32) μU/L vs (30.98±9.15) μU/L,RSG组INS水平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其胰岛功能有好于DM组的趋势.②RSG组较DM组的胰岛边缘较清晰,细胞排列较整齐,染色质较丰富.③RSG组胰岛表达INS的水平高于DM组(P<0.05).④TUNEL检测结果显示RSG组的胰岛β-细胞凋亡率(%)较DM组小,分别为6.52±0.77 vs 10.33±1.07(P<0.05);Caspase-3的表达亦减少(P<0.05).⑤与DM组相比,RSG组JNK的活化受到抑制,P-JNK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RSG能够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其对胰岛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JNK信号通路起作用的.

  • 带核定位信号的RARα与JTV1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实验

    作者:王翀;王东生;刘北忠;郝坡;刘畅;金丹婷;钟梁;王春光

    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与JTV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将表达NLS-RARα诱饵蛋白和JTV1靶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通过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两者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NLS-RARα及JTV1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并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体外验证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NLS-RARα诱饵蛋白和JTV1靶蛋白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阳性克隆;NLS-RARα及JTV1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293细胞,抗HA多克隆抗体沉淀HA-NLS-RARα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用抗Myc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可以检测到Myc-JTV1蛋白.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了NLS-RARα与JTV1间存在相互作用.

  • 胰腺癌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祝忠;许国辉;黄娟;阳宁静;杨宇洁;曹英;何韧;席晓秋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胰腺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正常胰腺42例,胰腺癌患者18例,行多层螺旋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选择20例(胰腺癌组11例,慢性胰腺炎9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层面切片,行CD34、VGE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 (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例慢性胰腺炎的MVD为(13.8±9.6),11例胰腺癌的MVD为(30.5±1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胰腺癌呈强阳性表达者8例,弱阳性表达者3例,在慢性胰腺炎中呈强阳性表达者1例,弱阳性表达者8例,VEGF的表达阳性率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MVD(中位数40.2)与BF(中位数26.9)、TTS(中位数14.8)和TTP(中位数145.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0.63和0.45,P均<0.05),VGEF(中位数为4.3)表达与BV(中位数18.2)呈负相关(r=-0.39,P<0.05). 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VD、VEGF与CT灌注值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 依托咪酯对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凤芝;张文胜;罗朝志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每只大鼠直接断头处死,提取线粒体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4 μg/mL和4 μg/mL依托咪酯组,按分组加依托咪酯入线粒体后37 ℃温育7 min.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内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和前向光散射(FSC),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线粒体的腺苷酸含量(AMP、ADP、ATP),并计算能荷(EC),定磷法测定H+-ATPase水解活性及寡霉素的影响.结果 0.4 μg/mL依托咪酯组和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线粒体内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升高更明显(P<0.05).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FSC值、AMP含量、H+-ATPase水解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0.4 μg/mL依托咪酯组,ADP含量、EC低于后两者(P<0.05或0.01);0.4 μg/mL依托咪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寡霉素并不改变依托咪酯对H+-ATPase水解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 0.4 μg/mL的依托咪酯对鼠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4 μg/mL的依托咪酯则对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 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马玉姗;林雪梅;周俊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利多卡因组(Ⅱ组)、格拉司琼组(Ⅲ组)和格拉司琼+利多卡因组(Ⅳ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在给药前均先以橡胶止血带阻断其局部静脉回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3 mL,其它患者按其分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20 mg、格拉司琼2 mg或2 mg格拉司琼和20 mg利多卡因混合液.1 min后松开止血带,并推注1/4预计量异丙酚,同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评分. 结果 4组患者术中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84%,利多卡因组46%,格拉司琼组52%,格拉司琼+利多卡因组24%.后3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组异丙酚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术中异丙酚注射痛,并且还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邓长飞;马骁;周欢;刘巧兰;杨洋;宋湛;吴芳

    目的 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四川省自贡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中心抽取216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WHOQOL-BREF及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的条目.结果 美沙酮门诊治疗者的得分为13.14±2.79(生理领域),12.17±3.38(心理领域),12.20±3.17(社会关系领域),11.94±3.31(环境领域),12.06±3.73(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吸毒年限越长,没有工作,与家人关系越差,过去3个月被抓,性生活越少,服用过安定,对治疗没有信心,各领域生命质量越差(P<0.05).治疗6~12个月的患者环境领域的生命质量高于治疗6个月以内者(P<0.01).注射与其他方式混用的患者生理领域的生命质量低于单纯口吸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美沙酮门诊治疗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毒年限、是否工作、与家人关系、性生活频率、过去3个月是否被抓、是否服用安定、治疗的信心. 结论应根据治疗者不同的个体和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 中国成都汉族与泰国人群NFKB1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高林波;薛晖;潘新民;梁伟波;周斌;吕梅励;房文亮;白鹏;张林

    目的 研究NFK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74963 C>G和rs11722146 A>G)在中国成都汉族与泰国曼谷地区正常人群中的分布, 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NFKB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8名中国成都汉族人和101名泰国人NFKB1基因多态性, 比较两组人群2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中国成都汉族与泰国人群中,NFKB1基因 rs3774963 C>G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3%、43.2%、41.5%和25.7%、47.5%、26.7%,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9%、63.1%和49.5%、5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s11722146 A>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9%、50.0%、27.1%和18.8%、53.5%、27.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9%、52.1%和54.5%、45.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相比,rs11722146 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成都汉族与欧洲和非洲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s3774963 C>G位点在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K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74963 C>G和rs11722146 A>G)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 18F-FDG PET双期扫描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苏鸣岗;范秋萍;田野;李芳兰;杨晓川;李林;范成中;田蓉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双期扫描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注射18F-FDG后1 h及2 h行早期全身PET显像及局部感兴趣区延迟显像.测出每处淋巴结早期及延迟期大标准摄取值SUVearly及SUVdelayed,并计算出每个病灶的滞留指数(R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SUVearly、SUVdelayed及RI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良恶性淋巴结的SUVearly分别为3.26±1.62及8.04±5.56 (P=0.000),SUVdelayed分别为3.93±2.11及9.82±6.29 (P=0.000),RI分别为19.1±22.5及24.8±18.8 (P=0.191).SUVearly、SUVdelayed和RI的临界值分别为4.3、 4.8及18时,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1%、78%、63%, 特异性分别为87%、85%、46%, 准确性分别为78%、80%、57%.ROC分析显示SUVearly和SUVdelayed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409),但均高于RI的诊断效能(P<0.001).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18F-FDG PET双期扫描不能提高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 缺血预处理与氧化苦参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诗奉;王贺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与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L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schemic reperfusion,I/R,n=6); IPC组(n=6);IPC+OMT组(n=6).测定各组开胸后0 min,缺血后40 min,再灌注后80 min、120 min、160 min各时点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湿干重比(W/D)、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 Hsp90α)表达及160 min时肺病理改变.结果 各组开胸后0 min 、缺血后40 min时 SOD、MD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 80 min后,I/R组W/D、AI值高于IPC、IPC+OMT组(P<0.05,P<0.01),SOD、Hsp90α表达低于IPC、IPC+OMT组(P<0.05,P<0.01).IPC+OMT组与IPC 组比较,MDA、W/D、AI低于IPC组(P<0.05);SOD、Hsp90α表达持续上调(P<0.05).IPC组和IPC+OMT组肺病理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IPC与OMT诱导肺组织SOD和Hsp90α的高表达,减少MDA的生成,抗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对减轻LIRI有协同作用.

  • 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模式的研究

    作者:黄卓春;石运莹;蔡蓓;王兰兰;武永康;应斌武;冯伟华;胡朝军;李永哲

    目的 运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建立SLE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诊断模型.方法 联用弱阳离子磁珠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绘制64例SLE患者组及168例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BPS)软件筛选特异性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建立SLE诊断模型.结果 在SLE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找到60个差异蛋白峰(P<0.05),其中28个蛋白峰在SLE患者表达增高,32个蛋白峰表达降低.由BPS软件筛选的4个蛋白标志物(质荷比为3376.02、4070.09、7770.45、28045.10)建立的诊断模型能很好的把SLE患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区分出来,经过盲法验证,其对SLE的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6%.结论 采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能筛查识别出与SLE疾病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由4个质荷比分别为3376.02、4070.09、7770.45和28045.1的SLE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建立的SLE疾病诊断模型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 内源性BDNF促进受损神经系统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巴迎春;段艳萍;王金德;李云玫;李明;王廷华

    目的 研究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受损神经系统再生的影响.方法 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实验:将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并于术毕分为两组,每组8只,一组使用BDNF抗体,另一组则为使用正常羊血清(NSS)的对照组,第8 d时都行脊髓背柱横断术.将每只大鼠两侧L5的脊髓脊根节(DRG)作纵向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大鼠L5 DRG内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阳性细胞.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实验:将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切断,然后在第8 d行脊髓全横断手术(tSCI),术后分作两组,使用NSS的对照组和使用BDNF抗体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来评价内源性BDNF对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结果 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实验的BDNF抗体组左侧L5 DRG内的GAP-43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左侧(P<0.01).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实验的BDNF抗体组在tSCI处的HRP阳性神经纤维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 结论内源性BDNF对受损神经系统的再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髓核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作者:赵献峰;刘浩;丰干均;梁涛;陈宪;黄林

    目的 探讨移植兔骨髓基质细胞(MSC)和髓核细胞(NPC)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获取并扩增NPC及MSC.2岁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盐水注射组3只,MSC移植组6只,NPC移植组6只,L3/4、L4/5、L5/6椎间盘进行髓核穿刺抽吸后,分组注入盐水、MSC和NPC.未处理的L2/3、L6/7、 L7/S1椎间盘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 术前及术后4、6、8周,相同条件下摄取腰椎侧位X光片,运用Image-pro plus6.0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Merge eFilm Workstation测量MRI T2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并进行标准化(ST2WI),计算%ST2WI.结果 两细胞移植组较之盐水组均能够有效的抑制损伤椎间盘进行性的高度丢失、骨性终板破坏、骨赘形成、细胞外基质丧失等.NPC组第6周%DHI为(74.31±2.59)%,第8周为(79.29±2.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8周时NPC组椎间盘高度恢复;且第8周时NPC组与MSC组的%DHI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2WI数据显示第8周时NPC组T2信号强度高于MSC组[(70.63±7.60)% vs (54.32±7.92)%,P<0.05],提示NPC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超过MSC组.结论 NP及MSC两种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避免椎间盘损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的退变过程.8周后NPC组较MSC组显示出更强的基质合成能力,椎间盘高度及含水量出现恢复的迹象.提示外源性NPC能够良好的适应受体椎间盘环境,并发挥相应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

  • shRNA-CXCR4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厉红元;任国胜;谭金详

    目的 研究重组质粒shRNA-CXCR4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潜力的影响. 方法通过构建重组质粒shRNA-CXCR4沉默CXCR4基因后,运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3株人乳腺癌细胞的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建立体外侵袭模型,测定人乳腺癌细胞株穿透Matrigel的潜力.结果 质粒shRNA-CXCR4作用于3株人乳腺癌细胞后能明显抑制其CXCR4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3株人乳腺癌细胞穿透Matrigel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shRNA-CXCR4后能明显降低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潜力.

  • 体内靶向树突状细胞的腺病毒通用肿瘤疫苗的构建

    作者:丁振宇;王椿;宿静梅;魏于全;王春婷

    目的 采用细胞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重组腺病毒,并将其以甘露聚糖进行表面修饰,以探索构建一种新型的体内靶向树突状细胞(DC)的通用型肿瘤抗原. 方法将编码hTRT的cDNA序列自pBABE-PURO-hTERT质粒亚克隆至腺病毒质粒pAdTrack-CMV中,将后者与骨架质粒pAdEasy-1经电冲击共转化宿主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经过克隆筛选获得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后,将其线性化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以甘露聚糖进行表面修饰.后将甘露聚糖修饰后的腺病毒免疫小鼠. 结果重组腺病毒能在293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腺病毒转染后的细胞通过PCR及免疫印迹能测到hTRT的表达.重组腺病毒经过甘露聚糖修饰后,经高碘酸席碱染色呈阳性.重组腺病毒能在小鼠体内靶向脾脏DC细胞. 结论成功构建能体内靶向DC细胞的hTRT重组腺病毒,为通用型肿瘤疫苗的研发作出了新的探索.

  • 125I籽源持续照射诱发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启明;伍晓汀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株MKN45在125I籽源的持续作用下发生凋亡的变化,包括细胞形态、早期凋亡率以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为临床使用125I籽源治疗胃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组用7粒125I籽源所制成的园盘形状照射源持续照射人胃癌细胞株MKN45,对照组则不予照射,72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DAPI染色测细胞凋亡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内的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实验组各组细胞在光镜、电镜下能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改变.②DAPI染色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高(P<0.01).③实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比对照组高(P<0.01).④RT-PCR检测细胞内的Bax表达明显增强(P<0.01).⑤半定量PCR检测Bax表达明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实验组的Bcl-2/Bax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25I籽源持续照射能诱发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凋亡,Bcl-2/Bax的比值降低可能是人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的机制之一.

  • 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 sP-selectin和s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磊;李平;杨玉琼;张洪;艾平;王峰;姜愚;邹立群;鄢希;罗锋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10名鼻咽癌患者和5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的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血浆中的表达. 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者高于非转移者,且sCD40L和sP-selectin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ICAM-1只在Ⅲ+Ⅳ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有下降. 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存在高表达现象,并且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鼻咽癌的转移和疗效判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 丁基苯酞对大鼠短暂性缺血脑组织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文英;德吉曲宗;李其富;何俐;周东

    目的 研究丁基苯酞(NBP)对大鼠短暂性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建立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NBP组,每组各20只健康雄性SD 大鼠.假手术组进行颈部血管分离而不栓塞.术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食用植物油,每天2次,每次25 mg/kg,NBP组予以相同剂量NBP灌胃, 每天2次;短暂性脑缺血3 d后行神经功能评分(Longa评分),然后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梗死周围区、海马区和梗死核心区脑组织VEGF 和bFG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POD法)检测VEGF mRNA和bFGF mRNA 的表达.结果 NBP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NBP组在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VEGF和bFGF蛋白、VEGF mRNA和bFGF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NBP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上调大鼠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脑组织VEGF、bF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通过此机制治疗保护缺血脑组织.

  • 醋柳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MCP-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军;陈仪;肖恒怡;常彬滨;丁群芳;章茂顺;曾智;张新军

    目的 研究醋柳黄酮(TFH)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主动脉内MCP-1表达水平与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将12只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醋柳黄酮[30 mg/(kg·d),n=4]、依那普利[10 mg/(kg·d),n=4]、氢氯噻嗪[25 mg/(kg·d),n=4]灌胃12周;另4只同周龄SHR和4只WKY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12周,作为阳性对照和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检测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管腔内径,ELISA检测血浆MCP-1浓度,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MCP-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CP-1水平.结果 12周后,醋柳黄酮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其疗效与依那普利组和氢氯噻嗪组没有差异;在降压疗效没有差异下,醋柳黄酮对主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作用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别,强于氢氯噻嗪(P<0.01),且醋柳黄酮亦同时抑制主动脉内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其作用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异,强于氢氯噻嗪(P<0.01).结论 醋柳黄酮可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其疗效与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没有差异.醋柳黄酮可独立于降压作用外抑制主动脉内MCP-1表达和抑制主动脉内中膜增厚,其效果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别.醋柳黄酮可能通过抑制MCP-1达到抑制主动脉内中膜增厚、保护靶器官效果.

  • 川陈皮素对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罗刚;曾云;朱玲;张怡先;周黎明

    目的 观察川陈皮素对肺癌的体内外抑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川陈皮素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川陈皮素处理后A549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彗星电泳检测川陈皮素作用后A549细胞DNA损伤情况.通过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进行体内抗瘤实验,TUNEL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川陈皮素作用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川陈皮素作用A549细胞24 h后,随着作用剂量的加大,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则表达上调;对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当达到一定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时可以使A549细胞发生凋亡.体内抑瘤实验表明,川陈皮素高(3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浓度组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3.70%、27.59%和20.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陈皮素能使Lewis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使Lewis肺癌组织内Bax和Caspase-9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 川陈皮素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Bcl-2/Bax的比值,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相关.

  • hnRNPB1基因的RNA干扰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研究

    作者:蒲丹;李为民;周陶友;吴迪;陈小兵;陈敏;唐凤鸣;韩娟

    目的 探讨特异性小分子干扰(small interference,siRNA)抑制肺癌A549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蛋白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B1)基因的表达后,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构建hnRNPB1特异性的si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肺癌细胞株A549,观察重组载体分别在第1、4及6周对A549细胞hnRNPB1基因的干扰效果以及对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hnRNPB1基因的表达,使hnRNPB1 mRNA的表达减少46%~73%,蛋白表达减少77.69%~83.04%,作用时间至少可维持克隆形成后4周,同时,hnRNPB1基因表达下调抑制了A549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促进了肺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特异性siRNA能特异、高效地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hnRNPB1基因的表达,RNAi可能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 CTGF-siRNA对低氧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王佑娟;黄燕;汤辉;刘小菁

    目的 观察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小干扰RNA(siRNA)对低氧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siRNA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将CTGF-si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 并将人肺成纤维细胞在低氧条件下(37 ℃, 5%CO2, 1%O2)培养1、2、4、6及12 h.采用定量PCR法测定CTGF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并应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CTGF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低氧培养1 h后,人肺成纤维细胞即可刺激诱导CTGF mRNA表达,其升高水平可持续至6 h.而在CTGF-si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的MRC-5细胞内,低氧诱导的CTGF、Ⅰ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针对CTGF的siRNA在体外可明显抑制低氧诱导的MRC-5肺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

  • 中国四川一个系统性红斑狼疮家系蛋白指纹图谱的表达研究

    作者:武永康;黄卓春;石运莹;蔡蓓;王兰兰;应斌武;胡朝军;李永哲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家系蛋白质指纹图谱的表达,寻找与SLE家族遗传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蛋白,ProteinChip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7例中国四川地区SLE家系成员(包括3例确诊SLE患者)、63例散发SLE及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0软件分析.结果 在SLE家系筛选出4个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有明显差异的蛋白峰,其中质荷比(m/z)为9342.23的蛋白峰在SLE家系高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m/z为4094.03、5905.35和 7973.53的3个蛋白峰在SLE家系低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z为9342.23、4094.03、5905.35和7973.53的蛋白多肽在SLE家族成员致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z为9342.23的蛋白表达越高,4094.03、 5905.35和 7973.53蛋白质表达越低,患SLE的危险度越大.这些蛋白可能成为SLE特异标志物,从而预测SLE的患病危险度,同时为SLE的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VEGF和NG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劲涛;严琪;余化霖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胶质瘤内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和20例胶质瘤中VEGF和NGF的表达.结果 VEGF和NGF在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内均有表达.VEGF主要分布于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浆,而NGF在胶质瘤细胞胞核和胞浆均有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EGF和NGF在胶质瘤中的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并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Ⅰ~Ⅳ)的增高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NGF在胶质瘤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 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提示VEGF和NGF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 TGF-β1及其受体在不孕患者粘连、闭锁输卵管伞部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莹;张丹;王成方;胡诗婉;兰珍

    目的 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输卵管伞粘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及其受体在粘连组(30例)与不粘连组(15例)的分布与定位,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GF-β1、TGF-βR1、TGF-βR2主要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表达,这3种因子在粘连组的表达均高于不粘连组(P<0.05),粘连组中TGF-β1与TGF-βR1、TGF-βR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TGF-βR1与TGF-βR2的表达无相关性.不粘连组3个因子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TGF-β1信号系统可能在不孕患者输卵管伞粘连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 鞘内预注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大鼠患足局部肿胀的影响

    作者:杨邦祥;陈旭;宋莉;刘慧

    目的 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大鼠患肢肿胀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 g左右,随机分为鞘内溶剂组(S组,溶剂20 μL)、肌注氯诺昔康组(IM组,氯诺昔康300 μg/20 μL)、鞘内氯诺昔康组(IT组,氯诺昔康300 μg/20 μL),测定大鼠左后爪体积基础值后,行清醒鞘内穿刺注射或肌注相应溶液.10 min后在其左后足底注入5%福尔马林100 μL致痛.选取致痛后10 min、30 min、1 h、2 h、3 h、4 h、24 h 7个时点测量左后足体积(mL)并行比较.实验动物分组、穿刺注射、体积测量分别由专人完成.结果 各组大鼠体质量、左后爪体积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致痛后10 min,IT组左后爪体积(1.53±0.06) mL小于S组(1.67±0.09) mL(P=0.039);IT组也较IM组(1.65±0.06) mL小,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7).致痛后30 min,S组的左后爪(1.88±0.88) mL肿胀明显,较IM组(1.77±0.05) mL组和IT组(1.61±0.06) mL严重(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IT组与IM组相比,肿胀较轻(P<0.05).致痛后1 h、2 h、3 h,S组和IM组相比体积无明显差异;而IT组的肿胀明显较S组和IM组轻.致痛后4 h和24 h,3组左后爪均肿胀明显,但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预先单次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可以减轻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患足早期水肿程度.

  • 胎盘生长因子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付华;吴文超;胡宏德;刘小菁

    目的 观察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ibilical vein endotheial cells, HUVEC),并采用ELISA技术来观察0~50 ng/mL的重组人PlGF(rhPlGF)作用不同时间(4~48 h)对HUVEC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功能的变化.结果 rhPlGF对HUVEC分泌MCP-1的刺激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剂量依赖关系,以50 ng/mL的PlGF作用48 h的作用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作用于HUVEC 4 h,5~50 ng/mL的PlGF均能明显增加P-Selectin的分泌.但是,不同浓度的rhPlGF处理不同时间,HUVEC分泌sVCAM-1的量与相应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GF对HUVEC分泌MCP-1及P-Selectin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PlGF对内皮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功能的影响可能很复杂.

  • 老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

    作者:王双;蒙张敏;李秀钧

    目的 探讨老龄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PKB, p-Akt)在肝脏和骨骼肌中表达的影响,为老年糖尿病早期干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3种不同月龄SD大鼠(6、12、20~24月龄),腹腔麻醉后抽心血查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FFA);分离肝脏、骨骼肌,免疫组化观察IRS-1与p-Akt在不同月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结果 20~24月龄鼠血浆中FFA水平高于6月龄大鼠[(419.94±93.93) vs (256.22±73.93 ) mmol/L, P<0.05];但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与其它月龄大鼠相当;在肝脏或骨骼肌均未发现IRS-1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P>0.05);p-Akt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减少,与6月龄和12月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骼肌细胞中,3组动物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 FFA水平增高是自然衰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障碍早于血糖异常出现;Akt 的磷酸化障碍可能是早期干预的靶点.Akt 的磷酸化障碍主要在肝细胞中发现,肝脏可能是衰老相关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的主要部位.

  • 微球包载携有HSV-TK基因腺病毒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自明;李馨筱;严律南

    目的 探讨用微球包载携有目的 基因腺病毒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以达到治疗基因对原发性肝癌细胞靶向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携带HSV-TK基因的腺病毒,扩增提纯获得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用挥发溶媒聚合法制载重组病毒PLG微球.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AdEasy-GFP-TK病毒液组、空白微球组及载AdEasy-GFP-TK病毒微球组5组,经肝动脉插管注射不同物质.除对照组外,注射后均结扎肝固有动脉,继之腹腔注射丙氧鸟苷(GCV).观察各组的肿瘤体积变化及生存期.原位杂交确定HSV-TK基因的体内转染情况.结果 载AdEasy-GFP-TK病毒微球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它组,肿瘤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其它各组.原位杂交在Ad Easy-GFP-TK病毒液组和Ad Easy-GFP-TK病毒微球组肿瘤组织内查见阳性细胞,其它组的肿瘤组织中均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肝动脉内注射载病毒微球,治疗基因能靶向、高效的转染到肝癌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大大提高基因治疗效果.

  • PPAR-γ,COX-2在尖锐湿疣和鲍温样丘疹病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倪均;张谊芝;薛斯亮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γ(PPAR-γ)和环氧合酶-2(COX-2)在尖锐湿疣(CA)和鲍温样丘疹病(BP)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CA、BP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COX-2蛋白表达. 结果 PPAR-γ、COX-2在CA组和BP组中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CA和BP皮损中PPAR-γ的表达与COX-2呈正相关(r=0.505,P=0.038;r=0.562,P=0.019).结论 PPAR-γ、COX-2在HPV感染相关的增殖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地塞米松对大鼠颅脑创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晓冬;李红;廖琳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 TBI 后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气体冲击致大鼠重度脑创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脑损伤组和脑损伤十地塞米松治疗组各20只,每组又分为6 h组、24 h组、72 h组、120 h组,每组各5只;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 NF-κB 水平.结果 脑组织中 NF-κB表达在大鼠TBI后 6 h即显著升高(P<0.05),伤后24 h达到峰值(P<0.01),之后有所回降,但仍持续维持较高水平至120 h(P<0.05);TBI大鼠经地塞米松治疗后,脑组织中NF-κB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TBI大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减轻紊乱的炎性细胞因子所致的继发性损伤,起到治疗与保护作用.

  • 不同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薇;杨凡;刘丹虹;杨速飞;毛萌;杨慧明;王静;余涛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定期健康体检0~1岁的婴儿,采用前瞻性调查.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定期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婴儿身长和体质量1~3月均为母乳喂养组大;从4月龄开始人工喂养有超过其余两组的趋势,体质量在10~12月龄时、身长在8~12月龄时大于母乳喂养组(P<0.05).女性婴儿体质量从2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大,3~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长从3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大,4~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的总体发生率在前3个月为母乳喂养组高,从4月龄开始以人工喂养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第2月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CNTF 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赵彩霞;刘佳;章为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CNTF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后者根据取材时间又分为术后1 d、3 d、7 d和14 d组.SCI组动物选择在T10节段全横断脊髓,假手术组除不横断脊髓外其余步骤与SCI组相同.动物处死前进行BBB评分评估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取手术部位头端和尾端0.5 cm脊髓,采用RT-PCR技术检测CNTF mRNA在各组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行为学评分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呈小幅度增加,但后肢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1 d组和3 d组横断点尾端脊髓中CNTF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P<0.05).而7 d组和14 d组的表达量又逐渐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髓损伤早期CNTF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修复有关.

  • 负面心境状态与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岚;莫祖聪;姬郁林

    目的 探讨抑郁或焦虑症状与哮喘控制及哮喘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控制量表(ACQ)、哮喘相关生活质量评定表(A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56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及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并测定其肺功能值(FEV1、FVC、PEF).根据抑郁和焦虑评分将哮喘患者分为无抑郁和/或焦虑组(NADG)、抑郁组(DG)、焦虑组(AG)、抑郁合并焦虑组(ADG),比较各组间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值的差异,并建立哮喘控制水平和哮喘相关生活质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65%存在抑郁或焦虑中的至少一种症状,其中抑郁占18%,焦虑占5%,抑郁合并焦虑占4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抑郁在关于ACQ的模型中有独立的相关性(P=0.029, R2=0.02),在关于AQLQ的模型中亦有独立的相关作用(P<0.001, R2=0.06),而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在两模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效应.结论 抑郁影响哮喘控制和生活质量水平,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均与两者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需考虑抑郁性负面心境状态.

  • 三种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关节侵蚀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谢其冰;尹耕

    目的 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关节侵蚀预测中的价值,筛选RA关节侵蚀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抗CCP抗体、AKA、RF,比较三者单独或联合诊断RA的价值.用Larsen关节评分法将RA患者分为无(轻微)关节侵蚀组和严重关节侵蚀组,分析3种抗体在两组中的分布及与RA关节侵蚀相关的因素.结果 3种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49%,94%)、AKA(50%,93%)、RF(79%,67%);3种抗体两两组合后诊断RA的特异性增高;3种抗体在严重关节侵蚀组的检测值或阳性率高于轻微关节侵蚀组(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关节侵蚀(OR=6.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CCP抗体、AKA、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结节与RA的关节侵蚀有关,其中类风湿结节权重大(OR=12.07).结论 抗CCP抗体在诊断RA中的价值优于AKA和RF;抗CCP抗体与AKA、RF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抗CCP抗体、AKA与RA关节侵蚀密切相关;综合评价RA关节侵蚀的多种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RA的预后.

  •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变化

    作者:徐宏伟;张兰;曹伟;张翔;张文胜

    目的 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n=30).以神经刺激器定位,以经典后路行腰丛和坐骨神经穿刺,在两个穿刺部位同时给药,A组给予0.3 %的罗哌卡因腰丛36 mL、坐骨神经24 mL, B组给予0.4%罗哌卡因腰丛27 mL、坐骨神经18 mL.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下肢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感觉阻滞的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并在两组中随机各选择12例患者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非输液侧的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浓度,用DAS 2.0版药代动力学智能分析软件分析计算相关的药代学参数.结果 ①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别,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感觉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B组,B组运动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A组.②A组和B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17±1.24) mg/L和(2.40±0.72) mg/L;tmax分别为(25±12.3) min和(29±11.4) min;AUC(0-∞)分别为(248±45) mg/(L·min)和(215±56) mg/(L·min);t1/2α分别为(25.5±9.5) min和(37.0±12.9) min;t1/2β分别为(208±89.0) min和(215±95.8) min.结论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低浓度更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感觉阻滞;血浆中罗哌卡因的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高容量组的Cmax和AUC(0-∞)较低容量组高.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琳;王平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 对病灶直径>3 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 胆碱脂酶抑制剂治疗前后Alzheimer病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袁强;罗祖明;陈芹;邹翎

    目的 探讨胆碱脂酶抑制剂(AChEI)治疗前后Alzheimer病(A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变化.方法 运用优化的VBM方法,在场强高的3.0T MRI扫描仪上采集数据,对11例AD患者应用AChEI治疗12周前后的大脑进行比较,对平均弥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进行基于体素的两样本t检验.结果 AD患者使用AChEI治疗12周后右侧顶叶白质区域FA值明显增加,而MD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AChEI对AD患者DTI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右顶叶FA值增加.FA值较MD更敏感,DTI有可能成为监测AD药物治疗的手段之一.

  • 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中孕羊雌孕激素变化研究

    作者:周开宇;华益民;郑植;石晓青;王一斌;张兴;汪周平;朱琦;杨森

    目的 观察胎羊心脏介入治疗中孕羊妊娠激素的变化.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9只怀孕山羊进行研究.麻醉孕羊2 h(对照组),洗脱期后进行胎羊心脏介入治疗(治疗组).两组均监测孕羊心率、血气值、血压及胎羊心率、血气值(治疗组),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操作前、后及操作后48 h孕羊血雌二醇(E2)、孕酮(P)水平. 结果两组操作中孕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治疗组穿刺心脏后胎羊心率均有一过性下降,pH值有降低.对照组各时点孕羊血E2、P基本保持稳定;治疗组各时点孕羊血E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水平无明显变化.胎羊心脏介入治疗结束后孕羊血E2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 0. 05 ),E2/P比值较术前明显增加;操作后48 h, 术后足月产者E2、 P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早产者较T3时点E2值略有下降, E2/P比值仍增加. 结论胎羊心脏介入治疗影响孕羊雌孕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到胎羊继续妊娠.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霞;邢悦;张芸;吕粟;郭建;何俐;龚其勇

    目的 研究梗死灶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与梗死灶体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 d内行3.0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梗死灶体积,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患者梗死侧FA值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02).梗死侧FA值和FA值下降百分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值分别为-0.273及-0.818,P值分别为0.446和0.004).梗死侧脑组织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无相关性(r=-0.554,P=0.097).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843,P=0.002).纤维束成像可见:梗死灶处纤维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直径变细,数量减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FA值降低百分比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可用于反映脑梗死的病程,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欧氏失能指数用于中国四川腰背痛患者功能测量的评价研究

    作者:谭柯;郑敏;杨邦祥;Ernest Volinn;刘慧;何竟;蒋敏;李晓松

    目的 探讨Oswestry欧氏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应用于中国腰背痛患者评定的可信性.方法 门诊的腰背痛患者86例(男35例,女51例),平均年龄(39.5±10.1)岁.用ODI对所有对象重复评定2次,间隔48 h.分析 ODI 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ODI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91,(组内相关系数ICC)=0.854(95%CI=0.775~0.905);因子分析产生的2个主因子对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为61.91%,与SF-36的6个相关维度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ODI评定腰背痛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腰背痛患者对自我功能失衡的标准评价手段.

  • ASODN-Protamine-HSA-PLGA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细胞核靶向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懿;袁丽;鄢小玲;龚涛;刘洁;张志荣;孙逊

    目的 研究新型非病毒载体ASODN-Protamine-HSA-PLG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体外细胞核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用鱼精蛋白硫酸盐(protamine sulfate)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缩合反义寡核苷酸(ASODN), 再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载体材料, 采用双乳化溶媒蒸发法制备载ASODN-Protamine-HSA-PLGA纳米粒(ASODN-P/H-PLGA-NP).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两步法测定其包封率;用MTT法测定其毒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进入人喉颈鳞癌细胞(Hep-2)和靶向细胞核的能力.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28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4,平均zeta电位为-23.3 mV,平均包封率为78.45%.PLGA 纳米粒对ASODN-P/H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ASODN-P/H-PLGA-NP能够顺利的进入Hep-2细胞,并具有较强的细胞核靶向作用.结论 ASODN-P/H-PLGA-NP是一种具有细胞核靶向潜力的非病毒载体系统.

  • 乳腺癌全椎体转移1例报告

    作者:程朋;孙伟张;魏东;张涛;陈滔

    患者,女,55岁.腰背部疼痛4月,左乳腺癌术后7 d于2008年1月8日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未行任何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前2月腰椎X片检查:腰椎骨质疏松;腰2骨质增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