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芬太尼和苏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低镇痛剂量

    作者:唐昱英;吴兰;林雪梅

    目的 研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复合应用0.0625% (W/V)布比卡因时,芬太尼和苏芬太尼的低镇痛剂量(the minimum analgesic doses,MAD).方法 46例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24例)和苏芬太尼组(22例).在宫口开至2~4 cm时,于L2~3硬膜外腔注入含有0.0625% (W/V)布比卡因和实验药物的溶液10 mL,并观察注药30 min内麻醉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第1例产妇的实验药物分别为100μg芬太尼或20 μg苏芬太尼,采用双盲序贯法确定其后每名产妇所用芬太尼或苏芬太尼剂量,剂量变化梯度分别为5μg和1μg.采用Dixon-Massey序贯法公式计算芬太尼和苏芬太尼的MAD.结果 当与0.0625% (W/V)布比卡因联合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芬太尼和苏芬太尼的MAD分别为65.9 μg和15.3 μg.两组的麻醉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复合0.0625%(W/V)布比卡因时,芬太尼和苏芬太尼的MAD分别为65.9 μg和15.3 μg.

  • 天棘软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体内抗氧化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马海英;陈锦瑶;张立实

    目的 研究天棘软胶囊(TJSC)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体内抗氧化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辅酶Q10 (CoQ10)对照组,TJS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其余各组亦喂高脂饲料并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TJSC及CoQ10.4周后检测其血脂、抗氧化系统和内皮系统各项指标.结果 TJSC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血浆内皮素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与血清胆固醇的比值,并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结论 TJSC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系统活力和保护血管内皮系统的作用.

  • 抑制Notch信号对血小板源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作者:乔莉娜;王献民;刘忠强;王晓琴;周同甫;华益民;刘瀚旻

    目的 探讨抑制Notch信号对血小板源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用PDGF持续刺激培养的肺动脉血管条7d,观察(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抑制Notch信号后,血管条Notch 1~4受体和其下游转录因子HERP1、2 mRNA水平,以及血管条管壁厚度、血管壁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和caspase-3阳性率的改变.结果 PDGF持续刺激血管条7d,血管壁厚度增加近50% (P<0.05),伴有血管壁细胞PCNA阳性率升高(P<0.05)和caspase-3阳性率降低(P<0.05).加入DAPT抑制Notch信号后,血管条Notch1~4受体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但HERP1、2 mRNA水平降低(P<0.05),而PDGF诱导的管壁厚度、PCNA和caspase-3阳性率的改变程度受抑制(P<0.05).结论 抑制Notch信号能抑制PDGF诱导的肺血管重构,干预Notch信号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 羌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眼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作者:张悦;刘治容;陈辉;樊映川;董万江;曹奎;王光进;李玉婵;喻华

    目的 比较羌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眼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 筛查出北川县两个羌族聚居点的老年人群中干眼症54人108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52人104眼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干眼症组结膜囊细菌阳性率57.4%(62/108),正常组阳性率61.5%(64/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两组间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与正常组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优势菌种为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组培养出73株细菌,83.8%为单菌生长(52/62),16.2%为多菌共存(10/62);对照组培养出细菌87株,64.0%为单菌生长(41/64),36.0%为多菌共存(23/64),单菌与多菌共存构成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症组培养出15种细菌,对照组培养出24种细菌,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眼菌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羌族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差别不明显;两组结膜囊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优势细菌种属及其构成比相似,为结膜囊常居菌.干眼症人群结膜囊菌种数较正常眼少,以单菌生长为主,较正常眼单菌生长构成比高.

  • 补肾中药复方对小鼠精子受精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蒋小辉;张伦;梁鑫;胡翔;陆华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复方对小鼠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服用补肾中药复方的实验组和服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实验组灌服补肾中药复方溶液,1次/d,每次1 mL,共14 d,对照组同时间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末次灌胃后第7d与超排的雌鼠合笼,合笼成功后处死雌鼠取出受精卵(1 cell胚),体内实验观察卵裂率和囊胚生成百分率;体外实验观察体外受精百分率(IVF%)和囊胚率,并观察与精子受精能力相关的完整顶体百分率(AIS%)和顶体酶活性.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实验组卵裂率(88.3%±1.29%)高于对照组(62.1%±3.48%),P=0.005;体外实验发现实验组IVF%为82.4% ±2.89%,高于对照组(62.5%±3.58%),P=0.015;而体内、外实验均发现两组的囊胚生成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顶体酶活性为(44.29±5.49)IU,与对照组[(27.12±4.87) IU]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中药复方能提高小鼠精子的受精能力,其作用机制有可能通过调节顶体酶活性来影响小鼠精子的受精能力.

  •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韩丽娜;李铁岭;张亚晶;杨庭树;丁宇;郭树理

    目的 了解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亚群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反应状态,从而探讨该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心肌C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百日咳毒素腹腔内注射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模型.未给予免疫注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在免疫注射后1周、2周、4周、6周和8周,经胸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取心脏,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确定心肌炎症积分,天狼星红染色确定心肌纤维化.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脾细胞中Th1、Th2和Th17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EAM大鼠至免疫注射后第4周心脏射血分数维持正常值,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缩小;至第8周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增加.炎性积分在免疫注射后2周上调,4周达高峰,6周时逐渐降低;心肌纤维含量在第1周和第2周无明显改变,至第4周明显增强并达高峰,持续至第8周.脾细胞Th1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第1周反应血清水平升高,第4周达高峰,第6周开始下降.Th17及IL-17在第2~4周升高,水平维持至第6~8周.Th2在前4周无明显变化,IL-4在第4周开始升高,两者均在第6周迅速升高,并持续至第8周.结论 在EAM大鼠模型中,2~4周是心肌炎症阶段,4~8周是纤维化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Th1/Th2失衡,其中炎症性心肌炎阶段以Th1、Th17亚群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优势,纤维化心肌炎阶段以Th2和Th17亚群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优势,Th17衔接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TS-Fe3O4介导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疫苗的研究

    作者:杨远;邝玉;袁敦;曹丽丽;王保宁;李明远;张中伟

    目的 研发能诱导有效免疫应答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疫苗候选者及探索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5个HCV保守性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基因,克隆入pcDNA3.1(+),鉴定重组质粒,测定其细胞水平的表达以及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同时合成壳聚糖(CTS)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微粒(CTS-Fe3O4),采用MTT法检测对人胚肾细胞株HEK-293和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材料作为基因投递系统的应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HCV多表位基因疫苗pcDNA3.1(+)-MA,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重组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疫苗中的B表位能被81%HCV阳性血清样本所识别,磁性材料浓度在1 mmol/L内无细胞毒性.小鼠体内免疫实验初步显示出pcDNA3.1(+)-MA能有效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并且磁性纳米材料介导的免疫实验组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更强(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HCV多表位基因疫苗可成为有前景的HCV候选疫苗之一.壳聚糖修饰的Fe3O4纳米材料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基因靶向投递载体,并有免疫佐剂的作用.

  • netr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金明;王沈华;徐善祥;韩宝三

    目的 探讨胃癌netrin-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胃癌和癌旁组织中netrin-l蛋白和Ki67的表达,对其表达进行相关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建立Cox回归模型,评价netrin-1蛋白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的可行性.结果 在67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netr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和42%.在不同性别、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的患者之间,胃癌组织细胞中netr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netrin-1阳性表达不同程度在远处转移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0%.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未见相关性(P>0.05).胃癌中netrin-1蛋白和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9,P<0.05).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netrin-1蛋白的阳性表达以及阳性表达不同程度与生存相关(P<0.05).netrin-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R=1.335,95%CI:0.612~2.914).结论 netrin-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与增殖密切相关,检测netrin-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反映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患者生存期的指标,但netrin-1蛋白的表达不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Gln27Glu变异对高糖低脂膳食诱导的健康青年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变化的影响

    作者:欧国进;方定志;龚仁蓉;张珍;李元昊;姜喆;樊梅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R) Gln27Glu多态性对健康青年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的影响及在高糖低脂(HC/LF)膳食诱导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健康志愿者,给予7d平衡膳食和6 d HC/LF膳食,于第1d、第8d及第14 d取12 h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和载脂蛋白(apo) AI、B100水平,计算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 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HDL-C、apoAI/apoB100值.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β2AR Gln27Glu位点多态性.结果 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的基础值及平衡膳食后,无论是受试人群整体还是将男女分组分析,CC基因型受试者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HC/LF膳食后,在整体受试人群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log(TG/HDL-C)高于CC基因型受试者(P=0.038);男女分组分析发现CC基因型受试者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之间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无明显差异.与HC/LF膳食前相比,在受试人群整体,HC/LF膳食后apoAI/apoB100在CC基因型受试者升高(P=0.021),LDL-C/HDL-C和TC/HDL-C在CC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中均下降(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性受试者HC/LF膳食后LDL-C/HDL-C和TC/H DL-C在C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均降低(P<0.05);女性CC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HC/LF膳食后TG/HDL-C、log( TG/HDL-C)均升高(P<0.05),TC/HDL-C均降低(P<0.05),但LDL-C/HDL-C仅在CC基因型中降低(P=0.037).结论 β2AR基因Gln27Glu多态性G等位基因能够在健康青年女性抑制HC/LF膳食诱导的LDL-C/HDL-C降低.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肽及ADAMTS13水平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季杰;刘霆;孟文彤;卢忠平

    目的 探讨联合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ADMATS13)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前肽水平在诊断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特发性TTP患者、5例继发性TTP患者、2例移植相关TTP及3例疑似TTP患者,采用荧光底物法(Frets-vWF73)测定ADAMTS13酶活性,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WF前肽水平,将两者作为坐标图绘制待测标本位置,ADMATS13轴通过10%和vWF前肽轴通过升高倍数值为3的垂直线将坐标图分为4个象限,分析不同象限患者的特点.结果 特发性TTP的ADAMTS13活性均值为6.90%,继发性TTP的ADAMTS13活性均值为3.88%,移植相关TTP的ADAMTS13活性为13.2%,疑似TTP的ADAMTS13活性为19.46%.4组患者vWF前肽水平分别较正常血浆升高了4.2、3.2、4.5和2.9倍.在ADAMTS13/vWF前肽坐标图中,57.1%TTP患者处于Ⅲ、Ⅳ象限,移植相关TTP均在Ⅱ象限.3例疑似TTP患者中,2例处于Ⅰ象限.结论 联合ADAMTS13酶活性及vWF前肽水平可以对TTP的诊断提供参考,特别是症状不典型患者.

  • 两株野生鹅膏菌水相多糖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作者:唐瑗磷;罗强;丁文;丁祥;杨志荣

    目的 确定两株野生鹅膏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有效成分,并测定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方法 从四川地区采集的两株野生鹅膏菌子实体,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两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应用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水对鹅膏菌子实体进行萃取,用MTT方法测定所得组分对人胃癌细胞(MGC)和人结肠癌细胞( Lovo)的体外抑制效果;分析水相提取物主要成分.水提法制备多糖,测定所得多糖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经鉴定两株野生鹅膏菌分别为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和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两株野生鹅膏菌子实体水相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水相提取物主要成分为多糖.黄盖鹅膏菌的多糖对MGC细胞IC50值为3.790 mg/mL.结论 两种鹅膏菌提取多糖对MGC胃癌细胞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具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关键词: 鹅膏菌 多糖 抗肿瘤
  • 汉族和布依族个体preproEGF基因DNA序列中3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兴林;毛贵川;陆兴忠;刘祖明;陈海明;刘金伟;杨绍华;李方明

    目的 探测鉴定汉族和布依族个体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基因(preproEGF)第20、21外显子及其内含子DNA序列区段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方法 设计合成11条引物分别以布依族和汉族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大片段PCR扩增和产物的DNA测序;以GenBank资料库相应的核酸序列为参照分析比较布依族、汉族个体和外国人种的单核苷酸多态分布.结果 布依和汉族个体基因组样本的PCR扩增均得到一条长约4.5 kb的DNA片段,其长度覆盖preproEGF基因的第20、21外显子及其内含子;汉族个体与布依族个体的DNA测序图显示:汉族个体有两个单核苷酸变体存在,一个位于preproEGF基因序列的第86380 bp (C/T),另一个位于第84580 bp(T/-);布依族个体也有一个单核苷酸变体存在,位于preproEGF基因序列的第84329 bp(T/C);与GenBank的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汉族个体的(C/T)变体是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迄今虽有报道见于欧洲和非洲撒哈拉民族人种,但在汉民族则未见报道;布依族个体的(T/C)变体也是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该位点的多态虽已有报道见于汉族和其它民族人种,但在布依民族则未见报道.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汉族和布依族个体preproEGF基因的第20内含子区段存在3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即86380 bp (C/T)、84580 bp(T/-)和84329 bp(T/C),但汉族个体的84580 bp(T/-)单核苷酸多态尚需进一步证实.

  • DNA聚合酶β表达水平与60Coγ射线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崔杰;徐昕;杨沫;陈晨;赵巍;吴媚;张遵真

    目的 研究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水平与60Coγ射线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为增加临床放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及polβ高表达型( polβ 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探讨3种细胞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同时通过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测定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60Coγ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72 h,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76、r-/ =-0.977、roe=-0.982,P均<0.05);相同剂量中,细胞存活率polβ-/-<polβ+/+<polβ oe(P<0.05).同样,3种细胞的集落数和集落形成率也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相同剂量中,集落形成率polβ-/- <polβ+/+<polβ oe(P<0.05).此外,细胞内ROS水平均随60Coγ射线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相同剂量下,ROS水平polβ-/->polβ+/+>polβ oe(P<0.05).结论 60 Coγ射线引起的细胞死亡可能与ROS的产生及其导致的DNA氧化损伤有关,polβ高表达具有更强的DNA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从而减少细胞死亡,增加细胞的辐照抗性,而polβ缺陷则可能增加细胞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小叶绒毛血管系统的体视学研究

    作者:何毛毛;刘正飞;王晓东

    目的 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小叶绒毛血管系统的体视学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于37~40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ICP与正常妊娠各10例,采用体视学方法测定胎盘小叶绒毛血管的容积及横切面积.结果 ICP组患者胎盘小叶绒毛血管容积[(203.63±41.29) mL]较正常组[(287.81±69.81)mL]下降约29%、血管横切面积[(485087.6±104707.63) μm2 vs.(617119.5±158422.65)μm2]下降约21%,其中含平滑肌绒毛血管容积[(55.98±21.08) mL vs.(131.98±84.68) mL]、横切面积[(127576.2±54897.44) μm2 vs.(271809.6±162354.35)μm2]下降明显(P<0.05),无平滑肌绒毛血管容积[(155.91±30.52) mLvs.(161.48±75.80) mL]、横切面积[(341849.3±57043.88)μm2 vs.(342639.6±145717.51) μm2]无明显下降(P>0.05);绒毛血管数量[(365.20±96.73)vs.(313.40±137.51)]无明显变化(P>0.05).ICP组胎盘小叶绒毛血管容积(r=0.302)及含平滑肌绒毛血管容积(r=0.115)虽与发病孕周有正相关趋势,但P>0.05,胎盘小叶绒毛血管容积有随母血总胆酸(TBA)水平升高而下降的趋势(r=-0.413),但P>0.05.结论 ICP胎盘小叶绒毛血管容积下降约29%,主要由含平滑肌绒毛血管容量下降所致;ICP胎盘小叶绒毛血管容积与ICP发病孕周可能呈正相关、与母血TBA水平可能呈负相关关系尚不能确定.

  • 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后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朱启伟;王浩;叶平;骆雷鸣;张今尧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受体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后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经DMSO溶媒、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单独或联合PPARγ受体抑制剂GW9662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等预处理24 h后,各组同时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经JC-1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 与未经缺氧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模型组心肌细胞红/绿荧光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吡格列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0.1 μmol/L、1 μmol/L和2 μmol/L组红/绿荧光比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吡格列酮2 μmol/L组相比,吡格列酮+GW9662组和吡格列酮+Chelerythrine组红/绿荧光比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吡格列酮具有对抗膜电位下降的作用,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PARγ来实现,同时也可能与PKC途径有关.

  • 甲基化修饰对IgA肾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秦伟;钟翔;樊均明;刘先蓉;李孜;马行一

    目的 探讨甲基化修饰对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抗凝管采集22例IgA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静脉血,采用磁珠分离外周血B淋巴细胞,以RPMI1640、脂多糖(LPS 12.5 μg/mL)和5-氮杂胞苷(5-AZA 0.1、0.5和1.0μmol/L)处理72 h.采用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测定Cosmc表达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31.3%,P<0.05).经RPMI1640培养基处理后IgA肾病患者Cosmc基因的表达升高(为处理前的219%,P<0.05),但LPS能逆转Cosmc基因的表达上调(降低至RPMI1640组的60%).采用5-AZA进行去甲基化修饰后Cosmc基因表达上调(5-AZA 0.1、0.5、1.0μmol/L处理后Cosmc基因表达上升至RPMI1640组的67%、82%和103%).结论 以LPS为代表的外源性抑制介质通过甲基化修饰抑制了Cosmc基因的表达,而去甲基化修饰则能有效的逆转Cosmc基因受抑情况.5-AZA可能具有治疗IgA肾病的潜力.

  • 能量多普勒超声在人体鱼序列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严霞瑜;杨太珠;罗红;田雨;杨帆

    目的 探讨人体鱼序列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腹主动脉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能量多普勒对2例人体鱼序列综合征胎儿和10例正常胎儿行腹主动脉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重建.结果 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重建显示:正常胎儿腹主动脉在肾水平分出双侧肾动脉,在盆腔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人体鱼序列综合征胎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具有如下特点:①起自高位腹主动脉的粗大畸形血管,追查畸形血管,发现其充当脐动脉;②无肾动脉分支;③无髂总动脉分支;④腹主动脉在分出畸形血管后变细小.结论 人体鱼序列综合征胎儿的腹主动脉有特征性的能量多普勒超声改变,应用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产前诊断人体鱼序列综合征.

  •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胡选义;陈黔苏;吴观生;李学军;杨思远;彭万富

    目的 观察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西地那非组术后予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氧合指标、呼吸机辅助时间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西地那非组术后氧合情况好,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但有面色潮红等副作用,多能耐受.结论 西地那非能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氧合情况,且使用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选择.

  • 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一个家系研究报告

    作者:常明则;王新来;狄政莉;张琳;张卫萍;李青;毛佳;秦爱菊;田晔;陈惠玲

    目的 探讨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及基因改变.方法 对1例CADASIL先证者及其家族共16例的遗传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改变及基因改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偏头痛、精神异常、痴呆,均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证据,家系图提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磁共振检查可见皮层下多发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广泛疏松,出现O' Sullivan征及“人”字征;先证者皮肤组织活检示:电镜可见血管平滑肌基底膜存在嗜锇颗粒物质沉积;基因测序显示3例出现Notch3基因第4外显子C144Y突变,其中包括1例颅脑MRI正常的患者.结论 该家系可确诊为CADASIL,其致病基因为Notch3基因第4外显子C144Y突变.该家系资料丰富了我国CADASIL家系的资料库.

  • 手术联合125I粒子间质内放疗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

    作者:刘艳辉;王鹏;张杰;周保元;毛庆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联合125I粒子内放疗组(联合治疗组,25例)和单纯手术组(21例)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68.3±5.46)周,高于单纯手术组[(45.1±6.86)周,P<0.05],二者的半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和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并发症高于单纯手术组,经对症处理后可有效缓解.结论 手术联合125I粒子间质内放疗可有效地延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1年和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 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10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烈峰;欧阳钦;王玉芳;严瑾;胡仁伟;叶春燕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研究英夫利西治疗传统疗法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顽固性CD患者10例:活动期8例,其中4例伴有瘘管;缓解期2例,1例为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为肠病性外周关节炎.在第0、2、6周给予5 mg/kg诱导缓解,随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维持,临床、内镜及生活质量随访30周,未能坚持用药者,以停药后4周为观察终点.结果 治疗2周时,8例活动性CD患者中5例有效,有效率为62.5%,4例瘘管型CD 1例瘘管愈合,1例肠病性关节炎好转.治疗观察结束时,8例活动性CD患者2例有效,4例缓解,缓解率为50%;2例缓解期患者仍维持缓解.观察结束时7例复查了肠镜,其中3例溃疡基本愈合,4例溃疡变小、数量减少.采用SF-12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9.9±8.5 vs.36.4±8.6,P<0.05).3例发生不良事件:1例为白细胞减少,停药后恢复;1例为重症水痘、1例为带状疱疹,均予抗病毒治疗后缓解.结论 英夫利西可诱导并维持CD缓解及瘘管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 两种体位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比较

    作者:高永山;王允;陈龙奇;张真铭;宋宇

    目的 介绍及比较两种体位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108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66例采用左侧卧位,42例采用半俯卧位.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开腹.经左侧卧位组与经半俯卧位组相比,术中胸部失血量[(320.22±20.18) mL vs.(313.20±21.06) mL]、术后住院天数[(10.51±2.76)d vs.(10.33±2.94)d]、淋巴结清扫个数[(16.85±3.20)个vs.(17.36±2.91)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3% vs.2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半俯卧位能缩短胸部手术时间[(117.26±16.38) min vs.(88.43±13.46) min,P<0.001].结论 两种体位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均安全、可行,但是采用半俯卧体位能够明显加快胸部手术进程.

  • 1543例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杨凌云;王红静;贾西彪;刘怡;王雪;罗娟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和术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15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为17~75岁,中位年龄42.0岁.近5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多为FIGO早期,≤35岁组FIGO Ⅰ A1~Ⅰ B2所占比例高于>35岁组;≤35岁组瘤体直径≥4 cm的所占比例高于>35岁组.术后组织学分类仍以鳞癌为主,非鳞癌所占比例较少.≤35岁组宫颈间质深浸润所占比例低于>35岁组,而其余高危病理因素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FIGO分期与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年龄与FIGO分期的关系更值得关注.结论 重视对宫颈腺癌以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治.术前FIGO分期越晚预示着术后出现高危病理因素的风险越高,注意年龄、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这些因素与FIGO分期的关系,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随访中的作用

    作者:周李平;胡兵;陈欢;牟一;张燕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随访中的作用,以选择合理的随访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经超声内镜诊断的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所有病灶直径均<3 cm,且无恶性表现,并经超声内镜随访至少1次.结果 共33例病变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23.6月(6~62月).6例病变出现直径增大,其中5例行经内镜下黏膜下病变切除术;4例病变证实为低度恶变潜能间质瘤,1例为平滑肌瘤.病变是否增大与病变初始大小和随访时间无关,但初始直径≥1 cm的病例在直径增大病变中的比例(5/6)大于其在直径稳定病变中的比例(8/27),P<0.05.结论 大多数直径<3 c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经平均23.6月的随访未见变化,提示使用超声内镜对该类病变(尤其是直径<1 cm的病变)进行定期随访是安全可行的;23.6月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随访时间.

  • 屈光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薇;廖孟;刘陇黔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者与正常儿童的对比敏感度、近立体视、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的差异,评价弱视儿童治愈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对48例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者,及20例正常儿童,采用VCTS6500测试卡检查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立体视锐度、交叉立体视和非交叉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结果 对比敏感度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所有空间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不正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儿童在高频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立体视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儿童的各项视差检出率低,其次是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儿童;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远立体视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对比敏感度、近/远立体视尚未恢复正常,需要进一步治疗.对弱视治愈者进行对比敏感度、立体视的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璐;范天勇;崔晓波;卜司元;韩平;曾浩;魏强;李虹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手术对T1期局限性肾癌患者血液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n=31)与开放组(n=3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1d及术后第1d、第5d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6(sCD44v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sVCAM-1)和可溶性上皮钙黏素(sE-cadherin)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1d两组sCD44v6、sICAM-1、sVCAM-1均高于术前1 d(P<0.05),其中后腹腔镜组sCD44v6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sE-cadherin均低于术前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两组所有指标与术前1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肾癌患者分别随访4~1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穿刺孔转移、切口转移或远处转移.两组肿瘤特异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术后早期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出现变化,但持续时间短,与开放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种术式术后中短期内患者肿瘤相关随访结果相似,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不增加中短期内肾癌细胞转移.

  • 超声空化效应破坏兔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凌燕;邱逦;王磊;林玲;文晓蓉

    目的 探讨超声空化效应破坏兔胶原诱导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适超声辐照及微泡条件.方法 建立双侧兔膝关节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AIA模型),将85只造模成功兔随机分入不同超声峰值负压、不同脉冲宽度、不同脉冲重复频率、不同超声辐照时间、不同微泡浓度、不同辐照次数组,经兔耳缘静脉推注微泡Sonovue,同时超声辐照右侧膝关节,在超声辐照1d后处死,根据MRI及病理结果选出适合的超声空化条件.结果超声空化效应破坏滑膜血管翳适合的条件为间歇式超声辐照,间歇时间6 s,超声峰值负压4.6 MPa,脉冲宽度100cycles,脉冲重复频率50 Hz,超声辐照时间5 min,微泡浓度0.6 mL/kg,多次超声辐照.辐照后右侧膝关节MRI显示滑膜厚度较左侧变薄,病理可见滑膜坏死.结论 在适合的超声辐照及微泡浓度条件下,超声空化效应可破坏兔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

  • 不同应力施加方式对膀胱平滑肌细胞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邬韬;陈林;王彦;魏鑫;王坤杰

    目的 研究4种不同生物力学应力施加装置对体外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设计可行的应力施加装置.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4种生物力学装置(圆形压力罐,玻璃水柱管,压力培养瓶,张力罐),将体外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予40 cmH2O(1 cmH2O=0.0981 kPa)持续性的静水压力(或7.7N牵张力),对照组不施予任何压力,24 h后用胆囊收缩素8肽(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骨架α-actin,RT-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每种装置加压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4种装置加压组之间细胞CCK8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骨架a-act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 mRNA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加压装置均对细胞无毒,40 cmH2O(或7.7N牵张力)压力不能促进细胞增殖,加压装置在细胞培养和加压方式等方面具有多种优点.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测定值与内源性TgAb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恭顺;胥劲;俞英;潘明志;汪君如;袁丽萍;蒋婷;黄芳;敬春丽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内源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否干扰DTC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测定,分析这种干扰作用是否与TgAb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方法 以DTC随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Tg> 10 μg/L、TgAb阴性作为Tg阳性血清,TgAb> 115 IU/mL、Tg阴性作为TgAb干扰血清.以恒定量的Tg阳性血清与容积逐渐增加的TgAb干扰血清混合,室温过夜,电化学发光法(ICMA)测定各管Tg值.以TgAb浓度为横坐标、Tg测定值为纵坐标绘图.结果 在8例DTC患者的Tg阳性血清中加入3例DTC患者内源性TgAb干扰血清,共获得8条TgAb-Tg曲线.加入TgAb阳性血清后,Tg实测值均降低,其中3例患者的Tg测定值降低幅度与TgAb浓度相关,5例不相关.结论 采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g值,内源性TgAb降低了Tg测定值.但只有部分DTC患者Tg测定值降低幅度与TgAb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 炎性刺激下张应力对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荣党;叶洁;徐春燕

    目的 观察成骨细胞在牙龈卟啉菌脂多糖(Pg-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上清培养下张应力对其核心结合因子α1 (Runx2/Cbfα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骨细胞MC3T3-E1于Pg-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上清培养24 h后,应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分别加载1000μstrain和3000μstrain循环单轴张应力0h、0.5h、1h、2h、3h、6h,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细胞Runx2/Cbfα1 mRNA的表达差异性.同时设非炎性刺激组为对照组.结果 机械牵张力刺激下,炎性刺激组细胞和非炎性刺激组细胞Runx2/Cb fα1 mRNA表达趋势相似,0.5h后升高,6h高;炎性刺激组细胞各时点Runx2/Cbfα1 mRNA表达低于非炎性刺激组(P<0.05);不同应力作用下,前3h细胞Runx2/Cbfα1 mRN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6h时3000μstrain组细胞表达高于1000μstrain组(P<0.05).结论 炎症刺激可抑制应力下成骨细胞Runx2/Cbfα1的表达,提示临床上对牙周炎静止期患者施力需谨慎.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牙移动规律的研究

    作者:孟耀;康云龙;刘曼;刘进;白丁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间隙关闭时前后牙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式.方法 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采用X线头影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方法,以治疗后蝶筛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PM平面)为参考平面,比较治疗前后牙移动的变化.结果 上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分别为(3.59±2.39) mm、(1.19±2.44) mm,牙长轴顺时针旋转9.87°±7.68°;上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2±4.87) mm、(2.74±1.56) 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3.90°±4.55°;下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2.32±1.58) mm、(1.56±0.98)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2.64°±3.99°;下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8±1.46)mm、(4.43±2.12)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1.25°±6.06°;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拔牙间隙前、后牙移动比率约为1∶1.25;下颌约为1∶2.上颌前牙内收表现为控制性的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基本为控根整体移动.

  • 口腔正畸临床及基础新进展

    作者:赵志河;白丁

    近年来,正畸的治疗理念和目标正悄然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自控机加工技术、各种成像手段在正畸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正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逐渐从二维平面向五维空间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理和矫治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逐渐走向细胞、分子水平;跨学科合作试验成为正畸学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 推杆式矫治器不同加载角度下“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丽华;宋锦磷;高翔;邓锋;李娜

    目的 仿真模拟推杆式矫治器(Forsus)不同加载角度对下颌骨旋转和前移趋势的影响,探讨应用Forsus时佳的加载角度.方法 在前期构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30°、-15°、0°、15°和25°这5种工况下“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应力、位移变化和旋转趋势.结果 从0°到25°,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增大,大位移都发生在颏部,分别为1.692 mm、3.456 mm、4.630 mm.-15°时大位移处在牙槽嵴,仅为0.069rmm.应力大小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无特别应力集中区域.除-15°的加载方式,其它工况下,下齿槽缘点到颏前点的前伸位移都逐渐增大.加载角度偏离基准线越远,颏部前伸位移越明显,逆时针旋转趋势比顺时针旋转趋势明显.结论 Forsus矫治器应用时加载角度应控制在0°与25°之间.

  • 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Dlx5和Msx2表达的变化

    作者:孙传喜;张淋坤;封小霞;赵志河

    目的 探讨周期性张应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 hPDLSCs)远中缺失同源盒基因5(Dlx5)和肌节同源盒基因2(Ms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hPDLSCs施加3000μstrain的周期性张应力刺激(3 h、6h、12 h、24 h),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hPDLSCs表达的Dlx5、Msx2和Dlx5/Msx2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在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hPDLSCs Msx2 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下调,Dlx5 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上调,Dlx5/Msx2逐步上调.结论 Dlx5和Msx2都对张压应力作用敏感但变化效应不一致:周期性张应力可以促进Dlx5 mRNA的表达,抑制Msx2 mRNA的表达.

  • 青春期大鼠升高咬合后髁突软骨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变化

    作者:周婷;夏悦;杨正;罗金华;杨四维

    目的 探讨青春期大鼠咬合升高后髁突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40只5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双侧上颌磨牙用树脂(牙合)板升高咬合.分别于术后7、14、21及28 d,取其左侧髁突,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1在7d时表达少,14 d和21 d逐渐增加,到28 d时增加到高(P<0.05).结论 咬合升高后导致髁突软骨中TGF-β1表达增强,TGF-β1可能参与了大鼠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

  • 腭种植体支抗快速扩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潘虹海;黄跃;杨正;杨四维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和数目腭种植体支抗在快速扩弓时颅面复合体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腭种植体支抗快速扩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SC.Marc.mentat 2005 R3软件,模拟上颌快速扩弓,以枕骨大孔边缘及顶骨、枕骨前部中点作为固定,种植体处施加扩弓力.设定扩弓力大小为80 N,模拟不同位置及数目腭种植体支抗快速扩弓,分析不同加载条件对颅面复合体的影响.结果 不同位置及数目腭种植体支抗快速扩弓时颅面复合体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较为一致,应力较大区域分布在鼻额缝、颧颌缝、鼻上颌缝、翼腭缝,腭中缝呈“V”形打开,种植体位于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时相应的应力和位移大.结论 快速扩弓时腭种植体数目与颅面复合体应力和位移大小无明显关联,腭种植体位置越靠前,其相应的应力和位移越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