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青蒿琥酯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作者:曾彦;倪勋;孟文彤;文钦;贾永前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Raji、Jurka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ART与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的细胞毒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ART对Raji、Jurkat、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ART与VCR、Ara-C的协同效应.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MP)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浓度变化.结果 ART在体外能显著抑制Raji、Jurket细胞的增殖,对ALL原代细胞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ART与VCR、Ara-C联合,能增加VCR、Ara-C的细胞毒作用.ART作用后B/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光镜及电镜均表现出凋亡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与VCR、Ara-C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ART有望开发成治疗ALL/淋巴瘤的新药.

  • 三种评价量表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通气方式的预测意义

    作者:魏薇;陈传熹;曹钰

    目的 探讨3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危重度分层评分量表SMART-COP、CURB-65和IDSA/ATS对患者通气方式的预测意义. 方法 采集98例重症CAP患者入院时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SMART-COP、CURB-65和IDSA/ATS次要标准的计分,根据患者24 h内实际采用的通气方式来评估此3种评价量表对通气方式的预测价值. 结果 3种评分量表的分值高低对预测患者采取非有创通气或有创通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评分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SMART-COP较CURB-65和IDSA/ATS次要标准有更强的预测能力(P<0.05),而CURB-65与IDSA/ATS次要标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3种评分量表对重症CAP患者通气方式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相比而言,SMART-COP比CURB-65和IDSA/AT次要标准更具有优势.

  • Aβ_(1-42)诱导U251细胞趋化因子RANTES的研究

    作者:郝杰;王沼丹;杨云霞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体外诱导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炎性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方法 U251细胞经常规去血清培养,采用终浓度为0.2~4.0 μmol/L Aβ_(1-42)处理U251细胞24 h,以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 μmol/L Aβ_(1-42)处理U251细胞12、24、36、48 h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RANTES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和STAT1的表达.结果 随着Aβ_(1-42)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0.05);用2 μmol/L Aβ_(1-42)处理U251细胞12、24、36、48 h,结果显示NO的生成于24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同浓度Aβ_(1-42)处理U251细胞24 h后,RANTES的表达增加4倍(P<0.01);2 μmol/L Aβ_(1-42)刺激U251细胞24 h后细胞内NF-κB P65和STAT1从胞浆移至胞核且表达明显. 结论 Aβ_(1-42)降低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存活率,诱导NO和RANTES的释放,提示Aβ_(1-42)诱导的U251细胞趋化因子RANTES产生可能与NF-κB和STAT1的活化有关.

  • siRNA靶向Rac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效应检测

    作者:张美霞;吴静;辛梅;李娟娟;张军军;严密

    目的 构建、纯化并鉴定Rac1特异性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初步检测其转染率及对Rac1基因的抑制率.方法 体外合成含针对人、鼠的Rac1特异基因序列的siRNA链,定向克隆至pSUPER质粒中, 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将抽提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其抑制Rac1基因表达的效果.结果 利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抑制 Rac1 表达的小干扰 RNA 重组载体,并成功转染到HeLa细胞中(载体转染率达到70%以上).在mRNA水平对Rac1基因的表达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7%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Rac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Rac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M-Enk在猫背根节切除后脊髓Ⅱ板层的表达

    作者:陈建军;杨琴

    目的 探讨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甲硫胺酸脑啡肽(M-Enk)在脊髓后角Ⅱ板层内的表达变化及M-Enk异类终末.方法 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脊髓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周,慢性组5只,存活2个月,观察到期后,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处死,取L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手术侧和对侧脊髓Ⅱ板层内M-Enk的表达,电镜下观察M-Enk异类终末.结果 光镜下M-Enk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外侧份,成颗粒状和线条状,急性组手术侧与对侧非手术侧阳性染色无明显差异,慢性组两侧阳性染色均减弱,手术侧约强于对照侧.电镜下,在慢性组手术侧Ⅱ板层脊髓中,观察到简单终末,发现了M-Enk阳性非典型复合终末(ACT),它们较小,外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与两个突触后成分形成联系,突触活性带形较平直或向外凸,突触内含均匀清亮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结论 M-Enk在猫脊髓背根节切除后主要在脊髓Ⅱ板层外侧表达,M-Enk阳性ACT可能是脊髓背根节全切后的一种代偿终末.

  • PTEN/PI3K/AKT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肿瘤序列演进中的作用

    作者:伏代刚;黄晓丽;甘华田;张德奎;赵立强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肿瘤序列演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UC的发生及其癌变机制提供依据,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5例UC的石蜡包埋标本、25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25例正常组织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UC、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PTEN及AKT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U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②UC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③随着UC病程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AKT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④PTEN蛋白和AKT蛋白在UC、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2、-0.674,P<0.01).结论 在UC炎症-肿瘤序列演进过程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及原癌基因AKT蛋白表达的增强,可能是UC发生及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TEN蛋白表达的明显降低和AKT蛋白表达的明显增强有可能成为早期监测UC癌变的一个辅助指标.

  • PsL5F诱导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刘智敏;李梨;朱小云;宋方洲

    目的 研究半边旗5F(PsL5F)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PsL5F处理FRO细胞,MTT法测定其对FR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标记法与流式细胞术联用检测PsL5F对FRO细胞的凋亡诱导;用CM-H2DCFDA和DiOD6(3)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PsL5F对FRO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ax、Cyto C、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截断PARP的水平变化;Caspase-3活性用Caspase-3比色分析试剂盒测定.结果 PsL5F对FRO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sL5F可诱导FRO细胞凋亡,表现出在100 mg/L浓度下,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的比例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用100 mg/L PsL5F处理FRO细胞,在1 h时细胞内ROS水平即明显升高,ROS抑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抑制PsL5F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和细胞凋亡;100 mg/L PsL5F处理可使FRO细胞MMP逐渐降低,GSH可抑制PsL5F诱导的MMP降低;同时,线粒体膜蛋白组分中Bax和细胞液蛋白组分中Cyto C、AIF逐渐增加;PsL5F处理使FRO细胞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及其作用底物PARP断裂.结论 PsL5F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进行的.其中,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第二信使作用,线粒体是其作用的重要靶点.细胞凋亡是通过Bax转位到线粒体膜、引起MMP降低、Cyto C和AIF释放到细胞液、激活Caspases级联反应而进行的.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成瑶;王莉;毛志刚;张居龙;张立

    目的 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胸痛症状患者,根据2007ESC/ACCF/AHA/WHF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AMI患者与心梗疑似患者.计算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cTnI), CK-MB mass]各指标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检测浓度、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①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2.5%,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谱和cTnI并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7.29%,其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并联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酶谱和cTnI串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串联组高,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和鉴别诊断AMI的较好指标;心肌酶谱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应联合cTnI、CK-MB mass进行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纳入cTnI的心肌酶谱组合表现出了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并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灵敏度,串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特异性.

  • ARLTS1基因在早发性卵巢癌中的突变分析

    作者:杨小芸;余海;彭芝兰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妇女早发性卵巢癌与ADP核糖体化因子样肿瘤抑制基因1(ARLTS1)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集早发性卵巢癌、晚发性卵巢癌患者及健康对照妇女的病理石蜡卵巢癌标本及新鲜血液标本,抽提DNA行ARLTS1基因的PCR扩增, 扩增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DHPLC),对杂合峰型的DNA样本测序以确定特异性的突变.结果 早发性卵巢癌组ARLTS1 Cys148Arg(T442C)基因突变所致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C+CC vs TT, OR=3.93, 95% CI为1.50~10.32, P=0.0044; CC vs TT, OR=5.25, 95% CI为1.28~21.58, P=0.017).与晚发性卵巢癌组相比,ARLTS1 Cys148Arg基因突变也可显著增高早发性卵巢癌风险(TC+CC vs TT, OR=3.56, 95% CI为1.36~9.33, P=0.0085; CC vs TT, OR=4.0, 95% CI为1.04~15.38, P=0.03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LTS1 Cys148Arg基因突变对晚发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影响无明显差异(TC+CC vs TT, OR=1.11, 95%CI为0.46~2.66, P=0.82).ARLTS1 Ser99Ser (S99S)突变在早发性卵巢癌组、晚发性卵巢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LTS1 Cys148Arg突变与早发性卵巢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提示ARLTS1基因突变可能是早发性卵巢癌发病相关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 多排螺旋CT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娟;陈卫霞;王小鹏;姚晋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T分期的价值,探讨胃癌的浸润深度CT征象及其与手术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分析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多排螺旋CT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为78.94%;对T_1期、T_2期、T_3期、T_4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4.74%、94.74%、84.21%和87.72%;敏感性分别为25.00%、80.00%、78.26%和88.00%;特异性分别为100%、96.15%、88.24%和87.50%.结论 多排螺旋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尤其是局部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能较全面、准确地进行胃癌病灶的诊断和T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蒋瑾;李真林;孙家瑜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怀疑为AAA的连续性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高浓度碘对比剂(370 mg I/mL)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8例诊断为AAA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的图像重建及分析工作均在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大强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在全面观察分析图像的基础上,重点观察AAA的类型、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并按照腔内隔绝术的要求对AAA进行相关参数测量并分型.结果 ①38例AAA均位于肾动脉平面下方,6例为近肾型、32例为肾下型.②依据腔内隔绝术的要求,38例患者划分为Ⅰ型4例、ⅡA型3例、ⅡB型4例、ⅡC型21例、Ⅲ型6例.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图像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瘤体的形态、部位、大小,与主动脉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及附壁血栓,能准确测量AAA的相关数据.结论 64层螺旋CTA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AAA诊断及术前评价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 中国肥胖患者β_2 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吴红梅;白怀;范平;刘瑞;刘宇;刘秉文

    目的 研究β_2肾上腺素受体(β_2 adrenergic receptor, _β2A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肥胖有关联,为探讨肥胖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RFLP),对成都地区396名汉族人(270例非肥胖者及126例肥胖者)β_2AR基因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β_2AR基因Arg16Gly位点Arg、Gly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肥胖组为0.571、0.429,在非肥胖组为0.559、0.441;Gln27Glu位点Gln、Glu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肥胖组为0.920、0.080,在非肥胖组为0.916、0.084.上述位点在两组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rg16Gly位点,非肥胖组女性和肥胖组男性Arg/Arg基因型携带者血清 TC 和 LDLC 水平分别高于Arg/Gly和Gly/Gly基因型携带者(P<0.05);此外,apoB100 水平在女性非肥胖组Arg/Arg型者及肥胖组Arg/Gly型者分别升高和降低,apoAⅠ、apoAⅡ水平分别在肥胖和非肥胖男性Arg/Arg型者降低.Gln27Glu 多态位点各基因型亚组间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在非肥胖组和肥胖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_2AR基因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性与成都地区中国汉族人肥胖无关联,但Arg16Gly位点对特定性别非肥胖及肥胖人群血清TC、LDLC及部分载脂蛋白水平有一定影响.

  •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军法;陈卫霞;王小鹏;李昌宪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 结果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瘦素在肝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林季;颜光涛;薛辉;郝秀华;张凯;王录焕

    目的 研究瘦素(Leptin)在肝缺血/再灌注(H-I/R)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它对H-I/R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70% H-I/R模型,设立假手术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损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损伤后各组血清、脂肪组织瘦素蛋白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损伤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损伤后肝的病理改变和瘦素蛋白表达,并采用RT-PCR法检测损伤后脂肪组织、肝瘦素mRNA表达.结果 与损伤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60 min/再灌注360 min(I60'R360')组血清瘦素显著升高,I60'R60'组脂肪组织瘦素蛋白水平显著升高,4个再灌注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升高.病理学观察提示H-I/R早期肝损伤较重而后期逐步减轻.与损伤后假手术组相比,I60'R60'、I60'R240'组肝瘦素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60'R150'组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显著降低,I60'R60'组肝瘦素mRNA表达显著升高,I60'R150'、I60'R240'和I60'R360'组肝瘦素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 瘦素在H-I/R后发生明显的表达变化,它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对抗H-I/R诱导的肝损伤.

  • 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构建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琪;熊宇;卢毅卓

    目的 构建由癌胚抗原启动子(CEA promoter,Cp)驱动的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并观察其在CEA阳性大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对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分别扩增出Cp、CD、TK三种目的 基因并采用双酶切、连接依次将Cp、CD、TK基因插入pcDNA3.1(-)质粒;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大肠癌SW480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检测CD-TK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pcDNA3.1(-)Cp-CD-TK后的SW480细胞对化疗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结果 Cp基因片段、CD基因片段和TK基因均克隆正确.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经凝胶电泳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的SW480细胞经过RT-PCR鉴定证实有CD-TK基因的表达,CEA阴性Hela细胞则没有CD-TK基因的表达.细胞培养试验中,转染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的SW480细胞对前药5-Fc和GCV敏感.结论 正确构建了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能够使CD-TK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达到靶向杀伤大肠癌细胞目的 .

  • 靶向miR-221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有效靶序列的筛选和表达

    作者:赵鹏;傅震;尤永平;陆小明;鲁艾林;刘宁

    目的 构建靶向miR-221的siRNA表达载体,同时筛选出一条抑制效率好的靶序列,为研究RNAi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抑制靶基因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siRNA靶点设计的原则运用相关软件设计靶序列并合成其表达框,连接入siRNA表达质粒pGCSIL-GFP,同时构建miR-221表达载体pEGFP-miR-221,共同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293T细胞中Flag蛋白表达,间接反映各靶序列抑制效率,后将筛选出的抑制效率好的质粒转染U87胶质瘤细胞,应用细胞增殖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U87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各转录模板完整、正确插入到相应质粒中,并筛选出1号靶序列对miR-221抑制率高,该组Flag蛋白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34.3%,同时该序列能有效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达21.89%.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miR-221的siRNA 表达载体,并筛选出一个抑制效率好的序列,在体外实验中该序列能有效抑制U87细胞的生长.

  • Koch三角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电生理学特征研究

    作者:任付先;牛小麟;韩振华;欧研;凌凤东;周仕胜;李雅杰

    目的 探讨Koch三角区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电生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单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家兔Koch三角区心肌细胞Ito电流-电压及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稳态激活以及稳态失活特征.结果 ①起搏细胞(PC)、过渡细胞α(TCα)、过渡细胞β(TCβ)、心房肌细胞(AC)和浦肯野样细胞(PL) +20 mV时的大峰值电流(pA)幅值及峰值电流密度(pA/pF)任意两类细胞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Cα、TCβ与PL相比外(P>0.05),各类细胞两两比较电流密度(pA/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五种细胞稳态激活曲线之半数激活电压(V_(mlto1/2),mV)在各组细胞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α与PC以及TCβ与AC和P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五种细胞稳态失活曲线之半数失活电压(VhIto1/2,mV)TCα、TCβ与PC和PL分别相比以及PC、AC、PL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α与TCβ、TCβ与PC、AC和PL以及PC与PL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α与PC、A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兔Koch三角区各种心肌细胞之Ito存在异质性;不同心肌细胞间又具有相对特殊性及Ito梯度.

  •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后效应的研究

    作者:张守钗;张玲玲;陈苏婉;吴海燕;刘小康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复方(CRO/TAZ)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抗生素后效应(PA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CRO/TAZ和CRO对产4种酶型β-内酰胺酶E.coli菌株的MIC;以微量接种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并计算PAE、PLIE和PASME.结果 CRO/TAZ复方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较CRO单方降低都在8倍以上;无论CRO单方还是CRO/TAZ复方均无长的PAE(-0.59~0.85 h);PLIE和PASME随着菌株β-内酰胺酶酶型的不同而不同,相同酶型的菌株PLIE和PASME很接近;PLIE(0.62~3.22 h)和大多数PASME(0.12~5.61 h)都较其PAE长,而且对CRO单方MIC较小的菌株,其PAE、PLIE和PASME较长.结论 PLIE和PASME的长短可能与β-内酰胺酶酶型有关.对于有较长PLIE和PASME的菌株,在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PAE、PLIE和PASME理论为研究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设计合理给药方案、优化给药模式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 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海鹰;银文杰;刘荣波;胡雅君;尚兰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对60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和同期20例无肝肾疾患及其它相关疾病的患者行肾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测量双肾皮质厚度,实质厚度,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髓质强化程度.对肝硬化组肝功能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腹水量、不同肝硬化类型、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有无交通间各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强化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髓质强化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交通,皮质强化程度逐渐减低(P<0.05),而髓质强化程度、肾皮质实质厚度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腹水量及不同肝硬化类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包括肾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减小、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髓质强化程度增加等;其中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尤为重要,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的是否交通.

  • 黏附分子CD146在IgA肾病肾小管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冀玲;吴桂明;杨立川;李凌;徐缓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146在IgA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IgA肾病肾穿刺活检组织中CD146的表达情况,收集性别、年龄、血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对肾间质纤维化进行分度,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D146表达的关系. 结果 CD146阳性着色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小管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见.CD14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男性患者强于女性患者(Z=-2.096,P=0.036),高血压患者、血肌酐增高患者及血甘油三酯增高患者CD146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肌酐正常者及血甘油三酯正常者(Z=-2.738、-2.166、-2.313,P=0.006、0.030、0.021).相关性分析发现CD14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r=0.381,P=0.011)、肾小球硬化指数(r=0.410,P=0.006)、间质纤维化程度(r=0.311, P=0.040)之间均有正相关性.结论 CD146分子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 2007年成都地区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陶世冰;任艳;冉兴无;陈涛;高赟;喻红玲;张翔迅;高喜莲;钟莉;田浩明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0岁以上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多级多层整体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调查了来自成都玉林和龙泉两地区的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结果 总有效人数2242人,男性842人,女性1400人.成都地区代谢综合征总体与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7.2%、15.0%、18.6%,标化率分别为13.47%、17.71%、11.09%.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的构成成分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高空腹血糖(FPG)、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31.6%、32.0%、16.5%、30.4%、31.2%,经标化后分别为26.3%、26.0%、12.9%、26.9%、30.5%,男女间除了低HDL-C患病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史、血压、腰围、FPG、TG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HDL-C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代谢综合征及其构成成分的患病率都已较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患病率可能会进一步升高.所以应不断加强对成都地区的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小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

  • 苦瓜蛋白RIP的免疫毒性研究

    作者:万莉;孟延发;沈富兵;郑崛村;邓念华;张立实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对RIP在动物体内急性毒性和免疫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提取苦瓜籽RIP,对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确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并通过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探讨苦瓜籽RIP的免疫毒性. 结果苦瓜籽RIP对小鼠的LD_(50)为25.2 mg/kg,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RIP高、低剂量组豚鼠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多数迅速死亡,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RIP组大鼠皮肤出现明显蓝斑. 结论 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毒性.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评价

    作者:辛博;郭兰婷;李西荣;单友荷;方慧;刘可智;司徒明镜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73例ADHD儿童(ADHD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为与ADHD组性别、年龄匹配的98例正常儿童.使用儿科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TM) version 4.0,PedsQL~(TM)4.0)中文版普适性核心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对儿童及其父母评估.结果 调查的171个家庭中169个家庭完成问卷,应答率98.8%.ADHD儿童PedsQL~(TM)4.0中文版儿童评分总分(72.7±13.0)比对照组(83.7±12.0)低(t=-49.3,P=0.000),父母报告评分总分(70.0±12.4)比对照组(82.4±11.2)低(t=-57.7, P=0.000).ADHD儿童心理领域分(儿童评分68.6±14.5,父母报告评分64.9±15.4)比生理领域分(儿童评分81.2±14.0,父母报告评分81.7±15.6)低(t=3.79、6.88,P=0.000).ADHD儿童Conners父母问卷总分(44.54±17.89)高于对照组(16.09±9.23)(t=100.08, P=0.000).ADHD儿童PedsQL~(TM)4.0中文版角色功能儿童自评评分与Conners父母问卷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总分呈负相关(r=-0.650、-0.630、-0.599, P=0.000).结论 ADHD儿童生存质量较正常儿童差,品行、学习、冲动控制等问题与之有关.

  • 内皮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β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灵;张美霞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试验分为高氧组、E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新生C57BL/6小鼠.通过高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ES治疗组小鼠分别于出氧箱后12 h、36 h随机选择一侧眼球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g ES.对照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提取3组小鼠视网膜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Tubulinβ mRNA在3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氧致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Tubulinβ mRNA的表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1.35) vs (4.58±1.17)lg拷贝数/μg,P<0.05];ES作用后Tubulinβ mRNA的表达减少[(3.44±0.96)lg拷贝数/μg],与高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可以抑制Tubulinβ mRNA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这可能与ES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有关.

  • 乳化异氟醚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适浓度研究

    作者:杨孟昌;陈玉培;曹德钧;徐茜;李攀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适浓度.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3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脂肪乳组(F组),按0.28 mmol/L EI的1、2、3、4、5、6、7、8、9、10倍分别分成EI_1~ EI_(10)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细胞匀浆后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EI各组的LDH、MDA、cTnI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EI_6组比较,EI其余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随着EI浓度(倍数递增)的增加,EI1~EI6组的LDH、MDA、cTnI逐渐下降,SOD逐渐升高(P<0.05),EI_7~EI_(10)组的LDH、MDA、cTnI逐渐升高,SOD逐渐下降(P<0.05).结论 EI对乳鼠离体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佳心肌保护效应浓度为1.68 mmol/L,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诱导大鼠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雪;祝三平;况伟宏;李静;孙啸;黄明生;孙学礼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ip)3,4 -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对实验大鼠大脑神经元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细胞色表C(CytC)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20只大鼠均分为4组,随机选3组为MDMA实验组(B、C、D),另1组为对照组(A).B组予MDMA 20 mg/kg,ip,单次,C组予MDMA 20 mg/kg Bid×2 d,ip,D组予MDMA 20 mg/kg Bid×4 d,ip;A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ip, 单次).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和CytC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MDMA后,B、C和D组大鼠各相关脑区 (额叶皮层、海马和纹状体)有凋亡细胞形成,Caspase-3和CytC有程度不同的表达.C组和D组较B组的凋亡细胞增加且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MDMA可导致实验大鼠神经元的凋亡,并诱导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CytC的表达.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初探

    作者:周虹;高赟;田浩明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能否改善或者治疗糖尿病肾病.方法 SD大鼠60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糖尿病成模后4周,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n=12)和干细胞移植组(n=12),另选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心脏注射到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2×10~6 MSCs/200 μL),一周后再次注射等量干细胞.于末次注射后1、2、8周测定大鼠血糖、体质量、24 h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和标记干细胞体内作用情况.结果 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表达间充质细胞的表型抗原,能多向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在体内能趋化到受损肾脏,但在干细胞定植部位未发现增殖细胞.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各观察时点血糖、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细胞治疗后1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血糖降低[(26.7±2.8) vs (29.9±1.6) mmol/L,P<0.05].在第2、8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24 h尿总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肌酐清除率低于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9) vs (17.1±1.6) mL/min,P<0.05].在第2周干细胞移植组的肾脏肥大指数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减少(5.5±0.1 vs 6.2±0.3, 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3.2±0.2).结论 发现MSCs经体外培养标记后在体内能趋化到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可以暂时改善糖尿病肾病.

  • 苦参碱对肺成纤维细胞TGF-β_1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作用

    作者:凌伟;谢敏;石俊青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以人肺成纤维细胞系(HLF-02)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_1、丝/苏氨酸激酶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P)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_(1/2))抑制剂PD98059、苦参碱(Matrine,Mat)作用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Smad2、p-ERK_(1/2)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蛋白,RT-PCR技术检测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HLF-02表达基础水平的CTGF蛋白,1 ng/mL TGF-β_1可使CTGF、CTGF mRNA、p-Smad2、p-ERK_(1/2)表达水平增强(P<0.01);使用SP及PD98059预处理细胞可以抑制TGF-β_1刺激的CTGF的表达增加(P<0.01).使用苦参碱预处理细胞可以抑制TGF-β_1刺激的CTGF、CTGF mRNA、p-Smad2、p-ERK_(1/2)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且与苦参碱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5,0.900,0.789,0.942;P<0.01).结论 TGF-β_1可使CTGF蛋白及CTG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可能是通过Smad2和ERK途径促进CTGF表达.苦参碱可能是通过Smad2和ERK通路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TGF-β_1诱导的CTGF表达.

  • 五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用于排除可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评价

    作者:周静;孙家瑜;孙加冠;刘琳;徐勇;江虹

    目的 评价5种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方法在排除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传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ELISA法(VIDAS DD)、光电散射免疫比浊法(DD Plus)、免疫比浊法(Liatest STAGO DD)、胶体金免疫渗透法(NycoCard DD),检测75例临床疑似VTE患者血浆DD含量,其结果与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种方法的特点、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传统ELISA DD检测都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均大于0.7),其中Liatest STAGO DD 的敏感性(96.7%)和阴性预测值(95.5%)高,AUC(0.814)大,对排除VTE的诊断效能大.传统ELISA法的特异性高,为48.9%.各方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VIDAS DD与Liatest STAGO DD相关性好(r=0.9106),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比较表明Liatest STAGO DD和VIDAS DD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8360和0.8764.结论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检测快速简便,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取代传统ELISA法用于临床;临床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DD检测方法并确定其用于排除VTE的临界值.

  • PCOS患者PAF-AH活性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游;范平;白怀;万德花;刘宏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按照鹿特丹标准筛选PCOS患者87例,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83名作为对照.①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② 用酶法试剂盒测定空腹血糖(F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 用[~3H-acelty] PAF示踪三氯醋酸沉淀法检测血浆PAF-AH活性.结果 ① PCOS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F-G评分、血清TT水平、LH/FSH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② PCOS组血清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浆PAF-AH活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非肥胖PCOS患者(BMI<25 kg/m~2)FINS、HOMA-IR、LDL-C、non-HDL-C、AI高于非肥胖对照妇女(P<0.05).肥胖PCOS患者(BMI≥25 kg/m~2)除了更严重的上述代谢异常外,FGLU、TG、TC、BMI、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然而非肥胖对照、非肥胖PCOS与肥胖PCOS三亚组间血浆PAF-A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Person相关分析表明:PCOS组血浆PAF-AH活性分别与non-HDL-C、LDL-C、AI、TG、TG、WH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non-HDL-C与SBP是PCOS组血浆PAF-AH活性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PCOS组血浆PAF-AH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血脂特别是胆固醇与血浆PAF-AH活性相关联.肥胖PCOS患者比非肥胖PCOS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 塞来昔布通过诱导人NAG-1基因表达抑制胃癌生长

    作者:王瑞;次仁央金;杨锦林;张波;陈佳平;唐承薇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在人体内抑制胃癌及诱导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活化基因(NAG-1)的作用.方法 36例胃癌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前随机分为2组.塞来昔布组:20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0.2 g,qd×7 d.对照组:16例,术前不用任何抗肿瘤药物.术中切除标本送组织病理学研究;采用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细胞COX-2表达;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胃癌组织NAG-1 mRNA表达.结果 塞来昔布组胃癌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180.20±42.67 vs 10.28±5.02,P<0.05),塞来昔布组NAG-1 mRNA(0.22±0.13)也较对照组(0.12±0.08)上调(P<0.05).两组COX-2蛋白表达率(75.0% vs 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塞来昔布在人体内通过诱导NAG-1基因转录,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 红霉素改善百草枯致损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作者:杜宇;何庆

    目的 观察红霉素对百草枯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室弥散装置"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立百草枯组(P)、百草枯+红霉素组(P+E)、正常对照组(N),利用免疫荧光、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种因素下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变化;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形态分布以及含量变化;内皮细胞内cAMP浓度的变化. 结果 P组24 h后内皮细胞通透性较其它两组高(P<0.05或P<0.01),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1),引起细胞骨架F-actin重构和含量增加(P<0.05),同时伴内皮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P<0.05);而P+E组细胞通透性24 h内升高,但36 h后明显改善(P<0.01),胞浆内F-actin逐渐减少,细胞周边增多,48 h细胞轮廓逐渐清晰,cAMP浓度也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P组和P+E组内皮细胞通透率与细胞内cAMP浓度均呈负相关(r=-0.913,-0.648,P<0.05),而与F-actin含量变化均呈正相关(r=0.921,0.817,P<0.05).结论 红霉素能降低细胞通透性,升高内皮细胞cAMP浓度,稳定细胞骨架, 这可能是改善百草枯致损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机制.

  • CarboMedics瓣膜二尖瓣置换术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魏东明;唐红;周文霞;向波;荣昊;袁宏声;肖锡俊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2年CarboMedics(CM)瓣膜的功能,并比较压力半降时间(PHT)法和连续方程(CON)法计算的有效瓣口面积(EOA).方法 49例应用CM瓣膜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置换的CM瓣膜为:25 mm 13例,27 mm 36例.术后2年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及计算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输出量(SV),PHT,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 velocity),平均跨瓣压差(MG),二尖瓣人工瓣膜/左室流出道血流时间速率积分比率(TVI_(MVP)/TVI_(LVOT)).以PHT<130 ms、E velocity<2.0 m/s及TVI_(MVP)/TVI_(LVOT)<2.2为评价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的标准.结果 同时符合E velocity<2 m/s、TVI_(MVP)/TVI_(LVOT)<2.2及PHT<130 ms者26例(53.1%).采用25 mm瓣膜或采用27 mm瓣膜患者的PHT、MG、TVI_(MVP)/TVI_(LVOT)、EOA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25 mm瓣膜患者的E velocity大于采用27 mm瓣膜患者的E velocity(P<0.05),采用PHT法计算的瓣膜的EOA大于CON法计算的相应瓣号瓣膜的EOA(P<0.05).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后2年CM瓣膜功能是可以接受的,这表现在多数患者PHT<130 ms、E velocity<2.0 m/s及TVI_(MVP)/TVI_(LVOT)<2.2;对于超过上述范围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及复查.二尖瓣置换术后采用PHT法计算的瓣膜EOA明显高于CON法计算的瓣膜EOA.

  • 术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在肝移植术各阶段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变化

    作者:陈果;李茜;周棱;吕沛林;潘莉;刘斌

    目的 比较术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在肝移植术的各阶段罗库溴铵(Roc)药效学的变化. 方法根据Child-Pugh classification(CTP)肝脏功能分级,将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36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CTP A级),B组(CTP B级)和C组(CTP C级),每组各12例.术中使用Roc 0.6 mg/kg诱导插管,在无肝前期当单刺激引起的肌颤搐反应强度(T_1)为75%时,开始泵入Roc 0.5~2.0 mg/(kg·h).当T_1下降到25%时重复静脉注射Roc 0.6 mg/kg.无肝期停止泵入Roc,当T_1恢复到75%时,再次泵入Roc使T_1维持在25%水平.新肝期开始时第三次静脉注射Roc 0.6 mg/kg .监测三次静脉注射Roc后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临床时效、T_1在25%~50%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结果 A、B组患者Roc的无反应时间和临床时效在新肝期比无肝前期延长(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无肝期的T_1 在25%~50%的恢复时间均比无肝前期与新肝期延长(P<0.05).结论 对于术前不同肝功能患者,新肝期和无肝期Roc的用量均可减少一半,或延长一倍Roc的加药时间,特别是术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应更加注意.而术中维持正常的体温、pH值及循环稳定,是肝移植术中影响肌松药正常代谢的主要因素.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池雷霆;李程;李智;张廷玖;庾明;王枰稀

    目的 观察和评价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采用股骨内、外髁上小切口,C臂监控下复位,插入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19例患儿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手术时间(40±17) min,平均手术切口(2±0.6) cm,术中失血(30±8) mL,住院时间(7±1.5) d,完全负重时间(6±1.0)周,骨折愈合时间(8±1.2)周.2例发生钉尾刺激反应,1例稍对线不良.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符合微创内固定理念,是治疗5~13岁儿童较稳定股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及术后处理.

  • 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廖洪;张荣荣;唐国民;宋争放;卢一平;谭政;毛顿;吴毅

    目的 评价和提高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共纳入3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男 27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2例,腺癌3例,鳞癌1例.临床分期T2N0M0 14例,T2N1M0 3例,T3N0M0 12例,T3N1M0 5例,T3N2M0 2例.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吡喃阿霉素+顺铂)、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放射等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观察肿瘤控制及生存率.结果 平均随访26月(6~48月),无复发及转移 29 例(80.6%),复发7 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1例.总的2年无瘤生存率80.6%.结论 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有选择性地综合治疗可保留膀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 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自明;许瑞华;贾乾斌;程南生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0例患者采用仅在脐部切开一个切口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0~130 min,术中出血少(<2 mL),术后无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出院,术后1月门诊随访,患者恢复顺利,除脐部外,腹壁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难度较大,在开展手术初期应慎重选择病例.

  •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手术切除骶尾部巨大脊索瘤

    作者:刘雪松;杨开勇;陈海峰;黄思庆

    目的 探讨术中球囊阻断腹主动脉下手术切除骶尾部巨大脊索瘤的方式、疗效及预后. 方法 采用电生理监测下经股动脉穿刺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辅助单纯后路手术切除9例骶尾部侵袭性巨大脊索瘤.9例患者随访6月~3年. 结果 9例患者肿瘤均得到肉眼全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未加重,平均8 d出院.随访期内9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且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结论 电生理监测下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辅助手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术式.

  •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

    作者:向浩天;吴晓梅

    目的 比较两种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 方法 行单眼单次视网膜脱离手术(包括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66例(66眼),根据其所接受的不同术式划分为A组(行巩膜扣带术)及B组(行玻璃体切除术),均行双眼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进行各项对比. 结果 A组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及B组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其术后SIt值和BUT值均较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术前术后SIt差值相互比较,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术前术后BUT差值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包括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其泪液分泌及其稳定性均受到影响;两种术式对泪液分泌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有差别,以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更大.

  • 利用液相芯片技术研究DAZ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不育关系

    作者:王欢;丁显平;朱一剑;张敏

    目的 建立液相芯片检测DAZ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并探讨该基因SNP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分为由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组成的病例组与健康自愿者组成的对照组,基于Luminex 技术平台,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反应(allele specific primer extension, ASPE),研究DAZL基因SNP260A→G和SNP386A→G的突变情况.结果 196例病例中SNP260A→G和SNP386A→G突变分别为6例(3.06%)和4例(2.04%),40例对照组中只有1例(2.5%)SNP260A→G突变,没有发现SNP386A→G突变.所有突变均为突变纯合体,且没有发现同时存在两个突变的标本.两个位点的突变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功建立并应用液相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DAZL基因SNP260A→G和SNP386A→G突变与成都地区男性不育没有明显相关性.

  • 米非司酮对体外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雪梅;马芳;徐克惠;乔林;周瑞年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RU-486)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雌性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观察加入米非司酮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颗粒细胞中凋亡因子Fas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雌、孕激素水平.结果 颗粒细胞凋亡数量随米非司酮剂量增加而增多,凋亡率在米非司酮低剂量组[(7.50±0.86)%]与对照组[(6.70±0.7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9.53±0.78)%]、高剂量组[(13.00±1.75)%]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中Fas蛋白表达随米非司酮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孕酮的水平随米非司酮浓度增加而降低,各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上调颗粒细胞表面Fas蛋白的表达,直接抑制颗粒细胞孕酮的分泌,诱导颗粒细胞发生凋亡,抑制卵泡发育;米非司酮对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的功能则没有直接的影响.

  • 细胞内活性氧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促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纤维连接蛋白中的作用

    作者:黄培基;李健榕;黄国良;刘礼斌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及细胞内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制备AGEs,分别用不同浓度的(0,100,500,1000 μg/mL)AGEs及抗氧化剂N-酰-L-半胱氨酸(NAC 30 mmol/L)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以氧化敏感的荧光染料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OS强度;再用RT-PCR和ELISA方法测定系膜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AGEs能使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P<0. 05),呈现浓度依赖效应;AGEs同时以时效和量效方式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而NAC能够明显抑制AGEs所致的细胞内ROS升高,同时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和分泌(P<0. 05).结论 AGEs可能部分通过诱导细胞内ROS,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分泌纤维连接蛋白,从而引起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终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而抗氧化治疗可能有助于阻止糖尿病肾病的氧化应激损害和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进程.

  •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华生;唐忠辉;邹宗楷;蔡韶滨;苏海燕;沈洪武;陈雅静;高斐雄

    目的 研究三叶因子3(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30例正常胃组织、272例病变胃组织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和CD147表达(以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判断结果).结果 TFF3和CD147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分别为3.6%、14.3%;13.3%、43.3%;48.3%、51.2%;51.9%、59.3%和41.7%、78.9%.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TFF3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P均<0.01);浅表性胃炎CD147表达与正常胃黏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P<0.01)和不典型增生(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FF3(+)/CD147(+)者在深度浸润(T_(3-4))、临床分期TNM_(Ⅲ-Ⅳ)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高,且明显高于TFF3(-)/CD147 (-)者(P<0.05).结论 TFF3、CD147可能参与胃黏膜保护及修复,在癌变过程中被激活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预警.

  •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线点杂交技术鉴定分枝杆菌的多中心评价

    作者:王亚娟;熊礼宽;冯萍

    目的 评价以16S-23S rDNA间隔序列作为靶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线点杂交(PCR-RLB)技术用于鉴定分枝杆菌.方法 在5个中心同时进行试验.采用PCR-RLB技术检测60株属于50个种的分枝杆菌标准株;10株非分枝杆菌标准株.以胶体金法结合测序法或是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法作为对比,检测鉴定38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所有的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PCR扩增产物均可与分枝杆菌属探针杂交, 而种特异性探针仅与相应的种杂交,非分枝杆菌PCR扩增产物均不与分枝杆菌属及种探针杂交.与胶体金法或是GC法结合测序法相比,PCR-RLB法准确率100%,成功地将380株分枝杆菌鉴定到种(另外3株仅鉴定到分枝杆菌层未鉴定到种),包括11株其他方法不能准确鉴定的混合感染.结论 以16S-23S rDNA间隔序列作为靶基因的PCR-RLB技术,鉴定分枝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快速、实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癌症转移相关基因Syntenin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夏孝强;陈米娜;李芳华;蔡佩玲

    目的 获得原核表达GST-Syntenin1融合蛋白,制备高效价的抗Syntenin1多克隆抗体.方法 RT-PCR扩增Syntenin1 cDNA开放阅读框(CDS)序列,亚克隆到编码GST的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上,将编码Syntenin1的pGEX-4T-2-Syntenin1重组质粒化学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GST-Syntenin1融合蛋白表达,对融合蛋白亲和纯化.SDS-PAGE鉴定后,将纯化的融合蛋白辅以弗氏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成功制备GST-Syntenin1融合蛋白及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yntenin1兔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到1∶20 000,且与Syntenin1蛋白特异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Syntenin1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Syntenin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荧光染料CFSE在实验性葡萄膜炎T细胞增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雷松;毛咏秋

    目的 探讨荧光染料CFSE在实验性葡萄膜炎(EAU)抗原特异T细胞增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多肽片段IRBP161-180为抗原,免疫B10RⅢ小鼠使其产生EAU.用CFSE荧光染料标记细胞,结合荧光单抗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在特异抗原刺激下,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IRBP161-180刺激4 d后出现T淋巴细胞增殖分裂,表现为CFSE荧光强度的系列减半.使用荧光单抗双标记发现CD4~+ T和CD8~+ T细胞增殖反应不同步,CD8~+ T细胞较CD4~+T细胞增殖分裂更活跃,亲代细胞百分率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CFSE荧光标记技术是分析EAU抗原特异性T细胞及亚群增殖分裂的有力工具.

  • GST-HPV16E7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作者:张健;王涛;郄明蓉;韩敏;陈悦

    目的 构建HPV16地方株E7基因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并进行纯化.方法 将成都本地某宫颈癌患者所感染的HPV16 E7全长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子pGEX-4T-1-HPV16E7,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并用GST亲和层析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该患者所感染的HPV16为东亚株,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PV16E7并表达出GST-HPV16E7融合蛋白,证实了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并获得了GST-HPV16E7融合蛋白的纯品.结论 成功表达、纯化了本地流行株GST-HPV16E7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PV16E7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