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离体肾动脉瘤修补、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离体肾动脉瘤修补、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CT血管造影(CTA)确诊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1例,病变位于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节段分支动脉,深入肾门内.肾脏暂时性离体后,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肾脏的前提下,体外进行肾动脉瘤修补和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异位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 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血肌酐暂时性升高至约200 μmol/L,半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周复查CTA示右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回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结论 该方法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安全可行,并为以后类似的复杂性肾脏疾病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法.
-
靶向突变K-ras基因的小干扰RNA体内外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除突变K-ras基因对肺癌细胞H441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3.1-K-rasV12,转染H441细胞后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变K-ras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噻唑蓝法检测H441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44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裸鼠皮下移植pSilencer3.1-K-rasV12处理的H441细胞,观察其成瘤性的改变.结果 测序证实pSilencer3.1-K-rasV1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T-PCR灰度比值结果示空载体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K-ra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3.7%±2.2%、95.1%±2.5%、43.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空载体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K-ra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8.1%±2.4%、97.5%±2.0%、3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P<0.01);经pSilencer3.1-K-rasV12作用的H44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8.9,P<0.01),H441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靶向突变K-ras基因的siRNA可以抑制肺癌H441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速度,诱导细胞凋亡,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联合系统对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联合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后路矫形效果.方法 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20例,钩钉联合器械组20例.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82.4%,钩钉联合器械组71.8%(P<0.01);术后1~3年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77.0%,钩钉联合器械组62.5%(P<0.01);平均顶椎旋转矫正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63%,钩钉联合器械组32%(P<0.01).而矢状面矫形效果、下固定椎倾斜度改善率、躯干偏移、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椎弓根螺钉较钩钉联合系统具有更好的矫形效果,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在骨螺钉界面的显微CT评价及组织学分析
目的 研究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的骨-螺钉界面组织学情况.方法 在骨质疏松绵羊股骨髁内置入EPS,分别于术后3、6个月取材.依次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骨计量学分析及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EPS膨胀段界面的骨小梁比界面外的骨小梁浓密;EPS非膨胀段界面的骨小梁与界面外的骨小梁无差异.EPS膨胀段的"感兴趣区"的组织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等骨小梁的三维参数,优于非膨胀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片染色见新生骨小梁长入螺钉的膨胀缝隙中,并延伸至膨胀中心.EPS骨-螺钉界面的骨小梁与EPS直接紧密接触.结论 通过显微CT评价及组织学分析的方法,证实了EPS所形成的骨中有钉、钉中有骨的立体交叉复合结构的优点,说明在骨质疏松的状态下应用其具有强大的稳定性.
-
阴茎阴囊皮肤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整形修复技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男性外生殖器及其相近部位皮肤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大范围皮肤缺损的修复及修复后泌尿、性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998年2月至2006年8月对17例男性外生殖器部位大面积汗腺癌或Paget病患者行标准肿瘤根治术,并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组织缺损区域应用整片中厚皮片予以修复.结果 17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区域彻底,整片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满意,皮片的成活率在95%以上.形态与功能(包括勃起功能)均达到了理想要求.结论 该修复技术简便、易行,符合生理形态与功能需求;有性功能者能保持勃起功能和性交能力.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应用Cre-Loxp重组酶技术,建立成骨细胞条件性敲除HIF-1α小鼠,取3个月龄雌性野生型和敲除型小鼠各24只行卵巢切除术,术后0、4、8周取材行HE染色、四环素荧光双标记、Micro-CT、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敲除型小鼠骨小梁的数目、体积、厚度,骨密度,骨矿沉积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unX2、ALP、OC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VEGF、RunX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尤其以术后8周为明显.结论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成骨细胞条件性敲除HIF-1α后成骨功能降低,HIF-1α能够调控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
-
褪黑素受体1A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褪黑素受体1A基因(MTNR1A)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226例AIS患者及277例正常对照者.记录AIS患者组大Cobb角.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MTNR1A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位点rs211988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AIS患者组MTNR1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119882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在AIS组内,多态性位点rs2119882不同基因型所对应的大Cobb角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多态性与AIS的发生发展都没有关系.
-
输尿管癌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输尿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13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33例输尿管癌患者中,分期为Ta~T1的表浅输尿管癌42例(31.6%),分期为T2~T4的浸润性输尿管癌91例(68.4%),肿瘤位于输尿管下段63例(47.4%).数据显示越靠近输尿管下段的肿瘤较易呈浸润性生长.输尿管下段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上、中段癌.多因素Cox生存率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分级、分期与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 输尿管癌在输尿管下段好发,与膀胱癌不同,更容易呈浸润性生长,而且越接近输尿管下段的肿瘤分期越高.多因素Cox生存率分析表明输尿管癌的分级和分期是判断预后重要的因素.
-
后肾腺瘤伴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患者 女性,17岁,乏力、食欲减退4个月,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6.88×1012个/L,血红蛋白(HGB)195g/L,以红细胞增多症住院.查体:面红,多血质外貌,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
-
非霍奇金淋巴瘤致股骨病理性骨折骨不连一例
患者 女性,52岁,1996年6月因右大腿疼痛半年就诊,查体:一般可,全身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右大腿肿胀,压痛(+).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性,58岁,2006年6月患者以右腰部胀痛不适伴间隙性发热1个月入院,无血尿、尿痛等.发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0 kg.体检:贫血面容,体温37.5℃,右肾区有轻度叩击痛.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2000年5月-2006年3月我们共收治9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thy,HOCM)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胸外科术后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发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1].其他栓子很少见,故PE一般指血栓性.
-
取用桡动脉对前臂功能及血流的影响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开展,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旁路材料,应用也日益增加.伴随着二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增加,将来对桡动脉血管材料的依赖也会更为突出.
-
内窥镜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腘窝至腓骨颈段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以创伤性损伤多见.对保守治疗无效者早期开放性的松解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1].
-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畸形,未经外科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高[1],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将异常起源的右肺动脉连接重建到主肺动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8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患儿进行了外科治疗,随访11~92个月,平均(47±33)个月,现报道如下.
-
他莫昔芬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增殖
他莫昔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SER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 N端应力激活蛋白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
胸腔冲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诊断肺癌胸膜微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肺癌细胞胸腔种植及胸膜微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若能在术中早期检出脱落的癌细胞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脊柱结核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则
近十余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等仍存争议.
-
再谈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已成为代表性术式,并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国内学者在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同的观点和争议.现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同道商榷.
-
骨关节结核的菌种鉴定和耐药分析
骨关节结核是结核杆菌主要经血行播散引起的继发性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约占结核病患者的5%~10%.
-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86岁,平均70.2岁.术前有合并症者28例,合并截瘫者20例.3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1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5例选择前路清除病灶、植骨、后路内固定术;7例采用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9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24个月.随访时间1.5~6年,平均3年10个月.结果 术后33例次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感染死亡,随访期间因心梗及脑出血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灶治愈,未再复发.31例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术前截瘫者,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5例.结论 通过对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和处理,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一般可耐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内固定的应用有助于病灶愈合,促进恢复.
-
胸腔镜下胸腰椎结核的外科处理和内固定
脊柱结核综合治疗原则已得到公认,标准化抗结核药物及外科手术已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基本手段.我院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在连续标准化疗的同时,通过胸腔镜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腰骶段脊柱结核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7~68岁,平均34.5岁.病变部位为T6~S1.其中采用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65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26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9例.记录术中、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 共10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其中死亡1例.并发症的主要发生原因:手术时机选择不当1例;手术创伤2例;手术操作不当或失误5例;其他原因2例.结论 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是因处理不当引起.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谨慎,术后处理妥当,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空心多轴向螺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胸腰椎结核
脊柱内固定对于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截瘫恢复和减少结核复发有重要意义[1-2].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空心多轴向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9例短节段(结核病变侵犯2个椎体以下)胸腰段结核,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