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현대실용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宁波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0800
  • 国内刊号: 33-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21
  • 曾用名: 宁波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徐薇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工骨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崑;曾智敏;凌晶;章军辉;何志勇;狄正林

    目的 探讨微创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般骨头坏死21例(28侧髋),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为Ⅱ期和ⅢA期,均使用微创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新随访影像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5.4个月.术后HH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影像学随访8例髋关节坏死进一步加重,其中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头塌陷>4mam,余20例髋关节坏死无明显进展.结论 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手术,早期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劈裂骨折(AO、A2型)疗效分析

    作者:赖欧杰;胡勇;袁振山;孙肖阳;董伟鑫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劈裂骨折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劈裂骨折患者,均采用双侧PKP术治疗,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采用“二次填充技术”.评价术前及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1.23 min.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穿刺椎体感染及邻近椎体骨折,术后平均随访10.24个月.术后即刻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至末次随访时,ODI评分、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Cobb出现了明显的丢失,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发生率为39.13%.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劈裂骨折采用PKP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是进行微创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危险因素对术后病死率预测的Meta分析

    作者:韩冰;景孟军;杨成杰;徐水军

    目的 评价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危险因素对术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关髋部骨折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病死的有关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章11篇,共275 1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性别、术前活动能力、非认知障碍及ASA等级影响患者术后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通过对髋部骨折术前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够让医护人员加强对髋部骨折围手术的管理,降低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医疗风险和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 百令胶囊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费文晟;张辉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给予百令胶囊,两组均治疗4周.检测两组患者呼气峰流速值(PEF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EFR、FVC、FEV1、IL-8、IL-6、TNF-α、hs-CRP、GSH-PX、SOD、CAT及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含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营养风险与老年高危压疮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赵敏;王红霞;徐琴鸿;谢浩芬;周幼峰;杨军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老年患者高危压疮的相关性,为预防压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SR-2002)对151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合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分析营养指标与老年高危压疮的相关性.结果 151例老年患者发生压疮25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22例,院内发生压疮3例;151例老年患者有营养风险98例,无营养风险的53例;压疮和非压疮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与压疮风险呈正相关.结合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早期落实预防压疮相关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宣王益;胡爱荣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4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27例,予以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ST、ALT和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治疗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ST、ALT和TBI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功效,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普及推广.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张俊义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和30例经腹部三维彩超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途径的彩超检查对于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准确率,并比较两种彩超的图像特征等.结果 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三维彩超(P<0.05),经阴道三维彩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三维彩超(P<0.05).经阴道三维彩超组6例(22.2%)表现为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40.74%)表现为混合包块型;5例(18.52%)表现为孕囊完全植入型;5例(18.52%)表现为宫腔型,分型结果与临床病理分型一致.经腹部三维彩超组10例(47.62%)表现为孕囊部分植入型;5例(23.81%)表现为混合包块型;6例(28.57%)表现为宫腔型,分型结果与临床病理分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与经腹部三维彩超相比,经阴道三维超声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能力更强;并可用于子宫切口妊娠的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评价

    作者:付文辉;虞智婉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方法 收集7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记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Angle角、血栓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 两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imer、PT、APTT、TT、R、K、Angel、MA及CI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显著纠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VTE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出血发生率.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母婴结局及后代智力水平的影响

    作者:施佳莉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母婴结局及后代智力水平的影响,为减轻SCH对母婴结局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20例妊娠期SCH孕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孕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产儿结局:跟踪随访3年,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2年分别进行盖瑟尔(Gesell)智力测评.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围产儿低体质量、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6个月时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GMQ)、语言发育商(L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精细动作发育商(FMQ)、个人社交发育商(ISBQ)、适应性行为发育商(AB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岁时GMQ、LQ、FMQ、ISB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A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SCH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及早产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智力发育.

  •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王华;陈剑明;王福斌;王娜;应霁翀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结合钙剂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136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骨代谢标志物:β-胶原片段(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NALP);骨密度指标: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和腰椎L1~4的骨密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β-CTX、25OHVitD、BGP、PTH、BNALP、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和腰椎L1-4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p-CTx、25OHVitD、BGP、PTH、BNALP、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和腰椎L1~4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结合钙剂可使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明显改善,提高患者骨密度.

  • 右美托咪定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骋;钱幸尔;沈晶;黄长顺;卢子会;陈益君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嗜铬细胞瘤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4μg/ml,对照组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血压、心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术在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朱科军;楼超;刘飞俊;俞伟杨;何登伟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在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4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后路经皮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量表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等变化;统计术后螺钉松动、断钉发生率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0~1.5h,平均1.3h,术中出血量50~160ml,平均ll0ml;术中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良好,4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l周、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百分率、Cobb角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VAS、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随访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拆除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术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 后路经皮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减少脊柱旁软组织的损伤,有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序列,伤椎在拆除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少,值得临床推广.

  • 宁海县儿童尿液筛查临床分析

    作者:葛主辉;毛建华;李玉峰;陈斌斌;章惠彬;郭琴华;童静渊;葛红旵

    目的 通过尿液筛查早期发现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减少或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方法 门诊就诊的8 970例儿童,其中有451例因初步尿液筛查异常,再次就诊本院门诊留取尿液标本,通过第2次尿液筛查并作尿沉渣镜检,判定细菌性尿、血尿和蛋白尿结果.结果 初步尿液筛查有异常者451例,再次复查异常者131例,发现尿路感染41例(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其中1例出现右肾萎缩),血尿60例,蛋白尿24例,合并血尿及蛋白尿6例.结论 儿童通过尿液筛查并进行长期随访,可发现部分隐匿性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有助减缓或防止病情发展成为CKD.

  • 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作者:蒋碧涛;陆意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74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及同步放化疗组,各37例.单纯放疗组行单纯放疗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单纯放疗组基础上予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均P< 0.05),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单纯放疗组血红蛋白降低及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均P< 0.05).结论 老年中晚期食管癌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能缓解病情进展,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念余;许幼峰;张盛敏;程劲松;陈立斌;俞霏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构正常颈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颈动脉结构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高血压病组,健康同龄颈动脉结构正常的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PWVES).分析两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分析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年龄、IMT、脉压及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PWVBS、PWVES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PWVBS、PWVES与年龄、脉压、高血压患病时间呈正相关(r=0.366、0.329、0.542,均P<0.05).结论 UFPWV技术能快速、直接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PWVBS和PWVES,能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受损前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是否受损,有望成为早期评价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诊断及术中切口定位的应用

    作者:杨芳;宋正尧;殷国林;章庆华;朱江波;施展;林谦;倪建华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诊断及术中定位的应用.方法 11例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患者,均急诊行手术治疗,5例双侧海绵体血肿严重、合并尿道损伤采取阴茎脱套术,6例超声定位下行局部切开行白膜修补术,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者行尿道修补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超声检查完全符合.平均住院时间(6.8士1.2)d,术后1个月复查阴茎形态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32个月,均未发生海绵体纤维化、阴茎弯曲或畸形、痛性勃起及阴茎硬结等并发症,性功能均正常,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者未发生尿道狭窄.结论 根据明确的外伤史和典型的局部表现,阴茎白膜破裂易诊断,但是对于局部表现不明显者,高频超声可以明确诊断.高频超声对白膜破裂位置、破裂口方向、血肿部位及是否合并尿道损伤判断较为准确,是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为术中定位提供可靠的信息.

  • 联合应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徐前成;张新军

    目的 探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内镜检查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的对象.将通过术前使用普通内镜、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病理类型、浸润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普通内镜、普通内镜+窄带成像、普通内镜+窄带成像+卢戈液染色对病灶的检出分别为52.27%(23/44)、88.64%(39/44)、100%(44/44).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48%与86.96%.超声内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0.91%(40/44).结论 联合使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能够更加准确地明确病变性质、范围、浸润深度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 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gE、 IL-4、 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石筱林;潘晓英;李苏英

    目的 探讨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CV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止咳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疏风宣肺止咳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气道高反应性(BHR)、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有效受试患儿各57例、56例.治疗2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气道传导率下降斜度(SGrs)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均降低均P<0.05),低反应阈值(Dmin)及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咳嗽减轻时间、夜咳停止时间、咳嗽消退时间、SGrs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min及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除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1过性皮肤症状外,末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CV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肺功能,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效果比较

    作者:倪晓伟;陈峰

    目的 比较3%高渗盐水(HTS)与20%甘露醇(MT)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HTS组(观察组)和20%MT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3%HTS降压,对照组予20%MT降压,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及3h的ICP及脑灌注压(CPP),并记录降压持续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UV)及心率(HR).结果 治疗后1及3h观察组IC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降压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及3h观察组CPP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U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HTS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对机体循环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多参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作者:夏冰;韩力群;傅政;单妍;唐曼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获得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佳组合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资料,获得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以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103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5 (43.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03例患者的超声特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尺寸≥20 mm、边界不清、纵横比>1及丰富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超声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各独立特征及回归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 乳腺癌患者原发乳腺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 sTREM-1结合相关指标检测在诊断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丽梅;刘春艳;文平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 (sTREM-1)结合相关指标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入组时sTREM-1、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sTREM-1、PCT、CRP及其他各指标在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联合PCT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和90.0%.结论 sTREM-1联合PCT检测对重症肺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对患者宫颈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马小江

    目的 探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对患者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7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使用LEEP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宫颈微循环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85/85),对照组总有效率83.52% (71/85),其中中度糜烂患者总有效率92.59%(50/54),重度糜烂患者为67.74%(21/3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局部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及微血管管径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宫颈颜色淡红色及暗红色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LEEP刀,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宫颈微循环.

  • 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美丽;胡江飚;陈海挺;陈赛璇

    目的 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2例中枢神经损伤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BB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BB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etrax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可了解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点,从而制订更合适的平衡功能训练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 多切面超声诊断胎儿马蹄肾

    作者:姚玉莲;孙中华;马海艳;叶丽芬

    目的 探讨18~24周超声筛查胎儿马蹄肾的佳诊断切面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特检科行18~24周超声筛查的胎儿7 836例,重点观察胎儿肾脏结构,行多切面扫查,找出胎儿马蹄肾的佳切面.结果 共检出胎儿马蹄肾2例,此2例马蹄肾胎儿发现孕周为21周和23周,均在横切面及斜冠状切面被发现;漏诊1例,于出生后体检时被发现;胎儿马蹄肾发生率为0.038%.结论 胎儿肾脏的横切面及斜冠状切面对于胎儿马蹄肾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治疗前血小板评价指标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意义

    作者:杨海燕;雷涛;余海峰

    目的 探讨血小板评价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病理诊断明确为DLBCL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8例患者中血小板异常包括血小板计数(51.1%)、血小板平均体积(48.9%)、血小板压积(52.3%)和血小板分布宽度(56.8%).中位生存时间为24(1~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38.6%.单因素分析:血小板计数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平均体积异常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异常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

  • 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附48例报告)

    作者:顾杰;张斌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6例术前有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1.5~3周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Diem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6%(44/48).结论 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且手术损伤小及并发症少,可以尽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激素用药方案治疗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静;孙建新;宗冬梅;康国贵

    目的 观察不同激素方案治疗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激素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年35例(A组,按2000年指南方案治疗),2016年40例(B组,按2009年指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尿蛋白转阴时间,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及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尿蛋白转阴时间(8.11-4-1.57)d,B组尿蛋白转阴时间(9.11-4-l.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个月、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患儿12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激素相关性眼病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儿库欣面容、感染、消化道症状、肝损害、身材矮小、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2000年方案控制短期复发优于2009年方案,未增加激素不良反应.

  • 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及社会功能的疗效

    作者:朱春燕;孙继军;汤剑平;施剑飞

    目的 探讨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的疗效.方法 选取进入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系统的4周团体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自我接纳问卷(SAQ)、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GSES、SES、SAQ、PSP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PSP得分与GSES、SES、SAS得分均呈正相关(r=-0.437、0.330、0.312,均P<0.05).结论 通过系统的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水平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重要作用.

  • 清肾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作者:陈红星

    目的 观察清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肾降浊汤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肾降浊汤.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实验室检查包括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症状疗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两组Ccr均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Scr、BUN、PTH、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肾降浊汤剂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值得临床借鉴.

  • “鸡尾酒”注射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肿胀中的应用

    作者:邵永科;施松青;袁耀

    目的 探讨“鸡尾酒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术后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膝关节镜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结束使用“鸡尾酒疗法”,对照组患者关节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12、24、48及72h时肿胀情况.结果 两组12h时肿胀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24、48及72 h时肿胀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鸡尾酒疗法”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术后消肿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缪新颖;孙文超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阴道置入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8例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4)和研究组(n=104).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宫颈皮损创面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患者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患者宫颈炎近期疗效,统计患者治疗后宫颈炎症消失及高危型HPV转阴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6个月宫颈炎症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宫颈感染近期治疗总体有效率(97.11%)高于对照组(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消失率(88.47%)和高危型HPV转阴率(74.04%)均高于对照组(67.31%和50.9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病变复发率(11/92)低于对照组(32.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81%)与对照组(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较单纯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途径给药可显著提升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近期疗效水平,促进宫颈炎症病变消失和高危型HPV转阴,减少宫颈炎症病变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参芪扶正颗粒联合D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 Cyfra21-1及SCC-Ag含量的影响

    作者:周裕乐;蔡列兵;何伟兰;连周红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颗粒联合D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及SCC-Ag的影响.方法 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DC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参芪扶正颗粒联合DC化疗方案,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血清CEA、Cyfra21-1及SCC-Ag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疾病缓解率及临床获益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CEA、Cyfra21-1及SCC-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扶正颗粒联合DC化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及SCC-Ag水平,临床疗效更显著.

  • 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

    作者:张焕

    目的 探讨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20%甘露醇125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0d;观察组予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5d.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0、14天行颅脑CT检查,评估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0 d时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疗程的甘露醇应用容易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

  • 玉屏风散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减少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幸

    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减少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散.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和疾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9.41%,对照组为55.8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gE、CD/和CD4+/D8+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玉屏风散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率,并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 VEGF、 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树本;刘平;缪起龙;江靓;王建强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8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分为不同亚组.免疫组化法测定所有入组患者的石蜡切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探讨VEGF、VEGFR-3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两组VEGF、VEGFR-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VEGFR-3的表达增高,VEGF表达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VEGF、VEGFR-3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

  • 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娅;姜睿;江国华

    目的 探索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干预方法.采用上肢部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并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MBI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添加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发生率.

  • 血清Copeptin水平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严重感染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预后评估

    作者:张其俊;何爱文

    目的 评价血清Copeptin水平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严重感染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AR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ARF将严重感染患者分为ARF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与死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ARF患者Scr水平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RF组Copeptin,APAC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opeptin偏回归系数为4.09,APACHE评分偏回归系数为8.40,Copeptin联合APACHE评分对Scr的拟合优度R2为0.954.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Copeptin (OR=6.79)、APACHE Ⅱ评分(OR=6.4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opeptin水平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严重感染合并ARF肾功能与死亡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及时准确判定AR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的应用

    作者:戴君侠;孙军;林群;蔡建勇;陈献东;陆川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技术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头颅CT提示颅脑创伤病灶周围低密度影的患者行CTP检查,选取低灌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比两组预后及认识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GOS评分、MMSE评分及Mo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患者早期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可增加该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CTP技术可以为临床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慢性胰腺炎磁共振成像与其不同程度病理对照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戴盈;汪建华;王玉涛;左长京;孙高峰;张建;王思齐;任志豪

    目的 建立不同程度慢性胰腺炎(CP)的小型猪模型,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评估不同程度CP的意义.方法 将36头雌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24头)和对照组(12头),实验组猪采用不全结扎主胰管法建立CP模型,对照组猪进行假手术.造模后4、8及12周随机选取1/3实验动物行MRI检查,检查后获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按照病理严重程度将实验猪分为正常组、轻度CP组和中重度CP组.分析不同程度CP的MRI上胰腺形态、信号强度、主胰管直径的变化特征.结果 CP建模成功并获得满意MRI 图像的实验猪纳入研究.正常组、轻度CP组和中重度CP组主胰管基础直径分别为(1.56±0.46) mm、(2.95+1.17)mm及(7.41±1.91)mm,不同病理严重程度分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胰管直径与病理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性(r=0.89,P<0.05),且诊断C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MRI有助于早期发现CP,并可在体无创评估其病理严重程度.

  •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胡勇;朱秉科;孙肖阳

    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以及手术技艺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及脊柱肿瘤等脊柱常见疾病的治疗中.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不可避免,当前内置物相关的术后切口感染被认为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为频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0%,77%以上的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与感染相关.感染发生后,患者住院周期延长,医疗成本增加,致残率及致死率增加,潜在的医疗纠纷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医院均带来巨大负担.

    关键词:
  • 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作者:庞清江;王诚浩

    关节置换术属骨科大手术范畴,尤其是髋关节置换术(THA)和膝关节置换术(TKA),已在国内普遍开展.由于THA和TKA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根据我国76家医院数据显示,THA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6.1%,TKA为25.5%,股骨头置换术为43.9%;THA术后贫血发生率为89.1%,TKA为83.9%,股骨头置换术为81.9%,术后血红蛋白(Hb)平均下降30 g/L.如果贫血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及死亡风险.因此,在骨科快速康复理念下,THA和TKA患者围术期的血液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 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

    作者:程健;王林友;徐晓俊;华浅近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介入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已行支架植入术的IVCS患者76例,术后随访采用下腹部及盆腔髂血管CTA检查,CTA评估支架位置及形态,测量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距离及支架窄处直径,与DSA测量距离比较,两者误差在2mm以内视为支架位置及形态相符.结果 CTA与DSA测量距离误差2mm有28例(36.8%),误差1 mm有38例(50%),误差接近0mm有10例(13.2%),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100%.CTA检查发现22例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DSA检查发现20例.结论 CTA可准确显示髂静脉支架位置与形态,可清楚显示继发血栓情况,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

  • 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永明;忻立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抑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第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末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职业倦怠量表在手术室护士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陈慧瑛

    职业倦怠作为职业压力主要的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1].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特殊部门,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出现职业性倦怠[2-5].目前测定工作倦怠感量表有较为经典的Maslach和Jackson制定的工作倦怠感量表(MBI)、疲劳症状自评量表、疲劳形象模拟量表(VAS-F)、疲劳量表-14(Fs-14)、疲劳评定量表(FAI)、多维疲劳量表(MFI-20)、BFI工简单疲乏量表(BFI)、多维疲劳目录-简明版(MFSI-SF)[6-8].

  • 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马素敏;谢蒙琦

    骨盆骨折多为急性暴力损伤所致,发病突然,且常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病情较为严重[1],甚至可能发生休克或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急救过程中,相关的操作较多,护理配合非常重要[2].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采用A-F程序处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作者:申丽丽;张伟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对血糖血脂、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抗心力衰竭等基础治疗,A组(2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B组(26例)20 mg口服,C组(27例)40 mg口服,1次/d.比较3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26/27),B组为80.77%(21/26),A组为65.38%(17/2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血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C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A组与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E/A、LVEF高于A组与B组,LVEDD低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大程度改善血脂水平及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戴丽萍;王静;周丽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主要急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复杂,发病急骤及临床预后差等特点[1].近年来静脉溶栓被逐渐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在促进脑补血流灌注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降低致死致残率方面具有确切疗效[2].以往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但因急性脑梗死治疗护理是长期持续整体,在居家康复阶段往往难以得到积极有效护理干预,不利于远期康复效果提高[3].持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护理干预自出院阶段延伸至居家康复阶段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保证患者在出院后可获得完整有效护理服务,进而改善总体疗效[4].本文旨在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预防性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郑大为;邵国丰;孙乐波;周青云;石活顺;徐国栋;陆周一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与紧急应用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82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用IABP,其中41例为预防性应用(A组),另41例为围术期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时使用.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IABP支持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外科血管桥数量、体外循环应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塞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320排CT在下颌角肥大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陈卡娜;颜玲;金武军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各因素进行分型,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非下颌部原因行颌面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因下颌角肥大术前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肥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及几何学方法得出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并按不同因素进行分型,根据医学参考值范围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根据相关因素可将下颌角肥大患者分为单纯咬肌肥大型、外展型、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及复合型.单纯咬肌肥大型:咬肌厚度> 18mm,下面部宽度超过135mm,其他指标正常;外展型:下颌角间距>110mm,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外翻型:下颌外翻角>30°,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角度<108°,余指标正常;复合型:以上任两型或两型以上复合而成.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分型及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 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邢渭强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3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良性阵发性眩晕102例(44.16%).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劳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作用有关,尤其加强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 导乐分娩联合音乐疗法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郭静;张寒冰

    临床中许多产妇因对分娩的认识偏差或者对分娩时宫缩阵痛及分娩过程的不解和惧怕,直接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还有一部分产妇因试产中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等情况而不能继续试产.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硬膜外分娩镇痛在缓解产时疼痛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为更好地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产妇疼痛感,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在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采用导乐分娩联合音乐疗法应用于分娩镇痛,旨在缓解患者生理疼痛的同时从心理上给予精神支持,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冠心病心电图ST-T段压低状况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阮蓉;史习宝;龚世峰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电图ST-T段压低状况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0例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为心电图持续性ST-T段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心电图ST-T段未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CAG的情况,比较两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程度,探究ST-T段压低情况与冠心病诊断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心电图ST-T段压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68% vs 53.49%,P<0.05);观察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72.97% vs 67.44%),敏感性高于对照组(56.75%vs53.48%),准确度高于对照组(62.16%vs58.1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电图ST-T段压低患者的多支病变率较高,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的依据.

  •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琳;朱文波;连国民;郑成应;周东升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病历档案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27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9例(27.22%),医院感染108例次(33.03%);以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其次为胃肠道及上呼吸道感染.筛选出老年痴呆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日常生活能力、夏秋季节、自知力、长期服用抗菌药、长期卧床及抗精神病药物(均P< 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可以通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等措施,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余晶晶;杨育生;陈东;陈鲧;杨芳;李平

    目的 探讨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A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7例ACL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7~57岁,中位年龄41岁.肿瘤均界限清,位于肾实质的皮质区,显微镜下观察呈多囊状结构,扩大的囊腔被覆单层扁平上皮.部分囊腔内含均一、嗜伊红的淋巴液.免疫组化染色中,肿瘤细胞显示D2-40胞浆阳性,AE1/AE3胞浆阴性.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87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ACL是一种良性的多囊性肿瘤,其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记为D2-40,该肿瘤需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与其他肾上腺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 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氢氧化钙根尖诱导成形术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立港;张彬;应丽珍;柯云艳;谢伟丽

    目的 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氢氧化钙根尖诱导成形术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牙冠根比和牙根管壁厚度.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牙冠根比及根管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均P< 0.05);两组治疗后患牙冠根比和牙根管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牙髓血运重建术能够使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牙髓再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农村社区肝源性糖尿病82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玉龙;周建芳

    目的 了解肝源性糖尿病在农村社区的发病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8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予以保肝、退黄疸、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血糖和尿糖变化情况.结果 16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后,随着肝功能的好转,12例血糖恢复正常,4例加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理想;64例乙肝后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8例经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理想,15例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理想,41例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较好;其他2例失访.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重点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应用胰岛素等及时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存率.

  • 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细菌分布特点

    作者:李颂婷;洪银钗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和细菌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尿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别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感染组导管血培养结果.结果 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对比,感染组置管时间< 12个月的患者明显更少,超过12个月的患者明显更多(均P<0.05).发现致病菌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1株.结论 免疫功能降低、置管时间过长是导致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分析

    作者:叶钦松;孙建新;朱利华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s)的发病因素,为RLRTIs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RLRTIs患儿53例(观察组),普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3例(对照组).检测患儿免疫功能、微量元素、过敏原、病原体等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LRTIs的发病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血清锌含量为混杂因素,而过敏原阳性,血清IgA、IgE含量,CD)4+/CD8+比值,血铁、铅含量等均与RLRTIs的发生相关(P<0.05).两组患儿的痰培养检出菌比例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小儿过敏性体质,增强小儿免疫力以及适量微量元素等有助于预防RLRTIs的发生.

  • 不同剂量呋塞米、安体舒通片联合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娟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呋塞米、安体舒通片联合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法将10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针20 mg静脉推注,每天1次;安体舒通片20 mg,每天2次口服.观察组采用呋塞米针20 mg,静脉推注,每天2次;安体舒通片40 mg,每天2次口服.于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钠、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B型脑钠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呋塞米针、安体舒通片联合治疗重度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信赖和推广.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预后分析

    作者:费长顺

    目的 探讨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预后.方法 收集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应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免疫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应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鼻部症状、药物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药物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鼻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磁共振DWI及FLAIR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亮;王海涛;朱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行DWI及FLAIR检查,分析DWI及FLAIR图像.结果 DWI序列对亚急性脑梗死(27例)和急性脑梗死(24例)的检出率均为100%,对超急性脑梗死(33例)检出率为90.9%;而FLAIR对超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36.3%,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结合运用DWI及FLAIR技术能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辨别新旧梗死病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合理使用医用耗材与提高医疗质量的关系分析

    作者:季志寅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与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用耗材如人工血管、人工瓣膜及人工关节等使用量逐步增大,这对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并早期康复至关重要.如何建立医院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流程,加强长效耗材使用评估管理机制已成为医院医疗的核心问题[1].本文分析了医疗耗材使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用耗材运行规划,以更好的服务临床,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医用耗材 管理
  •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凯;陆继业;卢斌;蒋国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以及由于老龄化所导致的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对于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如果未予正规治疗,将会导致脊柱相关节段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1].经皮椎体强化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3],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经皮椎体强化术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但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使用,该技术所存在的邻椎骨折等弊端也显现出来.本文对近几年该项术式有关术后并发症、材料学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玻璃体液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萍萍;杨路;陈曦

    玻璃体是一种少细胞而富含水分的细胞外基质(含水为98%)[1],呈透明的凝胶状态,主要由纤细的胶原结构、亲水的透明质酸和很少的玻璃体细胞组成玻璃体凝胶.玻璃体呈凝胶状态,约3.9 ml,占眼球80%的容积,除了在眼球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还能对视网膜和晶状体起到减震、支持作用,并能阻止大分子物质和细胞进入玻璃体,而维持其透明.玻璃体液化与许多眼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玻璃体相关性青光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形成、睫状体平坦部炎症、视网膜色素变性及眼铜质沉着症等.玻璃体液化在这些眼病的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玻璃体液化机制进行研究以寻求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关键词:
  •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调节肝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波;李先鹏;许丰;姜玉华;吴益峰;陈颖

    目的 筛选肝癌细胞中受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 (FUBPl)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方法 通过慢病毒介导不同肝癌细胞株中(MHCC97H、MHCC97L和Huh7)过表达FUBP1,利用定量PCR的方法鉴定过表达效率.利用芯片的方法筛选过表达FUBP1后肝癌细胞株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并利用定量PCR验证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确定差异表达的lncRNAs与mRNAs的共表达网络.结果 以对照组中FUBP1的表达量为1,慢病毒感染的MHCC97H、MHCC97L和Huh7肝癌细胞株中FUBP1的mRNA水平分别为3.28±-0.15、2.75±-0.26和4.25士0.3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芯片结果显示,共有12个lncRNA在3种细胞株中具有一致的表达变化,包括3个上调和9个下调.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lnc-ARF6-3下调明显,lnc-BCAS2-1上调明显.lnc-BCAS2-1、lnc-USP9X-3、lnc-LYZ-2和lnc-C 14orf135-3与FUBP1具有共表达网络.结论 FUBP1诱导肝癌细胞中lncRNAs的表达紊乱,FUBP1-lncRNAs的表达网络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 盐酸戊乙奎醚、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孟志鹏;刘静;胡四平;童飞;龚浩杰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PHC)、右美托咪定(DEX)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S组)、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模型组(ALI组)、DEX治疗组(L+D组)、PHC治疗组(L+P组).ALI组、L+D组、L+P组均采用内毒素(LPS)6 mg/kg经股静脉注射建立大鼠ALI模型.L+D组在LPS注射0.5 h后2min内股静脉注射DEX 50 μg/kg,随后以5μg·kg-1· 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L+P组在LPS注射0.5h后2 min内股静脉注射PHC 0.5 mg/kg,随后以50μg·kg-1·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6h为实验终点,采取颈动脉血2 ml、制备肺组织标本,随后放血致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右中肺叶,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W/D)值;取右肺上叶,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标准(DAD)评分;左肺支气管灌洗,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TNF-α、IL-6、总蛋白(TP)水平.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肺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3个实验组血浆TNF-α、IL-1β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血浆TNF-α、IL-lβ3、IL-6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W/D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P>0.05).3个实验组病理损伤明显,D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与L+P组的病理损伤较轻、DAD评分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BALF中的TNF-α、IL-6、T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BALF中的TNF-α、IL-6及TP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或DEX治疗均对LPS致大鼠ALI有保护性作用.

  •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李翔;史志霞;李先鹏;许丰;金永军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AFAP 1-AS1的表达水平,分析AFAP 1-AS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法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过表达AFAP1-AS1,细胞穿孔实验确定AFAP 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FAP1-AS1对AF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AFAP1-AS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均无相关性(均P> 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 0.05);AFAP1-AS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腺病毒后,结肠癌细胞AFAP1-AS1水平明显增加,穿膜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P<0.05);AFAP1-AS1过表达能抑制AF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信息学预测发现AFAP1-AS1序列上存在3个AFAP1的互补结合区域.结论 AFAP 1-AS1在结肠癌组织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AFAP1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AFAP 1-AS1可能是结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靶点和重要指标.

  • 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邵建平;王辉;孙平;徐敏敏;李伟

    目的 观察“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项目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观察“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项目实施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常见用药错误及低血糖管理的风险.结果 项目实施后中重度低血糖明显减少;社区糖尿病患者常见用药错误明显减少,关注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项目实施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改善(均P< 0.05).结论 “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宁波市某公立医院患者对营养食堂的满意度调查

    作者:冯波;严芸;倪秀秀;水艳丽;朱徐慧

    目的 了解患者对营养食堂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订餐患者进行现场拦截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698份,食堂总体满意率为75.79%.患者对员工服务态度满意度达90%,对饭菜新鲜、卫生、温度、份量、价格及送餐时间满意度为70%左右,而对饭菜口味及种类满意度未达60%.不同地区、婚姻状况、病区楼层及年龄对食堂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营养食堂还需努力为患者提供可口多样、营养价廉的饭菜,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提高患者对食堂的满意度.

现代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