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현대실용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宁波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0800
  • 国内刊号: 33-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21
  • 曾用名: 宁波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徐薇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AKT2和桩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作者:钱萍

    目的 探讨AKT2和桩蛋白(Paxill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T2和Paxillin的表达水平.结果 AKT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8.75%(63/80),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7.50% (30/80);Paxill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25% (57/80),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00% (28/80).AKT2和Paxillin在乳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236,P<0.05).AKT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axilli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AKT2和Paxillin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围产期合并肺动脉高压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海燕;刘景霞;章顺安

    目的 探讨围产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围产期合并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PH分级为轻度6例,中度PH 12例,重度PH 2例;其中并发先天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19例行剖宫产术,1例阴道分娩.产妇无一例死亡,1例出现肺栓塞,已治愈.新生儿体质量1 185~3300g,低体质量儿5例,早产儿4例,胎儿生长受限5例.结论 PH患者在妊娠时随着心功能受损及肺动脉压力的增加,新生儿预后差;重度PH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妊娠.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益;滕晓东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6例SCAP进行常规显微镜观察和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SCAP病理学特征为肿瘤大体淡黄色蜂窝样,境界清楚,镜下为多房微囊性肿瘤,囊壁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化一致,无明显异型,外少量纤维组织,随访25例,本病未见复发.结论 SCAP是好发于老年女性的胰腺良性肿瘤,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但临床需要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作者:洪嘉琳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1].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也常发生误吸引起呛咳、肺部感染,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及效果评价,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笔者对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疗效分析

    作者:郑大为;邵国丰;史信宝;孙乐波;周青云;石活顺;徐国栋

    目的 探讨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AF)的效果.方法 对4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同期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射频消融所需时间(18.4±6.2)min,均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AF复发率为8.1%,总AF消除率为81.0%.结论 瓣膜置换术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患者的甄选、术中技术的良好掌握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胎儿脐血流S/D比值异常与围产儿结局分析

    作者:王晓晴;张春玉

    目的 探讨脐血流S/D比值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产前行脐血流监测S/D值≥3,且≥90th%(同孕周正常值第九十百分位)者76例为异常组,随机抽取同期产前脐血流监测正常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常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率、低体质儿、羊水Ⅱ度以上污染、Apgar评分≤7分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儿脐血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异常,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不良围产儿预后.

  • 慈溪市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体检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裴晶;许映芳;陶奕红

    目的 了解慈溪市区流动儿童保健体检现状,为更好地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慈溪市区选取符合条件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 000名流动儿童监护人,其中看护儿童的大部分为父母,父母照看儿童占84.8%;其余大多为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4%.家庭月总收入>3 000元仅占6.0%.3 000流动儿童监护人知道需要定期健康体检的1082名(36.1%),不知道者1 918名(63.9%);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者2 160名(72.0%),未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者840名(28.0%).结论 慈溪市流动儿童保健体检率明显低于慈溪市区户籍儿童,流动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对保健体检重要性意识不强是影响流动儿童保健体检的主要原因.

  • 临床出生缺陷儿与产前诊断探讨

    作者:毛倩倩;王振宇;鲁莉萍;邹波;张莉超;陈铁峰;张檀

    目的 研究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06-2011年出生缺陷儿童与具有高危指征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评估产前诊断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出生缺陷儿外周血与高危孕妇胎儿羊水细胞遗传学相关资料.结果 收集出生缺陷儿511例,其中有染色体异常237例,异常率为46.38%.21-三体患儿195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特纳氏综合征(Tumer's)18例;缺失或部分重复14例;平衡易位2例;倒位4例;两性畸形2例.收集高危孕妇胎儿羊水细胞7537例,共有胎儿染色体异常506例,异常率为6.71%.其中具临床意义组有171例,异常率为2.27%;无临床意义组有335例,异常率为4.44%.产前诊断21-三体检出率由2006年度低为11.11%逐渐上升至2011年度高为45.28%,而出生缺陷儿绝对数近年来下降并不显著.结论 细胞遗传学的产前诊断分析是目前减少缺陷儿出生的主要手段.宁波地区产前诊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群体性疾病预防工作,尚需加强和完善.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试性团注和对比剂追踪技术的比较

    作者:江旭南;毛定飚

    目的 探讨在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对测试性团注和对比剂追踪技术这两种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测试性团注和对比剂追踪技术各扫描50例患者,分别测定每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开口上1.0 cm处升主动脉中心CT值,并选择横断位显示佳期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种技术测定对比剂峰值及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测试性团注组动脉强化相对更均匀.结论 两种技术均可作为确定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时间的方法,且有各自的优缺点.

  •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163和oxLDL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祥德;郑红波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109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50例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59例,取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oxLDL和sCD163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sCD163和ox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血清oxLDL与sCD16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与sCD163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oxLDL、sCD163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这2项指标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 尿液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玉章;李齐明;郑明波

    目的 探讨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6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尿mAlb、血β2-MG、尿β2-MG和尿RBP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mAlb、血β2-MG、尿β2-MG和尿R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独诊断4种检验指标均有一定的敏感度与特异度.4种指标综合敏感度96.1%,特异度94.1%;尿液3种指标敏感度90%,特异度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Alb、血β2-MG、尿β2-MG和尿RBP对诊断均有一定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且方便,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16S rRNA基因检测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冯群灿;戎永楚

    目的 探讨16S rRNA基因检测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病原菌16S rRNA基因.结果 65例前列腺液中病原菌16S rRNA基因的检出率为38.5%,对已知细菌株检测都获得1032bp扩增产物,而与人基因组DNA、HBV-DNA和白色假丝丝酵母菌无交叉反应,PCR低能检测1.5×104/L大肠埃希菌.结论 PCR方法能特异、敏感及快速地检测慢性前列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效果观察

    作者:范晓涛;沈才杰;孙立勤;陈杰;符霞;王海玲;顾峰;储慧民;陈晓敏

    目的 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XP)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CARTO XP系统自动采点功能对16例典型房扑患者重建右房、三尖瓣环及上、下腔静脉的三维解剖图,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指导导管放置,送入10极标测电极至冠状窦(CS)、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消融导管至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分别在CS和低位后外侧右房500ms起搏,判定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消融成功,其中2例术中转为心房颤动,经电复律转律后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放电时间、放点次数分别(103.7±11.9)min、(44.2±7.7) min、(32.6-5.4) min及(12.8±3.8)次,X线曝光时间0s;随访(7.2±3.3)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ARTO XP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房扑安全、有效.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穿刺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

    作者:赵桃月;徐丽丽;赵芸;张薇

    肾穿刺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临床为努力提高肾穿刺的安全性,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对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及护理均有严格要求[1].笔者对98例肾穿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穿刺后尿潴留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尿潴留 肾穿刺 护理
  • 2012年慈溪市城区与农村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作者:孙丽园;胡青青

    目的 了解慈溪市城区与农村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按照《儿科学》常规儿童内科体检程序对被测儿童进行体质量、身高、眼科、口腔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结果 本次共调查慈溪市3~6岁儿童共9319例,城区6 509例,农村2 810例.体质量低下29例,肥胖152例;轻度贫血72例,其中城区有21例,农村51例;城区龋齿1 296例,农村龋齿815例;城区与农村体质量低下、贫血、龋齿、急慢性扁桃体炎及心脏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城乡儿童均未发现沙眼患病,城区与农村支气管炎和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慈溪市城区与农村儿童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实际对学校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 儿童 健康状况 调查
  • Hook-wire肺结节定位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附70例报告)

    作者:卢斌;戴玲华;赵晓东;周成伟;朱勇刚;周银杰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Hook-wire肺小结节定位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 70例肺结节患者,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行胸腔镜切除术.评价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60%(42/70);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7.1% (12/70),手术中发现定位针脱落位移11.4% (8/70).结论 肺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开胸手术的比率,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有待改进.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胡海雷;高国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35例HBV感染者按病情分为急性乙型肝炎28例、慢性乙型肝炎40例、乙肝肝硬化(LC) 76例、原发性肝癌(HCC)55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36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的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NK细胞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慢性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普遍低于对照组,并随病情的进展而显著减少.慢重肝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亚群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HCC患者CD3+、CD3-CD19+、CD4+、CD8+亚群细胞计数在所有疾病组中低,且CD8+细胞较其他疾病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不同类型HBV感染者NK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其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发生改变,与疾病类型、病情密切相关.

  •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金占萍;司全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慢性顽固性下腰痛常见的原因之一,青壮年多发,常需手术治疗[1].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是现代非融合技术代表,能保留治疗段椎间的正常活动度,大限度的减少固定所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采用椎管减压Dynesys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 Ahmed阀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1例分析

    作者:王望晓

    目的 观察Ahmed植入联合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难治性青光眼行Ahmed植入联合MMC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眼压控制有效率达83.87%,术后并发症为:早期的低眼压;短暂性浅前房;引流器内口堵塞.结论 Ahmed植入联合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远期疗效.

  • 宫腔镜下电切割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婷婷

    宫腔镜是一项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常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宫内节育环嵌顿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是目前不孕不育的主要诊治手段[1].本研究拟总结宫腔镜下电切割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宁波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毛国华;于梅;林相

    目的 通过对宁波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胸透有异常阴影者进行X线摄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 共查出肺结核患者9例,其中涂阳患者1例,活动性肺结核罹患率为0.56%;对密切接触的494名师生进行PPD试验,强阳性率8.34%;其中首例患者所在的班级强阳率50.87%.结论 学校是肺结核发病的高危场所,预防与控制学校结核病的暴发尤显重要.

  • 环保型无醛固定液与甲醛固定液对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比较

    作者:潘黎明

    目的 观察环保型无醛固定液对不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探讨其取代甲醛固定液的可行性.方法 25例新鲜手术标本分别用环保无醛固定液(无醛组)和甲醛固定液(甲醛组)固定1、3、7、14、30、60、120 d,免疫组化检测两组组织的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固定时间在1、3、7和14d时两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醛组固定60 d和120 d时两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醛组固定1d的免疫组化结果与固定12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组固定60 d的免疫组化结果与固定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保型无醛固定液组织固定效果好,安全环保,可以取代甲醛固定液作为病理工作中的组织固定液.

  • 基层医疗机构成人Meckel憩室误诊分析

    作者:钟世民;徐关根

    目的 探讨Meckel憩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Meckel憩室并发症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8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6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误诊为肠梗阻,1例误诊为下消化道出血.8例均经手术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Meckel憩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关键词: Meckel憩室 误诊 分析
  • 肺肉瘤样癌的CT及MRI表现(附8例报告)

    作者:钟海;岑浩锋;袁小冬

    目的 分析肺肉瘤样癌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8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病灶均为单发肿块,其中左肺3例,右肺5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6例;肿瘤出现分叶3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4例,肺内转移1例;4例有同侧的胸腔积液,7例可见胸膜受累,2例有骨转移.CT增强后表现为肿瘤呈周边不均匀强化,中央区无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呈低信号,T2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后,病灶边缘呈不均匀轻度环状强化.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肺上叶单发巨大肿块,胸膜受侵,增强后呈周边不均匀强化,应考虑肺肉瘤样癌的可能性;肉瘤样癌的终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检查.

  • 原发性结肠癌组织中miR-2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为明;李先鹏;金海波;卿燕平

    目的 检测原发性结肠癌组织中miR-2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112例原发性结肠癌组织和对应正常结肠组织中miR-21的相对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以及Dukes分期将患者分组,分析miR-21的组织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miR-21在82.1% (92/112)的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ukes分期的增加,miR-2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增加趋势.结论 miR-21的表达在原发性结肠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加,对结肠癌临床分期和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L-肉碱在体外对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叶飞君;吕杰强;叶玲玲

    目的 探讨L-肉碱在体外对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根据WHO标准分类,选取50例正常精液者(正常组)和50例弱精子症患者(弱精组),将经处理后的两组精子悬液均分为A、B、C、D及E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不加L-肉碱,加Hepes-HTF液20 μl;其余4组分别加入20μl浓度分别为0.4、4、40和400 mmol/L的L-肉碱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4、0.4、4及40 mmol/L.采用荧光染料JC-1单色标记法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正常组显示,与A组比较,C组膜电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肉碱浓度进一步增高,E组膜电位明显下降,与A、B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肉碱作用于弱精组时,与对正常组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结论 一定浓度的L-肉碱可提高对于弱精症患者精子线粒体膜电位,而高浓度(400 mmol/L)L-肉碱对正常精子有毒性作用.

  • 参麦注射液佐治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吴慧明

    目的 探讨参脉注射液佐治在治疗心源性休克中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14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效果及血清中hs-CRP、IL-6和SOD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hs-CRP、IL-6和SOD的改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佐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的改善血清中hs-CRP、IL-6和SOD的表达,减轻损伤因素,增加心肌保护功能,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益峰;赵丽燕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方法 对55例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龄、入住ICU、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合并细菌血症这八项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入住ICU及MOF在念珠菌血症的死亡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高龄、入住ICU及MOF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合并细菌血症与其死亡存在相关性.

  • 复杂性肾囊肿诊治分析(附12例报告)

    作者:王伟强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复杂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联合检查(部分患者行逆行造影检查),采用后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60 min,出血量50~200ml.术后24~48h下床活动,术后2~4d拔除引流管和导尿管.术后均随访6~12个月,症状缓解,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肾囊肿疗效满意,但对于术前诊断不明或有恶变倾向的肾囊肿,仍以开放手术为宜.

  • 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鸿博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用常规的抗病毒、营养心肌、抗心力衰竭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口服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推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贺振年;张斌;廖家伟;顾杰;陈中

    目的 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联合其他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18例,采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个月,除2例肘关节屈伸稍受限制外,其他病例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um功能评定:优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3、3%,无肘内外翻畸形.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超声术前评估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波;周碧华;汪期明;张伟峰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86例不孕症患者,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判断有无盆腔粘连,与腹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超声诊断盆腔粘连的准确性.结果 186例住院患者中经腹腔镜证实盆腔粘连55例,术前超声正确诊断46例,误诊5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96.2%,Kappa值为0.82.结论 超声检查提示不孕患者盆腔粘连可行、有效.

  • 皮瓣修复压疮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冬萍;史增元

    压疮是指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1].对于组织已溃烂坏死、伤口面积大而深、全皮层缺损或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的压疮一般需手术治疗.近年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Ⅲ°或Ⅳ°压疮采用局部皮瓣和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治疗,效果满意.本研究拟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关键词: 皮瓣 压疮 护理
  • 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春;张敏珍;杨西欧

    目的 探讨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肺结核化疗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在接受强化抗结核化疗的初治病例、继发型肺结核和中青壮年患者,26例病例中初治肺结核24例,占92.3%,复治肺结核2例,占7.7%;类赫氏反应在抗结核化疗的8d至3个月内发生;化疗方案中含强力杀菌药异烟肼及利福平者;临床表现为抗结核化疗中出现咳嗽、盗汗、高热、胸痛等症状加重或症状好转而胸部影像学病灶增多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结论 类赫氏反应是在肺结核强化治疗期间出现的病灶暂时性恶化,临床转归良性,发生类赫氏反应后坚持原治疗方案,辅以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 输卵管折叠结扎法与双折结扎切除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何小娟

    目的 探讨输卵管折叠结扎法与双折结扎切除法两种绝育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24例需行绝育手术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2例)和对照组(312例),观察组行输卵管折叠结扎法,对照组行双折结扎切除法,随访2年,观察妊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有1例发生宫内妊娠,失败率为0.32%,对照组有6例发生宫内妊娠,1例发生宫外孕,失败率为2.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1%,对照组为1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折叠结扎法是绝育手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术后妊娠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绝育 输卵管 方法
  • 聚卡波非钙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俞国火;谭艳娜;段丽芳

    目的 观察聚卡波非钙联合马来酸曲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30例,聚卡波非钙片联合马来酸曲布汀美口服;对照组(B组)30例,聚卡波非钙片口服;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每周复诊1次,采用脐周腹痛积分法观察各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采用便秘等级观察排便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脐周腹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脐周腹痛积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周便秘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改善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卡波非钙联合马来酸曲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在缓解脐周腹痛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聚卡波非钙.

  • 护士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余玉娟

    职业延迟满足指个体在其职业领域中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回报,或达到更高的职业目标,而甘愿放弃眼前相对较小利益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或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长远目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成熟的表现[1].职业延迟满足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职业研究者的关注,而我国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2].工作满意度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认知,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其工作或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护士职业延迟满足与满意度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老年妇女妇科手术中留置导尿管拔管过程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范亚芬;秦晓莉;郁继奋

    妇科患者在术前或术后常需要留置导尿[1].而由留置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血尿、拔管困难、拔管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又常见于临床[2].妇科老年妇女手术患者是尿潴留发生的高危人群[3].本文对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90例老年妇女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拔管的时机和方法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老年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与变量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悦;周光伟;王峰;徐东

    目的 探讨老年关节炎(OA)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与变量因素相关性.方法 回顾72例行TKA的老年OA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资料,采用HSS评分对老年人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72例顺利完成TKA,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在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KA术后2周HSS评分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评分、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即CPM初始角度)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影响骨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因素复杂,作用于骨OA患者的手术治疗前后,影响疗效,并提示预后,明确这些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 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魏建功;郑建军;陈斌;徐海东

    目的 分析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结果 15例直径小于3 cm的肾血管平清肌脂肪瘤均为单发病灶,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3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仍较明显并见延迟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晰,无包膜,在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扩散不受限.结论 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术前可以与肾癌作出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 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妇女Thl/Th2平衡的影响

    作者:卢寨娥;蒋竞;赵玲军

    目的 研究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妇女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之间平衡的影响.方法 生育年龄组、绝经组各20例,绝经组予以激素补充治疗1年,分离、培养生育年龄组、绝经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ELISA法测培养液上清液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质量浓度,并计算IFN-γ/IL-4 (Th1/Th2)比值.结果 绝经组治疗前IFN-γ水平明显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与生育年龄组(P<0.01),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绝经组治疗后IFN-γ水平与生育年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仍明显低于生育年龄组(P<0.01),IFN-γ/IL-4比值高于生育年龄组(P<0.05);但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结论 绝经后发生Th1/Th2平衡变化,出现向Th1漂移现象,而激素补充治疗能改善Th1/Th2平衡的偏移.

  • 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乐静;张云锋

    目的 探讨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MDS-RT患者均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骨髓呈现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伴有少量小巨核细胞;但给予激素、甚至脾切除(病例2)后疗效均不显著.结论 MDS-RT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早期常表现为难治性ITP,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需要密切随访并进行骨髓形态学和染色体核型检查,以便尽早确诊.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25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建明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125例顺利实施小切口手术,手术效果满意,随访半年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阑尾炎的治疗方法.

  • 蛛网膜下麻醉实施中改变注药方向在剖宫产术中观察

    作者:高涛;桂煜;郑惠敏;周宁;钱榕

    目的 探讨在蛛网膜下麻醉中改变注药方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240例足月产妇分为A及B组,各120例.两组用药均为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2ml,A组1.5 ml向头端推药,剩下0.5 ml垂直手术床向天花板方向推药;B组2.0 ml全部向头端推药.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肌肉是否松弛、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T6例数、发生肌肉紧张例数均要好于B组(均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要低于B组(均P<0.05).结论 实施蛛网膜下麻醉时改变注药方向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肌肉松弛满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 介入导管室医用耗材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王莹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室医用耗材的管理模式及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各科室常用耗材的一般情况,采用EXCEL表由专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结果 耗材经过设备科备案,使所有产品符合质检要求.不同科室耗材统一领用、收费,提高了耗材的使用频率,未发现一起耗材失效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设立EXCEL表,分门别类,使每样耗材有帐可查,耗材支出一目了然.高值耗材采用备货制度,实现零库存,减少成本支出,提高了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效益.结论 通过专人管理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可有效减少浪费及损耗,并确保植入性材料的安全和质量,维护了患者的利益,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 医用器材 管理
  • 经皮球囊扩张介入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其军;范汪洋;应一樱;张吉胜;陈洁;朱飞波;张怡;顾钱峰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比较12例血液透析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狭窄病变部位的超声内径,透析时血流量变化.结果 PTA术后,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再狭窄,满足维持性透析需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和肺梗塞等并发症.结论 PTA介入治疗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长期使用有重要价值.

  • 轻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方凯;瞿杭炯;张玲娣

    目的 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NIHSS评分对168例首次发病的24h内入院的轻型脑梗死患者进行END的诊断,记录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28例发生END,占16.7%.病情恶化进展与入院距发病时间短(P=0.002)、脑缺血性跌倒发作及症状快速好转(P=0.000)相关.早期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更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结论 轻型脑梗死发生END较常见且预后差,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俞燕;章秀清;王卫忠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对术后心肌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留取169例ACS患者胸痛症状发作6~10h的PCI术前血标本,酶联免疫法测定H-FABP,入选患者按H-FABP(< 11.82 μg/L和≥11.82 μg/L)浓度进行分组.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并观察ACS患者PCI术后30 d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H-FAB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r=0.754、0.842,P<0.05);2组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为11.49%和 4.88%(P>0.05).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FABP、UA和左主干病变是ACS患者PCI后30d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FABP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识别PCI术后心肌损伤,PCI术前H-FABP水平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再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程进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莺;杨军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因素对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程进展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55例BPH患者,根据不同的分组标准分为不同的组别,分析各组的代谢性指标对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TPV)、残余尿量、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单纯BPH组与合并MS组BPH患者的病程进展观察指标TPV、Qmax、IPSS、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FBG异常与正常组TPV、Qmax、IPSS、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与正常组Q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异常与正常组TPV、IPSS、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HOMA-IR异常与正常组TPV、Qmax、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S对BPH的病程进展有明显影响,各因素中FBG、BMI及HOMO-IR对BPH的各临床指标影响更为显著.

  • 利福平、异烟肼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血药浓度分析

    作者:王建岗;刘进

    目的 观察利福平、异烟肼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血药浓度,同时观察其疗效.方法 收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观察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5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口服利福平0.45g,1次/d;异烟肼0.3 g,1次/d;同服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并复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片.结果 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显著吸收率及利福平血清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异烟肼血清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疗效较单纯肺结核要差,可能与利福平血清药物浓度低于正常治疗范围有关.

  •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赵爱红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为医院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6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女性;中药注射剂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损害皮肤系统常见.结论 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监控及指导,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125例分析

    作者:毛红兵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常见;过敏性休克、跟腱炎、肝损害虽少见,但程度严重.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其用药监护,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非外伤头痛患者CT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陆新昱

    目的 分析非外伤性头痛患者的CT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820例非外伤性头痛患者,行CT检查,对CT结果进行分析,并把CT结果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CT结果阴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从头痛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虑,正确使用CT检查.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

    作者:李海如;潘宜;张益娥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外院行PCI术在本院随访的ACS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90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4 000 IU/次,皮下注射,2次/周;血府逐瘀汤加减煎服300 ml,1次/d.观察两组9个月后心血管剩余风险(包括再发心绞痛、因再发心绞痛入院、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心绞痛再入院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均低(均P< 0.05).结论 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剩余风险.

  • 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其武

    目的 分析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脑出血并发LDVT患者的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小板等指标,结合病史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55例脑出血未并发LDVT患者对比.结果 年龄、卧床时间、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卧床、C-反应蛋白增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脑出血并发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并发LDVT与长期卧床、C-反应蛋白增高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密切相关.

  • 某石油炼化企业中年职工胃蛋白酶原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慧儿;张燕鸣;陈贞羽

    目的 分析某石油炼化企业中年职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2 245名45~59岁某石油炼化企业中年职工的血清PGⅠ及PGⅡ含量进行检测,计算PG Ⅰ/PG Ⅱ的比值,分析PG水平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调查该人群血清PG阳性率的检出情况,并对部分阳性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该企业中年职工PG Ⅰ和PGⅡ平均水平为(64.98±30.37) ng/ml和(15.48±10.79) ng/ml,PG Ⅰ/PGⅡ均值为5.07±1.99.男性血清PG水平及PG Ⅰ/PGⅡ均值均显著高于女性(均P< 0.05);PGⅠ、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血清PG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9.77%vs6.89%,P<0.05);183例PG阳性受检者中接受胃镜检查103例,发现各型胃炎70例,以中度、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占77.1%).结论 血清PG水平、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有关,根据血清PG筛查结果配合胃镜检查对胃炎等胃部疾患的大规模普查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 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钱海龙;沈迎春;杨沔;贺海斌;费正磊;裘丰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PCR基因扩增法对13例GIST患者进行15次基因检测,对其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次基因检测中发现C-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10次,其中突变类型为缺失突变5例,杂合性缺失2例,点突变2例,插入突变1例,C-kit基因9外显子突变1例,为复制突变.有4次基因检测为阴性结果.结论 基因检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消化道粗蒂息肉伴高度出血倾向患者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杨叶;李雅;朱晚林

    目的 为消化道粗蒂息肉伴高度出血倾向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手段.方法 治疗组消化道粗蒂息肉伴高度出血倾向患者32例采用尼龙绳结扎或金属夹钳夹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高频电切治疗.结果 治疗组内镜治疗未见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术中即时性出血4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未见穿孔,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尼龙绳结扎或金属夹钳夹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粗蒂息肉伴高度出血倾向患者相对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内镜治疗手段.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汪永旭;朱军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原代培养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细胞,按照TGF-β1水平不同分为0μg/L组(对照组),2、5、10μg/L组,培养72h后,测定TGF-β1对细胞存活率、TPO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对人甲状腺细胞存活率及TPO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TPO mRNA表达水平.结论 TGF-β1在甲状腺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晚期先兆流产盐酸羟苄羟麻黄碱保胎效果分析

    作者:许雪飞

    目的 观察晚期先兆流产孕妇采用盐酸羟苄羟麻黄碱进行保胎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保胎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晚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盐酸羟苄羟麻黄碱100 mg加入葡萄糖溶液500ml配置成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配置成500ml的溶液进行静脉滴注.记录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宫缩停止时间、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8/30),对照组为20.0%(6/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缩消失时间为(7.1±1.8)h,对照组为(10.2±2.1)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8±6.9)h,对照组为(82.2±9.1)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3.3%(25/3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先兆流产孕妇,采用盐酸羟苄羟麻黄碱保胎,疗效较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前降钙素在诊断细菌感染相关川崎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菱;狄亚珍;马田瑞;李蕴言;陈圆玲

    目的 探讨血浆前降钙素(PCT)水平与细菌感染相关川崎病(KD)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232例KD患儿应用酶联荧光分析(ELFA)技术测定血PCT水平,同时检测病原学,按病原学结果分两组,阳性165例(阳性组),阴性67例(阴性组);将阳性组患儿分成两组,细菌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并比较血PCT、血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对细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 血PCT水平比较: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细菌感染组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血CRP、WBC、N水平在各组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PCT是特异性区分细菌感染相关KD和非细菌感染相关KD的重要标志物.

  • 不同通气方式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PaCO2及肺内分流等的影响

    作者:漆勇;陈小非;潘志浩;杜金满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后能有效减少CO2蓄积、降低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的通气方法.方法 60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不通的通气参数分为A、B、C及D组,各15例,全身麻醉插管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设定每分通气量(MV)均为140 ml/kg,各组采用不同的呼吸参数.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60 min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max)、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并计算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 各组气腹后各时点PaCO2、PETCO2、VD/VT及Qs/Q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气腹后10、30、60 min的PaCO2、PETCO2、VD/VT及Qs/Qt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组气腹后3个时间点Pmax与气腹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腹后组间Pmax比较,A组明显高于B、C、D组(均P<0.05),B组明显高于C、D(均P<0.05).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中为减少CO2气腹对机体不利影响,建议IPPV时设定MV为140 ml/kg,并采用快频率低潮气量(VT=7.8 ml/kg、f=18次/s)的通气方式较好

  • 卵巢高密度单房囊性病变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王朝君;沈亚芝;李绍刚

    目的 探讨卵巢高密度单房囊性病变的CT特点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后证实的16例卵巢高密度单房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并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16例中囊性肿瘤5例,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6例,黄体血肿5例;导致囊液高密度的原因14例为出血,1例卵巢甲状腺肿及1例交界性黏液囊腺瘤为囊液中的特殊成分所致.结论 卵巢高密度单房囊性病变的CT表现交叉重叠,高密度囊液的原因可以是出血或囊液特殊成分.

  • 增强CT扫描对判断右侧喉返神经走行异常的价值

    作者:郑珏如;易占波;李健君

    目的 探讨患者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与增强CT扫描显示存在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ARSC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493例术前行增强CT扫描且术中探查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结果 5例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其增强CT扫描显示存在ARSCA; 488例存在正常的右侧喉返神经,其增强CT扫描显示不存在ARSCA.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的患者其增强CT扫描显示存在ARSCA为100%,而正常右侧喉返神经的患者其增强CT扫描显示不存在ARSCA为100%,增强CT扫描显示存在ARS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增强CT扫描显示ARSCA可提示患者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临床工作中可应用术前增强CT扫描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喉不返神经,为术中避免损伤神经提供帮助.

  • 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

    作者:林朝;宋晓荷;巢国祥

    目的 了解浙江省象山县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分布特点和毒力基因检测情况.方法 以47株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包括临床分离株41株、可疑食物分离株3株、污染环节分离株3株)和158株海水产品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用O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分群,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 海水产品分离株检出10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检出tdh基因3株,trh基因1株,毒力基因阳性率为2.5%.临床分离株血清群主要为O1和O3,tdh基因阳性率为80.5%,未检出trh基因.可疑食物分离株和污染环节分离株均未检出tdh和trh基因,血清群均为O4.结论 海水产品分离株tdh和trh毒力基因携带率很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与该菌携带tdh毒力基因密切相关.

  • 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俞晓燕

    目的 观察口服异维A酸联合外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90例痤疮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例采用口服异维A酸联合外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单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3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异维A酸联合外用克林霉素凝胶是治疗中度痤疮的有效方法.

  • 院内模拟工作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亚萍;吴文源;高爱菊

    目的 探讨医院内模拟工作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半开放式模拟工作场景训练,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康复活动,干预3个月,干预后继续随访3个月.于入组时、干预3个月末、干预后随访3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经SDSS、PANSS和SQLS评分,康复疗效均有改善,特别是职业功能、社会生活、自我照顾、人际交往等方面.随访3个月末,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显著(均P< 0.05).结论 院内模拟工作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起到回归社会前的过渡作用,值得推广.

  • BARF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肿瘤特异性分析研究

    作者:卿菁;赵素萍;蒋卫红;章华

    目的 探讨BARF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是否具有肿瘤相对特异性.方法 结合启动子预测软件结果(TRANSFAC和MATINSPECTOR)及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BARF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验证其启动子活性,并比较该启动子在NP69细胞和CNE-2细胞中的的启动子活性的差异,验证其肿瘤相对特异性.结果 测序和酶切结果证明所设计的BARF1基因的启动子的序列完全正确,其在CNE-2细胞中具有启动子活性,而在NP69细胞中不具备启动子活性,且该启动子在CNE-2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远高于NP6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BARF1基因的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且该启动子具有肿瘤相对特异性.

  • 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少一;蔡水奇

    目的 比较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分为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组(A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同时输入术前分离保存的血浆,B组采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结果 两组间在T0、T1、T2、T3、T4及T5时点的Hb、Hct及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自体血回输的同时输入术前保存的自体血浆后,PT和APTT均有所降低,在围手术期A组T3、T4、T5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回输自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术后2例患者输注异体血,B组术后7例输注异体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评价输血量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不增加失血量,不影响血小板功能,能很好的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 老年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

    作者:段平国;董健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是老年人慢性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DLSS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老年患者多伴内科疾患,所以老年人DLSS的治疗具有特殊性.现就老年人DLSS的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何正确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作者:周雷杰;徐荣明;马维虎;韩金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长短缩及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往,OVCF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容忽视.

  • 重视老年人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荣明;于亮

    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LDK)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主要是由于矢状面上腰椎前凸(LL)的减少甚至丢失,继而出现一系列代偿性改变,包括骨盆倾斜程度降低、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及颈椎过伸等.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此类疾病也逐渐增多,但由于许多医师缺乏对LDK疾病的认识,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对LDK作详细的论述.

  • 退变性脊柱侧凸自然病程——弯度进展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其昕

    退变性脊柱侧凸(DS)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发生于骨骼成熟后的脊柱畸形.DS常发生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为“老年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新发脊柱侧凸(DDS)”.迄今为止,DS的病因仍然存在争论,多数学者认为椎间盘退变是DS的始发因素,认为DS是成年后继发于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非对称性退行性变而发生的脊柱侧凸,因此DS又被称之为“椎间盘性侧凸”.

  • 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一例报告

    作者:袁彩娣;夏国园;章华;陈尧康

    重复肾又称重肾,重复肾并非肾脏数目增加的畸形,实际上是一种肾脏结构上的畸形改变,即一侧肾上下重叠并融合为一体,肾脏仍是一个肾脏,但集合系统即肾盂、输尿管分离为二组,故又称双肾盂或双输尿管.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于2012年3月收治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

现代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