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현대실용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宁波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0800
  • 国内刊号: 33-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21
  • 曾用名: 宁波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徐薇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结实;李跃红;缪芸;柴松;马丁莹;崔寅维;廉磊

    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社区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GYKF-Ⅰ型步行训练矫正仪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支具、绷带进行辅助步行训练.训练30min/次,2次/d,每周5 d,疗程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步宽及上下楼梯时间等.结果 6周末,试验组各项步行功能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步行速度、步长、步宽、上下楼梯时间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两组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上下楼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步行训练矫正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情绪调节策略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

    作者:何卫亮;潘新根;王兴;冯敏

    目的 分析情绪调节策略等因素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方法 按照中文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的评分结果将237例老年患者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18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CES-D、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和Nolen-Hoeksema沉思反应量表(RRS)的评定.分析人口学变量因素和情绪调节策略与老年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相关因素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结果 抑郁组的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均P<0.05),CES-D评分及沉思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与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分析得到研究的变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预测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年龄、沉思、生活方式、认知重评、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均P<0.05).结论 密切关注沉思评分高、认知重评得分低、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经济状况及健康状况差的高龄老人,以降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 胸腺肽联合锌剂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辉;陈晶艳;汪建伟;陈华忠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锌剂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RRI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对症治疗和锌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IgA、IgG及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锌剂治疗可有效改善RRI患儿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RRI的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倩菁;刘祖秋;林薇;吴伦;杨青雅;田颖

    目的 评价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组(63例,缬沙坦氨氯地平1片/d)和缬沙坦氢氯噻嗪组(60例,缬沙坦氢氯噻嗪1片/d),比较两组的降压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缬沙坦氨氯地平组降压疗效优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缬沙坦氨氯地平组依从性优于缬沙坦氢氯噻嗪(P<0.05).结论 与缬沙坦氢氯噻嗪相比,缬沙坦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更好,依从性更高,不良反应相似.

  • Muller-Weiss病的多种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潘国平;陈晓艳;华群;王国平;冯仁海

    目的 对比分析Muller-Weiss病的多种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 Muller-Weiss病患者的X线、CT及MRI资料,所有影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足舟骨的形态、骨质密度与邻近骨排列情况以及对足弓角、M-T角的测量.结果 X线足负重正侧位片能够显示足舟骨的形态和骨质密度异常,通过对足弓角、M-T角的测量来判定距骨头偏移,通过足弓角低下程度的测量可进行Maceira分期,本组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19例,Ⅳ期11例,Ⅴ期4例;CT平扫+三维重建显示足舟骨的碎裂、关节面塌陷及与周围跗骨间关节的排列情况;MR平扫显示足舟骨骨髓信号的改变及关节囊情况.结论 CT、MRI能够早期诊断Muller-Weiss病,X线足负重正侧位对该病的分期及制定手术方案更有临床意义.

  • 多脾综合征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3例报告)

    作者:吕冬亮;俞冠民;邵华;祝莹;张丹;应立锋

    目的 探讨多脾综合征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多脾综合征CT表现.结果 3例均有多个脾脏及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扩张,右位脾2例,右位胃2例,中位水平肝2例,中位胆囊2例,短胰3例,对称性左肺2例,右位心合并右肺下叶肺隔离症1例.结论 多脾综合征是一组少见的复杂的多系统畸形,CT可清晰显示脾脏的数目、位置及合并其它内脏异常及心血管异常,对多脾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比较

    作者:郑哲

    目的 观察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胰岛素组与胰岛素促泌剂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均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 腰椎旁注射联合干扰波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仇瑞飞;董建民

    目的 探讨腰椎旁注射联合干扰波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腰背部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腰椎旁注射联合干扰波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干扰波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周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ODI).结果 两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VAS、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椎旁注射联合干扰波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艳;陈元霄;赵梅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11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穴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质量分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强化肠内营养干预对化疗过程中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封育瑾;毛春英;金辉;高静;饶骁骏;方雪彬

    目的 探讨强化肠内营养干预对化疗过程中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分别给予单纯常规膳食干预和联合强化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学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CD3+、CD4+及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I~ II度血液学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干预组患者III~ IV度血液学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强化肠内营养干预用于化疗过程中消化道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营养指标,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有助于避免严重血液学毒副作用出现.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吴冬波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设为研究组,其中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持续治疗21 d.疗程结束后依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71例,疗效不佳组26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预后不良组29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均P<0.05);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疗效良好组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均低于疗效不佳组(均P<0.05);预后良好组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结论 外周血TNF-α、NGAL表达水平越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越好.

  • 两种吻合方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

    作者:陈俊涛;王荣土;余涛

    目的 分析常规吻合与双荷包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影响.方法 19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双荷包吻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吻合.比较两组手术过程、术后吻合口狭窄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引流量、吻合器类型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吻合口狭窄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荷包吻合能够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握力测量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朱蓓霞;周芳芳;叶红华;王凯悦;吴丹;罗群

    目的 探讨握力测量在维持性腹透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分析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规律随访的103例腹透患者相关资料,及与握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与腹透患者握力呈负相关,体内骨骼肌含量与腹透患者握力呈正相关.男性患者握力还与总Ccr相关,女性患者握力还与血白蛋白相关.结论 握力与体内肌肉容量和营养指标密切相关,能较好地评价上肢肌肉力量,且便于连续、动态地评价,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营养评估指标.充分透析、保护残余肾功能可能有助于腹透患者营养改善.

    关键词: 握力 腹膜透析 营养
  • 婴儿期情况对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应答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雅仙

    目的 探究新生儿婴儿期情况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接受乙肝疫苗注射的新生儿612例,根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应答情况分为保护应答组和无(低)应答组,并由经过集中培训且考核合格的责任护士采集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新生儿在完成0-1-6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42~60 d内在本院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查法检测新生儿抗-HBs水平.通过Logistics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民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在是否足月、出生体质量、父母是否为HBsAg的携带者、父母的乙肝疫苗无应答历史、新生儿是否为母乳喂养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父亲携带HBsAg、母亲携带HBsAg、父亲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史、母亲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史均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父亲携带HBsAg、母亲携带HBsAg、父亲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史、母亲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史均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鼓励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注意父母携带HBsAg情况.

  • 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或肿瘤样变的MRI形态学分析(附77例报告)

    作者:兰朋训;王师;李强;汪裕聪;陈孟达;施优波;童竑章

    目的 分析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或肿瘤样变的基本MRI征象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或肿瘤样变的MRI图像基本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纵横径、边界、瘤周浸润情况和信号特点等参数,评估其在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或肿瘤样变中的价值.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横径、纵径、边缘模糊、瘤周水肿、骨质浸润、包膜和T2WI信号均匀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相对于浅筋膜位置、血管神经束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径>5 cm、纵径>8 cm、边缘模糊和瘤周水肿等MRI征象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骨质浸润和有包膜或假包膜预示恶性肿瘤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肿瘤T2WI信号不均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高.结论 MRI基本征象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较大鉴别价值,其中横径>5 cm、纵径>8 cm、边缘模糊、有瘤周水肿、有骨质浸润和肿瘤T2WI信号不均匀等征象提示恶性病变.

  • HBsAg阳性肝癌患者ALK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阮雅君;潘登;张雯静;毛海香

    目的 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表达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经术后确诊为HBsAg阳性的154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ALK表达情况,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HBsAg阳性肝癌组织标本ALK阳性表达率为30.52%(47/154),5年总生存率为38.31%(59/154),总生存时间(OS)为(47.19±10.82)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K表达情况、肿瘤直径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ALK表达上调可作为HBsAg阳性肝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选择性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化疗治疗.

  • 三级预防体系在预防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鲍晓明;李小新;金河

    目的 探讨三级预防体系在预防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0例首次罹患热性惊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后,观察组采用三级预防体系.两组均随访两年,观察两组的发热次数、热性惊厥复发次数、热性惊厥复发率、癫痫发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 在随访期内,两组发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次数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率、癫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85.3%,观察组满意率为97.3%,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预防体系可显著减少热性惊厥复发、癫痫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 急性肠梗阻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郑伟宣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患者55例,均行X线与CT检查,均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比较CT检查肠梗阻定位符合率及病因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查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4.12%(48/51),假阳性率为1.96%(1/51),假阴性率为3.92%(2/51).CT检查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2.16%(47/51),假阳性率为1.96%(1/51),假阴性率为5.88%(3/51).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能够较好地判断梗阻部位及发病病因.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对患者再次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作者:蓝旭燕

    目的 分析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对患者再次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113例有阴道分娩史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7例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微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第一产程时间、再次妊娠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宫颈裂伤率、自然流产率、宫颈原因剖宫产率以及自然分娩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对患者再次妊娠及分娩的影响小,为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多发肋骨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兰纲;郭大为;王细勇;肖怀清;张东良;张志豪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多发肋骨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管理方案,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管理方案,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拔除胸管时间、术后72h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拔除胸管时间、术后72 h CRP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不同透视模式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操作的X线剂量分析

    作者:岑泽民;胡德兴;楼钶楠;钱海;王英;林素;丁科权;张瑶雯;宋文超;周军波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透视模式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操作的X线剂量差异.方法 收集301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儿科模式组和心脏模式组,记录在操作中接受的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累积剂量面积乘积及透视时间,并估算患者接受剂量.结果 与普通剂量模式相比,儿科剂量模式下空气比释动能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视时间、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模式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透视时间、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儿科剂量模式下累计空气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模式下冠状动脉造影时,透视时间、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率、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科模式有利于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中的X线剂量,而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无影响.

  • 提高保乳手术冷冻切片质量的技术探讨

    作者:董芸蓉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保乳手术冷冻切片的质量.方法 取材后直接速冻切片,固定后行常规HE染色.结果 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褶及裂痕,组织结构清晰,无冰晶形成,染色鲜艳,核质分明,脱水透明洁净,封裱美观.结论 保乳手术冷冻切片的温度、包埋及速冻、切片的技巧及染色等步骤均是影响冷冻切片质量的因素.

  • 宫颈炎患者HPV感染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羽;侯海静

    目的 探讨宫颈炎患者HPV感染及高危型HPV E6、E7mRNA表达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以897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测定HPV感染情况,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包括高危型HPV感染组222例、低危型HPV感染组284例及非HPV感染组392例.取宫颈口及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荧光定量杂交捕获方法测定HPV E6/E7 mRNA表达;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细胞计数.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组的CD4+细胞计数和CD4+/CD8+低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和非HPV感染组,CD8+细胞计数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和非HPV感染组;低危型HPV感染组的CD4+细胞计数和CD4+/CD8+低于非HPV感染组,CD8+细胞计数低于非HPV感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6/E7mRNA阳性组CD4+细胞计数和CD4+/CD8+低于E6/E7mRNA阴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E6/E7mRNA阴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炎患者HPV感染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障碍有关,应引起重视.

  • 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临床病理与CT特征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桑海波;葛祖峰;赵振亚;李璐;张玉琴;朱海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PRSS)影像学特征及术后随访,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遗传基因学证实的3例PRS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CT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18~66岁;肿块均为单发,左肾2例,右肾1例;肿块大径6.2~17.4 cm;2例病灶边界清晰,1例边界部分不清;其中1例病灶CT表现为单纯囊肿伴局部囊壁增厚,2例病灶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区壁光整,内含不规则分隔及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渐进式中度强化,内见较多细小迂曲肿瘤供血动脉;术后随访1例出现肝脏及腹腔复发和转移.结论 PRSS为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预后差,好发于青壮年,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认识本疾病并尽早手术明确诊断,对评估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钼靶X线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T1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邱立艳;章美武;陆崴;孙微;潘春树;张燕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超声)联合检查在T1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癌灶大径均≤2 cmT1期72例乳癌患者,将病例进行≤1.5 cm和>1.5 cm分组评估,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结果 在≤1.5 cm的肿瘤诊断中,乳腺钼靶X线联合超声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均P<0.05);对于>1.5 cm且≤2 cm的癌灶,钼靶X线联合超声的检出率与单一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T1期乳腺癌筛查中,对≤1.5 cm的乳腺癌诊断,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效果比单一检查更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锥形束CT与Florida电子探针在慢性牙周炎牙周袋深度探诊中的价值

    作者:陈昌晖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与Florida电子探针在慢性牙周炎牙周袋深度探诊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采用CBCT和Florida电子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同一时间同一位点两种方法探诊牙周袋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在同一时间及同一位点对牙周袋深度的检测结果均有极强或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68).结论 两种方法在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中的价值相当,临床治疗中可灵活选择.

  • 气囊腹压带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作者:朱科妙;孙黔;付玉玲

    目的 观察气囊腹压带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治疗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平均分为两组,84例产妇(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另外84例产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气囊腹压带.收集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第三产程出血量等资料.对两组产妇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包括收缩压、脉搏、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Mulletr镇痛强度评分法对产妇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第三产程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脉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囊腹压带能增加腹肌和子宫的收缩力,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减少分娩镇痛的产后出血量.

  • 工作应激对健康群体心电图特点的影响

    作者:陈晓群

    目的 探究工作应激对健康群体心电图特点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的人群324例,依据工作压力源量表(OSI)和心理弹性量表将患者分为高工作应激水平组和低工作应激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 高工作应激水平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5.27%,高于低工作应激水平组心电图异常率的7.97%(P<0.05);受检者年龄越高、工作年限越长、文化程度越高,心电图异常率越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工作年限长、文化程度高均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工作应激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心电图异常率随工作应激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 MRI双回波稳态及T2-mapping序列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辉;余捷;林达;周露;项剑瑜

    目的 MRI双回波稳态(We DESS)及T2-mapping序列在鉴别踝关节撞击综合征(AIS)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AIS患者30例,均给予MRI常规FS-T2WI序列、WeDESS及T2-mapping序列检查,比较3种扫描序列对关节软骨退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比较软骨退变早期与未退变 T2-mapping序列T2值.结果 30例患者终经经踝关节镜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后发现关节软骨退变早期14例,未退变16例.We DESS、T2-mapping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FS-T2WI序列(均P<0.05),但We DESS与T2-mapping序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骨退变早期患者平均T2值与未退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DESS及T2-mapping序列对AIS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鉴别有较高价值,且T2-mapping序列检查可进行定量评估,值得临床应用.

  •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肿体积的影响

    作者:林杭娟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肿体积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用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肿体积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不仅能有效减小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体积,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 妊娠对中耳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吕渊;章菊琴;黄丽娜;邓红霞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妊娠期妇女声导抗与纯音听阈的差别,研究妊娠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未怀孕、妊娠期早期(1~12周)、中期(13~27周)、晚期(28~37周)妇女各45、30、31、23例,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比较不同妊娠阶段听力及中耳功能的差异.结果 非孕期及不同妊娠期妇女气骨导平均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孕期及不同妊娠期妇女静态声导纳值Ytm值及鼓室图压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及妊娠时间对妇女中耳功能无影响.

  • 双源CT急诊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价值研究

    作者:刘虎;乔洪梅;陈园;苏刚;吴卿杰;赵宏伟;蒋伟浩;陆忠烈

    目的 评价双源CT急诊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且急诊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影像学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资料,以3D-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并比较其对于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结果 从颅内动脉瘤检出病例数分析,双源CT急诊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符合率为90.57%,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5.56,阴性预测值为62.50,Youden指数为0.65,阳性似然比为3.27,阴性似然比为0.09.急诊CTA对直径≥3mm及<3mm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急诊CTA与"金标准"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例数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特别是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其更有优势,应作为急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米力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的影响

    作者:陈娟英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米力农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及血清BNP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输出量(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 LVEF、LVIDD和SV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NP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发生.结论 正性肌力药米力农可降低CHF患者血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 EnCor微创用于乳腺脓肿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吕德明;朱献忠;付宝娟

    目的 探讨EnCore微创外科治疗用于乳腺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乳腺脓肿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彩超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疤痕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Core微创外科手术用于乳腺脓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骨水泥分布对胸腰椎体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

    作者:汪吉新;兰思恒;刘华飞;付彪

    目的 探究骨水泥分布对胸腰椎体骨折患者手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 胸腰椎体骨折患者16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在随访1年期间按照患者是否发生邻近节段骨折分为再骨折组(A组),未骨折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骨水泥量、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密度及骨水泥分布指数等数据,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1年期间,168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中发生再骨折22例(A组),其中18例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症状显著改善,4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未发生再次骨折146例(B组).两组年龄、性别、BMI及骨水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水泥密度均低于B组(均P<0.05),A组骨水泥渗漏例数多于B组(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的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分布指数是胸腰椎体骨折患者手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分布指数是胸腰椎体骨折患者手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

  • 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志林;沈荣荣;徐杰丰;王浩杰;戚建勋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2头国产健康雄性白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心肺复苏组(CP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各6例.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 min+心肺复苏5min,制备猪心肺复苏心功能障碍模型;两组均给予常规镇静、补液及机械通气等;复苏成功后5min,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g/kg、后以0.5 g· kg-1· h-1维持6 h.复苏后1、3、6及24 h(T1~ T4)时评估每搏输出量(SV)和全心射血分数(GEF)值,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浓度.结果 与 CPR组比较,Dex组T3~ T4时SV和GEF值升高,T3~ T4时CK-MB浓度降低,T2~ T4时cTNI浓度降低(均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阴茎癌22例临床及MSCT表现分析

    作者:闫明辉;应丽丽;朱建平

    目的 探讨阴茎癌的临床及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阴茎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结果 20例表现阴茎头部菜花样或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2例阴茎头部无明显肿块,仅增强后小片强化影,增强后病灶持续强化;7例有坏死.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6例,单侧淋巴结肿大单侧2例,盆腔肿大淋巴结1例,肿大淋巴结轻中度强化,未发现其他远处脏器转移.结论 CT检查对阴茎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奥美拉唑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对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丽云;吕勤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对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36例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按照随机、平行、双盲的对照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腹泻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CRP、IL-8、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皮疹等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增强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伟军;章英宏;周咏梅;陈柳灵

    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106例肺癌患者分为小细胞肺癌组(33例)和非小细胞肺癌组(73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检查各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roGRP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ProGRP、NSE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小细胞肺癌组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均P<0.05).肺癌组血清ProGRP、NSE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小细胞肺癌组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均P<0.05).ProGRP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NSE及ProGRP、NSE联合检测(均P<0.05).结论 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敏;章建华;杨晴羽

    目的 观察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100例,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于术前行CT及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结果 CT扫描可见椎体骨皮质变薄、不连续,骨小梁纹理明显减少、稀疏,连续性中断,椎体缘小骨折片出现,同时可见双边征.在TSE序列T1WI下可见骨髓腔内和骨皮质呈低信号影、不规则广泛片状及水平线条状,且边界不清;T2WI下可见骨髓腔内和骨皮质表现为局部低信号,皮质周围呈高信号水肿样影像,水肿信号范围和程度低于T1WI;脂肪抑制序列则呈明显的片状高信号影.单椎体骨折患者经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检查后52例与CT检查相符,多椎体骨折患者经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检查后28例与CT检查相符.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前行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CT漏诊及误诊率,更适用于多椎体骨折.

  • 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助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结局的观察

    作者:刘秋兰;吴映云;钱晶晶

    目的 探讨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8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时间将纳入研究的孕妇分为二孩政策前组(n=12066)及二孩政策后组(n=13021),比较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二孩政策前组比较,二孩政策后组产钳阴道助产率增加(P<0.05),剖宫产率降低(P<0.05).而阴道自然分娩率、少量臀位助产加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孩政策前后产钳助产指征均为胎儿窘迫、第二产程延长、需缩短第二产程(包括瘢痕子宫、子痫前期、合并内科疾病)及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后出血、产后输血、会阴Ⅲ°裂伤、尿潴留、产褥病率、切口愈合不良、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孩政策后产钳阴道助产率较二孩政策前升高,产钳助产指征均无明显变化,母儿不良结局风险未增加.

  • 孕早期规律锻炼对高体质量指数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影响的观察

    作者:高慧

    目的 观察孕早期规律锻炼对高体质量指数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产科门诊产检的294例超重与肥胖孕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7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孕早期规律锻炼干预,对照组则保持日常活动水平.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体质量增长量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P<0.05);研究组孕妇的体质量增长量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孕妇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TGG)0、1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孕早期规律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体质量指数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改善葡萄糖代谢.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乐静;苏文思;戴辉;陆滢;裴仁治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33例初治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3例初治AML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81.8%,完全缓解(CR)率为78.8%,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3(1~30)个月,2年OS率为45.63%,2年无病生存(DFS)率为37.73%.共有26例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ORR和CR率分别为92.3%和84.6%,2年OS率为67.76%,2年DFS率为44.51%.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以及肝功能损害.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3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初治骨髓低增生及老年AML的临床缓解率高,其中MDS转化AML患者对此方案的疗效更优,毒副反应可耐受.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D19+CD24high CD27+及CD24highCD27+CD38highB调节细胞的表达

    作者:费菊萍;寿黎红;董晓辉;曹丹;方遒;徐伟来;韦菊英;刘辉

    目的 探讨B调节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查IT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D19+CD24highCD27+及CD24highCD27+CD38high细胞.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ghCD27+细胞占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ITP患者的CD24highCD27+CD38highBreg细胞占CD19+细胞的中位数为0.63%.结论 ITP患者存在CD19+CD24highCD27+细胞数量减少与功能缺陷,Breg细胞异常与ITP的发生可能有关.

  • 糖尿病肾病患者线粒体结构变化对肾小管病理损伤的影响分析

    作者:詹明;张国阳;杨军;余晶波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和肾小管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异常变化,分析线粒体结构改变对肾小管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 从病理标本库筛选20例DN患者的肾活检组织,并将20例微小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组化病理检查进行肾脏损伤等级评分,透射电镜观察比较肾小管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对线粒体变化和肾小管损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DN组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出现特征性病理损伤,且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出现片段化断裂、体积减小和线粒体嵴溶解的异常超微结构改变.含异常结构线粒体的肾小管细胞数量和肾小管病理损伤存在正相关.结论 线粒体结构异常变化是引起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靶向线粒体的药物将为有效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三阴性乳腺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翟春丽;郑建军;彭卫军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通常认为,基底样型乳腺癌与TNBC 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特性,但两者之间并不等同,TNBC中80%~ 90%为基底样型乳腺癌,两者存在交错重叠.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 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因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TNBC 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TNBC的综合影像学应用文献鲜见,本文就TNBC 在影像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乳腺定量动态增强MRI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爱静;陆崴;孙微;方军杰;金银华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常见的癌症,占女性所有癌症的23%,病死率仅次于肺癌.MRI检查具有无创性及无辐射的特点,其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在乳腺疾病的早期检出、良恶性病变鉴别及病变范围的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
  • 乳腺癌影像学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戴琦;郑建军;张敏鸣

    乳腺癌年轻化,逐年高发,推动了乳腺影像技术和诊断理念的巨大变化.基于影像诊断标准规范化和常规影像技术更新,乳腺癌早期诊断、保留乳房术前筛选、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评估及乳腺癌影像组学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重视医工学科交叉促进了分子影像学在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靶向成像、治疗等方面研究,但适用于临床的分子探针仍需大量工作.基于国内海量的病例资源,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挑战.可以说现代乳腺癌诊疗模式的进化得益于乳腺影像诊断的规范化、成像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评估的精准,反过来也不断促进新型影像技术的应用转化.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早期大肠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效果分析

    作者:郭丽艳;苗华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早期大肠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SD治疗的70例早期大肠癌及HG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83±19.85)min,术后住院(17.92±3.15)d;整块切除率92.86%,完全切除率98.57%,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随访1~2年,局部复发率1.43%,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例患者因术中粘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未能完成完全切除,转外科开腹手术.结论 ESD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早期大肠癌及HGIN安全、有效的方法.

  • 积极心理护理在提高重症脓毒症患者希望水平及改善自我效能中的应用

    作者:顾银萍;许瑞

    脓毒症的发生与大量炎症因子表达相关,大量炎性因子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衰竭,使得自身无法清除持续增长的炎性因子,加剧脓毒症的病程,形成恶性循环.血液净化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技术手段之一,血液净化种类繁多,模式和治疗作用不一,其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应用广泛的净化方式.

  • 糖尿病患者家庭安全注射笔式胰岛素的现状调查及护理

    作者:张纳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的疗效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家庭注射使用胰岛素存在较多安全问题,所以只有正确使用胰岛素才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本文旨在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如何安全正确的使用胰岛素,配合良好的家庭护理,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3例疗效分析

    作者:吕一骏;陈高翔;陈娅娅;张海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122±17)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3±1.5)d.术后患者均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佳、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顾听听

    目的 对比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动能力、疼痛、活动范围、自我评价及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用于股骨下段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西咪替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新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SG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SG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及胃泌素值,观察止血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胃液pH值及胃泌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液pH值及胃泌素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要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SGU患者胃液pH值及胃泌素值,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田少志;林碎钗;林碧;邱文慧;叶淑金;卢中秋

    抢救室作为急诊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部门,其过度拥挤不利于患者得到高效的抢救与治疗,而且也降低了医院的应急能力.Schull 等发现,急诊滞留时间越长,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病死率也越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室护士组成立滞留小组,采集2016—2017年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样本,分析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相关原因,针对抢救室滞留情况制定并且实施了相应整改措施.

  • 沟通程序表在肝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慧芬;曹敏;聂群;徐芳芳;张新媚;俞亚芬

    沟通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传达和接受想法和意见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使彼此意见一致、情感契合,从而达到推进事情发展的效果.护患之间的沟通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 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盛柳芳;俞盛辉;胡建雷

    目的 探讨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23例患者在围术期发生急性肺栓塞时主要表现为晕厥的占30%,存在呼吸困难的占65%;高龄、肿瘤、围术期卧床及腹盆腔手术等是围术期急性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围术期不明原因的晕厥或者呼吸困难合并持续低氧血症时,需要警惕急性肺栓塞可能.动态监测血气分析、D-二聚体有助于筛查围术期肺栓塞.

  • 眼角膜及眼结膜甲胺烧伤19例急诊治疗分析

    作者:吴敏娟;余陈翱

    目的 探讨眼角膜及眼结膜甲胺烧伤的急诊处置及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确诊眼部甲胺烧伤者19例,治疗先用大量蒸馏水冲洗眼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并给予稀释维生素C球结膜下注射,中度以上烧伤者同时应用甲强龙针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1周后,轻度15例30只眼全部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中度3例6只眼中,视力恢复至0.5~0.8者3例5只眼,残留角膜薄翳者1例1只眼;1例重度眼烧伤患者眼部中央残留白斑,视力仅0.05~0.1.治疗1周后视力及症状改善明显,半年后随访,19例38只眼中,无1例发生角膜穿孔、睑球粘连及眼球萎缩,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胺烧伤眼部患者应尽早就近采用大量中和液或清洁液体冲洗,并给与相应药物治疗,其对眼角膜及结膜甲胺烧伤疗效较好.

  • PDCA法在新入职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卢丽丽;陈建萍;郑宁宇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术是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挽救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所以其是每个临床一线工作者重要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经常参与院前院内急救和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更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所以对新入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肺脑复苏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 经典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保守与手术治疗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叶一;宋焕军;蒋国强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经典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对两组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24例行保守治疗(保守组),27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所有患者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两组治疗后1个月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典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护理干预对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血管早期重塑的影响

    作者:赵静;朱秀英;邵国丰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是凶险的大血管急症,发现Stanford B 型夹层起病早期死亡率可达10%;如合并先兆破裂或脏器灌注不良等复杂情况,早期病死率更可高达30%以上,5年内如单纯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仍存在近30%的病死率.

  • 两种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比较

    作者:魏怡静;薛威阳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收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门脾静脉内径、脾实质厚度及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和脾实质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显著提高乙肝病毒清除效果,改善肝脏功能,控制病情进展,且未引起肾脏功能损伤,价值优于恩替卡韦.

  • 距舟融合术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aceira 3期Muller-Weiss病疗效分析

    作者:任甜甜;宋庆华;魏鹏;王扬剑;叶朝晖;华祖广

    目的 探讨距舟融合术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aceira3期Mu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uller-Weiss病4例(5足),均为Maceira3期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成功行距舟关节融合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4.6个月;所有患足都获得牢固融合,融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6.4周;术后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及行走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距舟关节融合术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aceira3期Muller-Weiss病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现状

    作者:姚高妍;丁小云

    早期胃癌(EGC)指的是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EGC 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过去常采取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费用也较高,并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

    关键词:
  • 抗癌药物诱发的高血糖对癌症发展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思;叶孟

    癌症和糖尿病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高血糖可能是其中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提高葡萄糖浓度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性.

    关键词:
  • 不同游离脂肪酸通过PI3K/AKT途径对INS-1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戴盈;崔巍;徐利;施秉银;赵廷启

    目的 探讨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A)对INS-1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INS-1细胞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种浓度OA均能促进INS-1β细胞生长,其中0.25 mmol/L OA能显著促进细胞生长(P<0.05);两种浓度PA对INS-1β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0.50mmol/L PA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Z-VAD-fmk能对抗PA对INS-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LY294002则能促进PA对INS-1β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抑制OA对INS-1β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OA能对抗高糖环境所引起INS-1β细胞的凋亡,而PA能显著增加INS-1β细胞凋亡的比例.结论 PA抑制INS-1β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而OA对INS-1细胞则具有保护作用;PA引起的细胞凋亡有依赖Caspase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而PI3K/Akt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中对维持应激细胞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 应用MSP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作者:严力锋;汪期明

    目的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方法 收集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OCC)组织,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组织,采用MSP法分析比较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在不同组织类型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63.33%(19/30)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存在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73.33%(22/30)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现象.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结论 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EAOC的发生、发展有关.

  •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鲁玲;余立勇

    目的 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BV患者支原体的检出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7年妇产科12578例就诊患者中确诊BV3271例,BV感染率为26.0%.3271例BV患者中共检出1669例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感染率为51.0%,其中人型支原体58例(1.8%),解脲脲原体1229例(37.5%);同时感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382例(11.7%).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为敏感,耐药率均≤7.8%;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性不一,对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均≥76.3%.人型支原的耐药情况更严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93.9%.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感染率较高,以解脲脲原体感染为主;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 宁波某高校教师眼科体检状况分析

    作者:曹瑾;田川;郝静芳;陈曦;杨路;张红葵;喻继兵;孔宁宁

    目的 探讨高校在职和退休教师眼科体检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方法 对2013~2014年度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宁波某高校在职和退休教师1105人进行眼科初步体检,包括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小瞳下直接眼底镜检查,找出主要眼部疾病,分析其特征.结果 体检资料完整者1105人,检出异常者906人,异常检出率为81.99%.异常检出率较高的主要眼病是结膜炎、结膜结石、屈光不正、C/D(杯/盘)比异常、玻璃体混浊、白内障、黄斑病变、眼底动脉硬化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结膜炎、结膜结石及屈光不正不同性别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岁年龄组主要眼病是结膜炎、结膜结石和屈光不正,40~60岁年龄组主要眼病是结膜炎、屈光不正、C/D(杯/盘)比异常和玻璃体混浊,>60岁年龄组主要眼病是白内障、黄斑病变、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屈光不正等.结论 高校在职及退休教师不同年龄段间眼部疾病谱分布存在差异,可根据该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眼部体检,有利于早预防及早治疗.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眼科 体检
  • 舟山市普陀区城乡孕产妇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分析

    作者:周薇萍;贺娜珍

    目的 了解城区与渔农村孕产妇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9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城区与渔农村孕产妇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结果 城区孕产妇梅毒感染发病率为9.90‰,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5.00%;渔农村孕产妇梅毒感染发病率为4.45‰,不良妊娠发生率为7.89%.结论 孕期筛查和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良好方法,应加强宣教.

  • 院内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宏斌;熊伟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旨在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感染患者856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8株、革兰阳性菌336株、真菌7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主要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按照耐药性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感染.

现代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