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현대실용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宁波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0800
  • 国内刊号: 33-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21
  • 曾用名: 宁波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徐薇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疏肝解郁剂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伴情绪障碍54例分析

    作者:王爱仙;陈燕菲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剂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IBS)伴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 收集IBS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标准综合性及个体化原则治疗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剂治疗,同时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肠道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0 d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两组肠道症状积分、治疗50 d后HAMD及治疗40 d后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疏肝解郁剂作为IBS的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的药效作用.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手术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张玲;任祖华;吕金英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手术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开始前地观察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2 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停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 (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对术后疼痛进行儿童行为量表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内比较,对照组T3及T4时比T1 MAP升高,HR加快(均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T3、T4比观察组血压高,心率快(均P< 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在拔管后、术后6h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能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的偏倚评估

    作者:胡晓飞;陈黎明;吴建平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两个检测系统上的可接受性.方法 根据NCCLS的EP9-A2文件,对PT进行比对,以法国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为比对仪器,以日本SYSMEX CA-7000血凝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预期偏倚计算及偏倚评估.结果 SYSMEX CA-7000所得结果较STA-R低,40例标本时,PT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均大于1/2Ea,当标本量增加为60例和80例后,PT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仍均大于1/2Ea.结论 STA-R和CA-7000不具有可比性,两者方法性能不相当,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CA-7000所得结果较STA-R普遍偏低,应做相关校正,或者制定相应参考区间.

  • 乳腺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郑炜华;卢洪胜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E-DCIS)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2例E-DCIS的组织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组织学形态:乳腺末梢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呈实性巢状排列或筛状或乳头状排列;筛状结构内可见嗜伊红的分泌物,乳头状结构内可见明显胶原化;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嗜酸,细胞界限不清;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可见核仁;核分裂像未见;细胞异型不明显;瘤细胞局限于导管内生长.免疫表型:90%以上的细胞均存在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表达(CgA和Syn),两种标记物阳性均呈胞浆内弥漫的颗粒状.结论 E-DCIS是一种低度恶性的乳腺导管内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2010-2012年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戴数;刘五高;林德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ICU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3 3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8.3%),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4.64%)、铜绿假单胞菌(21.45%)、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69%)和大肠埃希菌(5.98%)为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部分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3.6%和65.9%.革兰阳性球菌占436株(占11.5%),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占53.1%.真菌412株(占10.2%).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ICU主要病原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糖变化分析

    作者:张彩霞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比较分析脂肪肝患者(观察组,20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10例)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空腹血糖含量(GLU).结果 观察组TG、TC、ALT、AST、GGT、TBIL及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检测指标水平异常比例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对脂肪肝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 骨髓采集术的手术护理

    作者:金婷;金珍琳;陈颖;林玮;杨彩芬;徐小群

    目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要高于骨髓移植[1].PBHSCT联合骨髓移植可以减少cGVHD的发生[2],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其中骨髓采集是联合移植术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着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及其预后.本院为1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成功地进行异基因PBHSCT联合骨髓移植术,在护理配合方面总结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23例分析

    作者:方兴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中死亡5例.经治疗6个月,生活自理能力部份恢复3例,双侧肢体肌力Ⅳ~Ⅴ,轻微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例);生活无法自理8例,双侧肢体肌力0~Ⅳ;失语1例;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6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血压控制差易再发出血,再出血部位与第一次出血通常不在同一部位,病死率高,预后差.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宏伟;黄瑛;朱永林;谢炳寿;胡理明

    目的 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结果 DIC患者除原发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之外,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经临床及时诊断及早输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后,仅有1例外院产后出血送入院时就心跳停止,予心肺复苏后再给予子宫全切除,但术中又多次心肺复苏,终死亡;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子宫切除5例,子宫切除率25%.诱发因素依次是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及妊娠期高血压等.结论 尽早处理DIC的诱因,补充新鲜血及凝血因子,并无必要常规应用肝素,而适时切除子宫对抢救产科DIC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磷酸钠盐液灌肠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倩;李爱丹;周相莲

    目的 探讨使用磷酸钠盐液灌肠法在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需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清洁灌肠组(A)30例,磷酸钠灌肠液组(B)45例,观察2种不同灌肠法的肠道清洁度和耐受性.结果 B组肠道清洁度及患者耐受性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危重患者采用磷酸钠灌肠液清洁肠道优于传统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药用炭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善芬;黎良达;单爱琴;何永平;周美央;潘翠萍

    目的 观察药用碳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A组(单用药用炭)、B组(药用炭加别嘌醇)和C组(单用别嘌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值及痛风发作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酸均有降低(均P< 0.05),但B组优于A组和C组(均P<0.05),A组和C组相当(P>0.05).A组、B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P< 0.05),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而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 0.05).结论 在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用炭不仅降低血尿酸,对于尿素氮、肌酐的降低也有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图像质量分析

    作者:李爱静;张宏彬;郑建军

    目的 评价不同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100例患者根据心率分成3组,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静脉法增强扫描,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Circulationg血管软件分析、容积再现(VR)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并评价冠状动脉管腔,以5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获得冠状动脉图像,低心率组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7.4%,中等心率组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5.7%,高心率组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6.1%,3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需服用降心率的药物的情况下,双源CT能够在相当宽的心率范围内提供优良的图像质量,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惠琴;丰明俊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择期行冠脉介入手术的6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需择期行冠脉介入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及PCI手术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左主干、早分叉处、完全或次全闭塞及弥漫性等病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冠心病类型以三支病变为主,对照组则以单支、双支两种病变为主.结论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紧密,医务人员应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樊莎莎;潘卫利

    目的 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依据纳入顺序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和加巴喷丁组(B组),各52例.B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A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睡眠、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在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定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嗜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对PHN的治疗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改善睡眠方面也优于加巴喷丁.

  • 浙江省义乌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吉如;洪小飞;俞俊萍;方明;何莉颖

    目的 探讨浙江省义乌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初发病例314例,平均增长速度11.61%,MDS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MDS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结论 MDS初发病例数逐年升高,可能与环境污染,就诊人数增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有关.

  • 高压氧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作者:段喜森;蒋功达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激光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和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Wagner 分级下降情况及自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1疗程、2疗程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红细胞压积仪器法与温氏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及诊断试验评价

    作者:崔燕;李再忠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压积(Hct)测定结果与温氏法的差异性及在血流变检测中Hct的替代性.方法 对123例住院患者采用两种Hct方法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及诊断性试验.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均低于温氏法(均P< 0.01).两法正常组与异常组诊断试验结果差异较大,敏感性73.6%,特异性84.3%,总符合率为79.7%.结论 两法均存在较大漏诊或误诊,影响临床诊断正确性,血细胞仪器法不能替代温氏法.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林姿;江玲丹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182例CHF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自尊与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呈正相关(r=0.42、0.45,均P<0.05);自尊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呈负相关(r=-0.35、-0.32,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HF患者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为自尊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HF患者自尊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显著受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差是其自尊水平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 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淑芳;刘央央;施骅;朱晚林;练庆武

    目的 探讨尾型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印戒细胞癌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肠型胃癌20例和正常胃黏膜1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X2的表达情况.结果 CD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不表达,在肠型胃癌和胃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和44.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X2的表达与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X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 Rosai-Dorfman病细针吸取细胞学的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朱献斐;赵亚娟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的细针吸细胞学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包括S-100、HMB-45、CD68、lyzosyme、CD31、CD34、CD1a)确诊的Rosai-Dorfman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学显示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现象(伸入运动);免疫组化显示组织细胞S-100强(+),CD68、lyzosyme、CD31(弱+),并明确伸入运动;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伸入运动明显.结论 细针吸细胞学是诊断Rosai-Dorfman病便利可靠的诊断方法.

  • 液氮冷冻和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韩书丹;干亚丹

    目的 比较三氯醋酸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睑黄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三氯醋酸治疗,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暂时性肿胀及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痊愈率、色素沉着减退及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疗效优于液氮冷冻.

  • 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朱飞波;陈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并发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原发病、感染病种类分布、药敏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 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占62.5%,革兰阴性杆菌占37.5%.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针经导管给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革兰阳性菌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比较多见,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有助于控制感染,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 拉西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庄亚杰;赵宇程;周必发;高盛旭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晨峰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于清晨起床后立即口服拉西地平片或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服药半个月后患者清晨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拉西地平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替米沙坦组(P<0.05).结论 拉西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及应用.

  • 不同阑尾残端结扎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陆徐辉

    目的 比较阑尾炎手术残端进行丝线结扎法和荷包缝合法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残端丝线节扎组与荷包缝合组,各6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白细胞计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利用自行设计的生活质量评价表对术后1年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出血量、术后白细胞数和体温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线结扎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考虑作为临床标准术式.

  • 整体护理在双镜留胆取石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金爱玉

    胆囊结石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往治疗通常是采取腹腔镜下将胆囊切除[1].而胆囊是人体存储及浓缩胆汁的器官,同时还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对维持人体整体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有医学研究显示[2],并不是所有胆囊结石患者都需要切除胆囊,只要患者的胆囊功能正常,均可以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结合取出结石,并保留胆囊.笔者对开展腹腔镜及胆道镜双镜留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分析

    作者:宋雪丹;杨建军;周立群;李磊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疗效.方法 8例CDAVF患者均经静脉入路用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通过术后造影和临床随访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8例栓塞后即刻造影检查示瘘口及海绵窦完全闭塞6例,少量残留2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5%.栓塞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无症状复发及加重者.结论 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CDAVF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 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爱珍

    参与管理模式是美国亚伦·卡尔金及彼得森于1989年提出,该模式的内涵是人人参与管理,可使参与管理者提高责任感,增进员工对自己角色功能的确认[1],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及执行力,提升科室管理水平.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护士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与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护士参与医院和科室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2].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民医院于2009年8月开始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引用参与管理模式,工作满1年以上人员全部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天麻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颅脑外伤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孔祥玉;陈余思;邓小芳

    目的 探讨天麻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颅脑外伤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95例颅脑外伤后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1%;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8.0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性眩晕疗效显著.

  • 低渗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玉华;傅文中;陈国英;张峰;葛均波

    目的 探讨低渗非离子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前肌酐清除率水平将425例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成肾功能正常组(20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223例),观察在采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行直接PCI术前及术后48 h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术后48 h的肌酐清除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术后48 h肌酐清除率较术前低(P<0.05).结论 术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肾功能的进一步受损,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水化治疗以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心理弹性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瞿雪燕;柯旦琴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4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2组心理弹性评分及其具体内容的差别;并进行心理弹性与EPD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组心理弹性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均P<0.01),抑郁组EPDS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r=-0.423,P<0.05).结论 心理弹性差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可结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针对性干预.

  •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隽婷;姜梅;李松;孙玺媛;杨丽侠;井桂莲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卡培他滨单药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5例.分别观察两组手足综合征出现例数及分级.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在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卡培他滨剂量调整方面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 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与XELOX方案同步应用,能提高患者对卡培他滨化疗的耐受性.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护理

    作者:程秀;戴珠华;林琪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部位,能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对35例SMT患者实施了ESD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63岁,平均(49±2)岁;病变部位:食管9例,胃底7例,胃体5例,胃角1例,胃窦7例,十二指肠2例,直肠4例;超声内镜检查示25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0例位于固有肌层;病灶大小0.5~5.3 cm,平均2.2cm;X线胸片、B超或CT检查未现肿瘤远处转移迹象.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黄鹤飞;陈爱民;刘春霞;钱安斌;俞子东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9例;并选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病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亚群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同时计算CD4+/CD8+值,并测定HsCRP浓度;同时所有ACS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再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而CD8+T细胞比例、HsCRP浓度高(P<0.05),并随着ACS症状越重,变化更明显,CD4+/CD8+值降低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比例较高.结论 ACS患者存在有免疫功能异常,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4+/CD8+值降低的ACS患者预后不良.

  • 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治疗效果(附4例报告)

    作者:杜宇英;周学东;陈顺治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例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均肠坏死,其中3例经手术确诊,行肠坏死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术前死亡,经尸检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结论 及时诊断和手术是治愈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关键,但因术前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对无明确病因的剧烈呕吐、面色苍白及腹部体征变化迅速的患儿应警惕肠系膜裂孔疝的可能,细致的体检和动态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 急性胰腺炎60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朱松平;黄泽夏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60例AP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内科治疗55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转送至上级医院,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3例胆源性胰腺炎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P患者一旦确诊,要尽快查明病因,并积极对症综合治疗.

  • 痛风石的超声表现

    作者:李声东

    目的 探讨慢性痛风石不同的超声特性.方法 使用高频率线阵探头(频率在10~18 MHz)对75例有明确痛风石的慢性痛风患者的104个受累部位行超声检查.痛风石按照回声的相对反射特性、回声质地、界限、数目及有无声韵分类,分析病程与痛风石钙化的关系.结果 在104个受累部位中,绝大多数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96/104,92.3%):其中不均质高回声40个(41.6%),高回声伴钙化42个(43.8%).边缘不规则94个(90.4%).多个成组痛风石70个(67.3%),单个痛风石20个(19.2%).伴有声晕的痛风石65个(62.5%).病程与痛风石钙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痛风石一般是高回声、不均质、界限不清楚、多个成组及伴低回声声晕.通过痛风石的超声表现为临床不典型痛风的诊断提供线索.

    关键词: 痛风 痛风石 诊断 超声
  • 经皮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作者:王华;潘云;张琦;朱慧莉;张洁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活跃期初产妇12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n=40)行经皮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组(n=40)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无镇痛组(n=40)不实施镇痛干预.记录各组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等.结果 镇痛前后,3组产妇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镇痛后30 min、60 min、宫口开7~8cm、宫口开全后、第二产程镇痛评分试验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明显低于无镇痛组(均P< 0.01);试验组与硬膜外镇痛组除镇痛后30 min有差异(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一产程时间硬膜外镇痛组与无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前二者(均P< 0.01),第二产程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率试验组明显低于硬膜外镇痛组和无镇痛组(均P< 0.01),产妇表述很满意者试验组远高于硬膜外镇痛组和无镇痛组(均P< 0.01).3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输注可以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比较

    作者:夏文芬

    目的 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m1+0.9%氯化钠注射液1ml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相关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者大呼气流量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差异,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及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大呼气流量以及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 (P<0.05).结论 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上的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甲状腺癌48例影像学分析

    作者:俞方荣;方春;陆忠烈;杨其根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8例甲状腺癌共63个瘤体,33例为单发,12例为双侧双发,3例为单侧双发.CT检出58个瘤体,平扫表现均以低密度为主,其中47个瘤体内部密度均匀或较均匀,11个瘤体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整、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者45个,边缘光整、甲状腺包膜完整者13个;29个瘤体内出现钙化,其中16个瘤体内钙化呈细颗粒状.增强后53个瘤体明显强化,其中8个瘤体中央强化明显、周围可见低密度环,2个瘤体动脉期强化程度超过周围正常甲状腺;33个瘤体增强后轮廓较平扫模糊、相对低密度范围缩小.侵犯颈前肌群、气管食管及颈内静脉等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可伴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毛友兵;王洒;林正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模型组(M组,n=20)和依达拉奉组(E组,n=20).除S组外,其余两组均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于术前30 min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缺血120 min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1)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E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S组比较,M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E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通过减轻形态学改变、抗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海波

    目的 观察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观察及比较16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注射rFⅦa前和注射2h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指标D-二聚体,血小板活化率、聚集率以及血小板常规计数.结果 治疗前后PT、APTT、FIB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活化血小板,血小板1min聚集率、5min聚集率及大聚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rFⅦa能维护并加强了血小板的功能,迅速建立且恢复以及加速了处于紊乱、低下的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出院随访观察

    作者:吴慧娟;郑贞苍;程盈盈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AOPP)中毒患者的中毒特点、恢复情况及精神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AOPP中毒患者住院时间、出院当天胆碱酯酶(CHE)活力及临床症状,并在出院后1、2、4、8周及1年进行随访,对不同农药中毒的胆碱酯酶下降及恢复正常的特点、出院时胆碱酯酶活力与中毒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出院时胆碱酯酶活力>50%的患者其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胆碱酯酶活力≤50%的患者,但迟发性神经病发生率、精神症状变化二者相仿.1年内再服毒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未再服毒患者.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应该综合评价.常规进行精神症状评分,对预测其再服毒的可能性有一定帮助.

  • 三柱理论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彭文平;沈是铭;李戬

    目的 观察三柱理论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腕关节三柱理论,采用康辉公司Monoloc2.7/2.4 mm系统桡骨远端锁定板治疗36例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术后6个月,根据经典的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其中优28例,良6例,可12例,优良率94.4%.结论 稳定腕关节三柱结构是治疗是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关键.

  • 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形式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研究

    作者:边林莉;张祖兰;陈峰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形式与病理结果的关系及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2例单发乳房肿块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并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腺瘤在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上多表现为均匀增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导管内癌伴浸润性导管癌成分亦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均匀性增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形式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有毒中药使用剂量处方调查分析

    作者:倪观锋;苏亚军

    目的 了解有毒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有毒药物使用剂量.方法 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范围,收集本院门诊2012年4-6月的中药处方3387张,对处方中含有的29种常用有毒药物的实际用量进行分析.结果 3 387张中药处方中,涉及有毒药物的处方1 383张,29种有毒药物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相比较,存在超剂量使用的处方1111张.结论 处方中有毒中药超剂量使用现象较多应引起注意,临床应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免不良反应发生.

  • 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比较

    作者:曹刚;金冠军

    目的 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D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发生体动的次数、呼吸抑制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术后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评分及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F组意识恢复时间延长,术中体动次数多于D组,呼吸抑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异丙酚总用量多于D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

  • 新生儿监护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对患儿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胡波;陈旭维;舒亚玲

    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对象为毫无表达能力的新生儿,由于患儿免疫能力较差,不可与外来人员接触过频,导致家属每天探访时间较短,无法给患儿提供充足的关爱和照护[1].而护士作为患儿接触为频繁的医务人员,对患儿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意义重大[2].本文总结新生儿监护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及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于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30例;体质量为(2658±111.53)kg;病危6例,病重3例.另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8例;体质量为(2671±116.72)kg;病危5例,病重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双环醇在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丙二醛中的疗效

    作者:周建华;方黎明

    目的 观察双环醇在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及丙二醛(MDA)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双环醇组(研究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双环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9个月后ALT、AST、GGT、ALP、GST-Px及MDA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9个月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 0.05),其中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前MDA和GST-P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9个月后,MDA和GST-PX含量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间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在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GST-PX指标方面的要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

  • 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卜君媛

    目的 探讨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前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159例,采用问卷收集年龄、职业、怀孕天数等信息,并运用人格测验量表(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定相关心理指标.结果 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前焦虑的发生率为51.6%,SAS总得分平均51.1分;抑郁的发生率为67.9%,SDS总得分平均58.4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年龄及社会支持总分的下降,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前发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越高;N标准分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标准分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对其实施心理干预.

  • 对秋水仙碱耐受的原发性痛风临床分析

    作者:丁佳;吴国富

    目的 探讨对秋水仙碱耐受的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将37例原发性痛风患者根据是否对秋水仙碱治疗耐受分为耐受组和有效组,比较两组的家族史、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耐受组在家族史、病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累及大关节数、并发痛风石、药物不良反应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并发肾脏病变、血尿酸水平、白细胞数、血沉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秋水仙碱耐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病程更长,并发症更多,治疗需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更多,预防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为主.

  • 小剂量布托啡诺和氢化泼尼松治疗老年骨科手术中寒战的效果观察

    作者:沈志恩

    目的 评价小剂量布托啡诺和氢化泼尼松在治疗老年骨科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半髋置换术或全膝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小剂量布托啡诺+氢化泼尼松组(观察组)和哌替啶组(对照组),各30例.用药后观察患者寒战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寒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麻醉后寒战缓解迅速,寒战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观察组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用药后心率一过性增快,在用药后1~5min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5min恢复到用药前水平.结论 小剂量布托啡诺和氢化泼尼松在治疗硬膜外麻醉下老年骨科手术中寒战疗效优于哌替啶,对老年循环干扰轻,不良反应少.

  • 非诺贝特在难治性痛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伟丽;丁健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血脂及肌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6例处于稳定期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加用非诺贝特胶囊200 mg qd,分别在基线、治疗后6周、12周,监测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非诺贝特治疗6周后患者UA下降约17%,57.7%患者达到理想水平(< 360 mmol/L);12周后UA下降约26.1%,92.3%患者达到理想UA水平.UA、TG、TC及碱性磷酸酶,在应用非诺贝特治疗6周、12周后均有下降,3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SCR在非诺贝特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诺贝特治疗期间没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12周后复查肾脏B超未见新发肾结石.结论 非诺贝特可帮助难治性痛风患者降低UA水平,达到理想水平,促进尿酸结晶的溶解,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 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百蕾;蒋竟

    目的 探讨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测定淋巴细胞凋亡率,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RT-PCR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及T淋巴细胞促进凋亡基因bax含量.结果 绝经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绝经+E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低于绝经组(P<0.01).绝经组Bcl-2表达低于生育年龄组(P<0.01).绝经+E组Bcl-2表达高于绝经组(P<0.01).绝经组Bax表达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而绝经+E组Bax表达低于绝经组(P<0.01).结论 雌激素可以降低绝经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主要机制可能是提高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和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水平.

  • 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全血及血浆中EBV DNA载量的性能评价

    作者:胡荣盛;薛静俊;朱振坤;徐亚丽;俞晓春

    目的 探讨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全血及血浆中EBV DNA载量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评价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及抗干扰等方法学性能,比较自动核酸提取法和煮沸提取法的相关性.用该方法检测152例EB病毒感染儿童的全血及血浆中的EBV DNA载量,比较分析全血与血浆中的EBV DNA载量关系.结果 本法的线性范围为5× 102~5× 108 Copies/ml,检测灵敏度为500 Copies/ml.批内CV为3.78%~4.57%,批间CV为6.35%~7.56%,总CV为7.24%~8.62%.肝素、胆红素、溶血对本检测方法均无干扰.EBV DNA载量在5×103~5×108Copies/ml范围内,本法(Y)与煮沸提取法(X)的相关性良好(Y=0.924+0.873X,R2=0.900,P<0.01),结果相差在1.0 logCopies/ml以内.80例EB病毒活动性感染组儿童,全血EBV DNA阳性率60%,血浆EBV DNA阳性率25%,全血EBV DNA阳性率高于血浆(P=0.016); 72例EBV非活动性感染组全血EBVDNA阳性阳性率5.6%,血浆EBV DNA阳性率0.活动性感染组全血EBV DN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性感染组(P<0.01).结论 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全血及血浆中的EBV DNA载量,具有灵敏高、抗干扰能力强、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的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 孕早期阴道超声检查对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菊华

    目的 通过孕早期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宫腔内出血情况和孕囊着床位置,判断胚胎发育是否正常.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诊断为先兆流产的112例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12例先兆流产孕妇中,超声检查发现有宫腔内出血的孕妇86例,无宫腔积血的26例.2周后复查转归情况:有宫腔出血的35例继续妊娠,占40.7%;无宫腔出血的22例继续妊娠,占84.6%,继续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时发现孕囊着床位置位于宫腔中下段的有71例,22例继续正常妊娠,占31.0%;孕囊着床位置正常的41例孕妇中33例继续正常妊娠,占81.5%,继续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阴道超声观察宫腔内是否出血和孕囊着床位置的下移情况,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先兆流产提供辅助检查依据,指导临床处理.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强

    目的 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老年、成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各8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球后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无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成年组,典型、不典型腹痛及嗳气返酸症状的发生率低于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的发生率高于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随慢性萎缩性炎症和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均P<0.05),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成年人在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伴随病理改变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对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

    作者:邬颖杰;章懿欣;陆国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直肠癌行Dixon术16例,Miles术6例.结果 4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1例因盆底静脉出血,1例因输尿管周围炎症纤维化术中无法辨识,1例因肿瘤晚期(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正常解剖血管).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ml,平均清扫淋巴结12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2例,均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不仅技术上安全,可行,而且具有比开腹根治术更好的短期效果.

  • 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娟儿;童建冲;汤文杰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电休克治疗,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护理观察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2周末起,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 0.01);治疗4周末,起对照组攻击行为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低(P< 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同期评分低(均P<0.05).护理观察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 0.01).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5),且均较轻微.结论 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率和程度并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流程管理在改良电抽搐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国媛;吴德华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通过给予患者头部适量的电流刺激,导致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癫痫样放电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后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麻醉剂和肌松剂,消除了患者紧张情绪和各种不良反应,被称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或改良电休克治疗[1].宁波市康宁医院自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时,针对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制订并逐渐完善各项MECT操作流程,以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笔者对其中237例门诊患者的MECT治疗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39例临床分析

    作者:梅珏;钟华杰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有无合并ILD分组,并对两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122例PM/DM患者中有39例合并ILD,发病率为31.97%.ILD组免疫球蛋白G升高、关节痛和抗Jo-1抗体阳性的发生率高于无ILD组(均P<0.05);ILD组Gottron丘疹阳性率低于无ILD组(P<0.05).结论 PM/DM合并ILD的发生与免疫球蛋白G、关节痛和抗Jo-1抗体呈正相关,与Gottron丘疹发生呈负相关.

  • 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治疗IgA肾病(Haas分型Ⅲ~Ⅳ型)的对照研究

    作者:苏醒;包蓓艳;尤晓青;李国富;刘婷

    目的 比较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分别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Haas分型Ⅲ~Ⅳ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IgA肾病(Haas分型Ⅲ~Ⅳ型)且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组,随访1年,治疗期间每月检测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来氟米特组治疗缓解率(75.6%)与环磷酰胺组相当(73.3%,P> 0.05),但来氟米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低于环磷酰胺组(35.6%,P< 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对激素治疗无效的IgA肾病(Haas分型Ⅲ~Ⅳ型)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瑜;魏巍;陈捷;鲁扬;宣丽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痛风患者30例,健康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血尿酸(UA)水平.结果 其他3组的内脂素、CRP及脂联素水平均较与健康者低(均P<0.05).内脂素和CRP与FPG、HbA1c、TG、LDL-C、SCr及UA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脂联素与FPG、HbA1c、SCr及UA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内脂素、CRP、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测定及意义

    作者:汤珂珂;邱夏桑;高祖华

    目的 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 Tre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2例RA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数量.结果 RA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表达为(2.69± 1.85)%和(3.83±0.89)%,RA患者组CD4+CD25highTeg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RA组患者CD4+CD25high Treg表达下降.

  •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秦承辉;王波;罗巍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继续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 mg/kg)溶栓联合羟乙基淀粉500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 (0.9 mg/kg)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8h、24h、14d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NIHSS评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t-PA联合羟乙基淀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明显.

  •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吴华香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血脂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痛风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症状、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降低血尿酸,消除病因.2012年10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正式发布了2012年ACR痛风治疗指南,下面就该指南作简要解读.

  • 痛风性肾病的形成机制

    作者:丁健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酸长期沉积于肾脏,可造成肾实质损害,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近有文献报道,在新西兰因痛风并发症引起的住院患者生存率低于因痛风引起的住院患者,其中肾脏并发症占16% ~27%.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由痛风所致者占0.6%~ 10.0%.据Zollinger统计,经尸解证实痛风患者肾脏病变发生率为100%.因此,痛风引起的肾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 痛风的个体化多模式治疗

    作者:陈勇;干敏芝

    尽管针对痛风,过去5年内开发了几种新药[非布索坦、尿酸酶、白细胞介素(IL)-l拮抗剂等],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级临床医生对痛风诊治认识不同,治疗时机把握不佳,导致痛风的治疗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在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的同时,应强调"个体化多模式"治疗.1 镇痛"多模式分级"治疗1.1 镇痛多模式治疗的分级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根据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及受累关节数进行分级.

  • 痛风的影像学诊治进展

    作者:孔秀芳;张卓君;姜林娣

    痛风是男性患者炎症性关节炎中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经济发展,其发病率也快速增长.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因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尿酸过饱和而致尿酸沉积.痛风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肌肉骨骼系统的炎症、肿胀和疼痛,是由于单钠尿酸盐(MSU)结晶在软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诱发的.痛风沉淀物可以出现在关节周围、关节内、软骨下,常表现为单关节受累.痛风石是慢性痛风的标志物,表现为软组织结节,是机体对MSU结晶的肉芽肿性反应.痛风结节的致密钙化为晚期表现,可能与钙代谢失调有关.痛风石周围可以出现骨破坏.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凤;卢美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是免疫系统多种异常变化的结果,主要是T细胞功能的异常,B细胞的高度活化,NK细胞活性的降低,从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介导SLE的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衡,正常的免疫耐受机制被破坏,引起自身免疫的发生[1].许多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有很长的临床潜伏期,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许多血清自身抗体可以被检测到[2].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SLE的一些自身抗体进行综述.

  • 宫颈妊娠诊治进展

    作者:姚红丽

    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宫颈内着床发育,比较罕见,在妊娠中发病率为1∶1 000~1∶8000,在异位妊娠中仅占1%[1].近几年来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宫腔内人工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工流产及剖宫产分娩率的提高,宫颈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宫颈妊娠一旦发病,病情极其危重,处理也较为棘手,因为宫颈仅含15%的平滑肌组织,收缩力差,过去常因误诊误治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而多需切除子宫.近年来,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为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为其早期治疗提供了保障[2].

  •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再忠;胡珍玉;高树贵;欧阳后先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化学名为1-(或2-)酰基-3磷酸甘油,是一种带有磷酸基团和亲脂长链的小分子水溶性较高的甘油磷脂,分子量为430~480Da[1].LPA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组织中,初认为LPA仅是膜磷脂水解后所产生的无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后来才被认识LPA可通过其受体所介导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2].本文就LPA的新陈代谢、受体、神经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精神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1 LPA的新陈代谢生成LPA的主要途径(图1)有:(1)磷脂酶A1和磷脂酶A2催化磷脂酸(PA)水解而生成.由于PA主要分布于生物膜上,故此途径是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与细胞膜产生LPA的主要途径[3].

现代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