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内科

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중화내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426
  • 国内刊号: 11-2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medicin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海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丽丽;卢艳慧;成晓玲;刘敏燕;孙般若;李春霖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态,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某社区中老年人群448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资料、生化、血脂及25(OH)D等指标.依有无血脂异常分组,比较两组25(OH)D水平;依25(OH)D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48例受试者中血脂异常者234例,占总人群的52.23%,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血脂异常组的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P均值<0.05.本人群25(OH)D水平为15.7(12.2,20.1)μg/L,其中维生素D非充足者占91.1%.按25(OH)D四分位数分组,随着25(OH)D水平的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增高;TC、TG和LDL-C升高,HDL-C降低;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25(OH)D低四分位组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比高四分位组增加143%.结论 中老年人群25(OH)D缺乏普遍存在,这可能与血脂异常的罹患风险增加有关.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钦;邹秉含;楼晓;刘皓;张斌;陈虎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2例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EB病毒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及预后特征,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血症和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1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2.0%、1.5%.发生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预处理中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P<0.001,OR=9.92)和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P<0.01,OR =2.42).具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的EB病毒血症1年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87.5%比24.6%,P<0.001).发生EB病毒血症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发生EB病毒血症的患者(58.5%比75.4%,P <0.0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使用ATG与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发生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 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成年起病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致病基因

    作者:李悦芃;王鸥;全婷婷;夏维波;姜艳;李梅;孟迅吾;邢小平

    目的 初步探索单基因突变在成年起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索二代基因测序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17例成年起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患者,其中9例患者血钙低于正常时即出现24h尿钙升高,8例为初诊的未治疗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分析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 1例患者检出一种新的GCMB基因纯合突变[c.130G >A (p.G44S)],突变率为5.9%,Polyphen 2软件预测该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预测值为0.999.该患者为36岁女性,以“发作性四肢搐搦10年”就诊,初诊时血钙1.48mmol/L,血磷2.29mmol/L,甲状旁腺素(PTH) <3.0ng/L,合并白内障和颅内钙化,治疗后出现高钙尿症,无泌尿系结石,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家族史或其他发育异常表现.结论 对于成年起病的非手术性孤立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单基因突变尽管不常见,但临床医师应关注可能的由基因突变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不同人种乳糜泻患者临床特征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作者:耿伟;乔旭柏;纪开宇;王厚芳;杨爱明

    目的 总结乳糜泻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并分析欧美及东亚地区乳糜泻患者的异同,探讨中国人群乳糜泻的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确诊的来自不同国家的87例乳糜泻患者资料,总结其国籍、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7例患者中,欧美患者63例(欧美组),中国和日本患者18例(东亚组),中东患者6例(中东组).(1)从年龄构成看,乳糜泻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 ~ 60岁.(2)乳糜泻患者中,有慢性腹泻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的患者仅分别占20.7%(18/87)和9.2%(8/87);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腹胀[32.2% (28/87)],甚至便秘[5.7% (5/87)];13.8%(12/87)患者既往曾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欧美组和东亚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东亚组患者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疱疹样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组(P值均<0.05).(3)IgA型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肌内膜抗体(EMA)和抗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抗体(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8.6% (51/87)、44.8%(39/87)与36.8%(32/87).(4)消化内镜检查显示,乳糜泻的病变主要位于小肠,从近端小肠至远端小肠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减轻.东亚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的黏膜病变表现较欧美组更为明显,病理组织学显示小肠黏膜萎缩及淋巴细胞增多程度也较欧美组更为严重.(5)87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去麸质饮食(GFD)治疗,其中81例进行了血清学抗体随诊,8例进行了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的随诊.47例患者于GFD治疗后6~9个月全部血清抗体转阴,34例在12 ~ 18个月随访时血清抗体全部转阴,且症状明显缓解;8例内镜随诊的患者经GFD治疗1年后,活检显示小肠绒毛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乳糜泻患者中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一小部分.血清特异性抗体(AGA、EMA和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筛查手段.GFD治疗对多数乳糜泻患者有效.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在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所见、GF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乳糜泻在我国可能并非罕见疾病,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减少漏诊.

  • 血浆源性人凝血因子Ⅷ治疗血友病A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作者:张建华;董春霞;张爱荣;杨林花;洪梅;胡豫;张梅;潘崚;罗建民

    目的 评价一种国产血浆源性人凝血因子Ⅷ(FⅧ)治疗血友病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知情同意后进入试验,根据患者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计算FⅧ输注剂量,计算给药后10、60 min的FⅧ活性输注效率值,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有效性评级,记录不良事件,治疗后3及6个月检测病原微生物指标及FⅧ抗体.结果 共入组65例患者,其中可行安全性评价65例,可行有效性评价60例,完成临床试验全程观察57例.受试者以中、重度血友病为主(5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出血(44例).治疗急性出血事件的总体有效性均被评为“显效”42例(70.00%)或“好转”18例(30.00%),“无效”为0例.首次给药后10、60 min FⅧ活性及FⅧ活性输注效率均值明显升高[10 min:(123.66 ± 47.54)%;60 min:(108.05 ± 43.24)%].无过敏反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1例).治疗后3、6个月检查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HBsAg、HCV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FⅧ抗体,未发现阴性转阳性病例.结论 该国产血浆源性FⅧ治疗血友病A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以作为血友病A患者急性出血事件的治疗选择.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分析

    作者:梁蓓;姜利;刘淑梅;席修明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菌种类.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的阳性血培养结果,分析确诊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种类.结果 血流感染患者149例,占当年出院患者18 774例次的0.8%,即当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8%.首次发生血流感染时,15例(10.1%)患者来自手术科室,83例(55.7%)患者来自非手术科室,51例(34.2%)患者来自ICU.33例(22.1%)患者表现为感染性休克.住院期间死亡68例,病死率为45.6%.共发生154例次血流感染,其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125例次(81.2%),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29例次(18.8%).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6株(56.4%),革兰阳性菌67株(35.6%),真菌15株(8.0%).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更多为肠杆菌科细菌,而非发酵菌在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显著多于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125例次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中分离出159株菌(84.6%).188株病原菌中,26株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ICU的非发酵菌和肠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血流感染发生地点不同、患者所在科室不同,病原学分布差异较大.对本地区、本单位、本科室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及演变的及时了解,为临床医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改善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王辉;郭立琳;方理刚;崔丽英;苗齐;李太生;朱文玲;方全

    目的 明确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心脏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1-2012年入院并确诊左心IE患者的临床资料、NC、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入选308例患者,年龄(45.3 ±15.9)岁,65例(21.1%)发生NC.大赘生物(HR=1.681,95%CI1.013~2.788,P=0.044)、非神经系统栓塞(HR=1.820,95%CI1.068~3.100,P=0.028)、二尖瓣受累(HR=1.888,95% CI 1.089 ~3.274,P=0.024)、金黄葡萄球菌感染(HR =2.054,95% CI 1.097~3.846,P=0.024)和未控制的感染(HR=4.680,95% CI 2.563~ 8.546,P<0.001)是NC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间(中位时间17个月)70例(22.7%)死亡.NC与长期预后不良独立相关(HR=2.292,95%CI 1.274 ~4.122,P=0.006).156例(50.6%)行瓣膜手术,手术显著降低1年IE相关死亡(HR=0.160,95% CI 0.063 ~0.405,P<0.001).NC组中行瓣膜手术者的住院及1年IE相关死亡率亦显著降低(分别为14.8%比5.3%,18.5%比73.7%,P<0.001).结论 NC与IE预后不良相关,大赘生物、非神经系统栓塞、二尖瓣受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和未控制的感染是N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NC的IE患者,瓣膜手术相对安全且可能改善特定患者预后.

  •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浩辉;许敏

    为提高对合并HBV感染的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FWD)临床诊疗水平,收集2005-2015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合并HBV感染的FWD患者和14例单纯FWD患者临床资料,以临床转归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ALT和铜蓝蛋白、24 h尿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合并HBV感染的FWD患者均治疗无效,其中9例(9/13)死亡,4例(4/13)行肝移植术;14例单纯FWD患者中7例(7/14)治疗好转,7例(7/14)治疗无效,其中6例(6/14)死亡,1例(1/14)行肝移植术.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合并HBV感染的FWD患者比单纯FWD患者病情更凶险,预后极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化脓性关节炎六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坤鹏;张江林;朱剑;金京玉;赵伟;黄烽

    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发现在起病时SLE疾病活动指数高、WBC减少、累计糖皮质激素用量高及进行甲泼尼龙冲击、关节腔穿刺与化脓性关节炎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SLE患者一旦怀疑化脓性关节炎,应及时行关节液检查、培养,并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请外科协助行关节腔清理并置管冲洗.

  • 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Kaposi肉瘤一例

    作者:翟冲亚;王章桂;韩卫东;胡泓;潘宏铭;楼海舟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一种少见的内皮细胞来源、血管增生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的医源型通常见于肾同种异体移植受者,现报道一例将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KS.患者女性,69岁,汉族.2014年6月因诊断膜性肾病4月余,双足多发黑色结节2个月入院.2014年2月患者因尿检异常10余年于外院查血压158/106 mmHg(1 mmHg=0.133 kPa);尿常规:尿蛋白5+,尿隐血4+,尿糖3+,尿蛋白定量361.0 mg/24 h.血白蛋白25.0g/L,血肌酐96μmol/L,HIV抗体阴性.

    关键词:
  • 亚胺培南单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重症腹腔感染导致快速耐药一例

    作者:范欣;刘亚丽;徐英春

    患者男,55岁.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年.2014年10月患者严重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提示部分腺体高度异型增生、癌变.患者为求手术治疗就诊本院,我院病理会诊提示胃中分化腺癌.遂于2015年3月29日收入院.2015年4月2日在本院行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于肝下和脾窝各放置引流管1根.

    关键词:
  • 误诊为梗死后出血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一例

    作者:王晓风;夏德雨;黄鑫;戚晓昆

    患者男,63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个月,加重伴一过性言语含糊3d”于2014年10月21日转入我科.患者9月23日无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精细动作不能,行头颅CT及MRI可见左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左额叶、顶叶皮层多发点状脑梗死病灶(图1),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于外院诊断为“脑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症状略改善.出院后仍右上肢力弱,右侧鼻唇沟变浅.因血糖升高,控制不佳于10月17日入本院内分泌科,予抗血小板、改善循环、控制血糖等治疗.查血常规:WBC 4.23×109/L,中性粒细胞0.471,嗜酸性粒细胞0.17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

    关键词:
  • 西咪替丁治疗反复发作性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一例

    作者:谢燕燕;邓昭玲;张嵩;杨美荣;王霖虹;闫振宇;陈乃耀

    患者女,25岁.主因“腹痛2d,停止排便、排气1d”于2008年12月7日首次入我院.患者10年前首次出现腹痛,当地医院按“肠梗阻”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出现腹痛数次,对阿片类止痛药依赖,当地医院以“急腹症”多次行剖腹探查,均未发现异常.2d前,患者因痛经服用“止痛药”出现全腹阵发性绞痛,与体位变动无关,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不伴发热,急诊以“肠梗阻”收入我院.入院体检:心率160次/min,血压150/95 mmHg(1 mmHg =0.133 kPa);嗜睡;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可见多条手术瘢痕,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进;肌张力大致正常,病理征阴性.

    关键词: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伴脑梗死一例

    作者:张远锦;王梦媛;樊东升

    患者男,55岁.因“左下肢活动不灵便2d”于2014年12月4日入住我院.患者入院前2d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活动不便,行走笨拙,且持续不缓解.行头部MRI示右侧额顶叶交界皮层、双侧顶叶急性脑梗死(图1).12月3日血常规:白细胞25.9×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3.5×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520,Hb 126 g/L.既往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年,目前口服甲泼尼龙8 mg/d.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关键词: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

    作者:樊东升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层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合并锥体束征,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球部症状,呼吸肌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并终出现呼吸衰竭[1].由于本病表型存在较大异质性,临床诊断缺乏“金标准”,因此患者发病距诊断之间的延迟时间存在很大差异,Logroscino等[2]报道欧洲大陆不同地区的诊断延迟为240 ~ 389 d,Wijesekera等[3]报道英国的诊断延迟中位数为14.7个月,我国新近研究显示中国的诊断延迟中位数为14.0个月[4].因此,ALS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对于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亟需寻找出有价值的标志物以缩短诊断延迟,并对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因而成为当前ALS研究领域重要的热点之一[5].现仅就基因、生化、电生理及影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关键词:
  • IgG4相关性疾病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特征

    作者:张盼盼;张文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新定义的可引起多器官炎症伴纤维化和硬化的疾病,以弥漫性或局灶性器官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血清IgG4水平升高,典型组织学特征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及IgG4浆细胞增多,应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有效.IgG4-RD受累器官广泛[1],因此,IgG4-RD临床疾病谱多种多样[2-3],对该病不同脏器受累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现就IgG4-RD累及各个器官组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

    作者:丁发明;张磊楠;张抒扬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内科常见危重症,其首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eart disease,CAHD).近年来,非冠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AMI逐渐得到关注.从影像学角度,非冠脉粥样硬化性AMI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 AMI诊断明确,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冠脉无阻塞.这种情况被称为非阻塞性冠脉粥样硬化性AMI,发病率为5% ~25%,年轻人及女性多见(18% ~35%)[1-3].(2)冠脉造影异常,但根据临床资料证实病变为非冠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常患系统性疾病.非冠脉粥样硬化性AMI潜在病因多样,临床特点及预后存在差异[4],现将其病因、流行病学特点、诊治策略及预后特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对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制定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景颖;陈揭剑;梅长林;贺靓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全球估计有1 200万患者,在肾脏替代治疗病因中排名第4位[1].近年来ADPKD分子遗传学、生物学、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各国在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尚无被广泛接受的实践指南.2014年底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KDIGO)召集全球关于ADPKD的多学科临床专家进行热烈讨论,在科学研究、临床诊治及预防保健等方面达成共识.

    关键词:
  • 正确理解和应用循证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临床决策

    作者:王小钦

    临床上过度治疗和过度诊断已经成为医师和患者关注的问题,例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不仅使患者产生心理恐惧,浪费了巨大的卫生资源,也给患者带来许多治疗并发症,甚至由于手术并发症而死亡.那么如何才能减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呢?循证医学系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干预都应建立在新近佳科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

    关键词:
  • 中国HIV感染者中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流行率

    作者:谢静;李太生

    2016年3月J Int AIDS Soc在线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牵头的一项由国内22个研究中心参与的横断面研究“中国HIV感染者中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流行率”[Xie J,Han Y,Qiu Z,et,al.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AIDS Soc,2016,19(1):20659.].该研究在“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1003-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72)资助下,首次报道了我国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中HIV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流行率和肝脏疾病特点.

    关键词:
  • 糖尿病足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婧;冉兴无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已成为慢性创面的主要原因[1],其年发病率为8.1%,年截肢(趾)率5.1%,年病死率为14.4%[2].在三级甲等医院中,27.3%的截肢患者是糖尿病足所致,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6.5%;此外,糖尿病足患者花费巨大,约为非足病患者的2倍[1].因此,糖尿病足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虽然糖尿病足治疗困难,花费巨大,但是如果临床医师对于糖尿病足进行规范化的筛查与管理,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以下以1例临床病例入手,从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识别、分级分类评估、诊断、治疗技术选择等方面结合指南和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糖尿病足的规范化诊治.

    关键词:
  • 如何正确理解新版美国膳食指南取消胆固醇限制

    作者:常翠青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具有维持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参与脑和神经组织的构成等生理功能,也是合成维生素D3、胆酸和甾醇类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和孕酮等)的重要原料.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体内合成和通过食物摄取.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和/或过量摄入膳食胆固醇会引起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群试验研究显示,血TC和LDL-C异常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首要致病危险因素;人群血胆固醇总体水平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冠心病发病率的高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是目前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防治冠心病的根本措施.作为影响血胆固醇水平的因素之一,膳食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如何?每天应摄入多少胆固醇为宜?如何理解美国新版膳食指南解除胆固醇限制?以下将对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 对近期降胆固醇治疗领域几个热点话题的思考

    作者:郭艺芳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地降胆固醇治疗被视为防治ASCVD的核心策略之一.然而近期一些文献的发表以及一些媒体的片面解读,使得人们对于降胆固醇治疗策略产生了争议.笔者将结合这些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是否应该限制饮食胆固醇的摄入?

    关键词:
  • 事实是基础 思辨出良策

    作者:贾伟平

    2016年4月28日,在中华医学会召开了《中华内科杂志》总编及副总编工作会议.对于这本创刊已有60余载的杂志,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术引领和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话题涵盖了年度重点、读者反馈、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不经意中提到了不久前发布的第8版《美国膳食指南》[1]取消了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 mg的目标上限值,理由是这个目标值的设定缺少来自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即无充分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直接联系,也少有干预性研究支持限制饮食胆固醇摄入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中华内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