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辉

    近年来数个大规模临床研究相继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病死亡率乃至全因死亡率,从而奠定了他汀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然而,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多种疗效,即他汀的多效性.现将着重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进行综述.

  • 钙离子通道与老龄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耀东;汤宝鹏

    随着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广泛深人,已经认识到离子通道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型钙通道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房颤动电生理重建的离子和分子基础.现就心脏钙离子通道及年龄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药物支架还是裸支架?

    作者:刘锡燕

    药物支架的出现是介入性心脏病学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其有增加晚期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使其应用于病变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受到质疑.近年来关于药物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注册试验显示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裸支架相比并不增加病死率、心肌梗死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且明显降低靶病变及靶血管的血运重建,但已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尚不够长,仍需要样本量更大、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药物支架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杨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关系密切;为有助于加深心血管病医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从而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现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导致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 PGC-1α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马慧娟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y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一种核转录共激活因子,它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结合发挥不同的功能.PGC-1α在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人群的表达下降.环境和遗传因素均可影响PGC-1α的表达,高脂使PGC-1α表达下降,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运动可增加PGC-1α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PGC-1α的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蛟龙;陈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现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临床上可能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 支架内晚期血栓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胡昊

    早期和晚期支架内血栓给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来棘手的问题,可以导致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晚期支架内血栓较少见但往往带来严重后果,多见于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主要与支架置入技术、病变特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局部组织对雷帕霉素或紫杉醇等涂层药物的反应等因素有关.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可能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风险.

  • 冠状动脉迂曲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伟

    近些年来研究资料表明,冠状动脉迂曲不单是一种良性病变,其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顿抑.目前国内冠状动脉迂曲的造影检出率偏低,而且临床症状极易与冠心痛混淆,治疗方案与冠心痛又不同,故目前冠状动脉迂曲的诊断越来越引起广大介入医生的重视.现简要介绍冠状动脉迂曲的概念,并就其基础研究、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心脏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和病死率的下降,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了白细胞介素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与白细胞介素及其基因型明显相关.现就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春英

    多年来临床试验证实氯吡格雷作为重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氯吡格雷抵抗的出现限制了其临床效果.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

  • 心率增快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进展

    作者:郑宏健

    心率增快是正常人群及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现主要综述心率增快对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影响,包括其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顺应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生、心肌损伤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

  •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脏标记物

    作者:张帆

    糖尿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许多生物标记物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对该类患者的心脏标记物如白介素-6、C反应蛋白、胎盘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髓过氧化物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脑钠肽、CD40及配体及E选择素等按照炎症、神经内分泌、血栓形成、内皮功能等类别进行综述.

  • 高血压的治疗与离子通道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程俊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降压是治疗高血压的首要目标.目前,抗高血压药物有很多,其作用靶点也各不一致,其中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将高血压的治疗与离子通道之间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 奈西立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微

    现今社会心力衰竭发病率的增加及高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奈西立肽作为一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新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的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探讨中.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致死病因,它的早期预测及预防其进展,对它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对于诊断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对于心肌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官洪山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是利用近红外光成像技术,能提供高质量血管内图像.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急性心肌梗死与酸碱失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俊玲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变化快,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尤其在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更加常见,临床研究表明酸碱失衡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临床上认知各种酸碱失衡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时指导治疗.

  • 冠心病的调脂策略:综合调脂

    作者:方玉强;曾春雨

    一直以来,强化调脂或“越低越好”的调脂观点在人们头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2008年公布的ENHANCE研究结果给人们以警醒,同时也使调脂观念进入十字路口.实际上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看,不仅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酯蛋白”等在其中均有着重要作用,而具体患者还有着其遗传、疾病史、家庭收入等特殊性,所以我们认为调脂治疗不仅强调“胆固醇”达标,更要强调“综合调脂与个性化治疗相结合”的观点.

    关键词: 调脂治疗 综合调脂
  • 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肌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慧真;王晓丽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多效性日益受到广泛重视.除普遍意义上的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痛、心力衰竭、心肌病及慢性肾脏疾病等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他汀类药物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聂鹏

    核受体家族是一组能在生物体内调控发育、代谢、炎症、免疫等多种生物作用的转录因子.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由高度同源的3种受体:Nur77、Nurr1和NOR1组成.这些进化上保守而又古老的受体可被环境中的刺激信号快速诱导,作为非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反应基因行使功能.早期研究发现NR4A在调控分化、增殖以及凋亡上起关键作用.近年发现3种NR4A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均有表达并被认为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之一.

  • 罗格列酮与利钠肽

    作者:茆臻贞

    罗格列酮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发现,它在心血管系统也发挥很多作用,它可以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脏重构、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等,但同时它也会引起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利钠肽是一类内分泌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等症状.现就罗格列酮与利钠肽两者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罗格列酮对利钠肽的影响作用做一综述.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仲华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特别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成功率更高.然而,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仍不少见,特别是慢性心房颤动.影响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体重、年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炎症、心房纤维化、左房疤痕、左房大小等,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提高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的意义.因此,现对这些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做一综述.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处理进展

    作者:王维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处理难度大,现从麻醉前用药、术中循环管理、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这几方面介绍麻醉处理进展.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一种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学指标

    作者:Boris Bigalke;李忠民;Meinrad Gawaz

    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活性标志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GPIbα(CD42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发现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表达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有明显的提高,且其表达量与P-selectin正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Ⅵ高表达水平往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肌坏死因子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相关.同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比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这些心肌受损的指标提早数小时.因此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潜在性危险程度指标.

  • 第八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纪要

    作者:王敏

    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从2004年开始举办,初名为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是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血管早期病变和血管健康维护、血管危险因素识别及干预、血管生物学、血管疾病内外科及介入治疗、血管疾病康复等综合内容的学术会议.2006年起与国际血管健康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Vascular Health,ISVH)合作举办亚太地区血管论坛,2007年开始举办中国血管健康周活动,在血管年会召开期间,分别在太原、广州、上海、贵阳、呼和浩特、济南等地举行地区论坛,在大会上,国内外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就血管医学的进展进行介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乃至全世界血管医学的发展.通过进行国际交流使我国在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血管医学学科发展的经验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 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响;沈向前

    心房颤动是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引起脑卒中事件.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减少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干细胞心肌移植研究进展及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赵玲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研究上的一大热点,已有很多研究证明,大多数移植的干细胞不仅能重建坏死心肌组织,还可逆转梗死心肌的功能.但能与正常心肌成功形成电偶联的干细胞种类较少,要将干细胞真正应用于临床,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

  • 碎裂电位的自主神经机制

    作者:林玉壁

    碎裂电位是心房颤动发生和持续的因和果,其机制与心脏自主神经密切相关.心脏内源性和外源性自主神经共同作用,增加心房的早期后除极和钙瞬变,导致碎裂电位和心房颤动发生.因此碎裂电位与自主神经节丛或脂肪垫分布一致.针对自主神经节丛消融,可以减少或消除碎裂电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受累的诊治进展

    作者:孙瓅贤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合并心脏受累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而心脏受累常常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包括:心脏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炎症,T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等,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心脏病变和早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各层均可受累,心包炎常见,约见于60%的SLE患者,心肌病变和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比较常见,是SLE的常见死因.因此,应常规对SLE的患者进行心脏受累的筛查,早期诊断,并尽早积极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类似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庾辉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主要由肠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其类似物已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类似物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类似物心血管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罗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全世界普遍开展,已成为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PCI相关的心肌梗死是PCI术后影响患者顸后的一个并发症.对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是当前冠状动脉介入研究的热点,其定义、发生机制、以及与自发性心肌梗死的区别等仍存在许多争议.现综合近几年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研究的新进展.

  • 炎症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何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处于不稳定斑块破裂或者表面糜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医生开始利用炎症因子来确定不稳定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炎症因子的升高不仅表现在血管壁上而且表现在外周血液中.目前认为联合这些炎症因子可以帮助诊断和判断以后.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静息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意义

    作者:韩红强;张翠丽

    猝死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其中心脏性猝死是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都可以通过普通检查发现,从而有效的预防.现通过对标准12导联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分析,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猝死风险,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施雯

    近年来,在运用药物和植入式心脏电器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时,心脏远程监测已经成为其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研究证明心脏远程监测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同时又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主要介绍心脏远程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和实用技术以及其在普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植入心脏电器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

  • 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控制策略

    作者:王宏宇;赵红薇

    急性脑血管病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大脑动静脉系统发生的血栓形成,夹层血管炎症和闭塞.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为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在美国每年约78万人发生上述三种状况.其中60万人为新发病例,缺血性脑卒中占87%;ICH占10%;SAH占3%[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似,包括吸烟、高脂血症、过量饮酒和糖尿病.但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放电后管理

    作者:沈法荣

    随着人们对于心脏性猝死防治的认识日益加深和普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量呈不断增多的态势.2008年全球ICD植入量已达12万台[1],中国近年植入ICD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ICD应用后就要面对电击治疗的问题,不论是正确治疗的恰当放电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恰当放电都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的影响及部分会引起病死率的上升.因此,如何对于放电后的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干预成了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关注的课题.

  • 急性心力衰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AHA关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室表现和处理的科学声明解读

    作者:杨跃进;韦丙奇;杨进刚

    近期,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召集了急性心力衰竭(AHF)专家,组成多学科工作组,公布了有关急诊科处理AHF的科学声明[1],目的是简述临床实践中尚需解决的问题,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号召多学科合作,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该声明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我国同行借鉴和注意:(1)急诊科应和心内科医生联手,设计课题,寻求AHF患者的特征、危险分层、诊疗手段和预后等问题的循证医学证据;(2)推荐在急诊科使用B型利钠肽(BN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设立心力衰竭护士和心力衰竭门诊,可改善AHF患者的远期预后.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我们重视了吗?

    作者:宿燕岗

    电击治疗可导致包括心肌损伤及诱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等弊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主要是指其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能成功终止约3/4的室性心动过速事件,不增加晕厥或加速室性心动过速.无痛性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程序、充电时的再确认、设定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区、抗心动过速起搏策略优化、充电中和充电前抗心动过速起搏等.这些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并在随访中进行调整.应重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无痛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 2010版欧洲心房颤动诊疗指南解读

    作者:张倩辉;高丽君;李树仁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去年正式颁布了2010版心房颤动(房颤)指南.该指南以现有临床研究证据为证据,对房颤的管理做出了全面而详细的推荐建议,在抗凝、心室率控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推荐建议.新指南有以下8个方面值得关注:1 心房颤动的分类及分级1.1心房颤动的分类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5类:首发房颤(首次发生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48 h,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持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慢性房颤(房颤持续存在且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

  •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

    作者:张靖;郭艺芳

    新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对2006年高血压诊疗指南进行了要点更新.该指南结合近年内新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对高血压的防治作出了新的建议,其要点如下:(1)需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血压测量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2)测量血压前需检查桡动脉或肱动脉节律是否规整.由于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时应用自动血压测量仪所测的结果可能不准确,此时应采用手动测量.(3)需定期对血压仪进行校验,保证所使用仪器符合计量标准.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