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作者:谢兆丰;张智伟

    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时间,目前尚存在争议.指征包括显著的肺动脉瓣反流合并重度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0 ml/m2或>2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持续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QRS间期>180 ms等.术后右心室功能迅速改善,表现为右心室容量、质量的减少,QRS间期缩短等.反流的肺动脉瓣常用同种移植物、生物瓣、机械瓣代替.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置换手术及镶嵌治疗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补充治疗.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机制以及防治策略

    作者:薛涛;张玉东;陈韵岱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改善患者预后,但术中无复流的发生会明显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其临床预后.现就无复流的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综述如下.

  • 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远期心室重构及运动耐量的变化

    作者:巫文丽;唐炯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的几何形态发生重塑,相应地心功能会发生变化,探索上述改变与时间、年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 抗磷脂综合征及其心血管表现

    作者:王显;胡大一

    抗磷脂综合征是具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和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但许多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对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充分认识,以至于误诊和漏诊.现对其合并的心血管表现和基本处理策略进行综述,以加强对该病的识别和处理.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心肌重构

    作者:叶家欣;卢新政

    心肌重构是心肌对多种刺激因素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在重构过程中,心肌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方面的改变,钙调神经磷酸酶介导的信号转导是胞外信号传递至核内的关键环节,现将阐述钙调神经磷酸酶在细胞重构、组织重构、电重构、功能重构方面的作用,及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几种抑制剂,并介绍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与其他信号转导通路间联系.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肾功能和心血管疾病

    作者:卢转娣;吴继雄

    临床实践中普遍使用内源性血清物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浓度为广泛的应用,然而,某些时候肌酐测量过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肾小球滤过率内在标志,大量研究证明它在体内产生速率稳定,影响因素极少,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一个更理想、更可靠的指标,并且众多数据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指导很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有潜在的临床意义.现综述提出微环境炎症可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肾功能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之处.

  • 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

    作者:安丰慧;买苏木·马合木提

    主动脉夹层,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深入研究.现对引起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心房食道瘘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肖承伟;洪浪

    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所致的心房食道瘘已有报道.热量损伤是心房食道瘘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临床工作.现就近年来对心房食道瘘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孟培娜;严激

    近十年,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和新型变性肌力药物的陆续出现,已经结束的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有一部分药物能更好的改善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现就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 缝隙连接蛋白及其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何力鹏;姜宇;程晓曙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缝隙连接蛋白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心房颤动的伴随症状如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均可独立于心房颤动之外使缝隙连接蛋白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对心房颤动伴随症状的治疗有望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新靶点.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于心亚;乔树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着重描述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武位;陈庆伟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其机制包括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胆固醇、抗氧化、促纤溶、抗血栓等作用.目前对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干预主要有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以及新近的生物疗法等策略,达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内质网应激反应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作者:陈鹏;杨成明

    内质网应激反应是细胞面对应激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通过三种反应调节途径以减少蛋白质翻译,增强内质网分子伴侣和内质网相关降解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保护细胞及器官的目的.在心血管系统中,内质网应激作为多种应激过程的共同通路,广泛地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将介绍内质网应激反应及其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建兵;汤宝鹏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段主要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或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同时抗凝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水平的提高及新技术的使用,当前以肺静脉电隔离术为主要术式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正成为很有前景的治愈心房颤动的佳手段.现就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肌病定义及分型标准修订和争议

    作者:陈玉成;曾智;王伟

    心肌病是一大类病因繁杂,表现多样的心肌疾病.一直以来,对于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带来了对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模糊不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心肌病研究中的应用,使我们对于心肌病的认识大大提高.基于分子心脏病学的进展,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学会相继发布了心肌病新的定义和分类修订建议,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造成了在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上的分歧.了解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于心肌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正确地在临床中对于心肌病进行科学的分类诊断.

  • 左心室功能下降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作者:金彦彦;康俊萍;马长生

    冠心病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无瓣膜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中,心力衰竭常见由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导致,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目前认为血运重建可以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血运重建风险高.现对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作一综述.

  • 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喀迪尔;麦麦提·阿不都热依木

    踝臂指数(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一种简单、非侵入性、可靠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低踝臂指数不仅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为系统性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现着重阐述踝臂指数异常(<0.9)与外周动脉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疾病,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启明;陈丽华;崔永亮;周胜华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由于心外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由于目前对心房电生理和结构改变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不断研发新药,新的药物如胺碘酮衍生物、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缝隙连接调节剂得以问世,现就心房颤动药物治疗进展作简要概述.

  • 左房容积指数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

    作者:廖凯;杨成明

    左房容积反映左室充盈压、心房结构重塑及神经激素的活动.国外研究表明,左房容积扩大是预测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一个强有力的标志.现回顾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左房容积指数与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心房颤动患者的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 房间隔缺损患者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引利;王伟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浆脑钠肽浓度和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功分级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脑钠肽与右心负荷、肺动脉压力、血流动力学参数、右心重构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但已经得出脑钠肽与各参数间密切相关,甚至可以预测肺动脉高压,并且可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预后的参考指标.现就上述内容做一简单的综述.

  •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增荣;张源明

    胆红素是一种生理性抗氧化剂,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终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现就胆红素的代谢、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胆红素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 他汀类药物与内皮祖细胞

    作者:董志兵;张怀勤

    内皮祖细胞是来源于骨髓可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一群细胞,在组织缺血及血管损伤时动员入血,参与微血管的生成及血管内皮的修复.有研究表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与冠心病危险因子呈负相关,提示循环内皮祖细胞有作为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工具的应用前景.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节血脂的作用外,在血脂正常的动物模型中也发现能增加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强内皮祖细胞功能,他汀类药物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其临床上治疗冠心病获益的机制之一.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熙滢;于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评价斑块的结构及成份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易损斑块准确识别.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心脏冷冻和射频消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车晓汝;屈百鸣

    射频消融和冷凝消融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已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现综述旨在阐明射频和冷凝消融在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克服常规消融的一些缺陷.

  • 内脂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桢;张薇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因子,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结构相同,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能促进脂肪的积聚和合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成熟,因此内脂素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紊乱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新纽带,这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目前的研究方法尚不完善,研究结论不统一,尚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 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

    作者:张新勇;马长生

    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既往心肌梗死史和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常为钙化、慢性完全闭塞、弥漫和小血管病变,而导致操作过程复杂.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所有这些临床、解剖和操作因素.

  • 对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的再认识

    作者:陈旸;陶剑虹

    现通过回顾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在循证医学试验的研究进展,纠正了其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更新了对长效钙通道阻滞剂临床作用的认识.现就其在降压治疗、靶器官保护方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论点进行简要综述.

  • 双源CT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开创心脏"一站式"检查时代

    作者:钟萍;金静

    双源CT应用两个X 射线源和两套探测器来采集数据.其特殊的设计使CT的时间分辨率下降至83 ms,极大提高了CT时间分辨率.由于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双源CT扫描可在无心率控制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心脏显像.并且双源CT能够从心脏的形态学以及功能学两方面获得心脏的信息,展示了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双源CT的不断应用及发展将可能完全改变目前我们对于心脏CT成像的认知概念.

  • 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戴玫;张盛翠;蔡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用于筛选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预测和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现就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新进展

    作者:顾菲菲;邹阳春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妊娠失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2006年公布了抗磷脂综合征的修订标准,现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胸腔静脉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黄永培;雷森;张海波;付华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肺静脉、上腔静脉、Marshall静脉等在心房颤动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胸腔静脉的组织学、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房颤动关系进行综述.

  • 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赵建峰;姚玮;祁国奇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8‰~12‰,传统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介入手术的飞速发展,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日益成熟,现就目前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蔚然;孙志丹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其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治有一定困难,而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技术等逐渐用于临床.现旨在阐述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脏病变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 胰岛素抵抗性心肌病

    作者:龚冰璐;黄红漫;许其倓

    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人群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因此,提出存在胰岛素抵抗性心肌病.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

    作者:何鹏义;木胡牙提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有效手段得到迅速发展及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受到关注,现就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 脂联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春艳;李虹伟;沈潞华

    脂肪组织除具有储能作用外,还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一系列脂肪因子参与能量平衡的调节.脂联素是近年发现并受到关注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因子.许多研究显示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以及多种心血管疾病中起保护作用.增强脂联素的分泌和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向之一.

  •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作者:董志华;翟桂兰

    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发生发展,现就近研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诱导因素、相关基因、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作用作一综述.

  • 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超声方法进展

    作者:樊维娜;王芳;李跃荣

    近年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部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早于收缩功能减退,正确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对其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综述近年来超声领域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傅锐斌;吴书林

    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晕厥,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获得诊断,部分患者还需进行诊断试验、如直立倾斜试验等方能得出诊断.除了安慰或有关的健康教育,大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并不需特别治疗;但对于晕厥发作次数多、造成患者摔伤或心理压力增加的患者,还需要采取对抗压力动作、倾斜训练、药物治疗或起搏器安装等措施.现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这些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 T波电交替预测心力衰竭病人心源性猝死价值的新分歧

    作者:张灏;陈日新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人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近年来新建了频域和时域测量方法.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近研究发布的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进行心肌梗死后危险性分层的初步结果否定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30%的病人发生致死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但体内除颤器置入前T波电交替的对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试验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T波电交替的预测价值试验则强有力地支持T波电交替能预测心律失常.

  •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

    作者:刘志涛;何国祥

    近,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资料表明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并不引起更多的早、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和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其有效性仍优于金属裸支架,尤其对于糖尿病等再狭窄高危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支架非常重要.现综述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 心肌缺血后适应研究进展

    作者:姚丹;刘仁光

    心肌缺血后适应是指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开始时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现就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强;郭丹杰

    平板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价,但传统的诊断标准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近年不断出现一些新的评价指标,现就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血管病变早期评价技术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宏宇

    动脉僵硬度和中心动脉压升高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早期评价血管系统的上述改变并进行逆转对于维护血管健康及预防致死致残血管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

  • 血管迷走性晕厥

    作者:王立群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中的常见晕厥原因,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造成脑部低灌注缺氧而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VVS发作前有情绪紧张、长时站立等诱因并伴有典型的前驱症状.VVS是一种预后相对良好的疾病,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发作频繁、症状重者可考虑药物、起搏器或神经消融治疗.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阮长武;陈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 2008年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简介

    作者:陈秀梅;杨晓慧;卢新政

    为使高血压患者从新研究中获益,加拿大每年对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进行更新.2008年继续强调早期准确诊断高血压及整体危险因素评估.所有建议都根据证据强度进行分级.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