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方法及策略

    作者:高明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节律控制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目前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发展迅速,其中导管消融作为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手段之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肺静脉电隔离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消融终点已经得到共识,而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式及终点尚未统一,现就目前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方法及策略做一简要介绍.

  • 镁离子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光能;徐明菊

    Mg2+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离子,是人体细胞内含量第二丰富的阳离子,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对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及其他生理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人体内超过300种酶的作用离不开其参与,其中包括Na+-K+-ATP酶、Ca2+-ATP酶等.临床上利用Mg2+调节这些酶的活性等特点,将Mg2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很多方面运用,但其规范化运用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现将Mg2在心律失常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及其个体化定位植入方法

    作者:李亚萍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延迟的机械收缩部位并且要避开心尖及疤痕区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个体化确定延迟机械收缩部位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存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确定的理想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经冠状静脉窦及分支造影确定的可植入左室电极导线血管分支不匹配的问题,因而对这部分患者失去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指导意义.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分支延迟电激动处靶向植入左室导线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是临床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锐

    冠心病是一种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从基因方面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阐明,将会使冠心病的预防、诊治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因此,现从巨噬细胞抑制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心肌桥新研究进展

    作者:代巧凤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临床意义一直是一个讨论和争议话题.以往认为心肌桥是一种良性解剖变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桥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根本上理解心肌桥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及时发现与心肌桥有关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心肌桥,正确掌握心肌桥的治疗原则.现就心肌桥新研究结果予以概述,目的在于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优化心肌桥患者的治疗.

  • 可降解材料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新进展

    作者:曹雯

    移植进入梗死心肌的可降解材料可改善微环境,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与心肌细胞的再生,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进而改善梗死后心肌的功能.现将几种常用的可降解材料特性以及功能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属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调节血管生成及各种抗炎、促炎因子的表达,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和全身胰岛素抵抗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心肌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雯

    心肌病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包括原发于心肌的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和累及心肌的系统性疾病如Fabry病和Kearns-Sayre综合征.近年来,在心肌病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发现了相关的多个致病基因和突变,并在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仍未完全阐明.现对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和基因筛查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家族、衰老与糖尿病心肌病

    作者:高海洋

    糖尿病心肌病是除外冠状动脉疾病或高血压等糖尿病继发性损害之外独立存在的特异性心肌损害,是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衰老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研究证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家族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寿命及代谢.现主要以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家族、衰老及糖尿病心肌病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展开本综述,以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基因作为治疗靶点的潜能.

  • 血管新生与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

    作者:张少言;林赟霄;陈浩

    继冠状动脉再通术后,治疗性血管新生成为冠心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但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复杂,治疗性血管新生所得到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不尽一致.现对此做一综述,结合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一些增强血管新生疗效的方法和降低疗效的可能原因,总结了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有利于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成基础与临床研究.

  • 纳米粒子包裹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宇姣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逆转.一种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是通过纳米粒实现的,它是生物可降解的无毒害作用的多聚物,能改变其包裹在内的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量及持续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匹伐他汀纳米粒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肺动脉高压防治的研究中已显示了巨大优势,表现为靶向定位、高效持久,并发现匹伐他汀纳米粒小剂量单次用药的效果是长期大剂量匹伐他汀的100倍甚至300倍.但尚无纳米粒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这一新剂型药物的的出现将为寻求药物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剂型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方向及依据.

  • 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周瑶瑶

    巨噬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代表性的炎症细胞.机体通过多个信号通路选择性表达靶基因,使巨噬细胞呈现相应特征性的分子标志物,终实现不同极性及功能,即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具有可塑性,二者的分化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结局.因此,如何控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关注热点,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 人GLP-1类似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邓根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概括地讨论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内皮功能、缺血性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以及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现状.

  • 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新进展

    作者:任启伍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一致认为心房颤动是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受到重视,上游治疗通常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这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房颤动的一、二级预防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 β1肾上腺素受体失敏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婷婷

    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快速调节心脏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儿茶酚胺持续作用,β-AR广泛参与外周血液循环、代谢调控、肌肉收缩以及中枢神经活动.在心肌细胞中,存在三种亚型:β1-AR、β2-AR和β3-AR.β1-AR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受体亚型,它在儿茶酚胺所引起的正性变时和变力效应中起主要作用.β-AR的失敏包括其数量的下调,以及功能的下降.现主要探讨β1-AR失敏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陈义强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其诊疗手段与处理策略也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诊疗手段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将重点阐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断方法和处理手段.

  •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器械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明鲜;肖宜超;刘启明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射频消融装置层出不穷,各具特色,现将5种常见的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器械及其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

    作者:蒋晖;汪汉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动静脉血栓形成、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腔内血栓形成、心肌损害及肺动脉高压等病变,临床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治措施等做一综述.

  • “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与血管再狭窄

    作者:龚丽莎

    血管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两个重要原因.“血小板-粒细胞”或“粒细胞-内皮细胞”聚集体的形成促进了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现以“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 新兴的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

    作者:蔡金

    目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异性,因而给其早期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生物标志物反映了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进程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化标志物,现着重于现阶段新的心力衰竭生物标志领域的发展作一综述.

  • 血管炎的心脏病变

    作者:张明玺

    血管炎是一类血管壁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的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消化道、神经系统,乃至心血管系统.实际上,心脏的受累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常是此类疾病的重要死亡、致残原因.现就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三种血管炎伴发的心血管病变做一综述.

  • 直立性低血压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赵茜

    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资料显示其可增加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现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预防的无创指标进展

    作者:师幸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猝死的风险增加与心室重构和电重构等因素有关,如何通过无创性方法甄别猝死高危患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指标较多,但研究价值各异,部分指标如射血分数、脑钠肽、T波峰-末间期、T波电交替、心率减速力、高敏C反应蛋白和综合量表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深入认识这些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规律和干扰因素,有利于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组织因子小干扰RNA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康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研究的难点及热点,研究表明,组织因子在支架内再狭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基因层面,抑制组织因子表达可明显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现就新兴的RNA干扰技术抑制组织因子在支架内再狭窄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待更好地指导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

  •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文华

    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研究显示各种炎症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一致性.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是近新增加的一种炎性标志物,是一种价格低廉、容易获得的炎症标志物.在传统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它与动脉硬化和钙化斑块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可作为判断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预后的独立指标,并且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病死率.

  • 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策略

    作者:孟璟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不能解释的左心室肥大为特征、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性的心肌疾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因左室流出道存在梗阻,故症状明显,且更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等严重事件,且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目前以药物治疗、室间隔心肌酒精消融术、外科手术为主.现就心率慢而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具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且伴有晕厥、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做一综述.

  • 左心耳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的作用

    作者:齐玉婕

    成为公共健康沉重负担的心房颤动和相关的血栓栓塞性脑卒中事件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心房颤动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5倍.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心房颤动管理仍然是关键的一方面.现在公认的重点预防措施就是规范抗凝,包括已使用很广泛的华法林和现在出现的新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而且抗凝药的使用已有据可查.由于左心耳在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有目的性地去除或结扎左心耳来预防发生脑卒中就成了一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现就左心耳预测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进行介绍.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倩

    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对狭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应遵循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近年备受重视的血流储备分数能更好反应冠状动脉真实灌注状态,它对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临界病变及特殊病变的缺血评估.

  •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成像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武德崴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现就不同临床应用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评价能力进行对比,并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 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作者:杨士伟;周玉杰

    支架内再狭窄的佳治疗手段目前尚不明确.我们围绕药物洗脱球囊的发展历史、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综述.文献主要来自2001年~2013年11月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资料.结果显示,药物洗脱球囊有望成为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等多种情况的新的治疗手段.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

  • 超滤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和展望

    作者:冯新庆

    容量负荷过重是心力衰竭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钠潴留是核心的病理生理环节.血液超滤是治疗液体潴留的“金标准”.现有证据表明超滤能改善心力衰竭转归,降低再住院率.现综述超滤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有效性、安全性、适应证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与生理学评价

    作者:于波

    近年来,冠心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死因,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金标准”.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病变如分叉病变、易损斑块及临界病变等,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略显局限.因此,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新的影像学及生理学评价技术应运而生,目前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创性或无创性技术有: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流储备分数等.他们各有千秋,并在心血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 2013年美国心脏病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介绍和解读

    作者:杨玉青;卢新政;黄峻

    2013年6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F/AHA)更新了心力衰竭(心衰)的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的重要性,并对心衰的诊断、评估、治疗、护理等方面做了修改,要求医疗活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生活、医疗环境进行,并积极指导患者参与心衰的治疗和随访.本文介绍指南的主要内容.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