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涛;谭晓秋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哺乳动物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末期,对动作电位时程和形态有重要影响.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心肌组织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作一综述.

  • 血栓调节蛋白基因结构及突变研究进展

    作者:陈秋晨

    血栓调节蛋白是体内抗凝血系统中重要的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与凝血酶结合活化蛋白C,在凝血和纤溶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血栓调节蛋白生物活性的核心位于表皮生长因子4-6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与许多疾病具有相关性.Ala25Thr突变与50岁以下男性惠心肌梗死有关.Met388位改变与静脉血栓相关.Ala455Val突变可能促使静脉疾病和脑梗死发生.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启动子G-33A突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基因突变会对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和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导致凝血相关的疾病发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进展

    作者:黄晓菁;罗章源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可引起快速心室反应,发展为心室颤动,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WPW合并房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对WPW并发房颤可能与旁路电生理特性、旁路对心房电生理的影响、旁路逆传致波峰碰撞等因素有关的机制;在心电图上的诊断特点;电复律治疗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等的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术后的复发随访进行综述.

  • 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挑战

    作者:吴光哲;王岩;贾建华

    近年来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互为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在CRS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未形成共识.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CRS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确定靶向治疗策略,从而阻断心-肾恶性循环.

  •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争议及评价

    作者:李亮

    目前共识建议指出对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胃肠道出血风险.但近有研究表明,联用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高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者.现就质子泵抑制剂和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争议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醛固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春涛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已成为共识.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醛固酮对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以及醛固酮逃逸现象确定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决定性地位.现就醛固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循环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陈石

    MicroRNAs(miRNAs)在心脏的生长、发育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人血浆/血清中检测到稳定性良好的miRNA称之为循环miRNAs.在正常人和各种疾病患者体内循环miRNAs的表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循环miRNAs很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现对循环miRNAs的发现、产生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心肾综合征诊治进展

    作者:周赟;王骏

    心肾综合征为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临床呈现心肾衰竭、肾功能恶化及利尿剂抵抗三者之一,或更多表现的进展性心肾功能调控障碍状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肾内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介质紊乱等有关.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未能奏效的容量超载患者应予超滤治疗.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及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等新制剂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近期有望在临床应用.

  • 高血压中J型曲线的回顾与分析

    作者:陈驰

    过去30多年里,关于血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J型曲线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然而却有大量研究发现,舒张压的降低,也伴随着冠心病和其他不利后果的风险增高.这种效应在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更加显著.因此,强化降压的理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降压目标究竟该如何选择,再一次成为了内科医生们所面临的难题.对高血压中的J型曲线的回顾与分析会为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降压策略提供依据.

  • Periostin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汆

    Periosti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管损伤修复及急性心肌梗死的修复.现就目前periostin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充分挖掘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使用潜力

    作者:杨筱茜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手段,以其较高的准确度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逐渐受到人们的接受与重视,相比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它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强、提供信息更全面等特点.现主要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自身特点,阐述这项诊断技术在指导危险分层,评估预后(如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辅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支架再狭窄,优化病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讨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辐射剂量,运动伪影等及近的发展情况,旨在令更多的人了解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与临床的使用价值,我们应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这一临床资源,充分的发挥其使用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支持这项技术的每一步革新.

  • 奈必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琳刚

    奈必洛尔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很高的β1/β2选择性.奈必洛尔不仅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预后,还可刺激一氧化氮生成,产生血管扩张作用,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临床试验证实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无论其射血分数如何)有效的β受体阻滞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地位.

  • 法洛四联症术后远期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良华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早期死亡率较先进的心脏中心已控制在1%~2%左右,但远期预后仍待观察.文献报道,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右心室功能不全、房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加重,常有心律失常性猝死等报道,而其主要与肺动脉瓣反流这一重要病理生理变化有关;重度肺动脉瓣反流还需要采取肺动脉瓣置换术方式来解决,而对预防肺动脉瓣反流的手术方式和材料还在积极探索中.现就近年来法洛四联症患儿的远期死亡率及原因、远期并发症、重要病理生理变化、材料探索及瓣膜置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微小核糖核酸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良平

    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参与生长发育、肿瘤发生、器官形成等生物学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近期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与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关联,调节缺血或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发生、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心肌再生,影响心脏的机械重构、电重构及血管重构.以上发现使得微小核糖核酸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新的治疗靶点.

  • 心腔内超声在左心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概述

    作者:梁桂琤

    心腔内超声联合电解剖标测使左心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程序简化.其效果安全有效.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铁球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突出表现为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病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后果十分严重,常危及生命,而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罪犯病变.因此,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 内皮祖细胞移植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李桂琼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关系为紧密的干细胞成分,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均显示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外周缺血性血管疾病及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现主要对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移植策略做一综述.

  • 小儿右室流出道起搏

    作者:赵鹏军

    对于一些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来讲,由于易于固定,起搏阈值低等优点,右心室起搏常将起搏电极置于心尖部,但长期随访发现,心尖部起搏可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造成二尖瓣反流、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研究发现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左室功能的保护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有利,由于右室流出道起搏靠近His束,电活动近似正常生理状态,可使左右心室电-机械活动更协调,从而抑制心室重构并保护心功能,因此,右室流出道起搏是替代右室心尖部起搏的较好选择.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扬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减轻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现综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影响因素及改善侧支循环建立的方法.

  • 雷诺嗪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王国涛

    雷诺嗪是一个新型的心血管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同其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中的晚期钠离子流有关.雷诺嗪能有效抑制晚钠内流,进而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和遏止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雷诺嗪可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雷诺嗪尚有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进展

    作者:纪伟宁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会引起致命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如何有效地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并对新兴的治疗靶点进行展望.

  •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存新;李孝华

    近年来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瘘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闭合治疗均安全、有效.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成磊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深入开展,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受到更多关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选择性的不同,直接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展.通过对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选择性阻断,可延缓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程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 肾脏的神经调节与高血压去肾脏神经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杰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但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却不容观.肾脏的神经调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起病及长期维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肾脏的去神经治疗是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新的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肾脏功能的神经调节,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神经源性机制,原发性高血压去肾脏神经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 内脏脂肪素与糖代谢及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永生

    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强大的内分泌器官,其产生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脂代谢、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中发挥不同作用.内脏脂肪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在糖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联系炎症、胰岛β细胞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纽带.对内脏脂肪素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阐明脂肪组织、糖脂代谢以及血管疾病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依据,进而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高危患者.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磊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研究表明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中心环节,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然而心房重构确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醛固酮与心房重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述了醛固酮影响心房重构的机制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房重构的研究.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作者:栾飒飒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合理的治疗策略选择非常重要,早期的危险分层则是治疗策略选择的关键环节.现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现状进行回顾,并就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做一综述.

  • 带瓣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玺;白元

    心血管瓣膜疾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瓣膜支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有着其它方式不能替代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而逐渐应用于临床.虽然目前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带瓣膜支架技术会在心血管瓣膜治疗领域拓展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现就该技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和调节

    作者:郝嘉;游凯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中是数量大的细胞,它们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在受损或衰竭心脏中纤维化心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调节正常的心脏功能,也参与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不良心肌重塑.综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包括起源、机械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环境刺激的功能反应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并总结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调节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 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曾爱辉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后的临床综合征,心室重塑是心衰进展的重要机制.心肌细胞的丢失和室壁纤维化促进心室重塑.肌钙蛋白T是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大部分心衰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肌钙蛋白T,提示心衰进展中持续存在慢性心肌损伤.研究表明心衰患者肌钙蛋白T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及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可较准确地提供患者预后信息.肌钙蛋白T可作为预后的一项重要生化标志物.现就肌钙蛋白T对心衰的预后研究做一综述.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笑

    甲状腺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影响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功能和全身血管阻力.即使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引起心房颤动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崩溃.本文综述现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发现.

  • 静脉桥再狭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韬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动脉作为移植材料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数量限制了它的使用.大隐静脉仍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移植材料,而静脉桥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其再狭窄机制一直在研究中,现就目前的一些新进展做一综述.

  • 载脂蛋白AV与血脂代谢研究新进展

    作者:胡璐

    新发现的载脂蛋白AV参与血脂代谢,尤其是在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载脂蛋白AV通过减少脂蛋白的生成率、增强脂蛋白脂酶对三酰甘油的水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颗粒清除作用来调节血脂代谢.载脂蛋白AV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英

    永久性心脏起搏已成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于大程度恢复心脏正常激动和传导顺序的原则,生理性起搏成为近年来心脏起搏研究的热点.关于起搏部位的研究也有很多新的进展,现综合近年来心脏起搏部位临床研究的结果,对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治与反思

    作者:马建新

    随着近年来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认识的提高,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 埋藏式自动除颤器与电风暴

    作者:郭涛;蒲里津;华宝桐

    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应用30年来,全球年植入量已超过20万例,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成功率>98%,降低总死亡率27%,伴存过缓性心律失常(CA)或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受益更多,其高效、速效、长效和低并发症等优势,使越来越多以及猝死(SCD)高危患者等同于获得冠心病监护室人员和设备"寸步不离"的监护,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有效手段[1],但ICD误、漏、无效放电均可恶化原有CA或引发新的CA,不适当治疗发生率高达5%~11%.

  • 心房颤动自主神经机制与神经节消融

    作者:蔡衡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除了局灶学说和多发子波折返学说,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内源性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于心脏自主神经的神经节消融为治疗房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心脏自主神经重构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毛俊;刘兴鹏;Sunny PO

    心肌梗死后心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去迷走神经支配、去交感神经支配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再生.这种心脏自主神经的不均一重构加重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的电生理异质性,导致了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增加.多种针对自主神经重构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希氏-浦肯野系统和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旭;杨新春

    近期研究提示希氏-浦肯野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作为左室的特殊传导组织,希氏-浦肯野系统的解剖与电生理特点,使其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易于参与折返型心律失常形成.目前资料提示浦肯野系统病变是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相关心律失常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随着对希氏-浦肯野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认识,导管消融可作为此类心律失常的治疗途径.

  •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作者:刘启明

    器质性心脏病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主要是折返机制,目前多采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对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激动标测消融,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电压图判断室速的解剖基质,结合起搏标测和拖带标测技术识别室速的折返环,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不断积累有关临床循证证据、适应证进一步拓展、新的标测消融和辅助技术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 2010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氯吡格雷的应用警告概述

    作者:Holmes DR Jr;Dehmer GJ;Kaul S;黄红娟

    2010年8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共同发布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关于氯吡格雷的"盒装警告",主要针对医师和患者提出建议,其内容包括:通过检测药物基因型以明确患者氯吡格雷的代谢变化,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及临床影响.

  •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2011第二次报告)

    作者: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

    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 2011年ACCF/AHA/HRS心房颤动治疗更新解读

    作者:谭琛;崔俊玉

    2011年ACCF/AHA临床指南工作组根据近年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目前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指南提出重点更新建议,主要有:(1)心室率控制策略的新认识:严格还是宽松;(2)房颤抗栓的新方案和新药物(达必加群);(3)决奈达隆用于房颤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以及对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新观点.作者根据对相关临床资料的回顾提出了对指南更新要点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解读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