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作者:程希富;马康华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而临床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近年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出现并呈动态变化,抑制其出现和发展会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的表现和预后.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进行干预可能成为未来新的治疗方向.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苏奕亮;王长谦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中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常见.国内外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心血管系统的各类疾病中有重要影响.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预防心血管疾病.现主要阐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 环境污染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菊贤;杜勤

    空气环境污染,重金属等引起的水污染,食品污染等,生活用品污染以及职业环境条件等因素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ZASP基因与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周琳;饶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机制认识也在不断提高.ZASP(Z-band alternatively spliced PDZ-motif protein)基因即Z带选择性缝接PDZ基序蛋白基因,国外新近研究揭示了编码心肌肌小节z带蛋白的ZASP基因突变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骨架成分构成及肌小节收缩功能的影响,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现就ZASP基因的结构构成与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睿;吕吉元;贾永平

    脑钠肽具有利尿、利钠、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对抗肾上腺素、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参与人体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的调节.目前BNP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于对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现对脑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状作一综述.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程旭;李殿富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的评估中,其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肯定.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步上升,探讨该技术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脑利钠肽与心脏瓣膜病

    作者:李维华;马依彤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重时可刺激其分泌增加.许多研究中表明,脑利钠肽作为血浆中重要的标记物,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促血管生长蛋白因子在心肌血运重建中给药路径的比较

    作者:赵健;王颖;刘晓程

    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当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桥血管再闭塞等情况时,上述治疗都难以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基于细胞水平的"分子血管搭桥术"通过注射心肌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出芽和侧支循环重建.现就促血管蛋白因子给药的各种路径做一综述.

  • 血管内皮细胞在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作者:武艺飞;庞玉生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大多从细胞和分子机制中探查发病机理,寻求诊断治疗的方法.肺血管内皮细胞特殊的结构以及分泌代谢功能,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几年国外研究的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功能障碍,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分别从细胞结构、内皮相关活性因子以及细胞增殖凋亡三个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 心力衰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彬;王伟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虽然近年来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病死率仍较高.近的研究提示脑利钠肽、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记物、内皮素、基质金属蛋白酶、脂联素等,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些标记物为心力衰竭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多层螺旋CT评价左心房结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连士杰;秦永文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左心房形态结构的认识对手术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层螺旋C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对左心房形态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现就近年来多层螺旋CT对左心房形态结构的研究作一综述.

  • 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郑然;伍伟锋

    室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心脏畸形,近10多年来介入封堵已成为除常规外科手术外的另一选择,现对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促红细胞生成素:新的心血管系统信号转导分子

    作者:肖祥彬;马康华

    传统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仅作用于造血细胞,新研究表明它具有一些非造血效应,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有抗凋亡、抗炎等作用,认为它是心血管系统一个新的信号转导分子.其心血管保护作用无疑拓展了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的新思路.临床上,EPO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或肾衰性贫血,不仅纠正贫血,而且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尚需进一步研究EPO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以阐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治疗作用.

  • 颈动脉狭窄的干预治疗:支架还是内膜剥脱?

    作者:王国栋;王雷;贾三庆

    颈动脉狭窄是卒中的常见原因.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正成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孰优孰劣是近来争论的焦点,现通过比较近来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术对比的试验研究,认为未来几年是评价两种方法的重要时期.

  • 生理性心脏起搏模式概念的转变及再认识

    作者:李耀东;汤宝鹏

    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中,生理性心脏起搏模式的概念被不断更新,通过起搏模式的转变,使起搏后的心脏功能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根据患者病理状态采取个体化佳的起搏模式是目前生理性起搏的发展方向.

  • SIRT1与心脏疾病

    作者:陈纯娟;王伟

    哺乳动物SIRT1是酵母Sir2的同源基因,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代谢密切相关.SIRT1活性或表达量改变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IRT1缺失使心脏发育异常,出生后存活率极低;SIRT1通过时P53、Bc1-2家族、脂肪细胞PPARγ等的调节,延缓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此外,SIRT1通过对免疫细胞的调节,减轻心脏炎症.

    关键词: SIRT1 P53 心脏疾病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

    作者:蒋晖;蔡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监测和管理症状、坚持治疗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许多心力衰竭患者没有获得佳的疾病控制,医护人员应帮助这些患者将自我管理行为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现对自我管理的内容和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动脉硬度的无创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黄晶

    血管硬化程度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参数,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无创测量技术下对动脉硬度的评估主要包括:脉冲波速度的研究、动脉压力扩大时血管直径及面积变化的研究、由张力测定法获得的动脉波形的分析.各技术下所获得的参数与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相关性.

  • 代谢综合征与肾脏疾病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作者:苏莎莎;张源明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一组疾病,其中每一项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它本身表现为一种低度系统性慢性炎症状态,进一步促进肾脏损害的发生及发展.现就代谢综合征的各项组成部分与慢性炎症状态及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PPAR-γ激动剂的降压作用

    作者:何霁云;陈晓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动物和人体试验均表明TZD除能降血糖外,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降压机理可能与抑制细胞Ca2+内流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活性等有关.现就TZD降压作用的证据和可能机理做一综述.

  • 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病治疗作用的新进展

    作者:杨秀云;蔡力;陶剑虹

    依普利酮是一种新的高度选择性的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且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被拓展,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地位也在随之不断被提升.现就依普利酮的结构,一般药理学作用以及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之瀛;尹勇;徐泽升

    着重介绍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的优越性.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可准确、直观的显示肺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空间的关系,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快速、准确、有效、无创的手段和方法.

  • 更年期女性抑郁症与冠心病

    作者:杨蓓;张娟娟;李易

    冠心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抑郁症与冠心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患者又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现从合并有更年期女性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的概况、临床表现、可能机制、治疗等方面,探讨更年期女性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更年期女性抑郁症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说明在合并有更年期抑郁症的女性冠心病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和冠心病二级治疗同等重要.

  • 冠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的病因辨析

    作者:韦彩雯;毛家亮

    胸痛是心血管科常见症状,临床医师常较重视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而忽略了胸痛的其它原因,造成了一定的误诊.有资料显示一半以上胸痛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脉造影正常.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冠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的常见病因,希望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提供帮助.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比较

    作者:蒋晖;王伟

    生化标记物脑钠素(BNP)升高反映心室负荷增加,BNP主要由心室肌分泌.近年来许多试验显示BNP在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研究领域具有出色的诊断、预后及监测价值.另外,反映心肌坏死的肌钙蛋白和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对于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评判也有独到之处.重要的是BNP、肌钙蛋白和CRP代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有必要在同一试验人群中对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提供更多的检验信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心脏再同步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谭真;刘兴斌

    心脏再同步治疗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选用的一种新疗法,主要通过双心室或左心室起搏纠正患者心脏不同步现象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近年采的临床研究已提供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逆转心脏重构,对死亡率及住院率也有降低作用.现主要就心脏再同步治疗相关研究情况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春艳;买苏木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往往伴有低氧血症.呼吸机的作用就是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和迅速改善心功能,从而有效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梅;刘剑

    脉压的大小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指标,其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与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近来研究显示脉压指数综合反映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在评价血管硬化方面较脉压更有优越性.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缪海雄;夏向南

    随着心力衰竭(心衰)的发展,心脏分泌物脑利钠肽(BNP)也随着增加.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BNP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并可用来鉴别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在失代偿的心衰中BNP的治疗用途更是一项新的进展.目前也有研究表明在其它的心血管病理状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脏肥厚、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和冠脉粥样硬化等BNP水平也是升高的.此外,发现轻度升高的BNP水平对将来的心血管事件有着评估预后的价值.这些发现使BNP可能成为许多心血管病理状态的后通路.

  • 药物洗脱支架:如何平衡再狭窄减少与支架内血栓

    作者:白元;秦永文

    药物先脱支架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但也因此而出现了支架内血栓的不良反应,现综述其临床益处及局限性,并分析其导致支架内血栓的相习因素.

  • 左房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莹;杨萍

    左房的大小是临床常用的一个反映心脏形态大小的量,左房增大往往反映了左心舒张负荷的增加,而且现在认为它是很多常见的临床事件的预测因子.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超声心动图对左房大小的测量和功能评价,影响左房大小的因素及左房增大对临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根据左房大小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分层,以及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以改善其预后.

  • 可调控基因表达系统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景涛;王海东;何国祥

    目的基因的有效调控表达在功能失调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可调控表达系统可以使目的基因仅在特定范围内表达或仅表达一定的剂量或时间,现对近年出现的各种可调控表达系统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可能应用作一综述.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力衰竭

    作者:潘波;杨成明

    炎症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引起慢性炎症的主要趋化因子并且在心力衰竭的发病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将是治疗心力衰竭极有希望的措施.

  • 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宗刚军;秦永文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都有免疫反应的参与.通过接种疫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就近年来接种疫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介绍此方面的新进展.

  • TNF-α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朱汉华;李浪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双向效应,可以通过重要的三条凋亡途径促心肌细胞凋亡,同时也可通过核因子-kB、AKT等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终效应取决于局部心肌中TNF-α的浓度,现就TNF-α介导的这些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霞;盖鲁粤

    研究发现,众多疾病的发生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之关系密切.现简要概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梁晓芳;李春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对人类危害大的疾病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与冠心病心脏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大气污染、噪音及社会环境中的职业紧张、社会经济地位等.现就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简要综述.

  • 封堵卵圆孔未闭在偏头痛中的应用

    作者:龚兴荣;何奔

    回顾偏头痛和卵圆孔未闭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对偏头痛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

  • SCN5A基因致钠通道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仇晓亮;李翠兰

    编码心脏钠通道α-亚基的SCN5A基因的异常,常导致各种疾病表型,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心脏传导障碍、心房静止、心房颤动、窦房结病等心律失常疾病,甚至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近来还发现与心脏钠通道相互作用分子的异常也能导致相关表型.现对SCN5A相关Na+通道病进展进行综述.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作者:黄刚;殷跃辉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继发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以心功能受损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心肌病.相较于其他心肌病,其心功能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后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目前对其认识逐步深入,临床上早期诊断及病因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其致病因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特征及治疗作一综述.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治疗进展

    作者:王承;李若谷;方唯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再狭窄问题值得临床关注,现主要对其相关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再次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作一综述.

  • 代谢综合征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

    作者:钱德慧;黄岚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主要后果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代谢综合征中各种代谢紊乱几乎都可以影响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的功能,很可能是上述现象的机制之一.以内皮祖细胞作为靶点,可以为临床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提供新的思路.

  • 如何权衡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风险?

    作者:胡福莉

    心房颤动(Af)患者卒中率显著高于同龄的健康人.目前的Af治疗指南建议对于具有中危及高危卒中危险的M患者给予长期的抗凝治疗.老年人卒中率及抗凝治疗出血发生率均显著增加,顾虑抗凝相关的出血并发症使很多本该从抗凝治疗受益的患者,曝露于卒中风险之下,是导致临床抗凝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恰当的评价老年Af患者卒中/出血的可能风险、获益,是提高抗凝率,改善患者顺应性,从而终降低卒中风险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前提.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成功是否意味着可以停用华法林?

    作者:刘兴鹏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获得成功是否意味着可以安全的停用华法林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现阶段虽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但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至少对于大多数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心房颤动患者而言,消融成功后停用华法林是安全的.然而,对于CHADS2积分≥2的高危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在决定是否停用华法林前必须进行仔细的评估.

  • 未来心房颤动抗栓——谁主沉浮

    作者:陈敏华;王兴祥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抗栓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栓药物是华法林,但其具有治疗窗窄、易出血、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缺陷,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新的抗栓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及REG1等药物的发现给房颤抗栓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这些药物大多已被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具有抗栓作用,且可以弥补华法林的不足,至于能否替代华法林用于房颤的抗栓治疗,有待正在进行或正在积极准备的相关研究来回答.现回顾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中谁有可能主导未来房颤的抗栓治疗.

  • 中国人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目标INR范围究竟宜为多少?

    作者:陈柯萍

    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不可取代的药物,也是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基石.欧美指南建议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5(2.0~3.0);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INR在2.0(1.6~2.5).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活性与西方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应调低.国内初步研究显示:INR在1.6~2.5范围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有效安全的,其预防非辩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但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实.

  • 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2007研究进展与专家共识

    作者:李翠兰;胡大一;仇晓亮

    心脏电疾病的分类极端复杂,许多方面甚至相互矛盾.AHA在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分类法中,建议把离子通道病合并到原发性心肌病中.2007年11月,美国国立心肺与血管研究所和罕见疾病办公室在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关于由基因突变影响离子通道功能所致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表型、分子机制和治疗手段的专家共识报告,针对这组日益复杂化的原发性心脏膜通道疾病提出了一个重要框架.现就其中的重点与新进展做一综述.内容包括:(1)Na+通道病;(2)K+通道突变引起的心律失常;(3)由于其它遗传性致心律失常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4)未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