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一种测定组织因子活性的简便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组织因子(TF)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已商品化的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作为因子Ⅶ、Ⅹ的来源,活化的Ⅹa水解底物S2222,释放对硝基苯胺,405 nm处的吸光度与标准液中的组织凝血活酶含量成良好的双对数关系(r=0.998).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从10~105 U.低、高值的批内变异系数为10.3%、6.6%,低、高值的批间变异系数为18.1%、10.2%.结论方法简单、灵敏、能定量,可用于临床上TF的快速测定.
-
转化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颗粒细胞雌孕激素的分泌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β2)作为卵巢内调节物, 在卵巢激素分泌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穿卵时的颗粒细胞作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的TGF-β1、β2作用24、48、72和96 h后,收集培养液作雌二醇、孕酮测定.结果在无卵泡刺激素(FSH)条件下,TGF-β对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有轻度的刺激作用,8 000 pg/ml 的TGF-β1和240 pg/ml的TGF-β2分别可使雌二醇的分泌量从(7 156±2 457.8) pmol/L增加到(11 835.7±4 904.9) pmol/L,从(7 156±2 457.8) pmol/L增加到(11 134.8±5 172.9) pmol/L;而对孕酮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在加入FSH后,发现FSH+TGF-β1与FSH+TGF-β2分别使雌二醇的分泌从(12 077.9±5 835.3) pmol/L增加到(16 606.8±7 993.3) pmol/L,从(13 656.1±8 404.3) pmol/L增加到(19 480.4±913.8) pmol/L;而抑制FSH刺激颗粒细胞分泌孕酮的作用, 使孕酮的分泌下降可达70%以上.这些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TGF-β作为卵巢内调节物,参与了卵巢激素的分泌调节, 其促进雌二醇合成的作用与其介导雌激素刺激颗粒细胞DNA合成的作用相一致;而抑制孕酮分泌的现象说明适量的TGF-β可能对于防止促黄体生成素(LH)峰前的孕酮水平过高,防止卵泡黄素化有积极意义.
-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
目的尿液中各种蛋白质进行分离,用于区分尿蛋白类型.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对86例肾脏疾病患者尿液样本(其中1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尿蛋白电泳剖象可以区分为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及生理性蛋白尿.16例经肾活检患者尿标本,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12例,混合性蛋白尿3例,1例生理性蛋白尿.结论本法具检测敏感性好,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便,省时,经扫描后可获半定量结果,胶片易于保存等优点.
-
一组单抗鉴别浆膜转移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意义
目的为提高浆膜转移腺癌细胞的诊断率,探讨一组正反互补单克隆抗体在鉴别浆膜转移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意义.方法用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癌胚抗原(CEA)及间皮细胞(MC)3种标记物,对50份浆膜腔积液及14份腹腔冲洗液内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结果 3组细胞与CKLMW、CEA及MC的表达率分别为:腺癌细胞95.83%, 70.83%, 16.67%; 可疑癌细胞100%, 50.00%, 不表达;反应性间皮细胞33.33%, 33.33%, 66.66%;细胞病理学初分类的4例可疑癌细胞和2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应归属于腺癌细胞.CKLMW、CEA及MC 3种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可用度分别为96.30%, 80.00%, 77.10%; 70.37%, 90.00%, 61.60%; 90.00%, 85.20%, 75.30%.结论免疫细胞化学CKLMW、CEA及MC联合应用在鉴别浆膜转移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时,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辅助手段.
-
免疫固定电泳法的应用--检测本-周氏蛋白
目的通过免疫固定电泳法实验检测非浓缩尿中本-周氏蛋白,并与传统检测方法-热沉淀反应法比较.方法对116例临床申请本-周氏蛋白检测的尿标本分别以免疫固定法和热沉淀反应法检测尿中本-周氏蛋白,并对20例免疫固定法检出本-周氏蛋白呈阳性的病人的尿液做尿蛋白分型定性.结果 116例标本用免疫固定电泳法测定,20例(17.24%)呈本-周氏蛋白阳性,其中8例属于κ型、12例属于λ型;用加热法测定全为阴性.20例免疫固定电泳法中本-周氏蛋白阳性的病人尿液蛋白定性呈-~++之间.结论利用免疫固定电泳法测定尿中本-周氏蛋白,具有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其技术作为筛选和确认本-周氏蛋白方法而受到推荐.热沉淀反应法则因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太多,而应被取代.
-
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3的表达与IgE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及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典型哮喘、1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肺炎和25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阳性、CD23阳性、CD23和CD19双阳性细胞(CD19+、CD23+、CD19+/CD23+)的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典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3+、CD19+/CD23+的百分率和血清IgE分别为:(13.56±5.87)% 、(26.56±7.61)%、(12.86±5.01)%、(12.67±7.56) μmol/L和(13.10±5.15)% 、(24.66±8.15)% 、 (12.10±4.97)% 、(9.45±4.16) 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5±3.65)% 、(14.92±3.02)% 、(6.82±2.95)% 、(3.10±1.68) μmol/L和肺炎组(P<0.01),CD19+、CD23+、CD19+/CD23+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Ⅰ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3+、CD19+/CD23+及血清IgE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及喘息性支气管炎Ⅱ组,喘息性支气管炎Ⅱ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和血清IgE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两者密切相关.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与哮喘相同.测定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对于早期判断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RBP、mALB、β2-MG、NA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RBP、mALB、β2-MG、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三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85.1%,RBP与β2-MG、NAG呈显著正相关(P<0.05).mALB与RBP、β2-MG、NAG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两种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临床标本平行检测对比评价
目的评价mini/VITAL和BacT/Alert两种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方法采用mini/VITAL的需氧(AER)和厌氧(ANA)培养瓶与BacT/Alert的需氧及厌氧的高渗瓶(FAN)作比较,培养周期为7 d.共计600份血液标本,108份体液标本,分别在mini/VITAL和BacT/Alert平行测定.凡系统显示阳性瓶均做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及转种新鲜血平皿及巧克力平皿,并置含5%的CO2孵箱培养.在完成7 d周期培养的阴性瓶与阳性瓶作同样处理.结果 mini/VITAL:对血液标本的需氧及厌氧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5%,对体液标本的阳性率为26.9%.未发生污染现象.产生0.5%假阳性和0.8%的假阴性.90%的血液培养阳性瓶在48 h内作出报告,短显示阳性时间为1.5 h.BacT/Alert:对血液标本的需氧和厌氧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8%和5%,对体液标本的阳性率为26.9%.全部试验中有3个培养瓶发生污染.产生0.5%的假阳性和0.9%的假阴性.短显示阳性时间为2.5 h.结论 mini/VITAL和BacT/Alert在培养速度上无有意义的区别,均为优秀的血培养分析系统.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HLA)Ⅰ、Ⅱ抗原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学清学方法检测5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HLA-Ⅰ类抗原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SSP)技术鉴定HLA-DRB1,B3,B4和B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组HLA-Ⅰ类A1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频率分别为22%和8%[χ2=4.35 P=0.03相对危险(RR)=3.11];患者组DRB1*15和DRB1*16等位基因(即DR2血清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3%和19.8%,P<0.01;两组间DR51(B5)频率差异更明显,为56%和19% P=0.02.结论上述结果表明HLA-Ⅰ、Ⅱ类抗原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而HLA-DRB1*(15,16)-DRB5单倍型是个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易感性的重要遗传标志.
-
生化常规质控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校准、室内质控、开放试剂选择的有效方法,以寻求合理化的工作模式,确保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Boerhinger Mannheim(BM)公司自动生化仪的校正品校正日立7170A;用伯乐公司的质控血清在日立7170A上建立的质控系统对本室三台常规生化分析仪进行质量监控;分别用三台生化仪测定50份病人的16项生化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除淀粉酶外,其余16项常规生化指标在三台仪器上的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ECKMAN Delta CX7仪器上测定的结果明显高于OLYMPUS AU1000和日立7170A上的测定结果(F=4.957,P=0.009),其均值分别为102 U/L、87 U/L和85 U/L.结论科学的选择分析试剂,定期进行仪器校正,建立统一的室内质控系统,是保证仪器间结果可比性的有效措施.
-
血清异常IgA测定诊断IgA肾病的新方法
目的将糖生物学理论与免疫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血清学检测诊断IgA肾病(IgAN)的新方法,以解决只能依靠肾活检穿刺术诊断IgAN问题.方法应用特异性识别糖链末端的凝集素,并结合抗人IgA特异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糖链异常的IgA的水平.结果采用该方法,对各组血清405 nm吸光值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测定值:0.22±0.10(n=156),IgAN确诊病人组:0.68±0.17(n=22),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IgAN疑诊病人组的测定值:0.38±0.15(n=19),高于正常对照组.22份确诊的IgAN病人血清中,与病理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1.8%(19/22),而假阳性率仅为1.9%(3/156).结论血清中糖链异常IgA分子的凝集素亲和-E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对于IgA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电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早期的电泳技术是由瑞典Uppsala大学物理化学系Svedberg教授提出了荷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其为电泳(electrophoresis).于1937年,由Arne Tiselius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利用此电泳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用于蛋白质分离的研究,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纪元.此后,各种电泳技术及仪器相继问世,先进的电泳仪和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占重要地位,按电泳的原理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原则上按电泳的原理来分,即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和稳态电泳(steady state electrophoresis)或称置换(排代)电泳(displacement electrophoresis).在自由移动界面电泳,是带电分子的移动速率通过观察界面的移动来测定,该方法已成为历史.代之以采用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
-
浅议新修订的血脂水平划分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病(本文以冠心病CHD为代表)的多种危险因素中,高胆固醇(TC)[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居首位,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TG)增高也是CHD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LDL-C水平越高,CHD危险也越高,LDL-C较低时CHD危险也低.90年代大规模CHD一级与二级预防试验都证实降低血清LDL-C可以有效地减少CHD临床事件和CHD死亡.但是LDL-C高低与CHD危险的关系在很广的范围内是连续的,也不存在不会发生CHD的下限.临床应用上需要划分CHD高危、低危或比较安全的LDL-C(及其他血脂)界限,也是检验人员关注的问题. 不少求诊者与体检对象在检查了血脂以后经常要问结果是否正常,要求医务人员告知"正常值”及"正常范围”,但由于血脂问题不象某些生化试验那样简单,又未普遍执行学术组织建议的血脂水平划分方案,医务人员也会有这样那样认识上的偏差,对此不易做出准确的回答.有些问题需要统一认识. 以TC为例,世界各地人群的TC平均水平高低不一,相差有一倍之多,我国各地不同人群的TC水平也高低悬殊,所以没有明确的"正常值”与"正常范围”.目前大都以"参考值”一词代替"正常值”,须知参考值是在特定条件下人群调查所得数据,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血脂测定方法不同(或不符合标准化要求)、调查年代不同,结果也会不同.80年代以来主张根据CHD危险水平作血脂高低分类,美国在这方面研究得多,他们制定的危险水平分类是依据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临床经验,通过专家讨论制定的,是建立在循证基础上的.现在以CHD危险较低时的血脂水平称为"合适水平”,也就是过去常说的所谓"正常”水平.现在所制定的血脂水平分类相当于以往所说的"医学决定水平”,它不同于"参考值”. 我国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组织的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1]是一份对我国CHD防治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它提出了TC、LDL-C、HDL-C和TG四项血脂高低的划分界限,以及高脂血症患者TC与LDL-C的开始治疗和治疗目标值.鉴于我国大多数地方人群血脂水平还较低,在低水平范围内,TC上升与CHD危险依然明显相关,因此对血脂分界水平作了适度降低,也参考了日本As学会成人高脂血症诊断与治疗方案(1988),血清TC以5.2 mmol/L(200 mg/dl)以下为合适水平,5.2~5.7 mmol/L(200~219 mg/dl)为边缘升高(临界范围),5.7 mmol/L(220 mg/dl)以上为升高,相应的LDL-C水平定为3.10 mmol/L(120 mg/dl)以下、3.1~3.6 mmol/L(121~139 mg/dl)及3.6 mmol/L(140 mg/dl)以上.血清HDL-C以1.03 mmol/L(40 mg/dl)以上为合适水平,0.9 mmol/L(35 mg/dl)以下为减低.血清TG高低的分界线定为1.7 mmol/L(150 mg/dl),没有提出临界范围.治疗方案中将CHD危险分为三类,分别提出开始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TC、LDL-C水平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这项建议也与日本方案中的内容是一致的.至于TG的治疗目标,不分CHD危险程度的高低一律定为1.7 mmol/L以下.
-
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用于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
尿细胞学检查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是一种有效而又无创的方法,但结果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可克服这一缺点.本研究探讨FCM进行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37例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移植术后病人,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岁,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第3、4周每周收集尿样本2次,第5周起每周收集1次,9例急性排斥反应者(以病理结果与临床相结合为诊断标准)每日收集1次至排斥得以控制.共收集105份尿样本,其中23份为急性排斥期间收得,定为急性排斥组.其余82份样本为肾功能稳定组,两组进行结果比较.2.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方法:尿样本为清晨新鲜尿液300~500 ml,沉淀、过滤、离心后弃上清液,PBS冲洗.500
-
葡萄球菌属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图谱研究
为了探索快速敏感检测细菌的方法,我们利用细菌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特点对临床常见的31个菌种进行了研究,发现标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呈特异的1 200、600 bp两条带,为了了解葡萄球菌的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条带分布情况,我们对75株代表11个菌种的葡萄球菌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
变色液体培养基系统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耐药性测定
由于固体培养基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及药敏试验均需28 d,其制作过程需加热,且培养基中蛋白质对药物有吸附作用,故仅用于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不适合用于分枝杆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多耐药结核菌和非结核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因此急需一种快速测定分枝杆菌药敏的方法,筛选新的药物.尽管Bactec系统可用于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和MIC测定[1],但试剂和仪器昂贵.因此,我们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系统鉴定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并测定了结核菌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9种药物的MIC,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128株结核菌,3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15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4株龟分枝杆菌龟亚种、14株偶发分枝杆菌和1株胞内分枝杆菌).上述菌株为深圳地区和广州地区分离株.2.结核菌快速鉴定及药敏试剂、分枝杆菌MIC测定试剂和菌株鉴定试剂: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5%氯化钠耐受试验、芳香硫酸酯酶(3、14
-
免疫印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我们利用免疫印迹法,对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 献血员正常血清标本及生物性假阳性标本等进行检测,并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目前国内常用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被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血清来源:非梅毒血清标本51份,其中包括献血员正常血清标本25份,男性13份,女性12份,年龄22~36岁;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标本10份,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标本10份;其他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6份;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59份,男性29份,女性30份,年龄21~64岁,其中包括梅毒治疗后患者血清标本15份.2.试剂盒来源:免疫印迹法、FTA-ABS法及ANA试剂盒均由德国欧蒙试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分别为00911d,81018m,00628Y)
-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 Wilm′s瘤基因的表达
Wilm′s瘤基因(WT1)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与Wilm′s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发现WT1在白血病细胞中高度表达[1],可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为此我们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的表达水平,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69例白血病患者均符合FAB诊断标准,年龄2.2~70岁.对照组为18例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14名,年龄21~24岁.2.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2 ml EDTA抗凝血,提取外周血总RNA,260~280
-
用萘啶酸预测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突变的探讨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上升明显,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染色体gyrA基因突变有关[1],而它的突变过程是渐进的,即首先发生单基因位点突变,此时菌株对环丙沙星仅表现为敏感性下降.如在药物继续作用下,则极易发生双基因或多基因位点突变[2],表现为高度耐药.如能检出单基因位点突变菌株对防止大肠埃希菌演变成耐药菌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检测gyrA基因突变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无法作为常规方法.为此,我们用萘啶酸预测gyrA基因突变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从病房和门诊病人送检标本分离63株临床菌株,其中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均敏感24株;萘啶酸耐药、环丙沙星敏感或低水平耐药17株;萘啶酸、环丙沙星均耐药22株.1株标准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萘啶酸、环丙沙星均敏感.2.药敏采用纸片扩散(K-B)法:药敏纸片、M-H培养基均为OXOID产品.药敏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1999年标准判断.3.基因检测:PCR扩增,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引物按文献[3],引物1为5′-GAGGAAGAGCTGAAGAGCTCCT-3′,引物2为5′-CCGGTACGGTAAGCTTCTTCAA-3′,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成;Hinf
-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进展
1945年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问世, 因其可检测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温抗体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试验不仅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而且已成为不少免疫学方法的基础.随着近代血液学及免疫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Coombs试验被不断改良,人们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一、经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之不足
-
何谓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问:何谓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答: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system),简称HLA系统.1987年第十届国际讨论会报告HLA共有7个系列148个抗原,分为三类分子.Ⅰ类分子包括HLA-A、B、C抗原,具有识别"自我”和排斥"非己”的免疫功能;Ⅱ类分子是HLA-D抗原,有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Ⅲ类分子即补体C2、C4、备解素、B因子等,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也可引起免疫性病理过程.HLA分子受第6号染色体之短臂上一段连锁基因群编码控制.HLA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有关,临床上与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总之,HLA是免疫应答的介质.
-
什么是Fas/FasL系统?
问:什么是Fas/FasL系统?答:Fasrymndri t Fas配体(FasL)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则是它的受体.当一个细胞的FasL与另一个细胞的Fas结合时,可以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Fas又称Apo-1,即CD95分子.人Fas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q23,基因长度约25 Kb,人Fas cDNA长度为2 534 bp.人FasL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q23,基因长度约8 Kb.Fas/FasL系统与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发生、移植物耐受等均有密切关系.
-
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问: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产前诊断出严重的血红蛋白病,及时终止妊娠是预防的重要方法.目前可采用的新方法是:(1)抽取胎血,检查珠蛋白链合成速率及异常肽链合成诊断地中海贫血和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病.(2)DNA点杂交以诊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3)限制酶酶谱分析和RFLP连锁分析诊断胎儿血红蛋白病.(4)寡核苷酸杂交诊断β-地中海贫血.(5)基因体外扩增产前诊断α及β地中海贫血.
-
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感染
在性传播疾病(STD)中,淋病奈瑟菌(NG)的感染较常见.文献报道连接酶链反应(LCR)对NG的诊断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通过对STD门诊尿道炎/宫颈炎患者276份拭子标本进行LCR检测和细菌培养,评价LCR诊断男性尿道、女性宫颈NG感染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STD门诊尿道/宫颈炎患者276例,有轻重不等的尿道炎/宫颈炎症状和体征,就诊前两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拭子插入尿道或宫颈内捻转并停留10 s,取出后立即接种T-M培养基,然后将拭子置入LCx STD拭子标本收集及运送试管内(美国Abbott公司产品).2.细菌培养: 拭子接种后,置5% CO2温箱,37℃培养48~72
-
4种方法比较检测新鲜和陈旧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我们应用抗酸染色、细菌培养、荧光染色、聚合酶链反应(PCR)4种方法分别检测陈旧标本和新鲜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并作比较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120份标本来自1996年10月~199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传染科结核患者的痰、脑脊液、胸腹水等并置于灭菌青霉素小瓶中.当即对其中43份标本处理,取每份标本的1/2做抗酸染色、细菌培养、荧光染色、PCR检测.其余的1/2留在容器中放4℃冰箱,直至1999年10月再用4种方法检测.2.抗酸染色、细菌培养按实验室常规方法操作.荧光染色试剂金胺0-罗丹明,结核分枝杆菌在背景中呈现金黄色荧光.PCR根据TB多拷贝插入序列S6110自行设计的寡
-
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随着医疗检验手段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深入,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越来越大.检验科原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受到挑战,运用计算机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国内绝大多数的检验科都只将计算机单纯作为科室或部门接收、储存、打印或发送数据的处理器,却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和优势,使计算机管理仅停留于单向网或科内网状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融入管理思想,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是现代检验科发展的方向.因此,开发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检验科管理软件势在必行.一、设计思想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促进检验科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轨道.二、设计目标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倡导的对国内检验科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认可的理论为依据,在参照美国多家医院检验科电脑化流程的管理标准和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系统.
-
新生儿败血症血液中检出铅黄肠球菌
我们从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血液、脓疮内脓液、患儿母亲阴道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培养出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报告如下.患者,女,出生3 d,因新生儿败血症并发皮肤脓疱疮入院,皮肤轻度黄染,颈部及躯干部可见散在脓疮,脐窝内少量脓性分物.查T 38.3℃,WBC 22.5×109/L,N 0.90,L 0.10.入院后连续做血培养2次,并取患儿皮肤脓疮及产妇阴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给予哌拉西林治疗,3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亚种引起肺部感染一例
我们于2000年8月从1例肺炎患者的痰标本中2次分离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亚种.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6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胸闷、咳嗽、咳痰,于2000年8月17日门诊就医.血常规检查:WBC 12.6×109/L,N 0.81,L 0.19;胸片显示右下肺纹理增多、紊乱、片状阴影、云絮状.连续2天痰培养分离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亚种.先后用敏感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给于治疗,3周后痰培养转阴. 细菌鉴定:取患者清晨深咳痰标本经消化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 h后血平板上生成灰色发亮、微隆起扁平、光滑、不溶血、边缘菲薄的较大菌落.在肉汤中培养24 h呈均匀混浊生长,可形成薄膜,管底形成不易摇散的粘性沉淀.革兰阴性短杆菌、成对或成链状排列、
-
细胞因子和肿瘤
细胞因子的研究是免疫学、肿瘤学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不断探索细胞因子与肿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领域.细胞因子由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为主的各种体内细胞产生,具有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作用.它既是提高免疫活性等多种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也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等各方面都起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对机体抗御疾病和维持生理恒定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有特定的靶细胞,并通过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受体,将信息传递给细胞产生应答反应而发挥作用.受体是一种细胞跨膜蛋白,它对配体(包括细胞因子)的分子发生应答反应.当与配体结合时受体引出细胞对调节信号的反应,这一过程称之为信号传导,就是说只有表达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才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肿瘤病常常引发于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突变因素,致使刺激细胞生长失控.目前已发现的细胞因子有数百种,白细胞介素19种.但细胞因子分类尚无统一方法,根据来源、靶细胞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不同已建立了多种的分类方法. 一般分为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生长因子(GF)等几大类.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已有专著介绍[1].其特点是活性非常高,多数在10-10~10-13
-
临床检验医学专业初、中级资格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
日立生化仪中国销售千台庆典活动
-
简介美国NCCLS抗生素药敏试验操作标准(2001年版)变更内容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在2000年召开的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分会上,对1999年以及以前出版的需氧菌的纸片扩散法(M2)和稀释法(M7)药敏试验文件、表格等部分内容作了重要变更,更改内容编入2001年1月出版的第11版信息增刊(M100-S11)[1]. 在M2文件中有新增的信息22处,更改9处和删除1处; M7文件中有新增信息22处,更改6处和删除1处. 现将M100-S11文件中变更之处摘录整理,供读者参考. A组主要试验及报告的抗生素(A组);B组主要试验及选择性报告的抗生素(B组);C组补充试验及选择性报告的抗生素(C组);U组仅用于泌尿道的补充试验的抗生素(U组).对该组细菌有临床适应症但一般不允许用于常规试验与报告的抗生素(O组).M100-S11文件中新增加的药物有:口服头孢类cefditoren;脂肽类daptomycin; 卡巴配能类ertapenem;氟喹诺酮类gatifloxacin, gemifloxacin和 moxifloxacin;oxazolidinone类linezolid;青霉素类mecillinam;酮酯类telithromycin.
-
棒状杆菌菌种保存培养基的研制及应用
为了将临床分离的棒状杆菌保存起来进行菌种鉴定并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我们研制了一种棒状杆菌菌种保存培养基,保存效果良好,现初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及标本来源:临床菌株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棒状杆菌,共57株11个种.标准菌株为白喉棒状杆菌中型亚种(38007)、白喉棒状杆菌重型亚种(38009)和假白喉棒状杆菌(3820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培养基的制备:脱脂奶粉15 g,明胶100 g,活性碳3 g,膀胱氨酸0.5 g,氯化钠5 g,蒸馏水1 000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