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중국실험방제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9903
- 国内刊号: 11-349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牛蒡根水提物扩血管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牛蒡根水提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测定离体血管环张力的方法,观察牛蒡根水提物(0.075~15 g·L-1)分别对基础状态、去氧肾上腺素(PE)5×10-6mol·L-1和氯化钾(KCl 40 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观察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 4mol·L-1)和亚甲蓝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10-5mol· L-1)、吲哚美辛(Indo,10-5mol·L-1)、四甲基乙二胺(TEA,10-4mol·L-1)预处理对牛蒡根水提物的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牛蒡根水提物对基础状态的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血管环的张力无影响;对PE预收缩的去内皮和内皮完整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L-NAME(P <0.01)和ODQ(P <0.05)预处理可明显减弱牛蒡根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Indo预处理没有作用;TEA预处理(P<0.05)显著性增强牛蒡根水提物舒张PE预收缩血管的作用;对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有明显舒张作用.结论:牛蒡根水提物能引起血管发生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促进血管内皮NO释放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激活.
-
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对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对实验性体内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即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70,35 g·kg-1)、颈复康颗粒组(12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d(给药容积20 mL·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1%吐温80).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h,自腹腔静脉取血,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测量血栓长度、湿重、于重;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h麻醉大鼠,分离颈总动脉,观察记录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自腹腔静脉取血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分组及给药同大鼠,观察记录用药前、后家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2个剂量组均可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OT延长率为24.36%,12.60%),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小板5 min聚集阻抗值分别为9.16,10.46 Ω),增加家犬脑血流量(末次给药后30 ~90 min),但对脑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为颈复康颗粒中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
荞麦黄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荞麦黄酮(F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IR)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1 mg·kg-,ig),FB低、中、高剂量组(FB100,200,400 mg·kg-,ig).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放免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血清FBG,TC,TG,LDL-C,FINS,TNF-α,IL-6,CRP均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下降(P<0.01);给予FBFL干预后糖脂代谢各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TNF-α、IL-6、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FB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CRP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
-
三黄方对LPS诱导RAW264.7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黄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大黄、黄芩、黄柏及三黄方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2(PGE2)、肿瘤坏死因子-1α(TNF-1α)的含量.结果:三黄方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IL-1β,PGE2,TNF-1α的量,且三黄方的作用均强于各药单独使用.结论:三黄方及方中大黄、黄芩、黄柏在浓度范围100 ~1.562 5 mg·L-1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三黄方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IL-1β,PGE-2,TNF-1α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的.
-
基于正常小鼠排便作用的益智仁燥性效应表征研究
目的:观察益智仁对正常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对益智仁的燥性效应进行表征.方法:将SPF小鼠分为正常动物组、益智仁20,10,5 g·kg-1剂量组及益智仁20 g·kg-1与增液汤20 g·kg-1联用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8 d,在第7,14,21,28 d观察对动物排便作用的影响,并从肠道水分、结肠肌电方面阐明益智仁燥性对肠道影响的机制.结果:在连续6h观察中,益智仁低剂量组在28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2.7 min,干粪粒数为10.1粒,干粪重量为176.6mg;中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5.4 min,干粪粒数为10.2粒,干粪重量为177.0 mg;高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60.3 min,干粪粒数为9.7粒,干粪重量为170.5 mg,说明益智仁能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使得正常动物逐渐出现便秘症状.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分别是66.23%,64.42%,61.53%,均能显著减少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结肠肌电频率分别是43.40,45.63,48.26次/min,结肠肌电振幅分别是66.23,64.42,61.53 mV,能显著增快结肠肌电频率及降低结肠肌电振幅.增液汤对于益智仁引起的上述便秘作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结论:益智仁燥性效应表征能引起正常小鼠的便秘作用,且与促进肠道水分重吸收和减弱肠道传输能力有关.
-
淫羊藿-女贞子对GIOP大鼠骨密度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内源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探讨淫羊藿-女贞子配伍抗GIOP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女贞子组、淫羊藿组、淫羊藿-女贞子组、钙尔奇组.地塞米松1 mg·kg-1,im,2次/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灌服相应药物,女贞子组灌服女贞子水煎液9.5 g·kg-1,淫羊藿组灌服淫羊藿水煎液9.5 g·kg-1,淫羊藿-女贞子组灌服淫羊藿-女贞子(4∶3)水煎液9.5 g·kg-1,钙尔奇组灌服钙尔奇碳酸钙D3片0.277 3 g·kg-1.8周后处死取材,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睾酮(T)、雌二醇(E2)含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离体股骨骨密度(BMD);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COR,T,E2含量以及股骨不同部位BMD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上调血清COR水平(P<0.05或0.01),淫羊藿-女贞子组血清T含量显著升高(P<0.05),女贞子组、淫羊藿-女贞子组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各用药组不同部位BMD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D与血清COR,T,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GIOP大鼠BMD与内源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淫羊藿-女贞子配伍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防治GIOP的机制之一.
-
RP-HPLC检测大鼠大血管中异钩藤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大血管中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Wista大鼠灌胃钩藤水煎液后取出大血管,液氮研磨,用乙醇沉淀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质,取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加甲醇复溶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RP18WatersTM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 30),三乙胺调pH 8.0,流速0.8 mL· min-,检测波长254 nm,异钩藤碱保留时间约为12 min,柱温30℃.结果:大血管中异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在0.04~20.0 mg·L-1,大鼠峰面积之比Y与异钩藤碱的质量浓度X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644 1X +0.161 2(R2 =0.999 2);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9.34%,RSD<8.0%.结论:方法简便、稳定、易行,可以用于测定大鼠大血管中异钩藤碱的含量.
-
青葙苷A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青葙子中的齐墩果烷型三萜青葙苷A(celosin A,C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E-MEM培养基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免疫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2 amidine base-2-phenyl indole,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7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0.22-3.5 μmol·L-1 CA处理过的HepG2细胞,LDH释放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CCK-8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测定过程中,CA比标准药物抗HepG2活性更强,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的活性不断下降,对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DAPI染色观察用CA处理过的HepG2细胞浓缩明显,细胞核分散,染色质凝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CA处理过的HepG2细胞Caspase-3/7的活性显著增加,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Celosin A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7和抑制NF-κB蛋白表达有关.
-
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藜芦对人参扶正功效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配比及剂量条件下藜芦对人参扶正功效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人参不同剂量给药组.小鼠ip环磷酰胺45 mg· kg-1,隔天1次,共3次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动物自造模第1天起给药,1次/d,共7d,以筛选人参有效剂量范围.再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11水平分组给药,观察不同配比及剂量的人参与藜芦合煎液对模型小鼠的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指数、碳廓清能力和血常规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吞噬功能、血常规均显著下降;单用人参(0.5 ~8.0 g·kg-1)使脾脏指数、校正吞噬指数、WBC、RBC、Hb明显升高.均匀设计法评价藜芦对人参功效的影响.结果:①合煎液(人参+藜芦0.53~8.05 g·kg-1)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未产生明显影响;②人参∶藜芦< 100∶1时,藜芦(0.031 ~0.13 g·kg-1)可降低人参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且强度与藜芦的剂量成正比,当合煎剂总剂量为3.08 g·kg-1(人参∶藜芦9∶1)时藜芦的拮抗作用强;③人参∶藜芦<100∶1时,藜芦(0.034 ~0.13g·kg-1)可抵消人参增高WBC,RBC的作用但不影响其量效曲线,当合煎剂总剂量分别为4.58,3.48 g·kg-1(人参∶藜芦9∶1)时藜芦的拮抗作用强,藜芦也可抵消人参增高Hb的作用使人参的量效曲线降低.结论:在药典剂量范围内,藜芦可降低或抵消人参的扶正功效,其作用强度随配比和剂量的不同而改变.
-
龙血素B对棕榈酸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龙血素B对棕榈酸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小鼠胰岛β细胞系NIT-1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10,20 μmol·L-龙血素B对照组,0.5 mmol·L-棕榈酸处理组,5,10,20 μmol·L-龙血素B干预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测定葡萄糖转运受体-2(GLUT-2)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和棕榈酸处理组比较,龙血素B高剂量组可使NIT-1细胞活性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能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早期凋亡率(P<0.05),可提高GLUT-2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龙血素B对棕榈酸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上调受抑制的GLUT2编码基因表达、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减少游离脂肪酸引起的NIT-1细胞早期凋亡、逆转由氧化应激激活的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1(FOXO1)导致的葡萄糖代谢障碍和其他效应,产生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以过氧化氢(50 ~ 100 μmol· L-1)预孵PC12细胞2h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探讨了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 mg·L-1)能明显改善H2O2氧化损伤PC12模型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14.7%(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40,80 mg·L-1)降低模型细胞LDH泄漏率分别为22.0%,29.3%,20.2%(P<0.01),明显提高细胞内T-SOD的活性(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80 mg·L-1)还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1).结论: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
逍遥舒心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逍遥舒心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丸(1.5g·kg-1)组、逍遥舒心胶囊低、中、高剂量(0.5,1.5,4.5 g·kg-1)组.于造模第1天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症小鼠模型,并观察逍遥舒心胶囊对小鼠强迫游泳和自主活动等指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逍遥丸1.5 g·kg-1剂量及逍遥舒心胶囊1.5,4.5 g·kg-1剂量可缩短抑郁症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使血清中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并可升高脑组织中5-HT,BDNF含量,降低ACTH含量.逍遥丸1.5 g·kg-1剂量及逍遥舒心胶囊0.5,1.5,4.5 g·kg-1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抑郁症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改善抑郁症症状.结论:逍遥舒心胶囊可拮抗慢性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紊乱,提高神经可塑性和促进神经发生,改善机体自由基损伤等多种途径有关.
-
苦参碱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入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N-SH细胞,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苦参碱(0.5,1.0,2.0 g·L-1)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SK-N-SH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0.5,1.0,2.0 g·L-1苦参碱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9.06±3.17)%,(30.18±3.02)%,(38.55±6.12)%;(45.12±4.02)%,(60.45 ±5.51)%,(71.38±7.91)%;(58.91±4.36)%,(73.44±8.17)%,(88.37±4.57)%.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2.45±0.49)%,(12.56±2.21)%,(19.44±4.32)%,(30.12±3.3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SK-N-SH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苦参碱可显著上调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产生细胞凋亡有关.
-
益肾护骨方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益肾护骨方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血尿生化水平、骨结构及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探讨益肾护骨方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护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强骨胶囊),每组10只.模型组、益肾护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行右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假手术组的手术过程只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后缝合切口.益肾护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予以益肾护骨方52,26,16.25 g·kg-1,阳性药物对照组造模后第2天予以强骨胶囊0.25 g·kg-1ig,用药4周.检测血尿生化、股骨生物力学、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羟脯氨酸(HYP)/肌酐(Cr)、骨小梁节点数、游离末端数及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护骨方高、中、低剂量组血ALP,BGP,TRACP,尿HYP/Cr,骨小梁节点数、游离末端数及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降低或升高(P<0.01).结论:益肾护骨方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有不同程度的成骨作用,可以不同程度延缓或减轻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抑制作用
目的:分析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的活性,并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方法: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与流式细胞术以细胞密度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250,125,62.5,31.25,15.6 mg·L 1(流式细胞术药物浓度为62.5 mg·L-1),检测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药物作用24 h后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以IC50和总凋亡率作为指标衡量其各分离部位抑制肿瘤的活性效能.结果:石油醚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IC50 68.7 mg·L-1,总凋亡率为(43.4±1.1)%;乙酸乙酯部位:IC5043.7 mg·L-1,总凋亡率为(56.2±0.9)%;甲醇部位:IC5059.6 mg·L-1,总凋亡率为(46.7±3.1)%.结论:新疆阿魏树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并能促进其大量凋亡,初步确定为新疆阿魏树脂抗肿瘤活性部位.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肝组织内CYPs,UGTs和GSTs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肝组织内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s,cytochrome 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和尿甘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大鼠按3.51,7.02,14.04 g·kg-1分别ig给予血府逐瘀汤水提物,空白组给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15d,苯巴比妥钠于第13天按80 mg· kg-腹腔注射,连续3d.取200 mg左右肝脏,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基因CYP1A1,CYP1A2,CYP2B1,CYP2C11,CYP2E1,CYP3A1,CYP3 A2,CYP4A1,CYP7A1,CYP17A1,CYP27A1,GST基因GSTA2,GSTM1,GSTp1和UGT基因UGT1 A1,UGT2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苯巴比妥钠组(阳性组)可明显诱导CYP2B1,CYP3A1,CYP3A2,GSTA2和UGT2B1基因表达(84.57,5.44,5.11,7.76,13.27倍,P<0.01);血府逐瘀汤3.51,7.02 g·kg-1分别诱导GSTA2和CYP1A1的基因表达(1.54倍,P<0.05;57.92倍,P<0.05);14.04 g·kg-1明显抑制CYP2C11的基因表达(55%,P<0.05);3.51,7.02,14.04 g·kg-13个剂量对GSTM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3%,55%,51%,P<0.05);血府逐瘀汤对CYP1 A2,CYP2B1,CYP2E1,CYP3A1,CYP3A2,CYP4A1,CYP7A1,CYP17A1,CYP27A1,GSTp1,UGT1A1和UGT2B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明显诱导CYP1A1,GSTA2基因的表达,对CYP2C11,GSTM1的基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余的亚型无显著影响.提示临床上与CYP1A1及CYP2C11的底物合用时,要注意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且其可能参与肝脏对毒物、致癌物以及其他物质的解毒和排泄,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大鼠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探讨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大鼠的疗效,并深入地研究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大鼠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GANFH提供新药.方法:选取健康4月龄Wistar雄性成年白化大鼠4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00 ~ 3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14只/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μg· kg-11次.注射脂多糖24 h后重复注射1次;24 h后臀肌注射注射醋酸强的松龙40 mg· kg-1,连续3天,每次间隔24 h.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经臀肌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组从第4d开始在闭孔神经注射脉络宁复合液2 mL· kg-1,3次/周,共8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常规饲养.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血生化及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观察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大鼠的疗效,并深入地研究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大鼠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GANFH提供新药.结果:模型组的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仍然显著(P<0.05);模型组骨陷窝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的骨陷窝面积则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的骨小梁面积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骨小梁面积高于模型组,但是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骨发生蛋白(BMP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面积比及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与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治疗组的VEGF,BMPs,TGF-β1及Ⅷ因子相关抗原等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恢复,即激素性早期股骨头坏死大鼠经过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后,其VEGF,BMPs,TGF-β1及Ⅷ因子相关抗原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对3组之间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甘油三酯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3组之间的血清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TNF-α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ET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脉络宁复合液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对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具体可以增加骨小梁数量,增加成骨细胞及造血细胞数量,减少坏死骨细胞、空骨陷窝及多核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轻骨坏死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脉络宁复合液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使与微血管及骨细胞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纠正脂肪代谢紊乱,降低高水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脂肪栓子的形成;促进坏死股骨头内微血管及软骨细胞的生成,进而促进了新骨的生成;降低TNF-α含量,同样减少血管内皮损害,保护骨质不被破坏,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
-
醒脑益智胶囊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胶囊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石杉碱甲0.05 mg· kg-1),醒脑益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79.2,89.6,44.8 mg·kg-1),每组10只.每天ig给药2次,连续15 d进行预防性给药.给药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东莨菪碱(5 mg·kg-1)复制小鼠学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避暗法、跳台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179.2 mg·kg-1)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潜伏期,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提高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益智胶囊有促进记忆和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作用.
-
逍遥散对雷公藤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水煎剂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6 g·kg-1)对照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3.38,6.75,13.50 g·kg-1).除正常组外,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连续ig4 d,再以雷公藤水煎剂(生药量3.75 g·kg-1)ig4 d造模.处死大鼠,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力,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肝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及血清ALT,AST的活力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5),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和甘利欣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和AST的活力、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其引起炎症因子IL-1β,TNF-α释放增加进而形成炎性损伤有关,逍遥散可通过抑制IL-1β,TNF-α的释放而对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
三七总皂苷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合用所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N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 kg-1)、和联苯双酯组(200 mg· kg-).采用INH和RFP合用复制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三七总皂苷的保肝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PNS中、高剂量组肝脏指数[(70.84±5.93),(66.38±4.33)mg·g-1]低于模型组[(83.18 ±6.12)mg·g-1](P<0.05或P<0.01);PNS低、中、高剂量组ALT[(89.71±12.13),(79.58 ±12.54),(65.86±13.82)U·L-1,AST(101.54±14.61),(83.70 ±9.85),(69.47±15.41) U· L-1]水平低于模型组ALT[(102.63 ±13.83)U·L-1,AST(117.05 ±16.81)U·L-1](P<0.05或P<0.01),PNS中、高剂量组[MDA(7.80±1.21),(7.07±1.17) nmol·mg-1]含量低于模型组[(9.62±1.68) nmol· mg-](P< 0.05或P<0.01),PNS中、高剂量组[SOD(119.69±14.32),(129.72±20.22) U· mg-1,GSH-Px(108.02±17.07),(112.72±17.54) U·mg-1]活性高于模型组[SOD(101.75±16.18)U·mg-1,GSH-Px(85.23±14.44) U· mg-1](P< 0.05或P<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PNS能显著减轻肝损伤程度.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附子理中汤的反证效果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附子理中汤的对模型的反证效果.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术后以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连续21 d,从第22天开始脑垂体后叶素(10 U·kg-1)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7d.第29天开始,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附子理中汤分别按10,20,40 g·kg-ig每天1次,连续7d.观察大鼠心功能、磷酸肌酸激酶、胆碱酯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和体温等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类似于冠心病血脂升高、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以及脾阳虚证形寒肢冷、纳少、消瘦、便溏及腹泻表现.与正常组和中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P<0.01).结论:通过复合方式建立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附子理中汤高剂量能一定程度改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病理变化.
-
石膏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效应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2.785 g·kg-1;治疗窗为[D]20~[D]802.218 ~3.497 g·kg-1;阈剂量2.218 g·kg-1.结论: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大效应.
-
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HPLC分析
目的:建立人参提取物中农药残留-腐霉利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BDS HYPERSIL C18分析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40∶ 6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腐霉利进样量0.001~0.6 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 (n=9),RSD 3.0%.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含量测定.
-
伏康树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伏康树树皮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伏康树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3-OAc,△7,bauerenyl acetate(1),β-谷甾醇(2),伏康京碱(3),8-hydroxy-6-methoxy-3-pentylisocoumarin(4),voacristine(5),voacamine(6),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acetate(7),voacristinehydroxyindolenine(8),voacryptine(9),熊果酸(oleanolic acid)(10),β-香树脂醇(β-amyrin)(11),(22E)-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12),豆甾-4-烯-6β-羟基-3-酮(13),棕榈酸(14).结论:除化合物3,5,6,9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4,7,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第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
-
染料木素阴道片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染料木素阴道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pH测定法测定染料木素阴道片的pH,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染料木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阴道片中染料木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染料木素在0.2012~ 1.006 0μg(r =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2%,RSD1.65%(n=6),且不同批次染料木素阴道片的pH及其染料木素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染料木素阴道片的质量控制.
-
怀地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怀地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对怀地黄药材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C18柱(4.6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结果:标定了13个共有峰,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该图谱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结论:该方法精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控制怀地黄药材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鉴定白花蛇舌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仪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FLC-Q-TOF/MS)对白花蛇舌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别.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Column(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的流动相进行快速的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1μL.质谱定性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m/z 100 ~1 500.结果:共鉴别出白花蛇舌草中的13个黄酮类成分、1个三萜类成分和1个蒽醌类成分.结论:UFLC-Q-TOF/MS方法能快速鉴别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为白花蛇舌草的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
石家庄野生荆条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荆条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Thermo TR-5MS(3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从40℃(1 min)以8℃·min-1升至200℃(5 min),再以10℃·min-1升至250℃·min-1(2 min)],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氦,流量1.0 mL.min-1.进样方式不分流,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50℃,质量范围m/z 50 ~ 400,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结果:鉴定出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8·6%.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0.6%)、β-水芹烯(8.4%)和桉油精(1,8-桉叶素)(7.5%).该挥发油可作为β-丁香烯的良好来源.
-
茜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河南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茜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ODS C18柱(4.60 mm ×250 mm,4μm),甲醇-0.2%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0.8 mL·min-1,柱温25℃.结果:以大叶茜草素为参照峰,确定11个共有峰,测定了14批茜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茜草药材指纹图谱测定,并可对其今后规范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青翘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的含量.方法: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小二乘法(PLS)建立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含量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7 33,0.986 93,0.992 62,验正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1 9,0.976 l,0.989 7.结论: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
蛴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蛴螬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评价蛴螬的药用安全性,为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蛴螬中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并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限量标准为依据,判断蛴螬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铅、镉、砷、汞、铜含量无统计学差异.ICP-MS法测定的5批蛴螬中铅平均含量为3.912 mg·kg-1,镉为0.163 mg·kg-1,砷为1.983 mg·kg-1,汞为0.260 mg·kg-1,铜为17.386 mg·kg-1.原子吸收法测定的铅含量为3.777 mg·kg-1,镉为0.155 mg·kg-1,砷为2.044mg· kg-1,汞为0.252 mg·kg-1,铜为18.027 mg·kg-1.结论:5批不同产地的蛴螬样品中镉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限量标准;部分产地的蛴螬样品中铅、铜、砷、汞的含量超过《中国药典》的限量标准.研究从药用安全性角度为蛴螬药材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
百尾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Lour.) Merr.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及重结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根结构.结果:从百尾参根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1)、大黄素(emodin,2)、豆甾醇(stigmasterol,3)、槲皮素(querc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枇杷叶药材中熊果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快速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1批枇杷叶中熊果酸含量,采用二阶导数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小二乘法建立建立枇杷叶中熊果酸含量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内部交叉验证和25个枇杷叶样品的外部预测验证.结果:所建立的熊果酸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82 46,校正均方差为0.175,预测均方差为0.294,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525 02.结论:该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应用于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人参与当归配伍对人参总皂苷溶出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药对人参-当归中不同比例配伍后醇提液中人参总皂苷溶出率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的作用机制,体现中药复方用药整体性理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与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后醇提液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人参与当归配伍后人参总皂苷的溶出率降低,不同配伍比例降低程度有所不同,1∶1配伍时人参总皂苷的降低率高.结论:人参、当归配伍后人参总皂苷溶出率变化的研究,为药对人参-当归的配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炮天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炮天雄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A为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B为四氢呋喃-乙腈(15∶25),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炮天雄中水分为10.1%~12.3%;定性鉴别专属性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0.049 4 ~1.976,0.023 32 ~0.932 8,0.049 95 ~1.998,0.024 46 ~0.978 56,0.024 91 ~0.996 48,0.022 02 ~0.880 8 μg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100.66%,97.06%,97.91%,103.58%,102.77%; RSD分别为1.90%,2.23%,1.91%,1.96%,1.08%,2.1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炮天雄的质量控制方法.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山茱萸水分含量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山茱萸水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山茱萸样品中的水分含量,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校正模型,对山茱萸样品中的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的建模参数,优化模型,建立水分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和预测校正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90 52,0.297,0.819.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可应用于大批量山茱萸药材中水分的快速检测.
-
余甘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其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分析
目的:建立余甘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比较了药食余甘子在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色谱条件为Alltima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3,254 nm.结果: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余甘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对13批来自不同产地的余甘子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余甘子的指纹图谱相似,但香港药材与中国内地药材的图谱差异较大;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产地的余甘子药材中差异较大.此外,水果型余甘子与药材余甘子的图谱相似,但其中的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远低于药材余甘子.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余甘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已被《香港中药材标准》采用.不同产地的余甘子药材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药材余甘子和水果型余甘子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的差异极为明显,临床处方应当区别应用.
-
独一味不同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测定
目的:考察独一味不同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方法:独一味水提物经聚酰胺和大孔树脂通过串联及并联方法,分别富集得到水洗脱物、70%乙醇溶液洗脱物Ⅰ(70%乙醇溶液洗脱聚酰胺柱)、70%乙醇溶液洗脱物Ⅱ(70%乙醇溶液洗脱大孔树脂柱),采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分光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252 nm波长处加样回收率为104.40%,RSD分别为0.64%;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总黄酮在268,363 nm波长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3%,104.48%,RSD分别为7.27%,3.61%;总苯乙醇苷在332 nm波长处加样回收率为100.26%,RSD 2.92%.结论: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总黄酮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
-
HPLC测定秃叶黄皮树和黄皮树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测定秃叶黄皮树和黄皮树中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的含量,并比较不同品种黄柏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Xti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30℃.结果:5种成分在上述条件下分离良好.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分别在0.001 7 ~0.07,0.002 ~0.08,0.000 5~0.02,0.01 ~0.4,0.000 5~0.02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9,0.999 9,0.999 5,平均回收率均>97%,(RSD<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秃叶黄皮树与黄皮树质量控制的方法.秃叶黄皮树中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含量与黄皮树无明显差异;且已成为黄柏药材的主流商品,建议将秃叶黄皮树与黄皮树一同作为黄柏收入药典.
-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目的:研究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薄荷酮(26.75%),胡椒酮(16.61%),柠檬烯(6.00%),石竹烯(4.26%),α-毕橙茄醇(4.10%),[s-(E,E)]-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戊烯(3.63%),6种主要成分占到总提取物的61.35%.结论: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有别于内地产薄荷品种,值得进一步针对性开发利用和保护.
-
狼疮Ⅰ号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
目的:探讨狼疮Ⅰ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加用狼疮Ⅰ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4个月.记录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主症状评分,记录激素用量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0,IL-12,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l)及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达100%,优于对照组的83.8%(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撤减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明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12水平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arrestin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狼疮Ⅰ号方能有效控制SLE患者病情活动,协助患者激素的撤减,提高了临床疗效.
-
抗毒消痛方内服加丁香膏外用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HZ)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泛昔洛韦片,0.25 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1片,10mg/次,3次/d,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口服,阿昔洛韦软膏,外涂,2~3次/d.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抗毒消痛方,1剂/d,丁香膏外敷,2~3次/d,针灸围针刺,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疱疹止疱时间、结痂和脱痂时间;采用视觉模拟(VAS)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记录皮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随访3个月记录后遗神经痛(PHN)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痴时间(结痴面积超过50%)及脱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VAS评分及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NF-α,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有37例(61.7%)出现PHN,观察组有23例(38.3%),观察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减轻HZ患者疼痛,快速减轻皮损症状,促进疱疹愈合,减少PHN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综合疗法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提高免疫力,还能降低外周血TNF-α,IL-6,IL-10水平,减轻炎性损伤.
-
晚期胃肠道肿瘤血瘀程度与外周血肿瘤缺氧相关蛋白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血瘀程度与外周血肿瘤缺氧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2年4月1日到2013年4月10日Ⅳ期胃癌、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患者46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同类疾病术后无瘤患者29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对照,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碳酸酐酶Ⅸ (CAIX)水平.结果:晚期肿瘤以及术后无瘤组患者外周血VEGF,OPN,CAIX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晚期肿瘤组与术后无瘤组之间,前者VEGF,OPN,CAIX分别是后者的1.27倍(P>0.05)、1.33倍(P<0.05)、1.48倍(P>0.05);晚期肿瘤血瘀程度重组VEGF,CAIX水平明显高于血瘀程度轻组,前者是后者的1.92倍(P<0.01)、2.70倍(P<0.01);血瘀证症候脉络瘀血、癥积程度与VEGF,OPN,CAIX水平相关,程度越重,缺氧相关蛋白水平越高.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血瘀证与外周血缺氧相关蛋白VEGF,OPN,CAIX相关.
-
榄香烯注射液辅助VAD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辅助VAD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榄香烯注射液辅助VAD化疗的观察组和VAD化疗的对照组,VCD化疗采用静脉注射长春新碱(0.4 mg)、阿霉素(9 mg)、口服地塞米松(40 mg),榄香烯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观察缓解情况、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38.46%)、部分缓解率(46.25%)以及CD3+ (68.38±9.03)%,CD4+ (47.18±8.49)%,CD4+/CD8+(2.17±0.42),自然杀伤细胞(NK)(9.31±1.3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3 ±0.21) ng·L-1,提高稳定率(92.31%)等高于对照组;CD8+ (21.75±5.68)%以及头痛头晕(23.08%)、消化道症状(7.69%)、肾功能损害(7.69%)、肝功能损害(7.69%)、心功能损害(15.38%)、骨髓抑制(7.69%)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辅助VAD化疗能够提高化疗缓解率、改善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C反应蛋白和感染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感染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胜利石油管理局汽修卫生院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0.4g静滴,qd,干扰素-γ,皮下注射,1次/d,12周后改隔天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1个疗程用药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感染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86% (26/28),75.00% (21/2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3.12 ±0.75)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72.99 ±11.25)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1.51 ±0.22) mg·L-1,NT-proBNP含量为(673.52±10.71) ng·L-1;对照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4.82±0.92)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63.02±11.93)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9.64±0.84) mg·L-1,NT-proBNP含量为(894.12±10.73)ng·L-1;治疗后两组CRP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3.33 ±0.34)×109/L、白细胞(WBC)为(1.52 ±0.71)×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为(51.61±7.64)%;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5.92 ±0.15)×109/L、白细胞(WBC)为(2.92±0.04)×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 (66.18 ±6.1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RAN,WBC,LYM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采用痰热清静滴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有效抗菌的效果.
-
黄药子及其制剂致肝损害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药子及其制剂引起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药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现代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有关黄药子及其相关制剂致肝损害的临床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73.8%的患者在服用黄药子剂量达300 ~1 200 g后发病,且具有日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累积剂量越大、病情越重等特点.结论:黄药子作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疾患常用药,临床医师/药师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加强合理用药,尽量避免黄药子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
解聚复肾宁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目的:探讨解聚复肾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2型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解聚复肾宁组、厄贝沙坦组、解聚复肾宁+厄贝沙坦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12周为1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解聚复肾宁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好转,血清和尿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显著降低,解聚复肾宁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明显优于两类药物单独应用(P<0.05).结论:解聚复肾宁对早期2型DN疗效确切,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
目的:观察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5例CI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1剂/d,疗程2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记录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小板功能.结果: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WF,TXB2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缩舒功能有关.
-
中西医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负性情绪,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 vs 56.5%,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分别为(34.09 ±2.21)及(38.13 ±5.19),显著低于对照组(38.17 ±2.64)和(46.80 ±5.7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LQI症状与感受、日常活动、休闲娱乐、工作和学习、人际关系、治疗及总分分别为(0.98±0.34),(0.63 ±0.37),(1.01 ±0.36),(0.62±0.39),(0.85 ±0.31),(0.78 ±0.31),(7.21±1.38),对照组分别为(1.43 ±0.62),(1.17±0.45),(1.35 ±0.46),(0.98 ±0.44),(1.12±0.36),(1.17 ±0.53),(9.43±1.6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8例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5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100) mL,gtt,2次/d,甲硝唑注射液200 mL·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散结镇痛胶囊,1.6g/次,3次/d.疗程14 d.记录主要临床症状评分,采用B超评价包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78.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压积、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经行腹痛加重、子宫活动受限压痛、附件区呈条索状增粗、压痛、附件区包块大小、宫骼韧带增粗、触痛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超下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包块缩小差值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散结镇痛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所致炎性包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90例DPN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疗程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1次/d,2周为1个疗程,间隔2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1.11% (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SNCV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能改善DPN患者神经症状、体征,改善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
目的:观察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结果: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8±1.2)d短于对照组(3.9±1.1)d,P <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2.1±1.0)d短于对照组(2.9±1.2)d,P<0.01.②体温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5.2%,咽痛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P<0.05.③治疗7d后两组患儿其伴随症状比较,治疗组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有效率均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故可作为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的首选药物之一.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首乌藤微波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首乌藤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温度等对首乌藤总黄酮和总葸醌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以总黄酮、总蒽醌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微波提取工艺.结果:首乌藤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佳微波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585 W,提取数1次,加10倍量82%乙醇于60℃提取11 min.结论:优选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预测性良好,为首乌藤后续的剂型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
香蜂花中迷迭香酸的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香蜂花中迷迭香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迷迭香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时间及溶剂用量对工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醇量对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优选香蜂花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迷迭香酸含量,色谱条件为Hanbon Megre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酸-乙腈-水(0.5∶20∶80,A)与甲酸-甲醇-乙腈(0.5∶40∶60,B)梯度洗脱(0~ 25 min,0% ~45% B;25 ~ 30 min,45%~100% B),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20μL.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迷迭香酸平均提取量达25.27 mg·g-1.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香蜂花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楮叶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楮叶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楮叶总黄酮为指标,通过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筛选树脂型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HPD450型大孔树脂分离效果好,其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质量浓度4.4 g·L-1,径高比1∶8,上样量6 BV,吸附速度1 BV.h-1,加5 BV水洗除杂,用50%乙醇8 BV以1 BV·h-1的速度洗脱.总黄酮纯度由精制前的30.65%提高至75.75%,总黄酮保留率达79.89%,除杂率达64.88%.结论:HPD450型大孔树脂纯化楮叶总黄酮的效果良好,且工艺合理稳定,可推广于工业生产中应用.
-
复方缬草牙痛酊中宽叶缬草药渣渗漉工艺的药效学优化研究
目的:通过药效学指标优选复方缬草牙痛酊中宽叶缬草药渣的渗漉工艺.方法:采用小鼠炎症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模型,比较复方缬草牙痛酊中宽叶缬草药渣的渗漉工艺制成品的药效学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流速、浸泡时间对渗漉工艺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宽叶缬草药渣渗漉工艺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加醇量>流速,优选的渗漉工艺为加15倍量75%乙醇浸泡1h,以3.0 BV·h-1的流速进行渗漉.结论:通过药效学试验指标优选的渗漉工艺参数稳定可靠,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醇提物中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试验比较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酸枣仁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佳大孔树脂型号;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液质量浓度、吸附速率、上样体积、洗脱剂浓度、洗脱速率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为选择SP-207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0.5 g·mL-1,吸附速率1 BV.h-1,上样量5 BV,加70%乙醇4.5 BV以4BV·h 1的速率洗脱;酸枣仁总黄酮纯度达65.47%.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酸枣仁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
基质固相分散法提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
目的:探析基质固相分散法提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可行性.方法: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总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分散剂、洗脱剂、压实程度及洗脱流速对牛蒡子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与甲醇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选取4倍量硅胶为分散剂,100倍量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流速约40滴/min,压实程度为中度挤压;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总提取率达7.94%,略高于甲醇超声提取法的7.89%.结论:基质固相分散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牛蒡子主要成分的提取方法,并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
-
乳剂对人参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考察人参提取液和人参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能力.方法:采用智能透皮吸收仪,以人参总皂苷和总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UV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人参提取液制备成乳膏前后指标成分的透皮吸收能力变化.结果:人参乳膏中总皂苷透皮吸收过程符合一级方程,而人参乳膏中总多糖、人参提取液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透皮吸收过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2种成分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2.30%,67.53%.结论:人参乳膏具有良好的透皮能力,可增加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为其他透皮给药剂型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量值和煎煮法对葛根芩连汤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本原煎煮法与现代常规煎煮法对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煎出率及浸膏得率的影响.方法:以干膏率和12个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选取经方不同量值(一两等于13.8g及一两等于3 g),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2种煎煮方法对葛根芩连汤质量的影响.结果:一两等于13.8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只能达到现代常规法的47% ~ 74%,干膏率达67%;一两等于3 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为现代常规法的102%~148%,干膏率118%.结论:不同量值的经方采用不同煎煮方法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量,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
正交试验优选姜椒凝胶的处方工艺
目的:优选姜椒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探讨其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以辣椒素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甘油、丙二醇、氮酮用量对姜椒凝胶处方工艺的影响;以大鼠离体皮肤为屏障,运用Franz扩散池作为体外经皮释药模型,考察姜椒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HPLC测定辣椒素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进样量20 μL.结果:姜椒凝胶处方的佳组合为2%卡波姆,10%甘油,20%丙二醇和1%氮酮;其体外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经皮渗透速率0.353 μg·h-1 ·cm-2.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适宜皮肤局部用药.
-
耳聋左慈丸研究进展
耳聋左慈丸是中医治疗耳鸣、耳聋的经典名方,收录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该文通过查阅文献,系统论述耳聋左慈丸文献记载、临床观察、质量评价及其药理研究机制,从中发现耳聋左慈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研究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提供依据和思路.
-
原儿茶醛的药理研究进展
对原儿茶醛近30年来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毒性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为含有原儿茶醛的相关中药合理应用和新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原儿茶醛是常用中药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降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血栓形成、神经保护、抗脓血、抗病毒、抗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作用机制已逐渐深入;但亦有一定的心脏毒性.目前处方含有丹参的心脑血管新药开发是一大热点,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应兼顾原儿茶醛药理活性和毒性,从而提高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发生.
-
热熔挤出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
热熔挤出(HME)制剂的处方由活性成分和功能性辅料等组成,HME与传统制剂技术相比具有不使用溶剂、工序少、可连续操作、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作者从HM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设备和制备过程、质量评价及其在增溶、缓释、掩味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整理分析,为HME在中药领域的推广提供参考.
-
黄连解毒汤的组合树脂精制物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uanglian Jiedu Tang active fraction,HLJDTAF)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方法:采用电凝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后按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建立整合药动学模型.比较单-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与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Cmax分别为(17.95 ±3.18) mg·L-1·h,(1.37±0.51) mg·L-1,平均驻留时间(MRT)(0-t),t1/2z分别为(11.19±0.59)h,(68.28±44.56)h;模型组AUC(0-t),Cmax分别为(18.65±1.00) mg·L-1·h,(1.61 ±0.12) mg·L-1,MRT(0-t);t1/2z分别为(9.61 ±0.39)h,(15.04±3.73)h.可知,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AUC(0-t),Cmax较高,MRT(0-t),t1/2z较小.说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较好,达峰浓度更高;同时代谢加快,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的整合药动学特征与单个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所获参数能够大程度上表征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体的体内处置规律,为建立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目的: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大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结论: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