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31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前均有出血史,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提示肝脏正常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经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12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静脉及分支结扎、肠-腔C型架桥术,1例行脾-肾静脉架桥术.8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结扎冠状静脉主干后,6例行肠-腔C型架桥术,1例行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C型架桥术, 1例因静脉曲张和出血部位在空肠上段而行空肠节段切除术.6例行脾-腔架桥术,2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脾-肾架桥术和门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各1例,1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随访率100%),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减轻或消失,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皮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门-体分流术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本病的佳选择.
-
以SSX基因mRNA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中的肝癌细胞
目的探讨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简易"降落"PCR(stepdown RT-PCR)方法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SSX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4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SSX基因mRNA阳性率为85.7%(36/42),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未发现有SSX基因的表达.外周血标本中,有17例可检测到SSX基因的表达,占40.5%.肝癌组织不表达SSX基因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其表达.外周血中SSX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除肝组织不表达SSX和死于并发症的7例患者外,在随访7.7±5.4月的过程中,16例外周血中表达SSX基因mRNA者有8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其中7例已经死亡,另1例带瘤生存,而19例阴性者仅2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8).结论外周血中SSX基因表达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SSX基因可作为检测HC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志基因.
-
血清CA15-3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A15-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145例乳腺癌患者的CA15-3水平,分析其与复发转移和治疗效果的关系,CA15-3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发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χ2=27.865, P<0.01),多发转移的患者CA15-3水平高于单发转移者(χ2=6.666,P<0.01),综合治疗有效的复发转移患者CA15-3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清CA15-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和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
可溶性Fas阻断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 途径触发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目的通过阻断Fas介导T细胞凋亡,建立快速大量激活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方法分离肝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标本,在体外将两者混合,并在CD28单抗共刺激下,激活制备特异性CTL.应用可溶性Fas受体阻断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激活T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阻断凋亡作用,通过 3 H掺入法和 51 Cr释放法了解T细胞增殖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术仪检测未阻断组较阻断组和未阻断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升高,未阻断组凋亡率达47.82%±0.13%,静息性T淋巴细胞组为3.76%±0.25%,阻断组为8.22%±0.26%(P<0.01),DNA ladder显示未阻断组T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梯状条带,阻断组为阴性.51Cr释放法表明阻断后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加,较未阻断组及未阻断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H掺入法检测证实可溶性Fas受体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后,细胞增殖明显升高,较未阻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外实验可获得大量激活T细胞,并可杀伤肿瘤细胞,
-
纤维光导乳管镜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断
目的评价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三菱公司FV-2000E型半硬性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系统,对269例乳头溢液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269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29(48%)例,其中单发病变92(71.3%)例,多发病变27(20.9%)例,弥漫性病变10(7.8%)例,镜下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125(96.9%)例,恶性病变4(3.1%)例.镜下诊断乳头状瘤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9%,与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另外140(52%)例诊断为非肿瘤性良性疾病,主要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炎.结论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准确、可靠.
-
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治疗痔急性发作的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前瞻性评估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爱脉朗)治疗痔疮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预先设定的入组标准从全国29家医院收治1103例痔疮急性发作的患者.按照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分别在患者就诊时(0天),门诊随诊第4天,第7天对入选患者的痔疮疼痛、便血、肛门脱垂、肛门瘙痒、肛门水肿,肛周糜烂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打分,同时由医生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打分.对各次随访患者分数变化的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爱脉朗对痔疮急性发作症状的疗效.结果肛门疼痛、便血、肛门脱垂、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能有效缓解痔疮急性发作的症状.
-
低分子肝素对肝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动物模型(LCI-D20).术后第一天起分别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氟尿嘧啶(化疗组)、皮下注射法安明(低分子肝素组)、顺铂、氟尿嘧啶与法安明联合应用(联合组),连续5周.测量原位肿瘤大小、观察肿瘤腹壁、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测定血清AFP、CEA、CA199.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肿瘤体积、MVD、SMA、肝、肺、腹壁转移率及腹水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肝癌的生长与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
7.5%高渗盐水对择期腹部大手术后液体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对择期腹部大手术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配对分为两组.术毕进入外科ICU后,研究组11例应用7.5%高渗盐水4 ml/kg,后续平衡液;对照组11例仅用平衡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和体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日和术后第1天尿量较多[(2 650±531)ml vs. (2 046±572)ml,t=2.551 7,P<0.05;(2 716±640)ml vs. (2 232±489)ml,t=2.287 8,P<0.05];术日和术后48 h的液体正平衡量较少[(4 058±1 159)ml vs. (5 922±1 493)ml,t=2.870 1,P<0.05];(4 926±2 698)ml vs. (7 656± 2 543)ml, t=2.229 4,P<0.05];术后体重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5.0±1.9)kg vs. (7.2±1.3)kg;t=2.809 8,P<0.05];术后体重下降时间早于对照组[(24.4±3.4)h vs. (31±5)h;t=3.382 6,P<0.01].结论 7.5%高渗盐水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动员、排出体内扣押的过多液体,减少择期腹部大手术后液体正平衡,促进液体负平衡提前出现.
-
乳腺癌激素耐受细胞系LCC2的基因表达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激素治疗耐受产生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8000种人类基因PCR产物制成BioDoor8000型表达谱芯片,分离纯化乳腺癌激素耐受细胞系LCC2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 mRNA,制备表达谱探针,用ScanArray3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MCF-7细胞系和乳腺癌激素耐受细胞系LCC2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8 000种基因中,MCF-7细胞和乳腺癌激素耐受细胞系LCC2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 892条(23.6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乳腺癌激素治疗耐受的产生有相关性.结论对于乳腺癌相关基因群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肿瘤发病机制和激素治疗耐受机制.
-
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调查本院2002~2003年间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4012例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年龄、疾病等因素与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结果各项指标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本院普外科非急诊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BMI 21.3%,TSF 50.6%,MAC 20.5%,AMC 21.2%,SGA 38.0%,MNA 20.8%,ALB 24.2%,PA 35.4%,TLC 55.8%.>6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60岁患者、消化道外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5%~55.8%,不同的营养评价指标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OLT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12例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5±10)岁.3例行经典式OLT,9例行背驮式OLT.胆管重建方式均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其中9例放置"T"形管引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胆管造影.胆漏平均诊断时间为(8±6)d.7例经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重置引流管、鼻胆管引流、B型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引流及抗炎治疗;5例经手术治疗,包括胆总管-空肠吻合术、"T"形管重置术或吻合口修补术.结果 10例治愈,2例死于严重全身感染.结论 OLT术后胆漏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胆管造影.高龄患者或合并有胆道缺血者预后差.
-
亚急性、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3例的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血栓消融的操作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的选择及放置的时间.方法选择严重的亚急性、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43例,先置入滤器,再消融血栓、球囊扩张髂静脉病变、有明显回缩者放置支架、后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结果 35例治疗成功,8例失败.髂静脉狭窄33例,放置支架10例.放置的滤器中,永久性11例,临时性24例.随访33例,3~30个月,25例患肢肿胀消退,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8例血管造影,8例髂股静脉通畅,5例髂股静脉狭窄,3例髂静脉闭塞,2例股静脉闭塞.结论本方法为亚急性和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结合11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手术的方法及对复发疝的治疗.结果本组10例,其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6例,平片修补术后复发4例.复发原因为平片修补术后因补片过小复发1例,补片卷曲、移位1例,补片精索孔留得过大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充填之网塞未牢靠固定在疝环口周围的坚韧组织上复发2例,疝环口过大,与充填之网塞不匹配2例,充填的2个网塞之间未固定,留有间隙1例,网塞间断缝合固定,但网片未固定1例.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操作失误即对网塞和补片的置入和固定不当,其治疗方法仍为开放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用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对Ⅱ、Ⅲ期乳腺癌24例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期,第1天静脉注射表阿霉素60 mg/m2、长春瑞滨30 mg/m2,第8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30 mg/m2,4周为1周期.结果临床有效率(cCR+PR)为79%,无进展病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12.5%.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静脉炎、头痛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3~4周期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是治疗乳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体内外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rhGH组、奥沙利铂(L-OHP)组和rhGH+L-OHP组4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和裸鼠移植瘤实验等方法测定rhGH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I)、肿瘤抑制率和移植瘤核增殖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 rhGH组G0~G1期细胞数占52.3%,S期细胞数占32.6%,G2~M期细胞数占14.7%,PI为47.7%,肿瘤抑制率为5%,PCNA阳性表达率为82.7%,与对照组(G0~G1期细胞数占47.8%,S期细胞数占37.0%,G2~M期细胞数占15.3%,PI 52.3%,肿瘤抑制率0,PCNA77.8%)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rhGH+L-OHP组(G0~G1期细胞数占86.5%,S期细胞数占5.5%,G2~M期细胞数占7.8%,PI 13.5%,肿瘤抑制率49.3%,PCNA 58.2%)与L-OHP组(G0~G1期细胞数占83.9%,S期细胞数占7.9%,G2~M期细胞数占8.3%,PI 16.2%,肿瘤抑制率46.6%,PCNA 62.5%)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rhGH+L-OHP组与rhGH组和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肿瘤抑制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PI和PCNA明显减少.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体内外不会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
-
同源异型盒基因DLX4在乳腺肿瘤中的定量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DLX4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乳腺肿瘤组织及22例癌旁正常腺体中DLX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82例肿瘤组织中,有53例呈DLX4阳性表达(64.63%),而在癌旁正常腺体中则表达很弱( 4/22,18.1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LX4基因的过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癌肿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不同病理组织分级的乳腺癌标本中DLX4基因的初始拷贝数分别为(5.13±0.90)×103,(1.41±0.48)×104和( 3.01±0.53)×104拷贝/μg RNA,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DLX4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F=8.47,P<0.05).结论 DLX4基因在乳腺肿瘤中呈过度表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乳腺癌变的发生和发展.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评价Survivin、VEGF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7例肝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标本中Survivin、VEGF和MMP-2的表达.选择可能对HCC手术切除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进行量化,依次引入COX风险模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多因素分析(COX模型)显示Survivin的表达、VEGF的表达、肝功能Child分级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各因素均与术后死亡率有正相关.结论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情况、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手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贲门癌不同术式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来探讨贲门癌的术式选择. 方法将84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全胃切除术(TG),另一组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STG),分别于术后1个月, 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要求患者根据随访表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84例患者中,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12个月,在食量、灼心感、体重减轻等方面,TG组优于ST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症状与Spitze评分中,TG组与ST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G组与STG组的营养指标在术后均有下降,但随时间延长都逐渐上升,TG组与STG组在术后1个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在3、12个月,TG组的营养指标比STG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手术时间比STG组要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相仿,TG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与ST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贲门癌的基本术式应该是全胃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态、临床疗效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
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36例诊治分析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患者36例,常规行乳管探查术,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行瘤体单纯切除,乳头状瘤病及乳腺导管扩张症行区段乳腺切除,乳头状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广西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BRCA1基因(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是乳腺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与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起重要作用[1].我们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BRC A1基因的突变,探讨广西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特点.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一期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临床上约12%~14%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出现自发性破裂.我们回顾性总结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救治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经验,着重探讨控制出血的技术及围术期处理.
-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125例,其中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71例,女性16例,年龄12~67岁,平均4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4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原发性肝癌27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5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6例(肝癌患者),Child B级25例, Child C级5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其中9例同时接受了肾移植, 1例12岁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女孩接受了减体积肝移植术,1例16岁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女孩接受了母亲右半供肝亲体肝移植术,平均肝移植手术时间7 h,无肝期60~90 min,均不采用静脉转流.
-
原钙黏素-LK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我们采用RT-PCR法对原钙黏素-LKC m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进行半定量研究,以探索原钙黏素-LKC与HCC的侵袭转移的关系.
-
囊内法行甲状腺切除122例的经验
甲状腺切除术囊内技术(capsular technique)的出现,使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发生大大减少.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3年6月,应用囊内技术实施甲状腺单侧或双侧次全切除122例,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
-
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导向下胆道钳夹活检
我们通过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临床研究,旨在评价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我们收治 6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33~88岁.发生黄疸时间7~90 d,平均32 d.血清胆红素63~994 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除PTC常用器械外,活检器械有:(1)活检钳引入鞘为8 F胆道支架推送器(COOK公司,美国),前段弧形弯曲,头端带一环形标记;(2)活检钳为HBLF-1.5-220活检钳.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用RT-PCR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该方法在预测胃癌腹腔内转移的临床价值.
-
肝脏纤维性间皮瘤一例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二月余入院.无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黑便等病史.过去无肝炎病史.查体:发育、营养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脏于右侧肋下3 cm可触及,压痛不明显,肝区有扣击痛.B超、CT及核磁共振检查均提示肝右叶不均质实性团块,AFP(-),HBsAg(-),肝功能正常.术前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入院5 d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无肝脏硬化征象,肿瘤位于肝脏右叶被膜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向表面凸起.完整切除肿瘤后送病理检查.
-
原发性腹膜癌一例
患者女,58岁.因右下腹痛行阑尾切除时发现大网膜转移性腺癌1周于2003年6月人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腹触及边界不清质偏硬包块,直肠指检和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CT:右下腹片状不规则阴影,与腹壁浸润,右侧盆腔结节状低密度阴影,盆底少量积液,余未见异常.
-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一例
患者女,51岁.咽喉部异物感二月余,加重伴咽痛3 d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舌根部可见一稍高出舌面的肿块.超声检查颈前部未见甲状腺回声,舌根部可见一回声均匀的圆形占位,直径约2 cm,血供较丰富.CT平扫检查颈前部未见甲状腺,舌根部可见一类圆形边界光整高密度团块,大小约为2.3 cm×2 cm,密度均匀,CT值96 Hu.增强后肿块明显均匀强化,CT值176 Hu(图1,2).CT诊断为舌根部异位甲状腺.131I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颈前区甲状腺位置无放射性分布,舌骨处有放射性浓聚.舌根部肿块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正常甲状腺组织.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治疗成人巨结肠一例
患者女, 28岁.腹胀、便秘、腹痛20余年.排便后症状缓解.经常大量服用泻剂,明显消瘦,体重44 kg.体格检查示腹部平软,肠鸣音活跃.钡灌肠显示乙状结肠、降结肠远端明显扩张,乙状结肠冗长.入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症不能排除.小儿外科与普外科合作,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切除直肠黏膜及乙状结肠.
-
腹腔镜十二指肠隔膜切除术一例
患儿女,10个月.主因间断呕吐5个月,加重2 d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含胆汁,非喷射性.查体:上腹膨隆,可见胃型.立位腹部X线平片示右上腹两个液气平面.上消化道X线造影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水平部肠管狭窄.入院诊断:十二指肠梗阻.行腹腔镜辅助下十二指肠隔膜切除吻合术.
-
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原因及防治
自Fear于1968年首次报道了腹腔镜检查后通过切口缺陷的小肠疝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值得重视.本文就其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
第七届全国普通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由中华外科学会、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普通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04年9月22~26日在成都召开.来自香港和大陆各地的400余名专家和医师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0余篇,经过会前审评,选出95篇可参加竞赛的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