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治理的中药种植指导系统

    作者:黄祎晨;卞跃峰;宋欣阳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许多国家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危害.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丰富的抗荒漠化中药资源.设计全球首套针对“一带一路”荒漠化治理的中药引种筛查系统,通过云端中药种植大数据分析和终端要素参数采集,建立中药种植指导系统,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和实时更新.该系统通过中药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当地民生,也可以为“一带一路”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答案.

  • 论宋徽宗《圣济经》儒道兼融的气本体论医学思想

    作者:谷建军

    宋徽宗《圣济经》以函述医道为出发点,儒道兼融,将《素问》论病、证、治的基本法则贯穿其中,形成了一套以气本体论为核心的较为精炼的医学理论体系.《圣济经》以气为天地之橐龠,主张天人合同,认为气与形互相依存,形体之病皆由气生,止疾须气流形和,使适其平,并提出药物作用在于解除气之升降不平,治疗的根本目的是致中和之用.《圣济经》以气为养生立命之道,为金元以后医学繁荣奠定了基础.

  • 从《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之针刺内容管窥张仲景治妇人病特点

    作者:张婷婷;张琦

    《金匮要略》是诊治杂病的专著,其妇人病三篇是后世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基础.文章考究《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中关元、劳官、期门穴的证治,从针刺的角度探讨张仲景治妇人病特点,包括“有故无殒”的安胎思想,调理肝脾和治血的妇科治则,辨证灵活施治的治疗纲领,以期为后世传承和发扬张仲景治妇人病诊疗的学术思想提供参考.

  • 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相关中医证型及各自特性分析

    作者:吕蓓丽;王海燕;张婷婷

    目的:分析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先兆流产的相关中医证型及各自特性.方法:收集198例PCOS伴先兆流产患者,归纳不同西医表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两者各自特性及之间的对应联系.结果:经典型PCOS患者中肾虚血瘀型居多(P<0.05);肾虚痰湿型可能是非高雄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P<0.05).在35~42岁年龄组中肾虚血瘀型相对居多(P<0.05).非高雄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高于经典型患者(P<0.05);3种中医证型的BMI和WHR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肾虚痰湿型>肾虚血瘀型>肝郁血热型.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上升,肾虚血瘀型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与经典型患者比较,非高雄型患者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P<0.01);3种中医证型的糖代谢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肾虚痰湿型>肾虚血瘀型>肝郁血热型(P<0.05).结论:不同表型PCOS伴先兆流产与不同中医证型有着密切相关性,且这两种分型与患者年龄、BMI、WHR、自然流产史及糖代谢特点均有一定的联系.

  • 《伤寒杂病论》中醋的功效探讨

    作者:朱飞叶;谢冠群

    醋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现在主要用于中药炮制和作为外用中药的溶媒,《伤寒杂病论》中有多处记载醋的临床应用,整理后发现,在芪芍桂酒汤、苦酒汤、猪胆汁方中,醋的主要功效是活血行气,消肿散结,发挥这些功效可能与醋中含有川芎嗪有关.乌梅丸中乌梅用醋炮制,是为了加强除烦下气、消痈杀毒.醋浆水与醋味道相似,也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但两者制作方法不同.醋作为一种发酵制品,营养丰富,口味独特,药食同源,还具有特殊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基于“阴中求阳”理论探讨右归丸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

    作者:王孙亚;李望辉;韩忠;周兴;宾东华;孙贵香;何清湖

    目的:探讨右归丸及其拆方对肾阳虚雄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阴药组、补阳药组、全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建立肾阳虚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补阴药组、补阳药组、全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达疗程后,测定大鼠体质量、睾丸重量、血清中睾酮(T)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睾丸微细结构.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改善大鼠体质量、睾丸指数、血清T含量(P<0.05)及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其中全方组的作用强,而补阴药组提升大鼠体质量作用优于补阳组(P<0.05);补阳药组提升睾丸指数、血清T含量(P<0.05)及改善睾丸组织结构作用优于补阴组.结论:右归丸全方较补阴组及补阳组能更有效的对肾阳虚证大鼠体质量、睾丸指数、血清中的T含量及睾丸微细结构产生良性影响.

  • 慢性胃炎阴虚证的病位证素分布特征

    作者:连梨梨;吴敏;黄伟荣;汪梦洁;林雪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阴虚证的病位证素分布特征,为本病的中医病证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81例慢性胃炎阴虚证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得出其证素分布特征.结果:①慢性胃炎阴虚证的病位证素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胃、脾、肝、胞宫、心神(脑)、肾;②慢性胃炎阴虚证的病位组合共计7种,以单一病位证素和两病位证素组合为主;其中单一病位证素以胃为主,两病位证素组合以脾胃、肝胃为主.结论:慢性胃炎阴虚证的病位以胃为主,与脾、肝密切相关.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能较好地揭示本病的病理特点及脏腑兼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浅析眼针之观眼诊病

    作者:蒋莉娅

    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之观点启发,彭静山教授1974年首创中华眼针疗法.眼针观白睛,断诸病,刺眼周,疗众疾.其弟子田维柱教授变先天为后天,按后天八卦图完善八廓学说,观眼识病,针眼治病.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原理和眼科“五轮八廓”学说,根据眼科疾病的发病季节及时间,运用五运六气和天时分析,阐述对眼针之观眼诊病学说的一些初步见解.

  • 中药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异动症模型大鼠△Fos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滕龙;洪芳;何建成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Fos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寄以探索P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LID模型组、复方地黄方组,并纳入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D模型组,在治疗4周后取纹状体,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FosB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D模型和LID模型大鼠纹状体中△Fos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LID模型大鼠显著高于PD模型大鼠(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大鼠纹状体中△Fos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调节基底神经环路,减低纹状体区强啡肽原的表达,从而降低△FosB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毒性,缓解PD及LID.

  • “重可去怯”探讨

    作者:齐佳;张雪亮

    为探究“重可去怯”含义,文章从“十剂”入手,结合“怯”的概念分析,进行了研究.怯,是神弱的状态,与惊恐有别.重可去怯,是以重镇之品安神,使神得以内守,则不易为惊所扰,不易生畏.重可去怯理论也是唐以前盛行以金石补益之风的一个体现.

  • 浅谈脐疗的中医内涵

    作者:梁冰雪;袁天慧;闫翠;王陵军;冼绍祥

    脐,又名“神阙”“命蒂”,是中国古人养生治病的要穴.脐带的发生与分离是新生命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断脐是先天与后天的重要分水岭.出生前,先天之炁通过脐带输送至子体,循先天之经放射状网络全身;出生后,先天之炁逐渐蛰伏于脐之深部,继而后天之气循奇经八脉沟通脐与十二正经.因此,脐是人体重要的黄金点、太极点.脐除了具有生物结构全息的特点外,还具有更高层面的信息全息.脐疗不仅可通过后天之经发挥作用,还可通过激发先天之炁产生独特疗效.目前各种脐疗方法在我国蓬勃发展,硕果颇多,文章尝试从理论层面介绍有关脐疗的中医内涵以及常见运用.

  • 补肾益气方药对衰老大鼠脑组织miRNA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孙丽娥;金国琴;尹芳;金晔华;王璐

    目的:观察青、老年大鼠脑组织miRNA表达谱差异,及补肾方(左归丸)和益气方(益气聪明汤)的调整作用.方法:以自然衰老大鼠(24月龄)为衰老模型,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左归丸组、益气聪明汤组;另设青年对照组(5月龄).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NA差异表达变化,并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以及利用生物信息软件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761种miRNA,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差异表达的miRNA有126种.左归丸和益气聪明汤干预老年大鼠差异表达的miRNA分别有miR-152-3p、miR-450a-5p等8种和miR-19a-3p、miR-203a-3p等21种.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数据一致.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显示左归丸和益气聪明汤干预衰老大鼠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涉及调控脑功能活动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青、老年大鼠脑组织miRNA表达有显著差异,补肾益气方药对老年大鼠差异表达的部分miRNA具有改善作用,推测这可能是补肾益气方药延缓脑功能退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 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哮喘与鼻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谈荣珍;刘文君;章新友;朱卫丰;周旭;邢欢;陈晓凡;颜冬梅;聂鹤云

    目的:对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哮喘与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参苓白术散单用(单用组)或联合西药(联用组)与其他疗法(对照组)治疗过敏性哮喘与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止2017年12月14日.结果:纳入19篇RCT,共1 9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联用组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总有效率更高、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单用组哮喘总有效率及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更少,鼻炎总有效率更高;参苓白术散安全性良好.结论:参苓白术散联用西药可有效改善过敏性哮喘与鼻炎,但单用仅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研究结果证据强度受纳入文献质量所限,需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脾虚湿困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贺丽丽;汪受传;李维薇;刘畅;单进军;谢彤;杨燕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脾虚湿困证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取婴儿CMV肝炎脾虚湿困证患儿和同期正常儿童各20例,分别设为疾病组和正常组,应用GC-MS技术对受试者血浆、尿液进行检测,筛选疾病组的差异性代谢物,寻找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疾病组与正常组的血浆、尿液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筛选出27个差异性代谢物,找到10条代谢通路,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紊乱.结论: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疾病组与正常组,筛选出的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表征婴儿CMV肝炎脾虚湿困证的诊断标志物.

  • 叶天士“通痹治痿”医案解析

    作者:张颖;赵家有;宋春生

    文章从“体痹-热/寒-用痿”解析“因痹致痿”病机,指出阳虚和热盛是体痹向用痿转化的条件,强调热盛尤为关键.基于“因痹致痿”的认识,解析叶天士“通痹治痿”医案,分别归纳为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流畅阳明气血和温养通补“通痹治痿”四法.清热利湿以木防己汤加味;凉血活血以凉血药为主,佐以清透和补益下焦真阴之品;流畅阳明气血主要由健脾药、风药和利湿药组成;温养通补以肉苁蓉、淫羊藿、狗脊等温养之品为主,佐以补益中焦之生白术、生黄芪等.

  • 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评价

    作者:张北华;王微;王凤云;唐旭东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子分离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和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采用自制测压计检测各组大鼠的痛觉阈值,观察造模结束后的大便积分,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悬尾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特征,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间苯三酚法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检测近端结肠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C),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组织中的嗜铬细胞(E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痛觉阈值明显降低,大便积分增加,旷场穿格数、站立数明显减少,糖水偏好率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血IgA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CD3+CD4+亚群比例升高,CD3CDs亚群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0.05);血清D-木糖含量降低、5-HT水平升高(P<0.05);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EC数量增加,近端结肠MC数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的痛觉阈值升高,旷场穿格数、站立数升高,糖水偏好率升高,悬尾不动时间缩短(P<0.05);血清5-HT水平降低,末端回肠EC数量减少,近端结肠MC数量减少(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降低IBS-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改善其抑郁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5-HT水平,减少肠组织中EC和MC的数量.

  • 吴茱萸次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徐玲霞;冯文珍;申宝德;金晨;朱卫丰

    目的:建立吴茱萸次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Rut-LCNP)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Rut-LCNP;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透析法分离LCNP与游离药物,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高效液相法测定Rut浓度并计算包封率.结果:Rut-LCNP呈立方状,粒径较均一.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和透析法都能将LCNP与游离药物分离,葡聚糖凝胶色谱法的平均柱加样回收率为97.13% ~ 100.81%,透析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95%~103.15%,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和透析法测得Rut-LCNP的包封率分别为(79.61±1.25)%、(77.66±1.92)%.但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更简便快捷.结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更适用于Rut-LCNP包封率的测定.

  • 糖网1号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亚丽;杨舒斐;寇馨云;杨潮;邓婷婷;潘琳;金明

    目的:观察糖网1号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只,模型组7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糖网1号方和多贝斯干预治疗,实验周期9个月,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排列较整齐,部分神经节细胞发生核固缩,内、外丛状层排列较完整、紧密,感光细胞外节空泡样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损害,糖网1号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引经”术语源流考

    作者:臧文华;白红霞;蔡永敏

    引经是中药作用定位、定向理论,临床用药掌握引经理论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确立以前,“引经”“引经报使”“响导”“向导”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古代医药学文献之中,且常互相代称.文章通过查阅考证古代医药学相关文献,考释“引经”术语的源流,分析“引经”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术语认识的发展脉络,并对“引经”及相关名称进行辨析,为其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术语 引经 考证
  • 156例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病及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作者:钟妮;姜枫;黄毅凌;王志威;刘振威;文彬;邓碧云;容艺仙;艾军

    目的:探讨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病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广西三地1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四诊信息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认识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发病及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1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女比为2.06∶1;已婚者占59.62%;性传播者占93.59%;证候学上,共有74个症状体征,常见:情绪抑郁(82.69%)、多梦(77.56%)、腰膝酸痛(67.95%)、舌红(65.38%)、头晕(62.82%)、乏力(58.97%)、健忘(57.05%)、舌苔黄(42.31%)、寐差(41.03%)、神疲(40.38%)等.结论:广西艾滋病患者以男性居多,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具有热象偏重及正气不足的证候特点.

  • 从肾论治老年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作者:刘佳;岳利峰;赵振海;陈雅丽;谭曦;刘凡琪;陈静漪;陈静雯;于佳澜;于海容;马鑫;韦娜;李志更

    老年抑郁症是发生在老年期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当代医家多认为肝失疏泄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也多以疏肝为法,然而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文章试从老年抑郁症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对从肾论治老年抑郁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基于代谢组学的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相关易感生物标志物筛查

    作者:唐进法;李伟霞;王晓艳;李宇辉;张海珠;曹英杰;牛明;柏兆方;王伽伯;肖小河;李学林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免疫应激大鼠模型,以LPS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壮骨关节丸(ZGP+LPS)后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值与LPS模型组大鼠ALT活力值比较的高低作为是否为易感动物的分组指标(ZGP+LPS给药组≤1倍LPS模型组分为不易感组即肝未损伤组,ZGP+LPS给药组>2倍LPS模型组分为强易感组即肝损伤组,其余为弱易感组).采用UPLC-QTOF/MS技术,将ZGP+LPS组大鼠中肝未损伤组[ALT为(66.75±7.12) U/L]和肝损伤组[ALT为(227.38土22.87)U/L]大鼠的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可能易感生物标志物.结果:初步鉴定得到9个潜在相关易感生物标志物:L-鸟氨酸、肌苷、4-吡哆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牛磺胆酸、花生四烯酸、视黄基酯、亚油酸和肌酸;涉及1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条通路.结论:壮骨关节丸特异致肝损伤易感机体在代谢层面有其潜在的易感生物标志物,为壮骨关节丸特异质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生物学基础.

  • 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作者:何育霖;刘娟;周飞;周勤梅;彭成;熊亮

    目的:考察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以及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测定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HUVECS增殖的影响.采用斑马鱼观察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在3.125~50μ g/mL浓度范围对HUVECS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6.25~50μg/mL范围可明显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下降(P<0.01);益母草正丁醇部位在1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在6.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血管指数上升(P<0.05,P<0.01).结论:益母草对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其不同的药效物质密切相关.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太阴虚寒证红外热成像特征的研究

    作者:赵吉超;肖微;章文春

    目的: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理论,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中医六经理论,对“太阴虚寒证”之太阴脾与其经络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80例受试对象,其中40例为太阴虚寒证患者为试验组,40例为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红外热像仪拍摄,以中医六经理论为依据,通过研究两组受试者的脾脏的正面体表投影区(即中焦)温度与背面的体表投影区、脾俞、脾募穴章门、脾经食窦、血海以及脾所主脐周温度的相关性,观察体内脏腑功能异常与其所属经络穴位、脾的俞募穴、体表投影区温度变化是否相吻合,探讨脾与它们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背部投影区、脾之俞募穴、近取穴食窦、远取穴血海以及脐周温度均较对照组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和太阴虚寒证受试者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背部投影区、脾之俞募穴、近取穴食窦、远取穴血海以及脐周温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0.01).结论:太阴虚寒证受试者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脾功能正常受试者的相比要低,红外热图显示凉偏离.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六经理论即“太阴脾与经络”的相关性及六经辨证包含经络的正确性,同时为六经包含六气提供了初步的科学证明和可视化证据.

  • 大肠诠解

    作者:刘启鸿;黄文彬;赵培琳;骆云丰;蔡华珠;杨春波;柯晓

    文章从“传道”的字义,分析大肠生理功能的理论内涵;释“传化”的“传道、变化”与肺、胃、肾、肝的相关性;在其经义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大肠者传道之官”,赋予其时代新的内涵,并基于此,总结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主津输津、吸纳精微、畅腑安脏、防衰延年的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启发和推进.

  • 《济阴纲目》中妇人癥瘕积聚用药规律探析

    作者:时晓霞;唐德才;张硕

    目的:探讨分析《济阴纲目》中妇人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济阴纲目》中治疗瘕瘕积聚的方剂,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60首方剂,涉及药物121种,累计475频次;频次≥5的药物共33味,前2位依次为肉桂(5.26%)、大黄(4.63%);药物分类统计共分22类,其中活血化瘀药(26.95%)、温里药(11.37%)累积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可得三棱与莪术、当归与肉桂等20组核心组合.聚类分析方面,共分为5类.结论:《济阴纲目》中妇人癥瘕积聚的用药具有以下特点:活/破血,消癥,以通为主;温散,温行,以温消积;益气,和血,寓补于消.

  • 土家族抑制肺癌药物规律文献研究

    作者:王雪雁;杨柱;龙奉玺;陈启亮;冉光辉;苗翠影;唐东昕

    目的:研究土家族抑制肺癌的药物规律.方法: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法,选用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以“药物名称”为主题词,以“肺癌”“肺脏肿瘤”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若无结果,在主题词不变的情况下,更改检索词为“肿瘤”“癌症”再次进行检索,通过阅读原文获取资料.同时选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药物名称”和“肺癌”为检索词各库交叉检索,以免漏检,终通过阅读原文获得资料.对其药性、药味、毒性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条件的土家族药物抑制肺癌的临床文献和药理实验文献中,共检索到96味抑制肺癌药物,药性居第1位的是凉性药.药味居前3位的分别是苦味、甜味和辣味.96味中78.13%为无毒药物.涉及11条经络,但是以肝经、肺经和脾经出现频次多.结论:作为传统中药的一支,土家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肺癌前景,且各味药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科研和治疗上进行探究.

  • 浅析广西壮族聚集地区骨伤科用药规律及特色

    作者:吴晶琳;周红海;陈文思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聚集地区骨伤科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对《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记载的有关广西壮族聚集地区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进行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广西壮族聚集地区骨伤科验方329条(含单方),涵括了929味中药,用药频次合计2 143次.排名前25位的高频药物有五加皮、当归、红花等.其多分布于崇左市(134条)、河池市(43条)、来宾市(51条).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可分为9类.结论:广西壮族聚集地区骨伤科用药规律及特色与主治疾病、地理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特色.

  •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何改丽;李冰;赵永旺;李鹏飞;毕亮亮;杨晓青;杨濛;张霞;张建;翟文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干预IgA肾病的作用机制及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益气组、化瘀组、清热组、复方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四氯化碳+脂多糖的方法制备IgA肾病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TOR信号通路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S6)、磷酸化真核细胞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表达部位,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pS6、p-4EBP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pS6、p-4EBP1主要在IgA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足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中表达,肾小管中散在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6表达量模型组高(P<0.05),益气组次之(P<0.05).各实验组p-4EBP1蛋白表达量模型组高(P<0.05),复方组、空白组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可通过抑制mTOR下游信号蛋白pS6、p-4EBP1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 从古籍探究经络与气之本质及现代化定义

    作者:杨中杰;阳仁达

    中医定义经络为运行全身气血之通道.气血对古籍血气词义恐佚失;经络与气复抽象无形,与现代科学不易交集.由古籍探究经络之位阶指向心灵与肉体之接口,所传之气非血或神经电流,乃是无形质载有本体意志与活动信息之有机体,是以“生命能量”诠释易与现代科学对口,由是区辨中医治病系从能量下手,与西医唯物观哲理不同:能量治因属本;物质治果属标,能量空性特质可阐明经络解剖无着之因;经络与气之新定义有助中医现代化.

  • 中医“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疼痛及其相关脊髓背角C纤维电活动长时程增强的研究

    作者:孔令军;卜江慧;殷萍;朱清广;何天祥;房敏

    目的:观察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及其脊髓背角C纤维电活动长时程增强(LTP)变化.方法: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每组32只.实验组采用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安置椎体连接,不进行外部固定.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干预,不进行支架安置.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再按干预时间1、2、4和8周均分为4个亚组,各亚组干预时间结束,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和LTP.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实验组痛阈呈现出下降趋势而LTP呈现出增长趋势,4、8周时间点时热刺激缩足反射期及LTP与对照组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椎骨错缝”模型大鼠出现疼痛.

  •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芪蛭降糖胶囊中6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史静超;柴智;杨丽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芪蛭降糖胶囊中4种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2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ELSD法,Agilent S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ELSD漂移管温度100C,气体流量2.4L/min.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在0.4296~1.0024μg(r=0.9993)、0.2214~ 0.5166μg(r=0.9991)、0.6762 ~ 1.5788μg(r=1.0000)、0.2286~0.5334μg(r=1.0000)、3.1374 ~ 7.3206μg(r=0.9990)、0.6375~1.4875μg(r=0.9993)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芪蛭降糖胶囊中6个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8%、96.18%、98.38%、97.61%、96.20%、100.39%.结论:建立了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芪蛭降糖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含量的方法.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芪蛭降糖胶囊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 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瑞青;徐志伟;孙伟娟;白俊敏;刘飞来;冯晓东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的影响,为穴位埋线在康复临床中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模型,Zea1onga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3分,且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1~4级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入组模型组和穴位埋线组,假手术组只分离颈部相关血管;造模3d后,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其他两组在同等条件下抓取,不进行治疗;治疗7d后,分别进行TTC染色,BL-420F电生理记录仪测试肌张力,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ern blot法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GS表达的情况.结果:TTC染色显示,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同期(P<0.05);BL-420F电生理记录仪测试肌张力显示,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肌张力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ern blot法均显示,穴位埋线组较模型组脑组织中GS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组织中GS的表达有关.

  • 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痰浊证模型大鼠肝脏及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赵静;谢鸣;刘进娜;王帮众

    目的:比较观察中药、西药、中西药合用3种给药方式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采用高脂饲料联合30mg/kg链脲佐菌素法造模,成模后分为4组:模型组、益气养阴化痰方组(3.8g颗粒·kg-1·d-1)、盐酸吡格列酮组(2.7mg·kg-1·d-1)、中西药合用组(益气养阴化痰方3.8g颗粒·kg-1·d-1+盐酸吡格列酮2.7mg·kg-1·d-1)组,后3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2周,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P<0.01);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糖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骨骼肌糖原、己糖激酶-2(HK-2)、PI3K、PKB、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3个给药组大鼠FBG、Fins、HOMA-IR、肝脏G-6-Pase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肝脏PI3K、GLUT-2和骨骼肌糖原、HK-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益气养阴化痰方组大鼠肝糖原、肝脏PKB、骨骼肌GLUT-4和PI3K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盐酸吡格列酮组大鼠肝糖原、骨骼肌PKB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西药合用组大鼠肝脏PKB、骨骼肌PI3K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较之于单用盐酸吡格列酮和中西药合用两种形式,单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方对T2DM模型肝脏和骨骼肌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明显,其机制涉及对PI3K/Akt(PKB)通路的调节.

  • 化橘红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郭兆娟;孔李婷;袁一平;贾晓玉;王宁宁;戴莹;田伟兰;翟华强

    目的:探究化橘红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橘红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滴入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灌胃28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微血管密度(MVD)、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肺间质纤维化病变,化橘红组及Dex组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橘红组MVD低于模型组(P<0.05),且能明显抑制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其bF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能明显促进PF4表达(P<0.01).结论:化橘红可能通过抑制IPF大鼠bFGF表达和促进PF4表达而抑制血管新生,进而抑制IPF进程.

  • 李东垣《脾胃论》“阴火”理论探讨

    作者:白建英;张秀芬;杨贵真;徐昭娟;王喜梅;李会敏;李付平

    “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均见于李东垣撰著的《脾胃论》中.因李东垣对“阴火”的概念和病机阐述不甚明确,因此后世对“阴火”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且至今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脾胃论》的深入研究,认为“阴火”其实质是脾胃内伤虚损所产生的一种火热邪气.“阴火”产生的基本病机是内伤脾胃,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阴火”治疗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主法,若阴火亢盛,可加少量泻火药为从权施治之计.

  • 作为炮制辅料用的不同姜汁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钟凌云;何平平;龚千锋

    目的:优选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3种炮制辅料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3种姜汁里面主要成分6-姜辣素和8-姜酚含量,选择6-姜辣索、8-姜酚含量作综合评价指标,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选.结果:生姜榨汁工艺参数为:加水来回压榨4次,每次加入15%的水,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1g/mL的溶液;生姜煮汁工艺参数为:加水煎煮3次,一次加入5倍量水,煎煮30min,每次得到的液体都滤去残渣.将3次得到的液体加在一起,旋转蒸发至浓度约为1g/mL;干姜煮汁工艺参数为:用12倍量的水煮沸1h后,过滤,残渣再用10倍量的水煮沸1h,再过滤,残渣再用8倍量的水煮沸1h,过滤,把3次得到的滤液体加在一起,旋转蒸发至浓度约为0.33g/mL.结论:优选的3种姜汁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探究不同姜汁炮制药物产生的差异影响,更好地采用针对性姜汁炮制药物使姜制饮片发挥其佳效果奠定基础.

  • 浅议青蒿鳖甲汤在阴虚内热型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壮雨雯;吴存恩;赵智明;蔡辉

    癌性发热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为“内伤发热”.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多数患者低热缠绵不退,骨蒸潮热盗汗明显,辨证属热伏阴分.青蒿鳖甲汤养阴与透邪并进,具有透达伏阴之热功效,方药对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临床疗效亦确切满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阴虚内热型癌性发热的治疗中.

  • 左归降糖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MKR鼠肾组织miRNA-181a及GRP78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聪;陈家旭;喻嵘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骨骼肌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缺失转基因鼠(MKR鼠)肾组织miRNA-181a及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MKR鼠,按性别、空腹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脂喂养联合单侧肾切除),左归降糖益肾方组,阳性药物组(格列喹酮片0.0039g/kg+盐酸贝那普利片0.0013g/kg),4-苯基丁酸组(1.44g/kg),每组15只;同龄C57鼠10只作为正常组.造模后8周灌胃给药,左归降糖益肾方28.8g/kg灌胃治疗8周.留取尿标本,心脏采血处死各组小鼠.电化学法检测空腹血糖,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荧光PCR检测肾组织miRNA-181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益肾方能降低DN小鼠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P<0.01),并能调控miRNA-181a及GRP78的表达水平(P<0.01);疗效等同于阳性药物组;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结论:左归降糖益肾方可通过调控miRNA-181a、GRP78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肾组织损伤.

  • 以清代医籍为例探讨中医古籍分词规范标准

    作者:付璐;李思;李明正;朱彦

    文章通过对于10种不同类型的清代医籍进行抽样,以人工标注方式构建了一个小型的清代医籍分词语料库,对中医古籍的分词规范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中医古籍分词规范建议:以既有事实、语义变化为总原则,从词性语法、语义类型两个维度进一步拟定细则.通过分析中医古籍中出现的术语常见类型与结构,并将其引入分词原则,从而构建具有中医古籍语言特色的分词标准,为进一步构建中医古籍分词算法模型、实现计算机精准抽取信息提供了一定基础支撑.

  • 血清D-木糖与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及理中汤干预的研究

    作者:张广梅;李杰;吴萍;张发斌;赵协慧;王仁嫒;杨艳;陈湘宏;刘占厚

    目的:探讨血清D-木糖在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以及理中汤干预后的变化.方法:健康未孕SD大鼠1 8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480)、模型组(n=672)、药物组(n=672).模型组采用大承气汤灌胃法造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在子时、午时灌胃理中汤,连续12d.造模结束及药物干预的同时,每天分别于子时、午时及卯时、酉时从各组中各抽取10~14只大鼠获取血清标本,观察血清D-木糖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D-木糖低于正常组,经子时、午时给予理中汤治疗后,血清D-木糖值升高,尤于子时明显.结论: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经理中汤治疗后,血清D-木糖值子时升高明显,与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欲解时相符合.

  • 中医诊断学五字证型术语英译研究

    作者:李涛安;徐宁宁;刘海舟

    文章基于国内外3种具影响力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从术语语言结构和语义逻辑角度分主谓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以及主谓状结构对中医诊断学五字证型术语进行英译对比,通过分析术语的源语内涵与结构,围绕中医术语英译对应性和简洁性原则,讨论较为合理的英译法,以期促进中医诊断学证型术语的英译规范化研究.

  • 基于JAK-STAT5信号转导的醒鼻温敏凝胶剂干预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作者:邱彩霞;郑健;艾斯;褚克丹;林青;张洪生;吴博;庄翔莉;林东红

    目的:探讨醒鼻温敏凝胶剂(简称醒鼻剂)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鼻黏膜组织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A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醒鼻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31)水平,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Q-PCR检测鼻黏膜组织JAK2、STAT5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IL-4、TGF-β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醒鼻剂治疗后,其水平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模型组表现出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醒鼻剂治疗后,粒细胞浸润减少(P<0.05).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JAK2、STATS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醒鼻剂中剂量治疗后,二者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JAK2、STAT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经醒鼻剂中剂量治疗后,二者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醒鼻剂治疗AR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R大鼠JAK-STAT5信号通路转导,从而抑制鼻黏膜炎性免疫反应而发挥疗效.

  • 醋制南五味子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活性部位筛选

    作者:邓翀;南美娟;张化为;姜祎;宋小妹;颜永刚

    目的:通过醋制南五味子不同化学部位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筛选醋制南五味子调节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链尿佐菌素联合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血清中血糖(FBG)、糖耐量(OGTT)、血清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测定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观察肝脏、胰腺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分析组织形态学变化,从而评价醋制南五味子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和剩余4个化学部位调节T2DM大鼠糖脂代谢药效学差异.结果:醋制南五味子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和剩余部位各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与模型组比较,石油醚、氯仿和吡格列酮组HDL-C、SOD、CAT、GSH-Px显著升高,FFA、LDL-C、TC、TG、ALT、AST、MDA显著降低,但对FBG、OGTT、FINS改善作用不大.结论:醋制南五味子石油醚和氯仿部位对T2DM大鼠肝损伤和高脂状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JNK/AP-1信号通路和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岳星星;谢春毅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JNK/AP-1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心脏保护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55mg/kg)结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P600125组(SP,15mg/kg)、低剂量红景天苷组(LSDS,25mg/kg)、中剂量红景天苷组(MSDS,50mg/kg)、高剂量红景天苷组(HSDS,100mg/kg),并设对照组.相应剂量药物灌胃12周,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组织,HE及Masson 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JNK、p-c-Jun及p-c-Fos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JNK、p-c-Jun、p-c-Fos及TGF-β l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中、高剂量红景天苷组p-JNK和p-c-Jun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低、中、高剂量红景天苷组p-c-Fos及TGF-β 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JNK/AP-l信号通路激活,下调TGF-β 1 mRNA表达,发挥糖尿病大鼠心脏保护作用.

  • 肥大细胞功能对脐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通道的影响

    作者:李姝婧;孙琰;潘亚辉;赵启韬;高树中;马玉侠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药物贴脐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通道(TRPV)1、TRPV2、TRPV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肥大细胞发挥的功能.方法:将7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隔药灸脐组、色甘酸钠+药物贴脐组.除对照组外均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治疗;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子宫TRPV1、TRPV2、TRPV4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脐疗对寒凝血瘀痛经大鼠具有明显镇痛疗效;色甘酸钠有一定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TRPV1、TRPV2、TRPV4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脐疗可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TRPV2、TRPV4高表达(P<0.01,P<0.05),隔药灸脐对TRPV调节作用优于药物贴脐;色甘酸钠阻断神阙穴肥大细胞使脐疗镇痛效应及对TRPV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程度地削弱.结论:脐疗通过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高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隔药灸脐对TRPV的调节作用优于药物贴脐;肥大细胞在此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基于以方测证的肾阳虚哮喘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研究

    作者:郭春荣;施旻昱;庄怡娴;赵杏;李福凤;邹璐;孙祝美;郑幼镭;王慧雯;陈丹

    目的:建立并评价哮喘大鼠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肾阳虚哮喘模型组、肾阳虚哮喘+金匮肾气汤组(简称金匮肾气汤组)、肾阳虚哮喘+六味地黄汤组(简称六味地黄汤组)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利用卵蛋白诱发哮喘.肾阳虚哮喘模型组、金匮肾气汤组、六味地黄汤组灌胃地塞米松混悬液2周制作肾阳虚哮喘模型,2周后金匮肾气汤组、六味地黄汤组分别灌胃金匮肾气汤和六味地黄汤治疗.末次给药12h后处死大鼠取材固定,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支气管壁RhoA、Rock2蛋白表达.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支气管管壁完整,无炎性渗出.哮喘模型组、肾阳虚哮喘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壁塌陷,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渗出,且肾阳虚哮喘模型组的病理变化重于哮喘模型组;金匮肾气汤组支气管壁结构塌陷程度较肾阳虚哮喘组明显减轻,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渗出;六味地黄汤组的病变程度与肾阳虚哮喘模型组无明显差别.荧光免疫组化法显示RhoA、Rock2在各组大鼠支气管壁和肺泡壁均有表达;哮喘模型组RhoA、Rock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肾阳虚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5),金匮肾气汤组与肾阳虚哮喘模型组比较,RhoA、Rock2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以方测证的实验室指标的结果分析判定地塞米松灌胃结合卵蛋白诱发哮喘制造肾阳虚哮喘模型成功.

  • 基于情绪量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情绪因素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作者:赵以琳;蔡靓;褚怡霏;茅思佳;叶健飞;王忆勤;徐璡

    目的:探讨情绪问题是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的影响因素之一.方法:本课题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高血压病问诊量表采集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利用情绪量表给予高血压病患者情绪类型判定,寻找高血压病患者的情绪类型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痰浊壅盛证型与抑郁、肝火亢盛证与内向型激惹、阴阳两虚证与焦虑有相关性(P<0.05),性别与焦虑有关(P<0.05).结论:情绪因素可为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罗丹;高路;仝战旗;王世达;张亮;张晨

    目的:观察新药五味苦参肠溶胶囊(FSEC)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白介素(IL)-17、IL-6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Nctrl),模型组(Model),FSEC低、中、高剂量组(1.92、3.84、7.68g·kg-1·d-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DSS 7d,然后空白组与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肠,FSEC各剂量组分别按不同剂量灌肠7d.各组取结肠组织观察炎症损伤评分(DAI),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ORγt、IL-17、IL-6蛋白含量及MPO活性.结果:HE染色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严重,而FSEC各组炎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FSEC各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RORγt、IL-17、IL-6炎性因子及MPO活性的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P<0.01),其中FSEC中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FSEC可降低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组织中RORγt、IL-17、IL-6蛋白水平及MPO活性,减轻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缓解UC小鼠的症状.

  • 细胞学方法评价苯甲醛类化合物寒热药性的构效关系

    作者:张宁;王思文;王雅琪;范铭沁;李红民;刘建利

    目的:用细胞学方法评价苯甲醛类化合物的寒热药性,探讨化合物结构与其寒热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12种苯甲醛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它们的寒热药性.结果:苯甲醛、对氯苯甲醛、2-硝基苯甲醛、间硝基苯甲醛在0.1 ~ 5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判定为寒性;对羟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3,4-二羟基苯甲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2,4,6-三甲氧基苯甲醛、香草醛、邻香草醛、异香草醛在0.1 ~ 5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判定为热性.结论:化合物的寒热药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苯甲醛为基本结构显寒性,吸电子基取代使其寒性增强,给电子基取代使其显热性.

  • 中医药网状Meta分析质量评价

    作者:杨丰文;张俊华;张伯礼

    目的:评价已发表的中医药范畴的网状Meta分析(NMA)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中医药相关网状Meta分析,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量表及含网状Meta分析的系统评分报告规范扩展版(PRISMA-NMA)量表评价纳入NMAs质量.结果:截止2017年10月,检索共得到51篇中医药相关的NMAs.纳入NMAs共涉及35种疾病,包含的干预措施数目从2种至22种不等,包含的临床研究数目从11个到371个不等,合计纳入2 922个临床研究.AMSTAR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分数高9分,低4分,平均值7.3分,中位数7分;按质量认定标准划分:高质量9篇、中等质量41篇、低质量1篇.PRISMA-NMA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显示:分数高31分、低14分、平均值23.7分、中位数24.5分;部分条目受到较严重的忽视,特别是方案和注册、基金、单个研究结果的报告等方面.结论:中医药NMAs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方法学及报告质量总体尚可,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受纳入研究的数量限制,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 地黄饮子水煎剂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及OPG/RANKL/RANK含量的影响

    作者:颜春鲁;王琳;安方玉;刘永琦;宋敏;陈丽;马正民;牛彦强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水煎剂对去势大鼠生物力学和OPG/RANKL/RANK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地黄饮子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黄饮子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股动脉采血后处死大鼠.计算各组大鼠的胸腺、脾脏和肾脏指数,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OPG、RANK和RANKL的含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获得骨矿含量(BMC);AG-IX生物力学万能实验机检测断裂载荷和弹性模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ANK和RANKL含量均升高(P<0.05),胸腺、脾脏、肾脏指数及血清OPG含量、BMC、生物力学参数断裂载荷、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RANK和RANKL含量均降低(P<0.05),胸腺、脾脏指数、OPG含量、BMC、断裂载荷和弹性模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地黄饮子具有明显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改善骨组织中生物力学参数和调控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 出生因素及喂养方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作者:严辉;朱燕波;蔡婷;李彦妮;李桐;虞晓含;史会梅;王乐融;史穆然;郑昆

    目的:探讨出生因素及喂养方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横断面现场调查数据库,纳入19 239例样本的出生方式、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出生排行、喂养方式情况,以及《中医体质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出生方式、喂养方式的9种体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与平和质负相关(b'=-0.031;b'=-0.038),与8种偏颇体质正相关(b'=0.024 ~ 0.045;b'=0.031 ~ 0.049).早产与平和质负相关(b'=-0.017),与阳虚质(b'=0.023)、痰湿质(b'=0.014)、湿热质(b'=0.018)、血瘀质(b'=0.021)、特禀质(b'=0.023)正相关;难产与气虚质(b'=0.016)、阳虚质(b'=0.019)、痰湿质(b'=0.020)、湿热质(b'=0.022)正相关;剖腹产与特禀质正相关(b'=0.015).父亲年龄与湿热质正相关(b'=0.044);母亲年龄与阴虚质(b'=-0.033)、湿热质(b'=-0.047)负相关;出生排行与特禀质负相关(b'=-0.026).结论:非母乳喂养方式和非顺产出生方式对偏颇体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且喂养方式的影响更大.应进一步加强鼓励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减少可能的早产、难产、剖腹产危险因素,提高顺产比率.

  • 温针加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态学及白介素-10的影响

    作者:李安;杨璇;张应武;唐宇星

    目的:研究温针加电治疗法在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兔子的左耳做作为温针加电治疗组,右耳作为对照组,给予相应处理3个疗程后,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第1、2、3疗程后治疗组的瘢痕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瘢痕组织内IL-10含量升高(P<0.05),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发现温针加电可以改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温针加电治疗可能通过提高瘢痕组织内IL-10的含量来减轻瘢痕.

  • 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在登革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余锋;刘南;信梦雪

    基于当前登革热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出应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RO)在登革热疗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并探讨登革热PRO量表的设计思路构想及可行性,认为量表设计除了应遵循量表研制的方法学,更应该深入挖掘中医学治疗登革热的独特之处,如辨证论治及三因制宜等.从建立条目池并严加筛选、规范术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规范考核评价.

  • 蠲哮汤对哮喘大鼠CysLTs和IL-4、IFN-γ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喻强强;鲍梦婕;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曹邦卿;赵英杰;薛汉荣

    目的:探讨蠲哮汤对哮喘大鼠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将189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孟鲁司特钠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蠲哮汤低、中、高剂量组(E、F、G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4周,各周结束时,处死每组大鼠9只,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CysLTs及IFN-γ、IL-4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ysLTs:与A组同期比较,第1、4周各药物干预组降低,第2周各组升高(P<0.05);与B组同期比较,A组、蠲哮汤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浓度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组低于其他药物干预组(P<0.05).IL-4:与A组同期比较,第1、4周各药物干预组降低,第2周各组升高(P<0.05);与B组同期比较,A组、G组、D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浓度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ysLTs与IL-4呈正相关性、与IFN-γ呈负相关性.结论:IL-4、IFN-γ与CysLT通路相关,蠲哮汤可能是通过影响CysLTs干预哮喘炎症白三烯通道及通过影响IFN-γ、IL-4干预Th1/Th2失衡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 吸取中医元素的高血压病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作者:张军鹏;徐变玲;张理;马燕楠;闫芮;徐学功

    目的:建立新的涵盖中医元素的高血压病风险预警系统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和无高血压病体检者(100名),综合运用线性、非线性数据处理方法,筛选出涵盖中医元素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高血压病中医风险预警模型.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回归模型进行比较,评价高血压病中医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①饮食具有偏酸、偏清淡爱好、体质偏向阳虚质、沉脉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风险相对较低;②饮食具有偏咸、偏腌制爱好,体质偏向痰湿质、气虚质及气郁质,有齿痕、舌下脉络怒张,脉长中脉及脉搏有力、弦/硬脉,D型人格以及负性事件值得分>0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风险较高.③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回归模型.结论:吸取中医元素的高血压病BP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精度和效度优于回归模型,能够更好的预测和防治高血压病.

  • 《伤寒论》汤剂煎药时间探讨

    作者:吴忠义

    文章总结中医药典籍《伤寒论》中药汤剂的制备形式,以期综合利用现代制备技术,更好地挖掘传承优秀文化;通过直观学习研读《伤寒论》,参考历代中医药学家对该著作的注释和解读以及现代研究,从汤剂煎药时间的角度整理解读典籍;《伤寒论》汤剂制备的煎药时间与处方用量、辨证用药、方剂功效、特殊煎法等息息相关,与现代煎药要求有所区别;典籍记载的汤剂煎药时间因证、因方、因病、因药有别,在保证汤剂质量,提高中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先煎后下特色明显,值得我们全方面加快典籍制备汤剂的整理开发,采纳吸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 基于微透析技术探讨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前额叶NE、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作者:宋宇尘;雷爽;韩新民;袁海霞;周荣易

    目的:研究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多动冲动行为及前额叶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SHR大鼠分为模型组,择思达组(0.045mg/kg),安神定志灵低、中、高剂量组(6.7,13.4,26.7g/kg),每组8只,另设WKY大鼠、SD大鼠各8只为正常组,灌胃给药28d.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运动距离及运动速度,微透析联合HPLC-ECD检测前额叶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①给药前,模型组、择思达组及安神定志灵各剂量组运动距离及运动速度较正常组1 (WKY)显著升高(P<0.05);给药第14、21、28天,择思达组和安神定志灵中剂量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②给药前,模型组、择思达组及安神定志灵各剂量组NE、DA、DOPAC、HVA含量较WKY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NE、HVA含量较正常组2(SD)显著降低(P<0.05);给药第14天,择思达组NE、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给药第28天,择思达组、安神定志灵中剂量组NE、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安神定志灵中剂量组DOPAC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安神定志灵能调控SHR多动、冲动行为,改善NE、DA缺乏状态.

  • 基于现代教材的苍龟探穴针法探析

    作者:闫冰;蒋海琳;王富春

    为使苍龟探穴针法之操作得以规范化,且更易于操作,笔者通过查阅古书籍和现代教材,归纳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针灸类教材和古代颇具代表性的著作中对苍龟探穴针法操作的描述,认为“探”“钻”“剔”三字为该针法的操作核心,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尽管现代教材中采用的操作术式与古文基本相同,但对“探”“钻”“剔”3个操作要领部分体现不够.苍龟探穴针法的现代操作还当遵循该针法的创始人徐凤所述,即“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重点抓住“探”“钻”“剔”3个操作要领,古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故当以此为标准,而避免复杂繁琐的操作方式,同时为规范针灸教材对该针法的操作描述提供可靠依据.

  • 中医药科技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马进疆;邱鸿钟;梁瑞琼

    运用文献回溯、政策分析、调查统计等方法,为健全我国中医药科技政策管理的框架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年至今来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医药科技管理政策及其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调查了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近来颁布的中医药科技政策意见和建议.研究认为我国政府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推进中医药成果转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了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但在纲领性文件出台后,存在配套实施细则不完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围绕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和政策建设的建议.

  • 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玲玲;薛杨;王燕萍;徐鹏敏;蒋焱斐;闫珂;张宏;俞若熙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45岁体检人员207人,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3个月后进行体质干预效果评价.结果:①受检人员中未有指标异常的主要体质类型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有指标异常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亚健康风险主要表现为:乏力、怕冷、易过敏、胸闷/腹胀、眩晕、焦虑等;②有针对性进行干预调理后,偏颇体质人群减少,平和质人群显著增加.结论:①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体质辨识能如实反映受检人员长期生活状态,通过体质辨识可增加亚健康状态及潜在健康风险检出率,很好地弥补常规体检的不足;②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常规体检,联合现代检测技术,结合临床望闻问切辨证分析,有针对性改善亚健康人群状态,为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完善提供思路.

  • 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作者:周强;朱春洋;张声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疑难病,现代医学无针对本病的有效药物,以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将本病命名为“食管痹”,以气郁痰阻、痰瘀阻膈为主要病机,以行气降逆和胃、化痰活血通膈为基本治法.既往研究显示,针灸、推拿、中成药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文章对本病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中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对本病做了一个系统总结,为本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 阎小萍“辨五液,调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作者:朱峰;孔维萍;朱笑夏;张英泽;阎小萍

    阎小萍教授重视“辨五液,调五脏”,应用补肾清热育阴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获良效.本方选用滋补五脏之阴的药物,同时加入行气、活血药,使全方补而不滞.以治本“补肾”为先、又注重“肺、脾”二脏,且根据临床表现中五液“泪、汗、涎、涕、唾”的虚损程度兼顾其他脏腑,体现了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思想.文章介绍阎小萍教授运用“辨五液,调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旨在为“燥痹”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推动中医“燥痹”治疗的发展.

  • 桂枝与肉桂温阳通脉治郁证举隅

    作者:郝志红;杨莹骊;王亚红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用疏肝理气、解郁泻热、行气化痰、养心安神等法治疗,笔者在临床调治郁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在具体治疗中合理配伍桂枝、肉桂温阳通脉,使气机和调,阴阳和合,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对临床病案中郁证之气滞血瘀证、气滞痰凝证、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探讨桂枝、肉桂温阳通脉治疗郁证的应用,阐释其对郁证的治疗特点,并从中得出,温阳通脉的桂枝、肉桂有助于治疗郁证.

  • 王邦才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探述

    作者:何国浓;王邦才;王培劼

    文章介绍王邦才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王邦才教授在外感热病治疗上,融合伤寒、温病学说,中西合参.治疗春温邪热留恋气分,少阳阳明合病,用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之邪,清透阳明之热.风温肺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味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湿温,先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清化湿热,清肠止泻;再以益气生津,清化和胃以善后,配伍得当,胃肠邪热得清,则高热消退.王教授治外感热病,不拘寒温,病证双辨;经方时方,择善而从.

  • 范永升治疗IgA肾病经验

    作者:朱星瑜;陈宁宁

    文章介绍了范永升教授治疗IgA肾病临床经验.范永升教授认为,IgA肾病病因病机复杂,缠绵难愈,治疗上当分急性发作和慢性迁延两期论治,予宣肺利咽、疏风解表,并行健脾滋肾、益气固表.同时介绍病累及其他脏腑所出现的相关兼证的治疗经验.概括其法为固表强里、通养结合.并列举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 培本固元法治愈坏疽性脓皮病

    作者:孟建霞;徐旭英;王萍;李萍

    徐旭英教授在辨治坏疽性脓皮病(PG)方面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PG基本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为标,治以温补脾肾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文章为PG的典型病例报道,基于培本固元法,徐教授应用内服中药配合外用朱红膏纱条、回阳生肌膏纱条治愈PG.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为中医辨治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 国医大师李士懋活用小青龙汤治疗胸痹经验

    作者:耿静;高悦;杨阳;杨桢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临床擅用温阳散寒法治疗寒凝证之胸痹,其中活用小青龙汤居多.文章分析了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指导下,寒邪凝痹心脉导致胸痹的中医学病机,脉诊为重的临床诊断标准,以虚实为纲的辨证原则,中上二焦同治的小青龙汤治法特点,汗法治疗里证的重要作用.

  • 中医“状态辨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应用举隅

    作者:王玉洁;王彦晖;奚胜艳;宛金;张阳扬;李鹏飞

    中医“状态辨治”思维及其相关理论的构建,对突破单纯辨病或辨证或辨症思维方式有建设性意义,对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无裨益.文章着眼于把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起伏看成不同的状态,从状态角度辨治,力求达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治疗;同时提出中医治疗就是人体“土壤改造”的过程,帮助理解状态辨治.后通过列举1则状态辨治的验案以期理解中医“状态辨治”的内涵.

  • 邵经明治疗乳少经验浅析

    作者:张君;邵素菊;王培育;华金双;任重;邵素霞

    邵经明教授临证常取2~4穴,即取得很好疗效.邵教授认为乳少分虚实两类,主要由气血不足和肝气郁结引起,治疗以补益气血和疏肝解郁为原则,取穴以膻中、乳根、少泽3穴为主穴,虚证配脾俞、足三里;实证配肝俞、肩井.邵教授平时很重视针刺手法,他认为膻中、乳根穴特殊的针刺手法是本病取得好疗效的关键.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及心理疏导,疗效颇佳.

  • 刘红霞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作者:张成会;吉燕;刘朝霞;丰靓;魏建华;欧韵;刘红霞

    文章介绍了刘红霞通过运用毫火针针刺、刺络放血、拔罐疗法、中药面膜、穴位埋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方法治疗痤疮.刘红霞在治疗上采用辨证、辨病、辨体相结合,使用多种不同的外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运用张锡纯宗气理论治疗杂病经验

    作者:陈吉全

    张锡纯认为宗气功能有三,其中第三个功能是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代元气统摄三焦气化,笔者以之为指导治疗杂病,如胃下垂等脏器下垂证及自汗、盗汗等汗证亦取得了上佳的效果.笔者认为脏器下垂诸症病机主要在于宗气亏虚不能撑持内脏所致,其治疗关键在于大补宗气,然宗气大虚之体,三焦气化能力减弱,故亦有食积、痰饮等内生之邪,所以应同时佐以驱邪之药;自汗主要与宗气亏虚有关,宗气虚则卫气虚而不能固表,故为自汗,其治疗宜大补宗气;盗汗病机多为阴虚火旺,热邪夜入阴分迫津外出所致,但汗为阴液,营气所化,汗液生成亦与宗气有关,且阴阳互根,汗液流失亦伴卫气流散,卫气虚不能固表则汗液外出,故盗汗亦与宗气虚息息相关,故治疗盗汗时在滋阴清热同时也应该辅以补益宗气.

  • 郑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评析

    作者:陈蓉;周红黎;吕仪;王仁杰;李琼超;熊金富;梁志庆;陈清华;郑进

    心脑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首要死因,传统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郑进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临床研究.文章总结郑进教授融汇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辨治经验,以期为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研究提供新视野.

  • 四色法辨治成人湿疹体悟

    作者:包诗杰

    文章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及6年专科临证发现,除瘙痒外无余不适的成人湿疹以阳证居多,皮损基底颜色均与红色相关,据程度可分为鲜红、淡红、暗红及近肤色.遣方用药上,鲜红为主者以朱仁康的皮炎汤为主加减;淡红为主者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或艾儒棣教授的马齿苋汤加减;暗红为主者,以徐宜厚教授的益威止痒汤加减;近肤色为主者,以当归饮子为主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国医大师张大宁从虚瘀湿毒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孙义;车树强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虚、瘀、湿、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基本病理改变.扶正补虚、活血软坚、祛湿降浊、通腑排毒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近年,张教授重视软坚药物的使用,并总结出祛湿六法,尤其在大黄及炭剂使用上有所新悟.文章对此进行详述,供临证参考.

  • 张发荣运用“消渴膏方”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潘怡;王振兴;郭静;张发荣;王飞

    膏方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发荣教授擅长治疗内分泌疾病,认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机特点为“阴虚燥热、燥热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热瘀互结贯穿始终”,治疗应“治消渴,补脾肾,益气阴,清虚热,通瘀络、虚瘀并治”.辨证论治时把“三消辨证”与“证型辨证”结合,创立了“消渴膏方”,完善了现代糖尿病膏方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 从气血水探讨胸痛辨治思路

    作者:崔向宁;武婧

    胸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出现.很多人胸口出现不适感,就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事实上,胸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不只局限于胸部,还涉及心、肺以外的许多脏器.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具有独特优势.文章试从“胸痹”出发根据张仲景所述结合现代医家的认识从气血水探讨胸痛的机制与治疗并举临床验案.

  • 赵进喜“三阴三阳”体质学说与糖尿病治疗调护经验

    作者:倪膊然;赵进喜;赵翘楚;汪伯川;王权宣;陈宇

    赵进喜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对于人体脏腑功能的一种分类,分别代表人体的六大生理系统.根据这六大系统的功能和气血阴阳的强弱不同,人群便可以划分为“三阴三阳”6类体质,每类体质可再细分为3种类型.针对每一类糖尿病易患的体质类型,赵进喜教授提出了治疗和调护方法,展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强调药物、饮食及运动三方面的协同治疗,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从“六位一体”论治慢性糜烂性胃炎

    作者:董环;王彦刚;张晓梅

    介绍从“六位一体”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经验.王彦刚教授认为浊毒为害是慢性糜烂性胃炎病机的关键,以浊毒理论为基础,形成了通滞、化积、祛湿、散瘀、解毒、补虚于“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网络.四诊合参,重视舌诊,治疗效果显著.

  • 金实从络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作者:韩善夯;孙美秀;纪伟;金实

    干燥综合征是外分泌腺即细小的气血津液络道痹阻,津凝不行,燥结成痰,阻塞孙络,金实认为阴虚络滞为其病机关键.络脉瘀阻、津凝痰聚、毒瘀互结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环节,提倡从络论治,立养阴通络为治疗大法,总结治络六法,常用宣肺布津通络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 “护场”理论指导下氩氦刀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宋紫临;胡凯文;周天;李泉旺;姜敏;高磊;和梦柯;刘冰;张婷;刘传波

    目的:以“护场”理论为指导,对氩氦刀不完全冷冻治疗3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34例接受不完全冷冻消融治疗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34例NSCLC患者术后6、12、18、24、30个月、36个月生存比为0.72、0.41、0.36、0.16、0.16、0.16;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43个月,其中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1.87个月,鳞癌为8.1个月,大细胞癌生存期为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17个月,Ⅳ期为7.53个月;术后不良反应以咳嗽、咯血、发热、疼痛为主,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护场”理论指导下的不完全冷冻消融术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中性粒细胞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ATG/ALG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测作用

    作者:唐旭东;刘锋;李柳;刘驰;肖海燕;张姗姗;杨秀鹏;王洪志;郭晓青;全日诚;胡晓梅;麻柔

    目的:讨论中性粒细胞在以补肾中药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上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障.结果:①在所有可以评价的全部140例重型再障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治疗结果显示:基本治愈的患者37例(26.4%),缓解的患者35例(25.0%),明显进步的患者44例(31.4%),无效的患者24例(17.1%),总有效率为82.9%.②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前,60岁及以上年龄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预示着疗效更佳(P=0.025);治疗1、6个月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预示着疗效较好.③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患者生存期更长(P=0.030);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几的患者的生存期较长(P=0.009,P=0.000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85.0%.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强烈免疫抑制剂ATG/ALG治疗重型再障的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早期预测临床疗效、预估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指标.

  • “梯形四角法”针刀治疗L4~S1神经根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叶肖琳;马英;沈丽娟;范吉祥;杨寅;叶新苗

    目的:观察研究“梯形四角法”针刀治疗L4 ~ S1神经根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形成适宜技术规范进行推广.方法:采用随机化的原则(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来自5个临床中心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病例,记录结果,判定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36例,试验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L4~S1联合病变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形四角针刀法,在治愈率上明显优于针刺疗法,此疗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痹祺胶囊联合充气颈托固定治疗颈椎早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旻;白卫飞;何芳;蒋雨宸;冯林杰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联合充气颈托固定治疗颈椎早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颈椎病早期、低年龄段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痹祺胶囊(4粒,3次/d)口服,并用充气颈托固定(30min,3次/d),并联合颈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15min,2次/d治疗.对照组以洛芬待因缓释片(1片,1次/d)口服并联合充气颈托和颈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15min,2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d.采用McGill简化量表积分值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28天颈部酸痛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颈项肌肉僵硬改善时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过程中McGill简化量表积分变化、颈部肌肉僵硬缓解及生理曲度变直恢复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祺胶囊联合充气颈托固定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颈椎早期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

  • 桑梅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凛;秦阳;崔红生;毕伟博;靳锐锋;李长安;许芳

    目的:观察中药桑梅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94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8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桑梅止咳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美敏伪麻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较高(P<0.05),咳嗽、咽痒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1,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对患者生理、心理区域的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无明确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桑梅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中医整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屈留新;邢丽阳;高嵩;李平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南京鼓楼区中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诊治的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整脊手法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单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隔日1次,治疗10次.于首次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对患者Kujala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KFKSS评分及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中医整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髌骨软化症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 应用时差成像技术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体外受精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郭颖;连方;刘卓;吴海萃;高海霞;张楠

    目的:应用时差成像技术观察补肾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胚胎发育时间参数的调控作用.方法:将76例行IVF-ET治疗的高龄肾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8例,另选取43例因男方因素行IVF治疗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肾气阴两虚症候积分变化;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肾气阴两虚症状明显改善.中药治疗组ICSI 2PN受精率、优胚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5).在t5时间段中,正常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均明显快于安慰剂组(P<0.05,P<0.01).结论:在IVF-ET治疗周期,应用补肾中药能改善高龄IVF-ET患者的肾气阴两虚症状,可能通过降低高龄女性早期胚胎的发育迟缓,纠正异常卵裂的发生,使高龄肾气阴两虚型IVF患者妊娠结局有所改善.

  •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沛;江澜;韩笑;徐寅平;陈彦;张龙生;郭晋斌;邹忆怀

    目的:从中医证候及神经功能角度,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效应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式,纳入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3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0例及对照组10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星蒌承气汤,对照组采用杜密克口服和(或)开塞露灌肠.疗程(5±2)d,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量表评价.结果:两种疗法对内风、内火、痰湿、血瘀证候要素,痰热腑实证及神经功能均具有改善作用(P<0.01),但仅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P<0.05,P<0.01),并且对痰热腑实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对患者的气阴具有固护作用.

  • 近5年关于干眼症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宏杰;郑燕林;李园媛

    目前干眼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炎症、细胞凋亡、性激素失衡及神经调控障碍等有关.干眼症治疗多采取眼局部治疗为主,如人工泪液、环孢素滴眼液等,有时需要性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全身治疗或者手术如自体下颌下腺移植等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及严重并发症.中医药防治干眼症具有优势,除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汤剂外,尚可辅助针灸、推拿、按摩、熏蒸、热敷、直流电离子导入等方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近5年来中医药防治干眼症的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如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复方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针刺、电针或针药结合以及中药滴眼液等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探讨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并随着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将会出现防治干眼症的专药如清润养目口服液、润目灵颗粒等应用于临床.文章着重从实验研究方面对近5年来中医药防治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启发新的研究思路,将来能更好地为干眼症患者服务.

  •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思;严小军;刘红宁

    恶性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发病率和病死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临床数据显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有效率,甚至彻底治愈.文章将论述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状况、中医病机、治则治法及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上的基础实验研究与相关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卿;季青;李琦

    免疫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免疫治疗已经从辅助性肿瘤治疗方式发展成为公认的有潜力的手段之一.肿瘤免疫治疗较传统治疗方式具有明显疗效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中药有效成分以及中药复方可以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多层面、多途径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文章就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中医药 免疫 综述
  •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华锋;于然;陈辰;吴雪峰;刘思达;邓博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对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pringer,对近5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放射性皮炎提供参考.目前,许多中药都已被证实时对放射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如外用药自拟溃疡油、湿润烫伤膏、三黄膏、紫草、姜黄、芦荟、康复新液以及某些口服中药等.文章对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中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 中医治疗轻度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杨荣禄;杨帆;吴松立;杨承芝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的过渡状态,早期干预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疾病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医虽无对应MCI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在古代医籍中有迹可循.近几十年来深入研究发现,中药、针灸和太极等中医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症状及预后.文章主要从中医对MCI的认识、证型分布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其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认识MCI,提高临床疗效.

  • 当代中医临床家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作者:贾忠武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慢性、容易复发、损容等特点,可致患者产生焦虑、易怒、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中医药治疗痤疮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改善全身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确有疗效.当代中医临床家在治疗痤疮方面各具特色,具有时代特点.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肯定了痤疮的中医药疗效.但如何在此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阳和汤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刘宇飞;安甜;王春晖;张晓苗;肖金禾;裴晓华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现代医家根据其“化阴布阳”的治疗特点,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风湿免疫、乳腺、周围血管、骨科、皮肤、妇科、儿科等各类疾病,效如桴鼓.文章通过回顾近几年相关文献,对阳和汤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现代医家应用阳和汤提供广阔思路.

  • 火针针具的当代发展概况

    作者:高仰来

    通过对古代火针针具和当代火针针具的源流和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临床应用的火针针具(传统中医火针、民族医火针、新型火针)规格、材料、制作工艺及临床操作,旨在改善和提高火针针具规格和制作工艺;让更多同行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火针疗法;加快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和统一;促进火针疗法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推动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火针 针具 发展概况
  • 近5年中药复方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姜默琳;尤圣杰;张捷

    抑郁症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现代医学抗抑郁治疗取得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不良反应多及疾病慢性化等局限.因此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就近5年的中药复方抗抑郁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中药复方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可塑性、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免疫系统,多层次、多靶点地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对目前在微观层面,对某一物质、某一通路的研究方式进行思考,提出应紧密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理论核心,进行宏观与微观并重的研究,以更好阐释中药复方抗抑郁的内涵.

  • 基于平乐正骨筋骨平衡理论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思路

    作者:郭现辉;潘富伟;李沛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部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的疾病,属于脊柱筋骨疾病.笔者基于平乐郭氏正骨提出的筋骨互用平衡理论以及多年临床经验,从“筋、骨”方面指导该病的诊治.在治疗该病时运用手法、功能锻炼及中药外敷等综合疗法,进行“理筋、养骨”.在中医辨证基础上配合中药以调理气血,补益肝肾,恢复机体的筋骨平衡.文章即从“筋、骨”平衡方面来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思路,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和资料.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试验现场监查核心要点分析

    作者:沈文娟;高敬书;常惠;文雁;张杨;吴效科

    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是验证中医药有效性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实施高效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准确、科学、可信的必要保障.现场监查是深度落实质控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明确质控监查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监查重点,深度挖掘、精准定位监查核心,探寻制定有效的监查策略,才能更好的创新中医临床研究组织运行模式,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进程.

  • 中成药临床新用的现状及思考

    作者:李艳;宋亚刚;苗明三

    中成药的新用,又称“引申应用”或“老药新用”,即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功效.通过分析中成药新用与其原有功能、主治是否一致的规律,总结中成药新用的特点、意义等.说明传统中成药的新用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发现中成药的新用途,开拓中成药的适用范围,从而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 基于“多证合一,辨证举荐”研制《刺络放血技术临床应用指南》

    作者:吕中茜;郭义;宋思敏;李宛蓉;孟雪;陈泽林

    研制《刺络放血技术临床应用指南》,为刺络放血技术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首先,集合古代文献证据、现代文献证据、现代名医经验证据确定刺络放血技术的优势病种.之后,“以古代文献为基础,以GRADE评价为依据,以专家经验为参考”综合考量举荐刺络放血方案.后,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完成指南的撰写工作.基于“多证合一,辨证举荐”思想下形成的《刺络放血技术临床应用指南》,更具有临床普适性和指导性.

  • 基于证型演变分段辨治延缓肺癌EGFR-TKIs耐药

    作者:高瑞珂;严安;李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s)为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临床关注,但绝大部分患者治疗9~13个月后即产生耐药,此为靶向药物治疗之瓶颈.根据服用靶向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其药性属热,热邪入侵,耗气伤阴,气阴亏虚、虚热内生,阴阳失衡,耐药产生.在治疗方面,应根据服药后患者的证型变化行分阶段辨治.服用靶向药物3个月内,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多为气阴亏虚证, “急则救其标”,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以减毒、稳定瘤体;3~6个月,热证渐增,所占比例超过寒证,气阴耗伤加重累及脾肺,肺脾气虚证渐增,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佐以“健脾补肺”,以解毒抗癌;6个月后,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基本缓解,瘤体体积缩小减缓,耐药机会逐增,“缓则救其本”,以“健脾补肺、益肾抗癌”为主要治法,佐以“养阴清热”以扶正抗癌、预防耐药.

  • 中医模式推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邢玉瑞

    中医模式推理属于中医思维方法的范畴,随着中国古代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深入,中医推理模式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现代有关中医模式推理研究的系统梳理,从推类及推类逻辑、象思维、模式推理、“类”“象”“模式”的关系4个方面总结了中医模式推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开展中医模式推理研究的思路、具体方法与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 从生物流体力学角度探讨脉象机制

    作者: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样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如何客观、规范的表达脉象形成是脉诊客观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流体力学是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可客观反映人体循环系统的各项参数指标,从本角度探讨循环系统中桡动脉的形成机制是适合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文章从多学科视角总结古今医学对脉象机制的认识,首次从生物流体力学角度系统阐述并解析脉象形成机制,以脉搏波、血液流动、血管壁运动及边界条件为纲解读脉象形成机制,为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构建适合中医药特征的临床证据评价体系

    作者:钱静华;郭志丽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工作,提出应用GRADE系统方法学作为构建中医临床证据体系的主要方法学,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关一系列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工作.文章以实际工作为线索,发现在制定治未病实践指南过程中存在中医药临床证据体系构建的特殊性,以穴位贴敷干预哮病治未病实践指南为例,阐述应用GRADE系统方法学构建中医药临床证据体系,存在中医药的特殊性,应当建立适合中医药特征的临床证据评价体系,建议该系统包括将GRADE系统方法学得出的结论作为前提,将名医经验即专家共识以及古籍经典作为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学方法获得的专家共识作为补充证据,后加上中医特色结局指标体系.

  • 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作者:潘卫星

    “针刺感受处,疾病反应所,治疗作用点”是腧穴的三大功能,也是理解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点.现代研究表明:①穴位感针现象的实质是神经感受.针刺激动不同类型的神经成分而产生针感.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激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外周神经,从而引起性质、范围、时间上各异的调节效应.阻断支配穴区的神经可取消针感和针效,而刺激外周神经可模拟针效,表明神经系统是介导针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因而穴位是相对的,体表可以施针的位点与数量不限于经典穴.②穴位应病现象的机制是脊髓同节段和脊神经节同神经元支配的内脏-躯体相关的神经元性炎症敏化过程.对于内脏病症,体表敏化点是可资选择的靶向精准的活化穴.③针疗作用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针灸的作用性质属机能调节,通过激励自愈力而获效;穴位作用范围具有选择性调节和泛调节双重效应,分别通过局部微创、轴突反射、脊髓节段支配、脑内整合及脑输出等五级效应途径实现;针灸的调节方式呈双向性调衡效应,以机体稳态自动控制和适应性调节为基础.大量生物学实验已为揭开这些针灸作用之谜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与阐释,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启示.总结既往丰富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到,针灸机理的系统性构架已经呈现,正逐步走向成熟.

  • 针灸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新途径

    作者:刘朝;杨金生

    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针灸在我国重大疾病防治和治未病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胸背部穴位针刺易发生不良事件,如何将针灸用于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巨大瓶颈与挑战.基于此,文章重点关注戒烟这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具可行的干预措施,通过梳理新研究成果,细致观察针灸疗效的异质性、疾病特点的复杂性和研究进展的多样性,发现针灸可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而戒烟可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延缓病变进展,从根本上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然病程,故而提出以针灸戒烟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新途径的观点,以期为发挥中医针灸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当代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思路探讨

    作者:薛纯纯;张娜;李晓锋;王开强;沈丕安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谱也随之改变.有些疾病在古时候并未记载,而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该时代背景下的疾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但是单纯的辨证论治已经无法满足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我们不仅要会运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更要学会辨病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注重辨查论治,根据药理作用或现代研究成果寻找特效药,创制新方,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 从新时代患者视角思考中医药研究

    作者:管政;宋亚凤;李巍;陈爱亮;周宇;邵芳芳;Wim J.Quax;褚晓峰;吕圭源

    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现代化号角下已然蓬勃发展几十年,多元发展与争论并存,然而研究者却鲜有从新时代患者角度去思考新形势下的中医药事业.文章从患者需求出发讨论中医药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以具整体观的组学技术桥接中西医诊疗研究,以统计方法整合量化多平台数据的思路.希望在完整保有中医诊疗体系的基础上,合理量化中医诊疗结果、桥接现代研究诊断指标,以更好服务患者;同时也为中医快速准确诊断、中药研究机制可视化、疗效与疾病转归可预测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 运用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实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牛静云;侯丽辉;寇丽辉;王颖;曲玉芳

    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证实质研究是中医关键的科学问题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组学技术作为当前研究复杂生物系统强有力的工具,为证实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组学技术引入证实质研究,可以更好的阐释证候的实质,使证候得到客观、定量的描述.近年来中医证实质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大多局限于单一组学技术的初步分析,缺乏对各组学信息整合的相互印证,证候的科学内涵尚未明确阐释.针对各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实质研究不断积累的海量数据,中医证实质的研究需要从系统生物学的理念出发,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证候不同组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不同层面上探讨和相互印证中医证的科学内涵,计算并建立证候的诊断模型.

  • 从“昼不精、夜不瞑”论围绝经期抑郁与失眠的证治

    作者:王淼;王洋;黄娜;胡柳;李灿东

    中医认为“昼不精、夜不瞑”,“不精”之因在于阳气虚不能鼓舞振奋精神;“不瞑”之因在于阴血亏不能敛藏神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由于年龄的原因, “虚”为根本病机,抑郁与失眠的发生分别为阳气与阴血的虚少所致.故针对于围绝经期抑郁与失眠症状的治疗,当遵“昼精、夜瞑”之法,分别以“益气温阳”和“养血滋阴”为治.

中华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