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腔恶性肿瘤伴大量腹水所致慢性腹内高压对相关脏器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慢性腹内高压对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确诊腹腔恶性肿瘤伴大量腹水的慢性腹内高压患者共30例,包括结肠癌12例,胰腺癌7例,胃癌11例.另选取同期住院腹腔恶性肿瘤但不伴腹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结肠癌15例,胰腺癌8例,胃癌7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肾功能、一般体力状况KPS评分.结果 慢性腹内高压组有气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者为9例(30%),腹部胀满感15例(50%),心悸、低血压10例(33%),肝功能异常16例(53%),肾功能异常14例(47%),KPS评分低于40者22例(73%),以上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6%、10%、20%、3%、23%)(P<0.05).结论 慢性腹内高压可导敛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不全,并对患者一般状况造成显著影响.慢性腹内高压亦可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
-
不同营养支持策略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策略对胆胰管结扎所致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40只急性胰腺炎大鼠分别给予:单纯肠外营养(PN组,n=10),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10),中期肠内营养(MEN组,n=10),晚期肠内营养(LEN组,n=10).营养支持7d后处死大鼠,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腹水情况,检测大鼠血清生化酶学指标及胰腺酶学指标、丙二醛含量,并对胰腺标本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EEN组死亡3只大鼠,MEN组死亡1只大鼠.EEN组与MEN组大鼠体重下降为明显、腹水量多,高于PN组与LEN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直接胆红素EEN组高于PN组、LEN组(P<0.05),血清白蛋白指标PN组高于其他三组(P<0.05).血淀粉酶指标PN组低于EEN组、MEN组(JP<0.05),血脂肪酶指标PN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胰腺组织淀粉酶含量PN组、LEN组低于EEN组、MEN组(P<0.05),脂肪酶含量EEN组高于PN组、LEN组(P<0.05).胰腺组织丙二醛含测定结果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二者之间显著相关(R=0.93,P<0.05),EEN组、MEN组胰腺丙二醛含量、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高于PN组及LEN组(P<0.05).结论 过早的肠内营养支持加重了大鼠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不利于胰腺病变的恢复.
-
64排螺旋CT术前评估对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价值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应用64排螺旋CT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纳入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51例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检查,记录术前MSCT分期和预计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进行比较,诊断一致性试验采用Kappa值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等级Spearman相关.结果 MSCT术前评估得到CT-TNM分期准确度为74.5%,与病理TNM分期高度一致(Kappa值=0.658,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F=3.386,P=0.042)和肿瘤厚度(F=4.542,P=0.016)为影响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因素.Spearman相关检验显示,CT-M分期(cc=0.369,P=0.008)、CT-TNM(cc=0.365,P=0.008)分期和肿瘤厚度(cc=0.319,P=0.023)与手术方案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分析MSCT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方案的关系,当同时满足CT-M1期和肿瘤厚度≥20 mm时,行姑息性造瘘的可能性为75%;而当MSCT提示CT-T期<4cm,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7cm时,能成功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能性为86%.结论 运用MSCT对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得到肿瘤厚度、CT-M分期和CT-T分期3个影响手术方案选择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预测直肠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5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以检出多中心性乳腺癌病例,同时在增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成像中对肿瘤大小以及周围浸润范围进行准确测定,以确定手术切除的小范围.结果 根据52例乳腺癌患者的磁共振诊断,多中心性乳腺癌3例,单发乳腺癌49例,并且发现单发乳腺癌中有3例存在较广泛的乳管内浸润.本组行保乳手术47例,首次切缘阴性率为93.6%(44/47).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多中心性乳腺癌的检出及乳腺癌乳管内浸润的判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明确乳腺癌保乳适应证以及准确把握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压氧微重力培养提高冻存胰岛质量和移植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冻存前后经高压氧细胞旋转培养系统(HORCCS)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大鼠能否提高胰岛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A.体外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30 d,检测细胞内DNA和胰岛素含量,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B.胰岛移植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7d,然后移植,观察移植受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电镜观察各胰岛移植实验组中培养7 d时的胰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高压氧 RCCS培养14 d的胰岛存活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移植了经HORCCS培养的胰岛后,受体血糖在移植后2周即恢复为正常值,并维持到移植后10周.全部受体维持正常血糖耐受曲线.电镜下可见经HORCCS培养后,冻存复苏胰岛表面形成微小的孔道.结论 胰岛冻存前后经高压氧RCCS培养后可以建立营养输送管道,不但有利于氧和营养物质的运输,更有利于胰岛内细胞的均匀一致的冻存,从而减少冻存对胰岛的损害,提高胰岛的分泌活性和成活率.
-
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
目的 评价插入式胆肠吻合术在医源性胆道损伤一期胆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的27例插入式且胆肠吻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开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6例.损伤的胆管直径均小于1.0 cm(0.3~0.8 cm).行胆管全插入式胆肠吻合10例,胆管前壁插入式胆肠吻合17例.术后无1例发生胆瘘和胆管狭窄.结论 插入式胆肠吻合术简单、安全、有效.在胆管较细且需要做胆肠吻合术的病例,应选择此术式.
-
以海藻酸三维支架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为种子细胞,以海藻酸三维支架为载体,研究两者的相容性及其构建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可能性.方法 将大鼠BMSC接种于海藻酸三维支架上,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检测BMSC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评价两者的相容性;同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检测培养液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RT-PCR检测培养细胞ALB和AFP基因的表达,糖原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糖原合成功能和CK-18的表达. 结果大鼠BMSC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能正常地黏附、生长和增殖;于海藻酸三维支架内加入诱导液作用于BMSC后,培养液内尿素和ALB的含量逐渐上升,RT-PCR检测到培养细胞有AFP和ALB基因的表达,同时被诱导的细胞具有糖原储存的功能并表达CK-18.结论 海藻酸三维支架与大鼠BMS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EGF、HGF、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为诱导因子,能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成功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海藻酸三维支架和BMSC可望成为肝脏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
-
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评价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奥曲肽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奥曲肽联合对症支持治疗及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1)治疗组患者平均牛存期为(12.89±6.21)个月较对照组患者(5.36±6.36)个月明显延长(t=4.712,P<0.01),治疗组患者6个月和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73.3%、50.0%)与对照组(40.6%、9.37%)比较有明显提高(χ2=4.02,)(χ2=9.67,均P<0.05).(2)奥曲肽治疗后21例患者食欲改善,12例患者体重增加,17例患者乏力状况好转,对照组在上述方面无明显改善.(3)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中复杳CT肿块继续增大8例,其中发生肝外转移6例.治疗组中18例复查CT示:肝癌肿块缩小6例;无明显变化9例;肿块较前增大3例,其中发生肝外转移1例.(4)应用奥曲肽治疗初期有轻度腹泻者6例,继续用药1个月症状消失. 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和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明显提高,药物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牛活质量.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外科治疗中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1例的临床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近段髂股静脉血栓采用Fogarty取栓管取栓73例;Amplatz消融器(ATD)消融血栓55例;Acolysis超声消融器消融血栓43例,远段血栓以挤压法驱出,术中造影,对合并存在髂静脉病变则先行介人治疗,并建立临时性股动静脉瘘.结果 本组171例,157例治疗成功,14例失败.其中Fogarty取栓成功70例,失败3例;ATD成功52例,失败3例;超声消融成功35例,失败8例.置人永久性滤器51例,可回收滤器32例,临时性滤器88例.143例存在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左侧139例,右侧4例.球囊扩张后置人支架41例.术中造影见血栓残留80例,血管穿孔破裂14例,滤器下方血栓18例.全组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发生.术后随访142例,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38个月.21例髂静脉再狭窄,血栓再发36例,支架移位6例,支架断裂2例.结论 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应注意对其并发症的防治.
-
TSA对人肝癌细胞株E-cadherin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TS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E-cadherin基因(E-cad)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TSA(300 nm/L)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MTT法、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情况,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检测处理前后E-cad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E-cad及DNMT3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SA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1.8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4.69±0.56)%,实验组凋亡率为(14.94±0.91)%,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0).用药前E-cad启动子区CpG岛为甲基化状态,E-cad蛋白表达阴性.TSA处理后E-cad启动子区CpG岛发牛脱甲基化,E-cad蛋白恢复表达.TSA亦导致DNMT3b的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TSA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逆转E-cad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并恢复该基因表达.TSA有可能通过DNMT3b发挥脱甲基化作用.
-
颈动脉滤伞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初步总结颈动脉滤伞保护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方法 对35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的38处病变(无症状的狭窄超过70%,有症状的狭窄超过50%)行颈动脉滤伞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操作过程及并发症发生、处理和预后进行分析.使用超声、CTA和MRA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38处病变成功完成所有操作,支架后即时造影示病变处管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20%),血流通畅.21例(55.3%)回收后的栓塞防护装置中可见拦截的斑块碎片,其中3例斑块甚至填满保护装置.并发症包括术后脑出血死亡者1例(2.6%);术中出现脑梗塞,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者1例(2.6%);出现一过性TIA表现,收伞后症状消失者2例(5.3%);出现一过性术中术后心率、血压下降者10例(26.3%).平均随访32个月(6~54个月),颈动脉支架处血流通畅,除1例使用覆膜支架患者支架处闭塞外,其他病例均无明显再狭窄.随访期无新的TIA或脑梗塞出现.结论 初步应用显示颈动脉滤伞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精细、轻柔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乳腺癌Ⅰ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162例报告
目的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进行即时乳房再造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选择162例乳腺癌行乳腺全切除(包括传统的改良根治术32例,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51例,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79例),单纯应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进行即时乳房再造.结果 手术成功161例,失败1例.术后再造乳房外形良好,患者自我评定"优良"率达到91.93%(148/161).术后6例出现乳头部分坏死,5例胸部皮肤挫伤、表皮脱落,自行愈合.11例出现背部血清肿,8例穿刺抽液愈合,2例刮除窦道假膜愈合,1例切除纤维囊愈合.3例切缘皮肤局部坏死,1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二次手术愈合.1例移植物缺血坏死,予以切除.随访时间7~90个月,失访23例,失访前均无病生存.2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局部复发. 结论改良根治术联合Ⅰ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中、小体积乳房.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系膜切缘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系膜切缘微转移灶进行检测,研究其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52例Dukes A、B和C期直肠癌患者实施伞直肠系膜切除术,用RT-PCR技术检测系膜切缘组织细胞中角质蛋白CK20 mRNA.结果 本组52例直肠癌旁系膜中,21例CK20 mRNA呈阳性,31例为阴性,总阳性率为40%.Dukes A、B和C期阳性率分别为17%、30%和54%,直肠系膜切缘微转移发生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与未分化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8%、40%和50%,病理分级之间CK20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2%,CK20 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系膜切缘微转移与局部复发有关,提示系膜CK20mRNA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局部复发标志物.
-
BCS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乳腺癌特异基因1(breast cancer special gene 1,BCS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它与c-erbB-2、淋巴结转移、ER、PR、CD44V6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研究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病因是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套叠脱垂[1].目前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本病,但总体疗效欠佳.2004年Longo[2]采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pled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我们自2007年1月始,应用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31例,现报告如下.
-
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全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
慢传输性便秘常见于育龄期妇女,突出表现为无便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往往有腹胀、焦虑等伴随症状.为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性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1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各段结肠ICC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功能性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
功能性胰岛素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功能性胰岛素瘤48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
肝包虫三种术式比较及临床应用评价
我们收集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宁夏固原市医院手术治疗的肝包虫患者432例,就3种手术方式临床应用做对比总结.
-
腔内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析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afteriosclerosis obliteration,DASO)的治疗已受关注[1,2].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间,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治疗DASO 198例患者的资料,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
急性胰腺炎时抵抗素和HS-CRP的变化及其意义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轻症与重症的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早期预测和正确评估AP的严重程度,把握其进展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
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胰体尾癌一例
患者,男,73岁.因间断黑便伴纳差1月余入院.患者1月来间断柏油样便,无黄疸、腹痛等症状.
-
以广泛头皮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一例
患者,女,59岁,3个月前出现数个头皮肿物,约黄豆粒样大小,无红肿疼痛及其他不适,未诊治.3月来肿物进行性生长,数目增多,部分肿物开始出现破溃出血、流脓.到皮肤科就诊,行头皮肿物活检,病理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查体:全身情况好,头皮多发肿物,大小不一,大4.5 cm×3.0 cm,破溃出血,有痂皮覆盖,痂下有脓性分泌物.
-
大隐静脉术后并发急性致死性肺动脉栓塞二例
例1女,59岁,因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0年于2001年12月27日入院.术前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液流变学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末见血栓.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术后第5天下床活动,第9天感胸闷、气促.肺部CT检查提示:肺动脉栓塞可能.第10天下床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随即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解报告:双侧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栓塞,双肺急性肺水肿.
-
覆膜支架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50岁,因突发剧烈卜腹痛持续7d收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主动脉SCTA(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栓形成(图1),给予全身抗凝溶栓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3月6日收入我院.查体:全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减弱.
-
甲状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1月入院.查体:甲状腺肿大,分别于甲状腺左右叶可及约4.0cm×3.0 Cm和1.0 cm×1.0 cm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波动感,界限欠清,随吞咽活动,气管无偏移,颈部可及多枚质软淋巴结.B超示"双侧甲状腺多发肿块,颈前及双侧颈部见淋巴结肿大".
-
胆囊癌外科治疗现状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早期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胆囊癌预后很差,术后5年存活率约为5%[1].因此,胆囊癌的治疗对外科医生而言,仍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
重视胰腺手术后胰瘘的预防
1882年Tredelenberg施行了首例胰体尾和脾切除术.1935年Whipple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国内曾宪九教授从50年代起率先开展胰腺外科手术,现在中国的胰腺外科已经能够紧随国际步伐而发展,胰腺手术死亡率也从70年代的20%下降到5%以下.然而,胰腺手术后的并发症却仍然困扰着胰腺外科医生.Cattle在1943年就警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瘘.早年,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高达20%[1].
-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癌一例
患者,男性,58岁,以腹泻、发现胰头占位入院.患者15个月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开始3~4次/d,逐渐加重,多7~8次/d.腹泻多在餐后,呈稀水样,伴恶臭.
-
胰管空肠连续吻合联合肠腔外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目的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肠吻合缝合技术和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改进,以防止胰瘘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7年9月1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肠吻合采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吻合口下方肠腔减压外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时间平均11min,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术中出血平均353±61ml,平均住院日19.2d.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考虑为应激性溃疡,2例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均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吻合口局部肠腔减压外引流,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
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问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9.9%(10/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黄疸程度(χ2=5.814,P=0.016)、黄疸持续时间(χ2=4.17,P=0.041)、胰腺质地(χ2=5.286,P=0.021)、胰管直径(χ2=4.165,P=0.041)、手术失血量(χ2=5.273,P=0.022)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OR=13.355,P=0.023)、术前黄疸程度(OR=12.126,P=0.006)、手术失血量(OR=5.92,P=0.032)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P=1/[<1+e-(-6.378+2.592胰腺质地+2.495术前黄疽程度+1.778手术失血量)],此方程预测发生胰瘘的正确性为92.1%.结论 胰腺质地、术前黄疸程度、手术失血是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提高,减少术中失血量,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治疗慢性胰腺炎35例报告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治疗慢性胰腺炎3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内分泌功能变化进行随访.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86±55min,平均手术输血量为1.4±1.3单位压积红细胞.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其中1例胰瘘,3例胆漏,1例腹腔出血,1例切口裂开,无十二指肠瘘.术后患者疼痛得到缓解,QLQ-C30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9±27降至术后的13±21.术后患者内分泌功能未继续恶化,随访过程中无新增糖尿病病例出现.结论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较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本手术能更彻底的切除胰头和钩突的炎性病变.
-
胰腺巨大假性囊肿27例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巨大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并对各种外科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1991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7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长径>10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约占同期全部胰腺假性囊肿的20.9%;病因分类:急性胰腺炎所致占51.9%,胰腺外伤和手术所致占33.3%,慢性胰腺炎所致占11.1%;病程小于6周者占绝大多数(21/27);30%患者出现上消化道梗阻(8/27);影像学上虽然囊肿巨大,但均为单房囊肿;ERCP检查发现多数囊肿与胰管相通(9/11).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外引流术9例,均失败,改行其他内引流术.囊肿胃吻合术10例,1例失败,改行囊肿空肠引流术,ERCP胰腺导管囊肿内支架引流术2例,1例失败,改行囊肿空肠引流术,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17例(其中11例为采用其他手术方式治疗失败者).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 胰腺巨大假性囊肿多数出现胰管解剖学改变,外科治疗时机和适应证有别于一般性胰腺假性囊肿.
-
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讨论稿)
为规范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了<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讨论稿)>,并在2006年和2008年召开的两次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予发布,欢迎全国外科同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以此提高我国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水平.
-
第十二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此次大会收到论文350余篇,参会代表1000余人,盛况空前.在开幕式上,刘永雄教授、冷希圣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分别代表老专家、外科学分会和医学会致词;外科学界著名专家黄志强院士和张圣道教授也向大会致信祝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致词并宣布大会开幕.
-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莫西沙星(拜复乐 )单药可有效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这是不久前完成的亚太地区多家医院参与的代号为"Dragon"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