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절강창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7147
  • 国内刊号: 33-12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创伤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刘伟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5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再君

    目的:探讨在急性中小量硬膜外血肿病例中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技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微创治疗患者术后3~5天血肿引流干净42例,血肿少量残留9例,引流后原血肿区出现迟发型血肿增加,改为开颅手术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18个月,恢复良好,无血肿复发、功能区损伤及继发性癫痫发生。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急性中小量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把握手术时机,在基层医院中可推广应用。

  • 13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洪翔;徐庆康;段跃;沈伟华;于田强;孙先军

    目的:分析13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布状况,为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结果1368例患者共分离菌株238例,其中革兰阳性菌72例,占30.25%,以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9例,占66.81%,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7例,占2.94%。不同种类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较大差异,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有17.4%的患者尿培养出细菌,且大多数以耐药性较高的粪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抗生素前行中段尿培养是必要的,对减少广谱耐药菌的产生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有重要指导意义。

  •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光花

    目的:研究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358例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LEEP刀,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分泌物情况、症状改善及疗效。结果采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的研究组患者的阴道流液量明显少于采用LEEP刀的对照组患者,而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症状改善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治疗肠系膜囊肿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作者:岑峰;张国雷;倪俊;袁文斌;魏云海;严强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肠系膜囊肿的可行性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B超或CT诊断肠系膜囊肿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预后良好,术后常规病理报告浆液性为主8例,乳糜囊肿为主伴出血3例,良性囊肿间皮瘤1例。结论经腹腔镜技术治疗肠系膜囊肿具有微创痛苦少,切口美观且有效可行,值得开展实施。

  •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术前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作者:何剑星;张笑峰;邬春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术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骨质疏松所致严重椎体骨折患者67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复位后行PVP,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经术前体位复位,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椎体高度较体位复位后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患者活动能力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术前复位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吴红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损伤。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3周-到2年,平均10个月,预后优:3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 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15例体会

    作者:朱剑平;张小定;张周虎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重视康复锻炼。结果15例患者术后经6个月~2年随访,平均13个月,优11例,良好2例,可2例。结论切开复位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肘关节活动范围。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ICP监测的临床报告

    作者:贾文庆;廖锋;邵军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行ICP监测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22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ICP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3例(59%),中残2例(9%),重残(植物状态)2例(9%),死亡5例(23%),平均住院日46天。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常规进行ICP监测有助于术后对病情的准确评估,预后估计及脱水剂的合理使用,以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率,改善预后。

  • 括约肌间瘘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巧英;叶锋

    目的:探讨LIFT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采用LIFT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为(23±5)天;术后1月无漏气和粪失禁现象。随访6个月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LIFT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括约肌功能,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有效方法。

  •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徐昌茶;吴茂铸;蔡卫东;黄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结合后处理重建诊断腹股沟斜疝32例共38疝,腹股沟直疝14例,疝囊直径为2.6~10.8cm,疝环直径为1.5~4.1cm,MD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腹股沟斜疝32例38个疝的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和精索或圆韧带前侧,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内容物为小肠肠袢25疝,大网膜及肠系膜13疝;14例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疝囊内容物均为肠管及肠系膜样结构。32例斜疝中,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8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9例。结论 MDCT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腹股沟疝的类型、疝囊部位、大小、疝内容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疝修补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 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陈芒芒;倪跃平;叶秀云;林帆;牟哲飞;黄力鹏;张伟

    目的:探讨急性肩锁关节脱位使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Allman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9~64岁,平均47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合并锁骨外侧端骨折2例,肋骨骨折5例,颅脑外伤2例,股骨干骨折1例,车祸7例,摔倒7例,运动伤2例;临床表现为肩锁关节部位肿胀,喙突和肩锁关节压痛,琴键征阳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手术时间为伤后3~10d,平均6d。对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X线表现进行评定。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5~35d,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度。内固定未出现移动,脱出,断裂及再次发生关节脱位现象。按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价,本组所有病例均达到A级。结论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方法简便迅速,术中复位简单,创伤小,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急性Allman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马立峰;徐胜军;陈剑锋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准备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0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记录患者的术中情况,并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1790,P=0.0293)。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9154,P=0.0006)。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美容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4679,P=0.0000)。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广泛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 51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微循环状态变化观察

    作者:孙传;赵吉鹏

    目的:探讨及观察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微循环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1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1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d、3d、7d、10d的足甲襞微循环积分、管襻形态及其他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d、3d、7d足甲襞微循环积分、管襻形态及其他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3d的评估结果均差于其他时间段的评估结果,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10d的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微循环状态的变化较为明显,呈现较大的波动状态,应针对其这种波动给予针对性的监测与干预。

  • 通里化瘀醒脑汤治疗额叶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翁南川;金晶;龚江标;杨渭林;刘伟国;李谷

    目的:探讨通里化瘀醒脑汤剂治疗额叶挫裂伤后精神障碍的疗效机制。方法对58例额叶挫裂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21例干预组给予通里化瘀醒脑汤治疗配合其他西医治疗,37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里化瘀醒脑汤剂的早期应用在治疗额叶挫伤后残留精神障碍方面有效。

  •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25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俊;许易;杨威斌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25例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腔清理及肩峰成形术,之后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比较术前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及相应肌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 13例外伤开颅术后头皮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刘刚;钱薇;朱祖建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头皮延迟愈合的原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13例外伤开颅延迟愈合伤口予以特殊换药(伤口早期使用银离子敷料及康惠尔敷料),分析伤口延迟愈合原因及特殊换药的治疗效果。结果13例愈合不良伤口根据首次渗出物培养结果分为感染性伤口和非感染性伤口;其中感染性伤口3例,经过积极长期处理1例伤口愈合,另2例患者伤口均未能愈合,取出植入物。10例非感染性伤口分为钛板伤口7例和人工脑膜伤口3例,其中钛板伤口愈合5例,2例伤口逐渐裂开;3例人工脑膜伤口均愈合。结论感染性伤口愈合可能性小,建议尽早彻底清创,取出异物,非感染性伤口愈合与基底部组织厚度、血运、营养等密切相关,特殊换药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 乳房外伤性脂肪坏死27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印钦;冯庆箐;李永林

    目的:探讨乳房外伤性脂肪坏死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收治的27例乳房外伤性脂肪坏死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以乳房肿块就诊,肿块质硬,边界欠清18例(66.67),可与皮肤粘连或伴有皮肤凹陷、乳头变形等,酷似乳腺癌。术前误诊19例(70.37%),误诊为乳腺癌或疑似癌7例(25.93%)。1例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乳房脂肪坏死易误诊,应重点与乳腺癌鉴别,术中宜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手术治疗效果好。

  • 椎间孔镜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0例报道

    作者:金晓锋;白一冰

    目的:选择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3%。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 15例外伤性膀胱破裂病人的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李宏

    目的:探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5例外伤性膀胱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例膀胱裂口小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尿管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2周后拔管并获得治愈;剩余13例手术膀胱修补者均Ⅰ期愈合,术后1~2周根据病情拔除导尿管,均可恢复正常排尿;5例病人住院期间输血,2例后尿道断裂患者拔管后行尿道扩张术恢复;平均住院时间9.5天,无继发性出血、尿路感染、膀胱漏等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且预后良好。结论导尿及膀胱注水试验为膀胱破裂简单的诊断方法,而膀胱逆行造影检查可确诊膀胱破裂;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裂口小的外伤性膀胱破裂,手术治疗仍是膀胱破裂的主要治疗手段。

  • 桡骨远端骨折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

    作者:项昶;孙烨红;何永清

    目的: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并对骨折术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和并发症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到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克氏针外加石膏固定治疗(A组)、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B组)、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三组不同方法治疗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A组2例老年骨折疏松患者术后骨折未愈合或延迟愈合,伴有桡骨端移位或克氏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B组3例患者发生腕关节僵硬活动功能受限。C组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功能活动受限、腕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通过数据比较,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Sarmiento及Dienst功能评估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通过锁定钢板或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其他手术方法更有效,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4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相关状态变化研究

    作者:王伟军;沈启波

    目的:研究及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相关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胃肠激素、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构成、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构成均好于对照组,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相关状态明显好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附4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子阳;陈红卫;赵钢生

    目的:探讨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4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石膏固定,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早期漏诊,患者拒绝手术。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2年。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优2例,良1例,可1例。术后无单纯踝关节炎、距骨下关节炎,无距骨体坏死、塌陷或疼痛性关节炎,无伤口感染和踝关节内侧皮肤坏死。结论常规CT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移位的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 急性食管破裂的外科介入治疗手段探讨

    作者:赵鲁峰;黄利坚;李文善;柴王莹

    目的:探讨急性食管破裂的外科及介入治疗手段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自2010年10月至今统计的17例食管破裂经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段急诊处理之病例的治疗体会。结果17例经外科或介入手段治疗的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影响外科治疗成效的主要因素是诊断的时效性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随着介入治疗的愈发成熟,食管支架、主动脉支架植入应用于食管破裂的治疗有创伤更小的优势。

  • 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明锋

    目的:比较垂直双钢板和平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垂直组14例,平行组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垂直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活动范围、Myao肘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均能提供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没有差异。

  •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的应用

    作者:王万军;张国锋;沈是铭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记录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术后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结果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8~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假体感染、脱位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X线片60例生物型假体均为骨长入稳定,末次随访时发现1例Brooker分级I级异位骨化病例,未予以处理。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出血量少,临床恢复快及临床效果好等优势,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 脾切除手术方式与胰漏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车宪文;张燕红;高丰

    目的:单纯性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术中脾蒂离断方式与胰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共293例单纯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资料。通过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取得有意义的结果。结果改良组胰漏发生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改良的脾蒂离断在脾切除术中可以减少胰漏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外伤性鼻衄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李吻;陈晟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衄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对1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其中两例脑血管造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闭塞同侧载瘤动脉,3例一次性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7例为颈外动脉颌内动脉分支破裂,4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颌内动脉,即刻造影见颌内动脉远端不显影,3例采用弹簧圈栓塞颌内动脉,其中2例即刻造影弹簧圈远端破口不显影,1例颌内动脉破口大部分消失,同侧面动脉通过远端分支动脉向破口少量供血,2周后脑血管造影随访提示破口完全消失。6例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5年,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鼻衄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外伤性鼻衄应尽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 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

    作者:段万礼;许汉荣;张威;罗益文;吴力军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舟状骨隐匿性骨折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结果后确诊舟状骨骨折8例,占所有可疑骨折的34.8%,对所有确诊病例随访6个月~3年,无骨折移位、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发生;排除舟状骨骨折15例,所有排除病例随访3~4个月,未出现漏诊病例,腕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有利于腕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及局部肿胀的早期消退,对于潜在的骨折有足够的腕关节制动,避免因延迟诊断或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止血带应用在老年患者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中所致氧化应激的研究

    作者:诸利刚;成震宇;孙杰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中止血带应用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产生,探讨缺血性预处理(Ischaemic precondition,IPC)缓解再灌注带来的损害,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采硬膜外麻醉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止血带进行止血。抽取研究对象上止血带后1分钟及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时外周静脉血,运用卵磷脂氢过氧化物(phosphatidylcholine hydroperoxide,PCOOH)测定法及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Lucigenin chemiluminescence,CL)分别测出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量。结果本研究发现首次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活性氧(ROS)量显著增高;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活性氧量虽然增高,但灌注后30分钟恢复正常水平。ROS峰值出现在灌注后30分钟,脂质过氧化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就老年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而言,松开止血带后ROS量显著增高,缺血性预处理可缓解缺血带致再灌注所带来的损害。

  • 艾滋病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永青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艾滋病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患者中,其中10例通过安置OMMAYA储液囊,6例放置腰大池持续引流,7例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结论艾滋病合并颅内隐球菌感染需要引流减压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 带绊纽扣钢板系统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康伟

    目的:探讨带绊纽扣钢板系统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0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带绊纽扣钢板系统手术治疗16例,踝穴上横行螺钉固定术手术治疗14例,通过6个月以上时间的随访,采用AOF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足踝功能评分,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带绊纽扣钢板组随访时间为6.0~22.0个月,平均(12.8±3.2)个月,螺钉组随访时间为8.0~24.0个月,平均(13.4±2.8)个月;随访6个月时,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带绊纽扣钢板组优良率(87.5%)高于螺钉组(71.4%),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绊纽扣钢板系统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能够更好的恢复关节的解剖结构,允许下胫腓骨间的微动,并允许早期负重锻炼,提前恢复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目前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理想方法。

  • 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

    作者:吴悦;钱彦;罗善红;胡四平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 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小骨窗开颅治疗颅中窝巨大硬膜外血肿疗效分析

    作者:张立新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小骨窗开颅治疗颅中窝巨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36例颅中窝巨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小骨窗开颅清除颅中窝巨大硬膜外血肿,彻底止血,术后还纳骨瓣,硬膜外及头皮下持续负压引流。结果36例患者痊愈出院,未出现血肿残留、复发及留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论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小骨窗开颅治疗颅中窝巨大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伟;黄金莲;王云吉;钟金树;胡苏球;应雄江

    目的: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方法对本院2012年各标本中分离而得的118株MRSA进行人群、科室、时间分布特征,危险因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MRSA主要来自痰液和脓液,分布ICU、神经外科、康复科和烧伤科,多见于损伤中毒、心脑血管病、呼吸道感染疾病而长期卧床和呼吸辅助的年老患者。住院天数长,侵入操作项目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多是MRSA危险因素。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无耐药,对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率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结论 MRSA流行病学分布有特征性,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医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关键词: MRSA 流行病学 耐药性
  • 人工真皮在指端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国明;王利祥;侯桥;吴档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在修复指端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指端部软组织缺损伴有指骨外露的患者进行人工真皮修复,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创面外形、色泽及弹性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外形饱满,无明显疤痕、色素沉着,弹性较好。结论人工真皮修复伴有骨外露的指端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新的方法,操作简便,修复后的外形、色泽和弹性较好。

  • 透明镜鞘下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徐茂法;张立新;宋清安;杨子健;王树新

    目的:评价透明镜鞘下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鞘,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结果30例病人切口长度均为3cm,骨窗直径2.0cm,术中平均失血量50ml,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平均血肿清除率87%,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1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结合自制透明内镜鞘,清除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是一项微创手术技术。

  • 眼眶异物误诊原因初探

    作者:刘小女;杨一涛

    目的:回顾并分析国内有关眼眶异物误诊文献研究的相关情况,探索眼眶异物误诊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知识库”中,对1993~2008年间国内所有期刊杂志中有关眼眶异物误诊的文献进行检索,对被误诊患者一般情况、致伤原因、误诊原因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眼眶异物”、“误诊”、“漏诊”等关键词,共检索出眼眶异物误诊方面的文献23篇。累计报道误诊患者29例,累计误诊次数41次。误诊发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有32次,三级以下医院9次,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史询问不准确、医生体检不细致、CT判断失误、清创不彻底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87%、7.31%、12.20%、75.61%,清创不彻底与其他各项进行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创不彻底是导致眼眶异物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眼眶非金属异物的诊治任重道远。

    关键词: 眼眶异物 误诊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柏君;张存明

    目的: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前列腺增生完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失败病例。两组患者出血量等手术情况见表1。剜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5.23±36.17) ml,前列腺切除重量(37.8±7.4)g,手术时间(45.2±10.2)分钟,膀胱冲洗时间(1.2±0.8)天,尿管留置时间(2.5±1.2)天,术后住院时间(3.1±1.8)天,与切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剜除组(8.3±1.6)分;切除组(9.5±1.7)分。生活质量评分:剜除组(1.4±0.8)分;切除组(1.5±0.1)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腔内治疗安全有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优于切除术,具有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 Hunt-Hess IV-V级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叶志军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为IV、V级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9例(3例死亡)IV、V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动脉瘤部位及其形态、入院时是否脑疝、家属意愿等情况分别进行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所有手术均在超早期内进行,并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予以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术。结果介入治疗组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转开颅1例,偏瘫2例,肺部感染9例,出院时生活能完全自理的4例,能部分自理5例,不能自理的7例,死亡3例。结论对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实施积极的个体化治疗,可增加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许斌;朱求亮;赵立来;颜茂华

    目的:探索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5例。采用Neer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25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10.85±3.25)周,Neer评分:优15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8.00%。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对老年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在操作上要遵循微创原则,仔细谨慎,尽量避免过多破坏肱骨头血供。

  •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促进宫颈糜烂患者理疗术后康复中的作用观察

    作者:林卫平;蔡莹莹;徐建阳;张怡;莫璟娟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促进宫颈糜烂患者理疗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物理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组)100例和观察组(常规物理治疗加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组)400例,然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构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构成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显著性差异。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促进宫颈糜烂患者理疗术后康复中的作用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子宫纱条填塞骨盆在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何文桂;魏汉松;詹建飞;陈荣

    目的:探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对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科收治了其中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患者13例(A组),这些患者均采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止血治疗,比较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手术前后患者收缩压、脉率、输血量、血红蛋白等参数变化。同时选取了采取保守治疗的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12例(B组),该组患者均未使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比较A组和B组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的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收缩压[(109.7±12.1)mmHg与(82.8±7.2)mmHg]、脉率[(92.7±7.6)次/分钟与(107.2±9.8)次/分钟]、输血量[(434.7±31.8)ml与(832.5±46.3)ml]、血红蛋白[(8.8±1.2)g/dL与(6.3±0.9)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输血量[(1250±50.5)ml与(2300±42.1)ml]、住院时间[(25±0.3)天与(32±0.2)天]以及死亡率(7.7%与41.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纱条骨盆填塞术对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施久军;林永彬;汪仁焕;左洪涛;孙丽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甲钴胺在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45例(45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予甲钴胺1.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15天后改甲钴胺片0.5mg,口服,每日3次。A、B、C组分别连续用药2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6个月对再植指感觉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B、C组感觉评分明显高于A组;B、C组间感觉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在一定期间内,用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雪霞

    目的:讨论腹腔镜下治疗诊断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通过系统评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总结出在腹腔镜下进行此类手术的可行性。结果两组手术在所用时间对比来看,从统计学上讲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从关键指标来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法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子宫发育异常女性术后妊娠分娩情况研究

    作者:施晓飞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子宫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前后对妊娠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对112例子宫发育异常的相关临床特征并对妊娠分娩情况进行研究,其中45例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经合理的手术治疗,另67例子宫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未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前后的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早产、足月分娩情况。结果①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型很多,主要以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受阻为常见(不全中隔子宫),其他如双角子宫、单角子宫、残角子宫,马鞍形子宫。②子宫发育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月经异常、不孕、病理妊娠、产时、产后病理。③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分娩的影响主要有:复发性流产、早产、胎位异常、难产、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或感染,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子宫发育异常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流产率、足月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然流产率显著下降,足月产率显著上升。结论对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采取相应合理的手术可有效的降低流产率,提高足月产率。

  • 46例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分析

    作者:程军军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本院进行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4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采用宫腔镜进行诊治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宫内妊娠率及围术期机体与炎性应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宫内妊娠率均好于对照组,术后的机体与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应激反应也相对较小,从而为患者的尽早康复奠定了基础。

  • 关节镜下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重建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姜丹生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观察期结束后治疗前后患者韧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韧带损伤腿治疗前KT2000稳定性测量值20磅为(1.37±1.25),30磅为(1.88±0.29),大提拉力为(2.38±0.81),治疗后20磅为(6.02±1.20),30磅为(6.73±0.30),大提拉力为(7.42±0.90)。韧带损伤腿治疗前Lysholm评分为(36.61±11.25),Tehner评分为(1.88±0.57),治疗后Lysholm评分为(86.02±21.20),Tehner评分为(4.93±0.30)。治疗前后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实施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对损伤韧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尺骨冠突Ⅱ、Ⅲ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范卫星;俞立新;宁伟宏;李佳;臧杰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尺骨冠突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尺骨冠突Ⅱ、Ⅲ型骨折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6~51岁,平均31.6岁;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常规探查并修补前侧关节囊、内侧副韧带前束和肱肌止点。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Ⅱ型7例,Ⅲ型5例。术后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3~4周后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58.3%),良4例(33.3%),可1例(8.4%),差0例(0%),优良率91.6%。1例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和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及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尺骨冠突Ⅱ、Ⅲ型骨折具有手术操作较方便、内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 Herbert钉治疗距骨骨折体会

    作者:孙建森;蒋中海;曹廷生;郎晓波

    目的:研究Herbert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19例距骨骨折,平均年龄54岁。按照Hawkins-Canale骨折分:II型9例;III型8例,IV型2例。2例合并踝部骨折,2例合并颅脑,1例合并胸腹部损伤。均采用Herbert钉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予外固定6-8周,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6~30周),术后内固定物无松动或断裂,无距骨坏死。参照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的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优10例,良8例,中1例。结论 Herbert钉治疗距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踝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 侧方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作者:刘涛;项大业;何少波;连永生

    目的:探讨和总结侧方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侧方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平均35岁。1例为股骨上1/3,3例为股骨中1/3,2例为股骨下1/3。结果随访6~1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结论侧方附加锁定板是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良好选择,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治疗

    作者:孙晓;陈高新;胡兴中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测量治疗后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胫腓间隙宽度与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等。结果随访10个月~3年,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2.3%,非手术治疗组81.8%(P<0.05);手术治疗组胫腓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及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应尽量接受手术治疗。

  • 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月江;屠传建;陈华炜;顾志伟;孙陈军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加颞肌贴敷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梗死灶体积的大小,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指标和出院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14d研究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脑血流改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院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21例急诊治疗体会

    作者:沈建国;田和平;褚闻来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术后6月随访GOS分级评价预后。结果21例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率为61.9%(13/21),死亡率14.3%(3/21),病死率随Hunt-Hess分级增加升高。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病情稳定、Hunt-Hess低分级、血肿量较少者行急诊DSA检查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病情危重、Hunt-Hess高分级、血肿量较多者行3D-CTA检查,急诊行动脉瘤夹闭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

  • 女性尿道憩室19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于永涛;徐庆康;沈伟华;段跃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憩室的疾病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女性尿道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行经阴道前壁尿道憩室切除术,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和憩室复发。结论临床诊断需结合体检、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经阴道前壁尿道憩室切除术效果良好。

  •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手术室外大咯血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朱伟生;楼群兵

    目的:探讨大咯血病人在手术室外进行双腔气管插管,为下一步检查及治疗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患者安全性。方法经过熟练的双腔插管技术,对26例大咯血病人,分别在病房及急诊室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及进行纤支镜检查,及时吸除健侧肺气管内的血液及痰液,保证了患者的通气,进一步明确出血部位。结果26例大咯血患者中,经插管后,保证了通气,病人状况得到了改善。其中5例患者予健侧呼吸机支持,给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16例经纤支镜确定出血部位后送手术室行手术治疗,解决了外科医生不能确定手术部位的问题。3例送DSA行栓塞治疗,4例带双腔管进行保守治疗,3例因病情过重于插管后不久死亡。结论在手术室外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配合纤支镜检查,可以对大咯血病人的治疗提供保障及指导,提高了大咯血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 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腹手术应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杨华平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应用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l月间收治的3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单纯修补术,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开腹单纯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0%(8/3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式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5783例创伤患者手术前4项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吴来林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手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情况,以便做好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预防交叉感染及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本院2009~2013年5783例创伤患者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患者的传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与健康查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其中两组HBsAg、抗-HCV和抗-HI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0.19、0.56,P>0.05),两组抗-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男女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P<0.05);其中两组抗-TP、抗-HCV和抗-HI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2.42、0.81,P>0.05),两组HBs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8.70,P<0.05)。不同年份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P<0.05),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8.10、6.94、3.47和3.46,P>0.05)。无固定职业者与固定职业者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6,P<0.05);其中两组抗-TP、HBs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2.04,P<0.05),抗-HCV、抗-HI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9、0.36,P>0.05)。4种创伤患者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仅抗-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P<0.05),其它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抗-HIV初筛阳性者经衢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有2例为阳性。结论了解患者的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对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吴林军

    目的:探讨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肱骨髁间骨折129例,取肘后切口,行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29例。结果129例中,102例复位良好,13例前倾角减少约20°左右,14例髁关节面错位约1个皮质。合功能恢复:129例患者平均住院18天,随访4个月~到2年,平均7.9个月,全部愈合,优99例,良23例,可7例,优良率94.6%。结论双“8”字张力带钢丝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局部损伤小,固定坚强,不需外固定,关节功能恢复好。

  • 不同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许凌华;徐建杰

    目的:观察比较带袢纽扣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6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带袢纽扣钢板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位丢失量、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3.59±2.1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8.36±6.49)分钟、(61.27±5.49)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3.98±8.24)ml、(152.35±10.46)ml。观察组复位丢失测定,术后1周喙锁距离为(25.41±3.97)mm,术后8个月为(25.86±4.18)mm,末次随访(25.93±3.58)mm,平均丢失(0.34±0.08)mm。肩关节功能恢复Karlsson评估,优26例,良4例,差0例。对照组复位丢失测定,术后1周测量喙锁距离为(25.78±3.26)mm,术后8个月为(25.84±3.89)mm,末次随访为(26.01±3.13)mm,平均丢失(0.27±0.10)mm。肩关节功能恢复Karlsson评估,优22例,良5例,差3例。结论带袢纽扣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在复位程度、术后复位丢失量、肩锁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锁骨钩钢板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外伤性小肠破裂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碎平;陈建新;黄伟铸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6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63例,其中,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腹腔感染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疗效、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小肠破裂 诊断 治疗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金晶;陈育群;朱慧芬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VS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有效清创、控制血糖水平及抗感染等治疗后,使用VSD和常规换药方法直到外科手术的准备时间。结果 VSD治疗组溃疡创面术前准备时间(12.78±3.92)d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23.00±4.67)d,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VSD治疗相对创面的愈合起到了正性促进作用,是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从清创到进行外科手术期间的有效辅助治疗方式。

  • 腹部带蒂皮瓣联合自体掌长肌腱修复多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

    作者:章伟祥;黄益楚;陈孝军

    目的:探讨用腹部带蒂皮瓣联合自体掌长肌腱移植一期修复多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5月~2012年7月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多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屈指功能共5例。5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4周后皮瓣成活。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范围为6cm×8cm~8cm×l0cm;自体掌长肌腱移植多2指/人。结果术后5例皮瓣均成活,外形好;自体掌长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带蒂皮瓣自体掌长肌腱移植修复多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及伤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经脐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分析

    作者:周发智;姚丹阳;陈文明;陈德海;陈焕林

    目的:总结本院选择性施行经脐三孔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经验,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选择性施行经脐三孔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临床资料。结果完成经脐三孔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例,中转普通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1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黄胆、腹痛,再次开腹手术后痊愈出院。完成经脐三孔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能术后6小时内离床活动,术后出院天数3~4天。结论经脐三孔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操作难度稍大,有一定风险,手术成功术后恢复更快,美容效果更好,是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重要补充术式。

  •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Craig二型-B亚型锁骨远端骨折24例体会

    作者:王徐灿;胡通州;潘家平;徐前

    目的:分析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raig二型一B亚型锁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析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均骨性愈合,优良率100%。结论釆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Craig二型一B亚型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手术微创,术后肩关节疼痛少,方法简单。关键词:Endobutton钢板,锁骨远端骨折。

  • 640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开创;赵元元;张卫华;王卫余;雷兵

    目的:通过3D-CTA与3D-DSA的对比,评价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53例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3D-CTA与3D-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后行开颅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比较3D-CTA与3D-DSA对动脉瘤诊断的价值。结果3D-DSA准确检出所有动脉瘤57个,3D-CTA准确检出56个,遗漏1个,两者的检出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将3D-CTA与3D-DSA影像上所测得的瘤颈、瘤体直径比较,检查结果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0层3D-CTA具有无创、经济、便捷的优点,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率,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DSA,部分动脉瘤可以只凭3D-CTA指导手术。

  • 帕瑞昔布联合曲马多对小儿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应

    作者:马英;卓华;叶兴宏

    目的: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曲马多在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8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择期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随机分成帕瑞昔布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组P组(40例)与曲马多对照组T组(40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1mg·kg-1以及曲马多1mg·kg-1,T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曲马多2mg·kg-1。所有患儿均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复合麻醉下手术。患儿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此时点起0,2,4,6,12,24h患儿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等。结果0~6h各时点内P组的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T组(P<0.05),12~24h各时点内两组VAS、Ramsay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联合曲马多可以为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提供有效、安全的超前镇痛。

  • 1.5T MRI-SW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小出血灶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冯建钜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小出血灶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9例DAI患者的SWI序列及常规MRI(T1、T2WI、T2FLAIR及DWI序列)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WI、T2W1、T2FLAIR、DWI和SWI发现小出血灶数目分别是21个、73个、86个、162个和286个。SWI发现病灶特别是小出血灶的能力显著高于常规序列(Z=-6.801,P<0.01)。病灶主要分布于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结论 SWI在显示DAI小出血病灶的位置、信号、形态、大小、数量优于常规MRI序列,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SLIPA喉罩在老年膝关节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万凌峰;原桂华;卢明;宫尚珍;徐锃

    目的:探讨喉罩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S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T组)。观察并记录诱导时(T0)、置入SLIPA喉罩/插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插入导管2分钟( T2)、移开喉罩/拔气管导管即刻( T3)、移开喉罩/拔气管导管2分钟(T4)患者的SBP、DBP、MAP、HR,记录各时相PETCO2、Ppeak以及术后两组患者移开喉罩/拔管期并发症,烦躁和呛咳、术后咽痛、术后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T组与S组比较,插管或喉罩置入后T2时相T组心率、血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相PETCO2、Ppeak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拔管或移开喉罩时及拔管或移开喉罩后,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明显大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S组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喉罩通气全麻对老年患者心率血压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能安全运用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

  • 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宋美娟

    目的:观察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各3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药注射后5、10、20、30分钟时SBP/DBP、HR、R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快于CEA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CEA组(P<0.05);两组麻醉后各时间节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CSEA组麻醉后5分钟和10分钟 SBP、DBP水平显著低于CEA组(P<0.05);两组HR、RR和SpO2水平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较好。

  •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季红艳;许朝阳;陈建云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1-57岁,高血压患者2例,其中1例在排尿时血压明显升高,血尿1例,1例发现尿VMA升高。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1例行膀胱镜下肿物切除术。镜下如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gA、Syn、NES阳性,CK和Vim阴性,支持细胞S-100阳性。结论副神经节瘤除好发于肾上腺外,膀胱也是一个发病部位,但较少见,掌握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典型的镜下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对以后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 急性肺挫裂伤的分型及MSCT诊断

    作者:鲁家贤;董孙根;张伟良;张苗;高亚萍;张汉良

    目的:分析急性肺挫裂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7例肺挫裂伤患者的CT表现,并对肺损伤的程度进行分型。结果肺挫伤型48例,CT表现为局部肺纹理增浓,云絮状及弥漫性磨玻璃状密度影肺间质改变或大片实变影,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肺撕裂伤型39例“,磨玻璃气囊征”、“液气平囊腔征”和肺血肿为肺撕裂伤的直接征象。同时有相的应中下肺野实质形成大片肺实变的肺血肿胸膜下血肿,多伴有不同程度肺挫伤的影像表现。复合性肺挫裂伤型28例,既有肺撕裂伤型的CT表现,又合并有轻重不一的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及相邻肋骨等骨折的多发性损伤表现。结论急性肺挫裂伤CT表现和分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双管型喉罩通气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如建;黄依馨

    目的:探讨双管型喉罩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肢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T组)和双管型喉罩全麻组(L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入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分钟(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分钟(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Ppeak、PETCO2值。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分钟、拔管时和拔管后5分钟的MAP、HR均较T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T组(P<0.05)。而且L组患者拔管时呛咳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均低于T组,其差异性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的Ppeak、PETCO2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较稳定,通气可靠。

  • 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甘维;张立岩;刘斌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腰椎后路融合术后72小时内急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推帕瑞昔布钠组50例(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Q12h×6次)和氟比洛芬酯组50例(氟比洛芬酯50mg静推,Q12h×6次),分析两组的急性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优于氟比洛芬酯。结论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适合于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的镇痛。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玉光;黄先杰;陈加伟;陈帅;张瑞瑛;吴丹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注射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全麻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计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30)。手术结束前15分钟分别注射不同剂量DEX(B组和C组)或生理盐水(A组)。记录手术结束时(T0)、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3分钟(T3)、送出手术室时(T4)等各时刻的BP、HR、BIS等。记录各组患者拔管的平均耗时。记录各组在复苏期的不良反应病例。结果 B、C组在麻醉复苏期,特别是拔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低于A组。同时B组的副反应例数低于A、C组。结论手术结束前15分钟静脉注射0.5μg/kg的DEX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全麻术后复苏期,改善复苏质量。

  • 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比较

    作者:施灵丹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气道通气的临床影响。方法择期行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26例,年龄61~79岁,随机均分为S组(Supreme喉罩)和T组(气管内插管组)。观察记录术中误吸反流、拔除气管导管/喉罩时引起的呛咳、拔管后低氧血症以及咽痛的情况。结果与T组相比较,S组喉罩一次性置入的成功率较高(P<0.05)、置入时间显著缩短(P<0.01);S组T2、T3-1、T3-2、T4时SBP、DBP、MAP与HR显著低于T组(P<0.05),拔除喉罩后咽部痛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较低(P<0.01),且无呛咳病例。两组术中SpO2、PETCO2及Ppeak等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无误吸情况发生。结论 Supreme喉罩操作简单且便利,置入/拔除时对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影响,无呛咳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减少,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麻醉优于气管插管。

  • 血清CEA联合C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作者:何海松;黄森萍;喻瑾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与CT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85例疑似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检查诊断,并行血清CEA检测诊断,对上述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85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0例,未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5例,以此为标准;血清CEA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60.0%,阳性似然比为0.83,阴性似然比0.58;CT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2.0%,阳性似然比为0.96,阴性似然比0.79。血清CEA、CT联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联公式计算结果表示,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55.2%;串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96.8%。结论单独C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CEA,但两者联合检查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因此两者联合检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中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郭健军;李清平;夏态军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佳给药浓度。方法将50例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各10例。A、B、C、D组分别在胃镜检查前2分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0.4μg/kg、0.6μg/kg、0.8μg/kg,给药速度为5~10秒,E组不用瑞芬太尼,之后A、B、C、D、E五组分别缓慢注射丙泊酚1 mg/kg,术中追加剂量按0.5mg/kg,观察各组术中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pO2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其中B组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瑞芬太尼0.4ug/kg复合丙泊酚用于PEG术可满足舒适、有效、安全的要求,但是给药速度宜缓慢而均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27例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元元;连玉峰;杨开创;楼林;卢刚

    目的:观察和研究各类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3年收治的227例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按损伤的性质和类型进行分组并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227例患者中,颅脑外伤后24小时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和FIB检测值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1%、71.4%、34.4%和21.2%;颅脑外伤后72小时PT、APTT、TT和FIB检测值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至2.6%、33.9%、5.7%和17.6%。在各类颅脑创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7天时间段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和FIB检测值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颅脑外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72小时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可能与颅脑创伤的性质和类型有关。

  • 颅脑损伤早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预后关系分析

    作者:陈光丑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两组,其中颅脑损伤中重型(3~12分)40例,轻型(13-15分)40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共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水平,并且分析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住院后第1天颅脑损伤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现所有时间点中重度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度组(P<0.05);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评定患者,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60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预后不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 Sextent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红航

    目的:探讨Sextent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应用Sextent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1岁,平均39.2岁。其中单纯行跨伤椎4四枚螺钉6例,伤椎的上下椎及伤椎同时固定2例,跨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植骨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MR检查,术后即刻、术后1年、末次随访行X线、CT检查,评估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满意,优良率100%(优7例,良3例)。术后即刻、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载荷分享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Cobb's角和椎管堵塞指数等结果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 Sextent系统针对不同胸腰椎骨折应强调个体化,根据不同分型和载荷评分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避免椎体前高、后凸角的矫正及丢失,所有患者在全麻下应首先行手法复位。采用Sextent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原因分析

    作者:范晓峰;黄强;戴伟民;揭园庆;余国峰;吴安;吕尧;李运平;严欣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本院133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采用气钻、铣刀开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6例采用手摇颅钻、线锯开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后手术侧手术时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行非预期再次手术22例,其中先手术侧再次手术17例(后手术侧手术时间118±21分钟),后手术侧再次手术5例。对照组非预期再次手术15例,先手术侧再次手术12例(后手术侧手术时间144±25分钟),后手术侧再次手术3例。观察组死亡25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的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先手术侧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均显著高于后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重力-时间”因素及后手术侧开颅时产生的暴力对先手术侧脑组织的损伤是导致术中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先进手术器械的合理使用及脑保护理念的始终贯彻,能显著减少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降低术后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

  • rhGH对烧伤患者垂体-睾丸轴影响的文献对照研究

    作者:贺肖洁;岑航辉;韩春茂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烧伤患者垂体-睾丸轴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竞争性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9名男性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rhGH治疗后,在伤后30天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通过与文献对照,比较rhGH治疗对烧伤患者垂体-睾丸轴的影响。结果文献报道特重度烧伤后患者血清LH、FSH、T水平明显降低,伤后30天,LH升高至正常水平,FSH、T仍未恢复正常水平;E2水平伤后明显增高,而后逐步下降,伤后30天至正常水平。本研究中应用rhGH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LH、FSH、T在伤后明显降低与文献一致,在伤后30天,血清LH、FSH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清T水平有显著的增高,但未达到正常水平。血清E2水平伤后明显升高,在伤后30天已明显下降但尚未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特重度烧伤后垂体-睾丸轴功能受到抑制,合理的rhGH应用有利于LH、FSH水平恢复正常,有助于烧伤后垂体功能的恢复。

  •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及术后代偿性多汗的比较(附1040例报告)

    作者:王海涛;严志焜;许林海;朱理;戴备军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本院自1995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共1040例。依据切断胸交感神经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A组(不保留T2神经节段)503例, B组(保留T2神经节段)537例。对上述两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评定与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以及代偿性多汗的发生情况。结果1040例患者随访到834例,随访率80.2%。到访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内两组代偿性多汗总体发生率37.8%(315/834)。两组代偿性多汗和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与经典的A组(不保留T2神经节段)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相比,B组(保留T2神经节段)T3或T4胸交感神经干+旁路切断术式疗效确切,且能明显减少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术式。

  • 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蒋能孟;胡邓迪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行TAPP术及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恢复日常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恢复日常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APP在理论上可完全替代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但由于费用较贵、手术操作要求较高等原因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

  • 危重型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作者:赖美红;朱佳清;王璟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16例危重型五步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危重型患者,14例痊愈出院,1例截肢致残,1例医治无效自动出院。结论毒蛇咬伤后应及时就诊,早期识别、判断,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五步蛇 护理
  • 临床路径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沈海囡

    总结236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患者住院7-10天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出现,临床路径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 丁螺环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损伤周围区域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雷伟;宋振全;梁国标;李宾;赵旭;李晓明;柳云恩;吕伟;刘宏波;蒋为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injury,CCII)损伤周围区域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119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A:空白对照组;B:空白对照+丁螺环酮组;C:假手术组;D:局灶性脑挫裂伤组+NS对照组;E:局灶性挫裂伤+丁螺环酮治疗组。参照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伤后1小时予以腹腔注射丁螺环酮(0.3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在规定时间点,灌注取脑、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周围区域皮质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检测损伤灶周围皮层脑组织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损伤皮层凋亡细胞。结果 A、B、C组各指标阳性表现很弱,各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D、E组各时间点各指标与A、B、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D、E组之间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螺环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后损伤灶周围皮层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 下肢内固定拆除导致脂肪栓塞1例报道

    作者:黄自强;季卫平;朱颖

    目的:探讨内固定拆除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同侧股骨、胫腓骨内固定拆除导致脂肪栓塞。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内固定拆除过程中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其发生率较低,内固定拆除发生率更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内固定拆除导致脂肪栓塞极为罕见,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作者:王承;殷利春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两例患者术后抗炎治疗、头部清创、换药等治疗效果均不佳,取除钛网并部分切除炎性肉芽肿后切口短时间内愈合,残留硬膜外炎性肉芽肿术后逐步自行吸收。结论颅骨修补术后一旦出现切口不愈并且CT发现硬膜外偏高密度占位,应及早取除钛网。

  • 颅骨多发性骨瘤一例

    作者:吕庆伟;沈良军;过宓

    目的:报告1例颅骨多发性颅骨骨瘤治疗方法,探讨颅骨骨瘤临床表现、病理、CT表现及预后。方法本院2012年1例头部多发性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总结本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行额顶部较大骨瘤3枚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符合骨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颅骨骨瘤为一种良性骨肿瘤。单发颅骨骨瘤常手术切除,多发颅骨骨瘤手术不能全部切除,对治疗有一定困难。

    关键词: 颅骨 多发性骨瘤
  • 脾囊肿外伤后破裂出血1例报告

    作者:屠敏民;杨志新;徐金夫

    目的: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本科室内发生的一例脾囊肿案例报告,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假性脾囊肿患者继发外伤后破裂出血,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脾囊肿为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主要并发症为脾脏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等,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尽可能保留脾脏功能。

  • 创伤性胼周动脉瘤2例报告

    作者:于烽;马强;叶晶亮;韩瑞璋

    目的:探讨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近4年来确诊的2例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病人均开颅手术治愈,1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结论创伤性胼周动脉瘤发生率低,易漏诊,脑外伤后出现纵裂或胼胝体血肿应行CTA检查以排除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可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 原发性肾脏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先军;徐庆康;段跃;沈伟华;于田强;洪翔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肾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例影像学诊断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术后给予化疗,随访12个月,患者生活状况良好。结论原发性肾脏淋巴瘤是比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肿瘤,患者早期无不适症状,早期较难诊断,影像学特点与肾癌极为相似,往往误诊为肾癌,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化疗是治疗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佳治疗方案。

  • NF-κB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帆;王永青;彭余江;邵波;朱良才;段红宇;何玺君;李慧勇;杨鹏翔;陈慧慧

    目的:探讨NF-κB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颅脑损伤组(n=42)。颅脑损伤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1、3、6、12及24小时、3和7天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每亚组随机取3只大鼠处死,取挫伤灶周围组织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测定;剩余的3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挫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脑挫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后1小时可见NF-κB蛋白明显表达,3~12小时表达逐渐加强,并于24小时达到高峰,3~7天表达稍减弱,但仍为高表达状态;NF-κB蛋白表达与MDA、SOD及GSH相关(r=0.731, r=-0.702, r=-0.674,P值均<0.05),与细胞凋亡水平相关(r=0.720, 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参与了继发性脑损伤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控制细胞凋亡,减少或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浙江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