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骨小梁金属臼杯在金属-骨界面间隙再填充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 根据影像学对骨小梁金属臼杯(TM)在金属与骨界面间隙的再填充能力进行评估.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35例患者(40髋)采用TM组合式臼杯(TM)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6例(20髋),女性19例(20髋),双侧5例;年龄41~71岁,平均53岁.股骨头坏死18髋,骨性关节炎(包括髋臼发育不良或合并髋关节脱位)16髋,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4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40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所有假体尺寸标号与后髋臼锉尺寸相同,这样在髋臼入口平面假体有2 mm的压配.以上病例均无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即刻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并在术后2、6、12、24周及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术前Harris评分50.5分(32.0~85.0分).影像学评估采用标准骨盆X线片,为了准确评估及描述假体与骨之间的关系及反应,将髋臼在骨盆X线片上分为5个区域(A、B、C、D、E).结果 术后32例患者(3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个月(7.0~12.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0分(72.0~100.0分),其中优29髋,良6髋,中2髋,优良率94.6%.4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1~2 cm),3例发生中等程度大腿痛,经保守治疗缓解.无一例发生术侧髋关节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21例患者(23髋)在X线片上测量出TM臼杯与骨之间的间隙为1~5 mm大小不等.大部分间隙发生在B区,其次为C和D区.间隙在BC区交界处多于CD区交界处.术后24周拍摄X线片,发现以上所有间隙均消失,TM臼杯未发生任何移位.所有X线片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骨溶解或骨吸收等表现.结论 骨小梁金属臼杯具有很强的骨传导特性和骨诱导作用.
-
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目的 评价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1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50条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值、术后住院天数、皮下血肿和皮下硬结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对手术的自身评价、手术前后美国静脉联盟CEAP分级、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A组术后疼痛轻、下床时间早、住院天数少、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但皮下硬结发生率高于B组;术后4周对手术的评价A组优于B组;A、B手术前后CEAP分级、VCSS、CIVIQ评分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CSS分差、CIV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有效,且微创、并发症少、更具人性化;CEAP临床分级、VCSS临床计分和CIVIQ生活质量评分可用于评价其疗效.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的MRI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正常同年龄组青少年胸椎的形态学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胸椎轻度侧凸(MS)组患者10例(Cobb角15°~39°),胸椎中度侧凸(SS)组患者10例(Cobb角40°~75°).另选健康青少年10名作为对照(非侧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3~14岁.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Sonata,Siemens,Erlanger,德国)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脊柱矢状面扫描,在图像工作站(Easy Vision,Philips Medical Systems,Best,荷兰)上重建脊柱矢状面图像,测量每个胸椎椎体前壁高度,后壁高度,棘突间高度,在横截面测量椎体横径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椎体前后高度、宽度从T1到T12逐渐增加,并呈线性分布,脊柱侧凸组椎体高度普遍>正常同年龄非侧凸组患者.脊柱侧凸组患者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均>无侧凸组.胸椎侧凸顶椎区T6~T9椎体前方高度、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脊柱侧凸组明显>非侧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胸椎侧凸女性患者胸椎顶椎区存在显著的脊柱生长模式异常,与正常胸椎相比AIS的胸椎更高、并显得更为瘦长.
-
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治疗胆囊结石612例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2月至2006年6月接受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7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8例,女性332例;年龄18~81岁,中位年龄4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明确诊断,术前经口服胆囊造影或核医学显像,提示胆囊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术中均将胆囊结石全部取净.结果 共行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手术760例,随访到612例,随访率80.5%,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术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1~15年,术后1年胆囊结石的复发率为0.49%,2年复发率为4.39%,3年复发率为5.83%,5年复发率为6.60%,7年复发率为7.21%,9年复发率为8.38%,10年和15年复发率均为10.11%.结论 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手术对有功能的胆囊结石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将同意入组的40例有症状(狭窄程度>50%)和无症状(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组(CEA)和颈动脉支架组(CAS).一期观察终点是术后30 d内出现严重脑梗死或死亡;二期观察终点是各种手术并发症、急性脑缺血发作、偏瘫、急性心肌梗死和术后18个月内的脑卒中、死亡和再狭窄等,同时回顾性分析两组总的住院费用.结果 CEA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差异.CEA组20例23支颈动脉手术(3例分别行双侧CEA),术中应用转流管9条(39.1%),颈动脉补片12条(52.2%);CAS组20例23支颈动脉支架(3例行双侧CAS),应用脑保护装置21个(91.3%).CEA和CAS两组术后30 d内神经系统并发症(4.3%对8.7%,P=0.46)、急性心肌梗死(4.3%对0,P=0.31)和伤口血肿(8.7%对0,P=0.1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8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再狭窄病例.CEA和CAS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 450.95±6188.76)和(70 130.15±11 999.02)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和CAS术后30 d和术后18个月的并发症、病死率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AS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CEA.
-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原位诱导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移植于猪皮肤缺损创面后支架的血管化及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的成活情况.方法 将双层人工皮肤支架移植于10只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结果 支架植入后1周支架内可见细胞浸润和少量新生微血管形成;植入后2周,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明显增多;植入后3周,大部分支架被血管化.CD34阳性信号在支架植入后3周比植入后2周明显增多,植入后2周比植入后1周明显增多.在支架植入后1、2、3周创面植中厚皮,植皮2周后皮片存活率分别为10%、70%和100%.在支架植入后1周和2周创面植表皮,1周和2周后移植表皮存活良好.结论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可以诱导血管长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在支架上移植表皮,可较好修复创面,在皮肤移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按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肠内营养支持组、全肠外营养支持组、联合营养支持组,每组各55例,各组入院后除营养支持外其余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比较联合营养支持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 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联合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热卡供应较充足,短期内营养状况的改善较明显,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联合营养支持组疾病缓解率为80.0%,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76.4%和74.5%;联合营养支持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25.4%和18.2%;联合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相对缩短,住院费用较少.结论 对于围手术期克罗恩病患者,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
-
B7-H1在胰腺癌免疫逃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检测B7-H1和IL-10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探讨肿瘤局部IL-10的异常增高和B7-H1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胰腺癌、癌旁和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和IL-10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由高至低的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同样证实了胰腺癌中高表达B7-H1和IL-10,阳性率分别为60.5%±12.7%和65.3%±16.2%,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同时,相关性分析中显示肿瘤组织B7-H1高表达与IL-1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表现在mRNA表达水平(P=0.008,r=0.84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07,r=0.838).结论 胰腺癌细胞上调表达B7-H1可能是肿瘤局部高浓度IL-10形成的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
影响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影像学预测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可以预测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疗效的影像学因素.方法 2001年5月至2007年4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后外侧融合术并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42例,男性11例,女性31例;年龄40~79岁,平均56.0岁.其中退变性滑脱20例,崩裂性滑脱22例.L3,4滑脱1例,L4,5滑脱26例,L5S1滑脱15例.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9例.术前及术后1周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在术前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率、椎间隙相对高度、滑脱角、腰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在术后侧位片上测量术后滑脱率.对复位率与术前滑脱率、术前滑脱角、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术前腰前凸角和术前骶骨倾斜角的关联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前滑脱率(22.5±10.6)%,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0.23±0.10,术前滑脱角4.4°±5.4°,术前腰前凸角43°±13°,术前骶骨倾斜角34°±10°,复位率(63.2±27.9)%.复位率与术前滑脱率、术前滑脱角和术前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性,与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腰前凸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和腰前凸角可以预测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疗效.
-
肠外营养中胰岛素输注方式对其活性和浓度以及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时胰岛素活性、浓度以及患者血糖的变化.方法 将2006年4月至8月20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无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滴注组和静脉泵组.滴注组为胰岛素直接加入全合一营养袋中静脉滴注,静脉泵组为胰岛素加入注射器内泵入.于开始输液、输液至1000 ml、输液至2000 ml和余液100 ml时测量胰岛素活性百分比、浓度以及患者的血糖水平,连续测量3 d.结果 两组胰岛素的活性百分比和浓度均随时间有下降趋势,活性百分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两组间和组内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与血糖水平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两种方式对胰岛素活性、患者血糖和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胰岛素可安全地加入营养袋内输注.
-
岛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严重电烧伤创面二例
患者本组2例均为男性,因被1万伏高压电击伤后4 h、1 h分别于2001年9月11日和2007年7月3日入院.病例1右前臂、上臂约4% Ⅳ°烧伤创面,三角肌、肱三头肌部分坏死,肱骨上段外露,大小约5 cm×3 cm.
-
下消化道出血伴门静脉大量积气一例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以"发热待查"于2008年5月26日收入院.患者每日下午体温上升,高达39℃,晨起降至37℃左右,发热时伴有出汗,无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Titan型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0年随访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患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为了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出现了多种不同设计理念的假体.我院于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使用Titan型骨水泥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现将随访中远期结果报告如下.
-
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远期再出血17例疗效分析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之一,理论上阻断了门静脉系统和奇静脉系统之间的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同时又不影响门静脉向肝血流,有利于维持肝功能,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低,并且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成为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之一.
-
老年人手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大脑重量和脑血流降低、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减少、胆碱能系统等多种神经递质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认知功能储备下降,在此基础上,手术、麻醉等多种打击可能引发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障碍.
-
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
随着乳腺癌治疗的进展,对乳房以及胸部组织的手术切除呈缩小趋势,乳房重建正逐渐兴起[1-2].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我们与整形外科联合,开展了保留皮肤和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配合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即刻乳房重建矫治Ⅰ、Ⅱ期乳腺癌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对于伴有三柱损伤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目前常用的术式有经前路减压Z-plate钢板内固定[1],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我们采用经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保持脊柱三柱稳定,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就该术式与前路减压Z-plate钢板内固定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2种术式进行生物力学比较.
-
草酸钙肾结石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
有5%~15%的人群一生中会罹患肾结石,其中大部分的结石成分是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1].多数CaOx肾结石患者未发现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存在,称之为特发性草酸钙结石(idiopathic calcium oxalate,iCaOx);一些患者存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钙代谢异常疾病;一些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高草酸尿症,其中因肠道疾病导致草酸吸收增多而引起的称为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因基因缺陷导致草酸代谢异常而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O).
-
复杂性肾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鹿角形结石或伴有肾脏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多发性结石.一般而言,肾结石的复杂性与以下因素有关:(1)结石的成分、大小、形状及其在肾内的分布情况;(2)肾功能是否正常;(3)是否同时存在泌尿系感染[1].
-
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后输尿管镜术与单独输尿管镜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通过对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后进一步输尿管镜(ESWL-URSL)与单独应用输尿管镜(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探讨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36例ESWL失败者进一步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同期对189例输尿管结石直接行输尿管镜术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SWL-URSL组行URSL时的平均手术时间和疗程明显长于URSL组.ESWL-URSL组术中发现息肉和穿孔转开放手术率为34.6%、5.88%,高于URSL组的28.3%、1.59%.两组间结石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存在ESWL不利因素的输尿管结石可首选输尿管镜治疗.
-
学龄前儿童尿路结石的腔内治疗
目的 评价学龄前儿童尿路结石腔内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28例学龄前尿路结石患儿接受腔内治疗,其中11例输尿管结石患儿接受输尿管镜取石术,17例肾结石患儿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11例输尿管结石患儿中,5例一期输尿管镜取石术,6例一期输尿管置管被动扩张1~3周后二期8/9.8 Fr输尿管硬镜下取石成功;17例肾结石患儿均一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论 对有手术指征的学龄前儿童尿路结石,采用微创腔内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倒置排石床在肾下盏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倒置排石床在治疗肾下盏结石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3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其中结石直径>4 mm且<2 cm者13例,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同时配合倒置排石床治疗,直径≤4 mm且≥2 mm的单纯肾下盏结石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后下盏残石23例,仅进行倒置排石床治疗.3个月后复查尿路平片,了解结石排尽情况.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排石床排石治疗,倒置排石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3个月复查结石排净率83.3%(30/36),残石率16.7%(6/36).结论 采用倒置排石床可以提高肾下盏结石排石率,可作为结石微创治疗的辅助手段.
-
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和代谢特点
目的 分析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及其代谢特点.方法 对东江流域2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调查尿酸结石所占比例.对尿酸结石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处理资料,分析饮食危险因素.对尿酸结石患者、草酸钙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广泛式代谢评估并行组间比较,分析尿酸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因素.结果 290例泌尿系结石中含尿酸结石有53例,占18.3%.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饮水量少、口味咸、喜食肉和少食蔬菜是尿酸结石形成的主要饮食危险因素.尿酸结石组尿量、尿pH值、尿钙、尿草酸,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草酸钙组;尿尿酸和血尿酸浓度显著高于草酸钙组;尿量、尿pH值、尿草酸、尿枸橼酸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尿尿酸、尿钙和血钠、钙、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钾、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酸结石的比例较高,其饮食危险因素为饮水少、口味咸、海鲜摄入多;低尿量、低pH尿、高尿酸、高钙尿、低枸橼酸尿、高血钠、低血钾、高血钙、高尿酸、低血镁是尿酸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
-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NL)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血生化和相关激素的监测,探讨mPNL术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对128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实施了mPNL.手术前后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渗透压、血电解质、血肌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术中每30 min动态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术中患者的心率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快.术毕血浆渗透压、血清Cl-、肾素和血肌酐较术前增高.术毕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K+较术前降低.平均动脉压、外周血氧饱和度、血清Na+、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PNL术中液体吸收的量与灌注时间呈正相关.一定量的液体吸收可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生化及血肾素的变化.
-
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67例回顾分析
目的 总结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探讨在微创时代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病例.结果 共667例上尿路结石行开放手术治疗,同期约有9000例上尿路结石病例在我科治疗,开放手术比例约7.4%.开放手术原因包括:复杂结石及巨大结石297例,结石致患肾无功能137例,结石合并上尿路解剖畸形134例,微创治疗失败57例,结石合并各种内科疾病30例,结石合并肾肿瘤5例,结石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3例,结石合并肾外伤2例,结石合并同侧其他手术2例.145例肾切除病例中共16例出现术中并发症,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522例肾输尿管切开取石病例中,7例出现术中并发症,3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57例结石残留,总结石清除率为89.1%;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 开放手术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仍然有重要作用,结石性无功能肾切除、复杂及巨大肾结石、结石合并解剖畸形、微创治疗失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部分选择性病例适合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