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7,XX,+mar.ish der(13)(GLP13+)一例

    作者:陈重芬;宋银森;赵鼎;王美烨;李林飞;李娴;王超杰

    患儿女,23天,因新生儿肺炎入院.查体:体温:37.7℃,脉博:170次/min,呼吸:72次/min,血压:74/45 mmHg.身长48 cm,体重3150 g,头围31.5 cm.睑裂小,睁眼困难,鼻梁扁平,鼻翼宽,双耳小且低位.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哕音、痰鸣音,心前区可闻及SM/6级杂音.全身皮肤苍灰,口周及面色发绀,口腔内可见软腭裂.患儿出生后一直存在喉鸣,神志清,反应差,四肢肌张力低,觅食、吸吮反射可引出,其他原始反射未引出.患儿系第4胎第2产,孕39周顺产.羊膜早破5h,出生时有窒息史,生后5~6 min开始啼哭.患儿因呼吸衰竭于第32天死亡.其父亲29岁,母亲30岁,母亲健康状况一般,妊娠反应轻,无过度劳累,未患疾病.2009年12月活产一男婴,现6岁,表型正常.2010年曾行人工流产1次,2012年因胎儿发育停滞再次人工流产.

    关键词:
  • 涉及四条染色体的复杂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马一婧;王贵杰;随瑞枝;宋旭梅;詹福寿

    患者男,28岁,因结婚2年妻子未孕就诊.查体:身高165 cm,体重63 kg,智力及表型均正常.夫妻为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超声检查示双侧睾丸偏小,左侧为23.9 mm×20.3 mm×12.8mm,右侧为22.8 mm×23.3 mm×14.0 mm.精液检查示无精.促黄体生成素5.79 U/L,促卵泡刺激素10.38 U/L,泌乳素10.19 ng/mL,雌二醇48.88 pg/mL,睾酮360.40 ng/dL.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促甲状腺素均位于正常范围.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AZFa、AZFb和AZFc区均未见缺失.患者父母及其姐姐表型及智力均正常.

    关键词:
  • 46,XY,t(11;22) (q25;q13)伴无精子症两例

    作者:陈爽;王瑞雪;李磊磊;胡孝南;朱海波;刘睿智;张红国

    例1男,26岁,身高172 cm,体重70 kg.因不育到我院门诊检查.内分泌检查:促卵泡刺激素25.8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8.6 U/L(正常参考值:1.7~8.6 U/L),雌二醇51.45 pmol/L(正常参考值:94.69~222.77 pmol/L),泌乳素84.76 μg/L(正常参考值:27.30~102.86 μg/L),睾酮19.7 nmol/L(正常参考值:9.9~27.8nmol/L).查体:表型正常.阴茎正常,睾丸能触及,大小约9mL,双侧输精管未见异常.精液常规分析:精液量2.1 mL,显微镜下未见精子.精浆生化检测正常,初步排除梗阻性无精子症.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外周血样,常规培养淋巴细胞37℃72 h,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Y,t(11;22)(q25;q13)(图1).AZF区检测:AZFa、AZFb、AZFc区均未查见微缺失.

    关键词:
  • 45,X携带者自然怀孕分娩正常女婴一例

    作者:李朝晖;左娟;刘洁;朱瑾

    患者27岁,已婚,G0P1.孕18+2周血清学筛查提示甲胎蛋白MoM值0.69↓(参考值:0.7~2.5),游离β-hCG MoM值3.26(参考值:0.25~2.0),游离雌三醇MoM值1.11(参考值:0.5~2.0),21三体风险值1/216.查体:身高148 cm,发际偏低,眼距稍宽,无蹼颈及肘外翻,躯干及四肢无畸形,第二性征发育正常.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则(4/30天).经知情同意后抽取该孕妇外周血、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图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1 pmol/L(正常参考值:3.8~6.0pmol/L),游离甲状腺素1.5 pmol/L(正常参考值:7.5~21.1pmol/L),促甲状腺激素>100.00 mU/L(正常参考值:0.34~5.6 m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909.0 U/L(正常参考值:0~9 U/L),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低.胎儿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羊水G显带核型分析,胎儿核型为46,XX.

    关键词:
  • Y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平衡易位两例

    作者:莫美兰;叶燕萍;林奇;宋明哲;叶丽君;曾勇;吴彤华

    例1男,37岁,2006年初婚,未育.2014年再婚,婚后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育.查体:智力正常,身高173 cm,体重80 kg,有胡须,喉结明显,阴毛、腋毛及阴茎、睾丸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精液未离心,计数20个高倍视野,见2条活动精子及7条不活动精子.性激素检查:泌乳素1.18 nmol/L(正常参考值:0.18~0.68 nmol/L),睾酮16.45 nmol/L(正常参考值:8.64~29.01 nmol/L),促卵泡激素6.81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6.97 U/L(正常参考值:1.7~8.6 U/L),雌二醇102.76 pmol/L(正常参考值:27.89~156.34pmol/L).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5个,患者核型为46,X,t(Y;3)(q12;q11.2)(图1A).

    关键词:
  • 46,XX,t(1;11),t(6;9),t(10;14)复杂易位伴不孕一例

    作者:李琳琳;王轩;李德军;贾春澍;陈爽;刘睿智;张红国

    患者女,28岁,身高160 cm,因婚后不孕就诊.表型和智力均未见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经知情同意采集患者及父母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制片,进行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6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X,t(1;11) (p22;p13),t(6;9) (q21;q22),t(10;14)(p13;q24),见图1,父母核型均正常.

    关键词:
  • 非嵌合型Turner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娜;刘丽丽;盛晴;许壹婷;臧展;许蓬

    患者女,26岁.因婚后3年自然妊娠后流产2次、未孕2年来院就诊.查体:身高162 cm,体重60 kg,身体及智力发育均正常.患者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为37~40天,经期4~5天,经量正常,无痛经.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颈蹼.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左侧卵巢21 mm×19mm,窦卵泡1个,右侧卵巢18 mm×8 mm,窦卵泡1个.月经第2天测基础内分泌结果显示:卵泡刺激素:13.1 U/L(正常参考值:1~9 U/L),雌二醇:20.71 pg/mL(正常参考值:25.06~74.93 pg/mL),泌乳素:2.88 U/L(正常参考值:1~12 U/L).

    关键词:
  • 18个21-羟化酶缺陷症高危家系的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

    作者:夏艳洁;梅世月;胡爽;吴庆华;孔祥东

    目的 对18个21羟化酶缺陷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高风险家系进行基因筛查和胎儿产前诊断,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连接酶扩增反应技术结合巢氏PCR和一代测序技术对18个家系的先证者(7例已死亡)及其父母进行CYP21A2基因变异检测,确定先证者及父母基因型.其次,抽取胎儿绒毛或羊水,采用亲子鉴定试验排除母体DNA污染,针对先证者或先证者父母携带的突变位点对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18个21-OHD高危家系的成员中共检测到10种突变,包括大片段缺失、I2G、E3del8bp、I172N、V281L、E6 cluster、L307Ffs、Q318X、R356W和R484Pfs.先证者均为CYP21A2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患者,其父母均为携带者;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未见母体DNA污染迹象;在18个家系的胎儿中,5个家系的胎儿为患者,4个家系的胎儿为携带者,9个家系的胎儿正常.结论 CYP21A2基因突变是21-OHD的致病原因,CYP21A2基因检测为21-OHD患者的诊断及高风险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一个2D型肢带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丁丽容;唐少华;李焕铮;徐雪琴;栾兆棠;张茜;吕建新

    目的 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1个2D型肢带肌营养不良家系的SGCA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患儿的病因.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该家系的先证者进行DMD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筛查,用FastTargetTM富集二代测序+Sanger测序验证技术对DMD基因变异检测.在完成先证者DMD排查后,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 先证者DMD基因变异及筛查结果均为阴性.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其SGCA基因存在c.409G>A(p.Glu137Lys)和c.409G>C(p.Glu137Gln)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为SGCA基因c.409G>C(p.Glu137Gln)变异携带者,先证者母亲为SGCA基因c.409G>A(p.Glu137Lys)变异携带者,胎儿未检测到此位点变异.结论 c.409G>A(p.Glu137Lys)和c.409G>C(p.Glu137Gln)复合杂合变异为患儿的致病原因.

  • 11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突变分析

    作者:王雷雷;顾莹;杨舒婷;毛华芬;汤欣欣;许天龙;吴敏;孙玉华;骆秀翠

    目的 分析苏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117例NSHL患者的GJB2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2168A>G突变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的1555A>G、1494C>T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未发现突变的患者用靶向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Sanger测序共发现86例患者(73.50%)携带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61例(52.14%),包括纯合突变22例(18.80%),杂合突变39例(33.33%);SLC26A4基因突变19例(16.24%),其中纯合突变4例(3.42%),杂合突变15例(14.53%);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6例(5.13%),均属于异质性突变.靶向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在8例患者中共发现4例异常,包括1例RDX基因129_130del和76 79del杂合突变、1例OTOF基因1274G>C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919-2A>G和IVS16-6G>A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919-2A>G和A1673T杂合突变.结论 苏北地区NSHL患者突变携带率高达73.50%,且以GJB2基因的突变为常见.

  • 一个希特林缺陷病家系SLC25A13基因的新剪接位点变异及异常转录子

    作者:邓梅;程映;舒赛男;黄志华;宋元宗

    目的 探讨1例希特林缺陷病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整理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靶向外显子测序检测致病突变,并通过一代测序进行验证.提取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通过逆转录-PCR、cDNA克隆和Sanger测序等技术,分析新突变对SLC25A13转录产物的影响.结果 患儿为SLC25 A13突变c.845_c.848+ 1delG和c.1841+ 3_1841+4delAA复合杂合子,后一突变尚未见文献报道,克隆结果证实该突变造成mRNA异常剪接,形成异常转录子[r.1841_1842ins1841+1_1841+67;1841+3_c.1841+4del].结论 本研究通过传统DNA分析方法结合cDNA克隆技术,发现了新突变c.1841+ 3_1841+ 4delAA及其异常剪接变异体,为患儿希特林缺陷病确诊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扩展了SLC25A13基因突变谱.

  • 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的新突变

    作者:张芹;梁玉婷;高昂;段程颖;丁扬;潘宇虹;乔龙威;李红

    目的 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NF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Sanger测序方法进行NF1基因外显子区域以及侧翼序列分析,鉴别可能存在的突变.采用Polyphen-2和Provean等软件对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先证者检测到两个突变,分别为c.702G>A(同义突变)和c.1733T>G(杂合突变),先证者父母并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在50名正常对照的NF1基因中并未发现此突变.Polyphen-2和Provean软件均预测c.1733T>G突变可能致病,突变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物种间高度保守.结论 NF1基因的c.1733T>C(p.Leu578Arg)突变可能是该患者的致病原因.

  • 18例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表型及CYP21A2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郑瑞芝;张俐;袁倩;曼华;杨俊朋;汪艳芳;虎子颖;张会峰

    目的 探讨21-羟化酶缺陷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18例21-OHD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CYP21A2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结果 在18例患者中,17例检测出CYP21 A2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8例(44.4%,8/18),复合杂合变异6例(33.3%,6/18),单一杂合变异3例;纯合变异分别为c.518 T>A(p.Ile173Asn) (62.5%,5/8)、c.92 C>T (p.Pro31Leu) (25.0%,2/8)、IVS2-13 A>G(12.5%,1/8),复合杂合变异以IVS2-13 A>G和c.518 T>A (p.Ile173Asn)复合杂合变异为常见(50.0%).致病等位基因变异占94.4% (34/36),常见的变异位点为c.518 T>A(p.Ile173Asn) (41.7%)、IVS2-13 A>G(19.4%)和c.92 C>T(p.Pro31Leu) (13.9%).20名正常对照均未检测到这些变异.结论 绝大多数21-OHD患者均存在CYP21A2基因变异,以纯合变异或复合杂合变异为主,c.518 T>A(p.Ile173Asn)等位基因变异为常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有较高的一致性.

  •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儿的GLB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高敏;金瑞峰;张开慧;李志毅;盖中涛;刘毅

    目的 明确1例疑似因遗传代谢病引起的发育倒退的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1例1岁3个月无明显诱因发育进行性倒退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新一代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患儿头颅MRI提示髓鞘化迟缓,基因检测示GLB1基因存在c.2006-2007insT和c.475-476 insGGTCC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结论 GLB1基因的c.2006-2007insT和c.475-476 insGGTCC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可能引起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进而导致患儿发育倒退的症状.

  • 人血小板CD36基因220C>T和429+4insg变异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徐秀章;丁浩强;刘静;夏文杰;邓晶;陈扬凯;王嘉励;邵媛;陈大伟;叶欣

    目的 构建人血小板CD36基因220C>T和429+4insg变异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CD36蛋白的表达分析.方法 提取人血小板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PCR扩增获得分别携带220C>T和429+ 4insg基因变异的CD36基因片段;经TA克隆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cDNA3.1/V5-His-TOPO载体并转化TOP10E.coli,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质粒,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将分别含有220C>T和429+4insg基因变异体的质粒DNA在effectene作用下转染HEK293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印迹分别对220C>T和429+ 4insg基因变异体的CD36蛋白表达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通过TA克隆成功构建了pcDNA3.1/V5-His-CD36 (220C> T/429+ 4insg)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220C>T和429+4insg基因变异可导致CD36蛋白在HEK293T细胞的缺失表达.结论 CD36基因220C>T和429+4insg变异均可引起人血小板CD36的缺失表达,明确了220C>T和429+ 4insg变异对CD36表达的影响,为其他CD36基因变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五例伴t(12;22) (p13;q12)髓系白血病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邵海刚;杨倩;公艳蕾;白淑潇;张俊;王勇;沈娟;吴春晓;仇惠英;陈苏宁;潘金兰

    目的 分析5例伴t(12;22)(p13;q12)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MN1双色断裂重排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该基因重排;应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ETV6-MN1/MN1-ETV6融合基因及测序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AML-M0、2例AML-M4)、1例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0 L).核型分析5例t(12;22)(p13;q12)均为原发性异常,并经FISH证实为MN1基因重排;其中4例患者进行RT-PCR及测序检测,结果显示4例ETV6-MN1融合基因阳性、3例MN1-ETV6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t(12;22)(p13;q12)是一种罕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ETV6-MN1/MN1-ETV融合基因.

  • 一个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家系的基因诊断

    作者:陆之瑾;吴霞;周任远;开凯;闻杰;熊茜

    目的 确定1个遗传性肾性尿崩症(hereditary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HNDI)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采集家系中先证者和2例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及2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DNA,经二代测序确定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后,对家系中的类似患者及正常成员进行该位点的测序.结果 先证者AVPR2基因存在c.856C>T半合子突变,2例类似症状及1名正常家系成员的AVPR2基因存在c.856 C>T杂合突变.结论 AVPR2基因c.856C>T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生HNDI的原因.

  • 一例孤独症患儿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作者:何学莲;赵培伟;黄玉凤;蔡晓楠;毕博;林俊

    目的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对一例不明原因的孤独症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方法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拷贝数变异分析,用定量PCR进行验证,并分析缺失片段所包含的基因的功能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微阵列检测发现患儿18号染色体长臂末端(18q22.3q23区)存在7.1 Mb的缺失(hg39:70 650 318-78 014 582),涉及FBXO15、ZNF407、ZADH2、TSHZ1、MBP、ADNP2等26个基因,其父母未见同样的异常.将患儿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有孤独症表型的18q缺失的病例进行比较,提示ZNF407可能是引起孤独症表型的关键基因.结论 本例患儿的孤独症表型与18号染色体微缺失有关,该区域内的ZNF407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表型的关键基因.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对明确孤独症的遗传学病因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两例合并X染色体异常的罕见疾病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吴庆华;麻希洋;孔祥东;史惠蓉;陈争光;焦智慧;刘丽娜;江淼

    目的 探讨2例合并X染色体异常的罕见遗传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例身材矮小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女性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和核型分析,对另1例阴茎短小的患儿进行核型分析,并对其SRY和AZF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 例1的核型为46,X,i(Xq),结合临床检查将其确诊为特纳综合征;例2表型为男性,小阴茎,核型分析示45,X,基因检测提示其SRY为阳性,而AZF基因缺失.结论 上述病例均可能与X染色体异常有关,遗传学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河南地区复杂染色体重排携带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生育情况分析

    作者:代鹏;郜珊珊;侯雅勤;孔祥东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人群复杂染色体重排(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CCR)的类型及特征,分析其对人群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因生育问题就诊的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河南地区CCR携带者的文献,对CCR携带者的类型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中心在160 601例患者中共检测出27例CCR携带者,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到有生育信息的河南地区CCR携带者6例.33例CCR中,三方和四方重排17例,占51.5%;双重相互易位10例,占30.3%;特殊CCR 6例,占18.2%.临床资料分析表明,CCR携带者中不孕不育14例,占42.4%,其余19例携带者或其配偶共妊娠38次,自然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34次,占89.5%;多发性先天畸形3次,占7.9%;生育表型正常后代1次,占2.6%.累及的染色体及断裂点分析发现,1号、11号、2号、4号、5号和12号染色体累及次数均达7次以上;断裂点1p22、11q23、12p13和22q11累及达3次以上.结论 CCR携带者不良妊娠风险高,即使正常妊娠也应进行产前诊断;CCR累及的染色体及其断裂点对携带者生育能力有影响;分析CCR的类型、累及的染色体和断裂点等因素可对CCR携带者做出更准确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 一例大片段重复序列Penta E基因座off-ladder等位基因的测序鉴定

    作者:张应爱;王顺兰;文小红;张淑芳

    目的 鉴定一例PentaE基因座的罕见大片段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标准外(off ladder,OL)等位基因的序列构成.方法 用PowerPlex(R) 21检测系统对一对父女进行STR分型.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进行PentaE基因座的PCR扩增,纯化回收扩增片段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PentaE基因座检出OL等位基因,根据其片段大小,推测为26等位基因.PentaE基因座中的OL等位基因含有26个[AAAGA]重复,是一个新的等位基因,涉及重复单元完整的重复.结论 对于STR分型中出现的分型标准外的等位基因或微变异等位基因宜进行测序分析,对于OL等位基因的正确分型将丰富STRBase数据库,对提高基因座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B(A)血型家系的血清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张文静;浑守永;王玉霞;庄云龙

    目的 对1个ABO亚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家系进行血型鉴定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常规血清学方法 鉴定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BO血型,PCR方法 扩增家系成员ABO基因第6、7外显子,PCR产物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基因型.结果 血清学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长子正反定型不符,初定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及次子均为O型;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在B101基因基础上存在640 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基因型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结论 ABO基因第7外显子640 A>G突变是形成B(A)04的分子遗传基础.

  • 一例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赵丽娟;万波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 array)技术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NP array对1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的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发现的缺失片段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结果提示患儿染色体22q13.33区存在杂合性缺失,片段大小为2.1 Mb;患儿父母的CNVs检测均未见异常.FISH检测结果证实患儿的22号染色体亚端粒处存在缺失,患儿父亲为4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结论 SNP array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对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耳聋患儿的TECTA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周赤燕;李素萍;宋勤浩;刘晓丹;苗正友

    目的 探讨1例耳聋患儿的分子遗传病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用芯片法富集纯化127种耳聋相关基因,以> 100×测序深度进行二代测序,通过数据库分析比对,寻找致病突变.用Sanger测序法进一步验证疑似突变,排除二代测序错配误差.结果 先证者TECTA基因发生c.1893C>A纯合突变,该突变使TECTA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丧失功能;USH2A基因存在c.13010C>T和c.12790G>A复合杂合突变,前者疑似致病突变,后者临床意义不明.家系分析证实先证者的突变均遗传自父母.结论 TECTA基因c.1893C>A纯合突变可能是先证者耳聋的主要原因,该位点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来源于9号染色体短臂四体的标记染色体的产前诊断

    作者:赵艳辉;庞泓;冯小静;项宇识;高铭;佟丹;滑君;闫晓杰;魏娜;刘英

    孕妇30岁,G1P0.孕早期唐氏筛查低风险;孕19+4周在本院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室间隔缺损、单脐动脉、左侧脉络丛囊肿、小脑蚓部异常、双肾回声增强.夫妻双方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无不良遗传病家族史.

    关键词:
  • 一例46,XX男性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邱显荣;廖燕洁;李恋湘;谢建红

    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28岁,因结婚5年不育就诊.身高163 cm,无胡须及喉结,睾丸体积小,约2~3 mL,质地软,阴茎短小,2次精液检查均未见精子.促卵泡生成素57.68 U/L(正常参考值.:0.8~15 U/L),促黄体激素18.48 U/L(正常参考值:0.4~6.8 U/L),睾酮0.57 nmol/L(正常参考值:11.10~54.13 nmol/L).

    关键词:
  • 一个结节性硬化症Ⅱ型家系TSC2基因的突变鉴定

    作者:吕远;李岭;刘彩霞

    先证者(图1,Ⅲ4) 男,28岁,汉族.面部长有皮脂腺腺瘤(图2),头部CT检查发现多发点状钙化,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肾脏囊肿与肝脏血管瘤,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先证者的妻子共妊娠两次,首次妊娠孕中期超声提示胎心多发强回声团及心包积液,考虑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第2次妊娠孕中期超声提示胎儿心脏多发强回声团,再次考虑胎儿为心脏横纹肌瘤.胎儿磁共振提示脑部双侧基底节区出血.两次均于孕中期中止妊娠.经家系调查,先证者母亲与姨妈(Ⅱ2)面部均存在较大的皮脂腺腺瘤(图2),但其他部位均未做检查.

    关键词:
  • 一例母源性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作者:王敏;王昊;张丽丹

    患者女,29岁,已婚.表型正常,智力发育正常.自然流产1次,2011年孕6月因“胎儿一侧肾缺失,羊水过少”引产.本次妊娠孕20周因唐筛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820,结合不良妊娠史,建议羊水穿刺,孕妇拒绝.遂行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提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低风险.孕24周超声提示双侧肾脏回声增强(图1A),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行脐静脉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检测.

    关键词:
  •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作者:陈小璐;喻韬;罗蓉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以脑内特定部位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系伴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吞咽障碍、不同程度的精神认知迟滞和视网膜变性,包括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类.PANK2基因致病变异与本病发生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脂质代谢失调、自噬障碍等.本文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PANK2基因在PK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Ⅳ型胶原相关遗传性肾病的基因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一帆;谢静远;张敬之;任红

    Ⅳ型胶原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基底膜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其分泌或装配异常将导致遗传性的肾脏病变.目前已识别的Ⅳ型胶原相关肾病主要包括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以及遗传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这类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肾移植及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总体来说,药物的疗效并不显著,肾移植则存在肾源较少且有发生抗肾基底膜肾炎的风险,基因及细胞治疗因此被认为是治疗这类肾病有潜力的方案.

  • 中国南方汉族23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章雅清;杨超;陈森;张应爱

    目的 调查23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31名中国南方汉族无关正常个体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CSF1PO、FGA、TH01、TPOX、vWA、D1S1656、D2S1338、D2S441、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0S1248、D12S391、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D22S1045、D6S1043、Penta D、Penta E)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各基因座遗传学参数.结果 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经过Bonferroni统计学校正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3个STR基因座共检出265个等位基因,890种基因型.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5~22,基因频率为0.0015~0.5483,杂合度为0.5891~0.9124,个人识别能力为0.7818~0.983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425~0.9031,三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2780~0.8208,二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193~0.693.累积个人识别能力大于0.999 999 999 999 99,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999 729 813,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207 508 474.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是多态性程度高的遗传标记,是一个高效的检测系统,可以应用于法医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 Turner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在苏州地区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莹;张芹;陆嘉逢;贺权泽;丁洁;王挺

    目的 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中Turner综合征高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NIPT在Turner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苏州地区29 031名孕妇的NIPT结果,对Turner综合征高风险的孕妇,经遗传咨询后行产前诊断,回访妊娠结局.结果 检出Turner综合征98例,阳性率0.34%,其中64例行羊水细胞遗传学诊断,确诊12例,阳性预测值18.75%.12例核型确诊孕妇中,11例终止妊娠,1例继续妊娠足月分娩,随访暂无临床异常.结论 NIPT在Turner综合征临床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较低的阳性预测值,可用于Turner综合征产前筛查,但Turner综合征NIPT阳性孕妇需进行合理遗传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流产.

  • 常规核型分析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旭春;陈加弟

    目的 探讨联合常规核型分析(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analysis,CCA)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初诊原发MM患者骨髓标本常规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结果,FISH探针包括1q21、RB1、D13S319、IGH与P53.结果 75例MM患者中CCA检测遗传学异常有19例,异常检出率仅为25.3%;FISH检测遗传学异常有52例,异常检出率为69.3%,FISH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在MM患者中1q21、RB1、D13S319、IGH的异常两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联合CCA和FISH技术共有57例检测出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6.0%,明显高于单独的CCA检测(P<0.05),同时相比于FISH检测,联合CCA和FISH技术能检测出更多遗传学异常.结论 联合CCA和FISH技术可以提高MM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MM临床诊疗提供更可靠的遗传学预后判断依据.

  • 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的优化

    作者:陈茂胜;李闯;程德华;谭跃球;梅花;王斯琪;李想;程腊梅

    目的 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染色体制片的佳条件,以满足扩大生产以及临床应用的质控需要.方法 常规染色体制片,从MSCs细胞的培养浓度、秋水仙碱作用的时间以及低渗的时间等方面对现有的制片技术进行优化.结果 经过反复的实验,将MSCs染色体的佳制片条件确定为T25培养瓶的40%~50%[约(1~2)×106个细胞],秋水仙碱作用的时间为2 h 10 min,低渗时间为1h.结论 用上述条件制备的MSCs染色体细长,条带清晰,完全能够满足细胞遗传学的临床质控要求.

  •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MM的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减轻治疗相关毒性.遗传学异常是MM危险度分层的基础.近年来,虽然遗传学检测对于MM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已经取得共识,但存在检测方法不规范、阳性阈值混乱、临床价值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规范.为此有必要制订MM的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以规范国内MM的遗传学检测.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