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染色体易位伴复发性流产五例

    作者:姜雨婷;朱越英;云馨;钱聪;于洋;刘彦红

    例1 女,29岁,因自然流产2次就诊.第1次怀孕5个月时自然流产,第2次孕70天超声检查未见胎心,后行清宫术.孕期无不良物质接触史.无类似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血淋巴细胞37℃培养72h,常规染色体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t(6;12)(p23;q15),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图1A).

    关键词: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一家系两例

    作者:乐萍;张小珍;霍小春;黎文婷;郭智彬;陈卡

    先证者 女,12天.因“反应差、吃奶少,哭声小10余天”入院.先证者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宫内窘迫史,羊水Ⅱ度污染,出生时无窒息.母亲23岁,体检无特殊,父母为非近亲婚配,表型无异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前额突起,枕部后突,上腭弓高,下颌短小.呼吸46次/分.剧哭时口唇发绀,心音低钝.原始反射减弱,四肢肌张力正常.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头颅CT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低密度影.听力测试听未通过.

    关键词:
  • 46,X,psu dic(X) (p11.2)伴原发性闭经一例

    作者:何茜;罗建华;于瑞萍

    患者 女,20岁,因“生长发育迟缓8年,无月经来潮”就诊.8年前家长发现患者身高较同龄儿童低,但智力无明显障碍,未予重视.患者自14岁起出现乳房发育,但一直无月经来潮,亦无阴毛、腋毛生长.患者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无乏力、怕冷、浮肿,无多饮、多尿.既往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抽搐发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患者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身长均正常,幼年生长发育无异常.患者母亲孕期无特殊用药及感染史,无有毒物质接触史.父母亲非近亲结婚.患者出生时父亲25岁,母亲22岁,父亲身高165 cm,母亲身高156 cm,患者有一妹,1 2岁行经,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关键词: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家系六例

    作者:刘淑兰;李琳

    家系1 先证者,男,26岁,结婚2年妻子未孕.先证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夫妻为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多次精液常规检查未检出精子.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5个.先证者核型为46,XY,inv (1)(pter→p36.3∷q11→p36.3∷q1 1→qter) mat,见图1A;妻子月经规律,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X,del(Y) (q11)伴原发性不育三例

    作者:张浩;李磊磊;潘袁;耿冬峰;邓舒;刘睿智

    例1 男,25岁.婚后2年未育.查体:身高170 cm,体重55 kg.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胡须、阴毛稀疏,双侧睾丸体积各6mL,质软.既往无腮腺、睾丸炎感染史.精液常规检查提示为无精子症.睾丸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见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支持细胞100%.生殖激素检测:泌乳素0.37 nmol/L(正常参考值0.18~0.70 nmol/L),卯泡刺激素4.09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黄体生成素14.41 U/L(正常参考值1.7~8.6 U/L),睾酮29.63 nmol/L(正常参考值9.9~27.8 nmol/L),雌二醇196.90 pmol/L(正常参考值28.00~156.34 pmol/L).细胞遗传学检查:核型为46,X,del(Y) (q11)(图1).基因检测:用多重PCR法进行AZF区微缺失检测,sY84、sY86、sY127、sY134、sY143、sY152、sY157、sY254、sY255位点均未见缺失.

    关键词:
  • t(3;8)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陈小丽;李虹;蓝信强

    患者女,39岁,G1P0,因“胚胎停育行人工流产1次,之后未避孕未孕1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B超示子宫及附件正常,双侧输卵管通畅.孕期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夫妇否认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征得其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外周血2mL,肝素抗凝,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分裂相.患者核型为46,XX,t(3;8)(3pter→3q12∷ 8q13→8qter;8pter→8q13∷ 3q12→3qter),见图1.患者父母无不良孕产史,其夫染色体核型正常,拒绝进行进一步的家系调查.

    关键词:
  • X染色体末端重排三例

    作者:顾雷雷;朱瑞芳;杨滢;吴星;李照侠;何琳琳;张颖;史逸燕;薛原;李洁

    例1 社会性别为女性,26岁,因婚后2年未孕就诊.面貌无特殊,无低发际、颈蹼,智力正常.月经史:16/3 7/60 150,经量少.父母为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和其他特殊病史.外院B超检查未见子宫,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小、中位,患者拒绝接受B超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征得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72 h后加秋水仙素终止细胞分裂,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若怀疑嵌合,则计数分析50个核型.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09)的有关规定进行描述.患者染色体核型为mos45,XO[22]/46,X,ter rea (X;X) (pter→q28∷ p22.3→qter)[28],见图1.

    关键词:
  • 46,XY,t(15;18)异常核型二例

    作者:张春晓;蓝信强

    先证者 男,30岁,表型正常.其妻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孕18+3周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风险值为1/30.夫妇非近亲结婚,否认接触放射性物质.孕19周时于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

    关键词:
  • t(2;21)伴异常妊娠一例

    作者:夏宁宁;蓝信强

    患者 女,30岁.第1次怀孕于孕50天手术流产;第2次怀孕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1/217(≥1/270为高风险),孕18~22周拒绝行产前诊断,足月分娩一男婴,因轻度窒息,转入新生儿科治疗.患儿面部扁平,眼距宽;双手短粗,小拇指挠侧弯曲,双手掌纹呈通贯状.

    关键词:
  • 47,XXY双胞胎同患尿道下裂

    作者:张庆勇;付爱红

    患儿 例1、例2为双胞胎男性,1岁,系第1胎,孕37周5天出生,因尿道下裂来我院就诊.父母否认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史.例1身高83 cm,体重10.5 kg(居同龄儿第50到75百分位).面容无特殊改变,后发际不低,无颈蹼.心、肺、腹无异常.外生殖器检查:阴茎短小,尿道开口位于阴茎根部,双侧阴囊发育欠佳,睾丸可触及.智能检查:表情尚可,眼神灵活,反应灵敏,智力可.例2身高81 cm,体重10 kg(居同龄儿第50到75百分位).面容无特殊改变,后发际不低,无颈蹼.

    关键词:
  • 染色体t(7;21)平衡易位合并21三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荆环云;龚蔚蔚;欧明林

    患儿 男,5岁,面部扁平,眼距宽、斜视,鼻梁塌陷,张口吐舌,双手通贯掌,仅能说单字和单词,因语言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就诊.据体征判断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经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7,XY,+21,t(7;21)(q22;q22)(图1).患儿母亲核型为46,XX,t(7;21)(q22;q22)(图2),父亲为正常男性核型.患儿父母否认近亲结婚.

    关键词:
  • 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分析心脏发育异常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作者:高铭;庞泓;赵艳辉;李岭

    目的 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探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与胎儿心脏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例心脏异常胎儿的脐带血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全基因组CNVs检测,应用信息学方法将发现的CNVs与已知的数据进行比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36份样本中,共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CNVs异常4例,分别涉及2号、13号、14号、16号以及22号染色体,其中范围大者为6.8 Mb的微缺失,范围小者为280 kb的微重复,明确了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断裂点,诊断Noonan综合征1例、22q11微缺失综合征1例.结论 NGS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产前遗传学检测的水平.对CNVs进行筛查能够弥补染色体检查分辨率低的缺点,有助于揭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对于降低再发风险具有重要的价值.

  • GLI3基因新突变导致多指(趾)并指(趾)畸形一家系

    作者:康冉冉;黄色新;李杰;邹洋;徐佩文;高明;王丽娟;解洪强;颜军昊;高媛

    目的 对1个先天性多指(趾)并指(趾)畸形(synpolydactyly)家系进行GLI3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 应用Sangcr法检测先证者GLI3基因的突变,并在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结果 测序显示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发生了GLI3基因的c.480dupC(p.Ala161fs)杂合移码突变,导致其蛋白质产物从第161位氨基酸开始编码紊乱.在该家系的正常成员以及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同样的突变.结论 GLI3基因c.480dupC(p.Ala161fs)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的发病原因.上述突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GLI3基因的突变谱.

  • 糖原累积病Ⅲa型一家系两例患儿的分子诊断研究

    作者:郭丽;林伟霞;毛曼;宋元宗

    目的 研究糖原累积病Ⅲa型一家系AGL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分析一家系两例疑诊糖原累积病Ⅲ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抗凝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对AGL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以寻找致病突变.然后,通过对75名健康志愿者AGL基因相应外显子的Sanger测序,调查新突变的人群分布频率.结果 该家系中姐弟二人均以低血糖及肝脏增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伴转氨酶及肌酶明显升高.AGL基因分析显示两患儿均为突变c.1735+1G>T和c.959-1G>C的复合杂合子,后一个突变未见文献报道,在正常人群中频率小于1%.结论 通过AGL基因分析,结合临床表现,该家系中姐弟二人均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Ⅲa型患者.新突变c.959-1G>C的识别扩展了AGL基因突变谱,同时为患儿分子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实验依据.

  • F8基因新发双突变甲型血友病家系的基因及产前诊断

    作者:李涛;侯巧芳;刘红彦;肖海;张波;刘石岭;杨艳丽;张朝阳;丁雪冰;廖世秀

    目的 对1个F8基因新发双突变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方法 用PCR-测序技术检测该家系先证者F8基因全外显子突变情况,同时检测100名正常人F8基因在患者突变位点的碱基序列以排除多态性.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连锁分析对家系中的女性进行携带者筛查,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结果 PC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8基因第1外显子第171位(c.1)存在A>T突变,使蛋氨酸密码子(起始密码子ATG)突变为亮氨酸密码子(TTG),第174位(c.4)存在C>T突变,使谷氨酰胺密码子CAA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AA.100名正常人此两位点未见此种突变,先证者母亲及其妹妹此两位点为杂合突变.羊水标本SRY阳性,F8基因第1外显子第171位(c.1)及174位(c.4)未见突变,且连锁分析显示胎儿遗传了外祖父来源的X染色体.结论 明确了该家系的F8基因致病性突变,并指导了携带者女性进行产前诊断,同时报道了F8基因两个新发突变.

  • 四例13q33-q34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分析

    作者:王环环;肖冰;季星;张静敏;曹英;倪琳;叶荟;沈理笑

    目的 探讨13q33-q34微缺失患儿基因组微缺失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4例患儿外周血染色体,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患儿的微小基因组拷贝数改变.结果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例1核型为46,XY,9qh+,13qs;例2核型为46,XX,der (13);例3核型为46,XX,r(13) (p11.2q32)[43]/45,XX,-13[4]/46,XX,r(13;13)[2]/47,XX,2r(13;13)[1];例4未进行染色体检查.芯片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儿在染色体13q33-q34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缺失,且均表现出13q33-q34缺失的智力低下、面部特殊、小头畸形、肌张力低下、较低的出生体重或生殖器异常等常见特征.结论 患儿表型的严重程度与13q33-q34缺失片段大小缺乏直接的关联,低比例的患者具有先天性心脏病,表明心脏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13q33-q34区域内的EFNB2、LIG4和SOX1基因可能是智力落后的候选基因,LIG4还可能是小头畸形的候选基因.

  • 一例β-珠蛋白基因双重突变杂合体HBBc.[219T>A;220G>T]的基因诊断及家系分析

    作者:吕杰忠;罗招凡;方建培;杜涛;薛红漫;刘勇;张建平

    目的 应用DNA直接测序和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诊断1个罕见血红蛋白病家系.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EDTA抗凝血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常规检测,先证者疑为α地贫复合β地贫及异常血红蛋白病,应用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确定HBB基因的突变位置和性质.结果 血红蛋白电泳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分别在Z(C)和Z(A2)区出现异常带,先证者母亲Hb A2为4.6%.α-地贫基因常规检出先证者及其母亲为东南亚型α地贫缺失片段(-SEA)杂合子,反向点杂交法检出先证者为CD71-72(+A)突变纯合子,其母亲为CD71-72(+A)突变杂合子,其父亲未检出异常.HBB基因直接测序显示,先证者存在c.216_ 217insA杂合c.219T>A杂合c.220G>T多重突变,克隆测序证实了先证者c.219T>A和c.220G>T突变发生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结论 鉴定了中国南方人群中罕见HBB基因双重突变杂合体c.[219T>A;220G>T],丰富了中国人群β-珠蛋白基因突变数据库.

  • 一例罕见的涉及五条染色体复杂重排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潘琼;金鑫;朱立彦;胡月;张峰婷;程龙飞;宁颖

    目的 对1例严重智力低下合并1次不良孕产史的女性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导致异常表型的遗传学原因.方法 对患者进行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涉及5条染色体的复杂重排,SNP array检测显示在染色体15q21.3和5q21.1区分别存在1.6 Mb以及0.5 Mb的微缺失.结论 患者的染色体微缺失区域所涉及的TCF12、ADMA 10和AQP9等基因可能是导致患者智力低下的原因.

  • 三个手足裂畸形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何文斌;林戈;梁平;程德华;胡晓;周立花;熊波;谭跃球;卢光琇;李汶

    目的 对3个指(趾)骨异常家系进行遗传性致病原因分析,为该3个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家系1中21人、家系2中2人、家系3中2人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家系1制作外周血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应用PCR-测序、全基因组芯片、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3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初步探讨检测到的突变对指(趾)骨发育的影响.结果 (1)全基因组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家系1中的患者FKSG40、TLX1、LBX1、BTRC、POLL和部分FBXW4基因(第6~9外显子)存在杂合重复,家系3中的患者LBX1、BTRC、POLL和部分FBXW4基因(第6~9外显子)存在杂合重复.(2)PCR-测序分析发现家系2患者的TP63基因均存在c.692A≯G(p.Tyr231Cys)杂合突变.(3)根据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家系1中Ⅲ13患者的杂交信号均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且在其他染色体区域未见特异性杂交信号,提示可能为原位重复.(4)对家系1患者10q24区域显微切割后行高通量测序未检测到断裂连接点.结论 确诊了3个指(趾)骨异常家系的遗传性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489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王荣跃;雷婷缨;符芳;李茹;景象一;杨昕;潘敏;李东至;廖灿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分析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智力低下(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DD/ID伴或不伴其他异常的患儿489例.分为3组:单纯性DD/ID组(n=358),DD/ID合并癫痫组(n=49),DD/I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n=82).进一步行CMA检测,并通过配套的CHAS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CMA在126例患儿中检测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片段(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出率为25.8%(126/489),其中单纯性DD/ID组、DD/ID合并癫痫组以及DD/I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这些致病性CNVs中,79例(62.7%,79/126)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其中较常见者综合征76例,包括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22q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16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q37单体综合征、Rubinstein-Taybi综合征;而罕见综合征3例,包括15q24微缺失综合征、Xq28微重复综合征以及眼脑肾综合征.47例(37.3%,47/126)为新发的致病性片段,片段大小在153 kb到7.93 Mb之间.其中,16p13.2区域的ABAT和PMM2基因,Xp11.23p11.22区域的FTSJ1基因,14q32.31q32.33区域的DYNC1 H1基因以及18q12.3q21.1区域的SETBP1基因为DD/ID可疑致病性基因.结论 CMA显著提高DD/ID患儿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检测出核型分析不能识别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拷贝数变异片段,为具有表型异质性的罕见综合征性DD/ID患者的遗传病学诊断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检测手段.同时CMA还具有发现新的可疑致病性基因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咨询、治疗、预后评估以及疾病的再发风险评估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 肥厚型心肌病家系MYH7-V878A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王博;郭瑞琦;左蕾;邵虹;刘莹;王玉;巨艳;孙超;王立锋;张艳敏;刘丽文

    目的 分析MYH7-V878A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210个HCM家系的先证者进行96个心血管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区靶向高通量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法在MYH7-V878A基因突变携带者及其家系成员中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及突变等位基因与临床表型共分离分析,MYH7-V878A基因突变在300个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验证.对HC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资料采集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核磁.并进行突变基因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分析.结果 在5个HCM家系患者中检测到MYH7-V878A基因突变,5个家系中共31名家系成员,14名家系成员携带MYH7-V878A基因突变,其中11名被诊断为HCM患者,3名未达到HCM的诊断标准.14名携带MYH7-V878A基因突变的家系成员中,有些家系成员也携带其他基因突变,家系中的未携带MYH7-V878A基因突变的家系成员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均正常,300名健康志愿者中未发现MYH7-V878A基因突变.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该氨基酸位于物种间高度保守区域.结论 MYH7-V878A基因突变为汉族人群HCM热点突变,外显率高,MYH7-V878位氨基酸的功能预测和序列保守性分析,提示突变引起功能改变的可能性大.对HCM家系成员携带此突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九例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秀玲;周倩;朱路得;赵子君;王佩茹;张玲琳;张国龙;王秀丽

    目的 分析9例中国汉族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a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DSAP)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1个中国汉族DSAP家系(5例患者)和4例DSAP散发病例及12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甲羟戊酸通路中MVK、MVD、PMVK、FDPS 4个基因以及SLC17A9、SSH1、SART3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同时,应用SIFT、Polyphen-2评分来评估基因突变的致病性.结果 在5例家系病例以及2例散发病例均检测到MVD基因的c.746T>C突变,在另1例散发病例检测到MVD基因c.875A>G突变;其他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位点.通过评分发现MVD基因的c.746 T>C和c.875A>G突变均具有致病性.结论 DSAP发病主要与MVD基因的两个热点突变c.746T>C和c.875A>G相关;MVD基因的c.746T>C和c.875A>G突变均可致病;DSAP患者的发疹与日光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患者之间可存在明显差异.

  • 应用PCR-HRM技术进行FGFR3热点突变的快速诊断

    作者:李闪;汪涵;苏华;高劲松;赵秀丽

    目的 在5个软骨发育异常家系中进行致病突变检测,并在明确突变的基础上建立针对热点致病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Sanger测序技术对5例先证者的FGFR3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继而针对突变热点建立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检测方法.结果 经直接测序确认4例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第8外显子的c.1138G>A(p.Gly380Arg)杂合突变,另外1例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第11外显子内的c.1620C>G(p.Asn540Lys)杂合突变;所有5例先证者HRM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并对家系中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论 FGFR3基因的Gly380Arg和Asn540Lys突变是软骨发育不全/不良相关热点致病突变,在明确患者致病突变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PCR-HRM的突变热点的快速基因诊断方法,为该病的快速产前基因诊断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 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及致病机制分析

    作者:陈红胜;廖新斌;刘亚兰;贺楚峰;张华;蒋璐;冯永;梅凌云

    目的 探讨1个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2型家系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对WS2型家系成员进行MITF、SOX10和SNAI2基因的突变检测,对发现的新突变进一步验证,并构建MITF基因及其突变体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黑色素瘤UACC903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MITF野生/突变蛋白在UACC903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患者MITF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763C>T(p.R255X)杂合突变,在家系内与疾病共分离,为已报道致病性突变.未发现SOX10和SNAI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MITFw11d及其突变体MITFR255x表达质粒经DNA测序鉴定序列正确,两者均在UACC903细胞中正确表达,MITFwi1d仅在细胞核中分布,MITFR255x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分布.结论 MITF基因c.763C>T(p.R255X)突变是导致该WS2型大家系发病的分子病因,该突变对MITF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产生影响,为在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MITF基因突变致WS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KRT14基因新突变导致的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研究

    作者:蒙岚岚;杜娟;李汶;卢光琇;谭跃球

    目的 探讨一个包含4代9例患者的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以及表型特点.方法 应用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分析先证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相关基因.在发现疑似突变后,用Sanger测序对其家系进行分析,同时应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an、SIFT等软件以及NCBI网站对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和保守性进行预测,并用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先证者KRT14基因存在一个新的c.1234A>G(p.Ile412Val)杂合突变.家系分析提示所有患者均携带同样的突变.值得注意的是,3名成员(包括2例患者和1名正常个体)的KRT14基因存在一个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的c.1237G>A(p.Ala413Thr)杂合突变,而在其余7例患者中未发现该突变,提示c.1237G>A(p.Ala413Thr)并非致病突变.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两种突变.NCBI保守性分析提示,两个位点均高度保守,而c.1234A>G(p.Ile412Val)为强致病性,c.1237G>A(p.Ala413Thr)则可能为多态.结论 KRT14基因c.1234A>G(p.Ile412Val)杂合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c.1237G>A(p.Ala413Thr)氨基酸改变可能是一种多态.对于有多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病,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比传统的Sanger测序更高效、准确、省时和低廉,更适合用于临床检测.

  • 浙南地区GJB2基因突变致聋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致病突变分析

    作者:徐晨阳;项延包;陈冲;林小玲;李焕铮;卢金芳;胡林;徐雪琴;唐少华

    目的 对浙南地区GJB2基因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行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分析,并为其中6个GJB2基因突变致聋家系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228例耳聋患者的GJB2基因c.35delG、c.176del16、c.235delC以及c.299-300delAT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的单杂合突变患者均进行GJB2基因全编码区测序;结合STR位点检测对6个家系胎儿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 基因芯片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49例(21.5%,49/228),其中c.235delC纯合突变24例、c.235delC/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5例、c.235delC/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c.235delC单杂合突变16例、c.176del16、c.299-300delAT单杂合突变各1例;16例c.235delC单杂合患者GJB2基因测序结果检出11例患者存在另一突变位点(11/16,68.8%),包括复合c.109G>A突变7例、c.230G>A突变1例、c.427C>T 1例、c.508_511dupAACG 2例,另检出79G>A+341A>G多态性改变3例、未检测到突变2例;c.176del16和c.299-300delAT单杂合突变复合c.109G>A杂合突变携带者各1例;产前诊断结果共检出GJB2双杂合突变1例,野生型1例,单杂合突变携带者4例.结论 浙南地区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可达21.5%,c.109G>A突变复合c.235delC/c.176del16/c.299-300delAT杂合突变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耳聋芯片检出的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患者可通过测序法明确大多数患者致聋原因,耳聋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可避免重度耳聋患者的出生.

  • 内皮素受体基因rs1878406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多血管严重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张利芸;陈娟;何琴;戴睿;陈曼华

    目的 对比研究冠状动脉多血管严重病变与单支病变的基因多态性差异,筛选冠状动脉多血管严重病变相关的风险基因型.方法 选取接受冠脉造影而确诊冠心病患者553例,其中多血管严重病变患者324例,另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553例非冠心病人为对照组,对比其临床资料,用基因探针技术检查多项冠心病风险基因rs501120、rs899997、rs1878406与rs717374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调查各基因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研究中所有冠心病人群与对照组相比,4个基因位点SNP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冠心病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rs501120与rs1878406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rs7173743、rs899997基因型与其等位基因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与对照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组中rs501120的A等位基因频率,rs1878406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037).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研究人群中携带rs1878406 TT+TC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多支病变风险显著高于CC基因型者(OR=1.43,95%CI:1.05~2.07,P=0.033).结论 rs501120的G等位基因与rs1878406的T等位基因可能与冠心病严重多支病变的发生显著相关,内皮素受体基因rs1878406 TT+TC基因型可能是冠状动脉多血管严重病变的风险因素.

  •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检出一例DMD基因缺失突变胎儿

    作者:林少宾;周雨;周冰燚;顾恒

    目的 探讨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胎儿DMD基因新发突变的价值.方法 对1例发育异常、无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家族史的胎儿的羊水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 array检测,之后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胎儿及其母亲DMD基因的缺失或重复突变.结果 胎儿的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Y,SNP array结果为arr hg19]Xp21.1(32 455 741-32 571 504)×1,缺失范围为116 kb,其断裂点分别位于DMD基因的第16及第30内含子,范围覆盖了第17~29外显子.MLPA检测提示胎儿DMD基因存在第17~2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但胎儿母亲DMD基因未见异常.结论 胎儿DMD基因存在新发的第17~29外显子缺失突变,可能导致胎儿患BMD或DMD.对于致病基因不明、无家族病史及表型非特异的胎儿,应用SNP array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于疾病的诊断效率.

  • 联合应用多种遗传学技术检测一例染色体复杂核型

    作者:韩宁;邝璐;朱冰;华亮;李婉玲

    目的 联合应用多种遗传学技术探讨1例生长发育迟缓、肝功能损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与复杂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确定患儿及其父母的核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对患儿的核型进行鉴定并对染色体结构畸变进行精确定位.结果 患儿G显带核型为46,XX,t(1;2)(q25;q21),t(7;20)(q21;p13),高通量测序技术显示2q21.3和7q21.11区存在微缺失片段,并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验证.结论 联合应用多种遗传学技术有利于判断染色体微小缺失并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证实染色体部分缺失所涉及的ZEB2基因、ABCB4基因和SEMA3A基因的杂合缺失可能是导致患儿异常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

  • 一例t(1;2),t(6;7)非平衡易位伴智力障碍孕妇的遗传学分析与产前诊断

    作者:章印红;杨必成;唐新华;陈姝;余蕊;贺静;苏洁;朱姝;朱宝生

    目的 对1例染色体易位伴智力障碍的孕妇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为其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孕妇及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并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对孕妇及胎儿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结果 孕妇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t(1;2)(p22;p23),t(6;7) (q21;p15),胎儿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t(6;7)(q21;p15)mat.array-CGH检测显示孕妇及胎儿均携带arr[hg19]6q22.1q22.31(115 311 507-119 332 956)片段缺失,长度约4 Mb.考虑到染色体6q22.1-q22.31微缺失可能与孕妇的临床表型相关,孕妇家属决定终止妊娠.引产胎儿为男性,外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对于染色体易位伴智力障碍孕妇的产前诊断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rray-CGH的联合应用将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遗传咨询.

  •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分析胎儿侧脑室扩张病因方面的应用

    作者:李周洲;符芳;雷婷缨;李茹;景象一;杨昕;韩瑾;潘敏;甄理;廖灿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超声或磁共振提示侧脑室扩张(ventriculomegaly,VM)且染色体核型为正常的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41例产前超声或磁共振提示胎儿为VM的孕妇病例,按VM的程度、是否合并其他异常、VM为单侧还是双侧以及孕妇是否高龄等因素进行多维度分组.对所有胎儿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样本进行CMA分析,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了解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结果 (1)341例胎儿样本中,21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核型发生率为6.2%(21/341).320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其中有179例(55.9%,179/320)胎儿样本进一步接受全基因组高分辨CMA检测,结果提示12例(6.7%,12/179)胎儿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致病性CNVs大小范围在198 kb~8.71 Mb之间,分别为1q21.3q23.1微缺失、2q37.3微缺失、3p14.1p13微缺失、6q25.3微缺失、8q11.23微重复、10q21.1微缺失、15q11.2微缺失、16p13.11p12.3微重复、22q13.33微重复、22q11.21微重复(22q11微重复综合征)以及Xp21.1微缺失(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2)将VM胎儿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进行分组比较,轻度VM组和重度VM组分别为7.5% vs.3.1%(P=0.615);孤立性VM组和非孤立性VM组分别为6.1% vs.7.4%(P=0.732);单侧VM组和双侧VM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分别为5.6% vs.7.9%(P=0.511);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分别为6.7% vs.6.7%(P=1.000).结论 VM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2%.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VM胎儿中,CMA能额外提高6.7%的致病性检出率,且不同组别的VM与致病性CNVs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对于VM的胎儿建议进一步行CMA分析.

  • 一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ABCC8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陈虹;陈瑞敏;袁欣;杨晓红;陈诗珺

    目的 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患儿的临床特征,检测其家系的ABCC8基因,为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例1月龄NDM患儿临床资料并对该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患儿血糖明显升高,C肽、胰岛素降低,尿糖、尿酮体阳性,糖尿病相关抗体5项均阴性,具有NDM典型的临床表现,中度脱水外观,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基因检测示患儿及其父亲、哥哥、祖母携带ABCC8基因c.2690A>T(p.D897V)杂合突变.予补液、胰岛素静脉给药等处理,酸中毒纠正后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随访8个月血糖控制欠佳,加予格列苯脲,血糖控制较前好转.结论 该患儿ABCC8基因突变c.2690A>T未见报道,格列本脲对其部分有效.

  • BACs-on-BeadsTM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371例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作者:陈鹏龙;靳春雷;单群达;钱碧霞;郑晓红;王晓红;王毅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BACs-on BeadsTM,BoBs)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诊断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 采集1371例单胎高危孕妇的羊水样本,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结果 BoBs技术成功检测出23例21三体、11例18三体、5例性染色体三体、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2例嵌合型染色体和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未被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BoBs对胎儿常见三体的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另外检出19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34例胎儿染色体多态性.结论 将BoBs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用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检出率.

  • 13例伴双del(20q)异常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作者:白淑潇;吴春晓;张俊;陈苏宁;潘金兰

    目的 总结伴有双del(20q)异常的髓系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对13例伴有双del(20q)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应用20q11/20q12双色探针对其中10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R显带核型分析显示13例患者中9例为单纯双del(20q),2例为同时伴有单独del(20q)和双del (20q)克隆,1例为双del(20q)伴数目异常,1例为del(20q)三体;FISH检测显示10例患者为20q11和20q12双缺失;9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均有髓系抗原表达,其中6例同时表达CD34或HLA-DR,1例同时有淋系抗原表达;13例患者中1例为急性髓系自血病-M6,9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为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大致正常骨髓象,1例因血稀无法确诊;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异常;13例患者中9例死亡,4例存活,中位生存期9月.结论 双del(20q)是一种少见的单独del(20q)的衍生异常,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预后不良.

  • 13738例孕妇的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韩媛媛;戴薇;刘兴梅;李贵芳;许吟;马星卫;李媛媛;韩文平;杨楠楠;徐琴;黄凌;黄盛文

    目的 探讨贵阳地区孕妇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的阳性率和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红细胞参数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对孕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表型阳性者用单管多重PCR和PCR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α和p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罕见突变和未知突变采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13 738例孕妇中,表型阳性者有1745例,筛查阳性率为12.70%.按籍贯统计,地贫筛查阳性率较高的省区依次为广西、广东、江西及贵州;按民族统计,地贫筛查阳性率较高的民族依次为壮族、黎族及布依族.有801例表型阳性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457例确诊为地贫,确诊率为57.o5%.共检出9种α-地贫基因型,其中--SEA/αα多,占63.35%,其次是-α 3.7/αα和-α4.2/αα,分别占19.37%和8.90%;检出11种β-地贫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的基因型为:CD17/N(42.91%)、CD41-42/N(32.46%)和IVS-Ⅱ-654/N(11.94%);检出β-地贫罕见突变CD54-58/N和IVS-Ⅰ 130/N各1例.结论 贵阳地区孕妇人群地贫筛查阳性率较高,不同籍贯和民族的筛查阳性率差异较大;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多样,突变谱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特征与脑源性生长因子基因Val66Met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程程;谷晓楚;王强;李名立;邓伟;郭万军;赵连生;马小红;李涛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临床特征与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6名对照者BDNF基因的Val66Met(rs6265)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韦氏智力成人版测试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诊断和基因多态性对智商交互影响,并对患者异常的智商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组总智商、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和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下降.总智商(F=4.59,P=0.01)和言语智商(F=4.44,P=0.01)下降受基因和诊断交互作用的影响,Val/Val基因型患者言语智商低于Val/Met和Met/Met基因型患者,而Met/Met基因型对照者言语智商低于Val/Met基因型,Met/Met基因型对照者总智商小于Val/Met和Val/Val基因型对照者.精神分裂症Val/Val基因型者总智商与阳性症状分(r=-0.65,P=0.03)和思维紊乱(r=-0.61,P=0.02)症状呈负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临床特征与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相关,BDNF Val66等位基因是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

  •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rray CGH在超声异常胎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游声;唐斌;郭莉;陈汉彪;卢建;尹爱华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微阵列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 CGH)对于超声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 603份以胎儿超声标记异常为指征的孕妇的脐血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中792例同时进行array CGH检测.结果 在1 603例胎儿的脐血样本中,共发现117例(7.30%)异常核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2例(4.49%),结构异常45例(2.81%).非高龄组(<35岁)与高龄组(≥35岁)孕妇胎儿异常核型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0.687,P<0.01).不同超声异常项数目(单项、两项、合并多项)的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507,P<0.001).在736例染色体核型为正常的样本中,array CGH共检出17例微缺失或微重复,检出率为2.31%.结论 对于超声提示的胎儿异常,不论其为单项、两项、还是3项以上,均建议其采用染色体核型和array CGH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 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467C>T和745C>T突变的研究

    作者:章旭;李剑平

    目的 通过对1个罕见的A3亚型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突变对于A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鉴定,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基因克隆法对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以及单倍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红细胞包含弱A抗原,同时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直接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突变,第7外显子存在467C>T和745C>T两个杂合位点.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得到两个等位基因A307和O01.A307基因序列与A101基因比对在第467位碱基为C>T突变和第745位碱基为C>T,导致多肽链P156L和R249W替换.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467 C>T和745 C>T突变产生A307基因型,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

  • 一例18q部分缺失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作者:史珊珊;郭丽;查庆兵;施资坚;杨艳东

    目的 对1例18q部分缺失的患儿进行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1例发育异常患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对18q缺失断裂点进行定位,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父母行SNP array分析以明确胎儿基因组变异的来源.结果 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18)(q23).外周血基因组DNA的SNP array结果为arr[hg19] 18q22.2q23(68 158 880-78 014 123)×1,即18q22.2q23末端缺失,大小为9.855 Mb.基因组定位分析明确该缺失为18q远端缺失,覆盖多个18q部分缺失综合征的表型关键区域.父母外周血DNA的SNP array结果均未见18q22.2q23微缺失,表明患儿所携带的微缺失为新发变异.患儿外周血中期分裂相FISH结果提示18q末端缺失,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结论 18q22.2q23末端缺失位于18q远端缺失综合征区域,覆盖多个关键致病区域,可能是导致患儿异常表型的主要原因.

  • 获得性21三体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陆滢;袁娇娇;王华锋;裴仁治;陈志妹;金洁

    目的 分析31例获得性21三体(+21)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并对获得性+21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效果及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接受细胞遗传学检查的3329例初发AML患者中,共检出+21异常31例(0.93%),其中单纯+21异常16例(0.48%).+21异常AML的分型中,以M5b多,为12例(38.7%).30例+21异常的AML患者接受了标准化疗,完全缓解率(63% vs.80%;P<0.05)和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vs.15个月;P<0.01)均小于不伴+21异常的AML患者.年龄≥60岁+21异常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30% vs.80%,P<0.05)和中位生存期(4个月vs.12个月,P<0.01)均低于年龄<60岁者;单纯+21异常与+21伴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vs.67%,P>0.05),中位生存期前者短于后者(6个月vs.12个月,P<0.05).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21异常AML患者至随访时均仍存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36个月、105个月,明显长于未行alloHSCT者(P<0.01).结论 无论是否伴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获得性+21异常的AML患者预后整体较差,年龄≥60岁和单纯+21异常者更差;+21异常的AML患者及早行allo-HSCT可望延长生存.

  • 伴Ph样染色体儿童急性白血病两例

    作者:李红;熊枫;何飞;张小珍;黎文婷;刘志强

    例1 男,3岁,因“浮肿、纳差、面色黄1周,发现肾功能异常1天”入院.查体:颜面、双下肢呈轻度凹陷性水肿.颈部及颌下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肿大,肝肋下5 cm可及,质地软,无压痛,脾肋下5 cm.血常规:白细胞6.72×109/L(正常参考值4~10×109/L),红细胞2.72×1012/L(正常参考值4.0~5.5×1012/L),血红蛋白68 g/L(正常参考值120~140 g/L),血小板95×109/L(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肾功能:肌酐176.3 μmol/L(正常参考值40~135 μmol/L),尿素氮9.53 mmol/L(正常参考值3.1~7.4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1 U/L(正常参考值5~40 U/L),谷草转氨酶93 U/L(正常参考值5~45 U/L),乳酸脱氢酶3237 U/L(正常参考值100~240 U/L).腹部彩超提示双肾增大,皮质髓质分界不清,肝偏大,肝右前叶回声不均匀.

    关键词:
  •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家系TCOF1基因诊断二例

    作者:潘琼;黄晓莉;张其刚;程龙飞;张峰婷;梁喆;宁颖

    先证者 女,23岁,已婚,因面部畸形就诊.患者自幼出现面部发育畸形,体格检查可见头稍小,睑裂向下倾斜,下睑部分缺损,颧骨发育不良,小下颌,嘴偏大,头发向颊侧生长,双侧小耳合并耳廓畸形(图1),双侧耳道狭窄,鼓膜完整,听力检查提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右侧稍重.先证者营养状态良好,四肢肌力正常,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智力及精神行为正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父亲与先证者有相似的面部特征,其母亲和弟弟均无异常.遗传学检查:先证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对TCOF1、POLR1D和POLRIC基因进行目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发现先证者与其父亲TCOF1基因的第24外显子均存在一个杂合缺失突变c.4339_4340delAA(NM_001135243.1)(图2),第1447密码子的野生型序列AAG突变为GAG,使编码的第1447位赖氨酸(Lys)改变为谷氨酸(Glu) (Lys1447Glu),并且移码,导致在第1469位的密码子提前终止(p.K1447Efs*23).上述突变具有致病性[1].家系中其他成员该位点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确诊先证者为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OMIM 154500).

    关键词:
  • 以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成人尼曼匹克病一例

    作者:齐云晓;张茂功;董欣;孙志平;杨朋

    患者女,55岁,因“腰痛伴活动受限1年,加重并下肢痛、行走困难2月”于2016年2月2日入住脊柱外科.患者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腰2、3脊旁压痛、叩击痛阳性,腰椎因疼痛活动度受限,双下肢股前皮肤触觉减退,伴皮肤疼痛.

    关键词:
  • 新生儿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一例

    作者:武其文;刘道勤;许芳;王玉萍;张士发;胡国兵;浦春

    患儿 女,出生2天,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 840g,羊水量适中,无污染.患儿无产伤、无宫内窒息,反应可,人工喂养,无茶色尿,不发热,无咳嗽、呕吐、抽搐,胎便已解,小便正常,Apgar评分8分.出生后第2天发现皮肤黄染,起初出现于颜面部,随后逐渐加重,考虑为“新生儿ABO溶血”,予以对症治疗.患儿父亲24岁,乙肝小三阳;母亲23岁;患儿父母为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

    关键词:
  • 婴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孙海祥;卢园园;孙璐双;钟艳青;郑家峰;杨培培;张立明

    患儿 男,5月龄,因“发热2天,皮疹1天”入院.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查体:体温38.7℃,神志清,精神反应欠佳,双手足及臀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部分呈疱疹样,口腔咽峡部可见多个疱疹,颈软,双肺无哕音,心率14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四肢自主活动好,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95×109/L,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0.5 mg/L,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112 U/L(正常参考值:5~40 U/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184/L((正常参考值:8~42 U/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877 U/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6943 U/L(正常参考值:38~17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 149 U/L(正常参考值:0~20 U/L),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0 g/mL.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抗体(+).入院诊断:手足口病.给予利巴韦林、磷酸肌酸钠及补液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复查生化示ALT 129 U/L,AST 179 U/L,CK 9529 U/L,LDH923 U/L,CK-MB 124 U/L.追问病史,其家属诉患儿生后第2天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当时查肝功、心肌酶异常,给予保肝利胆、营养心肌治疗后复查仍显著异常,未行进一步诊治出院.出院后患儿肢体自主活动良好,定期复诊查肝功、心肌酶谱均异常.本次人院经治疗原发病并对症支持治疗后,肝功、心肌酶谱仍明显增高,考虑肌营养不良可能性大,建议去上一级医院诊治.患儿出院后于上级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示DMD基因第49~50外显子缺失异常,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

    关键词:
  • 银屑病性关节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巨艳;党二乐;杨春香;宋宏萍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患者有银屑病皮疹并伴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银屑病性关节炎较寻常型银屑病的遗传度更高,受遗传因素影响大.研究表明MHC、TNF、LCE、IL23R、IL12B和TRAF3IP2、TNFAIP3等多个易感基因位点在这两种表型中是重叠的,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在MHC、IL-13、PTPN22中一些易感基因位点只和银屑病性关节炎相关.本文对银屑病性关节炎和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银屑病性关节炎患病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及药物研发奠定重要基础.

  • 11568例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特征分析

    作者:徐晓敏;王佐;郑加永;陈志武;汪海;潘豪杰;林梦梦;夏淑琦;张红萍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发生率,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G显带技术对温州地区11 568例新生儿的脐带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1 568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06例,检出率为0.92%,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0.12%)、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5例(0.13%)、结构异常69例(0.60%)、嵌合体8例(0.07%);检出染色体多态性431例,发生率为3.73%.结论 温州地区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率高,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价值.

  •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岑岭;姜玉;张修文;晁红颖;陈涛;卢绪章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L)(M5)的细胞遗传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110例M5患者(老年组56例,非老年组54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MLL基因重排检测及P53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 在56例老年M5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35例,异常核型检出率62.50% (35/56);其中18例有11号染色体相关异常,其他异常17例;20例涉及MLL基因重排,15例伴随P53基因缺失.在54例非老年M5患者中,发现有异常核型2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42.65%(23/54).其中9例有11号染色体相关异常,其他异常14例;9例涉及MLL基因重排,8例伴随P53基因缺失.老年M5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核型检出率、MLL基因重排率、P53基因缺失率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 老年M5患者相比非老年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显著增加,同时生存期明显短于非老年患者.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五例

    作者:张国强;任明媛;李思;程毅;赵璐;林元珠;高顺强

    先证者 女,29岁,因“面部丘疹20年,躯干部斑块,甲周肿物,四肢白斑10年”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眼睑部出现2个丘疹,无痒痛.10年前类似皮疹扩展至面部,并迅速增大并增多.同时背部出现斑块,甲周出现肿物,四肢出现白斑.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甲周肿物切除.既往患高血压病史7年,长期口服丹参、利血平治疗,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无癫痫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眼睑、双面颊、鼻周、颏部可见粟粒至绿豆大小密集分布的淡粉色丘疹,质地坚硬,对称分布,局部可见融合,双手指甲及右足趾甲周围可见直径约2~10 mm淡粉色赘生物,表面光滑,沿甲沟方向生长,趾甲肥厚.背部及腹部散在分布不规则增厚稍高隆起的斑块.四肢可见大小不一密集分布的色素减退斑.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肝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肾脏B超:双侧肾脏多发囊肿.诊断:结节性硬化症.治疗:给予面部皮疹行二氧化碳激光,目前正在随访中.家系调查(图1):家系3代共22人(男12人,女10人),否认近亲婚配,其中5人发病,男3例,女2例,每代均有发病者,起病年龄5~18岁.

    关键词: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