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Y染色体畸变四例

    作者:朱燕英;朱碎永;戴美杰

    例1 男,30岁,婚后不育5年就诊.查体:智力正常,第二性征为典型男性,双侧睾丸大小、质地正常,双侧附睾、输精管正常.精液常规检查:参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精液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计数结果为4.8×106/mL(正常参考范围≥15×106/mL).改良巴氏法染色梨形头、不定形头精子易见.外周血性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垂体泌乳素0.37 nmol/L(正常男性参考范围0.12~0.60 nmol/L)、卵泡刺激素9.9 U/L(正常男性参考范围1.3~19.2 U/L)、促黄体生成素6.8 U/L(正常男性参考范围1.2~8.6 U/L)、雌二醇86.0 pmol/L(正常男性参考范围73.0~275.0 pmol/L),睾酮11.5 nmol/L(正常男性参考范围6.0~27.0 nmol/L).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分析15个中期分裂相细胞,嵌合体加倍计数分析,根据《ISCN 2005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命名.患者核型为46,X,t(Y;9)(q12;q13)(图1a).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核型三例

    作者:刘建生

    例1 女,22岁,因孕中期产前筛查21三体高风险就诊.21三体风险值:1/20,于孕19周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曾在19岁时药物流产一次,此次为第2次妊娠,孕40天时曾有少量阴道出血,后保胎治疗一周.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毒物接触史,表型正常,无遗传病及近亲婚配.细胞遗传学检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X,t(3;10)(3pter→3q23∷10q11.2→10qter;10pter→10q11.2∷3q23→ 3qter)(图1).夫妻双方遗传咨询后未作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继续妊娠.

    关键词: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罕见性染色体间相互易位两例

    作者:吴玥丽;周桃珍;刘佳

    例1 男,23岁,因未避孕3年未生育就诊.身高175 cm,体重71 kg,胡须、喉结不明显,小睾丸,智力正常.精液分析结果显示无精子.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按照人类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13)进行描述,核型分析发现除了1条正常X染色体外还有1条难以辨明来源的长衍生染色体(图1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采用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前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试剂盒,包含18号、X、Y3种探针,均为着丝粒探针,18号探针为Aqua(天蓝色荧光信号)标记、X探针为FITC(绿色荧光信号)标记、Y探针为Rhodamine(红色荧光信号)标记,将经培养收获滴片后的玻片进行杂交、洗片、复染,杂交玻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

    关键词:
  • 22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一家系二例

    作者:杨晓明;李明强;蒋晓玲;邓亚;林先娘

    先证者 男,35岁.结婚5年,非近亲结婚,因妻子4次妊娠均在40~60天之间胚胎停止发育或自然流产来我室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体检:身高176 cm,体重78 kg,表型正常,智力正常,ABO血型为B型,Rh(D)血型阳性,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无不良嗜好,无其他毒害物质接触史及重大疾病史.其妻,33岁,身高162 cm,体重56 kg,ABO血型为B型,Rh(D)血型阳性,血型抗体筛查阴性,优生四项、妇科检查未见异常.15岁来月经,月经周期规则,表型正常,智力正常.无不良嗜好,无其他毒害物质接触史及重大疾病史.

    关键词:
  • Turner综合征相关的嵌合型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核型二例

    作者:蔡艺淑;李德秀;马红英

    例1 女,3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8 kg.因产前筛查高危就诊,患儿五官面貌正常,一般情况尚可,食少,嗜睡,手掌握力良好,哭声洪亮,外生殖器官女性外观,余未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和C显带核型分析,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5,X[3]/46,X,+mar[15]/46,X,del(X) (q26)[82],见图1.

    关键词:
  •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两例

    作者:刘芳;史彩虹

    例1 女,30岁,已婚,因婚后3年自然流产1次,胚胎停育1次(均在40天左右),来我院就诊.患者身高160 cm,体重52kg,发育良好,表型无异常.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及遗传病史,1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B超及妇科检查无异常,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家系调查:其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表型无异常.有一兄已婚生育正常子女.丈夫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患者夫妻双方同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 h,按常规进行染色体制片,经G带染色,染色体核型共计数50个分裂相,分析10个分裂相,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7)(p22q23),见图1.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t(13;19)(q31.2;q13.2)dn伴唇裂一例

    作者:周洪亮;陈锡贵;张健;马运荣;张燕

    孕妇 G1P0,孕21周,B超提示胎儿唇裂.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取羊水20 mL行细胞培养,消化法收获细胞,G显带,计数4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8个核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t(13;19)(13pter→ 13q31.2∷19q13.2→19qter;19pter→19q13.2∷13q31.2→13qter)dn,见图1.

    关键词:
  • 环状X嵌合型Turner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瑞;许召杰;许哲;李林飞;张振华

    患者 女,11岁4个月,系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不详.患者出生时父亲28岁,母亲25岁,非近亲婚配,母孕期体健,无化学物质、农药、放射性物质、毒物等接触史,无家族史.因身材矮小来院就诊.查体呈典型Turner综合征体征:身高121 cm,体重35.5 kg,脖子稍短,无颈蹼,左手通贯掌,肘外翻,胸扁平,乳房未发育,外阴呈幼稚状态,无阴毛及腋毛,无月经来潮.

    关键词:
  • 21三体伴平衡易位两例

    作者:王凤菊;任晓燕;范宪楠;张颖新;刘伟;王伟华

    例1 男,11个月,第1胎足月平产,说话不清,不会走路.父母表型正常,母孕时无严重疾病,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查体:眼较小,两眼裂外上斜,眼距宽,鼻梁扁平,张口弄舌,颈短.双手宽而短且通贯掌,有智力低下等先天愚型体征.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儿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镜检,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20个核型.患儿核型为47,XY,t(6;9)(6pter→ 6q13∷9q32→ 9qter;9pter→9q32∷6q13→6qter),+21(图1).父母核型正常.

    关键词:
  • 不育症伴46,X,idic(Y) (q11.21)核型一例

    作者:冯琦;张婵;王芳;柳胜贤;高国政

    患者 27岁,独生子,男性表型.婚后性生活正常,未避孕,1年其妻未孕.女方多项检查未见异常,男方外院多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遂到我中心就诊.详细询问其生活习惯及工作场所,发现未接触致癌、致畸等有害因素.查体:身高170cm,体重70kg,外貌特征无异常,无胡须,有喉结,乳房无异常.阴毛呈男性分布,阴茎9 cm,左侧睾丸8 mL,右侧睾丸10 mL,双侧附睾及输精管无异常.复查精液:精液内未见精子.激素测定:促卵泡激素10.37 U/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1.3~19.337 U/L),黄体生成素5.92 U/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1.2~8.6 U/L),血清泌乳素9.10 ng/m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2.6~13.1 ng/mL),雌二醇35 pg/m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20~47 pg/mL),睾酮3.54 ng/m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1.75~7.81 ng/mL).

    关键词: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一例

    作者:张金艳;牟凯;郝冬梅;邹朋书;曹东华

    孕妇 29岁,宫内妊娠单胎24周.孕12周超声显示胎儿颈部半透明组织厚度(nuchal translucecy,NT)3 mm,孕23周超声检查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左侧肾盂略增宽,建议遗传咨询.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做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add(14)(p10)[39]/46,XY[61](图 1).

    关键词:
  • 18p四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翦薇;梁梓惠;陈敏;魏君

    患儿 男,5岁半,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00 g.出生时父母年龄分别为28岁、30岁.患儿外观表现为双眼内斜,右侧外耳畸形,小头畸形及小下颌,双手食指屈曲、重叠,语言运动发育迟缓,1岁能坐立,1岁半后能站立,2岁时会行走,行走时双足足跟不能着地,呈“踮脚”行走步态,右(足母)趾及第2足趾间距离增宽呈“草履足”状,左(足母)趾呈外翻畸形,运动不协调,双下肢肌张力高.出生后脑部MRI及胸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内分泌代谢未发现异常.

    关键词:
  • t(15;17),t(1;19),dup(8)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李珊凤;陈哲;陈颖;金明威;王建华

    患者 男,50岁.于2013年12月主诉牙龈出血,畏寒发热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2℃,脉博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80 mmHg.贫血貌,精神状态差,左颌下可触及单个肿大淋巴结,大小为0.3 cm×cm,质软,可活动,有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口腔上颚粘膜可见一浅溃疡,大小约0.2cm×cm.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有牙龈出血.病前无特殊用药史,无苯类化学药物及放射性接触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8.2×109/L,红细胞计数为3.51×1012/L,Hb123 g/L,血小板计数为31×109/L,外周血涂片见中性早幼粒细胞占53.0%,中性中幼粒细胞占1.0%,中性晚幼粒细胞占1.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3.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8.0%,单核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13.0%.

    关键词:
  • 46,XX,r(6) (p25q27) 一例

    作者:唐敬龙;王丽媛;吴莉莉

    患儿 女,1个月,足月顺产,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嗜睡及喂养困难,有溢奶,反应差.常规检查,血象正常;心脏彩超未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B超未见肠道畸形,肾脏畸形等.临床诊断:21-三体综合征待排.家系调查,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病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各4 mL进行培养,行淋巴细胞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患儿染色体为46,XX,r(6) (p25q27)(图1);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Y,t(X;22)平衡易位伴不育一例

    作者:牟海燕;黄波;郑剑锋

    患者 男,22岁.结婚2年,妻子未怀孕.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患者表型、智力正常,精液常规检查提示少精.性激素水平正常,第二性征发育良好.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镜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6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Y,t(X;22) (Xpter→ Xq13∷22q11.2→22qter;22pter→22q11.2∷ Xq13→Xqter)(图1).家系调查:妻子妇科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均正常.患者有4个兄妹,均已婚且正常生育.父母无异常妊娠生育史.父母和其他成员均拒绝接受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产前诊断inv(9)伴短臂异染色质增加一例

    作者:曹东华;牟凯;张金艳;邹朋书;马明;陈丽莎;马向薇

    孕妇 37岁,2011年其第1次怀孕,因高龄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核型为45,X,于孕23周引产.现第2次怀孕,孕20+6周,因其有不良孕产史来我院行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外周血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抽取孕妇及其配偶、父母、两个姐姐的静脉血,肝素抗凝,常规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每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3个核型以上.并对孕妇外周血标本进行C显带.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母亲生育嵌合型平衡易位女儿

    作者:李宗鹏;李琳

    先证者 女,30岁,结婚2年,2次妊娠均于两个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先证者月经不规律,13岁月经初潮,30~37天一次,每次3~5天.查体:身高162 cm,体重59 kg.妇科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及优生四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子宫及双附件B超检查未见异常;双乳房发育正常,无颈璞、肘外翻等特纳综合征体征.

    关键词:
  • 染色体整臂平衡易位一家系两例

    作者:刘淑兰;李琳

    先证者 女,39岁.月经规律,结婚15年,第1胎足月顺产1名女孩,现年13岁,表型、智力正常;第2~7次妊娠均于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第8次妊娠至7个月时,经B超检出胎儿患单脐动脉、心脏畸形而引产;第9次妊娠于2个月胚胎停止发育;第10次为生化妊娠.体检: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 66例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患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染色体芯片分析

    作者:李一帆;邱文娟;叶军;韩连书;张惠文;顾学范

    目的 应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不明原因的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al delay,MR/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明确致病性CNV所致的染色体失衡,实现病因学诊断.方法 根据特定条件筛选MR/DD患儿66例,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筛检有无CNV.针对发现的CNV,通过比对国际基因组CNV多态性数据库排除良性CNV,结合基因组异常拷贝数变异数据库与相关文献,判断CNV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66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16例检出19个临床致病性CNV,检出率为24.2%,Phelan-McDermid综合征比例高(3/16,18.8%),其次为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2/16,12.5%)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2/16,12.5%).结论 拷贝数变异是MR/DD患儿的重要病因之一,CMA可提高MR/DD患儿致病性CNV的检出率.

  • TIMP-3启动子区-1296T/C、-915A/G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联分析

    作者:郑周;金笑平;朱敏;李彩;朱峰;李卫玲;林青;王凤;王皖芬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3,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4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和52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多态性,同时用ELlSA法测定血清TIMP-3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27和5.869,P值为0.022和0.015),-1296T/C与-915A/G之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D'=1.0,r2=0.991).脑梗塞组患者48 h内血清TIMP-3为(248.90±97.10)pg/mL,对照组为(200.17±79.70) pg/mL,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39).结论 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且两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遗传易感性有关,TIMP-3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高危人群筛选的标志和干预靶点.

  •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作者:闫有圣;郝胜菊;姚凤霞;孙庆梅;郑雷;张庆华;张钏;杨涛;黄尚志

    目的 分析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基因突变,并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连锁分析对经典型PKU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分层测序的方法,对44个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先证者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并在其父母中进行验证.选择PAH基因内部及上下游区域的3个STR位点PAH-STR、PAH-26、PAH-32,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分析3个STR位点在PKU家系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联合基因测序及STR连锁分析方法对44个家系的47例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在44个经典型PKU家系经分层测序后明确了84个突变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达95.45%(84/88),鉴定了31个突变位点,其中突变频率高的是R243Q(21.59%),其次是EX6-96A>G(6.82%)、IVS4-1G> A(5.86%)、IVS7+2T>A(5.86%)、V399V(4.55%)、R400K(4.55%)等.3个ST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分别是PAH-STR,PIC=0.71;PAH-26,PIC=0.48;PAH-32,PIC=0.40.47例胎儿均获得了产前诊断,其中11例(23.4%)为受累胎儿,12例(25.5%)未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致病等位基因,24例(51.1%)为杂合性突变携带者.结论 PAH基因外显子分层测序联合STR连锁分析可为经典型PKU家系提供高效、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

  • Musashi2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滢;余梦霞;牧启田;裴仁治;汪琼;陈志妹;金洁

    目的 研究Musashi2(MSI2)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方法检测181例初发AML患者白血病细胞MSI2基因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例AML患者中均检测到MSI2基因的表达,表达范围0.1124~58.8566,中位表达量2.3141,显著高于10名正常人CD34+细胞MSI2的表达量(P=0.012),且24例完全缓解的AML患者MSI2的表达量较初发时显著下降(P=0.021).以MSI2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高表达组中高白细胞数患者的比例(78%)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3%)(P=0.034),且MSI2基因高表达患者的FL T3-ITD基因突变率较低表达组高(28% vs.7%,P=0.002).预后不良核型患者MSI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核型的患者(中位数表达量分别为2.7726和2.0733,P=0.035).生存分析发现MSI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差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28个月,P=0.045).结论 MSI2基因在初发AML中高表达,MSI2基因高表达多见于高白细胞数及核型预后不良的患者,且和高FL T3-TD基因突变率相关,其可能是成人初发AM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 COL6A3基因新突变导致的Bethlem肌病家系研究

    作者:曹望龙;张亚南;钟昌高;卢光琇;谭跃球

    目的 应用遗传性肌病基因芯片捕获测序对一个肌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从基因水平确定其病因,进而分析其临床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一个肌营养不良家系,首先通过表型进行临床诊断,检测特定的基因.在未能找到致病突变情况下,采用遗传性肌病目标捕获测序芯片,应用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利用PolyPhen网站与NCBI网站对突变类型进行致病性与保守性分析,预测突变位点致病性.结果 基因芯片捕获测序方式提示先证者COL6A3基因存在c.3353A>C杂合突变,进一步的Sanger测序证实该家系中4例患者均存在同样的突变,而家系中正常成员则无此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组氨酸变成了脯氨酸,该位点区高度保守,突变后具有高度致病性.患者智力正常,肌活检提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疾病进展缓慢,亦符合Bethlem肌病临床特征.结论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该技术在一个遗传性肌病家系中发现COL6A3基因第8外显子c3353A>C杂合突变,该突变可能导致Bethlem肌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

  • 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临床特点和PRRT2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杨小玲;张月华;许小菁;王爽;杨志仙;吴晔;张秀菊;刘晓燕;吴希如

    目的 研究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ICCA)的临床表型和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n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IC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受累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采用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PRR T2基因突变.结果 共收集11个ICCA家系和1例散发的ICCA患者.11个家系中共有49例受累者,其中15例仅表现为婴儿期惊厥;18例仅表现为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16例先后出现婴儿期惊厥和PKD.婴儿期惊厥起病年龄为3~12个月,PKD起病年龄为5~17岁,其中2个家系中共有4例受累者伴有偏头痛.1例散发ICCA患儿生后3个半月~4个月出现无热抽搐,3岁9个月出现发作性肢体扭动,4岁10个月开始服奥卡西平,运动障碍症状完全控制.11个ICCA家系均发现有PRR T2基因突变,其中突变c.649_650insC(p.R217PfsX8)常见,占总突变的54.5%(6/11).1例ICCA散发病例发现有PRR T2基因突变(c.649_650insC),且证实为新生突变.结论 ICCA家系中PKD症状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少数家系的部分受累者可出现偏头痛;PRR T2是ICCA的致病基因,其中突变c.649_650ins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PRR T2基因突变也可见于ICCA散发病例.

  • 12例Angelman综合征及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作者:陈晨;彭莹;夏艳;李浩贤;朱慧敏;潘乾;尹飞;邬玲仟

    目的 探讨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及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SNP array)在其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SNP array、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2例AS及PWS患者进行精确的遗传学诊断及分型,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存在染色体15q11.2-13区域4.8~7.0 Mb缺失,1例为该区域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根据近端断裂点位置,7例患者为缺失Ⅰ型,4例为缺失Ⅱ型,两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UPD患者语言运动发育相对较好;荧光原位杂交证实6例缺失患者为新发突变,其同胞再患病概率<1%.9例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为46,XY,?del(15) (q11q11),余8例无异常.结论 缺失Ⅰ型及缺失Ⅱ型AS及PWS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SNP array可对缺失型及UPD型AS/PWS患者进行确诊和分型,有助于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及AS及PWS发病机制研究.

  • 染色体9q34.11微缺失可能致一患儿脑瘫

    作者:李海波;陈瑛;李琼;刘敏娟;毛君;宋丹;李红

    目的 探讨1例因不明原因轻度脑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患儿及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常规遗传咨询,抽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分析,并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aCGH的结果进行验证,经数据库比对和文献分析以明确异常区域的病理意义.结果 该患儿G显带核型分析未见染色体异常,26种遗传代谢病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aCGH检测发现染色体9q34.11区存在2.11 Mb的缺失,该区域包含SPTAN1、TOR1A等近50个基因,其功能与智力低下、早期婴儿痉挛、癫痫性脑病、髓鞘形成不良、肌张力失常等相关.MLPA验证结果与aCGH一致.结论 染色体9q34.11区域约2.11 Mb微缺失可能为该疑似脑瘫患儿的主要致病原因.MLPA、aCGH等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遗传学依据.

  • 利培酮在U251细胞中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研究

    作者:梁林辉;王英成;韦锦学;谷晓楚;向波;马小红;李涛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在多巴胺D2受体基因(dopamine receptor D2,DRD2)表达和Akt-GSK3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251),以来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为对照,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利培酮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U251细胞中Akt(Thr308和Ser473)和GSK3β(Ser9)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实时PCR检测利培酮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U251细胞中DRD2表达的影响.结果 利培酮能够增加U251细胞中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但DRD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利培酮介导的Akt和GSK3β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升高可以被LY294002抑制(P<0.01,P<0.05),且LY294002可抑制DRD2的表达(P<0.05).结论 利培酮能激活U251细胞中Akt-GSK3β信号通路,PI3K是Akt-GSK3β信号通路和DRD2表达共同的调节位点.

  • 一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APC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敏;王志红;林炎鸿;林宇翔;李晓丽;严爱贞;富显果;钟福春;兰风华

    目的 对1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n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家族史、大肠息肉数、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诊断1例FAP患者.提取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APC基因所有外显子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位点后,对先证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应突变位点检测,并对相应PCR产物进行酶切验证,同时用酶切方法对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进行检测.结果 该家系发现一新的无义突变:c.2891T>G(L964X),该突变国际上未见报道.这一突变造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在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c.2891T>G(L964X)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本研究采用测序技术和酶切方法相结合,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

  •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基因诊断

    作者:张彦;丁红珂;尹爱华;张小庄

    目的 探明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针对TSC1、TSC2基因突变高发的11个外显子设计扩增引物,并对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发现患儿TSC2基因c.4493 G>C单碱基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498位编码氨基酸从丝氨酸变为苏氨酸(p.Ser1498Thr).父母TSC2基因相应位置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TSC2基因c.4493 G>C单碱基错义突变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致病突变,该突变系新发突变.

  • 一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EXT2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李琳;李骁;刘永超;郑书琪;张继霞;刘奇迹;衡雪源

    目的 对1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HME)家系候选致病基因EXT1和EXT2的编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寻找该HEM家系的致病突变,为HME疾病的研究提供分子遗传学证据.方法 对山东临沂1个HEM家系进行调查,并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应用PCR技术扩增EXT1、EXT2的全部编码序列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该HME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XT1、EXT2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6例患者EXT2基因第2 外显子均存在c.244delG杂合缺失突变,导致移码突变从而产生一个只有110个氨基酸的EXT2截短蛋白(p.Asp81IlefsX30),而正常个体未出现该突变,即家系中该突变与疾病共分离.结论 EXT2基因c.244delG突变是导致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 一例肯尼迪病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谭建强;黄帅武;汪涵;蔡稔;赵秀丽

    目的 对1例临床拟诊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基因突变鉴定在确诊肯尼迪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例临床疑似肯尼迪病患者及1名正常人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与T克隆测序.结果 正常人AR基因第1外显子中多聚三核苷酸(CAG)n重复次数为22次,患者重复次数为45次,符合肯尼迪病基因诊断的标准(CAG重复≥40次).结论 AR基因第1外显子CAG三核苷酸延展突变鉴定可作为肯尼迪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 一个Ⅰ型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基因的剪切位点新突变及产前诊断

    作者:张卉;吴东;侯巧芳;刘治佑;秦利涛;廖世秀

    目的 确定1个汉族成骨不全家系COL1 A1基因的突变情况,为家系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家系中7例存活患者的COL1A1基因的剪接位点存在c.104-1G>C突变,但是在正常家系成员以及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经查询Ⅰ型胶原突变数据库该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该家系所有成员COL1A2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胎儿的COL1A1基因测序结果正常,随访时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OL1A1基因c.104-1G>C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在明确致病突变基因的前提下可对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避免成骨不全患儿的出生.

  • G显带联合Array-CGH技术在产前超声异常胎儿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傅文婷;卢建;许玲;郑来萍;张忆聪;钟银环;王游声;金宇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超声异常的胎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e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因各种原因错过孕早期诊断、并在中晚期妊娠发现超声异常并怀疑染色体异常的高风险胎儿122例,同时采用常规核型分析和array-CGH对胎儿进行脐血染色体分析.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为31岁(22~38岁),其中年龄≥35岁的孕妇17人,诊断时平均孕龄为27+5周(18~37周),常见的B超异常为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方面.B超显示多发畸形的胎儿有49例,单一畸形的胎儿有73例.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成功率为100%.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4例,异常率为19.7%.其中两种技术均检测到的16例(占13.1%).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17例,其中有3例array-CGH检测到额外的基因拷贝数变异.多态性变异4例.array-CGH分析共检出异常23例,核型分析提示正常、但array-CGH检测到异常有7例.核型分析提示异常染色体低比例嵌合、但array-CGH显示正常有1例.结论 胎儿多发畸形与染色体异常明显相关.对于产前超声异常的胎儿,array-CGH技术能在分子细胞遗传的水平上提高染色体病检测的敏感性.

  • HLA-DP、DQ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不同结局的关联研究

    作者:苏明宽;曾勇彬;陈静;江凌;陈添彬;刘灿;杨滨;欧启水

    目的 探讨HLA-DP、DQ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不同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基因分型技术对健康人群(n=204)、自限性感染人群(n=255)、慢性HBV感染人群(无症状携带者204例、慢性乙型肝炎136例、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各68例)进行rs3077、rs9277535、rs2647050位点的多态性检测.结果 健康对照组、自限性感染组与慢性HBV感染组相比,rs3077、rs9277535位点在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2647050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GGA、AGA、AAA与HBV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以无症状携带者为对照组,分别与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细胞癌组相比,以上3个SNP位点与HBV感染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关联(P>0.05),也无单倍型与HBV感染结局存在关联(P>0.05).结论 HLA-DP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存在关联,rs3077A、rs9277535A是慢性HBV感染的保护因素.

  • 一例13q部分三体合并5p部分单体缺陷儿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鉴定

    作者:肖文珺;高振奎;孟倩;张曼

    目的 对一例表现为多发畸形,哭声似猫叫,伴显著低血糖的缺陷儿进行病因学鉴定,并分析异常核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 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确诊患儿的核型,并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核型和特殊表型间的关系.结果 该患儿为13q部分三体(q12→qter)合并5p部分单体(p15→pter).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明确了一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为核型和表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 一个中国人手足裂畸形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作者:陈韵颖;李焕铮;唐少华;胡艇;都继成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技术检测到的微小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在诊断手足裂畸形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为该手足裂畸形患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SNP芯片技术对1例疑诊手足裂畸形患者行全基因组拷贝数扫描分析,对于检测到的微小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SNP芯片检测结果发现患者10q24.31-24.32(102 955 122-103 348 688,0.39 Mb)区域微小重复,包含LBX1、BTRC、POLL相关致病基因.对于检测到的重复区域内的相关致病基因和重复区域紧邻的FBXW4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结果显示LBX1、BTRC、POLL基因重复,与芯片结果符合,此外检测到与上述重复基因紧邻的FBXW4基因第9外显子重复.结论 SNP芯片可快速检出微小CNVs(<1.0 Mb)变异,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共同验证,为临床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一个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突变检测

    作者:杜青;刘亚黎;田莉;张凌;杜戎;朱元洲;祝建芳

    目的 研究1个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及其家系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针对发现的突变,在118名正常对照者中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并用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dystrophin基因第52外显子存在c.7578G>C (p.Gln2526His)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的dystrophin基因第52外显子发生了c.7578G>C错义杂合突变.而该突变不存在于118名正常对照者中,限制性内切酶法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Clustal分析提示该突变氨基酸在哺乳动物进化上有高度的保守性.结论 该杜氏肌营养不良先证者的dystrophin基因上存在1个c.7578G>C错义突变,该突变为一新的致病突变.

  • 基因检测确诊一例肯尼迪病及其家系的调查分析

    作者:范润萍;张龙一;张杰;邵蓓;潘东波;吕建新

    目的 对1例临床疑似肯尼迪病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AR)变异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阐明其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共7名成员的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表型.结果 先证者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震颤、萎缩,伴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肌酶增高;肌电图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经基因检测检出先证者AR基因CAG重复数为43,两名女性成员等位基因上的CAG重复数分别为22/43和23/43,另有两名男性成员CAG重复数分别为42和43,其中一名成年男性有与先证者类似的临床症状.结论 经基因检测疑似患者确诊为肯尼迪病,家系中发现另外两名男性受累者和两名女性携带者.

  • 多种技术分析一例r(21)嵌合体不孕女性

    作者:王昊;汪燕;吴凌峰;谢乐斯

    目的 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r(21)]嵌合体的不孕女性进行分析,探讨r(21)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方法 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C显带、荧光原位杂交以及SNP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患者的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定位.结果 患者的核型为mos 46,XX,r(21)[166]/46,XX,der(21) [60]/45,XX,一21[20]/46,XX,dic r(21)[4].ish del(21) (q22.2?)(21qter-,AML1+,D21S259/D21S341/D21S342+).arr21q22.3(43,457,934-48,093,361)×1,21q22.2q22.3(40,218,429-43,457,934)×1-2.其父母核型正常.结论 r(21)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环状染色体的比例以及缺失片段的大小.该女性生殖器统的发育异常及月经改变可能与21q22.2远端片段的缺失有关.

  • 两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假阳性病例的分析

    作者:陈雪娇;戴美珍;石卫武;潘映秋;章卫国;章鸯;吴志强

    目的 分析2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假阳性病例,为患者提供精确的染色体诊断结果.方法 应用传统细胞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对2例无创基因检测分别提示XO(+++)和T18(1/20)XO(+)的胎儿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例1的无创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XO(+++),经羊水细胞传统核型分析、胎盘FISH检测及胎儿组织MPS检测后确诊为胎盘特异性嵌合的超雌综合征嵌合体,核型为47,XXX/46,XX.例2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T18(1/20) XO(+),经脐带血核型分析、MPS、FISH检测后确诊为特纳综合征,核型为45,X[48]/46,X,der(X) del(X) (p11.21)del(X) (q13.3)[62].结论 无创基因检测对于胎儿性染色体及18三体高危存在假阳性,提示在产前诊断中应合理联合应用各种不同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进行分析.

  • Rh血型弱D变异体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林凤秋;章旭;李剑平

    目的 分析1例Rh血型弱D型个体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确认样本的RhD血型表型.用PCR特异性扩增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并测序分析RHD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用PCR法测定融合Rh盒子以分析RHD基因的纯合性.结果 先证者RhD血清学检测为弱阳性,其RHD基因可扩增出第1~10外显子,且为融合Rh盒子阳性,判定其基因型为RHD+/RHD-型.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RHD基因序列相比,先证者第3外显子第365位碱基存在C>T突变.根据血清学和基因测序结果,可将标本定义为弱D型54.结论 发现1例弱D型54,其RHD基因第365位碱基的C>T突变导致D抗原表达减弱.

  • 新等位基因HLA-B*13:01:06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作者:熊白玉;谭茵;黄颖烽;杨劭宇;罗宏图;沈樑;周泰成;肖灿军

    目的 对1例HLA新等位基因进行确认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 采用Qiagen试剂盒提取样本DNA,PCR-测序分型技术获得HLA-A、HLA-B、HLA-C、HLA-DRB1的核苷酸序列及HLA高分辨率分型结果,并分析HLA-B位点与HLA-B* 13:01:01等位基因序列的异同.结果 HLA-B位点中发现1个与HLA-B* 13:01:01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的新等位基因,与HLA-B* 13:01:01相比,该等位基因第2外显子的219位碱基出现G→A点突变,49位密码子由GCG→GCA,两者编码的氨基酸相同.结论 该基因序列为新的HLA等位基因,并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 13:01:06.

  • 中国汉族RHD1227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析

    作者:吴筱莹;吴大洲;王满妮;邵超鹏;徐华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群RHD1227A等位基因频率.方法 对890 403名汉族无偿献血者,通过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D抗原,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以及个体RHD基因数目或合子型,遗传统计方法分析基因频率.结果 Rh(D)表型检测,2385人为Rh阴性,108人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包括弱D型和部分D型),其余887 910人为Rh阳性.Rh阴性个体中,检测到516人携带RHD1227A,其中467人为RHD1227A/d,49人为RHD1227A/RHD1227A纯合子;D抗原弱阳性个体中,检出2人为RHD1227A/RHD+;随机抽检1073名Rh阳性样本,检出8人为RHD1227A/RHD+.RHD1227A在整体人群中的基因频率为0.004 036;根据其在Rh阴性个体中检出率,推算在整体人群的基因频率为0.006 682;根据报道的DEL表型频率,遗传分析RHD1227A等位基因的人群频率为0.007 884.结论 综合考虑RHD合子型测定、Rh阳性个体中RHD1227A的检出率、以及DEL表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对基因频率计算的影响,RHD1227A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在0.004 036~0.007 884之间.

  • 12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连锁不平衡和连锁分析

    作者:叶乾素;唐剑频;陈祖聪;李发贵;于昕;汪萍;林汉光;石美森

    目的 分析广西桂林汉族群体中12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on chromosome X,X-STR)的连锁不平衡状态,以及2个连锁群X-STR的连锁关系和单倍型分布.方法 应用AGCU X12STR荧光检测试剂盒复合扩增12个X-STR (DXS8378、DXS10159、DXS10162、DXS10164、DXS981、DXS6789、DXS7424、DXS101、DXS7133、GATA165B12、GATA31E08、DXS7423);通过调查119个家系261名个体,分析这些基因座连锁关系和连锁不平衡状态.结果 DXS7424、DXS10164分别观察到2次和1次突变.261名桂林汉族无关男女性样本分别观察到93种DXS10159-DXS10162-DXS10164构成的单倍型和167种DXS6789-DXS7424-DXS101-DXS7133构成的单倍型.DXS10159与DXS10162、DXS10162与DXS10164、DXS6789与DXS7424、DXS7424与DXS101的重组率分别为0.0269、0.0236、0.0505、0.0438.结论 X-STR的连锁不平衡状态并不完全依赖于遗传距离、物理距离.DXS10159-DXS1016-DXS10164、DXS6789-DXS7424-DXS101连锁群的基因座间呈不完全连锁关系.

  • 用羊水悬液中游离胎儿核酸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

    作者:赵晓曦;陈芳;谢伟伟;武艾宁;梁琳

    目的 建立一种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快速产前检测方法.方法 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5份羊水悬液标本(染色体核型分析包括10例染色体非整倍体,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13例正常核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传统羊水核型技术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在3 mL羊水悬液中准确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但对于平衡染色体结构异常缺乏检测能力.结论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作为一种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它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产前对胎儿染色体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 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畸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吕杰忠;杜涛;张嘉宁;陈巧灵;陈颖;谢晓贞;彭玉婷;张建平

    目的 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以及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方法 对614例自然流产组织应用FISH技术检测13、16、18、21、22、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同时行G显带核型分析作对比.结果 FISH成功率为100%,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为37.13%(228/614).核型分析成功率为96.9%(595/614),异常核型发生率为53.45%(318/595),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分别占91.82%和8.18%.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较好(κ=0.97),FISH对比核型的符合率为96.47%,存在21例不一致,其中16例为母体细胞污染,2例因低比例嵌合漏检;3例为其他原因.结论 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FISH用于检测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具备快速、准确、成功率高等优势,也可作为流产标本培养失败的补救措施.

  • 石家庄地区3103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彭园园;赵丽娟;高虹;张艳华;穆卫红;孙东兰;王元元;董晓燕;米冬青

    目的 评价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无菌条件、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制片及G显带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成功培养羊水细胞3086份,发现异常核型84例,检出率为2.72%,其中数目异常6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0例),结构异常19例.常染色体三体是常见的异常核型,占65.5%.结论 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十分必要,对预防缺陷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羊膜腔穿刺指征的产前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

    作者:邹波;鲁丽萍;毛倩倩

    目的 分析不同指征羊膜腔穿刺的异常染色体结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的孕妇8446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遗传学诊断.结果 共检出异常核型187例,检出率为2.21%.其中数目异常占71.12%(133/187);结构异常20.32%(38/187);嵌合体和标记染色体分别为6.41%(12/187)和2.14%(4/187).人数多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孕妇,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1.88%(112/5958)和1.66%(36/2164),核型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双亲一方染色体异常携带,胎儿异常核型发生率33.78%(25/74),集中在平衡性结构异常;超声异常13.41%(11/82),检出的异常核型有明显致畸效应;不良生育史孕妇异常核型发生率1.79%(3/168).结论 每个操作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血清学筛查效率的关键;对40岁以下孕妇先行产前筛查可以减少高龄孕妇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产前B超筛查可以帮助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不良生育史和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应加强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

  • 广州地区974例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韩宁;邝璐;朱冰;谢嘉慧;华亮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974例身材矮小患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及年龄分布.方法 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在974例矮小患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48例,检出率为15.20%.其中Turner综合征126例(占异常核型的85.14%)、唐氏综合征6例(占异常核型的4.05%)、易位8例(占异常核型的5.41%),其他结构异常8例(占异常核型的5.41%).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68例,检出率为6.98%.结论 Turner综合征是导致女性儿童身材矮小、性腺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早中孕整合筛查与孕中期三联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效果

    作者:庄丹燕;陈志央;陈怡博;余颀;潘婕文;陈蒙洛;张檀

    目的 比较孕中期三联筛查方案与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的筛查效能,探讨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7126名孕妇分别用孕中期三联筛查(甲胎蛋白、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和早中孕整合筛查(早孕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中孕期:甲胎蛋白、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方案进行产前筛查,Lifecycle3.0风险分析统计软件计算发生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的危险概率,高风险者进行产前诊断,随访所有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7126名孕妇用孕中期母血清三联筛查方案筛查出高风险371例,筛查阳性率为5.21%,筛出染色体异常3例,检出率为50%,假阳性率为5.12%,筛查效率为1:123;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筛查出高风险72例,筛查阳性率为1.01%,筛出染色体异常6例,检出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93%,筛查效率为1∶12.两种方案总体高风险率和假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3,x2=216.7,P<0.05).结论 非整倍体产前筛查时,两种模式均存在不足,但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比中孕期三联方案假阳性率显著降低,具有更高的筛查效能.

  •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一家系

    作者:刘彩霞;居乃新;孙凯;史宝和;张海娜

    先证者(Ⅱ11) 女,56岁,因“双上肢震颤20年,间断抽搐1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出现双上肢震颤,紧张、维持动作或行精细动作时加重,间断服用“心得安”“阿尔马尔”等药物,震颤不见改善.约10年前患者因惊吓出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此后多次发作,多发生于情绪紧张或激动时.曾在门诊诊断为“癫痫”,服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抽搐症状可缓解,病程中不伴认知功能障碍和智能减退.查体:血压110/70mmHg,心律78次/分,律齐.略消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为 30分.

    关键词: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