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张志芬;姜淼;孙素芬;韩维田

    患者女,35岁.结婚12年,自然流产两次,均发生在妊娠2个月左右.患者表型正常,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有流产、死胎或生育畸形儿史.妇科检查无异常,孕期无服药、患病及接触有害物质史.夫妇非近亲结婚,丈夫身体健康.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分析,核型为46,XX,inv(7)(pter→p11∷q36→p11∷q36→qter).丈夫核型正常.

  • 45,X/46,XX,der(11)t(X;11)嵌合体一例

    作者:叶志纯;赵蕊;祝兴元

    患者女,13岁,因身材矮小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患者系第3胎第1产,孕44周顺产.查体:身高115 cm,身材匀称,无颈蹼,第二性征未发育,无月经初潮,乳房未发育,智力正常.B超:子宫轮廓清晰,边缘规整,约16 mm×13 mm,实质回声分布均匀,双侧附件显示不清,双侧卵巢未探及,子宫声像为基始子宫.X线照片:双胫骨近端内侧骨软骨瘤.父母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母孕期正常,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患者之妹,现已7岁,发育正常.

  • Y染色体异常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作者:戴美珍;朱敏;李伯利

    我们从1998年6月至2003年11月,对1260例男性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主要为第1胎生育异常儿;不育症;无精子症;其妻习惯性流产等.按本室常规方法经细胞培养、制片及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10个核型.所检1260例男性患者中有30例Y染色体异常,异常率占2.4%,其中Y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8例,Y染色体长度变异19例:大Y染色体7例,小Y染色体12例.Y染色体异常的核型分析及遗传效果,见表1.

  • t(X;11)伴原发闭经一例

    作者:周明君;郑文亮

    患者女,20岁.两年前因无月经、乳房不发育诊断为原发性闭经,服中药3个月无效.后使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月经开始每月一次,乳房开始发育,停药后,月经又停止.再次激素治疗又来月经,但停药后月经仍停止.家族中无同类病史.

  • 46,XY,t(14;15;22)复杂易位一例

    作者:祝兴元;赵蕊;叶志纯;范丽民

    患儿男,1岁3月.系G1P1,孕40周,因羊水少行剖腹产.早期易惊、哭吵,无抽搐,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7个月时扶站左足不着地.15个月时笑容刻板,发音少,应人应物能力差,可翻身,俯卧位抬头45°~90°,不能爬,不能独站,双足稍内翻.智商测定:BQ=77(>80为正常),发育相当于46周龄小儿水平,大运动相当于32~48周龄,语言理解相当于40周龄,语言表达相当于20周龄.头颅CT:脑发育不全,考虑为轻度脑萎缩.脑电图:(1)尖波于左中额及左颞非对称发放;(2)异常睡眠脑电图.X光:骨盆平片和双膝踝正位片正常.诊断为"脑性瘫痪"、"智力低下".

  • t(7;13)一家系两例

    作者: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张玫

    先证者男,30岁,结婚3年,其妻孕5次,均在孕4个月内自然流产.均行B超检查示胚胎不发育,只有胚囊,无胚芽.患者夫妇表型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孕期无患病史,但有接触硫磺史.查体:患者表型正常,发育正常,身高170 cm,体重69 kg.心肺功能正常,精液检查也正常.

  • t(6;10)一家系两例

    作者:段玲;段磊

    先证者男,32岁,结婚3年余.其妻妊娠两次,均于孕50余天时自然流产.曾做妇科及染色体检查均正常,妊娠期间无服药史,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患者表型及智力正常,夫妇非近亲结婚.

  • 11例继发性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姜丽波;韩树林;张淑英;周红;曲延章;郭珩

    继发性白血病(secondary leukemia, SL)主要是指原发性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疗所致的白血病(treatment related leukemia, TRL)亦称继发性白血病.目前的研究已表明:绝大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和发病机理等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Fgfr3基因374点突变致软骨发育不全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作者:王建民;杜晓兰;李翠玲;尹良军;陈波;孙晶;苏楠;赵玲;宋瑞华;宋维威;陈林;邓初夏

    目的建立模拟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型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374号甘氨酸至精氨酸点突变小鼠模型并进行初步表型分析.方法应用双重PCR法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小鼠 Fgfr3-Gly374Arg点突变打靶载体,对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细胞)进行打靶后,采用G418、Ganciclovir正负双向选择和Southern杂交对打靶ES细胞进行筛选,选发生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进行胚泡显微注射,携带Neo基因的 Fgfr3-Gly374Arg点突变鼠与EIIa-Cre转基因鼠杂交后,得到只含 Fgfr3-Gly374Arg点突变鼠.用PCR法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并应用骨骼染色、组织学等技术对其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Fgfr3-Gly374Arg点突变小鼠体小尾短、头大,前额圆凸,骨骺生长板区明显缩短、结构紊乱,肥大软骨细胞区也有明显减少.同时伴有多数雌性小鼠不孕、子宫、卵巢变小、乳腺发育不良等变化.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模拟人 Fgfr3-Gly374Arg点突变所致软骨发育不全的小鼠模型.

  • CTLA-4基因多态性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毛海婷;王雄彪;张玲;顾洪涛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启动区-318、-1661、-1772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导致的无效转录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遗传易感性的影响.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MG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可溶性CTLA-4的水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第1外显子+49位点、启动区-318、-1661、-1772位点的多态性;转录因子核因子(nuclear factor 1,NF-1)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 c/EBPβ)结合位点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得以验证.结果启动区-1772、-1661位点和第1外显子+49位点的多态性与MG,特别是伴发有胸腺瘤的MG密切相关.启动子-318位点的多态性与MG无关.CTLA-4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间有一个明确的正性连锁不平衡关系.MG患者血清可溶性CTLA-4的表达水平与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联.-1772、-1661位点的多态性可改变转录因子NF-1和c/EBPβ结合位点,而ConA、PHA则能促进NF-1和c/EBPβ的这种位点特异性转录活性.结论 MG患者 CTLA-4 A/G+49、C/T-1772和A/G-1661多态性可导致无效转录,影响MG的遗传易感性,T→C-1772的突变能影响基因的剪接,从而干扰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宝荣;殷鑫浈;夏昆;丁美萍;胡正茂;郑敏;刘志蓉;夏家辉

    目的明确一个伴随有类似关节指垫样病损和指甲病变的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的中国家系中角蛋白9(keratin 9, KRT9)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家系成员及家系外50名正常人 KRT9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DNA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然后经限制性内切酶DdeⅠ分析验证. 结果患者 KRT9基因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的突变(N160S),而家系正常成员及家系外50个正常人中均不存在此突变. 结论 KRT9基因的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突变(N160S)导致该家系患者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 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32例分析

    作者:陆滢;金洁;陈志妹;楼基余;徐伟来

    目的探讨7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出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2例,占7.8%;其中-7/7q-19例(59.4%),t(7;11)3例(9.4%),其他为少见的7号染色体改变:der(7),+7, t(2;7),t(5;7),t(7;9),t(7;8), dic(1;7).-7/7q-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其中M0、M1、M2型的-7/7q-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2例患者中20例同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是t(9;22)伴-7,+8,-5.30例进行正规化疗的患者,11例缓解,缓解率低于同期急性白血病的总缓解率(36.7% vs 65.8%);伴-7/7q-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低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25% vs 55.6%);伴-7/7q-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无差异(57.1% vs 77.8%),但缓解的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于短期内复发.伴其他7号染色体异常的11例患者仅4例缓解.结论 -7/7q-是7号染色体异常中为常见的核型改变,且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0、M1、M2型, 并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 一氧化氮合酶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

    作者:程元桥;王文琦;林菊生;熊平;姜晓丹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2A(nitric oxide synthase 2A, 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 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肝硬化组织NOS2A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 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分析多态性的功能.结果在门静脉高压症组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为16.9%、33.8%,比正常对照组高(8.8%、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OR=2.42),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18).单纯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肝硬化组织NOS2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GC基因型启动子的活性显著升高.Logistic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多态性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导致启动子活性增强,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的新的危险因素.

  •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肿瘤实验研究

    作者:吴扬;杨莉;赵霞;宿静梅;胡兵;刘继彦;牛挺;罗彦;李秋;魏于全

    目的肿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内皮抑素为胶原XⅧ羧基末端裂解片段,是重要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实验中利用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adenorirus, Ad-hEndo)在肿瘤局部给药以探索其抗血管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Ad-hEndo感染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重组蛋白表达及其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效应;在裸鼠A549肺癌模型中瘤内注射重组病毒,观察肿瘤抑制效应、剂量依从效应和毒副反应.结果不同感染复数的Ad-hEndo感染肿瘤细胞均表达重组内皮抑素蛋白,并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动物实验中Ad-hEndo治疗组肿瘤体积及肺转移结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转移数与治疗剂量负相关.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肿瘤局部血管基因治疗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效应具有剂量依从性.

  •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G252A、C804A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艳;汪明;张平安;陈会;蒋学俊;黄从新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 TNF-β)G252A、C804A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发生的遗传学机理. 方法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对210 例CHD患者和186名健康对照者TNF-β G252A和C804A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测定其血清水平. 结果 CHD组C804A基因型分布(CC型25.7%、CA型49.5%、AA型24.8%)与对照组(37.1%、45.7%、17.2%)差异有显著性(χ2=7.073,P<0.05),CHD患者的AA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A型及CA型患CHD的风险是CC型的1.704倍(OR=1.704,95%CI:1.109~2.617);G252A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累及血管支数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组TNF-β及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46.62±21.65)pg/ml,(5.92±3.3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37±11.28)pg/ml,(2.16±0.4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804位点AA基因型TNF-β血清水平均略高于其它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TNF-β C804A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病有相关性,804A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生的重要易感基因,252G与CHD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 中国汉族人ATM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点突变

    作者:汤洪伟;边建超;江峰;沈强;朱虔兮;张宏伟;吴毅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和点突变.方法首先用PCR扩增ATM基因第39、61和63外显子的靶片段,然后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进行筛选,选择典型带型经全自动DNA测序证实.结果在ATM基因第39外显子以及第61和63内含子发现6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它们分别是第39外显子第5689位和第5691位的A/T多态,第61内含子第+69位的T/G多态、第+94位的A/G多态和第+99位的T/G多态,第63内含子第+17位的G/C多态.在ATM基因第61外显子、第62内含子和第63外显子发现5个新的点突变,它们分别是第61外显子第8618位的T/G颠换、第62内含子第-13位的T/G颠换、第63外显子第8793位的T/G颠换、第8816位和第8848位的G/A转换.证实了ATM基因第39外显子第5557位G/A、第61内含子第+104位T/C和第62内含子第-55位T/C多态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存在.结论中国汉族人ATM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白人存在较大差异.

  • 人类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新基因HPESCRG1的克隆和特性分析

    作者:杜娟;林戈;乜照燕;卢光琇

    目的克隆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方法从一个在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中特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CF948547出发,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一个新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新基因的表达谱,并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系统分析新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克隆了一个新基因 HPESCRG1,GenBank登录号为AY283672.该基因cDNA长1395 bp,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250~1146 bp,定位在3q13.13,预测编码297个氨基酸,预计分子量为33 784,等电点为9.35.其编码蛋白有一个SAP功能域,该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该基因仅在人类ES细胞中表达,而在其分化细胞不表达,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人间充质干细胞、成人和流产胚胎的多种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结论 HPESCRG1基因是一个人类ES细胞中表达特异性新基因,很可能与人类E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密切相关.

  • 抗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串联和表达

    作者:王霞;彭晓东;黎光;胡丽娟;毕建虹

    目的克隆抗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 VH)和轻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 VL)基因,构建抗HnRNPA2/B1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表达.方法采用斑点ELISA、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抗HnRNPA2/B1单克隆抗体3E8的特异性,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重叠延伸PCR来克隆、串联VH和VL基因,构建抗HnRNPA2/B1 ScFv基因pET28(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竞争抑制ELISA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3E8抗体能特异性地与HnRNPA2/B1合成肽以及3株人肺癌细胞内HnRNPA2/B1结合;克隆的VH基因为345 bp,VL基因为309 bp,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性;抗HnRNPA2/B1 ScFv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约28 000,并具有与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抗HnRNPA2/B1 ScFv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功能性表达,为阐明HnRNPA2/B1与肺癌相关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 马凡综合征两种新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

    作者:黄肖利;伍严安;陈发林;黄毅;马晓宁;陈同

    目的对9例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 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以发现新的 FBN1基因突变.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FS患者 FBN1基因65个外显子中的35个进行突变筛查,对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测序鉴定突变位置及性质,并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证实突变.结果在两例MFS患者中发现两种新的 FBN1基因突变.其中一种为第34外显子4307~4308位4个碱基TCGT的插入突变(4307insTCGT),另一种为第43外显子5309位的点突变5309G>A.结论FBN1基因移码突变(4307insTCGT)与点突变(5309G>A)分别是这两例MFS患者的发病原因.

  • 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中国人4q35与10q26亚端粒区EcoRⅠ片段的结构多态性

    作者:吴志英;王志强;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研究中国人4q35与10q26同源性EcoRⅠ片段的结构多态性,探讨该区域的可塑性、易位和体细胞嵌合现象及其与D4Z4重复单位缺失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1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同一样品分别进行EcoRⅠ酶切和EcoRⅠ/BlnⅠ双酶切, 脉冲场电泳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曲线拟合法计算分析EcoRⅠ片段的长度,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77.3%(85/110)的个体为标准构型,4q35 EcoRⅠ片段的长度均值为(87.9±3.3) kb,中位数为78.5 kb;10q26同源性片段的长度均值为(90.1±4.1) kb,中位数为73.0 kb;经t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19.1%(21/110)的个体检测到易位构型,其中4q→10q易位和10q→4q易位分别为9.1%(10/110)和10.0%(11/110),经卡方检验,两种易位形式的频率基本相等(χ2=0.053,P>0.05).3.6%(4/110)的个体检测到体细胞嵌合片段.此外,14.5%(16/110)的个体检测到小于35 kb的10q26 EcoRⅠ短片段.结论正常中国人4q35和10q26 EcoRⅠ片段具有多态性和动态性变化特征,两者具有高度同源性.4q35-10q26易位是导致4q35区不稳定和D4Z4缺失的重要因素,体细胞嵌合现象的出现提示4q与10q区D4Z4的互换重组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 成都汉族群体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频率及其种属特异性研究

    作者:张伟娟;侯一平;吴谨;贾振军;周雪平;李英碧;田静;颜静

    目的对成都汉族群体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等位基因频率及其种属特异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对110名成都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等位基因频率及其种属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D4S2366、D4S2367、D6S474、 D6S1281、 D2S1396和D20S601在成都汉族群体中等位基因个数分别为7、7、6、7、5、7;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02、0.708、0.770、0.627、0.542、0.672;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887、0.828、0.849、0.848、0.794、0.865;非父排除率0.602、0.441、0.544、0.325、0.227、0.386.通过种属特异性的评价发现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与其他种属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成都汉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及种属特异性,在法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价值.

  •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存在SCN4A基因V781I突变

    作者:郭秀海;吴卫平;张雁华;贾建平;朱克

    目的研究两例散发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norm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normoKP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电压门控钠通道Ⅳ型α亚单位(α-subunit type Ⅳ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SCN4A)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及测序分析检测患者 SCN4A基因第13、19、23、24(部分)外显子是否发生已知导致高钾型周期性麻痹(hyperKPP)的突变(T704M、A1156T、M1360V、I1495F、M1592V);随后应用DHPLC技术筛查 SCN4A基因其余外显子,对出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两例患者的 SCN4A基因发生点突变2418(G→A)并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V781I,且为 SCN4A基因唯一错义突变.病例1的父亲也发生该突变,但未发病.结论中国人normoKPP患者存在V781I突变,该突变可能是导致normoKPP的突变之一.

  • 一个多发性恶性肿瘤家系

    作者:任晋进;张树平

    先证者(Ⅲ9) 男,75岁.56岁时因诊断为喉癌行半喉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手术15年后因劳累后尿血,CT检查显示右输尿管口处直径约3 cm肿瘤,在我院行肿瘤及部分膀胱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癌.同年做胸片检查时发现右上肺孤立性结节影,CT示右上肺转移癌,行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年前患者又出现胸闷气紧,胸片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左肺下叶不张.CT扫描结果:左肺下叶癌并大量胸腔积液,抽胸水后注入顺铂等药物,配合X刀治疗后肿瘤消失.1年前患者因呕血,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CT检查示幽门癌,行部分胃及幽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印戒细胞癌,现继续全身化疗.

  •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合并严重心血管损害一例

    作者:唐卉;张志强

    患儿男,14岁.因发现皮肤黄瘤11年,活动后感胸闷、乏力半年,加重1个月住院.患儿3岁时皮肤出现黄瘤,始于臀部,渐至双膝、肘关节伸面、跟腱及手背等处,对称性分布,面积渐扩大,无痒痛感,不影响活动,诊断为"高脂血症、黄色瘤".经限制脂肪饮食,服用降脂药物后皮肤黄瘤不再扩大,但血脂不能下降.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伴马凡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长云;姜萍;季加芬;郝珉;吴晓萍;李晓娜

    患儿女,9岁,因经常感冒伴双下肢走路不稳,动作笨拙6年余再次来我院就诊.患儿生后5个月内生长发育正常,6个月坐不稳,1岁开始会走,2岁时仍走路不稳,经常跌倒,双手持物动作笨拙,经常感冒发热,每年住院2至3次.5岁前智力发育正常,以后出现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倒退.6岁以后共济失调及其他症状明显呈加重趋势,8岁以后上述症状加重且不能行走,语言表达欠清,目光呆滞,双手徐动,衣食不能自理.查体:发育营养正常,面容无异常,耳位不低,颈部淋巴结较少,扁桃体不大,咽后壁可见淋巴滤疱.

  • 姐弟同患粘多糖病Ⅳ型

    作者:鞠秀丽;赵淑娥

    例1 姐姐,12岁,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在1岁前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童无差异,以后出现发育迟缓.查体:智力、视力及听力正常.身高91 cm,体重15 kg,指间距94 cm,体格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皮肢粗糙,头大、前额突出,鼻梁凹,颈短、驼背、鸡胸明显.前肋缘外翻,腰椎后突,肝脾不大.四肢关节膨大,腕关节过伸,双膝关节外翻,下肢X型.腿疼难忍,鸭步,活动受限.手足畸形,指尖细,呈爪状.

  • 弥漫性掌跖角化症一家系12例

    作者:张爱东;吴爱华;邱毅;贾颐舫;任秀凤

    先证者(Ⅲ1) 男,34岁.因生育掌跖角化症患儿来我所进行遗传咨询.患者幼年发病,掌跖皮肤呈弥漫性角质增厚,黄褐色,有裂痕,并延伸到掌跖侧缘;甲板增厚,弯曲,冬季加重.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

    作者:肖红梅;谭跃球;李麓芸;卢光琇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孕16~32周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快速产前诊断,应用多色FISH对另4条染色体(X、Y、13号和18号)进行检测.以经母腹穿刺取胎血常规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对照. 结果被检55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两例异常胎儿.1例为标准型21三体;另1例为21三体嵌合体.FISH检测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FISH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结果准确可靠,可达到产前诊断要求,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丽;李红;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卢敏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遗传病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着丝粒探针、特异性序列探针及染色体涂染探针等对36例常规核型分析疑有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外周血和45例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间期细胞或中期分裂相进行FISH检测. 结果检出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有:45,X、45,X/46,XX、45,X/46,Xr(X)、46,X,i(Xq)、47,XXY、46,XX,t(4;7)、47,XYY、47,XXX、47,XXY,inv(7)、46,XY,inv(7)、47,XX,+21,同时产前诊断出两例异常胎儿,分别是47,XX,+18和46,XY,der(15)t(Y;15).结论 FISH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诊断各种染色体异常,是传统细胞遗传学的必要补充,可广泛用于遗传病诊断及产前诊断.

  • 新疆哈萨克族隔离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

    作者:徐新娟;汪师贞;林仁勇;王笑峰;梁晓慧;温浩;张朝霞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 CYP11B2 T(-3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哈萨克族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8名正常人群 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 CYP11B2基因T(-344)C多态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12、0.61、0.27和0.20、0.50、0.30,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45、0.5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YP11B2基因的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及正常人群差异无显著性(χ2=0.380,P=0.537);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4.838,P=0.089).然而女性高血压组CC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χ2=6.104,P<0.05).结论 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女性高血压有关.

  •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作者:秦艳茹;王立东;邝丽芸;关新元;庄则豪;范宗民;安继业;曹世华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癌和30例贲门癌患者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发现,食管癌组织染色体8q发生DNA扩增的频率高(78%),其它依次为3q、5p、6q和7p;3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高(57%),其它依次为8p、9q和11q.贲门癌组织染色体20q发生DNA扩增频率高(43%),其它依次为6q、8q和6p; 17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高(57%),其它依次为19p、1p和4p.结论 8q、3q和5p DNA扩增和3p、8p和9q DNA丢失是河南高发区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而20q、6q DNA扩增和17p、19p、1p DNA丢失可能是河南高发区贲门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定位筛选和克隆与食管癌/贲门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 遗传性P77PMC癫痫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作者:吴志国;肖波;杨晓苏;唐发清;曾艺;谢光洁

    目的利用cDNA表达阵列构建遗传性癫痫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寻找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癫痫的发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32P-α-dATP 逆转录标记探针与 cDNA 阵列杂交,构建P77PMC大鼠和Wistar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用图象分析仪分析两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P77PMC大鼠海马中共发现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个基因表达上调,3个基因表达下调.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P77PMC大鼠与正常Wistar大鼠海马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癫痫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高脂血症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组成的关系

    作者:龙石银;张雪梅;傅明德;徐燕华;刘秉文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组成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12例高脂血症患者和73名正常对照者APOE基因型、HDL各亚类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E3/3和ε3高.高脂血症患者中等位基因ε2携带者血清APOE/CⅢ较等位基因ε3升高,而HDL3b则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等位基因ε2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apoE 、apoE/CⅢ较等位基因ε3和ε4携带者升高,等位基因ε2携带者HDL3a较等位基因ε3携带者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清HDL部分亚类的含量变化相关.

  • 线粒体DNA A1555G和961 insC双重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

    作者:曹新;邢光前;魏钦俊;卜行宽;王登元

    目的探讨一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类型.方法临床听力测试已明确诊断,并收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分支家系中33人及6例散发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分别用BsmAⅠ、 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 和7445G点突变,对相关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酶切检测,家系中17例耳聋患者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非母系成员及散发聋病例均为阴性.测序结果:6例酶切显示1555G突变阳性病例均发现(nt)1555 A→G转换和(nt)961 C插入,3243G、7445G点突变阴性.结论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中,mtDNA 12S rRNA基因区域A1555G和961 insC的双重突变可能共同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 浙江地区汉族人群caspase-3基因三个位点的单倍型研究

    作者:谢云;周韧;叶月芳;杨水友;张伟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caspase-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为研究caspase-3基因对凋亡调节机制的个体差异提供线索.方法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caspase-3基因的调控区、第2~7外显子及部分侧翼序列的多态性位点;分析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关系,估算它们构成的单倍型. 结果共检出3个SNP位点(C829A、A17532C、C20541T),分别位于caspase-3基因的5′端调控区、第4内含子和3′调控区;3个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其中位点A17532C与C20541T呈完全连锁不平衡;54.3%的C-829/A-17532/C-20541是汉族人群的主要单倍型. 结论浙江地区汉族人群caspase-3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它们构成的主要单倍型不同于北美人群.

  • 河北汉族人群四个Y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作者:赵丽;姚玉霞;丛斌;付丽红;谷振勇;李淑瑾;左敏;张国忠

    目的调查Y染色体特异基因座DYS438、DYS439、GATA A7.1、GATA A7.2的遗传多态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结合银染显带技术,对DYS438、DYS439、GATA A7.1、GATA A7.2基因座进行调查. 结果 DYS438、DYS439、GATA A7.1、GATA A7.2基因座分别检出4、5、5、4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0.0359~0.6587、0.0179~0.4107、0.0122~0.4146、0.0476~0.5238,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5121、0.6811、0.6679和0.6327;上述4个基因座组成的单倍型在164名无关男性中共观察到70种,其中有36种仅出现一次,单倍型的个人识别机率达0.9480,家系调查符合单倍型父系遗传方式.结论 DYS438、DYS439、GATA A7.1、GATA A7.2基因座个人识别机率高,属较高鉴别能力的遗传标记系统,且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韦叶生;蓝艳;杜诗库

    目的研究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遗传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162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遗传多态性,比较两组E-选择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G、T频率在壮族与汉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94.8%、5.2%和95.3%、4.7%;第4外显子等位基因S、R频率分别为92.0%、8.0%和95.9%、4.1%(χ2=4.482,P=0.034).结论 E-选择素基因 S128R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差异有显著性;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差异无显著性.

  • 河南汉族人群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作者:陈辉;李晓雯;连建华;宋国英;程晓丽;贺颖;齐华;刘华;张钦宪

    目的对河南汉族人群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研究并获得群体遗传数据.方法对140名无血缘关系河南汉族个体的EDTA抗凝血样用酚-氯仿法提取DNA,应用多重PCR扩增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D12S391、D5S818、D18S51、PAHI3、D8S1179、D3S1358共6个基因座在河南地区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个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基因座的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71、0.769、0.871、0.773、0.901、0.722,6个位点的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999998,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845,累计个体匹配率为2.39×10-7.结论 6个基因座在河南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体识别率,在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

    作者:华亮;朱海;李欣荣;李坚;莫秋华;廖灿;侯云霞;钟梅;徐湘民

    目的建立针对中国人常见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型的产前诊断新方法.方法 PCR扩增的靶序列,经引物延伸,得到中国人β-地贫5个常见突变的特异性延伸片段,用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延伸片段混合物,分离图谱可鉴定被检样本的基因型.结果盲法分析显示,36个家系108例样品的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与反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其中6例RDB诊断为上述5个常见突变以外的突变.该法的突变检出率为94.4%(102/108),对产前诊断家庭的诊断率为97.2%(35/36).结论该法是一种准确、高效的β-地贫突变分析方法,可用于β-地贫的产前诊断.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LacZ基因转染骨胳肌途径的研究

    作者:黎红华;张苏明;方思羽;陈春莲;汪道文;Xiao Xiao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rAAV)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的结构基因LacZ,构建的rAAVLacZ病毒经不同途径给药后骨骼肌的转染效率、表达持续时间,为rAAV载体介导的目的基因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基因治疗探索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采用报告基因LacZ、包装质粒PXX2、腺病毒成份辅助质粒PXX6三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rAAVLacZ,将rAAVLacZ局部腓肠肌肌肉注射转染至C57/BL6鼠骨胳肌,分别于单点注射后2个月、5个月取肌肉切片X-Gal染色.采用经股动脉注射rAAVLacZ观察LacZ基因在后肢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结果 (1)C57/BL6鼠局部肌注rAAVLacZ后, 2个月和5个月时,均呈LacZ基因阳性表达,5个月时无表达减低.(2)经股动脉注射rAAVLacZ, C57/BL6小鼠后肢骨骼肌的肌膜及血管壁平滑肌LacZ基因广泛转染.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报告基因LacZ可在C57/BL6鼠骨胳肌中高效持续表达5个月以上,经股动脉转染是有希望的下肢肌肉转染途径,此工作为神经肌肉遗传病,尤其是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