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产前诊断

    作者:戴美珍;干灵红;杨丽花;金敏雅;章鸯;陈雪娇

    我们总结了1450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探讨了此时期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主要类型.

  • t(8;9;11;22)染色体易位致胎儿染色体异常伴畸形一例

    作者:许平;曾艳;俞信忠;范佳鸣;钱磊

    患者 男,31岁,其妻于妊娠30周作B超产前检查诊断为胎儿肾缺如、脑积水.抽取胎儿脐血进行产前诊断,即在B超监视下抽脐静脐血2 mL,分2瓶培养,3天后收获、制片、G显带,计数50个核型,镜下分析10个分裂相,胎儿核型为47,XY,-9,+der(9),t(8;9),+der(22),t(11;22).对夫妻双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丈夫核型为46,XY,t(8;9;11;22)(p22;p24;q25;q13),妻子核型正常.

  • 46,XY,5p+一例

    作者:王功僚;黄金林;黄积德

    患儿 男,出生后4 d.因"吸入性肺炎"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孕38+6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重度窒息,复苏后在当地治疗4 d,仍一直哭声低微,甚至无声,吸吮困难转入我院.查体:体重2.8 kg,身长48 cm,头围33 cm,足月成熟儿外观,反应较差,哭声低微,欠连贯,甚至无哭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前囟宽,约4 cm×4 cm,稍隆起,软,前囟前沿及鼻根部,颅骨缝增宽.眼距宽,双眼外角稍上斜.

  • 46,X,t(X;16)(q22;p13)伴不孕月经失调一例

    作者:施丽华;林亦可;田萍萍

    患者 女,30岁.因结婚5年未孕及月经失调多年就诊.查体:身高162 cm,体重55 kg.五官端正,智力正常.双乳房发育差,乳距宽.腋毛及阴毛稀少.双肘外翻.B超显示:子宫34 mm×32 mm×23 mm,左右附件分别为22 mm×12 mm×6 mm及24 mm×12 mm×7 mm.月经史:183/90,量少.

  • 产前诊断69,XXX三倍体一例

    作者:李璃;许争峰;杨吟秋

    孕妇 33岁,孕19周.因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疑似胎儿发育异常,来我院进行产前咨询.孕妇外观及智力正常,既往体健,不嗜烟酒,孕期无服药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性疾病史.

  • 46,XX,t(5;7)(p15;p11)伴流产一例

    作者:谭琼珍;陶万林;方为群

    患者 女28岁,分别于2003年11月孕60天,2005年2月孕60余天稽留流产,2次均无明显诱因.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46,XX,t(5;11)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陈亚军;覃彩荣

    患者 女,27岁.结婚4年,妊娠3次,均于孕50天左右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双方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明显致畸因素接触史.

  • 88例男性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施丽华;谢锦来;田萍萍

    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来自我院不育门诊的8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

  • 染色体异常伴原发性无精症一例

    作者:李莉莉;刘兴田;黄麦华

    患者 男,28岁,婚后1年不育来院就诊.女方月经正常.夫妇双方性生活正常.查体:患者身高165 cm,男性第二性征胡须浓密,喉结不明显,生殖器官检查外生殖器正常.内分泌检查结果正常.精液常规检查无精子.

  • 46,X,t(Y;9)(p11;q12)一例

    作者:王毅;张丽君;陈涓涓;时洪凯;陆振虞;顾鸣敏;王铸钢

    患者 男,30岁,结婚6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至今未孕.双乳房呈正常男性型,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一般情况好,外观、表型正常,无面部或肢体的明显不对称,第二性征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 46,XX,t(1;7)(q21;q22)pat一例

    作者:谭琼珍;陶万林;方为群

    患者 女,28岁,婚后于2000年9月孕1月余"不全流产",2003年2月,2004年12月"稽留流产",3次均无明显诱因,而且每次都需要治疗才能怀孕,于2006年4月生育一女孩,现11个月,无明显异常,未做染色体检查,孕期拒绝做产前诊断.

  • 46,XY(Yq+>18),22pS+一家系两例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刘俊俊;蒲力群

    患者 男,29岁,因"婚后两年其妻流产两次"就诊.夫妻表型及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其妻自述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不规则.婚后半年第1次妊娠,于孕40余天阴道出血,保胎治疗无效,流产.间隔半年后再孕,于孕50余天阴道出血流产.孕期无不良物质接触史、无感染史及患病史.患者精液分析正常.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有1次自然流产史,其弟媳有1次自然流产史,至今未再孕.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类似病史.

  • 染色体整臂平衡易位四家系

    作者:李琳

    家系1 先证者,男,27岁,结婚3年.其妻分别于妊娠80d、50 d、40 d、40 d自然流产4次.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无不良嗜好.其妻妇科检查正常,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及感染史.夫妻双方性激素检查正常.

  • 精子染色体结构畸变伴胎儿畸形一例

    作者:路思谦;路鸥;高红

    患者 男,因胎儿出生后颌面及四肢重度畸形,2天后夭折,要求做染色体检查.患者为公路质量检测人员,受部分γ射线辐射,从事此工作8年.

  • HLA新等位基因B*5618的序列分析

    作者:邹红岩;李桢;邵超鹏;程良红;金士正;周丹;熊文

    目的 识别确认中国汉族人群中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PCR-SSOP)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方法以及基因测序分型(sequence-based typing,SBT)技术,发现1个与HLA-B*5610等位基因相近的未知等位基因.以基因特异性引物单独扩增B*56基因并对第2、3、4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BLAST验证并分析该基因与B*561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 该基因为新的等位基因,其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编号为EF016753).新等位基因与接近的B*5610相比,在第3外显子上有4个核苷酸的不同,即第379位C→G(密码子127 CTG→GTG,氨基酸127Leu→Val);第412位A→G(密码子138AAC→GAC,氨基酸138Asn→Asp);第419位T→C、第420位A→C(密码子140TTA→TCC,氨基酸140Leu→Ser).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2006年9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618.

  • 中国人副孟买型的FUT1和FUT2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一个新的FUT1等位基因的鉴定

    作者:苏宇清;魏天莉;喻琼;梁延连;李大成

    目的 在7例由血清学方法确定为副孟买表型的中国人个体中,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克隆测序等方法,检测7例标本的FUT1和FUT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并对一个新的非功能性FUT1等位基因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7例标本的FUT1基因型分别为h1h1(4例),h2h2(2例),h328 hnew(1例),h1等位基因在547~552位缺失1个AG,使得氨基酸序列发生182框码移位;h2等位基因在880~882位缺失两个T,使得氨基酸序列发生294框码移位;h328等位基因(nt328G>A)导致110位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置换;除hnew以外,h1、h2、h328这3种等位基因以前都有报道,hnew以杂合子形式存在于标本7中,经克隆测序发现该新基因在nt360-400位缺失GGTATTCCGCATCACCCTGCCCGTGCTGGCCCC,共33个碱基,家系调查证明hnew来自其母亲.7例标本的FUT2基因型分别为,3例为正常野生型Se357 Se357,3例标本为Se357 Se357,358,1例标本为Se357,716Se357,716,已知Se357(nt357C>T)和Se716(nt716G>A)为功能性的FUT2等位基因,Se385(nt385A>T)为弱功能性的FUT2等位基因,7例副孟买表型个体至少带一个拷贝的功能性FUT2等位基因,与其分泌状态一致.结论 发现一个新的非功能性FUT1等位基因,其在nt360-400位缺失33个碱基,引起氨基酸序列框码移位,不能编码有活性的H抗原转移酶.

  • 家族性乳腺癌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突变研究

    作者:周云丽;牛瑞芳;史玉荣

    目的 研究家族性乳腺癌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D-loop区)突变的情况.方法 用PCR技术,对来自21个家系的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D-loop区进行扩增并基因测序,分析突变.结果 在23例乳腺癌患者mtDNA的D-loop区共发现126个突变位点,4个为新发现的突变;37个突变分别发生在所有23例患者D-loop区的突变热点D310区;在所有突变中,第310位点的T→C,311~312位点的TC插入,522~523位点的CA缺失和527位点的C→G是高发突变位点;同一家系中乳腺癌患者D310区的突变与正常对照不同.结论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D310区的突变可能提高了其对乳腺癌的易感性.

  • 免疫球蛋白受体3A基因-72R/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潘发明;张克春;李向培;徐健华;陈红;王勇;叶冬青

    目的 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3A(Fc gamma receptor 3A,FCGR3A)基因-72R/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 FCGR3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对119个中国汉族SLE患者家系(核心家系95个)119例SLE患者和316个家系成员中FCGR3A-72R/S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别分析,SLE的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修定的标准.结果 在119例SLE患者中,R、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9.4%和60.6%;基因型RR、RS和SS的频率分别是9.1%、60.6%、30.3%.FBA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72R/S(rs403016)与SLE显著相关;在附加模型(Z=2.544,P=0.01097)、隐性模型(Z=2.198,P=0.02795)均显示-72R等位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传递不平衡检验显示其中R等位基因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x2=9.30,P=0.0032).结论 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发现FCGR3A-72R/S多态性与SLE存在关联或者与疾病基因座存在连锁;说明携带-72R等位基因可能与提高SLE遗传易感性有关.

  •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文凤;胡震;柳晓义;张斌;曹明智;王永胜;赵林;刘雁冰;袁文涛;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目的 研究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家族史在突变携带者识别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4个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的188例早发性乳腺癌病例(发病年龄≤40岁),其中39例(20.1%)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PCR扩增.其中22例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方法进行突变初筛,166例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初筛;对发现的异常片段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确认.对发现重复出现突变的样本,选取5个与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D17S855、D17S1322、D17S1323、D17S1326和D17S1327)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15例(8.0%)患者中发现有12个BRCA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其中BRCA1 1100delAT和5589del8突变分别在3个和2个患者中发现.在39例同时伴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的病例中共发现有9例(23.1%)携带突变.有(无)乳腺癌家族史的早发性乳腺癌病例间BRCA1基因的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复出现的突变在所有检测病例中出现的频率为2.7%,在所有检测到的突变中占33.3%.两个来自中国北方的BRCA1 1100delAT突变携带病例有相同的等位基因型,而与来自上海地区的此突变携带者的等位基因型在D17S1322位点上有所差异.两例5589del8突变携带者在所检测的5个STR位点上有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型.结论 这是到目前为止较大规模的关于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的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分布的全面认识.在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在肿瘤的发生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伴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病例中该基因突变的意义尤为突出.两个重复出现的突变可能在中国人群中有始祖效应,在进行全基因检测前对其先进行检测可能非常合算.

  • DNA序列分析鉴定HLA新等位基因B*4446

    作者:李剑平;章旭;李晓丰;曲喆;高景波;黄旭颖;刘显智

    目的 鉴定中国人群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使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及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个与HLA-B*44相关的未知基因,使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高的B*4409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 新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序列与所有已知的HLA-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高的HLA-B*4409基因序列相比有3个碱基发生替代.第538位碱基由G→C,第539位碱基A→T以及第540位碱基C→G,使编码产物180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亮氨酸.结论 发现一个新的HLA-B等位基因,于2005年9月由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446.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OX4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陈启龙;郑文岭;姚文娟;聂刘旺;程双怀;马文丽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OX4基因序列突变情况,探讨SOX4基因在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PCR扩增肺癌及癌旁组织SOX4基因HMG-box,并对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有差异的20例病例进行测序.DNA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利用Clustal和DNAStar软件.结果 9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发生碱基突变.其中,鳞癌有7例,腺癌5例,腺鳞癌混合型6例,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出突变.临床Ⅱ、Ⅲ期的突变率明显高于Ⅰ期.结论 SOX4基因突变与肺癌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但与其病理分期有很大关系,提示SOX4基因突变可能与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某种关系,为探索SOX基因突变与人类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分子依据.

  • 应用连锁不平衡图谱的关联研究分析方法

    作者:胡承;贾伟平;王从容;张蓉;马晓静;方启晨;项坤三

    目的 提出一种对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关联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方法 在160名上海地区中国人中进行754个SNP的基因型检测,分别构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im,LD)图谱,通过比较两组间染色体区域LD图谱随物理距离的变化趋势寻找与疾病相关的位点,并与传统LD分析以及SNP单点、单倍型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LD图谱的分析能判断出两组间LD存在差异的染色体区域,并且该区域SNP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或差异趋势.结论 可应用该方法对高通量SNP的关联研究进行数据分析.

  • 中国人XRCC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娜;董秀娟;李琰;郭炜;周荣秒;张晓娟;王士杰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2(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XRCC2)41657C/T、4234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河北省磁县和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330例ESCC、254例GCA患者和629名健康对照个体XRCC2 41657C/T、4234G/C SNP的基因型.结果 XRCC2 41657C/T SNP中,ESCC组的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67.8%、26.4%和5.8%)与对照组(68.8%、28.8%和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2),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基因型能显著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OR=2.12,95%CI:1.03~4.35);GCA组的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59.8%、35.8%和4.3%)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6,7.23;P=0.02,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GCA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1.38,95%CI:1.01~1.89).XRCC24234G/C SNP中,ESCC、GCA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及CC基因型均未增加ESCC和GCA的发病风险.两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GCA组与对照组的单倍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P<0.01).与41657C/4234G单倍型相比,41657C/4234C和41657T/4234G单倍型均能显著增加GCA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44和1.55,95%CI分别为1.06~1.95和1.18~2.02).结论 XRCC241657C/T多态可能成为预测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XRCC24234G/C多态可能与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41657C/4234C和41657T/4234G单倍型可能增加GCA的发病风险.

  • 人类中期染色体三色引物原位标记技术研究

    作者:刘涤石;丁显平

    目的 探索应用优化的三色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同时标记多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中期染色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双色引物原位标记预实验检测外周血中期淋巴细胞的X、Y染色体以摸索和优化引物应用条件和反应顺序.以优化的三色技术同时标记正常样本及克氏综合征样本(47,XXY)的18、X、Y染色体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 在3 h之内特异性的同时标记了18、X、Y染色体,双色和三色反应的标记率均达到90%以上.克氏综合征样本准确显示了2条18号染色体,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结论 非ddNTP阻断的多色引物原位标记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判别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原位标记由于有内对照而更加具有说服力.

  •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唐氏综合征关系研究

    作者:王文;谢维;王秀英

    目的 研究叶酸代谢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生育过DS患儿的汉族母亲及100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母亲,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MTHFR 677C/T的基因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MTHFR 677 T等位基因的频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杂合基因型CT的比值比为2.12(95%CI:1.14~3.94);而纯合基因型TT的比值比为3.43(95%CI:1.41~8.36).平均血浆HCY浓度在病例组[(9.04±3.85)μmol/L]较对照组[(6.53±2.06)μmol/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HFR 677位点一个和(或)两个等位基因C→T的变异,不论在病例组还是对照组均可引起HCY水平的显著增加(P<0.01).同为MTHFR 677CC基因型,病例组中的血浆HCY浓度仍较对照组增高(P<0.01),这种增加不依赖于MTHFR的基因型.结论 血浆HCY和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是汉族妇女生育DS患儿的危险因素.

  • Pde4d和Alox5ap的mRNA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许晓伟;盛文利;刘琳

    目的 使用与人类高血压性脑卒中近似的模型大鼠--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在动物水平评价脑卒中易感基因Pde4d和Alox5ap 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Ⅰ、Ⅱ和Ⅲ组(其收缩压分别为140~159 mmHg、160~179 mmHg和180~199 mmHg)和自发卒中组,分别提取大鼠外周血的总RNA,逆转录后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 自发卒中组Pde4d和Alox5a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de4d在梯度高血压Ⅰ组的表达量稍高于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Ⅱ、Ⅲ组;Alox5ap在血压正常组和梯度高血压组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Pde4d与Alox5ap基因过表达均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Pde4d在梯度高血压Ⅰ组表达稍高可能与大鼠机体应激相关;两基因与高血压病本身无显著相关性,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参与动脉壁的炎症反应而介导脑卒中的发生.

  • p47phox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联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黄晓松;杨期东;郭田生;龙先喻;杨杰;汤清平;申向明;朱晓岩

    目的 探讨p47phox基因第10外显子C923T(Ala308Val)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的关联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220例脑卒中患者、20个脑卒中家系成员和100名健康对照者的p47phox基因第10外显子C923T(Ala308Val)多态性;酶法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疫比浊法测定apoA-Ⅰ及apoB100;ELISA法测定血清脂蛋白α水平.结果 湖南省汉族人p47phox基因第10外显子C923T(Ala308Val)多态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脑卒中组及其各亚型组C923T(Ala308Val)多态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发现脑梗死组和对照组CT基因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湖南省汉族人群p47phox基因C923T(Ala308Val)多态性可能与脑卒中的易患性无关联,可能与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相关.

  • 谷胱甘肽-S-转移酶M3基因-63A/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刘健;李苗;齐曼龙;刘晓亮;李英慧;付凌雨;赵彦艳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3,GSTM3)基因-63A/C多态性在中国北方汉族中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234例EH患者及328名正常人GSTM3基因-63A/C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随机选择部分基因型样品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GSTM3基因-63A/C位点基因型分布在EH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EH组CC基因型频率(6%)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基因型是EH发生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OR=3.447,95%CI:1.19~7.63;P=0.04).结论 GSTM3基因-63A/C多态性与EH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EH的易感性标志.

  • 热休克蛋白HSP70-2+1267(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经安;李文清;叶德富;薛原;陈瑞庆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2 1267(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176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和127名正常人的HSP70-2 1267(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AS患者HSP70-2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46.6%、46.0%和7.4%,在对照者中分别为44.1%,48.8%和6.9%两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232,P>0.05);A和G的等位基因频率在AS中分别69.6%(A)和30.4%(G),在对照者中分别为68.5%和31.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83,P>0.05).结论 HSP70-2 1267(A/G)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不是中国人患AS的主要易感位点基因.

  •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联研究

    作者:李洁;许宏伟;朱晓岩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lipoprotein A5 gene,APOA5)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联性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70例ACI患者和171名健康对照-12238 T>C位点多态性.结果 T/C多态位点等位基因T、C频率在AC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88、0.412和0.424、0.576,等位基因T、C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T基因型的ACI患者其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高于CC型患者(P<0.05).结论 -12238 T>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ACI存在关联,ACI组TT基因型可能与血浆TG水平密切相关.

  • 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姜胜华;施文瑜;刘红;宋国齐;孙广信;陆伟;刘地发

    目的 研究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M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不加植物血凝素的24h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应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为主、胰酶消化技术必要时补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578例髓系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ckemia,AML)420例,22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53.1%(223/420).t(8;21)、t(15;17)、inv(16)、del(11)分别与M2b、M3、M4Eo、M5特异性相关.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158例,15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96.8%(153/158例).t(9;22)与绝大多数CML及少部分M0、M1、M2特异性有关.本组髓系白血病中有18例(AML 13例、CML 5例)患者,占3.1%(18/578),其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见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形态学及免疫学的诊断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应用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其中15例结果完全符合临床和髓系白血病的血液学改变,同时也明显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但有助于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是临床监测病情缓解和复发、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选用合适的FISH技术,可对大多数髓系白血病患者作出精确的染色体分析.

  • 广州地区不育男性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筛查

    作者:刘雅峰;欧建平;周灿权;王琼;王子莲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与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广州地区103例原发无精子症、72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0名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a、AZFb、AZFc 3个区域微缺失分析.结果 60名正常生育男性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175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19例,总缺失率为10.9%.其中11例无精症患者和4例少精症患者的缺失发生在AZFc区域,缺失率为8.6%;1例无精症患者和2例少精症患者发生AZFb、AZFc双重缺失,缺失率为1.7%;1例无精症患者发生AZFa、b、c 3个区域同时微缺失,缺失率0.6%.生精障碍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原发无精、少精子症患者在单精子注射之前进行微缺失筛查是必要的.

  • 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及阴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郭霞;李强;朱易萍;周晨燕;高举;李熙鸿;潘玲丽;李丰益;田新;刘海婷

    目的 探讨TEL-AML1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的发生率并比较儿童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及阴性ALL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95例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标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行TEL-AML1融合基因筛查,同时分析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及阴性ALL患儿临床、MIC分型及治疗反应特点.结果 95例儿童ALL患儿中,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率21.05%(20/95).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ALL患儿初诊时肝脾肿大程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7.40×109/L,阴性组为18.70×109/L)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中位数(2.45×109/L,阴性组为11.66×109/L)、贫血程度[(61.45±13.46)g/L,阴性组为(75.89±23.11)g/L]、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621.47±335.85)U/L,阴性组为(1566.64±1720.45)U/L]均显著低于TEL-AML1融合基因阴性组ALL患儿(P分别为0.006,<0.001,0.011,0.013,0.003和0.020),两组年龄、性别比例、血小板计数及初诊时骨髓幼稚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ALL患儿免疫表型多为前体B细胞型,两组患儿CD13、CD33和CD34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治疗的12例TEL-AML1阳性组患儿泼尼松敏感试验全部敏感(100%),而阴性组患儿泼尼松不敏感者为27.50%(11/40),两者敏感率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但两组患儿第15天骨髓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有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的ALL患儿初诊时体内肿瘤负荷显著低于阴性组患儿,其泼尼松敏感试验敏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儿,这些临床特征是小儿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的重要因素.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与HLA-A、B、DR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维;肖露露;张成;吴红玲

    目的 研究南方汉族人群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HLA-A、B、DR基因多态性,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DMD发病机制及肌纤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和美国骨髓库编码软件(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NMDP),对113例DMD患者和406名健康对照的HLA-A、B、DR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DMD组HLA-A24、A30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1.25%和5.46%,与对照组的22.16%和0.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DMD组HLA-B13、B15、B61、B62等位基因频率12.26%、16.92%、0.44%、0.44%,与对照组6.76%、1.49%、4.79%、5.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0.001);DMD组HLA-DR04、DR07、DR12等位基因频率17.45%、6.40%、19.62%,与对照组10.67%、2.24%、11.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1,0.012).结论 DMD患者HLA等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HLA基因型可能与DMD的肌纤维坏死和发病机制相关.

  • 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毕国荣;海虹;白丽娟;张贺敏;周慧杰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序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检测189名正常人和283例脑梗死患者的ADM基因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2例不同基因型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ADM水平,同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ADM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32,P<0.05),在4种等位基因11,13,14,19中,等位基因19值在脑梗死组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26.929,P<0.05),不同基因型脑梗死患者血浆ADM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AD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倾向性有关.

  • 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G11696A突变两个家系分析

    作者:赵福新;周翔天;瞿佳;韦企平;童绎;杨丽;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对两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眼科临床检查发现在这两个家系中只有先证者1人出现视力障碍,发病年龄分别为10岁和17岁.对这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 没有发现mtDNA G11778A、G3460A和T14484C 3个常见的突变位点,而发现了与LHON相关的ND4 G11196A同质性突变位点的存在,在167名正常对照只发现1例G11696A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家系呈现独特的mtDNA多态性,都属于东亚单体型D4.不完全外显率和正常对照频率(1/167)表明G11696A突变本身不足以导致LHON的发生,说明其它因素在这两个LHON家系的表型表达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在这些家系mtDNA中缺乏影响重要功能突变位点的存在,排除了线粒体背景对LHON临床表型的影响.因此,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对两个中国G11696A突变家系的外显率和发病严重程度起促进作用.

  • Pasini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11例

    作者:邓伟平;陆春;朱国兴;陈敏华;黄跃深;马寒;冯佩英;李小红

    先证者(Ⅲ8) 女,26岁.出生后约10天躯干四肢出现水疱,每于轻微搔抓或摩擦后局部起大小不等的水疱.随年龄增大症状有所加重.伴有剧烈的瘙痒,起疱和瘙痒夏季明显加重,冬天缓解.先证者5岁开始躯干、四肢关节部位出现细小坚实白色的粟丘疹,同时也见许多类似扁平苔藓红白色丘疹,并缓慢增大至直径约10 mm大小.查体: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 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一家系六例

    作者:吴曙晖;张扬威;陈雪平;罗祖明;邹晓毅;商慧芳

    先证者(Ⅲ1) 男,25岁.因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扭转伴阵发性的肢体抖动7年到我院就诊.患者于18岁开始出现短暂发作的双上肢肌阵挛,半年后出现了阵阵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扭转.

  • 尼曼-匹克氏病一家系二例

    作者:赵桂芬;刘平毅

    先证者 女,8岁.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无窒息.5岁前生长发育正常,之后渐出现反应迟钝,行为异常,行动笨拙,易跌倒,学习能力下降,语音不清,持筷易掉落,喝水呛咳.曾在外院就诊,疑为"脑干脑炎,肝豆状核变性"等,服"青霉胺、硫酸锌"治疗半年后停药,症状逐渐加重而就诊.

  • 肾囊肿患者穿刺检出海蓝组织细胞一例

    作者:杨鲜平

    患者 男,61岁,因感胸闷、腹胀和腰痛,于2006年10月来院就诊,查体:患者轻度贫血貌,腹软无压痛,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可扪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 Meckel综合征一例

    作者:黄轩;方群

    患者 女,23岁,孕3产0,妊娠24周.B超提示:胎儿发育相当于20周;羊水大暗区8 mm,羊水过少;胎儿枕骨缺损;脑中线结构未显示,考虑前脑无裂畸形;双肾明显增大,左肾66mm×38 mm,右肾59 mm×37 mm,可见密集细小液性暗区,考虑婴儿型多囊肾(图1).

  • 先天性指(趾)畸形一家系五例

    作者:贾颐舫;张爱东;张美华;盖凌;吴爱华

    先证者 男,6岁.智力及语言正常,左、右双手桡侧六指,右手伴第四、五指并指且并指完全,双脚第五趾多趾,常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根据上述体征该患儿诊断为先天性指(趾)畸形.

  • 精神分裂症一家系10例

    作者:王春杰;魏会平;王志军

    先证者(Ⅲ9) 女,35岁,已婚,因怀疑被毒害及精神恍惚入院(32岁发病).病前个性:孤僻、多疑、沉默、敏感.平素健康,无重病史.父母健康无病史.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仪态端正,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言答切题,表情紧张,不断自言其说,否认有病.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 临床遗传学的又一灰色地带——染色体22q11.2区微重复

    作者:赵艳辉;李岭

    染色体22q11.2区微重复应具有与该区域微缺失相似的频率.对国内外22q11.2区微重复报道不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示在22q11.2区微重复的发现过程中,常规诊断技术对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携带者所具有的极端可变的表型亦造成了临床诊断上的困难.22q11.2区微重复相关的遗传学以及临床问题生动地反映了现阶段在解读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上所面临的挑战,提示临床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着又一灰色地带.

  • 人类白细胞抗原群体遗传学研究

    作者:缪扣荣;汪承亚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系统是人类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HLA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一方面可揭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HLA分布情况,进行人群遗传学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HLA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以及为寻找HLA相合造血干细胞供者提供基础性资料.本文就HLA分子遗传基础、HLA群体遗传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 汉族人群血小板同种抗原HPA-3、HPA-9w多态性分布

    作者:黄慧;冯明亮;沈彤;沈伟;印彪;刘达庄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汉族人群血小板同地区种抗原HPA-3、HPA-9w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1000名来自不同省份汉族无关献血者进行HPA-3、HPA-9w抗原基因分型.结果 在调查的1000名汉族人群中HPA-3a、HPA-3b基因频率分别为0.5935和0.4065,HPA-9全为a/a纯合子.经x2检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比较,广东省与陕西、黑龙江、浙江、云南、江苏5省的HPA-3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省份之间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汉族人群与越南人、澳大利亚人HPA-3的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随机输血中供受者HPA-3抗原不配合比例达0.3661,这为研究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宁夏回族群体12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多态性研究

    作者:朱永生;霍正浩;余兵;张洪波;王玉炯;赵巍;焦海燕;党洁;李生斌

    目的 获得12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 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Y-STR)位点(DYS19、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391、DYS392、DYS393、DYS385a、DYS385b、DYS437、DYS438、DYS439)在宁夏回族群体的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PowerPlex(R)Y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宁夏回族群体150名无关健康男性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复合扩增,用ABI377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统计12个Y-STRs位点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12个基因座共检测出75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67~0.7067之间,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分布在0.4446~0.8877之间.在150名无关个体中,共有148种不同的单倍型,其中只有两种单倍型分别为两名个体共有,12个Y-STRs位点联合构成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64.结论 12个Y-STRs基因座在宁夏回族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识别能力,可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

  • 中国苏州地区汉族人群MCP-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聂锦山;陈卫昌

    目的 探讨中国苏州地区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中国苏州汉族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01例[其中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P,MAP)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vere AP,SAP)23例]和120名健康对照的MCP-1基因-2518位点基因型分布及基因频率,并评价基因多态性与AP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MCP-1-2518A/G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较SAP组和MA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AG及GG基因型者患MAP的风险度约是AA基因型的5.896倍(P<0.01,OR=5.896),患SAP的风险度约为7.011倍(P<0.05,OR=7.011).而在MAP与SAP组间AA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MAP(P<0.01,OR=0.318)和SAP组(P<0.01,OR=0.309).但G等位基因频率在MAP与SAP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OR=1.211).结论 中国苏州地区汉族人群MCP-1-2518位点AA基因型可能有助于保护机体避免发生AP,G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人可能易患AP.但AA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不能预测SAP的发生.

  • 吉林朝鲜族D4S2368、D6S1043和D9S925基因座位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张永吉;张洪江;孙抒;玄延花

    目的 了解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D4S2368、D6S1043、D9S925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取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310名朝鲜族个体的3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3个基因座D4S2368、D6S1043、D9S925分别检出7、13、9个等位基因,除D6S1043(P=0.011)以外,其他两个基因座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杂合度大于0.717,多态信息含量大于0.670,累积个人识别力及非父排除率分别为0.9995和0.952.结论 上述3个基因座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对朝鲜族群体的亲子鉴定、个人识别及民族基因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 贵州三个少数民族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和P1基因多态性

    作者:张薇;单可人;吴昌学;李毅;肖雁;赵艳;齐晓岚;谢渊;何燕;顾然;官志忠;任锡麟

    目的 研究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威宁县彝族、荔波县瑶族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s)多态性.方法 在隔离自然人群(从江县侗族108人、威宁县彝族104人、荔波县瑶族109人)中,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GSTP1 1578(A→G)基因多态性.结果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威宁县彝族、荔波县瑶族的GSTM1和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71.2%、39.4%~72.5%.其GSTP1 1578(A→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为63.3%~75%、AG为23.2%~35.8%、GG为0~1.9%.等位基因频率:A为81.2%~86.6%,G为13.4%~18.8%.结论 GSTT1基因型频率在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中存在差异,其分布特征可能与人群中不同种族以及同一种族不同民族相关.

  • 慢粒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标准Ph易位t(9;22)(q34;q11)变为变异Ph易位t(21;22)(p11;q11)

    作者:王焕萍;陈志妹;楼基余;徐欢;俞运彪;倪万茂;钱文斌;金洁

    目的 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经格列卫药物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探讨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选用BCR/ABL探针,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认遗传学分析.结果 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染色体核型由t(9;22)(q34;q11)变为t(21;22)(p11;q11).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此患者核型应为46,XY,t(9;22;21)(q34;q11;p11).结论 变异Ph易位中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有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变异易位中起重要作用.

  • 两例Y染色体嵌合核型患者AZF区域基因微缺失研究

    作者:吴意;尹利华;陆学东;周晓梅;姚丽萍;黄维加;肖桂初;朱国都

    目的 研究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机制以及AZF区域基因微缺失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例外周血染色体常规筛查核型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和睾丸活检精原细胞同时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PCR产物经DNA测序检测证实,并测定血清中性激素六项.结果 核型为45,X/46,XY,del(Y)(q11.21);45,X/46,XY,del(Y)(q11.23),二位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和睾丸活检精原细胞AZF区域15个标签位点分别只扩增出SY84和SY86;SY86,其它区域位点均未检测到.血清性激素六项中睾酮、人促卵泡激素和人促黄体生成激素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的单细胞水平缺失与外周血基因组缺失保持一致,AZF区域基因微缺失对性激素水平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 ACE-1基因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卢锡林;莫照龙;姚晓黎;陈飞;周世锋;周少珑;李才明;张为西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ngiotensin-1 converting enzyme,ACE-1)基因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5,N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关系.方法 对87例海南黎族IS及83名对照分别应用PCR技术检测ACE-1基因多态性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IS患者ACE-1基因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HFR基因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基因多态性与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MTHFR基因TT、CT型可能是海南黎族IS的危险因子,ACE-1基因与MTHFR基因间存在协同作用.

  • 九个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家系的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

    作者:张正中;牟韵竹;陈星;林茂;眭维耻;杨森;张学军

    目的 了解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Hailey-Hailey disese,HHD)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收集的9个HHD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HHD在家系中的传递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2)发病年龄多在20岁~30岁,好发于腹股沟、腋下、颈等部位;(3)临床表型特征为皮肤皱褶部位反复出现水疱和糜烂;(4)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不同;(5)少数患者可伴发尖锐湿疣、白癜风等皮肤病.结论 HHD是一种具有高度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表型以皮肤皱褶部位反复出现水疱和糜烂为特征,但不同患者表现度可存在差异.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