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6,XY,t(7;20)一例

    作者:司宝敏;张卫红;黎曼侬;王亚平

    患者男,28岁,结婚4年。其妻先后妊娠3次,均于40天左右流产。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夫妇既往身体健康,表型和智力均正常,非近亲婚配,双方家族中无异常孕产史。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Y,t(7;20)(7qter→7p15∷20q11→20qter;20pter→20q11∷7p15→7pter),其妻核型正常。

  • t(1;6)整臂易位伴流产一例

    作者:王鹏;李芳;初桂珍;王翠玲

    患者女,31岁,婚后5年第1次怀孕,足月顺产一小头、大耳畸形儿,于出生后2个月死亡。其后患者又怀孕2次,均于孕2个月时发生自然流产。夫妇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患者兄妹3人,其兄婚后正常生育,弟婚后1年,妻子怀孕1次,但于孕2个月时发生自然流产。患者父母及兄妹多人均正常生育。 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夫妇行外周血培养,G显带检查。患者核型为:46,XX,t(1;6)(1pter→1p10∷6q10→6qter;6pter→6p10∷1q10→1qter),丈夫核型正常,家族中其他成员拒绝做染色体检查。

  • 一例t(13,21)平衡易位

    作者:郑淑芳;李拥军;于青平

    患者 女,25岁,因习惯性流产来我院就诊。患者身体健康,表型正常。第1胎孕2+月时阴道流血,行刮宫术,第2胎孕3+月,胚台死亡。B超诊断两次胚胎发育各停留在孕40天、50天大小。既往体健,无急、慢性病史,孕期无有害因素接触史。父母体健,母无流产史。

  • 21三体患儿合并t(7;16)一例

    作者:刘检妤;高文英

    患儿男,4岁,第2胎第1产,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出生时父亲34岁,母亲34岁,父、母表型均正常,非近亲婚配,自述无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先天愚型面容,眼距宽,耳位低,鼻梁扁平,吐舌,通贯掌。心、肺无杂音,营养发育差,身高、体重较同龄儿低;反应迟钝,应答能力差。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肝素抗凝,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分析,计数40个分裂相,患儿染色体数目均为47条,镜下各分析4个分裂相,患儿核型为:47,XY,+21,t(7;16)(q11;q11);父亲核型为46,XY;母亲核型为46,XX,1(7;16)(q11;q11)。

  • t(4;12;16)易位一例

    作者:谢金芳;王兰玉;李萍

    患者男,26岁,结婚3年,其妻自然流产4次,均于孕40~50天出现阴道流血,经B超检查证实只有空孕囊无胚胎发育而行清宫术。其妻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及疾病史。夫妇表型、智力正常,无其它疾病史,非近亲结婚。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计数50个分裂相,分析20个分裂相,患者核型:46,XY,t(4;12;16)(4qter→4p14∷16q12→16qter;12pter→12q15∷4p14→4pter;16pter→16q12∷12q15→12qter)。其妻核型正常。

  • 一例48,XYY,+21综合征

    作者:托坎·艾拜;马爱华;刘素云

    患儿男,49天,G1P1,足月顺产,因软弱无力喂养困难来诊。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Apgar评分1分钟7分,5分钟10分,体重3100 g,复苏后常常拒奶,生后体重增长缓慢,哭声无力,少哭。患儿母亲表型正常,家族无类似疾病史,祖母和外祖母均无流产史。查体:呼吸均匀,不发绀。面容特殊,典型Down's综合征面容,鼻根塌平,鼻尖小,内眦赘皮,耳位低,外眦上吊,双手通贯掌。颈软竖头困难,全身肌张力低下,腰软,四肢肌张力松弛。心脏无杂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大,肝肋下2.5 cm,脾肋下1 cm。外生殖器呈男性,睾丸约2.5 cm大,有轻度鞘膜积液。 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患儿及其双亲进行外周血培养,染色体常规G显带,每例至少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个以上分裂相,患儿核型为48,XYY,+21。两条Y染色体形态相似,长臂深染,大小均与第15号染色体相近,为大Y染色体。其父核型为46,XY,亦为大Y染色体;其母核型正常。

  • t(5;9)伴习惯性流产

    作者:李露霞;蒋金芳;付建华

    患者男,28岁,因婚后其妻连续流产3次而就诊。一般检查:身高1.7 m,体重60 kg,表型无异常,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史。非近亲婚配。 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分析核型为:46,XY,t(5;9),(5qter→5p15∷9q22→9qter;9pter→9q22∷5p15→5pter)。 讨论患者5号、9号两条染色体各发生了一处断裂并交换其无着丝粒节段,分别形成了新的衍生染色体,这种畸变类型属相互易位型(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RCP),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2‰。因为这种易位没有丢失基因,保留了原有的基因总数,只改变了易位节段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所以对患者个体发育一般没有严重影响。但如果与正常人结婚后所生育的子女,则可能从亲代接受1条易位的衍生染色体,从而造成某个易位节段的缺失(部分单体)或多余(部分三体),破坏了基因之间的平衡,可引起胎儿畸型发育而促成自发流产和生育染色体异常儿。患者之妻连续流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 t(13;18)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王剑波;蓝信强

    患者女,32岁,汉族。婚后曾3次怀孕,均于怀孕2个月时无明显诱因阴道流血,B超示胚胎宫内死亡而行人工流产术。间隔2年后第4次怀孕,孕40多天,阴道流血,药物流产。再婚后(距第4次流产2年),怀孕2个多月阴道流血,B超示胚胎发育迟滞,自然流产。患者妇科检查无异常,自述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夫妇体健,非近亲结婚,自述无家族史,丈夫拒绝做染色体检查。

  • 中国五个民族的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特点及意义

    作者:施红;王福生;金磊;刘明旭;洪卫国;杜清友;雷周云;侯静;施明;邢利和

    目的分析中国5个民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 MBP)基因多态性特点,并比较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MBP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中国5个民族的955份样品的MBP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将22份汉族人样品的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报告了中国汉族人MBP基因第1外显子及其两侧附近的DNA序列;5个民族MBP基因密码子54(MBP-5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汉族0.181、维吾尔族0.128、蒙古族0.181、藏族0.179和彝族0.181;5个民族的MBP-54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汉族人群相比,维吾尔族的MBP-54等位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MBP-54等位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所有人群中未检测到密码子52和57基因突变。结论在所调查的5个民族中,存在较高比例的MBP-54基因突变,MBP基因的缺失并不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联。

  • 一个涉及1号和7号染色体插入易位家系的鉴定

    作者:谭跃球;李秀蓉;李麓芸;卢光璓

    目的确定一个有反复流产史且常规G显带发现有7q末端缺失病例的核型,探讨染色体末端区域插入易位的形成机理。方法应用显微切割制备的7号特异性全染色体探针和7q亚端粒(7q36→qter)探针,与病例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结果发现了该病例为常规G显带难以发现的1号和7号染色体之间的插入易位,7q36→qter区域没有插入到1号染色体中,其异常核型来源于其母亲。结论为染色体末端区域的插入易位仍然为一个三断裂重排,细胞遗传学上见到的末端缺失为中间缺失提供了实验证据,FISH与显微切割技术相结合,是检出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 肺癌FHIT基因表达下降的临床病理生理意义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允;周清华;张尚福;羊惠君;成娘;李璐;伍伫;刘伦旭

    目的研究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基因表达下降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FHIT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66例肺癌组织标本和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基因及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2)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3)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患者长期大量吸烟有关(P<0.01);(4)FHIT基因低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5)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肺癌细胞的增殖活跃及凋亡受抑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肺癌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其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 中国汉族人群11号和19号染色体上1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作者:李江夏;刘欣;龚瑶琴;郭辰虹;刘晓军;邹雅群;刘奇迹;陈丙玺;郭亦寿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11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位点和19号染色体上5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号染色体上D11S1984、D11S1999、D11S1392、D11S1985、D11S2002、D11S1986、D11S4464、D11S2359位点和19号染色体上D19S247、D19S714、D19S433、D19S246、D19S254位点在100名中国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11号染色体的D11S1984、D11S1999、D11S1392、D11S1985、D11S2002、D11S1986、D11S4464、D11S2359,位点分别检出8、9、6、12、6、12、8和7个等位基因,26、15、16、40、19、48、20和13个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87%、68%、73%、92%、71%、86%、75%和71%;在19号染色体上的D19S247、D19S714、D19S433、D19S246和D19S254位点分别检出10、10、10、11和8个等位基因,19、26、24、29和18个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63%、82%、72%、81%和74%。结论 11号染色体的8个STR位点和19号染色体的5个STR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较好的多态性,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诊断

    作者:曾缨;张成;苏全喜

    目的对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基因诊断。方法用EcoRⅠ以及EcoRⅠ/BlnⅠ消化基因组DNA,0.6%琼脂糖凝胶电泳,P13E11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患者所得EcoRⅠ+BlnⅠ/P13E11 DNA片段长度在15~33 kb之间,而正常对照在41kb以上。发现两个症状前患者。结论以P13E11探针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探测EcoRⅠ/BlnⅠ双酶消化的基因组DNA可对中国人绝大部分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基因诊断,并可进行症状前诊断。

  • 44号内含子并非是dystrophin基因中央缺失热区不稳定的内含子

    作者:潘速跃;谢咏梅;张成;刘焯霖;陈国俊;卢锡林

    目的了解Duchenne/Becher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患者中央缺失热区44~51内含子断裂点分布情况,并结合内含子长度,在排除了内含子长度的影响因素后对中央缺失热区各内含子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 PCR检测59例DMD/BMD患者dystrophin蛋白基因44~52号9个外显子,分析44~51号内含子断裂点的分布,并计算各内含子的长度预测值及实际断裂点数与长度预测值的比值。结果 44号内含子断裂点多,占整个中央缺失热区断裂点总数的30.8%。50号内含子次之,占23.1%。51号、45号、48号内含子内的断裂点分别占17.9%、10.3%、10.3%。44号内含子内的实际断裂点数小于长度预测值,实际断裂点数/长度预测值之比值为0.7倍。48号、50号、51号、45号内含子内的实际断裂点数大于长度预测值,分别是长度预测值的2.7、2.0、1.9、1.1倍。结论 44号内含子的稳定性要高于整个中央缺失热区分子结构的稳定性。48号、50号、51号内含子是中央缺失热区较不稳定的几个内含子,50号内含子的不稳定性存在种族差异。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与直接测序法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施锦绣;杨爽;姜正文;江宏铨;陈天瑜;陈竺;黄薇

    目的了解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方法,在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方法应用DHPLC方法检测了41份样本,并与直接测序法相比较。结果在41个样本的检测中,DHPLC的检出率达到了100%。在大规模样本的杂合子筛检中,检测的错误率几乎为0。结论 DHPLC技术是一项可用于未知SNP的检测、尤其是在人群中大规模筛查已知SNP的有效手段。

  • 大肠癌中端粒长度与DCC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方信;谢咏梅;邓芝云;贾忠建;魏亚明;樊俊杰;吴汉平

    目的分析端粒长度及DCC基因mRNA表达在大肠癌及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ourthern印迹杂交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46例大肠腺瘤及6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端粒限制性片段(TRF)长度及DCC mRNA表达状态,并观察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TRF长度较正常组织明显缩短,其缩短者占53.2%和41.3%,而延长者仅占6.5%和4.4%,结肠癌的TRF长度也较直肠癌的TRF长度明显缩短。DCC mRNA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则分别达62.9%和34.8%,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6%);同时,大肠癌患者的平均TRF长度还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缩短,DCC mRNA表达缺失率则随肿瘤的分化程度下降及临床阶段的进展而升高,但DCC mRNA表达缺失与TRF长度缩短在大肠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端粒缩短与DCC mRNA表达缺失可能是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较具特征表现的生物学异常行为。

  • Xp1区内定位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易感位点的研究

    作者:江三多;忻仁娥;钱伊萍;林嗣萃;李飞;吴晓东;汪栋祥;汤国梅;江开达

    目的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与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A型基因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基于单体型相对风险(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的方法,在60个ADHD儿童和双亲中进行了MAOCA微卫星多态性的关联和连锁分析。结果经HHRR和TDT分析,ADHD儿童与MAOCA位点114 bp相关联和连锁(χ2分别为4.90和4.84,P<0.05)。结论 ADHD与MAO A型基因相关联和连锁,其易感位点可能定位于Xp1区。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与冠心病的连锁分析

    作者:王晓玲;顾东风;孙峰;吴锡桂;于全俊;贾宣;赵建功;陈妍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C677T突变是否与冠心病连锁。方法应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 TDT)分析了先证者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例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家系45个,调查了212人。其中完整核心家系、父母一方、双方基因型缺失家系分别为21、2和22个。PCR-RFLP鉴定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结果 23个核心家系经经典TDT分析,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的T等位基因频率未显著偏离50%(P>0.05);对40个符号要求的同胞组资料的同胞传递不平衡检验(sib transmission/desequilibrium test, STDT)和同胞组不平衡检验(sibship disequilibruium test, SDT)检验均未发现受累子代与非受累子代T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冠心病不连锁,提示该位点可能不是中国人冠心病的遗传易患因子之一。

  •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等位基因与HLA-B27检测呈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保龙;苏虹;高萍;陶良军;李向培;叶冬青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等位基因与HLA-B27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48例AS患者(B27+)及123名正常对照人群(B27+27名、B27-96名)进行TAP1、TAP2等位基因分型及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分析。结果汉族人群TAP1表现型主要为Ile/Ile和Asp/Asp,而TAP2则以Val/Val、Ala/Thr和Stop/Stop占优势。TAP1和TAP2至少各有4种等位基因型,分别为TAP1*0101、TAP1*0201、TAP1*0301、TAP1*0401和TAP2*0101、TAP2*0102、TAP2*0201、TAP2*0202。研究对象中有9.9%(17/171)TAP1探针无法定型,15.8%(27/171)TAP2无法定型,呈杂交空白。病例组与对照组间TAP等位基因型分布无差异(P>0.05)。AS(B27+)患者TAP1 333位纯合子Val/Val表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B27+)(P<0.05)。正常对照(B27+)TAP2 665位纯合子Ala/Ala表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B27-)(P<0.05),而正常对照(B27+)TAP2 665位杂合子Ala/Thr表型频率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B27-)(P<0.05)。结论汉族人群中可能存在新的TAP等位基因。未证明TAP等位基因型与AS相关。HLA-B27+个体中,纯合子表型Val/Val呈AS抗性。在正常人群中纯合子表型Ala/Ala可能与B27正相关,杂合子表型Ala/Thr与B27负相关。

  • 自杀未遂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的关联分析

    作者:曹莉萍;李涛;许珂;刘协和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2A受体基因A-1438G和T102C两种多态性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9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190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分析5-HT2A受体基因A-1438G和T102C多态性。结果 PCR-RFLP分析发现,男性自杀未遂与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的基因型GG关联。结论 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的自杀易感性相关。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表达产物及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侯国庆;梁秀龄;陈嵘;杨春水;黄帆;闫振文;徐评议;王莹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发病机理。方法将活检获得的WD患者肝标本体外分离、培养肝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法对WD患者肝细胞WD蛋白进行检测,同时扩增其基因组DNA并直接测序。结果 3例WD患者中有2例出现肝细胞WD蛋白特异条带密度降低,DNA测序发现其中一例患者存在ATP7B778位点CGG→CTG(Arg778Leu)杂合突变及770位点CTC→CTG改变。结论 WD基因在WD患者肝细胞的蛋白表达存在异常,可能与ATP7B基因突变有关。

  • 同胞姐妹患不同型先天愚型

    作者:杨翔;佴文惠;张丽梅;冯立平;刘瑞清

    例1 女,26岁,未婚。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极差,只能使用简单词语,生活自理能力弱。查体:身高135 cm,发育差。肌张力低,心音弱。月经18岁初潮、不规则,乳头小、乳房发育差。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根低平,口半开,舌常外伸。皮纹学检查:双手拇指指纹为W、余为Lu,TFRC为107,右小指单褶,左掌褶线过渡Ⅰ型,左右手atd角分别为55°和60°,双足(口)/(止) 母趾球区胫弓。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培养,G显带,核型为47,XX,+21,应用FISH技术将生物素标记的人类染色体探针(英国剑桥大学病理系杨凤堂博士提供)杂交也证实是完全型21三体。 例2 女,24岁,未婚,例1之同胞妹妹,智力及外貌特征与例1相似,生活自理能力稍强些。身高138 cm,发育差。月经22岁初潮,不规律。皮纹学检查:双手指纹对称,拇指和无名指为W,余为Lu,TFRC为127,掌褶线普通型,左右手atd角分别为82°和75°,(口)/(止) 母趾球区均胫弓。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培养,G显带,核型为46,XX,-14,+t(14q;21q)。用FISH技术将生物素标记探针与其杂交后证实核型为46,XX,-14,+t(14q;21q),即易位型21三体。

  • Chediak-Higashi综合征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一例

    作者:万继英;刘爱云;牛晓静

    患儿男,4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于生后1个月出现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皮肤逐渐呈黑褐色,头发颜色逐渐变浅呈银灰色,自幼易患“感冒”。查体:T38℃,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智力正常。双眼畏光,眼球水平震颤,虹膜浅灰色,有颗粒状色素沉着,视力低下。头发呈银灰色,面、颈、四肢皮肤呈黑褐色,全身皮肤有散在色素脱失斑,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手掌、脚掌色泽正常。颈部、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肺部正常,肝肋下2 cm,脾肋下3.5 cm。四肢无畸形。

  • 单卵双生女同患先天性内斜视

    作者:李世莲;叶婴茀

    例1 女,3岁2个月,因内斜视2年半就诊。患儿系第6胎,双胎,孕36周剖腹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斜视病史。查体:血型A型。视力未查。屈光状态:右眼+1.50 DS+1.00 DC×90°,左眼+3.00 DS+1.00 DC×90°,眼位+30°。双眼交替内斜伴上隐斜,右眼为主导眼,双眼球内转亢进,外展受限。诊断:先天性内斜视伴分离性垂直性偏斜;双眼远视散光。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眼位正位,戴镜增视治疗,矫正视力双眼均为1.0。 例2 例1之孪生妹,因内斜视2年半就诊。出生时与其姐在同一羊膜囊。血型A型。貌似其姐。屈光状态:右眼+3.50 DS+2.50 DC×90°,左眼+5.00 DS+2.00 DC×90°。余眼部检查结果及诊断同其姐。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眼位正位,戴镜增视治疗,矫正视力双眼均为0.9。 例3 女,5岁2个月,因内斜视5年就诊。患儿系第1胎,双胎,孕36周顺产。斜视家族史不详。查体:血型A型。视力右眼1.2,左眼0.9。屈光状态:右眼+0.25DS→1.2,左眼+0.75DS→0.9。眼位:+30°,双眼交替内斜视,右眼为主导眼,双眼球内转亢进。诊断:先天性内斜视。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眼位正位,行左眼增视治疗。

  • 睾丸女性化一家系三例

    作者:周菊香;杨敏;江月;苏崇杰;魏光琳

    例1 25岁,社会性别女,无月经初潮,有下腹部周期性疼痛,无鼻衄,无周期性血尿史。出生时发现两侧阴唇内有两个小包块,渐长大,尿道口上方有一肿物,但生长较慢。来我院婚检。查体:女性体态,皮肤纤细,皮下脂肪较厚、下腹部尤显,发音尖细,未见喉结,手指较正常女性长。无唇须,无腋毛,两侧乳房小于同龄未婚女性,两乳头下陷,骨盆小,臀大,女性外观,耻骨联合及两侧阴唇有稀疏阴毛,两侧大阴唇内可扪及球形肿块,边界清楚,质柔软,右侧约拇指头大,左侧小指头大,右侧可扪及附睾和输精管,左侧检查输精管副睾不明显。小阴唇发育差,阴蒂肥大,远端酷似龟头,会阴裂隙中,见尿道开口,无阴道开口。探查盆腔未见子宫及附件等女性内生殖器。病理检查:两侧睾丸组织发育不全。细胞遗传学检查:X染色质阴性。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G显带,计数100个,分析10个分裂相,核型为46,XY。

  • 家族特发性肌阵挛性癫痫一家系

    作者:刘青蕊;贺丹;赵静霞;韩颖;松永熏

    先证者(Ⅲ4) 男,53岁,四肢不自主运动8年。于45岁时劳累后首次出现上肢或下肢短暂而快速的抖动,症状逐渐加重,间断服用Clonazepam治疗,曾因影响日常生活两次住院治疗。查体:发育正常,心、肺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清语利,两侧深反射活跃,病理反射阴性,四肢可见不随意运动,表现为不规律性肌阵挛发作,右侧重于左侧,以随意运动或受刺激时加重,神经系统其它检查未见异常。99mTc-ECD显示:额颞区低灌注;头MRI示:轻度皮层脑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EEG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s):腕部刺激正中神经(MN)显示N20正常(潜伏期19.2 ms),P25-N33呈巨大SEP(giant SEP),波幅18.9 μV(用药中),可见皮层反射(C-reflex),潜伏期为40.0 ms。表面肌电图(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显示不规律性肌电爆发。平均反射锁时技术(JLA):右侧拇短展肌(APB)可见肌阵挛电位,其电位前约17.7 ms,在对侧头部C3、C3′、P3区可见相关皮层棘波(C-spike);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第一骨间背侧肌,FDI),提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6.5 ms(正常对照<7.3 ms)。

  • 慢性甲状腺毒性肌病一家系四例

    作者:张春生;李蕴琛;王玲;罗仲秋

    先证者男,44岁。因双手震颤20年,伴四肢无力6年入院。20年前出现双手不自主颤动,偶有劳累后四肢无力,曾因甲状腺肿大,检测甲状腺功能T3、T4偏高,诊断为“青春期甲状腺肿”,未治疗。6年前,出现易疲劳,走500 m左右便觉腰腿酸疼、双下肢无力,休息后缓解。就诊时,双下肢走路不稳,上下楼、蹲位起立时困难。发病以来无多饮、多汗。查体:甲状腺Ⅱ°肿大,双手不自主震颤、步态呈鸭步、双侧咀嚼肌、面肌、舌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岗上下肌及四肢肌肉均有萎缩,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低,腱反射(+),病理征(-),Gower征(+)。实验室检查:肌酸肌酶(CPK)明显增高(711 IU/L),谷草转氨酶(GOT)正常(48 IU/L)。甲状腺功能检查TSH升高(9.81IU/L),T3、T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正常。吸碘率高于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G显带为正常核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符合神经源性肌萎缩改变。甲状腺B超示双侧甲状腺肿大,左侧可见钙化斑。头部CT和MRI检查未发现异常。曾用他巴唑5 mg 2次/日治疗,两个月后症状无改善。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一家系

    作者:李国良

    先证者男,31岁。反复发作性肢体及头颈部舞蹈样不自主运动25年,于1999年8月就诊。自6岁开始,患者出现发作性四肢或头颈部舞蹈样不自主抽动,数天发作1次至1天数次不等。每于始动、突然加速或体位改变时诱发,不超过1分钟,意识清楚,睡眠中从不发作,情绪紧张、焦虑时易发。幼时无发热惊厥及癫痫发作史,智力发育正常。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T3、T4、血沉、抗“O”、血钙、血糖均正常。K-F环阴性,头部CT及常规EEG正常。视频EEG监测到1次临床发作:患者半倚坐位,欲躺下时,突然出现双下肢蹬踏动作,双上肢半屈位强直,历时3 s,恢复坐位4 s后,出现左下肢屈髋屈膝位反复外展内收运动,左上肢快速推磨样舞蹈动作,右上肢外展旋前旋后运动,下颌左右咧动,历时6 s,整个过程意识清楚。同步EEG监测除有动作伪差外无发作波,发作间期及睡眠中EEG均正常。给予卡马西平0.1 g,每日3次,发作逐渐减少,随访10个月,发作基本控制。

  • 伴有兽皮样皮肤改变的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宋希林;左文述

    患者男,25岁。因自幼胸、腹及股部皮肤发黑、多毛,双侧腰部及右侧肋区肿物22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即有胸、腹及股部皮肤呈黑褐色伴多毛,随年龄增长范围无明显扩大(指色素区所占全身皮肤面积比例),但黑褐色区域的皮肤经常脱屑,毛发渐浓密且反复脱落。3岁时双侧腰部及右肋区出现悬垂状肿物,缓慢生长,局部无红、肿、热、痛、痒等症状。5岁时左侧腰部肿物经轻摩擦破溃,有脓血性渗出,数日后自行愈合,随后时溃时愈。家族史:患者家系中上4代、下1代的家族成员均无类似病史。 查体:T 38℃、P 76次/min、R 21次/min、B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一般情况可,有怪异的体味,智力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不大。不伴色素改变区域的皮肤弹性可,自胸骨角至股中下1/3水平区皮肤呈黑褐色,质地粗糙、多毛,毛发分布与中线无分界(似“兽皮样”)。舌、颊粘膜光滑,无色素沉着。头发、眉毛、腋毛分布无异常,阴毛浓密。头颅大小、形态无异常。双眼无畏光流泪,视力、听力正常。指甲、牙齿发育良好,指端无角化。双侧睾丸大小正常。左侧腰后部可及大小15 cm×10 cm×6 cm囊袋样肿物,质地软、边界清、活动,无触痛,顶端表面皮肤可见长度约10 cm的不规则疤痕和直径0.5 cm的破溃面,向深部形成2 cm深的窦道,有脓血性渗出物自窦道溢出;右侧腰后部有15 cm×12 cm×8 cm、右侧肋区分别有5 cm×3 cm×3 cm和15 cm×3 cm×3 cm相似肿物(图1)。胸、腰骶椎、四肢分部位行X线检查未发现骨质异常,99Tcm全身骨扫描未见骨代谢异常,腹、盆部B超检查未发现肿物。

  • 直肠癌一家系五例

    作者:赵永贵;张翠芬

    先证者(Ⅱ7) 女,66岁。因大便次数增多伴反复便血2月,于1980年在我院经直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12 cm 3点钟处(膀胱截石位)有一个约2 cm×2 cm大小肿块,取活检,病理报告示直肠腺癌。同年行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化疗。1996年出现左面部胀痛,检查发现左腮腺肿大,同年行左侧腮腺切除术,病理报告:腮腺癌。 家系调查:先证者母亲因反复便血1年余死亡,死因不详。先证者同胞兄妹共5人,其中Ⅱ3、Ⅱ5、Ⅱ10 4人也患病,发病年龄40~55岁,均确诊为直肠腺癌,其中Ⅱ10同时检查出合并子宫颈癌,于1999年死亡。先证者之子(Ⅲ7),40岁时因反复便血3月余,经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块,取活检,诊断为直肠腺癌,同年6月行保肛手术治疗。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合并克氏综合征一例

    作者:伍爱民;胡学强;陆正齐;边连防

    患者男,20岁。因渐起双下肢无力11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年入院。患者11年前不明原因感双下肢乏力,呈缓慢加重。1年前双下肢无力明显,伴行走困难。发病以来无头晕、复视、吞咽困难,无肉跳及肢体变细,大小便正常。曾因“弓形足”做过矫形手术,小学三年级因学习成绩差而辍学。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身高170 cm,体重65 kg,体型偏胖。无喉结、胡须,双侧乳房女性化。心界无扩大,心前区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无阴毛,阴茎短小(2.6 cm×1.0 cm),两侧睾丸小呈绿豆大,弓形足,脊柱无侧弯畸形。

  • Hott-Oram综合征一例

    作者:孙静华;潘力;王敬先;徐春临

    胎儿男,胎龄26周。其母27岁,孕第1胎,“B”超检查怀疑为畸胎。查体:母亲血压、宫高、胎儿和及胎位均正常。“B”超检查: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经6.0 cm,脊柱光点排列整齐,股骨长3.4 cm,两胫骨远端缺如,双足内翻,羊水平段4.1 cm。随即住院引产,该死胎为男性,体重1200 g,身长31 cm,眼距宽,双肩狭小,胸部皮下组织薄。左上肢屈曲,左前臂短,变形。左拇指无指骨,仅为皮样赘生物。双小腿前有骨性突出、变形,双足内翻。X线检查:左侧桡骨中、下段发育不全,尺骨弯曲,左拇指骨发育不良,双侧胫骨中、下段发育不全,其余骨骼未见异常,见图1。尸体解剖发现心脏房间隔缺损。脐血G带染色体核型为46,XY。母亲孕期健康,其丈夫健康。非近亲婚配,无家族史。

  • 家族性肠息肉恶变一家系六例

    作者:方春富;亚合甫

    先证者(Ⅲ3) 男,38岁,已婚。因大小便困难1月余入院。患者自19岁出现便血,32岁时在新疆军区某医院行肠息肉切除直肠吻合术,病检结果:肠息肉恶变,因输血产生多种抗体,在家族中寻找相合血液时发现该家族为肠息肉恶变。入院后病理检查提示:肠息肉恶变,行肛门结肠全挖回肠人工造瘘术。 家系调查(图1):Ⅰ1、Ⅱ1、Ⅱ3分别为31岁、31岁、34岁开始便血,于40岁、39岁、44岁便血致极度贫血死亡(均未入院治疗)。Ⅲ1,40岁,19岁时大便困难入院。病检结果:肠息肉恶变可疑。29岁时行肛门结肠全挖回肠人工造瘘术,病检结果:肠息肉恶变。Ⅲ4,34岁,25岁时因大便困难入院,病检结果:肠息肉恶变,行肛门结肠全挖回肠人工造瘘术。

  • 幼儿石骨症一例

    作者:李运璧

    患儿男,18个月。因面色苍白3月,双下肢瘀斑10余天,鼻衄半天入院。生后母乳喂养至8月,6月加辅食,10月出牙。不能行走,不会说话。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发育迟缓,重度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瘀斑,颈、腋下、腹股沟区均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方颅,前囟已闭,乳牙8颗,心、肺无异常,腹稍膨隆,肝肋下2.5 cm,脾肋下5 cm。实验室检查:WBC44.1×109/L,Hb45 g/L,Plt18×109/L,Ret0.31,幼稚粒细胞0.05,幼稚红细胞0.44。染色体未见异常。入院后骨穿两次,均感进针困难,骨质硬,反复干抽。骨髓报告提示:溶血性贫血,骨髓纤维化。胸部及骨盆X光片:各肋骨、锁骨、脊柱骨、双侧髂骨及肱骨密度呈均匀性普遍增高,髓腔消失,皮质增厚。头颅CT提示:(1)轻度脑萎缩;(2)颅骨密度略显增高,符合全身骨密度增高改变。临床诊断:幼儿石骨症。

  •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作者:张艳敏;李萱

    目的探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 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55例新疆维吾尔族男性CHD患者及53名健康献血员apoE基因型。结果健康对照组及CHD组apoE等位基因E2、E3、E4的频率分别为0.047、0.820、0.132和0.027、0.773、0.2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CHD组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发生的相对危险度E4>E3>E2,MI发生的年龄E4<E3<E2,E4携带者明显早于E2。结论携带E4等位基因的个体血清TC、LDL-C水平升高,CHD者MI发生的危险度增加,易早发MI。提示E4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 mRNA表达与喉鳞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世喜;唐嗣泉;张晓晴;刘卫平;梁传余;林代诚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 mRNA表达与喉鳞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对60例喉鳞癌及8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突变型p53、bcl-2 mRNA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8.3%,8例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p53、bcl-2 mRNA表达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型无关。结论 p53、bcl-2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抑制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精子染色体

    作者:方丛;庄广伦;徐艳文

    目的通过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精子染色体结构,分析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规律。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其中例1核型为45,XY,ter rea(15;18)(p13∶p11),用CEP15,CEP18探针,例2核型为45,XY,(13;14),用VysisLSI 13q14,Tel Vysion14q探针,分别对他们的精子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例1的2214条精子中,15/18占58.4%,15,15/18占5.28%,-/18占6.86%,15/18,18占7.77%,15/--占7.68%。例2的1524条精子中,13q/14q占49.67%,13q(13q,13q/14q)或14q(13q/14q,14q)分别占8.86%、8.27%,13q/--占7.68%,--/14q占5.18%。结论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精子,可以分析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规律。

  • 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研究

    作者:宋力;孟英韬;高文英;徐凤铎;单忠敏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方法聚合酶链技术扩增41例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用单链DNA构象多态性、直接DNA测序法分析扩增产物。结果共发现4种点突变:R243Q和G257V错义突变,R261X失义突变、V245V同义突变。4种突变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4.6%、1.2%、1.2%和78%,其中R261X失义突变国内未见报道。结论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有其特点。

  • 线粒体DNA的ND-1基因3394 T→C突变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赵青;张丽容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突变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查100例2型糖尿病和11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mtDNA点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到1种在糖尿病人群中高发的点突变:NADH脱氢酶亚单位-1(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1, ND-1)基因(nt)3394T→C转换。受试100例患者中3394突变阳性者有6例(6%),正常对照仅1人(0.9%)。该位点突变引起线粒体呼吸链ND-1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使一个高度保守的中性酪氨酸错义成亲水性组氨酸,从而影响NADH脱氢酶活性,ATP合成减少。结论该位点突变可增加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

  •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术检测鼻咽癌c-myc癌基因变化

    作者:鄢践;方嬿;焦艳;宋立兵;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目的探讨c-myc在原发性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0例广东籍原发性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c-myc基因的变化。结果 52.5%(21/40)的肿瘤样本有c-myc拷贝数的增加,其余47.5%正常;在所研究的患者中,10例临床分期属Ⅰ期、10例属Ⅱ期、13例为Ⅲ期,另7例为Ⅳ期。统计学分析提示各期之间的c-myc扩增率差异无显著性;c-myc基因变化与性别和年龄也无关。结论 c-myc基因扩增与原发性鼻咽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但它并非疾病演变的决定因素。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大、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向光大;乐岭;夏邦顺;蒋文;李晓东;肖文芳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患者并发大、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176例NIDDM患者和50名健康个体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对照组与NIDDM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似(P>0.05);NIDDM患者DD型亚组冠心病、脑梗塞的频率分别为54%和31%,明显高于II型亚组的22%(P<0.01)和14%(P<0.05);NIDDM患者DD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51%,明显高于II型的31%(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任何证据的微血管病变均按II、DI、DD顺序递增(P>0.05)。结论 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增高NIDDM患者并发大、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 21-羟化酶基因第1外显子27 insCTG(10insL)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秀敏;韩蓓;张雅芬;顾学范

    目的研究21-羟化酶基因(CYP21)第1外显子27 insCTG(10insL)的发生率及其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PCR扩增,Kpn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验证PCR产物为特异性扩增,巢式PCR扩增和DNA测序,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查第1外显子27 insCTG的发生率。结果 DNA测序证实在第1外显子27位存在2种等位基因类型:CTG插入为Ⅰ型;无CTG插入为Ⅱ型。等位基因Ⅰ型和Ⅱ型的频率CAH患者分别为77.8%、22.2%;50名正常对照者则为83%、17%,两组人群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CAH患者中,12例失盐型与15例非失盐型等位基因频率Ⅰ型和Ⅱ型分别为91.7%、8.3%及66.7%、33.3%,两组中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人CYP21基因外显子1存在27 insCTG多态性,其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与CAH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抑制因子a与肿瘤

    作者:龚振明;傅继梁

    INK4a/ARF基因位点结构特殊,它至少编码P16INK4a和P19ARF两种在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人类的许多肿瘤与该位点的基因突变有关。现就这一基因位点的结构、功能和抑癌机理进行综述。

  • PCR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2基因

    作者:赵永忠;钟梅;刘忠英;徐湘民

    目的建立一套设有内对照的稳定、可靠的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2的PCR技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诊断和人群筛查。方法α-珠蛋白基因簇的高度同源性和高鸟嘌呤胞嘧啶核苷酸含量,使引物的选择和PCR扩增受到限制。对于左缺失型-α4.2基因,在疾病基因序列测定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三引物PCR体系,用于区别正常和缺失等位基因。为检测右缺失型-α3.7基因,则设计了四引物多重PCR体系,除包含1对能扩增-α3.7基因特异片段的引物外,尚有1对引物用于指示体系扩增成功与否。结果建立了两种多重PCR体系,在同一PCR热循环参数下,可分别用于-α4.2基因和-α3.7基因的分子诊断,正常人只有1条内对照扩增条带,而α-地中海贫血-2杂合子可见对应的2条扩增条带。结论该体系可检测-α3.7和-α4.2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2基因,有望用于临床样本分子诊断和高发人群基因筛查。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分析

    作者:王新利;孙江平;叶广俊;冯宁平;朱文丽

    儿童肥胖是我国儿童青少年期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研究表明,过量喂养可以导致人类肥胖。但是实验性增加热量摄入时,仍有一部分人并不发生超重[1],显然遗传基因在决定个体肥胖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产生肥胖的直接原因是能量储存大于消耗,而脂肪组织是机体能量储存和释放热量的重要所场,因此参与调节脂肪组织分解、并产生热量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基因的突变与肥胖关系的研究也备受关注[2,3]。近年来国外有研究发现β3-adr基因序列的第190位上的T→C突变,导致氨基酸多肽序列64号位上的色氨酸被精氨酸取代(Trp64Arg),这一突变正好位于受体的第一个细胞内功能区,而该区对维持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运动和受体与G蛋白偶联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故该突变可能与肥胖的发生有关。在我国尚未见该基因突变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的报道

  • 爱护环境,淘汰硫(铬)酸洗液!F-1浓缩环保型器具清洗剂(实验室及药厂不锈钢、玻璃器具清洗专用)

    作者:

    【特点】非磷无毒、无重金属污染的环保产品。具有清洗能力强、无污染残留(采用无毒易生物降解有效成分)。是传统的浓硫酸加重铬酸钾洗液的终结者和替代物。是血液、脓、蛋白质、油脂、矿物质、淀粉、记号笔墨水等的佳清洗剂。对热原质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使用】稀释后可作为常温清洗剂、加温消洗剂和超声波清洗剂使用。【用途】实验室和药厂的玻璃及不锈钢等器具(器皿)的清洗。生物工程制药、细胞制剂和血液制品开发及生产过程中各类器具(皿)的清洗。药厂车间不锈钢墙壁、陶瓷地砖和玻璃门窗等硬表面的清洗。【分装销售】 (外商独资)四川吉田企业有限公司【联系地址】 610081成都解放路二段329号成都明珠国际酒店803室【销售热线】电话/传真:(028)3489010【电子邮箱】 E-mail:scjitian@mail.sc.cninfo.net【网址】 Http://www.jitian.com诚征各地经销代理

  • 征集遗传性牙龈纤维瘤家系

    作者:

    本实验室从事牙龈纤维瘤基因克隆,希望与发现该病家系的单位或个人联系,以便加快研究进度。有合作意向者请与肖尚喜或于川联系。地址:200233上海市漕宝路500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因组实验室。电话:(021)64700892转297或298,E-mail:xykong@srcb.ac.cn。 如有疑问,也请按上述地址与我们联系。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进入美国《工程索引》核心期刊源

    作者:

    1998年《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入EI PageOne,2000年12月又收到EI来信,自2000年起,《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已被收录入EI Compendex和PaperChem数据库,成为EI的核心期刊源。本刊自2001年起,将增加一定数量的页码,以扩大信息容量,缩短发表周期。欢迎作者将优秀的相关论文投寄本刊,以增加我国医学遗传学论文被EI收录的数量。《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