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5602例3~6岁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云亮;李燕芳;张沁铭;霍玉廷;施晓茜;葛品

    目的 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及其听力损失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5602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2周内行TE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1月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听力学诊断.结果 初筛通过5277例(94.20%,5277/5602),未通过325例(5.80%,325/5602);复筛323例,通过148例,未通过175例,其中耵聍栓塞23例(4.10%,23/5602);接受听力学诊断132例,听力正常58例,异常7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74/5602),包括:分泌性中耳炎65例(1.16%):其中单侧轻度传导性聋38例,双侧轻度传导性聋21例,单侧中度传导聋5例,双侧中度传导聋1例;感音神经聋9例(0.16%):其中双侧轻度聋3例,单侧轻度聋2例,单侧中度聋1例,单侧全聋2例,一侧轻度聋、一侧中度聋1例.结论 本组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以传导聋及轻度、单侧感音神经聋为主;TEOAE检查可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

  • 窄带成像技术在喉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兰;林鹏;杜建群;李姗姗;孙沛湧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应用于喉乳头状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疑似喉乳头状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电子鼻咽喉镜普通白光模式和NBI模式检查,比较两种模式对病灶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电子鼻咽喉镜NBI模式和普通白光模式对喉乳头状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72例患者共检出98处病灶,其中,电子鼻咽喉镜NBI模式发现98处病灶,而白光模式仅发现70处病灶,检出率为71.43%(70/98).98处病灶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瘤82处,非乳头状瘤16处;与病理诊断比较,NBI模式对喉乳头状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2%(89/98)、95.12%(78/82)和68.75%(11/16);普通白光模式分别为74.49%(73/98)、79.27%(65/82)和50.00%(8/16),NBI模式诊断喉乳头状瘤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白光模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种模式电子喉镜诊断喉乳头状瘤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NBI模式可提高喉乳头状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喉乳头状瘤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的电话随访适宜时间调查

    作者:范烨;赵丽萍;黄丽辉;杜亚婷;王雪瑶;阮宇

    目的 通过电话调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的监护人,探讨随访的适宜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9月期间在北京出生、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的473例新生儿,对其监护人进行电话随访,时间分别在工作日(A组,302例)和非工作日(B组,171例)的上午(10:00~11:00)、下午(15:00~16:00)和晚上(19:30~20:30)的三个时间段.对不同时间和不同月龄组(6月龄组203例、9月龄组111例、12月龄组159例)的随访结果(配合随访、不配合随访、失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3例中,完成随访424例(89.64%,424/473),失访49例(10.36%,49/473).随访的424例中,配合随访362例(85.4%),不配合随访62例(14.6%).各组不同时间配合率由高到低为:A组的下午、上午、晚上依次为89.0%、87.5%、75.8%,A组下午的配合度较晚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5);B组的上午、晚上、下午依次为90.2%、86.7%、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P>0.017).A组下午的配合度高于B组,而上午和晚上的配合度均低于B组同时间段.不同月龄儿童监护人配合率由高到低为6月龄(89.5%)、12月龄(84.4%)、9月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5).结论 工作日下午或非工作日上午更适合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进行电话随访,6月龄时随访效果佳.

  • 成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辅音构音特点的研究

    作者:闵志云;李峰;张艳云;胡明芳

    目的 探讨成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辅音的语音特点,为术后制定针对性语音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62例成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进行语音评估,从构音位置、构音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辅音的错误类型及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成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辅音的主要错误类型为代偿、弱化和省略;按构音位置分类,错误的辅音从高到低依次为:舌尖前音(57例91.94%)、舌尖后音(53例85.48%)、舌尖中音(45例72.58%)、舌根音(37例59.68%)、舌面音(36例58.06%)、双唇音(18例29.03%)、唇齿音(12例19.35%);按构音方法分类,擦音与塞擦音的错误类型均以代偿为主,塞音的主要错误类型为弱化.结论 代偿、省略和弱化为成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常见的辅音构音错误类型,可发生在所有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关键词: 腭裂 成年人 辅音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临床分析

    作者:廖卡稀;冯勃;韩东一;杨仕明;戴朴;韩维举;申卫东;刘军;赵辉;彭涛

    目的 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经病理确诊为颞骨GCRG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颞骨GCR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6例(男、女各3例)均为单侧病变,其中有5例主要表现有听力减退,3例有耳闷胀感伴耳鸣,2例有颞区肿物伴疼痛,1例面瘫(面神经功能HBⅡ级).3例患侧外耳道见粉红色肿物或脓性分泌物,未窥及鼓膜,2例鼓膜浑浊,1例已行鼓膜置管;鼓室导抗图1例A型,1例As型,3例C型,1例未作该检查;CT示颞骨区、颅中窝等处有膨胀性占位性病变,骨质多呈溶骨性改变;MRI示病变部位表现为T1WI和T2WI混杂低信号.所有患者行颅底、颞骨、颞下窝肿物切除术,5例经颅中窝进路、1例经颞-蝶进路完成手术;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颞骨GCRG,随访2~3年,6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当无法完全切除肿物时,术后应考虑放射治疗,预后较好.

  • 手术联合围手术期嗓音训练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作者:欧阳杰;黄永望;高晓葳;李超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围手术期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恢复的疗效.方法 96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A组(手术治疗,50例)和B组(手术联合嗓音训练,46例),B组术前和术后2周分别接受嗓音训练4周;随机选取48例无明显嗓音疾患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Xion声学分析软件对正常对照组及A、B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的嗓音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谐噪比(harmonic to noise ratio,HNR)、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进行测试,比较三组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和B组的jitter、shimmer值降低,DSI、HNR及MTP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jitter、shimmer值低于A组,DSI、HNR及MTP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jitter、shimmer、MTP、DSI及HN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围手术期嗓音训练更有利于改善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的嗓音质量.

  • 听觉皮层慢反应临床应用指标的探讨

    作者:赵泽祺;雷冠雄;李雅兰;张铎;申卫东;杨仕明;乔月华

    目的 探讨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稳定可靠的记录方法及简单易行的成分分析方法.方法 以10例听力正常的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1~30岁,平均24.5岁±3.5岁,声刺激的同时使用64通道的Ag/AgCl电极帽记录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刺激声选用1 kHz的短纯音(上升期5 ms,平台期40 ms,下降期5 ms,总时长50 ms),50 dB SL的强度重复给声100次,刺激间隔在1800~2600 ms之间随机化,分别用峰值法和面积法记录N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10例对象均可稳定记录到N 1波.①以电势高的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以电势高的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9,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1).以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面积法计算的振幅(J)/峰值法计算的振幅(Ⅰ)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59±0.086(t=27.768,P<0.01);以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64±0.094(t=25.839,P<0.01);两个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05);②分别以六个电极和单个电极做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测得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1.267,P>0.05;面积法:t=0.625,P>0.05),测得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4.522,P<0.01;面积法:t=4.658,P<0.01).结论 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比振幅更稳定,更适合作为N1波的研究指标.可用峰值法来分析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亦可用峰值法测得N1波振幅值后乘以比值常数(本实验中常数大约为0.762)来分析N1波的振幅;N1波的记录可简化为Fcz单电极记录.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及评估

    作者:周蕊;刘玉和;张华;武文芳;黄圆圆;周岳恩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及特点,并制定评价方案.方法 选取55例(110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quick speech-in-noise test,M-Quick SIN),其中男25名,女30名,年龄41~92岁,平均67.5±12.1岁;根据气导平均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36耳)、中度听力损失组(59耳)及重度听力损失组(15耳);根据公式"信噪比损失=24.5-答对词数"计算并分析各组信噪比损失(signal-to-noise ratio loss,SNR loss),以此评估其言语感知能力.结果 所有患者SNR loss得分范围在-2.5~21.5 dB之间,与PTA无显著相关性;轻度组SNR loss(4.1±4.7 dB)明显低于中度组(9.4±6.1 dB)及重度组(10.8±6.5 dB)(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间SNR lo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时,M-Quick SIN结果可分为轻度信噪比损失(-2~10 dB)、中度信噪比损失(10~20 dB)及重度信噪比损失(≥20 dB).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轻、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M-Quick SIN的得分评价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基于M-Quick SIN的听力正常者的鉴别标准,以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分级标准.

  • 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DPOAE和AABR联合复筛的意义

    作者:王莹;袁玲;关兵;张俊中;常玲美;戴炳译

    目的 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 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300例(600耳)婴幼儿同时进行DP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未通过者均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在600耳中,500耳(双耳240例,单耳20例)DPOAE和AABR均通过;63耳(双耳24例,单耳15例)DPOAE和AABR均未通过,其中,有38耳(单耳6例,双耳16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7耳(双耳3例,单耳1例)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8耳(双耳13例,单耳12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DP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4耳(2例双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DP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3耳(双耳3例,单耳27例)中,10耳(双耳3例,单耳4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23耳(单耳23例)听力正常.结论 AABR和DPOAE联合听力复筛,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有利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 民航飞行员听力损失分级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胡墨绳;赵守琴;王雷;安艳华;杨秀云;马峰杰;秦彩虹;白银

    目的 探讨民航飞行员听力损失分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2017年度诊断为听力损失的民航飞行员886例,随机抽取同期体检听力正常的飞行员573例,共计1459例纳入研究;对可能影响民航飞行员听力损失分级的因素,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脉压差、是否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脂肪肝、总飞行时间、年龄、性别等,进行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应用偏相关分析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联.结果 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总飞行时间越长(估计值=1.16E-005,P=0.031)、HDL(估计值=-0.217,P=0.043)和脉压差越低(估计值=-0.012,P=0.001)以及患有血管病变者(估计值=-0.207,P=0.024)的民航飞行员听力损失分级越严重;当年龄作为控制变量时,总飞行时间与舒张压的偏相关系数r=0.017,二者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509).结论 注重个体化听力防护,合理调控血压、血脂水平以及有效降低血管病变发病率可阻断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有益于民航飞行员的听力健康.

  • 继发性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患者嗓音训练疗效分析

    作者:王珊珊;潘静;黄永望;傅德慧;刘阳

    目的 探讨继发性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训练治疗方法及效果,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53例继发性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嗓音宣教、局部放松训练、呼吸及发声训练,并对嗓音训练前、后嗓音的平均基频(F0)、频率微扰(j 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嗓音训练前后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平均气流率(meaning flow rate,MFR)及发声效率的变化.结果 嗓音训练后,患者F0提高,由矫治前144.5±15.021 Hz升至194.59±25.42 Hz;jitter、shimmer、NNE值,分别由矫治前的0.49%±0.09%、3.47%±0.89%、-6.35%±1.23 dB降至0.17%±0.08%、0.95%±0.46%、-10.72%±5.51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R由矫治前170.72±15.84 ml/s降至122.54±21.75 ml/s;MPT及发声效率提高,分别由矫治前9.14±4.08 s,313.11±161.02 ppm提高至17.16±2.427 s,714.68±523.31 p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局部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及发声训练可以改善继发性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质量.

  •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炳译;关兵;于爱民;严齐;王茂华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7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12例单侧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 12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均符合Levenson诊断标准,其中2例伴耳鸣,1例伴耳后肿物,1例伴面瘫;12例术前0.5、1、2 kHz平均听阈为55±4.2 dB HL,平均气骨导差为45±3.7 dB;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示8例胆脂瘤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2例位于中上鼓室,2例病变广泛侵及上鼓室及鼓窦.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6例经耳内径路鼓室探查清除胆脂瘤后行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其中1例伴面瘫患者病变累及面神经管壁,面神经受损,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6个月12例患者0.5、1、2 kHz 6个月平均听阈35±6.3 dB HL,平均气骨导差20±2.5 dB.术后1年所有病例复查HRCT,未见胆脂瘤残留或复发.术后16个月时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由术前的Ⅲ级恢复至Ⅱ级.结论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HRCT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预后较好.

  • 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田从哲;刘佳;陈向红;李进让

    目的 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 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侧和分型,其中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38例,有28例接受Barbecue翻滚法治疗,10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Gufoni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18例,采用Appia-ni法复位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3例,再按Barbecue翻滚法治疗或Gufoni法进行复位,方向不能转换者5例,按李氏复位法进行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治愈33例(58.93%,33/56),有效16例(28.57%,16/56),无效7例(12.50%,7/56),总有效率为87.50%(49/56);3个月后治愈42例(75.0%,42/56),有效8例(14.29%,8/56),无效2例(3.57%,2/56),复发4例(7.14%,4/56),总有效率为89.29%(50/56).结论 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HC-BPPV,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学龄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磊;韩秀华;汪梅梅;李明英

    目的 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特征,探讨其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具备一定声母单音节发音能力的4~6岁听障儿童55例及健听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围绕声母小音位对设置特定的连续语音环境,比较两组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语音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分析助听模式、康复开始年龄、听觉年龄等因素对学龄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结果 听障儿童非平翘舌音和平翘舌音语流音变错误率(18.52%和36.38%)、同化错误率(10.85%和27.44%)和异化错误率(4.86%和9.15%)都显著高于健听儿童(分别为5.82%和15.16%、4.29%和10.58%、0.80%和1.73%)(均为P<0.01);康复开始年龄≤2岁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19.20%±7.21%)显著低于康复开始年龄>3岁的听障儿童(28.76%±11.51%)(P=0.012);听觉年龄3~5年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19.15%±7.41%)显著低于听觉年龄0~3年的听障儿童(27.78%±10.43%)(P<0.05);不同助听模式听障儿童间语流音变错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高于健听儿童,康复开始年龄在3岁以下、听觉年龄在3年以上可降低学龄前听障儿童的语流音变错误率,而不同助听模式影响不大.

  • 山莨菪碱对电离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大玉;印有亮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情况并探讨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豚鼠25只随机分成三组: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山莨菪碱防护组(防护组)各10只,均观察左耳;对照组5只,观察双耳.首先进行各组豚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然后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对防护组和单放组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照射(2 Gy/天),每次放射前30分钟,按20 mg/kg于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对照组和单放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剂量达到60 Gy后,各组豚鼠再行ABR检测;并通过光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放射后防护组的平均ABR阈值为37.65±1.92 dB peSPL;单放组为52.27±2.42 dB peSPL,较前者明显升高(P<0.05).②耳蜗基底膜铺片光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缺如;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有大量缺失,内毛细胞有少许缺失;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少许缺失,内毛细胞无缺失.正常对照组外毛细胞计数为162.95±5.969个/视野,放射后单放组为54.75±7.718个/视野,防护组为144.50±7.302个/视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割剂量60 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其耳蜗毛细胞损害,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对声带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前波;章薇;袁琨;屈季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声带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15只家兔共30侧声带建立家兔声带损伤修复模型后,选择一侧声带作为实验侧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对侧声带作为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2只家兔24侧声带完成实验;分别在注射后1、2、3、4 w后各取3只实验兔麻醉后取双侧声带,采用Alcian blue、HE、Masson染色观察声带固有层中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胶原纤维蛋白及小血管组织的含量及变化.结果 术后1 w时,两侧声带HA、胶原纤维蛋白及小血管组织的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2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中小血管生成较对照侧明显减少(P<0.05),HA及胶原纤维蛋白含量两侧声带无明显差异;术后3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中小血管生成较对照侧继续减少(P<0.05),同时胶原纤维含量也较对照侧减少(P<0.05),而两侧声带HA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4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小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H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胶原纤维减少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 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能通过其抑制损伤声带小血管生成作用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减轻瘢痕形成,但对HA的影响则不明确.

  • 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兴奋性及GABA和N MD 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安春;孙伟;李谦;闫晶晶;阳俊杰;朱先柏

    目的 观察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兴奋性以及听皮层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和N-甲基-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高剂量组(3只)、中剂量组(4只)、低剂量组(4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高、中、低剂量噪声暴露组大鼠分别于125 dB SPL白噪声暴露2小时、120 dB SPL白噪声暴露1小时和90 dB SPL白噪声暴露1小时,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噪声暴露;在噪声暴露前、暴露后1小时、1天、3天、1周、2周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诱发听皮层放电率检测;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听皮层兴奋性增强的大鼠以及对照组大鼠听皮层组织中GABA和NMDA两种受体亚型(GABAA、GABAB和NR2A、NR2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噪声暴露组大鼠在暴露后1小时各频率ABR反应阈较暴露前显著提高,脱离噪声环境2周后,低、中剂量噪声暴露组各频率ABR反应阈恢复至暴露前水平,高剂量噪声暴露组ABR阈移未恢复.与暴露前相比,低剂量噪声暴露后大鼠听皮层放电率在各时间点未升高;中剂量噪声暴露后1小时听皮层放电率升高,2周后降低至暴露前水平;高剂量组噪声暴露后听皮层放电率在各时间点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噪声暴露后听皮层放电率升高的大鼠听皮层GABAA、GABAB、NR2 A、NR2B受体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 120 dB SPL噪声暴露1小时可导致大鼠听皮层兴奋性增强,这可能与听皮层通过减少GABA抑制作用增强听觉中枢兴奋性来补偿外周听觉系统信号输入的减少有关.

  • 噪声性聋药物防治研究

    作者:邓森林;田春龙;蒋军;陈学敏;张拔渤;徐瑾;薛鑫淼;王小成

    据统计,全世界 16%的成年人听力下降与噪声暴露有关,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是继老年性聋之后的第二大听觉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目前,防治 NIHL 好的措施是佩戴听觉防护装置、使用防噪和降噪工艺技术等.然而,由于防护效果的局限性和不舒适性等,这些措施不能完全将环境噪声强度降低到对听觉系统损伤的安全阈值(80 dB)之下,所以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护噪声所致的听觉系统损伤[1].因此,NIHL 的药物性防治作为听力防护装置的有效补充,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对近年来 NIHL 药物性预防和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双耳掩蔽级差新研究进展

    作者:薛秋霞;钟水军

    双耳掩蔽级差(binaural masking level differ-ence,BMLD)是双耳功能测试中的一种,它可以反映双耳对声信息的整合能力,可以协助诊断拥有正常的听力却无法理解声信息,尤其在噪声环境下理解力更差的一类患者.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merican speech - 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 ASHA)将这类患者称为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听觉信息的感受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活动障碍[1].此类患者部分合并外周听力损失,在此情况下诊断听觉处理障碍需结合时间处理测试、噪声下言语感知测试、空间化噪声句子测试、快速交替言语识别、双耳融合测试等[2].Moore 认为听觉处理能力即声音的定位和优势偏侧、听觉模式的识别、听觉时间处理(瞬时整合、时间分辨、时间顺序等)、声信号的解析等存在异常就是听处理障碍[3],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测试结果综合才能作出判断;而双耳掩蔽级差作为敏化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在没有纯音听阈受损,其他指标正常情况下发现听觉神经系统病变[4].Hirsh(1948年)研究得出 96%的正常人 BMLD 在 8~16 dB 之间,平均为 11 dB,国内报告为11.2±3.3 dB[5].顾瑞得出BMLD的下限值为7 .5 dB,并且认为低于此值为BMLD异常,表明听觉系统的相位编码或相位辨别能力障碍[6].近年来双耳掩蔽级差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内耳毛细胞再生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利红;王梦琳;唐安洲

    噪声暴露、环境因素、药物毒性或年龄老化等均可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并继发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成年哺乳动物毛细胞损伤后无自发再生能力可导致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聋[1~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激活内耳相关通路、诱导内耳感觉前体细胞(部分具有增殖能力的支持细胞亦称感觉前体细胞)或干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增殖、分化为毛细胞,使听力或前庭功能恢复的研究成为热点[4],毛细胞再生有望成为听力恢复的理想治疗方法.本文就内耳毛细再生及其信号通路等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耳鸣的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颜肖;张剑宁;李明

    耳鸣是指在外周环境中无相应声刺激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伴或不伴有听力下降,可有心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1].国外文献报道耳鸣患病率约为 10%~15%[2].目前我国无大规模的耳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江苏省调查显示耳鸣患病率为 14.5%[3].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耳鸣问题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 细胞外基质在周围神经修复组织工程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锐;於子卫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导致毁灭性的功能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在美国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周围神经损伤多数由外伤或者手术引起,修复和重建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一般来说,大部分周围神经损伤超过3 厘米就将导致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以往神经自体移植术被认为是外周神经修复的"金标准",但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神经无论是采用外膜还是束膜缝合,总会有部分神经束错位而失去功能[2].通过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获得临床功能恢复的患者大概只有80%左右[3],而且存在供区神经功能损害,可供神经长度和直径有限是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因此,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品来桥接神经缺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实,雪旺细胞和束膜结构在神经再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也是免疫原性的主要携带者,而为了去除其免疫原性,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经过放射线照射、低压冻干、热或冷的器官保存液等预处理使其中的雪旺细胞凋亡,导致引导神经再生的能力大大下降[4 ,5 ].如何桥接神经断端并引导神经生长锥向前生长成了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难点,因此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神经缺损逐渐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重点问题包括:导管材料的选择以及神经生长的微环境.

    关键词:
  • 隐性听力损失的防治研究

    作者:方舒;严晓菊;吕萍;于宁;李兴启

    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由噪声暴露、年龄老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的阈上听觉感知功能缺陷[1].患者因常规听力正常仅表现为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降低易被临床忽视,丧失早期诊治机会,而后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 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一年后康复效果评估

    作者:刘宇清;叶清;李斐;王幼勤;兰莉;王敏;杨可婕;张嫄;韩巍;曹祖威;黄维

    目的 探讨语前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一年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3岁及3岁以内单耳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分别在植入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对不同康复时间、性别、植入年龄、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46例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均逐步提高,开机3、6、12个月时,IT-MAIS得分分别有6(12.5%)、10(20.8%)、7(14.6%)例患儿达到同等听觉年龄的健听幼儿水平;听觉发育(IT-MAIS得分及CAP分级)在前半年的发展速度快于后半年(P<0.01),而言语发育(SIR分级)在前半年和后半年的发展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植入年龄、植入侧别及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患儿间IT-MAIS得分、CAP及SI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前聋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后一年内,听觉言语能力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听能力的前6 个月发展较快,而言语发育的进步相对较慢.

  • 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因素评估体系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作者:张秋;曹永茂;华清泉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选取45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年龄1.2~19岁,平均5.2±2.8岁)于术后6个月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评估体系二级指标:听觉能力、言语能力、交流能力、智力,及三级指标:声调辨别、语音识别、自然环境声识别、儿童家长互动观察、单音节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选择性听取、主题对话、儿童家长互动观察、听觉行为分级、智力,评估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检验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因素评估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表面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因素评估体系中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3、0.832,折半信度分别为0.939、0.924;该评估体系符合专家的共识和公众的认同,说明其有较好的表面效度;三级指标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6.902%.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后目标因素评估体系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较为公正、客观的效果评价.

  • 听觉的声学现象和原理(4)

    作者:莫福源

    4.2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有双耳绝对不仅是为了对称和美观,双耳接收声音后可以定出声源的方向和距离.声源在正前方时双耳定向精度高,声源在侧向时定向精度低;无论声源在那个方向,双耳定距离都比较差,要靠眼睛帮助.

    关键词:
  • 听觉躯体感觉双刺激模式通过减少大脑神经同步活动减轻豚鼠和患者的耳鸣程度

    作者:吴旭

    耳鸣是指患者没有受到外界声源或电刺激时,主观上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是耳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据报道,在美国有 15%的人口受到耳鸣的影响.耳鸣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然而,目前已有的耳鸣治疗方法仅能缓解患者的耳鸣反应,而不能完全治愈耳鸣.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听力学组呼和浩特会议纪要

    作者:冯艳梅;殷善开

    盛夏七月,第十一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八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于 2018 年 7 月 19 日在呼和浩特市锦江国际酒店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由听力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教授主持.听力学组顾问倪道凤、曹永茂、黄丽辉教授,副组长陈雪清、马秀岚、冀飞教授,秘书长黄治物教授以及听力学组佘万东、刘秀丽、李朝军、张华教授等25 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 201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陈东辉;郑宏良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于2018 年 7 月 19 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学组组长郑宏良教授主持,首先总结了本学组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就目前嗓音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共同梳理与谋划了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 第十一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八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部

    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及嗓音学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八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于2018 年 7 月 19~22 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 400 篇,来自 26个省市的近400 位专家及专业人士出席了大会.

    关键词:
  • 两种不同药物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分析

    作者:姜妍;沈莹

    目的 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耳(氟康唑注射液滴耳)和对照组43耳(达克宁软膏涂耳),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40/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41%(32/4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康唑注射液滴耳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优于达克宁软膏涂耳,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

  • 基于高校数字化课程平台中《言语治疗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作者:何艳红;史艳莉;张红菱;聂蓉;周威;张敏

    目前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traditional learning,T-Learning)已经无法满足医学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汲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把握学科动态,加强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B- Learning)是继电子化教学(electronic learning,E-Learning)模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E-Learning作为一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自定义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Learning 教学模式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较高的辍学率,学习的易干扰性,人际交互的缺乏,知识掌握的碎片化,缺少定制课程等一系列问题.2000 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指出:E-Learning 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和教学,不能取代课堂教学[1].学者们对 E-Learning教学进行反思后提出了"B- Learning"教学理念,即传统教学(T-Learning)和电子化教学(E-Learning)的结合.田世生指出,T-Learning和E-Learning并不是简单意义的结合,"混合式"的内涵,应该是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2].混合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终达到优的教与学效果,这样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

    关键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