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小耳畸形EYA1和SIX1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林琳;潘博;蒋海越;庄洪兴;韩娟;赵延勇

    目的 了解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是否存在EYA1和SIX1基因突变.方法 选择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100例,包括13个家系的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患病成员共31人及散发患者69人,其中,小耳畸形伴耳前凹34例,小耳畸形伴耳前赘或副耳22例,小耳畸形伴腭裂8例,小耳畸形伴面部不对称21例,单纯小耳畸形15例,通过PCR和直接测序对EYA1和SIX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检测到4种EYA1核苷酸改变,分别为258G>A(Q86Q)、813A>G(T271T),1278C>T(G426G)和1755T>C(H585H).1例散发患者检测到SIX1外显子1非编码区219位C>T;另2例散发患者SIXl外显子1~28位碱基G缺失.结论 本实验未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耳前凹、耳前赘患者中发现EYA1和SIX1基因已知热点突变.

  • 单侧杓状软骨黏膜下次全切除并同侧声带外移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

    作者:陈伟雄;王跃建;何发尧;曾勇;朱肇峰;张剑利;郑立岗;汤苏成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单侧杓状软骨黏膜下次全切除并同侧声带外移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适应证及临床意义.方法 支撑喉镜下对9例双侧声带外展麻痹伴呼吸困难的患者实施半导体激光(6例)或自制长针状单极电刀(3例)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然后利用穿刺针导入缝线于声带突后缘将声带拉向外侧,固定于甲状软骨上,其中8例为初次手术,1例为单侧杓状软骨激光部分切除术后失败病例.术后通过纤维喉镜检查患者声门的情况,并行发声质量主观评估.结果 9例患者中8例术后恢复了捕意的呼吸功能,其中3例发声质量无明显下降,5例声音质量较术前轻微下降,但不影响日常交流.术后7~14天8例即能全封管,观察至1~3个月拔管,平均拔管时间为45天.术后随访6~25个月,没有出现创面肉芽和再狭窄等并发症.1例(曾手术失败的病例)术后堵管失败,未能拔管,喉镜下见声门裂后端宽约2 mm.结论 支撑喉镜下单侧杓状软骨黏膜下次全切除并同侧声带外移可有效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拔管率高,患者的发声功能亦得到了满意的恢复和保留.

  • 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涵;陈智斌;王登元;徐霞;赵晓埝;邢光前

    目的 探讨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病程在8周之内的OME患者(8~56岁)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及口服抗生素的基础上,随机分成A组,30例34耳,予小剂量短疗程口服泼尼松治疗;B组,30例32耳,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2~4次;C组,24例26耳,口服抗生素,鼓室穿刺抽液.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 A、B两组分别有70.6%和53.1%的患耳在一周内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一个月后,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0/34耳)、90.6%(29/32耳)和69.2%(18/26耳);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或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均为治疗OME的有效方法.

  • 儿童耳鸣特点的初步分析

    作者:曾祥丽;王树芳;岑锦添;黎志成;李鹏

    目的 探讨儿童耳鸣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33例儿童耳鸣患者的病因、年龄分布、就诊目的 及烦恼程度.结果 ①病因:2例肌源性及1例血管源性客观性耳鸣;中耳病变:分泌性中耳炎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1例;内耳病变:膜迷路积水2例,高频听力损失17例,纯音听阈正常、耳声发射异常4例;②主动诉说耳鸣的儿童小年龄4.5岁,6岁以下主要病因为分泌性中耳炎,8~14岁主要病因为内耳病变;③就诊的目的 和动机:27例为对耳内新出现的声音好奇,向家长反映"耳内有噪声",3例因耳鸣而难以集中注意力,3例对耳鸣有不同程度的担心而求助于家长;④烦恼程度:3例感觉耳鸣较响,轻度烦恼及担心,1例感觉耳鸣很响、很烦、非常担心,其余患儿无担心及烦恼感.结论 儿童耳鸣的病因以中、内耳病变为主,是否主动就医与其主诉能力及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儿童耳鸣很少有心理因素参与,预后较成人好.

    关键词: 儿童 耳鸣 临床特点
  • 125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陈文霞;许政敏

    目的 比较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5例(250耳)新生儿进行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 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有1耳为As型,其余耳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占43.2%(108/250),双峰型占56.8%(142/250);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74耳,其中65耳为B型,4耳为As型.5耳为C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35耳,其中26耳为B型,5耳为As型,4耳为C型,声导抗测试异常或可疑者43例(86耳)颞骨薄层CT检查显示30耳存在中耳腔积液.结论 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反映新生儿的中耳功能;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佳.

  • 突发性聋发病因素调查

    作者:韩浩伦;吴玮;王鸿南;李保卫;丁瑞英

    目的 调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378例突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为59%和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占9.5%;有前次发病史者占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40.5%;无明显季节性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大多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病因学
  • 9971例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朝霞;周文胜;陈燕红;杨细荣;肖璇;张剑;江红群

    目的 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及听力障碍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在生后2~5天对2006年10月~2009年3月出生正常新生儿8 319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1 65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 可筛总数10 523例,实际筛查9 971例,初筛率94.75%;初筛未通过790例,阳性率7.92%(790/9 971),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右耳高于左耳,正常组高于高危组;实际复筛290例,复筛率36.71%(290/790);复筛未通过57例,阳性率19.66%(57/290);实际接受诊断性ABR检查46例,确诊听力障碍人数35例,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2人,单耳听力损失13人;重度听力损失者6例.高危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6.05‰(10/1 652)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3.01‰,25/8 319).结论 应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与性别、耳别、高危因素等有关,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约为3.51‰(35/9 971).

  • 全麻气管内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临床分析

    作者:赵冬生;黄海斌;段吉安;赵平;王鹏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因气管插管致单侧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声嘶伴饮水呛咳,均为单侧杓状软骨脱位,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前脱位1例,后脱位2例.脱位原因分别为插管操作不熟练,插管时声门暴露不良、拔管时机不佳.3例均经环杓关节复位术而治愈.结论 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不良及拔管时机不当是致环杓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及时确诊、早期复位愈后良好.

  • 珠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临床应用评估

    作者:刘清明;陈宇;陈深茂

    目的 初步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在珠海市各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应用该系统前后听力筛查初筛率、随访率、耳聋干预率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调查患儿家长对该系统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结果 启用该系统2年多来,珠海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单位从11.8%(4/34)提高到76.5%(26/34),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从20.0%提高到75.1%,复筛率从33.4%提高到66.9%,耳聋干预率从42.7%提高到95.7%.77.5%的被调查息儿家长对该系统认表示认可.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听力筛查工作跟踪、随访难的问题,规范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

  • 耳内镜辅助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初探

    作者:林枫;王跃建;虞幼军;陈伟雄;刘振;梁海荣;于青青;姚清华;郑立岗;谢雪颜

    目的 探索耳内镜在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2008年对6例患者联合应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听神经瘤、1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迷路后人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岩尖部炎性肉芽经颅中凹入路;1例岩尖胆脂瘤采用迷路人路;1例颈静脉球体瘤经外耳道入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听力及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闻取0.5、1、2、4 kHz的气导听阈均值,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肿瘤、1例患者炎性肉芽及1例患者岩尖胆脂瘤均全切.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耳鸣均消失;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术后搏动性耳鸣消失,听阈轻度上升;2例听神经瘤患者1例保存了术前听力,另1例术后患耳听力丧失;岩尖胆脂瘤、岩尖炎性肉芽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1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1个月为Ⅰ级;另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6个月仍为Ⅱ级.岩尖胆脂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Ⅵ级,术后6个月仍为Ⅵ级,术后4年为Ⅲ级;其余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Ⅰ级.结论 耳内镜辅助显微镜完成侧颈的及桥小脑角手术有利于拓宽视野.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和颅神经,尽可能保存听、面神经的功能.

  •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陶宣华;邹凌;蔡娟;赵顺霞;李春荣;杨柳

    目的 分析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诊断结果,了解其可能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98 385名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未通过而转诊的1 11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儿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113例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儿中,初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243例,检出率2.47‰(243/98 385);其中伴有先天畸形或特殊体征的综合征型听力损失12例,占全部先天性听力损失的4.94%(12/243).结论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出生缺陷的监测,可以发现部分综合征型先天性听力损失.

  • 巴曲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观察

    作者:邱英;黄秋华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巴曲酶注射液、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听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听力改善的总有效率76.9%高于对照组(62.5%,P<0.01).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听力改善疗效较低分子右旋糖酐疗效好.

  • 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观察

    作者:楼正才;吴小洪;陈华英;杨剑;欧阳治国

    目的 探讨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15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伤后12小时内(A组)、伤后12小时以后(B组),分别行贴补法,观察两组的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A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6.43%、72.97%、40.90%,愈合时间分别为10.3±1.2、15.6±2.1、18.1±2.2天,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干预的时间愈早,愈合率愈高,时间愈短.

  •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抗体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及毛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纪育斌;王锦玲;邱建华;刘顺利

    目的 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外淋巴液,观察两组术后3、6、9天ABR反应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3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9天无恢复;对照组术后第3天8只动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6天和第9天全部动物引出ABR波形,平均阈值分别为62.50±5.25、47.50±6.18dB 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AST抗体灌注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出现不同程度缺失,透射电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及神经末梢胞浆、线粒体空化,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早期征象.对照组的损伤较轻,与ABR阈值改变相一致.结论 耳蜗内GLAST抗体灌注后出现耳蜗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损伤及ABR波形消失,提示GLAST抗体阻断耳蜗Corti器中的GLAST,导致谷氨酸的神经毒性表达.

  • 胶原-壳聚糖膜在组织工程化鼓膜中的应用

    作者:汤勇;孙建军;雷菲

    目的 探讨胶原-壳聚糖膜(collagen--chitosan tissue engineering membrane,CCM)在体外对鼓膜上皮层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纤维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长、增殖以及胶原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热干法制备CCM,传代的大鼠鼓膜上皮KC和FB分别接种于培养板及CCM表面,通过角蛋白、细胞膜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特异性,通过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膜上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培养液上清的羟脯氨酸测定评价对FB胶原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传代的大鼠鼓膜上皮KC和FB在CCM上生长,细胞形态及角蛋白、细胞膜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果均未见明显改变.分别在培养板及CCM上接种6天的KC和FB PCNA染色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板和CCM上接种6天的FB培养液上清中胶原含量分别为(11.26±0.68)×10~(-2)和(12.02±0.8)×10~(-2)(单位为每微克蛋白含胶元的微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热干法制备的CCM适合鼓膜KC和FB生长、增殖,FB可以保持良好的胶原分泌功能.

  • 鸡卡那霉素中毒后EphrinA2蛋白表达与耳蜗毛细胞神经连接再生及重塑的关系

    作者:向明亮;吴皓;李蕴;虞文伟;程岚;王振涛

    目的 探讨Ephrin A2在鸡卡那霉素中毒后耳蜗毛细胞神经连接再生及重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6只新生罗曼鸡为实验对象.试验组48只,于生后3 d开始连续肌注卡那霉素200 mg·kg~(-1)·d~(-1),共用10 d,设施药完毕前2 d、完毕后1、3、7,15、21、30、60 d 8组.对照组18只,设3、13、43 d龄3组.不施与任何药物.所有动物按预定时间点处死,取听神经行Western印迹分析,处死前均作ABR测试.结果 对照组动物各时间点Eph-rinA2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施药完毕前2 d及施药完毕后1 d时,试验组动物听神经组织中EphrinA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施药完毕15 d后,EphrinA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施药完毕30 d时,EphrinA2蛋白表达已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同时,实验组用药10天后ABR阈值达116.3±4.3 dB SPL,停药后3、7、10天时分别为112.0±5.2、101.5±4.3、94.3±4.8 dB SPL,10天后无变化.结论 鸡卡那霉素耳中毒后听神经组织中EphrinA2蛋白的表达与其耳蜗毛细胞神经连接的再生及重塑基本同步,提示EphrinA2在鸡卡那霉素耳中毒后耳蜗毛细胞神经连接的再生及重塑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葛根对老年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望燕;姚琦;刘卫红;张碧波;王瑛;刘波

    目的 观察葛根是否对老年豚鼠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16只28~30月龄豚鼠,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药组豚鼠皮下注射葛根提取液2 g·kg~(-1)·d~(-1),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共8周.观察两组豚鼠用药前及用药结束后ABR反应阈的变化;应用基底膜荧光染色铺片比较两组动物基底膜的变化.结果 注射葛根后用药组ABR反应阈提高4.84±3.28 dB,较对照组(11.12±3.72 dB)明显减少(P<0.05),基底膜荧光染色铺片显示用药组毛细胞缺失数目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葛根对老年豚鼠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葛根 老年性聋 豚鼠
  • 空气动力学检查在喉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费菲;魏春生;蒋家琪

    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检查作为目前喉科学检查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测量喉作为能量转换器将声门下的空气动力能转换为声能的一系列相关参数,给喉功能做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1].由于早年该检查内容单一、结果不精确,其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近年来,空气动力学检查方法的精确性、结果的实用价值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其辅助诊断的作用也有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喉科学中有关空气动力学检查的检测内容、检查方法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睡眠状态下失匹配负波的产生和意义

    作者:鞠新翠;王宁宇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一个成分,早由Naatanen等(1978年)发现.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醒期,由于其引出的特殊性,近些年来诸多学者开始关注睡眠和昏迷状态下的MMN.并把它作为一个生理学指标广泛应用于不同意识状态下自动变化检测过程的研究.本文拟就睡眠状态下失匹配负波的产生和意义作一综述.

  • 听觉过敏

    作者:刁明芳;孙建军

    听觉过敏(hyperacusis)是对正常环境声音的异常耐受或者是对正常人感觉没有危害或不适的声音做出持续夸大或不正当的反应.听觉过敏分为两类[1]:①对高强度/能量的声音或噪声敏感;②对特殊的声音或噪声敏感,与声音的强度/能量无关.后者有时被称为恐声症(phonophobia).

  •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邢英姿;张燕卓;路虹

    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系常见的轻度脑损伤,占颅脑外伤的80%[1].近年的研究表明,脑震荡不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可能还与暴力引起的脑干网状结构受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脑细胞代谢紊乱、神经传导阻滞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将有头部外伤史、短暂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作为诊断脑震荡的三大指征,此外.

  •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作者:郑璇

    手语是聋哑人使用的交际工具,是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相对而言,他们掌握口语和书面语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主流语言对他们来说属于"第二语言".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手语作了一些探讨,指出中国手语是一种独立的视觉性语言,它与汉语的关系是借用与被借用的关系.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面神经刺激征的调试对策——附一例报告

    作者:钱宇虹;陈浩;郭梦和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术后面神经刺激征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为编程调试提供指导.方法 患者为一植入澳大利亚Cochllear Nucleus 24型人工耳蜗的17岁男性,术后一月开机调试时出现面肌抽搐等非听反应,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电极与面神经的关系,利用电极分组及逐个开通和关闭进行实时听声,并行聆氏五音的发声定位检测,找出引起面神经刺激征的电极,对产生刺激的电极增加脉宽并行实时听声观察面神经刺激征的表现,症状无改善者关闭相应的电极通道.结果 检测显示第14~22号电极均可引出明显的面神经刺激征.除增加脉宽后面神经刺激征消失的第14~16号电极,其余第17~22号电极予以关闭,面神经刺激征消失.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后引发的面神经刺激征可通过调试确认引发刺激的电极,增大脉宽和关闭相应的电极通道可明显改善症状.

  • 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1)

    作者:汤浩;石丽娟;于利;曹宇

    从物理学角度看,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来,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就是声音.听觉(audition,hearing)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听觉作为一种特殊感觉,对动物适应环境和人类认识自然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中,对人们相互间的语言交流和接受外界信息显得更加重要.

  • 关于我国临床听力实验室规范化的思考

    作者:黎志成;王树芳;岑锦添;曾祥丽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成员国听力残疾状况的评估数据及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听障患者日益增多.临床听力实验室如何面对当前的形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临床听力学发展以及实验室认可的开展状况,通过分析实验室认可对临床听力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性,阐明寻求医学实验室认可不仅是促进和提高临床听力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临床听力实验室参考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寻求医学实验室认可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 喉吸切刀在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明朝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07年以来,应用喉吸切刀对36例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患者行手术切除或修整普通喉钳切除后病变的残缘,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以循证医学态度对待眩晕疾病诊疗中的挑战

    作者:刘博

    头晕/眩晕患者很多,而眩晕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许多临床问题常因"待查"而被搁置.Wiltink[1]在一项调查中指出,被调查人群中15.8%曾有头晕的经历,Neulhausert[2]发现与前庭相关的眩晕在成年人群中终身患病率高达7.8%.

  • 老年人听力残疾的诊断

    作者:顾瑞;韩维举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毛发变白、牙齿脱落、肌肉萎缩、血管硬化等衰老现象,当听觉系统衰老引起功能障碍时即出现老年性聋.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6亿左右.在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的总体环境下,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1.4岁.

  • 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蒋子栋;温彦华

    膜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的病理改变,梅尼埃病只是其中一种,为有症状、特发性类.了解膜迷路积水疾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有助于眩晕疾病的诊治.

  • 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错觉诊断和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金占国;徐先荣;刘玉华;张扬

    目的 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员飞行错觉分类诊断中的意义及医学鉴定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飞行错觉入院诊治的75例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前庭功能检查(ENG或VNG)结果与飞行结论的关系.结果 ①75例83例次飞行错觉(少数飞行员有两种感觉器所致的飞行错觉)中前庭本体性错觉62例次,其中25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40.30%,25/62);视性错觉10例次,其中2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0 %,2/10);中枢性错觉11例次,其中3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7.3%,3/11);三组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75例飞行错觉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30例,其中19例飞行不合格做停飞处理(63.3%,19/30),11例康复治疗和训练后恢复飞行;45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者中9例永久停飞(20%,9/45),36例恢复飞行.两组停飞率比较,前庭功能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功能检查对飞行错觉的分类诊断和医学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飞行结论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莫晓冬;马鑫;余力生

    1897年,Adler先提出良性阵发性眩晕,1921年,Bdrdny将该病描述为头部快速运动时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眩晕,并正式提出该病.1952年,Dix和Hallpike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 前庭神经炎52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冀飞;陈艾婷;杨伟炎;韩东一

    目的 分析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的临床分类、表现及前庭上、下神经的受累情况.方法 分析52例V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程经过,并行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结果 52例VN患者中,单发性49例,复发性3例;单侧50例.双侧2例;除2例患者表现为平衡障碍外,其余均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前庭双温实验和VEMP均异常(即前庭上、下神经均受累)者20例(38.5%,20/52),仅VEMP异常者(仅前庭下神经受累)7例(13.5%,7/52),仅前庭双温实验异常(仅前庭上神经受累)25例(48.0%,25/52);仅VEMP异常者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前庭双温试验和VEMP均异常者则主要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前庭上神经受累的几率明显高于前庭下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N复发性少见,且多数患者没有病毒感染史;主要累及单侧前庭上神经或上、下神经,而单独累及前庭下神经者少见;前者表现为眩晕和(或)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

  • 平衡三联及中枢整合在人体平衡中的作用

    作者:黄小兵;刘博

    平衡的维持需要前庭、视觉、本体感受器(又称为平衡三联[1])提供的外周感觉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复杂的整合.并通过前庭眼反射进行视觉定位和前庭脊髓反射进行姿势反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感觉输入不充分,或中枢整合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平衡障碍甚至跌倒,另外平衡维持还与注意力和心理等因素相关.

  • 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左丽静;刘博;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

    目的 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自身或视物旋转或昏沉感而就诊的553例儿童眩晕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①553例儿童年龄4~15岁,平均9.51±2.83岁;男341例(61.66%)、女212例(38.34%),男女之比为1.61:1;②就诊年龄和初次眩晕发病年龄的高峰期分别在9.51岁和8.62岁,发病无季节性,主要症状为自身或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③约20.98%的儿童眩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异常组中以外周性眩晕多见(78.04%,341/437),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63.83%(353/553);④256例眩晕儿童直系家属中有眩晕史,其中171例(66.80%)出现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结论 儿童眩晕以发病年龄的6~11岁为高发段;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但也应注意部分眩晕儿童无阳性体征.

    关键词: 儿童 眩晕
  • 前庭频率特性与前庭功能检查研究进展

    作者:马燕;郑亿庆;区永康

    目前,前庭和耳蜗在分子及细胞水平,如传人动力学应答、突触传递、传出机制等方面均体现出明显一致性.但是前庭频率特性与耳蜗频率特性有所不同,目前未能像耳蜗一样在微观上进行定位.

  • 头晕、后循环缺血与某些诊断误区

    作者:高山

    神经科门诊头晕/眩晕的患者很多,医师在诊断的过程中往往有两类误区,误区一是把头晕/眩晕的主要原因归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D这个目前已经被淘汰的名称.误区二是臆断某些异常检查结果为头晕/眩晕或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原因.这些患者到神经科就诊后可能还会到耳鼻咽喉科就诊,耳科医生如果对上述情况不了解,看到患者在神经科被诊断为VBI时,其诊断思路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误区要尽量避免,本文就此进行阐述,期望能引起广大神经科和耳科医师的关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