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微小听神经瘤患者纯音听阈和听性脑干反应分析

    作者:何日雷;杨海弟;林芷欣;郑亿庆

    目的 了解微小听神经瘤患者听力损失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微小听神经瘤患者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结果 ,对纯音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频率、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耳微小听神经瘤患者中,以中度听力损失为主,共13耳(37.14%,13/35),其次分别为:极重度听力损失8耳(22.86%,8/35),轻度听力损失7耳(20.0%,7/35),重度听力损失6耳(17.14%,6/35),听力正常1耳(2.86%,1/35).纯音听阈曲线主要表现为谷型和下降型,其中谷型15耳(42.86%,15/35),下降型15耳(42.86%,15/35),平坦型3耳(8.57%,3/35),峰型1耳(2.86%,1/35),听力正常1耳(2.86%,1/35);以1、2、4、8kHz中高、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经S-N-K检验这4个频率平均听阈与其它频率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异常32耳(91.43%,32/35),其中20耳ABR波形可引出,但I-V波间期延长或双耳波V潜伏期差≥0.4ms,12耳ABR波形未引出,其中5耳4kHz纯音听阈<80dBHL,故共25耳(71.43%,25/35)ABR结果提示蜗后病变.结论 本组微小听神经瘤患者纯音听阈测试以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多见,71.43%的患耳ABR提示蜗后病变,故此类患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纯音听阈及ABR结果.

  • 手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手术治疗的成人声带小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8月~2014年8月的病例为单纯手术组,共40例,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切除声带小结;2014年9月~2016年3月的病例为联合注射组,共36例,均在喉显微手术同时行A型肉毒毒素0.25~0.5U双侧甲杓肌注射.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频闪喉镜及电子喉镜检查,采用嗓音主观感知GRBAS评估系统的G分级及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进行嗓音评估,记录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单纯手术组痊愈5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有效率82.50%(33/40);联合注射组痊愈30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36/36).单纯手术组术后声门闭合良好22例,闭合不全18例;联合注射组声门闭合良好30例,好转但仍闭合不全6例,两组术后声门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注射组术后VHI、MPT、jitter、shimmer及DSI改善明显,两组之间比较,除了G分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在恢复声带形态的同时调节甲杓肌肌张力,改善声带振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血常规相关指标对突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思林;周文胜;胡仿玲;梁红星;江红群;余杰情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变化与听力下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172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突聋患者间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分布特征.结果 低频型、平坦型、高频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血浆MPV、NLR值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1);治疗有效组MPV、NLR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突聋患者的预后与入院24小时内MPV、NLR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NLR和MPV判断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85.5%、58.4%和86.7%.结论 突聋患者MPV、NLR与听阈曲线类型和预后有关,入院24时内中NLR可能对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不同年龄非重度聋耳鸣患者耳鸣掩蔽曲线和后效抑制效应的对应分析

    作者:刘敏;熊观霞;吴旋;陈锡辉;江广理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至中重度聋耳鸣患者的耳鸣掩蔽曲线类型与耳鸣后效抑制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声学方法对335例不同年龄(19~30岁107例,31~50岁114例,51~63岁114例)、听力正常至中重度聋耳鸣患者进行低掩蔽级(minimum masking level,M M L)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效应(residual inhibition,RI)测试,分析患者的耳鸣掩蔽曲线类型、耳鸣后效抑制时间和抑制百分比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①年龄与后效抑制时间有对应关系,即:19~30岁组的后效抑制时间与0~40秒级别相对应、31~50岁组的后效抑制时间与41~100秒级别对应、51~63岁的后效抑制时间与101~200秒级别对应较明显;②31~50岁组与51%~80%后效抑制百分比之间有对应关系;③0%~30%后效抑制百分比与平行型耳鸣掩蔽曲线有对应关系,51%~80%和81%~100%后效抑制百分比分别与汇聚型和重叠型耳鸣掩蔽曲线有对应关系,31%~50%后效抑制百分比与分离型耳鸣掩蔽曲线有对应关系.结论 不同年龄听力正常至中重度聋耳鸣患者的耳鸣掩蔽具有不同的特征,年长者的耳鸣后效抑制时间较长,抑制效果较年轻人好;汇聚型和重叠型耳鸣掩蔽曲线的耳鸣患者后效抑制效果好于其它曲线类型的患者.

  • 个体化中空树酯支撑物预防小耳畸形术后外耳道狭窄

    作者:韩浩伦;吴玮;王鸿南;李保卫;王刚;丁瑞英;周丽斌;孙喆喆;王磊

    目的 探讨个体化的中空树酯支撑物在预防小耳畸形术后外耳道狭窄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68耳)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同期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其中42例同时完成了听骨链重建术;所有患者在重建的外耳道内行大腿内侧皮瓣移植,术后1个月左右佩戴用印模技术制作的中空树酯支撑物6个月~1年,并随访1~2年,观察外耳道口及外耳道有无狭窄、感染及听力情况.结果 68耳耳廓外形满意,68耳中有64耳外耳道口宽敞,未再发生外耳道狭窄或闭锁,4耳外耳道再次狭窄;术前0.5、1、2kHz平均气导听阈为70.45±5.5dBHL,术后为55.55±5.2dBHL.在听力提高的患者中,患者听力未因佩戴支撑物受影响.结论 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外耳道成形术后应用个体化中空树酯支撑物可有效预防外耳道再次狭窄或闭锁,且佩戴过程中不影响听力.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OSAHS患者听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熙星;崔卫娜;马建刚;王宝山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听功能特征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对其听觉的影响.方法 对12例重度OSAHS患者(OSAHS组)CPAP治疗前后、12例单纯打鼾者(单纯鼾症组)、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OSAHS组8000Hz处纯音听阈提高,各频率DPOAE反应幅值不同程度下降,检出率明显降低,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均延长,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频率纯音听阈、ABRⅠ-Ⅲ波间期及波Ⅴ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HAS组CPA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DPOAE反应幅值均有提高,除500、750、1500Hz外,其余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检出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纯音听阈、ABR反应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OSAHS患者的听功能受损,CPAP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耳蜗功能.

  • 梅尼埃病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其与眩晕、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

    作者:郑琼华;徐先发;余力生;李晶兢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及其与眩晕、生活质量改善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至2015年间住院并行内淋巴囊减压术的46例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抑郁自评量表、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结果,随访手术前后眩晕发作次数及程度;另选取95例性别、年龄、术后病程相匹配,因耳鼻喉其它疾病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填写抑郁自评量表;比较分析抑郁、眩晕、生活质量间关系.结果 43例完成抑郁自评量表的梅尼埃病患者中术后69.77%(30/43)无抑郁,13.95%(6/43)轻度抑郁,16.28%(7/43)中度抑郁,无重度抑郁者,而对照组95例均无抑郁症状.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与抑郁(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41,P>0.05)、生活质量与抑郁(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05,P>0.05)均无线性相关关系.术后眩晕控制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Chi-Square统计量为1.895,P>0.05).结论 约30% 梅尼埃病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且与术后眩晕控制情况、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关系不大.

  • 武汉市部分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姚聪;胡艳玲;周爱芬;张斌

    目的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新生儿进行耳聋易感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探讨本地区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布及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 对2014年6~12月和2015年6~11月在武汉市92家助产机构出生的11793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足跟血,检测3个常见耳聋基因的4个位点:GJB2(235delC)、SLC26A4(919-2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555A>G,1494C>T),分析听力及基因筛查结果.结果 117930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总体突变率为3.00%(3541/117930),以GJB2235delC(1.87%,2203/117930)和SLC26A4919-2 A>G(0.96%,1132/117930)突变占比高.109036例(92.46%,109036/117930)新生儿通过了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5353例(4.54%,5353/117930)新生儿基因筛查通过而听力筛查未通过,3231例(2.74%,3231/117930)新生儿基因筛查未通过而听力筛查通过,310例(0.26%,310/117930)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未通过,耳聋基因突变患儿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8.75%)高于耳聋基因筛查通过新生儿(4.88%);终确诊206例新生儿听力损失.结论 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障碍及高危儿的检出率.

  • 儿童颞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周长璐;夏忠芳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4例颞骨LC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 14例颞骨LC H患儿中,女5例,男9例,年龄4个月~3岁10个月,2岁以下者12例(85.71%);8例为单系统病变(3例为颞骨单灶型,5例为多灶型),6例为多系统病变;病变大多累及颞骨鳞部、外耳道及乳突,其次为鼓室及鼓窦,较少累及听小骨及内耳;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颞部肿块、耳漏、听力下降、外耳道肉芽等.14例患儿中8例行外耳道深部病损切除术,3例行颞部肿块切除术,1例行额部病损切除活检术,2例行四肢骨病损清除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所有患儿确诊后均加用化疗[长春花碱(VBL)+泼尼松],随访0.5~5年,3例疾病消退,8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其中1例合并败血症死亡,2例出现尿崩症.单系统病变患儿预后优于多系统病变患儿.结论 颞骨LCH多累及单系统,多以耳漏及耳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是颞骨LCH的主要检查手段;需与耳部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相鉴别,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颞骨LCH单系统受累患儿预后好于多系统受累患儿.

  • 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姜晖;王丽萍;吉鹏;李青莲;吴妍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住院治疗的32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喉癌组)、20例下咽癌患者(下咽癌组)及81例同龄段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评估并比较各组的吞咽功能.结果 喉癌组吞咽功能异常17例(53.13%,17/32),下咽癌组吞咽功能异常15例(75.00%,15/20),对照组吞咽功能异常11例(13.58%,11/81),喉癌组和下咽癌组吞咽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喉癌组中肿瘤位于会厌及边缘区的21例中,吞咽功能异常14例(66.67%,14/21),肿瘤位于室带及喉室的11例中,吞咽功能异常3例(27.27%,3/11),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咽癌组中,14例梨状窝型患者吞咽功能异常10例(71.43%,10/14);6例咽后壁型患者吞咽功能异常5例(83.33%,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吞咽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声门上型喉癌中,肿瘤主体部位对吞咽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唇擦音/Φ/联合齿间音/θ/训练法在腭裂修复术后患者擦音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胡明芳;李峰;徐丽娜;高楠;张艳云

    目的 探讨唇擦音/Φ/联合齿间音/θ/训练法在腭裂修复术后患者擦音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70例4~6岁腭裂修复术后一个月擦音(/f/、/x/、/s/、/sh/、/r/、/h/)发音异常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在常规语音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唇擦音/Φ/联合齿间音/θ/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语音康复训练,均采用一对一模式,每次训练35 min,每周一次,共训练6~10次,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语音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发音错误字数由训练前的70.80±0.52个减少至训练后的1.20±0.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15,P<0.001);对照组发音错误字数由训练前的70.86±0.50个减少至训练后的7.17±0.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7,P<0.001);训练前两组错误字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937),训练后实验组错误字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23,P<0.001).结论 在腭裂修复术后患者擦音康复训练中应用唇擦音/Φ/联合齿间音/θ/训练法可明显较少擦音发音错误字数,且效果确切.

  • 616例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程晓华;黄丽辉;亓贝尔;恩晖;杨荣珍;尚煜;刘大千;宋素敏

    目的 探讨使用耳声发射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616例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转诊到儿童听力诊治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 616例学龄前儿童中,66例未通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0.71%(66/616),其中16例(24.24%,16/66)接受转诊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8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其中5例伴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5例为耵聍栓塞,3例听力正常,未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结论 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是可行和有效的,但本组对象筛查未通过者转诊率较低,如何提高筛查未通过儿童的转诊率需进一步探讨.

  • 自体乳突骨皮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忠强;詹晓东;王伟;强化龙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骨皮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基础上以自体乳突骨皮质行上鼓室重建手术及乳突腔填充术,对照组则仅完成常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干耳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年实验组干耳率100%,高于对照组(70.0%,14/20),两组听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纯音听力提高值(23.42±90dB)高于对照组(8.43±0.04dB).结论 自体乳突骨皮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上鼓室重建及乳突腔填充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干耳率高,听力提高效果好.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分析

    作者:鲍诗平;原晶晶;张帆

    目的 探讨纯音听阈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的特征.方法 对纯音听阈正常的HBV携带者29例(HBV携带组,58耳)、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组,60耳)及正常对照组33例(66耳)分别行DPOAE检测,比较三组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和幅值差异.结果 对照组各频率DPOAE检出率均高于HBV携带组和慢性乙肝组,其中,在553、6250Hz HBV携带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553、783Hz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携带组与慢性乙肝组间各频率DPOAE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组、HBV携带组各频率DPOAE幅值均下降;HBV携带组各频率DPOAE幅值均高于慢性乙肝组,除553、783Hz外,1105、1560、2211、3125、4416、6250Hz频率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慢性乙肝组较HBV携带组有潜在的耳蜗功能损失,考虑其肝病的进展与听力损失有一定关系.

  • 开放式及完壁式鼓室成形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的疗效观察

    作者:史敏;刘闽;梁建平;陆秋天;瞿申红;李东云;唐凤珠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或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并一期植入钛人工听骨听力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手术的157例(16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式鼓室成形并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50耳(开放植入组),未植入钛人工听骨49耳(开放未植入组);完壁式鼓室成形并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42耳(完壁植入组),未植入钛人工听骨23耳(完壁未植入组).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纯音听阈,评估不同术式钛人工听骨植入的效果.结果 开放植入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5.72±11.18dB,气骨导差平均缩小17.45±5.23dB,听力重建成功率71.54%,明显优于开放未植入组(分别为22.80±14.68dB、12.80±14.68dB、22.97%)(均为P<0.05);完壁植入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8.13±5.37dB,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6.85±11.03dB,听力重建成功率75.12%,明显优于完壁未植入组(分别为27.67±8.94dB、17.67±8.94dB、43.59%)(均为P<0.05).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一期植入钛人工听骨均能有效提高听力.

  • 强化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作者:闵志云;李峰;徐丽娜;张艳云

    目的 探讨强化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患儿语音清晰度(phonetic intelligibility,PI)的影响.方法 将80例4~7岁FA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综合训练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语音训练,综合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口部肌肉的强化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利用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对患儿进行语音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PI.结果 训练前常规训练组和综合训练组的PI分别为34.54% ±7.28% 、33.52% ±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常规训练组PI为77.02% ±4.21%,综合训练组PI为87.54% ±4.31%,训练后两组患儿PI均较训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训练组患儿PI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t=-8.862,P<0.001).结论 强化口部肌肉训练有利于提高FAD患儿语音清晰度.

  • 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后术腔纤维化对梅尼埃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凤;刘阳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患者经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治疗后,其术腔纤维化对手术疗效的可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行乳突切开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次手术中所见及可能导致首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 3例患者分别为梅尼埃病临床四期1例,三期2例;再次手术中均发现原乳突腔内淋巴囊减压区域为广泛增厚的纤维组织,T型硅胶片被包埋或排出,内淋巴囊双侧囊性结构消失;分别进行了迷路切除术1例,半规管阻塞术2例,术后均未再出现眩晕.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分流术后眩晕再发的原因十分复杂,而术后内淋巴囊手术区域纤维化、瘢痕增生等所导致的内淋巴分流受阻可能是再发眩晕的原因之一.

  • 分泌性中耳炎婴儿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燕青;范有武;林海鹏;康碧珠;黄丽莹;陈小兰;刘雅雪;陈永钦;林少蓉;洪铭沿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婴儿的听力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方法 将47例(78耳)2~12月龄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儿,按月龄分为2组,<6月龄52耳,≥6月龄26耳,均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鼓室导抗图及镫骨肌声反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 78耳中气导ABR波V反应阈正常(≤25dBn HL)11耳(14.10%),轻度异常(26~40dBn HL)40耳(51.28%),中度异常(>40dBn HL)27耳(34.62%);ABR波I潜伏期正常2耳(2.56%),波I潜伏期延长73耳(93.59%),波I缺失3耳(3.85%);骨导ABR波V反应阈正常70耳(89.74%),异常8耳(10.26%).1000Hz声导抗测试正常图形(A型)3耳(3.85%),异常图形(As型、C型、B型)75耳(96.15%),其中<6月龄52耳均为异常图形(100%),≥6月龄26耳中正常图形3耳(11.54%),异常图形23耳(88.46%).226Hz声导抗测试正常图形(A型)14耳(17.95%),异常图形(As型、C型、B型)64耳(82.05%),其中<6月龄52耳中正常12耳(23.08%),异常40耳(76.92%),≥6月龄26耳中正常2耳(7.69%),异常24耳(92.31%).镫骨肌声反射引出18耳(23.08%),未引出60耳(76.92%).DPOAE通过22耳(28.21%),未通过56耳(71.79%).结论 ABR波I潜伏期、声导抗测试对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 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耳道正行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作者:温鑫;周永青;宋英鸾;王娟;史静;苏金柱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耳道正行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65耳),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B组40例(63耳),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及耳道正行吹张术.分析两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疗效,并对A、B两组黏液性中耳积液患儿(A组25例43耳,B组32例51耳)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疗效.结果 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46%(51/65)、84.62%(55/65)、90.77%(59/65),B组分别为80.96%(51/63)、90.48%(57/63)、95.24%(6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中耳积液为黏液性的患儿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69.77%(30/43)、76.74%(33/43)、86.05%(37/43),而B组中耳积液为黏液性患儿分别为76.47%(39/51)、88.24%(45/51)、94.12%(48/51),B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中耳积液为浆液性时选择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即可达到满意疗效,而对于中耳积液为黏液性时选择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及耳道正行吹张治疗效果更好.

  • 水杨酸盐对大鼠听觉中枢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易彬;鲍伟奇;石润杰;左传涛;吴聪;黄治物;吴皓

    目的 通过检测耳鸣模型大鼠听觉中枢听皮层和下丘的大脑活动功能,探讨中枢可塑性在耳鸣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天)、急性注射组(水杨酸钠400mg/kg单次注射)、慢性注射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和慢性恢复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然后恢复14天)四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在相应处理完毕后以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试验(gas-prepulse inhibition of austic startle reflex,GPIAS)检测耳鸣样行为,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icroPET/CT)检测听皮层和下丘的18F-FDG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同时以小脑脑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GPIAS显示仅慢性注射组大鼠出现耳鸣样行为,GPIAS值在12和16kHz明显下降;microPET/C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的SUV值相对性升高(P<0.01),急性注射组仅听皮层出现相对性升高(P<0.01),小脑脑区均未出现显著的相对性升高(P>0.05),说明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急性注射组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显著升高(P<0.01),说明其呈现全脑活跃状态,而慢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仅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慢性恢复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注射水杨酸钠所诱导的耳鸣大鼠模型下丘和听皮层脑区活跃度上升,这可能是听觉中枢在中枢可塑性的引导下发生的功能性变化,终导致持续性耳鸣.

  • 慢性睡眠剥夺和高脂饮食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晨彬;李木;张延平;李丽娜;蒋兴旺;宋徽;潘耀;郭彦谷;冯勃

    目的 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和高脂饮食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 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平面法剥夺大鼠白天睡眠,每日8小时,同时喂食含35%脂肪的高脂饲料,对照组自由睡眠和喂食普通饲料,2个月后使用双探头上消化道pH值监测仪连续10小时检测两组大鼠咽部及食管pH值,比较两组大鼠实际检测的pH<4的总时间百分率(反流指数)、pH<4的总反流次数(换算成24小时数值)和长反流持续时间(min)的差异.结果 模型构建过程中无大鼠死亡,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咽部反流指数、长反流时间和24小时总反流次数中位数分别为21.07、27.25和61.11,对照组分别为1.25、0.95和8.44,实验组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或延长(P<0.05),提示实验组大鼠出现了咽喉反流性疾病;实验组食管反流指数和24小时总反流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5.8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2.58和13.2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食管长反流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6.25和5.6,实验组比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睡眠剥夺和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发生L PRD,该法可能成为新的L PR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 噪声暴露对大鼠ABR反应阈及下丘中小清蛋白、钙视网膜蛋白及钙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涛;罗彬;孙敬武;刘丛利;宋朝

    目的 探讨噪声暴露后听觉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2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组(14只)和对照组(8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噪声组大鼠左耳外耳道口暴露于中心频率16kHz、带宽一个倍频程、声强116dB SPL噪声环境中1小时,右耳用耳模橡胶封堵;于暴露前及暴露后第7天分别检测两组大鼠双耳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噪声暴露后第7天大鼠下丘中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及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C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噪声组大鼠在噪声暴露后第七天暴露耳8、12、16、20、24、32kHz ABR反应阈较暴露前显著提高(P<0.001),非暴露耳及对照组大鼠各频率ABR反应阈无明显变化;噪声暴露后第七天,噪声组暴露侧下丘中PV和CR的表达量(PV0.81±0.24,CR0.82±0.33)较非暴露侧(PV0.67±0.19,CR0.62±0.23)显著增加(P<0.05),且噪声组大鼠非暴露侧下丘中PV及CR表达量较对照组双侧平均表达量(PV0.41±0.10,CR0.53±0.18)亦显著增加(P<0.05);噪声组两侧下丘中CB的平均表达量(0.63±0.10)较对照组(0.79±0.12)下降(P<0.05).结论 噪声暴露使大鼠暴露耳ABR反应阈升高,且导致下丘中PV、CR表达水平升高及CB表达水平下降,其改变可能与噪声暴露后耳聋、耳鸣的发病机制有关.

  • 聆听环境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Ⅱ)

    作者:兰明

    助听装置可根据听障人士的听力损失状况实现对各种环境声尤其是言语声的选择性放大,但并不能满足他们,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对所有聆听环境的需求,其中大的限制在于它们不能处理下列条件下的语音通信细节:当有竞争噪声时、聆听者不能接近讲话者或扬声器时,甚至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清晰、完整的言语语音信号,可以极大地帮助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听障者配戴助听器后与正常听力耳依然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在于对信噪比的要求,正常听力者对信噪比的要求为-5dB,听力损失越重需要的信噪比越高[1,2].因此,在听障儿童所有的学习领域中,应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提高信噪比,图1显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对信噪比的要求,可见15dB信噪比的改善可以提升近60%的语言辨别能力.

  • 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宋徽;张延平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1].既往有学者认为该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近年来研究证实存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者并不一定伴发反流性食管炎[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该病的基础研究较少,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选择和建立有效的LPRD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更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便于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现将国内外LPRD相关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综述如下.

  • 圆窗入路与鼓阶入路耳蜗开窗人工耳蜗植入术比较

    作者:孙建松;杨秀海

    目的 比较经圆窗入路和鼓阶入路耳蜗开窗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的操作特点及术后康复效果,为合理选择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入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经圆窗入路、50例经鼓阶入路分别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比较两种耳蜗开窗入路的手术耗时、电极植入过程及术后两组患者的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得分.结果 两种耳蜗开窗入路人工耳蜗电极均能顺利植入,术中检测电极阻抗均正常,开机后两组对象人工耳蜗均工作正常,听觉反应良好;圆窗及鼓阶耳蜗开窗入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3.4±18.4分钟和102.6±21.5分钟;两组术后MAIS、CAP、SIR得分均较术前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圆窗入路比鼓阶入路更符合刺激电极植入要求;术后随访2~4年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极经圆窗入路植入耗时较短,且更安全有效.

  • 时域信息对健听青年在人工耳蜗模拟声下声调识别的影响

    作者:王梅红;胡旭君;沈晨波

    目的 通过比较健听青年人在不同人工耳蜗模拟声下的声调识别正确率,探讨人工耳蜗时域信息编码对声调识别的影响.方法 制作人工耳蜗模拟声:由播音员以正常语速发/a/、/o/、/e/、/i/、/u/、/ü/6个单韵母的四声,经过调整振幅包络和增加精细结构,编辑成500Hz以下不同采样精度(125、250??1500pps)调整振幅包络和不调整振幅包络各288段(共576段)音频.用这些音频对30例健听青年进行声调识别测试,每人聆听6个韵母×4声调×振幅包络修改前后2组×4组500Hz以下不同采样精度共192段音频,分析其结果,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时域信息对受试者声调识别正确率的影响.结果 ①将不同时域精细结构合并考虑时,调整振幅包络趋向于基频(F0)对声调识别有显著作用:调整振幅包络后声调识别正确率(80.22% ±16.32%)大于调整前(74.83% ±20.24%)[F(1,9)=16.91,P=0.002];②将振幅包络合并考虑时,补充500 Hz以下频段精细结构对声调识别有影响[F(11,99)=38.86,P<0.001]:当采样精度<375 pps时,声调识别成绩随采样精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04),当采样精度≥375 pps时,采样精度提高时声调识别成绩无显著改变(P>0.004);③调整振幅包络和精细结构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F(11,99)=3.78,P<0.001]:当精细结构≤375 pps时,调整振幅包络增加基频信息对声调识别有显著影响(P<0.05);当精细结构>375 pps,随着时域信息精细程度增高,调整包络前后声调识别正确率的差值趋向于0(P>0.05).结论 ①人工耳蜗编码策略中调整振幅包络使之趋向F0有利于声调识别;②人工耳蜗编码策略中适当提高500 Hz以下频率的采样精度能提高声调识别;③调整振幅包络趋向F0与补充500 Hz以下精细结构两种时域编码可同时运用于同一言语编码方案使声调清晰度优化.

  • 小儿行为测听(9)

    作者:刘莎;董瑞娟

    5.6.3训练小儿建立对刺激声的条件化反应条件化的目的是教会小儿能做出听声放物的行为反应动作.方法:①首先让小儿尽可能戴上耳机,如果小儿配合度很低,强烈拒绝耳机,可先在声场下建立条件化,条件化成功后可再次尝试给小儿戴上耳机;②测试者选择和确定条件化的初始刺激频率和强度(见前文);③建立期望的行为反应,即测试诱导者向小儿演示条件化的完整游戏过程,其过程与VRA相似,也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化塑形和操控小儿的行为,使期望的行为活动仅对刺激声做出固定的具有唯一性的应答行为反应,即所谓的"听声放物".塑形的行为活动要简单明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一致,这对快速获得小儿各频率的听力阈值至关重要.

  • 嗓音疾病的分类

    作者:于萍;孙彩

    嗓音医学是探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发声功能,并对嗓音障碍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使嗓音保持良好状态的一门学科.嗓音医学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缺少专业设置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目前对嗓音疾病的定义、命名、分类等方面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学科发展,规范嗓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必要统一嗓音疾病的分类;根据国际上对疾病的分类原则,按嗓音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以下分类:①不良发声行为性嗓音疾病;②声带先天性病变;③声带运动障碍性发声障碍;④功能性发声障碍;⑤其他声带良性病变,供大家参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不包括由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急性喉炎等导致的嗓音嘶哑,这类嗓音嘶哑是呼吸道炎症的临床症状之一,随着炎症的消退嗓音即恢复正常.

  • 痉挛性发声障碍文献综述.第一部分:致病因素

    作者:施俊博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是喉特定部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不规律和不可控制的嗓音中断,同时伴发音费力.SD分内收型(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和外展型(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bSD),内收型表现为粗糙音、挤卡音,发元音时言语中断;外展型表现为元音前清辅音延长.SD较罕见,据估计发病率约为1/10000.S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对S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上.本文描述近年来发现的SD的可能致病因素和有潜力的治疗新技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