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OSAHS患者UPPP手术前后发声共鸣特征分析

    作者:欧阳杰;黄永望;李超;傅德慧;牛俊涛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前后,发声时的共鸣特征变化。方法使用多通道语音分析系统测试36名男性OSAHS患者(OSAHS组)UPPP手术前后、36名正常男性(正常对照组)发/a:/音时头腔、口腔、喉腔、胸腔各共鸣腔的频谱特征,分别统计0~999 Hz(FR1)、1000~1999 Hz(FR2)、2000~2999 Hz(FR3)、3000~4000 Hz(FR4)频段的能量分布。结果 OSAHS组 UPPP术后,头腔和口腔FR2能量值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头、口及胸腔 FR1能量值仍高于正常(P<0.05),头腔(FR2、FR3、FR4)、口腔(FR2、FR3)、胸腔(FR2)各频段能量值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术后喉腔FR1~FR4能量值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PP手术通过解除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和咽腔塑形,主要改变了其头腔和口腔的共鸣特征,使头腔和口腔的高频共振加强。

  • 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周数;陈淑飞;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

    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好,波I消失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 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

    作者:苏俊;李文靖;孙一鸣;郑奇汉;邵科峰;张云美;张文波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 V EM Ps )的差异,找出适宜的测试体位。方法选取听力正常青年人30例,分别采用仰卧抬头体位、仰卧抬头转头体位和坐位转头体位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比较三种体位下的V EM P引出率、p12、n23波潜伏期和振幅。结果仰卧抬头体位,仰卧抬头转头体位和坐位转头体位的V EM P引出率分别为100%、100%和63.3%,前两种体位与第三种体位VEMP的引出率、p13和n23波潜伏期及波间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种体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体位之间的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每种体位V EM P的引出率、p13和n23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和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仰卧抬头转头体位VEMP的引出率为100%,且振幅高,为临床推荐体位;其次可选用仰卧抬头体位VEMP ;坐位转头体位V EM P引出率不高,不推荐使用;性别不影响V EM Ps测试。

  • 墨西哥汉语习得者普通话送气和不送气音的脑偏侧化

    作者:王红斌

    目的:观察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在感知汉语送气和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时的脑偏侧化。方法以19例视力、听力均正常及非左利手的墨西哥籍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两耳分听技术分别测试其识别普通话送气和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时的脑半球反应时间。结果学习汉语语音25~30小时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时,左耳(大脑右半球)和右耳(大脑左半球)的正确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学习汉语语音50~60小时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送气塞擦音的左耳(大脑右半球)正确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右耳(大脑左半球)( P<0.05);识别不送气塞擦音的左耳(大脑右半球)正确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右耳(大脑左半球)( P<0.05)。结论墨西哥汉语习得者汉语送气和不送气音的脑偏侧化的程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该过程与汉语习得者送气和不送气语音范畴的建立有关。

  • 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多频声导纳诊断研究

    作者:苏仁杰;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史波宁

    目的:探讨探测音频率及声导纳值测量方法对1~6月龄婴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价值。方法筛选1~6月龄正常婴儿71人(正常组14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4人(中耳炎组90耳)(颞骨薄层CT证实),采用GSI2000Tympstar 2型中耳分析仪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226、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检测,并用Linder/Jerger法、Baldw in法、基线法测量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 )比较的方法分析四种方法对婴儿中耳炎的诊断准确性,取值范围:0≤A≤1,A>0.5,且越接近1,诊断准确性越高;A=0.5,无诊断意义;A<0.5则不符合实际情况。结果1~3月龄组的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以及Linder/Jerger法、Baldwin法、基线法测得的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83±0.29、0.60±0.55、0.74±0.56、0.90±0.59 mmho ,中耳炎组分别为0.82±0.35、0.01±0.06、-0.24±0.15、-0.29±0.21 mmho ,ROC曲线下面积(正常组与中耳炎组同时检测,下同)分别为0.507、0.896、0.976、0.988。4~6月龄组四种方法测得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60±0.35、0.55±0.58、0.76±1.0、0.86±0.72 mmho ,中耳炎组分别为0.36±0.24、0±0、-0.34±0.16、-0.44±0.28 mmho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88、0.969、0.98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在两个年龄组均大于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 P<0.05);基线法测得1~3月龄组的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 P<0.05)。基线法测得4~6月龄组的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 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Baldw in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000 Hz探测音声导纳对于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意义高于226 Hz探测音声导纳;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测量方法以基线法较为合适。

  • 腺样体肥大患儿鼓室导抗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探讨

    作者:高永平;田从哲;刘会清;孟胜环;刘海燕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不同鼓室导抗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例(耳)数及声导抗测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阳性率。结果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104例(169耳)终经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1.71%,104/328),其中鼓室导抗图为B型者89例152耳,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86例147耳,阳性率为96.71%(147/152);鼓室导抗图为C型(负压在-150 daPa以上)者33例49耳,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16例20耳,阳性率为40.82%(20/49);鼓室导抗图为A s型者2例2耳终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无论有无听力下降主诉,均应行声导抗测试,B型鼓室导抗图对鼓室积液判断的准确率高,C型次之,As型也有鼓室积液的可能。

  • 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突聋疗效分析

    作者:徐鸥;王静妙;刘砚星;张玉波;路虹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155例突聋患者分为耳后注射组(69例)和静脉用药组(86例),除常规治疗外,耳后注射组在耳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 mg ,每隔5~7天给药1次,疗程10~20天,全身用药组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 ,1次/日,3天后减量为5 mg ,1次/日,共治疗6天。结果经过1~2个疗程治疗,耳后注射组治愈22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61%(57/69);全身给药组治愈21例,有效4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9.07%(68/86),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突聋患者耳后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有禁忌时的有效替代疗法。

  • 刘忠1田天捷1张路1黄香春1杨飞1

    作者:刘忠;田天捷;张路;黄香春;杨飞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治疗组1,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mg/d,3天后减为5mg/d,再用三天后停药,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静脉滴注灯盏花或维颅脑通等,7天为一疗程;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7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治疗组2,给予口服强的松片(1mg/kg×7天,0.6mg/kg×2天,0.4mg/kg×2天,0.1mg/kg×2天),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2.5 mg每三天注射一次,四次为一疗程,同时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冬菱迪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2的总有效率为67.01%,治疗组1的总有效率为33.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2的耳鸣有效率为78.38%,治疗组1的耳鸣有效率为29.73%( P<0.05),而其他症状如眩晕的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强的松片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辅以改善微循环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突聋疗效较好。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治疗 疗效
  • “三联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剑光;王化修;肖方庚

    目的:探讨全身治疗、鼻部清理、鼓室正压灌洗联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34耳)行全身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剂,共2周)、鼻部清理(鼻腔、鼻咽部清理)、鼓室正压灌洗[鼓膜穿刺抽出积液、注药(1%麻黄素生理盐水1 ml、地塞米松5 mg、0.3%氧氟沙星1 ml、α-糜蛋白酶5 mg )、鼓室正压灌洗]的“三联疗法”;对照组30例(33耳)在全身治疗和鼻部清理的同时行鼓膜置管术。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痊愈23耳(67.65%,23/34),有效9耳(26.47%,9/34),无效2耳(5.88%,2/34),总有效率94.12%,1耳并发鼓室粘连,无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及顽固性耳漏等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对照组痊愈8耳(24.24%,8/33),有效12耳(36.36%,12/33),无效13耳(39.39%,11/33),总有效率60.61%;其中并发化脓性中耳炎2耳、鼓膜穿孔4耳、顽固性耳漏5耳、鼓室粘连2耳,并发症发生率39.39%(13/33)。实验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简便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各频率听力损失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永新;邢巍巍;宫亮;谷京城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效果。方法30例确诊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口服强的松(1 mg/kg )、金纳多、B族维生素治疗,治疗前后行纯音测听,统计分析各频率的听阈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0.25、0.5、1、2、4 kHz各频率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分别为58.45±7.21、63.15±10.24、72.81±9.01、80.84±8.46、85.31±6.23 dB H L和40.10±8.57、49.24±9.85、65.08±8.34、76.27±7.56、83.47±5.05 dB HL ,治疗后0.25、0.5 kHz的听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1 kHz及以上频率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及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可改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低频听力,对高频听力损失无明显效果。

  • 青少年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章薇;屈季宁;华杜娟;崔前波

    目的:探讨青少年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青少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与成人喉鳞状细胞癌进行对比。结果患儿,女,1996年12月出生,自6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声嘶,14岁时(2010年初)声嘶加重,纤维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呈淡红色结节状突起,累及部分室带及声门下,右喉室消失,右侧声带固定于近中线位;病理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颈部C T及M RI检查见右侧声门及声门上、下区肿瘤,临床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T4N0M0),行放化疗后一年肿瘤复发,行喉全切除术,术后一年(2012年3月)患儿出现多脏器肿瘤转移,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复习文献,青少年喉鳞状细胞癌起病隐匿,易发生远处转移,病因可能与 HPV感染所致的喉乳头状瘤有关,其治疗目前遵循成人方法,但对保留喉功能的要求更高。结论青少年喉鳞状细胞癌起病年龄小,临床症状不典型,对有喉乳状瘤病史及持续或渐进性声嘶的患者,应尽早行喉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以免误诊。

  • 听力正常者不同刺激声强听性脑干反应各主波的辨认率

    作者:金大玉;崔岩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声强度时听力正常者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Ⅰ、Ⅲ、Ⅴ的辨认率。方法对100名(200耳)听力正常者分别在80和30 dB pe SPL刺激声强下行ABR检查,观察波Ⅰ、Ⅲ、Ⅴ的辨认情况。结果在80 dB pe SPL 时波Ⅰ、Ⅲ、Ⅴ的辨认率分别为99%(198/200)、100%(200/200)、100%(200/200);在30 dB pe S PL时波Ⅰ、Ⅲ、Ⅴ的辩认率分别为8%(16/200)、25%(50/200)和100%(200/200)。结论降低刺激声强度对波Ⅴ的辨认率影响较小,随刺激声强度降低,波Ⅰ、Ⅲ的波幅下降甚至基本消失,但波Ⅴ还可继续存在。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延飞;赵洪春;车娟;崔红岩;贾素敏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187例(190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136耳)、对照组53例(54耳)。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配合扩血管、解痉及改善微循环的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5、1、2及4 kHz气导纯音听阈平均值,并对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前的听力水平及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耳鸣、眩晕及血液白细胞计数、血浆D -二聚体水平等因素与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85.29%(116/136)、19.12%(26/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5.56%,30/54)和痊愈率(7.4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性别、发病时间、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无关(P>0.05),而患者的年龄、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耳鸣、眩晕、白细胞计数正常与否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可明显提高疗效;患者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耳鸣、眩晕及白细胞计数正常与否对突发性聋预后有影响。

  • 显微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作者:康宁;詹斌;连正辉

    目的:探讨显微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6例会厌囊肿(粘液囊肿158例,表皮样囊肿35例,会厌囊肿合并感染23例)患者采取显微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6~10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会厌粘膜光滑,无会厌软骨变形缺损,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喉镜配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具有快速、出血少、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好。

  • 经圆窗应用地塞米松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张慧平;李荧;王建锋;苏纪平

    目的:探讨经圆窗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听力正常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庆大霉素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20 mg · kg -1· d-1,1次/天,共10天;②全身用药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用法同庆大霉素组),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mg·kg -1·d-1,1次/天,共10天;③局部用药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用法同庆大霉素组),右耳经圆窗局部用明胶海绵浸地塞米松(5 mg/ml)约0.1 ml ,共1次。④对照组:肌肉注射与庆大霉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天,共10天,右耳经圆窗局部用地塞米松1次。于实验前、停药后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的听性脑干反应(ABR ),显微镜下观察中耳粘膜反应,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停药第10天,除对照组外,庆大霉素组、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动物ABR反应阈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庆大霉素组的反应阈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 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庆大霉素组动物耳蜗毛细胞损害严重,而全身和局部用药组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各组动物中耳粘膜正常。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庆大霉素所致的耳毒性,经圆窗局部给药的效果优于全身应用。

  • 阿米卡星对小鼠内耳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观贵;徐亚丽;毛敏;丘理子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对小鼠内耳水通道蛋白4(aquapo rin 4,A Q P4)表达的影响,探讨A Q P4在阿米卡星耳毒性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60只CBA/Ca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小鼠皮下注射阿米卡星450mg·kg -1·d-1,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4天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两组小鼠耳蜗AQP4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及RT -PCR技术检测两组小鼠内耳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QP4在小鼠内耳表达于 Corti器的支持细胞。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QP4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672±0.074、0.479±0.108,AQP4 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701±0.107、0.460±0.080,实验组AQP4的蛋白及mRNA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米卡星可导致小鼠内耳A Q P4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下调,这可能是阿米卡星耳毒性的机制之一。

  • 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实验研究

    作者:闫飚;孙敬武;邹嘉平;张磊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对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并于左侧声带表面划痕(深度超过上皮层到声带肌),建立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左侧声带创伤后声带疤痕形成的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动物模型;同时,分离这20只大白兔胸锁乳突肌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及扩增。12周后,将20只动物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成肌细胞注射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成肌细胞0.3 ml时,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组(盐水注射对照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物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和声带体积。结果 A组自体成肌细胞左侧甲杓肌注射12周后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容积大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射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体积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经甲杓肌注射自体成肌细胞能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

  • 弥漫性脑外伤大鼠听功能及耳蜗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艳丽;张再兴;刘建新;付兴华;李倩;刘颖;张萍;顾洪兰;卢鹤翔;孙瑞军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外伤(diffuse brain injury ,DBI)大鼠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I后1、2、3、4周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4组制作大鼠DBI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ABR、40 Hz AERP、ASSR测试,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 DBI后1周组的ABR、40 Hz AERP、ASSR阈值较正常组升高,第2、3周组阈值升高更明显,而在第4周组阈值略降低,DBI各组间及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电镜观察发现DBI 1周组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倒伏,线粒体嵴断裂或呈空泡变性;DBI 2、3周组外毛细胞纤毛倒伏明显,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明显,而DBI 4周组耳蜗损伤改变减轻。结论弥漫性脑外伤可造成听功能受损及耳蜗超微结构损伤性变化。

  • 盐酸椒苯酮胺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听力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贺;李威;陈浩;吴剑;万良财

    目的:探讨盐酸椒苯酮胺(piperphentonamine hydrochloride ,PPTA)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听功能保护作用及其对耳蜗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年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第2组为空白对照组(手术切开颈前正中皮肤,分离出双侧椎动脉、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做其它处理),第3组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阻断双侧椎动脉及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同时股静脉给予与PPT A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第4组为缺血再灌注实验组(手术造模成功后,再灌注同时静脉给予PP-TA 10 mg/kg)。测量实验前后各组动物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Ⅲ反应阈。动物造模成功后24小时迅速断头取听泡,每组取4只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结构、另外4只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结构。结果实验前4组动物ABR波Ⅲ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24 h后第3组ABR波Ⅲ反应阈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第4组ABR波Ⅲ反应阈比第3组明显降低(P<0.05);扫描及透射电镜下可见第3组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倒伏、脱落,内毛细胞纤毛散乱,血管纹内皮细胞核固缩、边集,神经元可见脱髓鞘改变,而第4组的耳蜗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PPT A可以防止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毛细胞损伤缺失,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听力损伤有保护作用。

  •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失匹配的研究进展

    作者:鹿伟理(综述);张灜(审校)

    人工耳蜗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此装置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听觉。然而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听力康复情况和言语识别能力存在差异,这除了受患者耳聋发生的年龄、耳聋时间长短、螺旋神经节存活情况、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电极是否成功插入、可用电极数量、植入后康复训练时间、有无其他残疾(如认知障碍)、言语处理策略、调机质量、康复训练情况、植入者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以外,近年来有人发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的失匹配也与此有关。关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输出频率与基底膜的特征性频率失匹配的发生率国内目前尚无大样本的统计,但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已有报道。Skinner等[1]发现26例受试者的耳蜗顶端电极的输出频率与耳蜗的特征性频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匹配现象,严重的失匹配达3300 Hz以上;Nardo等[2]也发现5例受试者的人工耳蜗顶端的3~4个电极的输出频率比耳蜗特征性频率高1~2个倍频程,其他学者也发现了类似失匹配现象[3~7]。为了增进对这一现象的了解,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失匹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声带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妙(综述);李进让(审校)

    声带注射术作为一种治疗声带疾病的微创方法之一,已经经历了100年的历史。1911年Bruning首次用硬石蜡进行声带注射治疗声带麻痹,但该方法易在声带局部形成石蜡瘤,故被放弃;1955年A r no ld用软骨颗粒混于甘油中进行声带注射,发现软骨颗粒吸收严重,后来又通过向声带内注射特氟隆来改善发声,结果发现注射特氟隆后声带的振动受到影响,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发声效果,该方法也被放弃;1991年Mikaelian等[1]用自体脂肪进行声带注射治疗了三例声带麻痹患者,其声音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后声带注射术快速发展,并出现了各种新的材料和药物,其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国内外学者已采用声带内注射不同的材料及制剂进行了嗓音治疗[2~6],其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展。声带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影响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初探

    作者:杨烨;陈杰;曹永晖;钱晓云;戴艳红;沈晓辉;陈峰;俞晨杰;高下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成人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对符合受访条件的29例成年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问卷随访,统计每位患者的各分项得分和总得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双耳均达重度聋以及手术耳达重度聋时间、双耳聋先后顺序、耳聋后交流方式、术前听力言语基础及术前听力状况、术后康复累计时间等8个因素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各项得分及总分。结果在长期耳聋后交流方式的比较中,术前使用读唇对话方式组的康复效果优于使用手语、写字组(P<0.05),术后康复时间2年以上组康复效果优于2年及2年以下组(P<0.05);其余各因素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双耳重度聋时间、手术耳重度聋时间、耳聋先后顺序以及术前听力状况对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没有明显影响;语后聋术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听觉康复;术前长期使用唇读对话交流方式对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术后使用人工耳蜗累计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

  • 台湾听力与语言治疗学专业的发展

    作者:王南梅;刘树玉;王永华;李芳芳

    听觉、语言表达和理解等能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当这些能力出现问题时则称为沟通障碍。沟通障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原因可大致分为3类:①先天性原因:目前已经证实许多语言、言语或听力障碍来自遗传基因;②后天性因素:意外造成的听力损失、脑损伤造成言语及语言障碍、老龄化造成听力损失、智力损失及语言能力衰退等;③其他因素:特定性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disorders , SLI)、自闭症、口吃、智力障碍、学习障碍等。针对不同临床表现,沟通障碍可分四大类:①言语(说话)障碍,含语音音韵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口吃、嗓音、共鸣等障碍;②语言障碍,含语言表达、理解、使用等障碍;③吞咽障碍,患者在吞咽(口腔准备期、口咽腔期、咽喉期、咽食管期)方面有障碍;④听觉障碍,先天或后天听觉障碍会影响语言发展,导致语言能力低下、语音清晰度低等。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何种沟通障碍,听力师与语言治疗师(简称听语人员)在他们的康复中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 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5)

    作者:黄治物

    ②听神经病的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双耳听力下降,缓慢进行,病程一般数年,青少年或婴幼儿开始发病,可伴有耳鸣,患者主诉的大特点是听声音大小尚可却辩音不清(听不懂说话的意思),尤其在嘈杂的环境中。一般无眩晕,亦无噪声接触史和耳毒性药物史,少数有家族史。

  • 儿童及成人中枢听处理障碍诊断、治疗及干预--美国听力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作者:徐勇;章薇;许珍(摘译);倪道凤;商莹莹(审校)

    以下临床指南为儿童及成人(中枢)听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C)APD]的诊断、治疗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建议。美国听力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AAA)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撰写了本文件,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临床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同时也为AAA及其会员提供了与公众交流的平台。该指南建立于之前其它专业协会[如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学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等]及工作组(如Jerger & Musiek ,2000等)对(C)APD陈述报告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扩充而形成的。本指南主要围绕(C ) A PD的四个方面:①患者的病史及入选标准,②诊断,③干预,及④专业问题、教育及训练。指南强调以下几点并包括以下建议。

  • 国际音标扩展表的分类、命名与功能

    作者:吕佳;江荻

    《残障言语用国际音标扩展表》(Extens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for Disordered Speech ,ExtIPA)(以下简称“国际音标扩展表”)是对国际音标表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在病理语言学和语言障碍、言语康复研究中记录特殊发音起着关键作用,但该表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和讨论该表中符号的分类、中文名称以及其功能[国际音标符号的中文定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2008年《国际语音学会手册》中文版出版后,新版《辞海》(第6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收入了该书国际音标表的中文版,为国际音标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使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了解该表的内容和作用,为国内病理语言学和言语康复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病理语言的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国际音标扩展表初发表在《国际语音学会学报》(1991)21卷,作者是马丁·波尔(Martin J .Ball),题目为“国际音标计算机编码:国际音标扩展”[1]。随后,国际语音学与语言学临床协会(International Clinical Phonetics an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ICPLA ,该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旨在促进残障语言研究的国际性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第15届年会将于2014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执行委员会在《国际语音学会学报》(1994)24卷,发表了题为“国际音标扩展表”的论文,正式确认了该表[2]。此后,国际语音学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 IPA ,该学会成立于1886年,是研究语音学的国际性组织。由其制定的国际音标表已成为世界所有语言音标的标准。)和 ICPLA 执委会于1997年和2002年对该表进行了修订。

  • 耳鼻咽喉科听力室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黎志成;曾祥丽;黄志文;范年丰;张革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始普遍运用于医疗行业中[1]。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与管理,还能实现数据的快速提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2],而资料的无纸化保存也更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3]。临床听力学在近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接诊人数的增加,听力学资料的有效管理成为临床听力室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并为科研提供更佳的数据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计划开发了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的耳鼻咽喉科信息管理平台,使内镜室、听力室、睡眠监测室及变态反应室可以实现数据的保存与共享。作为该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听力学信息系统(au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A uIS )需要联接多种仪器,且不同品牌间使用的数据格式不一,因此开发难度较大。自2007年12月以来该数据库已运行了五年,现就其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并以此为基础对 A uIS 进行进一步规划。

  • 第二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听力筛查分会圆满结束

    作者:程晓华;聂文英;黄丽辉

    2013年9月12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张世琨司长、中国残联康复部纳新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学术部刘霞主任到会并致辞。本次论坛针对出生缺陷防控主题,设立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产前筛查与诊断、孕前优生、产前超声、出生缺陷防治管理等六个分会场。来自国内外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国31个省(市、区)卫生计生系统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共500多人参会,就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国际国内新进展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深入探讨。
      9月12日下午,听力筛查分会场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听力筛查学组组长、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黄丽辉教授和听力筛查学组副组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孙喜斌教授共同主持。听力筛查学组组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工作的同道,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第21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听力学 言语疾病
  • 第十二届新华耳科论坛暨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班通知

    作者: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十二届新华耳科论坛暨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班”将于2013年12月9~13日在上海新华医院举办。

  • 更正启示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拟定于2014年6月下旬(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会议正式通知为准)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嗓音学组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同期召开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嗓音学组工作会议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第十次编委会。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事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其附设的专业科研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发展迅速。2014年拟招聘进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2名,主要从事聋病基因、内耳毛细胞再生及听神经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获批进站者待遇优厚,详情请查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网站博士后流动站栏目。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投稿需知

    作者:

    关键词: 听力学 言语疾病
  • AWM F指南目录:耳鸣

    作者:余力生

    1引言
      耳鸣的诊疗现状是既缺乏关于耳鸣的病理生理机制基础研究,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由于发病人群众多,痛苦感强烈,目前的状况令人不满意。近年来基于各种不同的耳鸣学说假设,提出很多治疗建议,但是大多数都缺乏科学研究基础,所以某个学者报告的疗效往往出乎意料地高,但是缺乏可重复性。这样,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多困惑,很难制定标准的统一的治疗方案。由于治疗方法未经验证,很多患者还由此受到继发性医源性损伤,症状加重,从而拒绝接受进一步的可能有效的治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化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评估、检测手段。只有选择统一的判定标准才能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这个标准是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为重要的前提。该指南的目的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耳鸣的目前诊断和治疗标准。

  • 可自我调控的肌源性耳鸣一例

    作者:曾祥丽;岑锦添;黎志成;李鹏;王树芳;张革化

    客观性耳鸣根据其耳鸣声的来源分为血管性及肌源性。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对部分血管性耳鸣进行病灶定位,其中部分病例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然而对肌源性耳鸣的认识却远不如血管性耳鸣明确。本文报道一例可自我调控的肌源性耳鸣,通过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 耳鸣康复咨询的短期临床效果初探

    作者:许飞龙;郑芸;丁伶萍;孟照莉

    目的:研究耳鸣康复咨询(tinnitus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TR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1例耳鸣患者,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1~73岁,平均41.67±13.38岁,病程7天~18年,平均42.09±55.48月。比较所有对象接受一次耳鸣康复咨询前及其后1个月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评分,同时调查患者对TRC的满意度和需求。结果接受 TRC 1个月后的 THI得分为20.35±14.37,显著低于进行TRC之前的THI得分(41.57±19.45)(P<0.05);接受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的17例患者对 TRC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T RC能有效改善耳鸣对患者的影响,对于耳鸣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剂量安定类药物治疗慢性耳鸣的安全性

    作者:石勇兵

    目的:探讨安定类药物治疗慢性耳鸣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2011年3月47例慢性耳鸣患者接受安定类药物治疗,对其中26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所使用的具体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的时间长短、副作用、疗效以及是否停止使用该药物和停用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安定类药物多在5个月以上,26例中,14例(53.85%)有一过性或容易耐受的轻微副作用,包括困顿、疲倦、头晕、恶梦、食欲增加、头痛、言语不流畅等;6例(23.08%)在两次使用药物之间或忘记使用药物时有耳鸣等症状反弹;20例(76.92%)感受到了药物的不同疗效;9例(34.62%)在接受随访时已经停药,但其中仅有2例停用的原因是缘于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17例仍在继续使用安定类药物的患者中10例均使用低于医嘱指定的剂量。随访中没有发现滥用药物的现象。结论低剂量安定类药物对慢性耳鸣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可能产生短暂或较容易耐受的轻微副作用,长期使用时少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轻度的药物依赖,多数患者会自主寻求减低药物用量。

    关键词: 耳鸣 安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