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青蒿的药理作用规律
该研究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青蒿的药理作用规律,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挖掘了青蒿的主要成分、作用疾病、器官、组织、蛋白、代谢物等信息,制作了网络关系图.挖掘结果显示,青蒿主要成分包括倍半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相关疾病主要是疟疾、脑型疟疾、恶性疟疾、内脏利什曼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器官主要关联于肝脏、皮肤、气管、肺脏、脾脏等器官;在与组织细胞相关性中,以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等为主;相关蛋白主要是关联于CYP450,PI3K,TNF-α,AASDPPT,DNA聚合酶等;主要作用通路是乙肝通路、糖酵解通路和P53通路.综上发现,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获得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青蒿的药理作用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
香砂六君子汤对菌致慢性萎缩性胃炎TLR信号通路的影响
为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大鼠的疗效及其对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信号通路的影响.将60只清洁级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香砂六君子汤组(低、中、高剂量3组)以及抑制剂(SB203580)组.通过采用幽门螺杆菌(HP)灌胃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组织病理检测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ELISA检测TNF-α,IL-6含量以及iNOS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QPCR,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TLR2,TLR4,P38MAPK,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黏膜组织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香砂六君子汤组大鼠胃黏膜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为明显(P<0.01),且HP根除率逐渐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结果表明,在大鼠模型中,HP通过激活TLR2,TLR4/MAPK/NF-κB/iNOS/NO信号通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香砂六君子汤能根除HP,可减轻HP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炎症反应.该中药方剂治疗HP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安全又有效.
-
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筛选LXRβ中药激动剂
肝X受体β(liver X receptorβ,LXRβ)与体内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新靶点.该文以LXRβ激动剂为载体,利用3 D-QSAR pharmacophore (Hypogen)模块构建定量药效团,得到优的药效团模型包含1个氢键受体,1个芳环基团和2个疏水基团,药效团的5项评价指标分别为:训练集化合物的预测活性值和实验活性值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为0.95、模型的费用函数(Acost值)为128.65、活性化合物有效命中率(HRA)为84.44%、辨识有效性指数(IEI)为2.58、综合评价指数(CAI)为2.18.利用优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初步获得309个潜在的中药活性成分.随后利用Libdock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精制筛选结果,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终得到去甲氧基姜黄素、异甘草黄酮醇、胀果甘草查尔酮E、水飞蓟宁4个化合物为潜在的LXRβ激动剂.该研究可以高效、低耗的筛选潜在的LXRβ中药激动剂,为抗高血脂新药研发提供助力.
-
基于nano LC-LTQ-Orbitrap-MS/MS的香附四物汤干预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卵巢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筛选
采用nano LC-LTQ-Orbitrap-MS/MS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香附四物汤干预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卵巢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推测香附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采用雌激素和缩宫素联合造成原发性痛经模型,给药组连续灌胃给予香附四物汤3d,于末次给药后1h,取卵巢,经蛋白提取、变性、还原、烷基化、脱盐、酶解后,进行nano LC分离并在线连接电喷雾串联Orbitrap质谱分析,利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1.4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采用Westem blot法,将重要差异蛋白进行验证.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3组共有的差异蛋白106个,参与细胞过程的蛋白所占比例较大,其所参与的黏着连接、黏着斑等信号通路对细胞内各种信号通路均有调节作用.验证的ADRM1蛋白在模型组中,较正常组表达上调;给药后,较模型组表达下调.通过有效的比较分析,得到一些香附四物汤干预原发性痛经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ADRM1蛋白有可能是香附四物汤作用的靶点.
-
翼梗五味子藤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翼梗五味子(原变种)Schisandra henryi var.henryi的干燥藤茎以95%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位以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以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t-杜松醇(t-cadinol,1),cadinane-4β,5α,10β-triol(2),cadinane-5α,10α-diol-2-ene(3),oxyphyllenodiols A(4),1β,4β-dihydroxyeudesman-11-ene(5),cyperusol C(6),(7R)-opposit-4(15)-ene-1β,7α-diol(7),dysodensiol E (8),epi-guaidiol A (9),aromadendrane-4β,10β-diol(10),tricyclohumuladiol(11),caryolane-1,9β-diol(12),guaidiol A(13).化合物3,5~10,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3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 ~ 10.9%,总灰分7.6% ~11.4%,酸不溶性灰分2.5% ~4.2%,醇溶性浸出物9.3% ~ 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 ~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
大叶冬青叶中2个新的三萜皂苷
大叶冬青为苦丁茶的主要基源植物,三萜皂苷为其主要的活性和特征性成分.该研究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大叶冬青皂苷R(1)和大叶冬青皂苷S(2),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大叶冬青皂苷R为第1个含有19-28内酯环的三萜皂苷.
-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 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50> 10 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 μmol· 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50 >10 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
展望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基因治疗、基因功能研究、动物模型制造、农作物品种改良等领域的研究中.该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提出了这项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活性成分次生代谢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开辟药用植物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鞣花鞣质肠道代谢产物urolithins研究进展
鞣花鞣质是一类具有诸多生物活性的酚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尿石素密切相关.该研究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尿石素的结构特征、类型、分布,以及其改善前列腺、乳腺、结肠相关疾病,抗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和利用尿石素奠定基础.
-
《中国药典》收录的植物类中药中含有的寡肽类成分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茜草、亚麻子、紫菀、金铁锁、太子参、银柴胡、王不留行、瞿麦、青葙子、地骨皮、佛手、枳壳、人参、三七、北五味子、三棱、芡实、麦冬、半夏、牛膝、锦灯笼、玉竹和茺蔚子等23种中药中,已报道的寡肽类成分共187个.寡肽类成分主要为直链肽(二肽、三肽、五肽等)和环状肽(单环肽、双环肽、三环肽等),且以环状肽为主.单环肽有环二肽、环四-环十二肽等.双环肽主要从茜草和青葙子中分离得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寡肽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凝、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
多糖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因此,寻找对抗肝损伤有效物质受到广泛关注.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内,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抗肝损伤天然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该文从抗肝损伤的多糖类型、肝损伤的发病类型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多糖在抗肝损伤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效应,主要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对抗肝细胞钙超载、调节线粒体功能等发挥抗化学性肝损伤功效,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防止肝细胞凋亡等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功效.可见多糖具有资源丰富、效应多样、作用靶点多、作用途径广等特性,是潜在的抗肝损伤药物制剂.
-
地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酪氨酸脱羧酶TyDC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催化酶,在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地黄转录组数据,克隆了地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RgTyDC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U640395),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地黄不同组织及4种诱导子处理后毛状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gTyDC ORF为1 619 bp,编码5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6 kDa,等电点pI 6.25.RgTyDC与芝麻酪氨酸脱羧酶SiTyDC和猴面花酪氨酸脱羧酶EgTyDC的同源性高,均为88%.RgTyDC基因在叶片(尤其是衰老的叶片)中表达量较强,在块根中表达量较低.SA和MeJA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RgTyDC在地黄苯乙醇苷类成分生物合成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
内生真菌HL-Y-3中小檗碱的分离鉴定
选用PDA培养基对黄连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菌株HL-Y-3可产小檗碱,菌丝中质量分数为9.313 μg·g-1,形态学观察结合5.8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HL-Y-3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采用薄层制备分离到小檗碱单体,质谱和核磁鉴定的结果表明小檗碱样品图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确证分离到的生物碱为小檗碱,为小檗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
铁皮石斛悬崖峭壁生长的生态基础
为了使铁皮石斛回归自然,在临安市天目山野生铁皮石斛自然分布区域建立不同坡度、不同坡向岩壁模型,用MH-WS01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全天候自动记录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岩壁的坡度显著地影响岩壁表面的极端温度,夏季,水平的岩壁表面极端温度可高达69.4℃以上,垂直岩壁表面温度不高于50℃,冬季,垂直岩壁表面温度较高,低温持续的时间更短;岩壁坡度还显著地影响岩壁表面的湿度,垂直岩壁表面月均湿度都在80% RH以上;岩壁的坡向对岩壁表面的温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垂直岩壁的日均温与极端温度影响不显著,对岩壁表面的湿度也有显著的影响.岩壁坡度通过影响岩壁表面的极端温度影响铁皮石斛生存,还通过影响岩壁表面的湿度影响铁皮石斛生长,岩壁坡度的选择是铁皮石斛岩壁附生栽培成败的关键.
-
白芷酒炖前后4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相互转化机制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芷酒炖前后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白当归素的含量,并对氧化前胡素与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与白当归素的相互转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芷经酒炖后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含量降低,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含量增加,其含量降低与增加的原因主要为白芷在黄酒的弱酸性及受热作用下,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会发生环氧化合物(醚键)的开环反应,分别生成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该研究将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玄参药材干燥工艺
为优选适宜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参数,该研究根据玄参传统干燥加工过程,结合现代干燥设备特点,将其模拟为以下3个阶段:控温干燥-缓苏-控温干燥.选择一段温度、风速及目标含水率,缓苏温度及时间,二段温度及风速7个因素,应用L18(37)正交设计进行干燥试验,加工得18批干燥样品;采用UPLC-TQ-MS测定各干燥样品及19批道地产地样品中梓醇、哈巴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安格洛苷-C、桃叶珊瑚苷、哈巴俄苷、肉桂酸、熊果酸共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成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PCA)与能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50 Hz、干燥目标水分50%;第二阶段缓苏时间24h、温度20℃;第三阶段干燥温度60℃、干燥风速30 Hz为佳工艺.应用优选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加工的药材,不仅外观与有效成分含量与收集的道地产地药材非常相似,亦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且可大幅缩短干燥加工时间,提高药材产地初加工的效率,可实现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规范化.
-
HPLC-DAD-QTOF-MS联用技术研究大株红景天胶囊指纹图谱
建立了大株红景天胶囊HPLC-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C18 (4.6 mm×250 mm,5μm),以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 nm,采用该方法测定市售10批大株红景天胶囊,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21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同时对扣除峰面积超过总峰面积50%的单个共有峰前后10批样品的相似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40.采用HPLC/Q-TOF-MS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了21个共有峰的分子式,结合对照品及质谱信息对其中1 1个指纹峰进行结构推断.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大株红景天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HPLC/Q-TOF-MS对指纹峰进行指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大株红景天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不同DE值麦芽糊精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粉性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DE值的麦芽糊精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的影响,测定了喷干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粉体学性质及微观形态,并用吸湿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预测其储存稳定性.研究发现,加入麦芽糊精后得粉率增加,含水量降低,Tg升高,流动性变好,微观形态呈球形,且Tg随DE值的减小而增大.采用GAB模型拟合水分活度(aw)与平衡含水量(EMC)之间,发现喷干粉的吸水量随DE值的增大而增加;Gordon-Taylor模型拟合EMC与Tg之间,Tg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喷干粉的储存临界条件得到提高,且随DE值的减小,临界水分活度与临界含水量升高.所以DE值越小,喷干粉越稳定.
-
马钱子碱传递体的体外透皮与促渗性质研究
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脂质体和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性质.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脂质载体的粒径在100 ~ 150 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较大豆磷脂传递体的包封率有显著提高;复合磷脂传递体的变形性分别是大豆磷脂(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2.09,1.76倍,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43,1.41倍;马钱子碱与复合磷脂空白传递体的物理混合物组的稳态透皮速率是溶液组的2.20倍,复合磷脂浓度对空白传递体的促渗效果有影响.与脂质体相比,传递体可以提高马钱子碱的透皮速率,而复合磷脂技术可以改善传递体膜结构的相形为,进一步提高传递体的变形性和透皮速率;空白传递体对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半夏曲炮制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鉴定
研究半夏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以及优势菌种的分离鉴定,为探讨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半夏曲发酵过程中5个时间点(0,18,36,54,72 h)样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分别进行培养、菌落计数、分离纯化优势菌种;采用16S rDNA,26S rDNA序列分别对优势细菌、优势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少、变化平缓,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发酵至54 h时迅速增加,至发酵结束时达1×107CFU·mL-1以上;通过NCBI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出半夏曲炮制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Streptomyces sp.,Bacillus pumilus,B.subtilis,B.aryabhattai,Bacillus sp.;优势酵母菌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优势霉菌为Paecilomycesvariotii,Byssochlamys spectabilis,Aspergillus niger.提示半夏曲的发酵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其中以酵母菌和霉菌为主.M.guilliermondii,P.variotii,P.variotii,A.niger和Bacillus sp.等优势菌种可能在半夏曲炮制中起重要作用.
-
妇科千金片(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的Meta分析
该文系统评价了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PubMed数据库201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 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抗生素组[MD=1.20,95%CI(1.10,1.29),P<0.000 01],减少了阴道不规则流血[OR =0.21,95% CI(0.14,0.30),P<0.000 01]和炎症反应[OR=0.19,95%CI(0.10,0.37)],增加了经期恢复正常的发生率[OR=1.46,95%CI(1.21,1.77),P=0.000 1]和总有效率[OR=1.19,95%CI(1.15,1.24),P<0.000 01].总之,妇科千金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相比于常规用药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评价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三臂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通过对8家中心588例患者的一项分层区组随机、三臂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证评价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3∶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试验组口服抽动宁胶囊与泰必利片模拟药、阳性对照组服用泰必利片与抽动宁胶囊模拟药、安慰剂组服用2种药的模拟剂,疗程为6周.有效性观察指标为抽动分级疗效、YGTSS积分及其因子分、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中医证候疗效等;安全性指标有临床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测等.结果显示,YGTSS抽动疗效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5.92%,阳性对照组为72.65%,安慰剂组为37.29%,阳性对照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且试验组疗效不劣于阳性对照组.YGTSS抽动积分、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因子分、社会功能损害、中医证候疗效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42%),泰必利组出现10例(8.55%),安慰剂组3例(2.5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阳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有效,其疗效不劣于临床常用的泰必利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泰必利片更低,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2种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指南的应用分析
为了比较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和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对中药肝损伤诊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有可疑中草药或中成药服用史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90例,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不纳入研究.应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标准诊断的390例中药肝损伤病例中,极可能(>8分)14例(4%),很可能(6~8分)185例(47%),可能(3~5分)191例(49%).将390例患者逐一应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标准进行判定,结果为确定诊断5例(占1%),临床诊断163例(占42%),疑似诊断222例(占57%).2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43%,差异性为14%.该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更适合中药肝损伤病例的诊断,由于回顾性病例研究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
荜茇中3种酰胺类生物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比较
胡椒碱、荜茇明宁碱和墙草碱是荜茇中主要的酰胺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了阐明这3种成分在5个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双压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采集这3种化合物的全扫描图谱及二级三级质谱图,获取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其质谱裂解规律和代谢产物精确质谱数据,比较3种生物碱分别在人、恒河猴、比格犬、大鼠以及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并快速鉴定出3个胡椒碱代谢产物、2个荜茇明宁碱代谢产物及1个墙草碱代谢产物.结果显示荜茇中酰胺类生物碱的主要代谢类型为苯环亚甲二氧基开环脱甲基和氧化反应,且在种属间存在代谢率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荜茇中胡椒碱类成分体内代谢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
-
我国傣药资源的调查与整理研究
为了探讨我国傣药资源的组成与特点,以及傣药传统利用特点,促进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的合理保护与传承利用,该文对我国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理分析.结果共查明我国傣药资源1 077种,其中272种为首次记录在傣族民间的药用情况.1 077种傣药中包含植物药1 053种,隶属于169科694属.这些植物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贵州南部,四川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94.49%以上的物种在云南有分布.从生活型看,傣药植物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从药用部位看,傣药中根及根茎类植物比例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从性味与入塔看,凉性、苦味、入水塔类的傣药所占比例大;从傣药治疗疾病情况看,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多,其次为治上呼吸道感染、骨伤科疾病、风湿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妇科疾病、肝病、月子病、毒虫猛兽咬伤等药物.该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傣药资源及传统利用知识,但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均面临逐渐减少和流失的风险,建议今后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傣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
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中药资源适宜调查方法的探索与建议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基于江苏省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对中药资源调查提出适宜的方法与建议.从洪泽湖区域环境与湿地概况、生态及植被现状、植被分布情况等方面对洪泽湖区域湿地及人工水体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从调查方案的制定、符合湿地特点的样地与样方的设置及具有代表性的水体样地调查等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与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洪泽湖区域中药资源调查及普查技术规范的补充完善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为同类型生态环境与人工干预条件下形成的水体湿地中药资源调查提供方法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