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山楂叶原花青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澎;王建农;卢树杰;付建华;刘建勋

    目的:研究山楂叶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阐明山楂叶原花青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使用山楂叶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干预;酶反应动力学法测定细胞LDH漏出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观察药物疗效;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匀浆MDA含量,羟胺法测定细胞匀浆SOD活性,对药物的治疗机制做进一步探讨.结果:24~60 mg·L~(-1)的山楂叶原花青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LDH漏出(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提高受损心肌细胞活力(与模型组比较,24~48 mg·L~(-1)各剂量组均P<0.05,60 mg·L~(-1)组P<0.01),降低心肌细胞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提高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24 mg·L~(-1)组P<0.05,其余均P<0.01).结论:山楂叶原花青素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样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它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山楂叶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之一.

  • 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白群华;贾燕;代兴碧;肖虹;王应雄;杨瑞馥;邱景富

    目的:探索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液体稀释法测定大黄水提物对鼠疫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小浓度(MIC).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研究大黄作用鼠疫菌的表达谱.选择10倍MIC做为大黄抑制鼠疫菌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分别选择30,60 min.提取并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3,Cy5染料标记后,与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获得表达谱分析结果.应用SAM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应用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得到了大黄不同作用时间鼠疫菌的表达谱.获得了大黄不同作用时间鼠疫菌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结论:大黄抑制鼠疫菌的主要分子机制在于影响细菌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与细胞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桂柳;肖永庆;李丽;张村;逢镇

    目的:研究炒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的化学成分,为阐明炒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炒决明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8-甲氧基大黄酚(8-methoxylchrysophan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黄素(emodin,5)、钝叶决明素(obtusin,6)及钝叶素-2-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炒决明子 化学成分
  • 二鳖散对大鼠Walker-256肝癌肿瘤生长及血清VEGF,endostatin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淑美;徐晓玉;张文亮;李傲;董伟

    目的:探讨二鳖散对大鼠Walker-256肝癌肿瘤生长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的影响,从抗血管生成角度探讨二鳖散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癌肉瘤腹水接种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二鳖散低、中、高剂量(1.25,2.5,5 g·kg~(-1)·d~(-1))组、5-氟脲嘧啶75 mg·kg~(-1)组及模型组.于造模的第9天开始灌胃,每日1次,共21 d.检测各组大鼠瘤重、肿瘤抑制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VEGF,endostatin的表达,计算比较各组vEGF/endostatin的比值.结果:二鳖散中、高剂量组和5-氟脲嘧啶组大鼠瘤重减轻,其血清VEGF表达量降低,Endostatin 表达量升高,VEGF/endostatin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P<0.01).结论:二鳖散能抑制大鼠Walker-256 肝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endostatin的失衡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蝙蝠葛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晓燕;张力;蒋诗琴;龚培力;曾繁典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和蝙蝠葛碱低、中、高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蝙蝠葛碱组腹腔注射蝙蝠葛碱(2.5,5,10 mg·kg~(-1)),伪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再灌注24 h后,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大鼠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25.5±3.3)个/mm2比,蝙蝠葛碱中剂量组(18.9±2.02)个/mm~2和高剂量组(15.9±2.9)个/mm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改善(P<0.05),蝙蝠葛碱中、高剂量组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caspase -3和caspase-9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蝙蝠葛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 雷公藤多苷对抗Thy1.1抗体肾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作者:万毅刚;孙伟;陈晓艳;杨海明;葛明;戴玮;清水不二雄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对肾小球内浸润的炎症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阐明GTW在体内的抗炎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500μg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1-22-3建立2种大鼠抗Thy1.1抗体肾炎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GTW干预组(GTW组)和蒸馏水干预组(对照组).实验1中,在注射抗体前3 d,经灌胃给予较大剂量GTW(75.mg·kg~(-1)·d~(-1))或蒸馏水,直至造模后第7天,处死大鼠;实验2中,在第2次注射抗体同时,经灌胃给予中等剂量GTW(50 mg·kg~(-1)·d~(-1))或蒸馏水,直至造模后第42天,处死大鼠.分别观察7 d内或42 d内模型鼠24 h尿蛋白排泄量(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Upro)动态变化;在处死大鼠后,取出肾脏,分别观察肾小球内浸润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T淋巴细胞变化和肾组织内白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核酸的表达.结果:实验1中,可逆性抗Thy1.1抗体肾炎模型鼠肾小球内浸润的MΦ明显增多,较大剂量的GTW可以减少模型鼠肾小球内MΦ的浸润和肾组织内IL-2核酸表达;实验2中,不可逆性抗Thy1.1抗体肾炎模型鼠肾小球内浸润的活性MΦ,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中等剂量的GTW可以改善模型鼠肾小球内活性MΦ,T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肾组织内IL-2,IFN-γ核酸表达;对于2种模型,GTW都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结论:不同剂量的GTW在体内对抗Thy1.1抗体肾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有抑制作用,这些作用与改善肾组织内IL-2和IFN-γ核酸表达有关.

  • HPLC评价远志种质资源及炮制品的质量

    作者:房敏峰;付志玲;滕红梅;张文娟;王世祥;赵桂仿

    目的:评价远志种质资源及炮制品质量.方法:以20个不同产地野生、5个主产区栽培一至三年生和不同商品等级及部位的远志药材为研究对象,甲醇超声提取,10%盐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远志皂苷元含量并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产地野生远志皂苷元含量沿陕西、山西、河北、东北渐次降低:5个主产区三年生栽培远志含皂苷元0.44%~0.49%:远志根部皂苷元含量0.44%~0.65%,芦头0.03%~0.09%;远志、制远志和蜜远志依次为0.49%,0.35%,0.24%.结论:野生远志皂苷元含量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三年生栽培品皂苷元含量比较一致,部位含量差别较大,经炮炙后含量降低.远志皂苷元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但应规定含量上下限.该研究为远志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 HPLC-UV-ELSD同时测定玄参中5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杨宪;杨水平;张雪;李隆云

    目的:采用HPLC-UV-ELSD同时测定玄参药材中桃叶珊瑚苷、哈帕苷、哈帕俄苷、安哥拉苷C、肉桂酸的含量.方法:应用SHIMADZU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4%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结果: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苷、安哥拉苷C和肉桂酸5种成分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是0.752 0~13.54 μg,r=0.999 3(n=6):0.828 0~14.90 μg,r=0.999 4(n=6):0.636 0~11.45μg,r=0.999 7(n=6);0.544 0~9.792 μg,r=0.999 7(n=6);0.010 8~0.193 9μg,r=0.999 9(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2%,RSD 2.3%(n=6);99.14%,RSD 1.5%(n=6):100.2%,RSD 1.9%(n=6):98.17%,RSD 1.7%(n=6);100.4%,RSD 0.50%(n=6).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玄参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

  • 不同密度下桔梗干物质积累和桔梗皂苷D含量的动态研究

    作者:耿慧云;王建华;蔡爱民;周红英;董其亭;孙印石;薛永峰;马晓冲;刘莎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桔梗干物质积累和桔梗皂苷D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大田试验设5个密度处理:M1(4 cm×25 cm),M2(6 cm×25 cm),M3(8 cm×25 cm),M4(10 cm×25 cm),M5(12 cm×25 cm),分时期对桔梗个体和群体的生物量积累、干物质分配、根产量、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桔梗个体生物量除M2>M3外,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桔梗器官干物质积累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但趋势相近.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差异显著,其中M2花果所占比例小,根部物质积累多;桔梗茎、花果干物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而叶干物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增加.除M2高外,桔梗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桔梗群体根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桔梗皂苷D含量以M2处理为高.结论:适宜的密度对桔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桔梗根产量、桔梗皂苷D含量及群体产量极为重要.

  • 鱼腥草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遗传基础的研究

    作者:吴令上;斯金平;周慧;诸燕;蓝云龙

    目的:揭示全国鱼腥草主产区种质资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其遗传基础,为选育优质、稳定的鱼腥草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不同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峰面积、形态特征、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既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且共有挥发油成分峰面积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挥发油成分绝对峰面积、相对峰面积、RAPD分子研究的遗传距离分别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并可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结论: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类物质存在多样性,不仅与形态特征相关联,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根据挥发油成分、形态与分子标记鱼腥草可划分为2个类型.

  • 冬凌草甲素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作者:许洁;赵继会;王菊;冯年平;谭蓉;刘颖

    目的:考察冬凌草甲素(ORI)水溶液的稳定性,为ORI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室温下将ORI水溶液分别用1 mol·L~(-1)的NaOH或HCl调节pH至设定值,放置60 h,考察pH对ORI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ORI水溶液在室温下和4℃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ORI降解的pH-速率曲线呈V型,稳定的pH(pH_m)为5.ORI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有效期(t_(90))为53.2 h,4℃下为91.5 h.结论:ORI水溶液不稳定,其降解反应速度受溶液pH的影响,属于酸碱专属催化反应.

  • 红藻刺状鱼栖苔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类化合物

    作者:韩丽君;史大永;许凤;袁兆慧;孙杰;石建功

    目的:对红藻刺状鱼栖苔Acanthophora spicifera中的甾体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b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1D和2D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在犬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上进行增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从刺状鱼栖苔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胆甾-4-烯-3-酮(1)、胆甾-4-烯-3,6-二酮(2)、胆甾-5-烯-3β-醇(3)、5α-胆甾-3,6-二酮(4)、β-谷甾醇(5)和24-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6).结论:其中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2,4表现出一定细胞毒活性.

  • 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

    作者:钮正睿;王如峰;荆宇;尚明英;蔡少青

    目的:建立玄参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根据4因素3水平正交表安排试验.用HPLC测定配方颗粒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如下:玄参饮片加入8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 h,药渣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1.5 h.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77 6~1.552 μg(r=0.999 9)和0.014 46~0.433 9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4%(RSD 1.98%,n=6)和98.27%(RSD 1.35%,n=6).测定了10批配方颗粒中上述两种成分的含量.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可靠,含量测定方法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 醋柳黄酮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谢燕;荣蓉;杨峻;李国文;袁秀荣;王健英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自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考察了醋柳黄酮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自乳化速率、粒径及稳定性的考察,确定佳处方;并绘制了醋柳黄酮自乳化片剂2 h溶出曲线.结果:自微乳制剂佳处方的比例为中链甘油三酸酯-Cremophor EL-1,2-丙二醇(0.5:5.7:3.8),微乳平均粒径为12.1 nm,10 min溶出度较心达康片提高131%.结论:醋柳黄酮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溶出度较市售制剂得到明显改善.

  • 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作者:李元波;薛立安;殷建华;彭熙琳;侯世祥

    目的:根据冠心病发病的时辰节律性,以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为基础,制备复方丹参脉冲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脉冲片由含有复方丹参药物、丁二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的片芯外包3层衣膜构成,内层为隔离层,由Eudragit RL 100构成;中间层为溶胀层,由HPMC E5构成;外层为控释层,由Eudragit RS 100,RL 100和EC的混合物构成.结果:5种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_1,Rb_1、三七皂苷R_1以相近的释药规律释药,脉冲片在膨胀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渗透泵、有机酸诱导和扩散机理在设定的时滞后快速释药.结论:成功制得一定时滞后快速释放的复方丹参脉冲片用于冠心病的防治,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

  • 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应激负荷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何蓉蓉;王敏;李怡芳;戴毅;段营辉;姚新生;粟原博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对束缚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将雄性C_(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125,500 mg·kg~(-1)九节茶提取物给药组,制备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与应激对照组相比,中药九节茶可以提高束缚应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总数,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同时增加脾脏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及数目.结论:中药九节茶可以改善应激负荷小鼠淋巴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 川芎嗪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Smad7和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敏;周娟;王飞;刘煜敏;张悦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othylpyrazine,TM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c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TMP组,每组6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川芎嗪(40mg·kg~(-1)·d~(-1))治疗3周后取梗阻侧肾组织,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沉积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Ⅲ型前胶原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Smad7和Smad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肾小管萎缩,管腔扩张,肾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肾间质明显增宽;Ⅲ型前胶原、TGF-β1含量显著增加;Smad7,Sn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MP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Ⅲ型前胶原、TGF-β1含量明显降低,Smad7,Sno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川芎嗪具有显著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肾组织中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含量,同时恢复Smad逆向调控因子Smad7和Sno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萝卜秦艽2个环烯醚萜苷研究

    作者:薛恒跃;张春泓;王钢力;林瑞超;李萍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实验和波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的大孔树脂1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7-epilamalbide(1),chlorotuberoside(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连作对地黄生长的障碍效应及机制研究

    作者:尹文佳;杜家方;李娟;张重义

    目的:通过研究连作地黄的生理生化效应,探讨地黄的连作障碍机制.方法:测定分析地黄的生长指标、块根ATP酶活性、根系活力及营养吸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连作地黄的生长速度降低,叶片面积下降,造成源能力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抑制了块根ATP酶活性及地黄的根系活力,抑制了对钾和氮的吸收,造成植株钾和氮素营养胁迫.结论:连作地黄源能力的不足是限制地黄块根膨大的重要因素;连作地黄根系活力、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的下降及地黄植株的钾和氮素营养胁迫是影响连作地黄生长及块根膨大的原因之一.

  • 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波;刘忠;赵爱华;苏明明;谢国祥;贾伟

    目的:药用植物遗传背景基础资料缺乏,对其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认识不够深入,阻碍了细胞或组织培养、代谢工程等在获取高价值次生代谢物上的广泛应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尤其是cDNA-AFLP转录轮廓分析和代谢组学的整合运用,将次生代谢物的变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联,在挖掘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探索次生代谢途径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的新趋势和重要手段之一,将有力地促进药用植物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

  • 通关藤制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钱军;华海清;秦叔逵

    通过文献综述考证通关藤制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明确通关藤制剂的植物来源和抗肿瘤有效成分,通关藤制剂在实验和临床水平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为该类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 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克隆新方法——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

    作者:王学勇;崔光红;高伟;黄璐琦

    针对目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薄弱,有效成分复杂,一般克隆方法难以获得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困境,笔者提出并实践了"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介绍了其概念、原理及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指出该方法尤其在有效成分次生代谢途径不明确、相关功能基因背景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基因克隆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为中药功能基因克隆研究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为深入开展药用植物基因工程、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 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作者:龚国良;李欣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8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炎琥宁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 m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和TL-10,TNF-α,MP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IL-10水平均较健康组低(P<0.01).而TNF-α及MPO较健康组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TNF-α,MPO水平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P<0.01),IL-10与对照组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痰热清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无明显毒性作用,临床使用安全.且能有效地抑制上述细胞因子的释放,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作用之一.

  •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作者:王阶;王永炎;郭丽丽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病证结合 组方模式
  •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科研学术交流

    作者:肖培根;王永炎

    告别了不寻常的2008年,迎来了更具挑战的2009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体会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意义.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