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西草药的显微鉴别研究Ⅰ——3种紫锥菊根的显微鉴别

    作者:李沁;楚楚;谭震锋;王亚琼;韦家福;李萍;赵中振

    目的:对<美国药典>收录的3种紫锥菊的根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分别对狭叶紫锥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淡果紫锥菊E.pallida和紫锥菊E.purpurea的根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对其主要鉴别特征拍照.结果:3种紫锥菊的根横切和粉末特征基本相似,同时也具备显著性差别,其显微特征可作为西草药研究的生药学鉴定依据.

  • 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作者:刘颖;陈志强;陶蓓蕾;冯年平;赵继会

    目的:建立血浆中蟾毒灵浓度的分析方法,测定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蟾毒灵浓度,测定并比较大鼠和人血浆中蟾毒灵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在0.1~1.0mg·L~(-1),药物浓度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蟾毒灵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蟾毒灵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蟾毒灵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 朱砂的胚胎毒性研究

    作者:梁爱华;李春英;刘婷;赵雍;曹春雨;薛宝云;王金华

    目的:观察朱砂在小鼠妊娠中晚期、妊娠前与妊娠全期给药对小鼠胚胎的影响.方法:分2批试验进行研究,分别为妊娠中晚期给药试验和妊娠前与妊娠全期给药试验.每批试验均采用ICR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和朱砂0.08,0.4,4.0 g·kg~(-1)剂量组.妊娠中晚期于孕后第6天开始给药一直给药至孕后第19天(D6~D19);妊娠前及妊娠全期给药试验则于交配前14 d至妊娠后19 d持续给药.2批实验均于妊娠期第20天行剖腹产,称量胎鼠体重,记录胎鼠数目、吸收胎、死胎、活胎等,同时观察胎仔外观有无异常.将每窝的胎仔分成二部分,1/3进行Bouin染液固定及染色,用于器官检查;另2/3进行骨骼染色,用于骨骼观察.结果:小鼠妊娠后D6~D19灌胃给药时,朱砂3个剂量组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活胎数、死胎数和吸收胎数量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胎仔外观检查、内脏检查、骨骼检查均未见明显畸形.交配前14 d至妊娠后第19天持续灌胃给予朱砂0.4,4.0 g·kg~(-1)·d~(-1),其流产率、吸收胎率较对照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和剂量依赖关系.朱砂各剂量组的胎仔外观检查和内脏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骨骼检查显示,朱砂可造成一定程度的骨骼畸形,其中0.4,4.0 g·kg~(-1)·d~(-1)剂量组骨骼畸形率较高,分别达到46.7%和77.8%.结论:妊娠中晚期用药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此时期胚胎对朱砂的敏感性较低;妊娠前以及妊娠早期使用朱砂(≥0.08 g·kg~(-1)·d~(-1),相当于临床5倍量)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并随剂量增大作用有增高趋势.

  • GC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的含量

    作者:赵晓(由頁);陈晓辉;谭晓婧;毕开顺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采用GC对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为分析柱;柱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2 min,以8℃·min~(-1)升温至130 ℃,保持3 min.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1.2 mL·mi~(n-1);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结果: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0.009~0.090(r=0.999 8),0.009~0.091(r=0.999 8),0.060 4~0.604(r=0.999 7),0.037 4~0.374 g·L~(-1)r=0.999 5)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2%(RSD 0.8%),96.7%(RSD 1.1%),98.7%(RSD 1.1%),96.7%(RSD 2.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高良姜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乌药中异喹啉生物碱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建忠;俞桂新;杨莉;王长虹;王峥涛

    目的:建立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norisoboldine)的含量,以Phenomenex Gemini C_(18)柱为固定相,乙腈-0.5%甲酸(加三乙胺调节pH至2.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结果:去甲异波尔定在0.015~1.509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4%.结论:通过对20批不同来源的乌药样品中去甲异波尔定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提升乌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太空环境对甘草中甘草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诱变作用分析

    作者:严硕;高文远;路福平;赵润怀

    目的:探讨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基因的诱变作用分析.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草,18 d后返回地球,搭载种子返回地面后与对照组同时种植于实验田中,采集三年生甘草叶子,对甘草酸形成相关基因ITS序列,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草经过卫星搭载后,甘草酸相关基因ITS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而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某些位点呈现了差异性,并且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结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形成和表达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对于揭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形成的基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后期选育甘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

  • 夜香牛全草的生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朱华旭;唐于平;闵知大;龚祝南

    目的:研究广西产夜香牛生物活性化学成分.方法: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一)clovane-2,9-diol(1),caryolane-1,9β-diol(2),洋芹素(3),金圣草素(4),木犀草素(5),金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洋芹素-4'-O-β-D-葡萄糖苷(9),金丝桃苷(10),β-amyrin aceate(11),lupeol acetate(12).结论:化合物1,2,6和10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欧志强;赵朗;王刊;傅宏征

    目的:研究腺梗旆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中二萜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IR,MS,NMR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15,16-异亚丙基稀莶苷(15,16-isopropylidene-darutoside,1),稀莶精醇(darutigenol,2),豨莶苷(darutoside,3),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腺梗稀莶 二萜
  • 一测多评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作者:宋亚芳;王智民;朱晶晶;闫丽华;张启伟;龚慕辛;高慧敏;冯伟红;王维皓

    目的:建立吴茱萸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11批吴茱萸药材中2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以外标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吴茱萸内酯和吴茱萸碱测定是准确的、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成分间的测定.

  • 丹参酚酸B盐对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周娟;张悦;陆海英;刘煜敏;林敏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盐(SA-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治疗组(12只).模型组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在UUO基础上给予SA-B水溶液(12.5 mg·kg~(-1))灌胃,各组于造模后第14,21天分2批处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角蛋白19 mRNA的表达.结果:SA-B能够显著改善梗阻侧肾脏的病理改变,显著减少肾组织α-SMA的表达,增加角蛋白的表达.结论:SA-B可明显改善UUO所致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小管上皮-成肌纤维细胞转分化和抑制成肌纤维细胞的增生和活化而实现的.

  • HPLC法同时测定乌药中3种倍半萜内酯的含量

    作者:郑运亮;栾连军;甘礼社;周长新;吴永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药中3种倍半萜内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羟基香樟内酯在0.0018~0.036 0 g·L~(-1),新乌药内酯在0.016 2~0.323 2 g·L~(-1),乌药醚内酯在0.010 5~0.209 9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98.8%,98.9%,RSD分别为3.3%,1.9%,1.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靠,为乌药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林;康文艺

    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麻黄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

    作者:武季玲;李胜;姜寒玉;高育红;牛俊义

    目的:对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为麻黄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以萌发种子根尖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分析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结果:上午10:20-10:40为佳取样时间,且采用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时间草麻黄为4 h,中麻黄5 h,木贼麻黄4.5 h,膜果麻3.5 h.膜果麻黄、木贼麻黄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4=2M+8m+4sm,2n=2x=14=10m+4st;草麻黄和中麻黄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28,属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20m(2SAT)+8st,2n=4x:28=20m(SAT)+6st+2sm;结论:4种麻黄的核型均为"2A"型,属较对称核型.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双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页瑞;陈勇;王龙虎;陈雪英;刘雪松;孙长海;闫文杰

    目的:研究以红花药材为原料,采用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优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了阶段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g·mL~(-1))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_9(3~4)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与传统浸提法和药典所述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阶段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两个因素对HSYA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药材质量的30%乙醇,在室温下每个阶段提取120 min.在此佳工艺条件下,HSYA提取率为1.56%,浸出物中HSYA纯度为6.06%.与传统浸提法和药典中所述的超声提取法相比,提取率分别提高6.12%和9.09%,纯度分别提高42.9%和27.0%.结论: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溶剂用量少、提取率和纯度较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 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金晓勇;贾晓斌;孙娥;王静静;陈彦;蔡宝昌

    目的:研究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炙淫羊藿炮制前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结果: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炙淫羊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条件和黄酮类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趋势.

  • 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提取川芎挥发油的研究

    作者:王晓影;杨宇杰;张立国;贺静;王春民;倪力军

    目的: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新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steam distillation,SD)进行挥发油得率和质量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WER与SD提取川芎挥发油,并对2种工艺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比较其挥发油得率和GC-MS图.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WER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得率0.50%是SD 0.20%的2.5倍,2种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GC-MS图共有峰有2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4%(SD)与98.80%(WER),而且相同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提取川芎挥发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得率,而凡能够延续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的品质.

  • 原花青素舒张家兔离体肺动脉的研究

    作者:张团笑;牛彩琴;蓝海涛;刘红;敬华娥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PC)对家兔离体肺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肺动脉平滑肌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NA)预收缩后,给予PC(0.625,1.25,2.5 mg·L~(-1)),观察其舒张血管的量效关系;并分为对照组、PC组、Pc+吲哚美辛(1×10~(-5)mol.L~(-1)、PC+普萘洛尔(1×10~(-5)mol·L~(-1))、PC+左旋硝基精氨酸(1×10~(-4)mol·L~(-1))、Pc+甲烯蓝(1×10-5 mol.L~(-1))和PC+去内皮细胞7组,探讨PC舒张血管的机制;用PC(20 mg·L~(-1))温育标本后,观察Pc对NA(1 × 10~(-8)~1×10~(-5)mol·L~(-1)),KCI(6.3~100 mmol·L~(-1))和cacl:(1×10~(-5)~1×10~(-2)mol·L~(-1))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PC能明显舒张肺动脉血管,并有量效关系(r=0.69,P<0.01);去除血管内皮、L-NNA或MB可抑制PC的舒张作用,但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无影响;PC能压低NA,KCI和CaCl_2的量效收缩曲线,三者的pD2分别由对照的(7.57±2.41),(1.74±1.19),(3.72±1.88)降低为(6.47±1.42),(1.07±1.12),(3.17±1.55);PC也能抑制NA引起的第Ⅰ时相收缩,对CaCl_2引起的第Ⅱ时相收缩无影响.结论:PC舒张肺动脉的作用是内皮依赖性,且与NO/cGMP介导有关;也可能是拮抗ROC和PDC通道,降低胞浆Ca~(2+)而舒张血管.

  • 活血化瘀方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及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张彦华;唐于平;郭建明;丁安伟;段金廒

    目的:探讨5个活血化瘀方(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酶时间(TT)法测定家兔血浆凝血时间.结果:活血化瘀方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5个方剂醇沉上清液部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比其全方和醇沉沉淀部位效果好(P<0.01),其中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醇沉上清液部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比其他方剂好,而在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全方效果好(P<0.01),醇沉上清液部位效果差.结论:5个活血化瘀方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且不同部位样品侧重的药效强弱不同.通过本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的方剂活血化瘀整体评价奠定了基础,为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清刺激的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罗雪磊;周晓霞;苏佩清;朱网娣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单纯高甘油三酯血清(HTG)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HTG诱导其增殖,观察SSTF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CO含量、血红素氧化酶-1(HO-1)平EFLK/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50HD mg·L~(-1)的SSTF可明显抑制HTG诱导的VSMCs增殖,增加VSMCs培养上清液中CO的生成量,抑制细胞周期进程(P<0.05,P<0.01),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趋势;500 mg·L~(-1)的SSTF显著诱导细胞ERK/p-ERK蛋白的表达(P<0.01),但是对HO-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SSTF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直接参与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STF介导的细胞保护作用.

  • 蓬子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春超;邵建华;曹丹丹;张玉伟;李铣

    目的: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苷(1),表松脂醇(2),右旋杜仲树脂酚(3),异鼠李素(4),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苷(5),香叶木素(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槲皮苷(8),熊果酸(9),熊果醛(10),茜草萜酸(11).结论:化合物1~5,9~11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

    作者:陈菁瑛;苏海兰;黄玉吉;葛培盛;吕竹清

    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问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关键词: 泽泻 种质资源 特性
  • HPLC-ESI-MS~n分析酸枣仁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王卫记;罗建光;孔令义

    目的:研究中药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ESI-MS~n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药酸枣仁有效部位中鉴定出13个化合物.结论:HPLC-ESI-MS~n能简单、快速地分析酸枣仁黄酮苷及三萜皂苷类成分.

  • 银杏提取物抗大鼠阿霉素性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许志威;吴伟康;蓝涛华;张选红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大鼠阿霉素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及ghrelin多肽机制的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心衰模型组和银杏组.模型组和银杏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复制心衰模型,银杏组给予银杏提取物水溶液灌胃(100 mg·kg~(-1)·d~(-1)),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的ghrelin水平,高压液相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与磷酸肌酸(CrP)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hrelin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功能明显降低,银杏组心功能指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模型组血浆中的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心肌组织中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及ghrel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银杏组血浆中的ghrelin水平显著增高;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及ghrel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结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阿霉素性心衰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EGB干预治疗可改善阿霉素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这可能与EGB增强了促能量代谢正平衡的ghrelin多肽的表达与生成有关.

  • 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宇航;闫相伟;郭巧生;田汉卿;邓乔华;彭云;郭剑英;管成忠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适宜播种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调查菘蓝各物候期进程情况,收获时随机采集样品,测定板蓝根形态学指标、小区根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播种期明显影响菘蓝的物候期进程;播种期与菘蓝根部性状、产量及质量呈负相关;不同播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内在质量形成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安徽阜阳地区菘蓝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如采用麦药轮作的复种制度,也可将播种期适当延迟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川芎嗪对DHF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晓丹;刘旺;周嘉辉;范春兰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模型组、TMP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d~(-1))4组(n=10),另有假手术组10只.连续给药4周后应用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及细胞超微结构.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Ca~(2+|)]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_(max))无显著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显著升高,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_(max))显著降低,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数值显著延长;心肌损伤明显,肌细胞内Ca~(2+)浓度明显上升,线粒体钙ATP酶活性明显下降.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TMP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LVEDP,显著升高-dP/dt_(max),显著缩短T;明显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害;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内荧光值;心肌细胞线粒体中Ca~(2+)-ATPase活力明显增加.结论:中、低剂量的TMP可以明显减轻DHF所致的心肌损伤,改善D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内[Ca~(2+)],提高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拮抗钙超载.

  • 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作者:张蕾;戴住波;崔光红;程义勇;漆小泉;高志贤

    目的:获得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根据GGPS蛋白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丹参根中获得目的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Prosite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域,Target P 1.1分析信号肽序列,MEGA4.0比对已有GGPS蛋白序列,并构建进化树;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丹参子叶期根、叶和花期根、茎、叶、花蕾、花中的表达情况;设计特异引物,从丹参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编码完整的GGPS基因,初步分析该基因结构.结果:得到1条长1298 bp的GGPS cDNA序列,其ORF框长1 095 bp,编码1段含有52个氨基酸质体定位信号肽的364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多聚异戊二烯基合成酶的特异序列,与已报道的GGPS基因有60%以上的同源性;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所分析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尤以花期叶片中的表达强;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有1个397 bp的内含子.结论:首次得到丹参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为其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 爵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刘文坤;陈思强;周玉春;罗永明;杨美华

    目的:建立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及HPLC.结果:对28个不同来源的爵床药材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木脂素成分中金不换萘酚甲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 川芎嗪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强;陈刚;张继芬;冯彬彬;徐晓玉

    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而影响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灌胃给药川芎嗪,检测大鼠足垫厚度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染色CD34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MVD),放射免疫法分析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westem blot分析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100 mg·kg~(-1)川芎嗪组大鼠足垫厚度显著减小,血清中TNF-α的含量和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川芎嗪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发展与抑制病变关节滑膜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

  • 丹皮酚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作者:刘继勇;韩盈;杨明;朱全刚;胡晋红

    目的:制备丹皮酚微乳和微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IPM为油相,卵磷脂/APG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采用磁力搅拌法滴加水到油相中,制备丹皮酚微乳.采用HPLC测定丹皮酚微乳中丹皮酚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测定微乳的形态和粒径.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丹皮酚微乳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对微乳、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制备的丹皮酚微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32 nm,含量稳定.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微乳、微乳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47.846,103.760,70.401μg·cm~(-2)·h~(-1),12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57.179,1 266.484,881.217μg·cm~(-2).结论:丹皮酚微乳、微乳凝胶的12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可为丹皮酚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 泰山白首乌醇提物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作用

    作者:费洪荣;王李梅;王凤泽

    目的:研究泰山产白首乌醇提物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白首乌95%的乙醇提取物,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MTT法检测不同洗脱部位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的变化;FTTC-AnnexinV/PI双标记检测90%乙醇洗脱部位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ERK,JNK1,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泰山白首乌50%乙醇洗脱部位和90%乙醇洗脱部位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减少细胞的增殖指数(PI),且90%乙醇洗脱部位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抑制ERK磷酸化并促进.JNK1的磷酸化.结论:泰山白首乌醇提物可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发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中ERK和JNK磷酸化水平的平衡相关.

  • 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春生;王学勇;刘仁权;南博;张艳洁

    目的:探讨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为提高栽培甘草药材中的甘草酸含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测定甘草单株中的甘草酸和淀粉含量.结果:甘草药材中淀粉质量分数为1.39%~10.82%,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63%~3.51%.结论: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负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甘草中淀粉含量提高甘草药材质量.

  •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研究概况

    作者:王怡薇;梁日欣;杨伟鹏;王彦礼;翁小刚;杨庆;王岚;朱晓新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被认为在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和首过效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该模型的方法、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高雪岩;王文全;魏胜利;李卫东

    甘草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炎、解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三萜皂苷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其药理活性研究的较为深入和明确.近年来,甘草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后,也成为药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了甘草提取物、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近5年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试验研究表明甘草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和保护活性.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