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汉语后部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个案研究

    作者:王小丽;崔刚;李玲

    目的:对病灶局限的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受损和语言保留情况进行个案分析,验证语言处理的双机制假说,并为临床语言治疗提供相关神经语言学依据.方法:选取1例病灶局限的枕、顶、颞叶受损的后部失语患者,通过自然交谈和西部失语症量表检查(WAB)检测收集语料,并辅以图片命名及句子复述等任务,全面检测和分析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障碍,重点关注其句法-词汇分离,以及与之相关的名一动分离现象.结果:颞叶受损患者词汇受损严重,句法保留相对较好;词汇理解较好,但是产出困难;词汇产出存在名动分离现象,呈现出名词特异性损伤的特点.结论:汉语后部失语患者句法保留较好、词汇受损严重,以及相关的名动分离的事实,一方面为语言处理的词汇—规则双机制假说提供有力证据,另一方面为汉语后部失语患者的语言有效康复方面提供神经语言学依据.

  • 针刺推拿疗法对学龄期脑性瘫痪儿童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

    作者:王丹;钟清玲;汤小敏;李博;黄朝意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干预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13士3.23)分、(2.67士0.85)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45±3.57)分、(2.50士0.69)分,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1.83±4.12)分、(4.51±1.32)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8.16士5.28)分、(7.17±1.56)分,各组患儿BBS、MFES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疗法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能积极改善患儿害怕跌倒的状况.

  • 闭链离心等张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晓磊;刘文辉;苏建康;李瑾;郄淑燕

    目的:探讨闭链离心等张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33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17)和对照组(n=16);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闭链离心等张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等速肌力测定膝伸屈肌群肌力、膝关节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以及SF-36评估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Kujala评分、60°/s速度下膝伸屈肌群峰力矩、SF-36中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8周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Kujala评分、60°/s速度下膝伸屈肌群峰力矩及SF-36中生理职能、健康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闭链离心等张训练能进一步缓解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强肌力、提高生活满意度,建议可以作为PFPS康复训练的一部分,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屈菲;颜海霞;刘言薇;陈佩顺;关红丽;周海旺;彭绮云;黄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研究

    作者:林松;李咏雪;励建安;陆晓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泽坤;徐琳;马骏;邱健;李国英;黄晓民;许业灏

    目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以社区为主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愿意参加心脏康复,将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康复组参与12周的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前、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及面积应变值(LS、RS、CS、AS).结果: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的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根据左室心肌节段分区法,两组间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各有150节段,左回旋支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右冠脉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不同冠脉供血区域的LS、RS、CS、A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经PCI术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

  • 脑梗死急性期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

    作者:夏楠;任彩丽;王红星;励建安;付娟娟

    目的:初步探究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中重度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的标准化运动训练流程干预,该流程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进行性加重时开始执行,持续3周,要求总训练强度至少达到每天1.5h,且其中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与手法训练应≥60min,且从第一周就开始进行既定的5个主要方面,16到22项具体的训练介入.具体内容包括:肢体主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床上运动、站立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康复介入前后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MBI差值(MBI1-MBI0)与MBI改善程度([MBI1-MBI0]/[100-MBI0]×100%)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FMA相关指标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ADL能力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虽然与常规治疗相比未能获得运动功能的显著差异,但该运动训练方案有助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标准化康复干预.

  • 听觉统合训练对整体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影响

    作者:钱沁芳;欧萍;杨式薇;黄艳;卢国斌;王艳霞;谢燕钦;王章琼;余秋娟;杨闽燕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对整体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儿童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治疗效果.方法:144例GDD儿童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轻度GDD 28例,中重度GDD 20例.运用脑干诱发电位仪行ASSR测试判定听觉敏感频率,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进行AIT治疗,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AIT疗效调查表,治疗前后3个月语言发育商、总发育商评分差异及AIT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评估整体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轻度GDD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01),而治疗组中中重度GDD患儿以及全部对照组中患儿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提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空白对照组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轻度GDD三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语言DQ、总DQ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01),中重度GDD三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总D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显示:轻度GDD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语言DQ、总DQ比较差异显著(P< 0.01,P<0.01),中重度GDD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总DQ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重度GDD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总DQ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GDD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语言DQ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IT治疗3个月后在语言、社会交往上平均总有效率60.42%、72.92%,控制情绪能力平均总有效率20.83%.结论:AIT能促进轻度GDD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提高GD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及改善情绪.

  • 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

    作者:刘丽玲;倪朝民;岳童;刘孟;刘郑;陈进;范文祥;穆景颂;王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正常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以自然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速度(AP-COPVD),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组内进行两侧下肢COP时空参数比较,组间进行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比较,并分析偏瘫组各步态参数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健侧相比,患侧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减小,AP-COPDD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偏瘫组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三者的对称性比均减小,AP-COPDD对称性比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步速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5),与AP-COPDS、AP-COPVS两者的对称性比呈中度正相关(r=0.682,r=0.442,P<0.05),与AP-COPVD对称性比存在负相关趋势(r=-0.363,P=0.053).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COP时空参数呈不对称性模式,且其不对称性与步速存在相关性.

  • 一种新型认知障碍诊治系统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荣荣;陈艳;罗丽娟;潘翠环

    目的:观察认知障碍诊治系统ZM3.1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入选5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试验组予以认知障碍诊治系统ZM3.1训练系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认知功能训练,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复述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辨认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结构模仿能力9项认知功能亚项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治疗后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复述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后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在时间定向力、计算能力等认知功能亚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障碍诊治系统ZM3.1的训练系统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传统认知康复训练相比,在时间定向力和计算能力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红芪复方联合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王强;施洪飞

    目的:探讨红芪复方联合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IR)、红芪复方预处理模型组(HP)、运动预处理模型组(EP)和运动联合红芪复方预处理模型组(EHP).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钙离子(Ca2+)浓度.结果:①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血清cTn Ⅰ漏出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和HP组中血清cTn Ⅰ值明显升高;②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显著降低,与EHP组相比,EP组中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升高;③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血清ET明显降低,差异显著,HP组和EHP组血清TXB2降低,有显著性差异,HP组和EHP组6-k-PGF1α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ET、TXB2显著上升,EP组6-k-PGF1α明显降低;④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与EHP组相比,HP组和EP组心肌中TNF-α和HP组IL-6含量显著上升;⑤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中SOD活性升高,心肌中MDA下降,有显著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心肌中SOD活性显著降低,心肌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红芪复方联合运动预处理可通过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白细胞损伤,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改善微循环,降低钙超载,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应.

  • “形神共养”对大鼠认知功能、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及锥体细胞的影响

    作者:郝赤子;王娟;廖维靖

    目的:探讨“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对正常大鼠认知功能、突触素(SY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及大脑mPFC区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形养”组(EE1),“神养”组(EE2),“形神共养”组(EE3)和标准养组(SE),每组12只,分别进行形养、神养、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训练及标准养.训练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水迷宫结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SYN、MAP-2的表达;用Golgi-Cox染色观察大脑内侧前额叶区锥体细胞树突的变化.结果:水迷宫测试的第5天,EE3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SE组(P<0.05);4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SE组的SYN表达低,而EE1组和EE3组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EE2组.SE组的MAP-2表达低,而EE3组的表达高于EE1组和EE2组.mPFC区锥体细胞树突交点总数4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棘密度EE3组大,其次是EE1组,SE组与EE2组之间无区别且较EE1和EE3组低.结论:“形神共养”的丰富生存环境可提高正常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促进SYN及MAP-2免疫表达及锥体细胞树突生长.

  • 脑性瘫痪儿童前膝疼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佳音;庞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继发肌肉萎缩、挛缩和骨、关节变形及疼痛等问题.痉挛改变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挛缩造成了膝关节屈曲畸形,增加了髌骨关节面的接触力量,终这种异常的模式会引起脑瘫儿童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前膝疼痛[2-3].相关研究表明前膝疼痛在脑瘫儿童中的发病率高达39%[4].脑瘫儿童的前膝疼痛影响其生存质量,限制其活动参与能力,降低了其步行功能.目前国内对前膝疼痛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系统性描述的文献较少,故现将国际上有关脑瘫儿童前膝疼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康复治疗进展

    作者:张冉;陈亚平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出现使得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1].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给予患者生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直至原发损伤得到合理处置.随着重症患者存活率的提高使得临床医生更加关注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观察发现,重症监护病房转出或出院的患者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继发表现,如体重减轻、肌肉萎缩使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乏力、呼吸困难和抑郁等.这些继发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过程,导致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虚弱、免疫力下降、感染、压疮等.影响持续至出院后数年.2009年的一次圆桌会议中提出了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这一术语,定义为临床发现的重症患者的衰弱现象,在这里重症是导致患者衰弱的唯一原因,需除外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导致的肌肉无力.此术语用来描述重症监护治疗相关的神经肌肉并发症[2].

    关键词:
  • 心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方法及康复治疗的影响

    作者:傅丽媛;郭琪;曲博轩;张沛雯;安东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在许多国家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我国人群CV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全国有2.3亿CVD患者,在所有死亡原因中CVD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于死因第一位[1].CVD使患者生活成本增加,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下降[2],同时也使他们直接或间接的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3-4],患者心理上对恢复健康失去信心,从而延长CVD的恢复进程及平均住院时间[5].CVD康复是CVD治疗的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全面的康复不仅改善了患者身体活动和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6],而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CVD风险因素,从而改善他们的QOL[7].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的QOL水平,并针对患者的QOL情况进行改善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 中国精神残疾人社会参与及卫生服务研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超;王振杰;郑晓瑛

    2010年末我国精神残疾人数达629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39%[1].相比其他类型的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将会面临更多的社会参与障碍,如失业、就业困难[2-3]、就业歧视[2]等.加之由于精神残疾人疾病的特殊性及传统的社会认知状态,往往使得残疾人遭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在社会适应中更为敏感,面临更多的困难[4].同时,精神残疾人往往更容易伴发多种心理上和躯体上的疾病,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治疗和康复服务[5].本文对中国精神残疾人社会参与及卫生服务研究进行综述,以总结我国精神残疾人群致残后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为今后更加全面深入的精神残疾康复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 肌筋膜触发点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成熟;刘建启;胡小刚;敖丽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常见的临床疾病.肌筋膜触发点主要表现为:在触发点位置可以触摸到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挤压触发点时会产生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和交感现象[1].触发点可能是由于肌肉创伤、长期姿势不正确或者反复局部损伤引起.分为活动性触发点(active trigger points,ATrPs)和潜在性触发点(latent trigger points,LTrPs).潜在性触发点除了不产生自发痛外,具有活动性触发点的其他所有特征.潜在性触发点可因为某种疾病变成活动性触发点,常见的有肌肉积累性劳损、姿势不良、系统性疾病及神经肌肉骨骼疾病.此外,有学者提出潜在性触发点可以加速肌肉疲劳[2].虽然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病理机制做了大量的探究,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关于MPS的诊断目前国际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常用的标准为Simons DG[3]1990年提出的MPS诊断的临床标准:紧张带内触痛点、触压触发点引出患者主诉的疼痛、牵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由于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病机不甚清楚,诊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就目前关于MPS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诱发电位在昏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菲菲;冯珍

    昏迷是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或大脑皮质神经元广泛受损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随着我国重症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却处于昏迷状态.对昏迷准确客观地评价在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昏迷的评估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各种昏迷量表,但它们都不能客观地显示大脑功能的损害程度.临床诱发电位是检测神经系统的重要技术,具有客观性强、稳定性高、不良反应少、不易受干扰等优点,在昏迷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诱发电位在昏迷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在康复医学科中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迷走神经电刺激促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晓阳;冯珍

    昏迷是康复医学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并发症多,生存质量差,治疗费用昂贵,不仅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患者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因此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恢复其功能,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真正重返家庭、回归社会,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难治性癫痫和持续性、复发性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等[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NS可减少癫痫患者白天嗜睡时间和快动眼睡眠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延长觉醒时间,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2-31.本文现将迷走神经电刺激促醒可能机制及VNS对昏迷的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娜;秦振龙;袁蓉;窦智;左欣鹭;马玲;杨惠婕;倪家骧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被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连续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bB以上[1].SD的发病率为5-20入/10万[2],多为单侧发病[3].该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很高.耳蜗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耳蜗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4].研究表明,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耳蜗微循环障碍,可治疗突发性耳聋[5-8].目前,临床多采用盲探式操作,易发生出血、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9].超声引导下颈交感神经阻滞技术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穿刺过程中的不良反应[10].但是,超声引导下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
  • 智能膝关节假肢的技术发展与趋势分析

    作者:张腾宇;兰陟;樊瑜波

    膝关节假肢根据其力矩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被动式、半主动式和主动式[1].传统的膝关节假肢产品均为被动式或半主动式,此类假肢能够通过弹性元件(弹簧)和储能元件(液压缸、气压缸等)在支撑期储存能量,同时给予一定阻尼,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在摆动期释放能量并助伸,从而实现膝关节屈伸运动.由于这种膝关节行走过程中阻尼不能随时调节,因此速度变化适应性差,患者容易疲劳.为此,人们开始研究阻尼能够自动调节的智能膝关节假肢.所谓智能假肢,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微处理器控制等技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意图进行运动,并具有主动适应外部条件变化能力的假肢.智能膝关节假肢使用传感器对人体行走的步态参数进行检测,并利用微处理器控制膝关节达到相应的屈伸阻尼,根据不同的步态特征给予不同的控制,从而能够使截肢者行走更加自然,具有更好的仿生性[2].本文将在大量文献检索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智能膝关节假肢的技术发展历程及国内外技术现状,同时分析该领域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 基于C#和TwinCAT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作者:杨进兴;郭帅;嵇建成;申纯太

    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因神经元病变造成的神经回路阻断,研究通过试错和重复的功能训练使脑卒中偏瘫患者形成运动记忆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使患者重建神经回路并恢复运动能力.方法: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硬件平台的结构和特点,基于运动学习理论,制定康复策略,设计下肢康复机器入控制系统.结果:完成了由基于C#的上位机软件和基于TwinCAT的下位机软件组成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上位机功能包括模式选择、训练数据处理、参数设置;下位机软件负责采集训练数据、运动控制功能;上下位机软件之间采用ADS通信方式.结论:控制系统满足患者康复训练的使用需求,帮助康复理疗师对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的步态和平衡康复训练.

  • 运动疗法对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王军威;袁琼嘉;杨澎湃;单继新;原江涛;宋广闻;江玉

    2015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现状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25.2%,同时依据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仅在2010年,我国就约有2亿高血压病患者,意味着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将产生2例高血压患者,而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具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特点,其中40-50岁阶段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速度尤为明显,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9%[2-3].而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90%-95%[4].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