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A型肉毒毒素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兰月;徐光青;胡昔权;李奎;黄东锋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综合功能训练前后多个时间点进行生存质量的评测及随访,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状态及生存质量等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伴有上肢痉挛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屈肌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2-3级.随机分为BTX-A治疗组及对照组.BTX-A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在肌腹进行分点注射.注射后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A型肉毒毒素,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分别检测1次.测量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及卒中影响量表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次评测与治疗前相比,肌张力、卒中影响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4次评测数据两两之间相比,卒中影响量表得分在治疗后6周达高峰,治疗后12周时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增加痉挛上肢的功能性活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较单纯功能训练好.

  •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作者:伍少玲;马超;曾海辉;麦明泉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 BWS组、0% 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 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 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 BWS组和0% 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 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 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 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 经皮电神经刺激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魏妮;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陈月桂

    目的:比较单次(45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患者接受1次45min TENS治疗,刺激电极放在患侧上肢穴位上,刺激频率为100Hz,脉宽为200μs,强度为患者大耐受量;安慰组患者接受45min安慰治疗,仪器与治疗组相同,有指示灯闪,但无电流输出.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接受1次SEP检测,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侧与健侧SEP值相比,除N9潜伏期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EP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SEP值N20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次45min TEN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的SEP,推测TEN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可能与TENS增加脑电活动,改善SEP,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 广州市老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红璐;成守珍;严凤娇;黄东锋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OL)现状,为相关措施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样本调查的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即SF-36健康量表,对广州市82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和健康变化5个维度生存质量评分低于社区老人(P<0.01),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后手术时间和同住者.结论: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后QOL低于社区老人,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QOL.

  • 偏瘫步态膝关节角度分析

    作者:江晓峰;胡雪艳

    目的:定量分析偏瘫患者步行周期中膝关节的异常,从而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0例偏瘫患者和年龄、身高、体重匹配的30例正常人的行走影像,应用美国peak运动解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结果:偏瘫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初始着地时刻(4.49±6.16,14.02±8.49)、站立相大伸展角度(-0.89±3.86,3.18±5.47)、摆动相大屈曲角度(23.11±10.54,30.28±10.52)、矢状面膝关节角度范围(27.94±8.06,28.94±10.10)均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分析偏瘫患者膝关节角度,可以帮助确定偏瘫步态基本特征,为分析步态异常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步态矫正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 步态 偏瘫 膝关节
  •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9例,年龄60.8±10.8岁,病程25.9±21.3d)和对照组(18例,年龄64.1±9.7岁,病程22.7±16.6d).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电刺激,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电流以患者大耐受强度为限.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对照组(FES 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增加率为2周时CSS:8.9%±23.2%vs 36.3%±47.3%,FMA:105.5%±75.7% vs 51.4%±47.3%.3周时CSS:10.4%±18.3% vs 47.7%±56.4%,FMA:127.1%±89.4% vs 64.3%±51.8%.结论:FES能延缓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的发生、减轻痉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 运动疗法对冠脉成形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作者:黎明江;王跃龄;江洪;黄从新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形术(PCI)后侧支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接受PCI术患者,其中25例(A组)进行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18例(B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C组).3月后均采用了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同时行冠脉造影术判定侧支循环以及多普勒超声探测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的功能训练进展均较快,其中第三阶段RPP和RPE值B组明显低于A组(P<0.05);②运动试验评定中,A、B两组均达较高康复水平,METs、RPP、RPE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③A、B两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和P<0.01),而对照组未出现变化,B组的NMD亦较治疗前增加(P<0.05);④A、B两组侧支循环记分均高于对照组,且B组高于A组.结论:本研究提示PCI术后有效的康复运动疗法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脉侧支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

  •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信度研究

    作者:薛晶晶;燕铁斌;陈月桂;曾海辉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SEP的重复测试信度.方法:按FES的治疗部位将9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4例和刺激偏瘫侧下肢组(下肢组)5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30min的患侧上肢或下肢FES治疗,刺激频率为30Hz,脉宽为0.2ms,通电/断电比为5s/5s,波升/波降为1s/1s,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的大强度.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双侧上肢或下肢的SEP检测.分析双侧上肢或双侧下肢SEP检测过程中N9、N20和P40的波幅及潜伏期,并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SEP的重复检测信度.结果:2组患者2次检测的SEP值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值上肢为0.989-1.000,下肢为0.832-1.000,上肢组优于下肢组.治疗前后SEP值比较,治疗后上肢组双侧N9、N2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20的潜伏期缩短.下肢组患侧N9、P40的波幅和健侧P4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9的波幅下降.结论:利用SEP检测脑卒中后肢体接受FES治疗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具有较高的信度,且上肢组优于下肢组.

  • 脑缺血耐受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作者:赵仁亮;王春霞;孙忠玲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9只、假手术+再缺血组45只、预缺血+再缺血组4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与EPO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EPOmRNA和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各对应亚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中的1d、3d、7d亚组HIF-1α蛋白表达增高,3d、7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②与假手术组各对应亚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3d、7d亚组中HIF-1αmRNA及EPO mRNA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EPO mRNA表达与HIF-1α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1α及EPO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晓;胡永善;吴毅;徐丽丽;叶文成;白玉龙;郑庆平;曾慧玲;朱大年

    目的:观察电针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观察电针对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电针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电针组给予针刺百会、曲池、足三里,每天30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方法予以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法从蛋白水平观察Ang-1、2,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2周后,电针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Ang-1、Ang-2及Tie-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这种改变可能与Ang/Tie-2通路上调有关.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及NF-кB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晔;丁文元;张为;李书奎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NF-к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斜板试验、BBB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内NF-кB在各个时点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明显提高(P<0.05),MP组较EPO组恢复缓慢(P<0.05).EPO组有大量的NF-кB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MP组NF-кB表达明显低于EPO组及损伤组(P<0.05).结论: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F-кB表达无明显影响,对后肢体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及明胶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苏颖;孙圣刚

    目的:应用MRI动态监测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3.5h、24h和5d行T1WI增强扫描,再灌注24h和5d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测定,以及明胶酶活性与磁共振表现的相关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明显减小了各时间点T1WI信号强化的范围和强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明胶酶活性.常温缺血组再灌注24h后MMP-9活性与T1WI信号强化范围正相关.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亚低温降低MMP-9、MMP-2的活性有关.

  •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胡新永;吕原;杨华清;耿同超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4组,A组加入1×10-7 mol/L地塞米松;B组加入5×10-8 mol/L地塞米松;C组加入1×10-8 mol/L地塞米松:D组作为空白对照.96h后提取细胞RNA,RT-PCR一步法分析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含量,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比值分别为0.359±0.026、0.386±0.017、0.447±0.024、0.414±0.013,4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组低于D组(P<0.01),B组低于D组(P<0.01),C组高于D组(P<0.01).A组、B组、C组与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含量分别为2.635±0.218、2.860±0.093、3.447±0.024、3.168±0.335ng/ml,4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组低于D组(P<0.01),B组低于D组(P<0.01),C组高于D组(P<0.01).4组细胞增殖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组低于D组(P<0.01),B组低于D组(P<0.05),C组高于D组(P<0.01).结论:1×10-8 mol/L的地塞米松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5×10-8 mol/L和1×10-7 mol/L的地塞米松则抑制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

  • 硬膜外腔植入髓核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挺杰;倪家骧;张春雷;李娟红;于翠萍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对大鼠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病机制提供细胞生物学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4组:脂肪+生理盐水组(FS组)、脂肪+胶原酶组(FE)、髓核+生理盐水组(NS)、髓核+胶原酶组(NE组),每组6只.术后第15天取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髓核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炎性介质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15天FE组大鼠与FS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NS组与FE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NE组与NS组相比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接近于FS组水平(P>0.05).IL-1在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未染色.结论: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可引起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表达增加.

  •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的女性身体锻炼效果研究

    作者:卢昌亚;王波

    目的:探索单纯有氧操、单纯瑜伽和有氧操结合瑜伽这三种不同内容形式和生理负荷的锻炼对青年女性身体健身效果的影响.方法:女研究生63人,随机分3组,21人为1组,分别为有氧操锻炼组,瑜伽锻炼组和有氧操结合瑜伽锻炼组.在10周的规律性锻炼前后,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身体成分、腰围、腰臀比、BMI、肺活量、台阶指数、体前屈、单足立、纵跳和立定跳远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单纯有氧操和单纯瑜伽锻炼的效果各有优势,但均比较有限.有氧操结合瑜伽锻炼对绝大部分指标的改善程度比单纯有氧操组、单纯瑜伽组好,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氧操结合瑜伽锻炼组10周训练后,体重由63.58±7.42kg下降到61.22±7.26kg(P<0.05);体脂率由30.53±3.38下降到29.31±3.40(P<0.05);肺活量由3052.39±375.63ml增加到3175.00±363.05ml(P<0.01);单足立时间由0.68±0.59s增加到3.70±1.05s(P<0.01).结论:有氧操结合瑜伽锻炼能综合两者之优,对女性健身产生较全面的效果.

  • 运动血压反应与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梁崎;王于领;刘东红;甘晗靖;孙冰;王礼春;麦炜颐;马虹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肱动脉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与单次极量运动和恢复期血压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中年志愿者76人,完成1次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及1次经体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调控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的检测.按性别分为两组,分别将各个血压指标与FMD、NMD及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做Pearson相关,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检测出运动高峰期和恢复早期血压的影响因子.结果:男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前收缩压(SBP)、脉压(PP)、2级运动的SBP、平均动脉压(MAP)呈负相关,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有运动前SBP为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8),与运动后恢复期1分钟SBP相关的因子有运动前SBP(P<0.001)及年龄(P=0.013),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 SBP变化的39.1%和244%.女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高峰期SBP(P=0.047),恢复期1min SBP、PP、MAP显著负相关(P=0.007,0.016,0.014),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运动前SBP是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FMD(P=0.013)为除运动前SBP外(P=0.004)与恢复期1min的SBP相关的因子,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 SBP变化的17.1%和12.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运动血压反应有关,运动高峰期及恢复早期过高的SBP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运动及恢复期血压检测有助于发现内皮功能不全的个体.

  • 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旋;刘达恩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产物.当创伤修复过程发生异常时,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大量沉积,发生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出现病理性瘢痕或称异常瘢痕,即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众多研究成果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无理想的治愈瘢痕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 心肺运动试验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周巍;秦慧;李燕芹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与一般常规肺功能和一般心脏负荷试验不同,它所强调的是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反应,通过监测运动时人体的一些生理参数指标,来全面综合地评价心肺、神经骨骼肌肉在运动负荷下的功能情况.由于这一特性,CPET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评价和预后估计中.以下就对CPET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 本体感觉与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

    作者:余秋华;王于领;王楚怀

    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真;刘志顺;宋为群;王桂芳;刘波;袁英

    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后的重要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据Tanagho[1]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占43%.

  • 强制性使用疗法在慢性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雷;窦祖林

    一般认为大部分言语自发性恢复发生在脑卒中后初几个星期内[1],到第一年底即完全结束,这一观点现在已遭到怀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强制性使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CIT)对慢性失语症患者进行训练,研究取得的进展[2-6]可能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和正确地认识慢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因为一些慢性失语症患者在经过了短期强化训练或长期训练后其结局明显不同[7-10].本文试就CIT在慢性失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程胜军;廖艳林;方显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综合征,以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受限、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低下等症状为主.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清;晁志军;杨晓莲;姜贵云;谢睿智;冯晶晶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1-3].

  • 悬吊牵引下步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诚;成鹏;王新丽;尹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国外文献报道约50%-80%的成人曾患腰腿痛,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经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后疼痛可缓解.减重运动训练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一般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训练,为了更好地发挥该治疗的效果、拓宽该治疗的领域,我们对减重训练的设备进行了改进,并将之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满意.

  • 指神经阻滞在手指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少辉;陈秋晓;饶艳华;李晓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2000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手外伤或手部疾患行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手指三个关节中至少一个关节主动活动度小于正常40%的僵硬手指共198例.

  • 治疗性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

    作者:李勇强;王翔;许光旭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脊髓损伤患者(多见于T6以上SCI)由卧位到站立训练过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手段[1-4].为了观察治疗性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我们对34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 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喜增;裴旭东;张怀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1-2006年7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患儿,诊断符合有关标准[1],男51例,女27例;年龄9个月-8岁;入院时体温38℃-40.2℃;28例有抽搐,浅昏迷22例,深昏迷2例,颈有阻力5例,呕吐8例.气管插管4例;外周血白细胞(8.8-20.0)×109/L,中性(0.86-0.92)×109/L,淋巴(0.06-0.14)×109/L.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均正常,蛋白0.25-0.65g/L.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军;刁凤声;郑悦;赵永娟;齐素萍;吴艳;宫春凤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53例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 闭链测定负荷对健康成人下肢位置觉的影响

    作者:李放;张蕙;胡永善

    准确的关节运动由神经系统协调控制,而神经系统的控制离不开准确的外周传入的感觉信息,关节本体感觉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 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桂芬;王玉;姜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各类膝关节功能障碍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36.7岁;股骨髁上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18例,髌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9例,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6例.76例中有69例采用石膏外固定.病程2周-1年,平均129天.全组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术后行系统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5例(临床治疗同康复组,术后未行系统康复治疗,门诊随访).

  • 甲中份以远指尖再植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彤春;戚剑;曾讯;何翠环;刘巧梨

    本研究对甲中份以远指尖再植方法中的手指术后功能恢复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康复护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作者:罗娟;胡永善;吴毅;孙莉敏

    目的:观察大豆和补肾健脾中药制成的抗骨质疏松药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服用补肾健脾中药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骨密度改变,并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症状积分平均值及骨密度T值平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对骨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70%,对腓肠肌痉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86.6%,治疗前后骨痛和腓肠肌痉挛的症状积分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值也有改善,总有效率为62.9%,治疗后骨密度T值平均值较治疗前增加,但和治疗前骨密度T值平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新鲜骨折发生,也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健脾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品.

  • 针刺综合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华;刘志雄;段华林;喻佩君;张惠佳;覃蓉;周洪涛;胡继红

    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多因出生时损伤了新生儿臂丛所致,这种损伤致残性强,治疗棘手,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50‰-0.85‰[1-2],其治疗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我们自1999年7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儿68例,给予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法

    作者:杨纯生;董新春;贾杰;李晓芳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教学中运用引导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名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按照学号分为传统教学组(51名)和引导式教学组(49名),在进行作业疗法、神经促通技术、肌力增强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这四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后对学生9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引导式教学组在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操作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 综合康复治疗对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压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宝荣;陈贞花

    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逐渐缓解,自知力亦逐渐恢复.开始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担心出院后不能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被人讥笑,不能胜任以前的工作,失去了以前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同事和朋友信任,害怕疾病复发[1]等,因而在这一时期发生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比例高,为了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出现的抑郁、焦虑心理障碍,我们医院康复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治疗,使大多数患者能以较好的心态顺利渡过恢复期,现报道如下.

  • 积极推广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燕铁斌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在国外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有40多年的历史[1-2]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3-6].国内近几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临床应用和基础方面的报告[7-8],本期发表的几篇论文即是一个佐证[9-10],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积极推广这方面的临床应用并加强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

  • 纯词哑1例报告

    作者:杨朝辉;刘莉

    纯词哑(aphemia)是比较少见的言语障碍临床综合征[J].1887年Bastian以"言语不能"提出,后被称为纯词哑.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不能用声音表达自己,或仅有少量构音不清和低调的口语,口语表达障碍恢复很慢.国内较少报道.本院收治1例纯词哑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