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模拟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影响大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和亚群组成

    作者:司少艳;宋淑军;化楠;韩浩伦;徐冰心;王刚;张弛;吴玮

    目的 观察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胸腺细胞周期和细胞构成的影响,探讨航天条件下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给予模拟失重和/或噪声,分别于实验的第3、7、14天称大鼠体质量后处死,称胸腺质量,制备胸腺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细胞周期和胸腺细胞构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和噪声复合组和模拟失重大鼠,体质量降低,噪声组大鼠体质量升高或无改变;复合组、模拟失重和噪声组大鼠均出现胸腺萎缩,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胸腺细胞中CD4-CD8-、CD4+ CD8-和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 CD8+T细胞降低,但三组大鼠出现的时间不同.结论 模拟失重和噪声对胸腺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且两者具有叠加作用,可能是造成T细胞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 miR-101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3a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刘健;庞亚梅;王黄震;李艳波;孙欣;徐菲;任宏;刘大鹏

    目的 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介导感染的方法分别将miR-101序列及shRNA-DNMT3a转至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3a以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通过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101在MCF-7、MDA-MB-231、MDA-MB-361、HCC70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及MCF-10A乳腺细胞系,而DNMT3a表达则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1的MDA-MB-231细胞中,DNMT3a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应用shRNA-DNMT3a抑制DNMT3a表达后,E-cadherin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证实miR-101可能通过抑制DNMT3a而发挥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 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DNMT3a进而恢复E-cadherin表达来实现.

  • 铅锰联合暴露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降低

    作者:官瑞丽;王涛;陈景元;骆文静;刘明朝

    目的 以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研究铅、锰单独及联合暴露下不同类型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先通过MTT法筛选对C6星形胶质细胞生长无影响的铅和锰的暴露剂量和作用时间,再选取BV2小胶质细胞和C6细胞以铅、锰单独及联合染毒建立细胞模型.分为直接刺激法、条件培养基法和共培养法3种细胞模型.直接刺激法采用完全培养基或含醋酸铅、氯化锰培养基直接作用于C6细胞24h;条件培养基法采用完全培养基或含铅、锰培养基作用于BV2细胞24h,取上清经离心后作用于C6细胞24h;共培养法将BV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TM共培养模型上层小室内,再将上层小室置入空白12孔板内,将C6细胞接种于另一12孔板内,以完全培养基或含铅、锰培养基作用接种于TranswellTM共培养模型上层小室内的BV2细胞,24h后弃去培养基,以完全培养基轻柔洗涤后,将含BV2细胞的上层小室置入接种C6细胞的12孔板内继续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补体受体3(CR3/CD11 b/OX4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确定铅、锰单独及联合暴露下对不同类型胶质细胞的影响;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水平确定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环路的影响.结果 直接刺激模型中,10 μmol/L铅、100 μmol/L锰作用星形胶质细胞24 h,铅、锰单独及联合暴露不能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活化及其GS表达的改变;条件培养基模型中,10 μmol/L铅、100 μmol/L锰作用于BV2小胶质细胞24h,BV2小胶质细胞0X4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将其培养基作用于C6星形胶质细胞24h后,C6细胞GFAP表达显著性升高,GS表达显著性降低;共培养模型中,10 μmol/L铅、100μmol/L锰作用于BV2小胶质细胞24h,BV2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将其洗涤后与C6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24h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显著性升高,GS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 低剂量铅、锰单独及联合暴露能够引起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能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增强及GS表达水平降低,且铅锰联合暴露比单独暴露效应更为显著.

  • 大鼠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苷治疗增强脊髓损伤区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的表达

    作者:徐纪伟;孙丹华;陈旭东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仍是研究难题之一,主要是因为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能力较弱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内出现大量神经生长抑制因子[1],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后由于炎症刺激神经突触囊泡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短时间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急剧升高,致使神经细胞受到兴奋性毒性损伤,所以治疗脊髓损伤是采取药物治疗,减少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分泌,调整脊髓内神经细胞再生修复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修复[2].

  • 循环单核细胞Ly6Chigh亚群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增加且与脑梗死面积相关

    作者:张芯;李红霞;李玉秀;马永强;罗燕薇;姬文婕;周欣;李玉明

    目的 观察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堵塞/再灌注组即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R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h、12h、第1天、第2天、第3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取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分为淋巴细胞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及低表达(Ly6Clow)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Ly6Chigh及Ly6Clow细胞比例变化.各时间点取小鼠大脑分别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常规HE染色,并经相关性分析探讨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与基线相比,MCAO/R组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比较,MCAO/R组小鼠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TTC染色结果显示,第2天后梗死范围明显增大.术后各时间点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表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MCAO/R模型术后单核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发现,Ly6Chigh亚群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脑梗死面积变化相关.

  • 人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4)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和HEK293T细胞的表达

    作者:阮碧波;符吴萸;芮雯;陈海璇;周朋君;廖双叶;吴小清;王一飞;陈宏远

    目的 克隆人八聚体结合蛋白4 (Oct4) cDNA,研究其在原核及真核系统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总RNA,经反转录PCR获得cDNA,PCR扩增Oct4 c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2b(+)原核质粒和pcDNATM3.1(+)真核质粒,构建含该序列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42b(+)-Oct4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Oct4.然后分别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前者在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后者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HEK293T细胞,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菌和细胞中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R扩增得到约1100 bp目的DNA片段;重组表达质粒pET-22b(+)-Oct4和pcDNA3.1(+)-his-Oct4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明载体构建成功;pET-22b(+)-Oct4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在宿主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OCT4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38 000,与其理论M基本相符;pcDNA3.1(+)-his-Oct4转染HEK293T细胞经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导入的Oct4成功表达.结论 在大肠杆菌和HEK293T细胞成功表达OCT4蛋白.

  • 姜黄素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抑制海马组织TNF-α和iNOS水平上升

    作者:仇振巍;岳双柱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利用自体血液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SAH模型,利用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模型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结果 SAH模型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得到改善.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AH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经姜黄素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和iNOS含量显著增加,给予连续4周的姜黄素治疗后,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和iNOS明显下降.结论 姜黄素治疗可以改善SAH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SAH大鼠海马TNF-α及iNOS水平.

  • 抗B7-H3单克隆抗体抑制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作者:庄晓惠;许春芳

    目的 探究抗B7-H3单克隆抗体(mAb)在雨蛙肽诱导的急性胰腺炎(AP)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P组、抗B7-H3 mAb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肽的方法制备小鼠AP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1h皮下注射抗B7-H3 mAb,于造模后6、12、24h,收集各组小鼠血液、胰腺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照组及AP组小鼠胰腺组织B7-H3蛋白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胰腺组织湿干比评估各组小鼠胰腺组织水肿变化;HE染色评估各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结果 B7-H3蛋白在AP模型小鼠胰腺组织高表达,且在12h左右达到高峰;AP组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明显高于对照组,抗B7-H3 mAb处理后明显降低;AP组胰腺及肺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治疗组炎症反应明显减弱,胰腺组织湿干比大幅降低;AP组TNF-α、IL-6、IL-1β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12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而治疗组促炎因子水平相对降低.结论 137-H3在雨蛙肽诱导的AP模型中存在高表达,抗B7-H3 mAb可以减弱炎症反应,缓解胰腺及肺组织的损伤.

  • miR-126敲减增强小鼠CD4+T细胞体内活性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作者:崔盼盼;胡燕;陶弋婧;陈超;赵娟娟;郭萌萌;周涯;徐林

    目的 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体内CD4+T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利用磁珠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miR-126KD小鼠脾脏CD4+ CD62L+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CD62L和CD44分子以及Ki-67的表达变化;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γ干扰素(IFN-γ)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WT)小鼠组相比,miR-126KD小鼠组CD4+T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显著下调;FACS结果显示miR-126KD小鼠CD4+T细胞表达CD62L的比例明显减少,而表达CD69、CD44以及Ki-67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CD4+T细胞的体内凋亡比例显著减少;CD4+T细胞中IL-4、IL-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L-12、TGF-β、TNF-α以及IFN-γ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miR-126KD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陈小翠;陈邦党;杨毅宁;周韵;刘芬;盖敏涛;陈清杰;马依彤

    目的 建立简便、可靠、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方法.方法 利用2型胶原蛋白酶消化处理脐带分离HUVEC,采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进行培养.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31的水平鉴定细胞的纯度,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冻存后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纯度高、活性好的HUVEC.原代HUVEC分离1周即可汇合成单层,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状排列,免疫荧光技术证明细胞广泛表达vWF、CD31阳性细胞频数达93.1%.冻存后的细胞依然能形成管腔结构,证明标准化的冻存方法能很好地维持细胞的功能.结论 建立了简便、可靠、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HUVEC的方法.

  • 阻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抑制脾脏树突状细胞介导的OT-Ⅱ细胞增殖

    作者:韩玲;罗悦晨;吴万通;王永飞;马三梅

    目的 探讨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脾脏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CD4+-鸡卵清蛋白转基因小鼠T(OT-Ⅱ)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CD11c+免疫磁珠从C57BL/6小鼠脾脏中分选DC.应用CD4+分离试剂盒从OT-Ⅱ转基因小鼠脾脏中分选出OT-Ⅱ细胞.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DC后,脂多糖(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及DC提呈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Eα链第52~ 68位抗原肽(Eα52-68)的能力.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W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DC经OVA323-339多肽处理后,与OT-Ⅱ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OT-Ⅱ细胞增殖.结果 分选后获得较高纯度的DC和OT-Ⅱ细胞(>90%).SB203580降低DC表面CD80、CD86、MHCⅡ的表达,抑制其抗原提呈功能,同时TNF-α、IL-1α、IL-6表达下调,TGF-β表达上调,并且抑制DC介导的OT-Ⅱ细胞增殖.结论 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可能通过调节DC表面CD80、CD86、MHCⅡ的表达及其抗原提呈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抑制DC介导的OT-Ⅱ细胞增殖.

  • Tubacin上调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并增强其抑制功能

    作者:赵曙光;陈子英;于丁;唐闽;张文立

    目的 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HDAC6i) tubacin在体外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鉴定经tubacin处理后的Treg的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磁珠双阳性分选的方法从C57BL/6J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CD4+ CD25+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应用tubacin对天然型Treg (nTre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分化的诱导型Treg(iTreg)进行诱导培育,鉴定各群细胞Foxp3的表达状况,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实验分析各群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及相关机制.结果 小鼠nTreg及iTreg经tubacin孵化后Foxp3表达均明显增强,通过MLC实验证实,nTreg及iTreg经tubacin培养诱导后可获得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能显著抑制同基因CD4+ CD25-T细胞的活化.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tubacin可上调CD4+ CD25+ Treg的Foxp3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免疫抑制活性.

  • 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NFKB1基因启动子区缺失型较插入型P50蛋白表达降低

    作者:周韵;杜冬梅;罗俊一;李芳;古丽那孜·穆哈提;陈小翠;马依彤;杨毅宁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1基因(NFKB1)启动子区-94位点插入/缺失ATTG碱基(-94ins/del ATTG)多态性在氧化应激中对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NF-κB信号通路中P50、P65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HUVEC,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将HUVEC分为插入型(Ⅱ型)、缺失型(DD型)以及杂合子型(ID型),并依据其基因型分型在空白组及H2O2诱导组中分为Ⅱ型、ID型、DD型3个亚组;H2 O2建立HUVEC氧化应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选取适宜的H2 O2诱导浓度及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UVEC总蛋白及核蛋白P50、P65蛋白水平.结果 共收集23例HUVEC,其中Ⅱ型8例、ID型9例、DD型6例;CCK-8试剂盒确定H2O2诱导浓度为200 μnol/L,诱导时间为12 h;在空白组及H2O2诱导组中纯合子DD型P50蛋白水平均较Ⅱ型显著降低.结论 NFKB1 (rs28362491)基因多态性对P50蛋白表达影响显著.

  • 皮秒脉冲电场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且促进其凋亡

    作者:吴雨桐;华媛媛;熊正爱;吴丽梅;姚陈果;张睿哲;王智亮

    目的 研究皮秒脉冲电场(psPEF)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固定psPEF脉宽800 ps、频率3 Hz、脉冲处理个数2000个,将HUVEC分为对照组和(200、300、400) KV/cm场强的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在psPEF处理HUVEC后2、4、6、8、10、12、14、16 h,CCK-8法检测psPEF对HUVEC生长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及TranswellTM小室法观察psPEF对HUVEC迁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sPEF对HUVE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结果 随着场强的增加,细胞死亡率上升,生长受到抑制,12 h时抑制率为显著;psPEF处理可明显抑制HUVEC的迁移能力;psPEF可将HUVEC阻滞于G2/M期,同时HUVEC凋亡细胞数增多.结论 psPEF可抑制HUVEC增殖和迁移,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并促进其凋亡.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作者:尹学红;庞春燕;白力;张颖;耿立霞

    目的 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 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C趋化因子配体2 (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 (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 外周血液样本抗凝剂类型、保存时间和温度对CIK细胞培养的影响

    作者:王宇环;马飞;付凡;魏宗科;董志瑜;朱利军;罗晓玲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液样本抗凝剂类型、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培养的影响,为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外周血保存标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抽取的4份60 mL外周血样本分别应用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剂抗凝,并分别存放于4、22、30℃的环境中,储存0、4、8、24 h,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为12组,然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对比12组CIK细胞增殖效率及γ干扰素(IFN-γ)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在CIK细胞培养过程中,EDTA组CIK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血液保存液组CIK细胞增殖明显,且肝素钠优于血液保存液;血液保存时间对CIK细胞培养影响不明显,但保存时间越长,细胞增殖效率越差,保存时间超过8h的CIK细胞,其增殖效率在第16天以后明显降低.对培养时间在16d内的CIK细胞,血液保存温度影响不显著,但CIK细胞培养16d之后,22℃保存条件下,CIK细胞增殖效率高,4℃次之,30℃差.结论 肝素钠和血液保存液均可用于CIK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保存时间在24h内,温度在4℃~30℃之间保存的血液,均可用于CIK细胞培养.

  • miR-130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许秋然;蔡文伟;张美齐;刘青光;刘欣

    目的 探讨miR-130b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30b在86例HCC及癌旁组织、不同肝癌细胞系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130b不同表达水平的HCC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miR-130b在L02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及HepG2、Hep3B、SMMC-7721、Hu7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应用人工合成的miR-130b抑制物转染SMMC-7721细胞,TranswellTM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变化;应用人工合成的miR-130b抑制物及PPARγ小干扰RNA(siRNA)转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qRT-PCR检测癌细胞中miR-130b、PPARγ、E-cadherin、viment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中PPARγ、 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水平.结果 miR-130b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miR-130b异常表达与门静脉侵犯、原发肿瘤分级、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miR-130b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L02细胞;miR-130b高表达组PPARγ及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低于miR-130低表达组,而vimentin水平显著高于miR-130b低表达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iR-130b与PPARγ蛋白、E-cadherin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vimentin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抑制miR-130b水平,可上调PPARγ蛋白的水平,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PPARγ siRNA可部分逆转miR-130b抑制物对SMMC-7721细胞的作用.结论 miR-130b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HC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130b可能通过抑制PPARγ表达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癌细胞侵袭.

  • 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表面CD49b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表达水平降低

    作者:曾汉玉;刘媛;郭雯娓;王晓红;陈丽华

    目的 观测黏附分子CD49b和负性调节分子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反复自发性流产(RSA)患者CD14+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收集7例正常对照者和12例RSA患者外周血5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14+细胞表面CD49b和LAG-3的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RSA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D14+ CD49b+、CD14+ LAG-3+、CD14+ CD49b+ LAG-3+细胞的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GF-β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的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RSA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表面CD49b和LAG-3的表达和血浆中TGF-β的水平均显著降低.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RANKL增加且血清Dickkopf1降低

    作者:陈林;李立新;黄卓春;牛倩;黄凤誉;张君龙;杨滨;王兰兰

    目的 探讨骨代谢相关分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代谢异常和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RA患者66例及健康对照20例,搜集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骨钙素N端中段(OC-N-MID)和1型胶原蛋白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法检测Wnt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含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RANKL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OC-N-MID、CTX含量无显著性差异,RANKL水平升高,DKK1水平降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RANKL水平增加,尤其CD3+T细胞亚群上RANKL增加显著.结论 RA患者T细胞上RANKL水平增加,血清中RANKL含量升高,DKK1水平降低.

  • 突变型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水平与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正相关

    作者:石剑宽;赵元琳;袁媛;王超;谢忠林;高星;肖黎明;叶菁

    目的 研究人胶质瘤中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突变体(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测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H1突变情况和IDH1 (R132H)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胶质瘤Ki-67标记指数,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管数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胶质瘤中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肿瘤Ki-67标记指数和血管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IDH1在Ⅱ级、Ⅲ级胶质瘤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率较高,且IDH1 (R132H)表达水平与胶质瘤Ki-67和微血管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IDH1在Ⅱ、Ⅲ级胶质瘤和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高,且突变型IDH1 (R132H)的表达水平可能在胶质瘤的增殖和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高凝血状态与核因子κB活化及致炎因子增加有关

    作者:章平衡;刘健;谈冰;朱福兵;方利

    目的 基于核因子K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凝血状态的机制.方法 选取RA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IL-17、NF-KB激活子1(Act1)、p50、p65、NF-KB抑制蛋白α(IκB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乙酰水解酶(PAF-AH)、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数量,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同时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Act1、p65、p50、IκBα、IκB激酶α(IKKα)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50、IκBα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TT缩短,ApTT和PT无明显改变;RA患者血清IL-4、IL-10、PAF-AH的水平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IKKα,PAF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相关.结论 RA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炎性因子、活动性指标及NF-KB异常活化密切相关.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增多且功能增强

    作者:卢远彬;王万党;刘凎斌;张俊爱;高宇驰;贾岩;易来龙;徐军发

    目的 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PT)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CD11c+APC)的比例及其表达HLA-DR和CD86的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APT患者外周血CD11c+ APC的比例及其HLA-DR和CD8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显著高于治疗前组;患者CD11c+APC中表达HLA-DR的细胞数以及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CD11c+APC中表达CD86的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PT患者外周血CD11c+ APC增加,CD11c+APC中HLA-DR和CD86表达增强.

  • 含1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2(ADAMTS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付俊;缪时英;王琳芳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小鼠源性含1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2(ADAMTS2)蛋白的C段(1109-1213),制备兔抗ADAMTS2多克隆抗体.方法 以重组质粒pGEX-6p-1-ADAMTS2 (1109-1213)转化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通过亲和纯化,并且经质谱鉴定;以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ADAMTS2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目的蛋白ADAMTS2,纯化后经质谱鉴定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获得抗血清.血清效价达到1:16000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好的兔抗ADAMTS2抗体.

  • 5-氟尿嘧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作者:高宇驰;贾岩;王鑫;卢远彬;代友超;余诗炎;张俊爱;徐军发

    目的 制备5-氟尿嘧啶(5-FU)免疫原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化学合成法对5-FU进行修饰制备5-氟尿嘧啶-1-基乙酸半抗原(5-FUAA),并经碳酰二亚胺盐法将其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连接以制备免疫原.采用5-FU与BSA结合的免疫原(5-FUAA-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5-FU与OVA结合物(5-FUAA-OVA)包被酶标板经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并采用ELISA与Western blot法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合成半抗原5-FUAA,并分别制备5-FUAA-BSA和5-FUAA-OVA完全抗原.将5-FUAA-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免疫血清效价达1:1 280 000,且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地结合5-FU半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了5-FU的多克隆抗体.

  • IL-27在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路晓红;付玉荣;伊正君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属于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由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p28亚基构成,主要由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其受体由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TCCR)与糖蛋白130(gp130)亚基组成,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IL-27作为一种多效的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多重调控作用,然而,IL-27在宿主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抗MTB固有免疫应答中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可能抑制Th1细胞和Th17细胞反应,并促进1型调节性T (Tr1)细胞增殖分化,抑制机体抗MTB的保护性免疫,MTB感染加重.本文综述了IL-27及其在抗MTB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IL-27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班春梅;李文倩;李建平;冯建明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IL-12相关的多功能细胞因子,由p28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两个亚单位组成,通过与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TCCR)和糖蛋白130(gp130)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结合,激活下游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IL-27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候选分子,除了能通过激活肿瘤内的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生成,调节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发挥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参与抗肿瘤作用外,还能影响凋亡和抑凋亡基因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恶性扩增,提示IL-27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抗肿瘤药物.

  • 效应性B细胞的功能作用和调节性B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锦山;杨正;朱宇珍;迟宏罡;郑学宝

    随着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发现,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的功能作用逐渐被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作用机制,从两者的活化、对T细胞的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分析两群B细胞对免疫反应和调节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调节性B细胞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免疫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调节性B细胞活化与分离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对调节性B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学依据.

  • 中草药免疫增强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阿地拉·艾皮热;张富春;李金耀

    中草药具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其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包括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成熟,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等,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各种病原体、肿瘤细胞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中草药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疫苗佐剂增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文对中草药增强免疫应答、作用机制、免疫佐剂作用、抗肿瘤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 纳米抗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炳州;曹伟军;郑海学;杨孝朴

    纳米抗体是一种新型抗体,与普通抗体相比较特异性更高、亲和力以及结合抗原的能力更强.纳米抗体呈椭圆形、体积小,相对分子质量仅为单克隆抗体的1/10.纳米抗体可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疾病的检测、疫苗的研发等.本文主要从纳米抗体发展史、研究现状、纳米抗体作为治疗和诊断工具以及纳米抗体的新产品和生产方式进行阐述,为纳米抗体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新进展

    作者:冯丽亚;李扬;孙文正;杨彬

    治疗性抗体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生物靶向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抗体药物可谓是目前人类疾病治疗中发展快的领域之一,仅在2014年度就有6个新品种上市.而诸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PCSI9)等新靶点的开发又将抗体药物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同时胞外偶联系统(EDC)、蛋白水解活化性抗体(Probody)和糖基化抗体等技术的发展可弥补该类药物所存在的不足.探寻新型分子靶点,开发高效、无毒、低副作用的抗体仍是该领域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市场、靶点和技术三个层面概括了近年来抗体药物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其研发的新动向,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新的借鉴与思路.

  • 白细胞介素37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花扣珍;陈建忠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IL-37可通过负反馈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IL-37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病原体或免疫应答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在感染性休克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IL-37也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导致病原微生物不能被及时清除,引起持续感染或严重感染,本文就IL-37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