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可疑翼手参皂苷colochiroside A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三萜皂苷colochiroside A(CA)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三萜皂苷CA对6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p388,HL-60,A-549,SpC-A4,MKN-28,SGC-7901)的增殖抑制活性;以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C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CA对6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均显示显著抑制增殖作用,IC50平均值为(3.61±0.55)mg·L(-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6.4%,70.0%,对小鼠H22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34.8%,43.9%,52.2%,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可疑翼手参体内皂苷CA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不降低荷瘤宿主的器官指数,有希望研发为种新型的抗肿瘤化合物.
-
清开灵注射剂等5种中药注射剂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考察清开灵注射剂、金纳多注射剂、疏血通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康艾注射剂这5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的体外抑制作用,预测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确保这些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SD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在孵育体系中加入底物睾酮和不同体积的清开灵注射剂等5种中药注射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睾酮的羟化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量反映CYP3A的活性,酮康唑用作阳性对照药.结果:在体外孵育体系中,10%的清开灵注射剂大约能抑制93.0%的6β-羟基睾酮生成,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其他4种相同浓度的中药注射剂.根据其抑制动力学曲线,计算出清开灵注射剂的IC90和Ki值分别为1.O%和0.7%.结论:在体外系统中,金纳多注射剂和疏血通注射剂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无抑制作用,参麦注射剂和康艾注射剂对CYP3A显示出弱的抑制作用,清开灵注射剂对CYP3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当清开灵注射剂与经CYP3A代谢的药物联合用药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联合用药须谨慎.
-
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环磷酰胺(CTX)含药血清以及对照血清,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各种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种含药血清作用后肝癌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MTT法和显微镜观察显示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能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检测显示藤茶总黄酮20%含药血清可促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但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没有影响.结论:藤茶总黄酮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产生早期凋亡.
-
补中益气汤对阿霉素诱导心衰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心衰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观察不同剂量补中益气汤干预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组织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病理学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补中益气汤对心肌组织凋亡的影响.结果:阿霉素导致心肌纤维肿胀、断裂,补中益气汤组心肌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补中益气汤显著升高心衰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显著减轻阿霉素对大鼠心肌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和抑制凋亡有关.
-
3种五环三萜化合物对高钙诱发的小鼠肝MPT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3种五环三萜化合物齐墩果酸(OA)、乌苏酸(UA)、积雪草酸(AA)对肝细胞线粒体高通透性转运(MPT)的影响.方法:运用体外高钙诱发MPT模型,测定OA,UA,AA对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电位耗散、线粒体内游离钙释放的影响.结果:正常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加入50μmol·L(-1)Ca2+即可引起明显的线粒体肿胀、膜电位耗散以及游离钙的释放,而50mg·L(-1)OA,UA,AA均可有效抑制上述过程,且3种化合物的抑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五环三萜化合物OA,UA,AA均具有显著对抗MPT,进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的功能,且AA的作用强于UA及OA.
-
生化汤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生化汤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效应及作用方式.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造成血瘀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模型检测血栓湿重和干重;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其偏瘫形成及死亡率;采用子宫韧带微循环模型观察其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生化汤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对模型动物的血栓形成可降低形成率;对大鼠子宫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生化汤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及促进微循环作用.
-
2种黔产淫羊藿总黄酮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2种黔产淫羊藿总黄酮(TFE)对CTX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TX造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同时给药10d,以体重、脾重、脾指数,血清溶血素浓度,血清TNF-α及IL-2含量为指标,观察2种TFE增强免疫作用,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单次ip CTX 80m9·kg(-1),使正常小鼠的脾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IL-2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ig 2种TFE1.3,0.65g·kg(-1)10d,可使体重、脾重、睥指数上升(P<0.01),下降的溶血素值回升(P<0.01),以及下降的IL-2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2种黔产淫羊藿TFE对CTX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功能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但2种黔产淫羊藿茎叶TFE增强免疫作用差异不明显.提示TFE中除了淫羊藿苷(ICA)外,尚有其他增强免疫的有效成分.
-
啮齿类动物类过敏试验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为对象,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清醒小动物类过敏试验方法,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筛选和评价.方法:所有受试物均含有0.4%伊文思蓝,各组分别iv给予受试药小鼠20 mL·kg-1,豚鼠30 mL·kg-1,给药后观察30 min内动物的行为学变化,耳廓蓝染情况,测定小鼠双耳丙酮生理盐水浸液的吸光度.结果:小鼠iv0.5%~10%吐温-80溶液、含0.5%~10%吐温-80的鱼腥草蒸馏液、150~600 mL·kg-1双黄连粉针剂;豚鼠iv0.25%~1.0%吐温-80溶液、含0.25%~1.0%吐温-80的鱼腥草蒸馏液、54 mg·kg-1双黄连粉针剂,均可造成小鼠和豚鼠耳廓不同程度蓝染,并且各组随着剂量增高,耳廓蓝染面积增大、染色加深.鼠耳经丙酮生理盐水液浸泡后,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发现伊文思蓝渗出量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利用小鼠和豚鼠耳廓血管通透性测试,可以作为筛选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清醒小动物类过敏试验方法.
-
应用全胚胎培养方法研究野百合碱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采用小鼠全胚胎培养模型,将8.5 d小鼠胚胎在含有野百合碱的即刻离心血清中培养48 h(野百合碱的终浓度分别为100,50,25,12.5 mg·L-1),观察野百合碱对胚胎生长发育(卵黄囊直径、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卵黄囊循环、尿囊、翻转、心、脑、尾神经管、视听嗅系统、腮弓、颌突、肢芽)的影响.结果:随野百合碱浓度的增加,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其中以视听系统、颌突、肢芽等项的影响为明显.结论:野百合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妊娠期暴露于该化合物对胎儿具有潜在的毒性.
-
GC-MS定量测定山豆根非生物碱部分成分含量
目的:采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山豆根非生物碱中的部分化学物质组成和含量.方法:非生物碱部位样品经TMs衍生后,采用GC-MS法测定,通过NIST 2.0数据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解析,鉴定各种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结果:从非生物碱部位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定量测定了19个化合物的含量,占总量的34.72%,其中5个糖类成分占22.62%,9个有机酸占11.81%,其他5个成分占0.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定性、定量测定植物中复杂初生代谢产物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中国红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五加科人参属常用中药红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参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三七皂苷R2(1),20(S)-人参皂苷Rg3(2),20(R)-人参皂苷Rg3(3),20(S)-人参皂苷Rg2(4),20(R)-人参皂苷Rg2(5),20(S)-人参皂苷Rh1(6),20(R)-人参皂苷Rh1(7),人参皂苷Rh4(g),-R.(9),-Rb1(10),-Rg1(11),-Re(12),-Rf(13),麦芽酚(14).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红参中分到的人参皂苷类成分.化合物2与3,4与5,6与7分别为3对对映异构体,其中对映异构体6与7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单体.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知母药材中2种皂苷含量
目的:用HPLC-ELSD同时测定知母药材中2种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2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50℃,蒸发温度70℃,以氮气为雾化气,压力为1.03×105Pa.结果:知母皂苷C在0.310~3.10 μg,知母皂苷AⅢ在0.323~3.23μg,进样质量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知母皂苷C回归方程为lgA=1.25421gM+5.734.7,r=0.9995,测定的平均回收率(n=6)98.1%,RSD2.0%;知母皂苷AⅢ回归方程为lgA=1.32841gM+5.937,r=0.9996,测定的平均回收率(n=6)97.3%,RSD1.5%.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是控制知母药材质量较理想的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知母产地药材中两种皂苷含量测定和比较表明不同产地野生知母质量差异较大.
-
荭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ombuine-3-O-β-D-galactopyranoside,1),商陆素-3-O-芸香糖苷(ombuine-3-O-rutinoside,2),色氨酸(tryptophan,3),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O-methyl ether,4),山奈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O-glucuronopyranoside,5],槲皮素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mnide,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信号.
-
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目的:优化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0.02%磷酸水溶液(35:6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mm.结果: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良好,样品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色谱峰的DAD光谱与对照品基本一致,进样量在0.1968~3.936,0.1536~3.072,0.0974~1.948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100.7%,98.4%,RSD分别为1.7%,1.3%,1.1%(n=6).结论:建立的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信.
-
独一味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独一味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断尾止血时间和二甲苯致耳肿胀抗炎试验,测定化合物活性.结果:从独一味乙醇渗漉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epideoxyloganic acid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与中成药独一味片组比较,8-epideoxyloganic acid的低、高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镇痛、止血作用,高剂量组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结论:8-epideoxyloganic acid为独一味中镇痛、止血、抗炎的有效成分之一.
-
珍菊降压片中绿原酸与氢氯噻嗪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珍菊降压片中绿原酸与氢氯噻嗪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40℃.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496~0.496μg(r=0.9995)、氢氯噻嗪进样量在1.002~10.02μg范围内(r=0.9998)线性关系良好,该制剂中绿原酸9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 2.O%;氢氯噻嗪9次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 1.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珍菊降压片中绿原酸与氢氯噻嗪的含量测定.
-
中药中农药多残留气质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对中药中农药残留气质检测常用的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如固相微萃取法、QuECHERS方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技术进行了介绍,总结其应用特点.此外着重介绍中药中农药残留气质检测方法,并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对其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进展
检索2000年至2010年国内外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实验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新技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近10年中药治疗OP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10年来中医药对OP防治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试验技术更加进步,但在中药药效和作用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药物的标准化以及获得有效防治OP化合物,应用现代骨细胞培养技术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面还有待提高.
-
药用植物自毒作用及调控措施
药用植物的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作者对药用植物自毒现象和调控措施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自毒作用不但抑制药材生长、还加重了一些病害的发生.影响自毒作用的因素包括植物的种类及品种、植物根际微生物、植物营养状况及土壤类型等.调控方法包括及时去除地上枯落物,添加有益微生物和有机物,合理施肥,阃作、轮作,根据自毒作用强弱采取不同管理等措施.
-
我国食品药学的建立与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型的现代饮食观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重视.我国食品药学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需要深入展开和发展.作者在文中介绍了食品药学的建立,食品药学与亚健康医学的关系,列举了源于食品葡萄的藜芦醇、源于大蒜的大蒜油、源于芹菜的丁苯酞、源于柑橘中柠檬烯和源于紫色食物花青素等保健品的研发现状,预见未来食品市场唱主旋律的将是安全、有效、质控的功能性食品,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
宁夏地区肉苁蓉人工栽培居群生殖分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肉苁蓉生殖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权衡关系.方法:采用大样本取样,每株按照营养构件与生殖构件分开,分析各构件数量特征及生殖分配格局.结果:各数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各阶段生殖分配一直呈上升趋势;个体越大,生殖投人越大,而生殖分配越小;种子质量与株高、总生物量、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果数、果实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肉苁蓉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可塑性,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中,生物量分配在各器官间相互权衡.个体生物量分配的变化是植物自身协调分配的结果,蕴涵着植物生长的调节策略.
-
蚂蟥和水蛭种间遗传变异和系统关系的ITS序列分析
目的:为了阐明蚂蟥Whitmania pigra,水蛭Hirudo nipponia种间遗传分化系统关系.方法:运用TTS测序分析我国不同地区蚂蟥W.pigra、水蛭H.nipponia核糖体TTS碱基序列差异,用MEGA4.0软件中的MP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蚂蟥和水蛭平均总TTS序列长度在857.2~861.2 bp,其碱基A,T,G,C的平均分别为25.12%,28.28%,17.34%,29.29%.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通过对蚂蟥、水蛭TTS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很小,在14个群体中有45个位点发生转换.MP系统树将14个种群蚂蟥和水蛭分为两大类群.结论:蚂蟥和水蛭的变异类型可能为种内变异为主.同时发现,基于DNA序列的蚂蟥及水蛭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分类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T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少量位点的变异,如碱基之间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等造成的.
-
粗毛淫羊藿不同生境下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分析
目的:通过种群构件生物量的分析,探讨粗毛淫羊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粗毛淫羊藿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灌木杂草丛、林缘旷地、乔灌木林、沟渠溪边4种粗毛淫羊藿典型生境条件下,分别设置样方,研究4种生境下植株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结构及其生物量比率.结果:粗毛淫羊藿根茎生物量大,其平均值与总生物量的平均值具有相同规律:林缘旷地>乔灌木林>灌木杂草丛>沟渠溪边;根、叶片、叶柄生物量的平均值没有相同规律.不同生境条件下各功能构件的生物量比率不同,通过实验与实地调查分析认为,粗毛淫羊藿地上部分在灌木杂草丛生境中比较优势;在林缘旷地生境中根茎的营养积累效率高.此外,粗毛淫羊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对水分代谢的分配策略不相同,反映在沟渠溪边生境中粗毛淫羊藿的生物代谢比较旺盛.结论:林缘旷地中的粗毛淫羊藿长势良好,其次是灌木杂草丛,这2种生境是粗毛淫羊藿根茎入药或全株入药理想的生境,也是进行保护时的首选生态环境条件.
-
人肠道菌群对芒果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离体人肠道菌群在体外对芒果苷代谢转化的情况.方法:芒果苷与人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孵育,通过大孔树脂、制备液相等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与人肠道菌群共同孵育12 h后,芒果苷代谢物生成的量趋于平衡.代谢物经MS,1H和13C鉴定为芒果苷的苷元.结论:在离体条件下,芒果苷可被人肠道菌群代谢,主要代谢物为芒果苷的苷元(1,3,6,7-tetrahydroxyxanthen).
-
高温高压下丹酚酸B,紫草酸水溶液化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考察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在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探索其变化机理.方法:采用高温高压(120℃,0.2 MPa)条件对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及紫草酸进行处理,研究成分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丹酚酸B与紫草酸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丹酚酸A;紫草酸是丹酚酸B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相同条件下比丹酚酸B更容易转化为丹酚酸A;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稳定,能够继续分解为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该实验为丹酚酸A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
羟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目的:研制小粒径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注入法制备HCPT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形态、粒径、Zeta电位等;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胆固醇-磷脂比例筛选并进行脂质体相变温度的测定;采用LC-MS/MS分别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HCPT脂质体和普通注射液后(5 mg·kg-1)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在所选工艺条件下,HCPT脂质体外观圆整呈球状,平均粒径(180.5±4.5)nm,Zeta电位-(32.1±1.3)mV,包封率为(96.83±2.32)%;荧光测定结果显示,佳胆固醇-磷脂比例为1.5:10,制剂相变温度约为32.5℃;与市售注射液相比,HCPT脂质体在主要靶器官内的药物浓度显著增高,且作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用改良溶剂注入法制备的HCPT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体内长循环特征明显.
-
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缓释微丸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目的:以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ACC)的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C速释微丸,以阿魏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ACC缓释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并评价该缓释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缓释效果.结果:ACC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在12 h内体外缓慢释药,尤特奇(Eudragit RS 100)的用量是影响微丸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制备的ACC缓释微丸在体外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
无机盐预处理对羌活含油水体膜分离过程的影响
目的:探索羌活含油水体在膜分离前加入无机盐预处理的佳条件.方法:对羌活含油水体模拟体系进行膜前预处理,以无机盐的种类、加入量为考察因素,比较各膜通量及截油率,确定佳加盐条件.结果:羌活含油水体在膜分离前加入无机盐的佳条件为:按含油水体量2%的比例加入氯化钠固体;气相指纹图谱显示加入无机盐未影响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结论:在羌活含油水体进行膜分离前加入氯化钠,能优化膜过程,提高膜通量.
-
《中国中药杂志》现状简介正交试验优选佛波醇酯的水解工艺
目的:筛选巴豆油中佛波醇酯的水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水解时间、碱性甲醇用量、水解次数、温度为考察因素,佛波醇产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iamon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34nm;流速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测定佛波醇含量.结果:佳水解时间10 h、碱性甲醇用量6倍量、水解次数1次及温度25℃.佛波醇在4.28~107 mg·L-1与峰面积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7.89%,RSD0.78%.结论:工艺稳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为佛波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PLC法分析藿香正气水中的橙皮苷
目的:建立分析含有高分子杂质的中草药中极性物质的中空纤维分离离心超滤前处理方法,并用于藿香正气水中橙皮苷的分析.方法:试验采用新型中空纤维微量离心超滤装置(HFCUF)纯化样品溶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除去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提高了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分析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分析方法Promosil C18色谱柱(4.6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5%的乙酸水溶液(35:65),流速1 mL·min-1,检溯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4.69~15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收率103.0%,RSD 1.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中药中极性活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新的、简单廉价的前处理手段.
-
护肝布祖热颗粒提取新工艺及其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确定护肝布祖热颗粒提取新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物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护肝布祖热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挥发油包合条件、乙醇提取工艺.建立BCG+LPS诱导免疫肝损伤小鼠模型和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测定肝匀浆中MDA,SOD含量,取肝脏称重计算肝体指数,确定护肝布祖热颗粒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水,浸泡2 h后提取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1:6,包合温度40 ℃,包合时间1 h.乙醇提取的佳工艺为10倍量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与模型组相比,新工艺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P<0.01)和AST(P<0.05)活性,升高肝匀浆SOD活性(P<0.05),可降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AST活性(P<0.01).结论:护肝布祖热颗粒提取新工艺可行,用该工艺制备的颗粒对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药效作用优于原工艺提取物.
-
动物行为学在中药寒热药性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
从宏观动物行为学角度,结合计算机和现代影像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动物在具有不同寒热属性药物的作用下对环境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变化,获得通过直接观察难以评定的多行为学参数,评价药物的寒热属性,进而表征其寒热属性的差异.该方法可实时在线、无扰、直观且客观、定性且定量地监测实验动物的寒热趋向性,从整体动物水平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符合中药用药特点,适应于中医药理论体系,是中药药性研究方法的一次大胆尝试,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动物对温度趋向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真实性与科学内涵,建立符合中药应用特点的寒热药性客观评价方法,审视和研究中药药性乃至整个中医药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平台.